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的关系
美术考古的叙事特征及其与宗教美术的学科关系
![美术考古的叙事特征及其与宗教美术的学科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173467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b.png)
美术考古的叙事特征及其与宗教美术的学科关系
汪小洋
【期刊名称】《江西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1(031)003
【摘要】美术考古是一门新兴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但是,在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的同时,其学科定义却存在分歧,是属于考古学还是属于美术学,或是独立学科,目前学术界莫衷一是.为更好地理解学科定义等基础性理论问题,我们引入叙事特征和与宗教美术的学科关系这两个视角.关于叙事特征,我们重点从叙事逻辑方向上进行讨论,并尝试以此为学科定义定位.关于与宗教美术的学科关系,我们有如下的考虑:首先,两学科在学科外延上有很大的重叠,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有一个互动的促进;其次,宗教美术有着独特的叙事特征,这一特征的认识对美术考古的学科建设也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特别考虑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在接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上所存在的相同的叙事结构.
【总页数】6页(P27-32)
【作者】汪小洋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0
【相关文献】
1.美术考古学学科目标及其方法刍论——以“西南夷”青铜剑族属关系分析为例[J], 毕洋
2.美术考古学视野中的高等书法教育和学科建设的思考 [J], 毛秋瑾
3.新史学与中国美术考古学学科品质的形成--以梁启超、王国维为中心的考察 [J], 黄厚明
4.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的文化增殖思考 [J], 汪小洋
5.试论美术考古与地域文化研究对艺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J], 王珠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古代艺术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中国古代艺术与宗教信仰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53c1c5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1.png)
中国古代艺术与宗教信仰的关系中国古代的艺术与宗教信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古代中国,宗教信仰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通过艺术形式,人们表达了对宗教中所描绘的超自然力量和神秘的追求。
这种关系使得古代中国的艺术作品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宗教的热情和崇拜。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包括儒教、道教、佛教等。
这些信仰不仅影响了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也渗透到了古代艺术作品中。
例如,在壁画和佛教雕塑中,我们可以看到佛陀的形象,以及对佛教中所描绘的理论和故事的再现。
这些作品代表了艺术家对宗教信仰的理解和追求。
在这里,艺术成为了信仰的一种载体,通过形象、色彩和构图,艺术家试图表达宗教思想和情感。
同时,艺术作品也被用于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
例如,在古代中国的宫廷舞蹈中,人们通过舞蹈的形式祭奠祖先和神灵,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崇拜。
这些舞蹈作品往往具有雄壮的气势和精美的动作,通过舞蹈的表达方式,人们与神灵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这种宗教舞蹈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仪式。
通过舞蹈的形式,人们能够进入宗教世界,与神灵亲近并得到祝福。
除了舞蹈,音乐也在古代中国的宗教仪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古代的乐舞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集音乐、舞蹈、诗歌和礼仪于一身,常被用于祭祀和庆典活动中。
乐舞的形式优美高雅,旋律悠扬,通过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人们与神灵进行了心灵的交流。
在宗教信仰中,音乐被认为是沟通人与神的桥梁,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和信仰。
此外,建筑艺术也是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古代的寺庙、宫殿和陵墓都是宗教信仰的表现形式。
这些建筑通常具有庄严宏伟的外观,以及精心雕刻的装饰。
建筑师和雕塑家通过大胆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将宗教信仰融入到建筑和雕塑中。
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宗教信仰的见证,也是对艺术品位和工艺水平的体现。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艺术与宗教信仰有着紧密的联系。
宗教信仰影响了古代艺术作品的主题、形式和内容,而艺术作品又成为表达和传播宗教思想的媒介。
古代宗教与艺术的互动与影响
![古代宗教与艺术的互动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266f03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e.png)
古代宗教与艺术的互动与影响在古代文明的发展中,宗教和艺术是两个重要的元素。
宗教作为人们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和追求的表达,与艺术密不可分。
通过对古代宗教与艺术的互动和影响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信仰和美的追求。
古代宗教通常与一系列的仪式、儀表和神圣的地点相关。
这些仪式和儀表往往需要一种艺术形式来表达,如舞蹈、音乐、绘画和雕塑等。
例如,埃及神殿壁画上描绘的神话故事和神圣仪式,以及印度寺庙里的巨型雕像和教义手稿,都是受到宗教信仰和仪式启发的艺术作品。
宗教仪式为艺术提供了创造的源泉和表现的舞台,同时也给予了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以形象化的方式。
宗教与艺术的互动不仅限于艺术形式的表达,还包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价值的探索。
在古代世界,宗教崇拜与对美的追求常常交织在一起。
在古希腊,神庙与雕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神庙被视为神圣存在的居所,而雕塑则是用来表达神的形象和人物。
希腊的艺术家们通过雕塑创作,致力于刻画神的美和力量,使人们感受到神圣的存在。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印度的佛教寺庙和中国的道教建筑中。
艺术作品成为了信仰体现的媒介,同时也提供了表达美的途径。
受宗教影响的艺术还可以反过来影响宗教信仰和仪式。
宗教艺术作为信仰的一部分,常常激发人们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和信仰。
例如,在基督教的创世纪故事中,上帝用绘画和雕塑之类的艺术形式创造了世界;而在佛教中,佛像的崇拜和以菩提树为背景的繪畫作品等等,都体现了艺术对宗教信仰的影响。
宗教与艺术的互动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凝聚和文化的传承。
宗教仪式和艺术作品往往被整个社区所共享,这种共享有助于加强社会的凝聚力。
例如,古代的希腊剧院是社交、艺术和宗教聚会的场所,人们通过观看悲剧和喜剧,体验和分享人类的喜怒哀乐。
同样,在中国的寺庙和庙会中,人们通过参与宗教仪式和观看表演艺术,增进了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和社会联系。
艺术作为宗教信仰的一部分,将信仰和文化传承下来,丰富了社会的价值观和精神生活。
总之,古代宗教与艺术的互动与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美术考古学与美术史的关系
![美术考古学与美术史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4d636d133d4b14e85246867.png)
美术考古学与美术史的关系1美术考古学与美术史有着共同的研究资料。
西方对史前、希腊、罗马美术史的研究常与古典美术考古重合,在研究中国史前甚至是研究夏、商、周美术史时。
也是与美术考古学有着更为特殊的密切关系,因为二者都牢牢的建立在考古学发现的资料基础上。
2美术考古学与美术史在研究内容和重点方面有着较明显的差异:1、美术史研究的绘画艺术,主要是研究宋、元、以后的卷轴画,美术考古学由于研究的重点在宋、元以前,而宋、元以前卷轴画现存真迹较少,仿者甚多,往往把鉴定宋、元卷轴画真伪问题和明清绘画主要归为鉴定学,美术考古主要研究的事建筑壁画、石窟壁画、墓室壁画、绘制的岩画、工艺美术装饰画和宋元以前的纸绢画。
2、古代碑志铭文和文字书法是美术史研究的另一部分内容,他很少注意古代碑志的形式及造型风格和装饰纹样的演变,而这些正是美术考古所主要研究的内容。
同时,美术考古也注意研究铭文内容和书体艺术。
3、大多数美术史家把中国古代电科的岩画和画像石、画像砖都归在绘画艺术中,其实他们与绘画的表现技法和艺术效果都不完全一样,美术考古学认为他们是雕塑艺术,但和一圆雕、浮雕为主要表现技法的其他其他雕塑艺术又稍有差别,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雕塑艺术;再就是,美术史还系统的研究美术家、美术理论、美术思潮、流派争鸣和美术批评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美术考古学虽偶有涉及,但不属系统研究的内容。
3美术考古与美术史都是为了美术发生与发展的历史,都有着为实现自己研究目的而逐步建立和建全起来的艺术分析研究方法,这种共同研究目的的,共同使用的艺术分析研究方法,使二者结合的甚为密切,情同手足,亲如姊妹。
但二者二者在艺术研究方法上各自遵循的准则不能混淆美术考古学与美术史的关系1美术考古学与美术史有着共同的研究资料。
西方对史前、希腊、罗马美术史的研究常与古典美术考古重合,在研究中国史前甚至是研究夏、商、周美术史时。
也是与美术考古学有着更为特殊的密切关系,因为二者都牢牢的建立在考古学发现的资料基础上。
古代中国艺术与宗教的关系研究
![古代中国艺术与宗教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287955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3.png)
古代中国艺术与宗教的关系研究在古代中国,艺术与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
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宗教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核心,而艺术则是宗教的重要表达形式。
艺术作品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媒介,也是人们思考宗教哲学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并分析其深层次含义。
首先,宗教对古代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先秦时期,宗教信仰主要以儒家、道家和墨家为主,这些宗教思想渗透到了当时的艺术作品中。
例如,儒家的仁爱思想在绘画作品中被大量表现出来,景泰蓝花瓶上的人物画描绘了人们互相关爱、和谐相处的情景。
而道家的自然观念则在山水画中得以体现,山水画家追求自然山川的真实和表现自然风光的情感。
墨家的兼爱思想则体现在古代瓷器的装饰中,瓷器上的图案代表了人们互相关爱的精神。
古代中国的宗教符号与艺术形式的结合也是独特的。
宗教符号在艺术作品中被广泛应用,例如佛教的佛像和道教的金饰。
这些符号不仅代表了宗教的信仰,同时也体现了古代艺术家对宗教精神的理解和追求。
佛教艺术作品中的佛像表情平和,姿态端庄,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
这种表现方式代表了佛教中追求心灵宁静的理念。
而道教金饰中的龙纹和凤纹,象征着皇权和吉祥。
这些宗教符号的运用,不仅使艺术作品更具特色,也增添了宗教信仰的神圣气息。
除了艺术作品中的符号表达,宗教对于艺术理念和审美观念的塑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佛教中的“禅宗艺术”代表了一种纯粹、超脱的精神境界。
禅宗艺术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和对生命的把握,主张将艺术当作修行的一种方式。
这种审美观念在诗歌和书法中也能找到,通过感悟自然、抒发心境的方式,艺术家追求精神的升华和人生的意义。
而道家则注重自然的表达和生命的美学。
他们认为真正的美是融入自然的美,通过观察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来感悟人生的真谛。
古代中国的宗教艺术还与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息息相关。
宗教艺术作品通常涉及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的传达。
例如,佛教艺术弘扬了施与爱的精神,它鼓励人们关爱社会上需要帮助的弱者。
美术考古的叙事特征及其与宗教美术的学科关系2
![美术考古的叙事特征及其与宗教美术的学科关系2](https://img.taocdn.com/s3/m/faaa5cf26bd97f192379e989.png)
美术考古的叙事特征及其与宗教美术的学科关系(2)美术考古的叙事特征及其与宗教美术的学科关系因此,我们认为美术考古不应作为考古学的分支学科,而应当作为美术学的分支学科。
通过对美术考古定义的讨论,我们提出一个求教大方的表述:美术考古是一门以田野考古发掘和调查所获得的美术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在美术史层面上展开研究活动的美术学分支学科。
二、与宗教美术相关的叙事特征这是一个从叙事特征角度讨论学科关系的问题。
首先,从逻辑关系上对叙事特征的讨论。
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在概念上存在的关系是交叉关系。
这样的关系与全同关系不同,具有反自返性、对称性和非传递性的性质。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学术界并没有注意到它们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
实际上,在它们的研究对象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宗教信仰有关,同时,它们的研究对象基本上是通过考古手段获得的,因此在研究方法上也具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从叙事特征看,美术考古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因为宗教信仰原因而成为考古对象的,如墓葬艺术作品、石窟艺术作品等;第二部分是因为社会动乱、自然灾害等原因而成为考古对象的,如古建筑遗址、被掩埋的艺术作品等。
这两部分作品中,从目前的研究条件看,宗教信仰原因的考古对象占有着极大的比重。
这一现象,也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延承有关。
自三代开始,人们就将与自然、先人有关的祭祀活动和与自己有关的埋葬活动作为了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以后的各类宗教思想发展不仅没有降低这项活动的重要性,而且还从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不灭和生命的转化等方面予以丰富和细化。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宗教信仰深入于艺术活动之中,留下了丰富的美术作品。
宗教美术的研究对象也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考古手段而获得的美术作品,第二部分则是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而保存、流传的传世作品。
与美术考古一样,宗教美术的第一部分占有极大的比重,而且第一部分的作品与美术考古的第一部分作品完全重叠,如墓葬艺术作品、石窟艺术作品等。
宗教对美术作品的影响
![宗教对美术作品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a1179a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9.png)
“马克思主义关于美术基本性质的真正科学的论断——美术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那么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美术,同其他的作为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的宗教哲学之间也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在讲授美术鉴赏课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出大量的宗教美术作品的出现,由此可见,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宗教对美术发展的影响是重大的,都曾有过一个宗教支配美术创作的时代。
在中国,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这段历史时期,石窟寺的造像和壁画代表了当时的最高美术成就,人们通常称这段时期为佛教美术时代;在欧洲基督教的美术囊括了整个中世纪美术的内容。
因此,有人提出没有宗教就没有艺术。
那么理清宗教与美术的关系——宗教怎样利用美术服务,以及宗教怎样推动美术的发展,对我们所进行的美术鉴赏教学有很大的益处。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美术,同其他的作为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的宗教哲学之间也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从人类早期社会看,原始人就有了图腾崇拜、原始巫术等宗教形式。
在这个历史时期,美术与宗教的关系比较单纯,他们相互渗透,都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
法国南部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就反映了原始美术的特点。
原始人是把形象与形象所象征的神秘力量以及原型的生命力看成是一个东西的。
这样,它们就必然成为他们恐惧、敬畏、崇拜的巫术宗教对象。
那么,就此图像所包含的威力与战争的胜败,部落的存亡和繁衍,个人的生命安危,丰收与否都是息息相关的。
从原始人类看他们还没有能力欣赏这类图像的美,或者说,他们对这类图像的审美或变迁与巫术宗教的态度和情感混在一起而没有独立分化出来,但是从客体方面来看,这类图像潜在地包含各种审美属性。
从主体方面看,人类在巫术宗教活动中也培养了一个审美主体所需要的许多潜在的能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宗教艺术在中外美术史上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篇幅,对美术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美术起源的学说
![美术起源的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362bae5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d.png)
美术起源的学说美术起源的学说是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和艺术史学家长期以来对于美术起源问题所做的各种理论探索。
虽然学者们对于美术起源的看法存在分歧,但是通过考古发现和研究人类文化的演变,可以追溯到美术诞生的起源。
一种学说认为,美术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原始社会。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期人类并没有产生真正的艺术作品,而是通过一些符号、图案和颜色来表达他们的宗教信仰、神话故事和生活经验。
例如,早期洞穴壁画中的动物形象和抽象图案被认为是早期人类试图与自然界建立联系和掌握自然力量的表达方式。
这种学说认为,美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崇拜和对于生活经验的表达。
另一种学说则认为,美术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根据这种观点,早期人类通过观察和模仿自然界中的形象和动作来创作艺术作品。
他们通过制作雕塑、绘画和装饰物品来表达他们对于周围世界的理解和感知。
例如,早期人类创作的雕塑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动物和人类的形象,这被认为是早期人类试图模仿和再现生活中的事物和形象。
这种学说认为,美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我表达和创造能力的表达。
还有一种学说认为,美术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审美感受的发展。
根据这种观点,早期人类通过装饰和装饰物品来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和对于美的追求。
早期人类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颜色和纹样来装饰自己的身体和住所,这被认为是早期人类对于美的评判和表达。
这种学说认为,美术起源于人类对于美的理解和表达。
无论是哪种学说,美术起源都与早期人类的宗教、生活经验和审美感受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美术也逐渐与文化、社会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联系。
例如,古埃及的艺术作品常常被用于宗教儀式,古希腊的雕塑作品常常被用于庆祝和纪念重要事件,中国的绘画作品常常用于表达政治和社会理念。
总之,美术起源的学说是对于美术起源问题的不同理论探索。
虽然学者们在对于美术起源的看法上存在分歧,但是通过考古发现和研究人类文化的演变,可以追溯到美术诞生的起源。
考古学分类
![考古学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d331943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3.png)
考古学分类
因研究对象、所用手段和方法的不同,考古学又可以分为以下门类:
1.美术考古
美术考古是从历史科学的立场出发,把各种美术品作为实物标本,研究的目标在于复原古代的社会文化的考古学分支。
2.宗教考古
宗教考古是以有关宗教的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的考古学分支。
3.航空遥感考古
航空遥感考古学,是指使用飞机和遥感卫星从空中向地面摄影,通过对所得照片的观察、分析,判定遗迹和遗物的形状、种类及它们的分布情形。
4.环境考古
环境考古是通过遗址及其周边环境的考察和采样分析,恢复各种时空尺度的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气候、土壤、动物等自然环境,研究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对区域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了解古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利用,探讨自然环境对聚落选址、生产布局、食物结构、经济形态、文化演进、人类迁移的影响以及人类对环境的作用等人地关系问题的考古学分支。
5.水下考古
水下考古是对淹没于水下的遗物和遗迹进行调查、勘测、发掘及摄影记录的考古学分支,是田野考古学在水域的延伸。
6.沙漠考古
沙漠考古是以考古学的手段,去研究沙漠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考古学分支。
沙漠考古有特殊的目的,与一般的沙漠地区考古活动有所不同,后者是以获得人类的物质文化资料为目的,并不研究沙漠的变迁。
中国古代艺术与宗教观念的关系
![中国古代艺术与宗教观念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b17da2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6.png)
中国古代艺术与宗教观念的关系中国古代艺术与宗教观念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的。
在中国古代社会,宗教信仰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与艺术产生了深入的互动与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艺术与宗教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首先,在中国古代,宗教观念深入影响了人们的艺术发展。
无论是道教、佛教还是儒教,宗教信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这些宗教信仰对艺术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艺术提供了灵感与方向。
例如,佛教教义中的轮回转世观念启发了雕塑艺术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通过雕塑作品来传达佛教的智慧与慈悲。
儒家思想注重礼俗之道,演绎了一种典雅的艺术风格。
宗教观念对艺术的表现形式与精神内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艺术的发展。
其次,艺术也是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
古代的宗教信仰注重祭祀与仪式,而艺术作品则成为了宗教仪式的一部分。
例如,在古代的道教和佛教寺庙中,殿堂中的壁画和雕塑以及绘制的佛经都是信众进行礼拜和祈祷时的重要辅助工具。
这些艺术作品代表着宗教的神圣与崇高,通过它们寄托着信众们的虔诚与敬畏之心。
艺术作品在宗教仪式中的使用,为宗教信仰赋予了形象与形式。
此外,宗教信仰也为中国古代艺术提供了重要的题材。
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宗教信仰成为了创作的重要来源。
佛教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宗教人物成为了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源泉。
例如,壁画和雕塑中经常出现的佛陀形象,道教信仰的神仙人物,都是艺术创作中常见的主题。
宗教信仰提供了创作的题材与内容,充实了艺术作品的内涵。
除了以上的影响,宗教信仰还促进了艺术的技术与风格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各种宗教建筑的兴建为建筑艺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庙宇、寺庙、道观等宗教场所的建造推动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也对历代建筑风格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与此同时,宗教信仰也对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之,中国古代艺术与宗教观念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宗教信仰影响了艺术的思想、表现形式、题材选择以及技术与风格的发展。
同时,艺术又成为了宗教信仰的表现载体,为宗教仪式增添了神圣的色彩。
宗教对于艺术的影响
![宗教对于艺术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6a775cb5022aaea998f0f2b.png)
宗教对于艺术的影响对于艺术影响较深的宗教有二,分别是基督教与佛教。
在此,我就对于东方宗教——佛教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做浅要分析。
宗教对于艺术的影响,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雕塑、建筑与绘画。
在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我国前,我国没有塔式建筑,当然,也没有“塔”这个字。
佛塔的造型起源于印度。
最早建塔是为了保存佛陀释迦摩尼的舍利子,而后的陆陆续续建的塔则是用来歌颂、纪念某位有大功德的佛陀。
佛塔最初被译为“方坟”,也是有其原由的:如印度的桑奇大塔,是个半圆形的土丘,状若坟墓,丝毫没有现有的塔的样子,只是其上有着一个方形的壁龛罢了,便表达了对死者,圆寂者的追忆。
我国早期主要是楼阁式塔,由于其形体设计思路出自中国传统建筑——楼阁而得名,体型巨大,基本有了现有的塔的外形轮廓。
纵观其形体,也在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
唐代为方形,宋、辽、金时代为八角形,宋代还出现过六角形。
明、清时代仍采用八角形和六角形。
唐朝塔体中空,而后朝以砖柱支撑整个形体。
此后的变化便都不大了。
在公元200年前后,我国最早出现有史可考的佛教塑像,早期的塑像基本都是如同佛教天神“因陀罗”一般,威武雄壮的模样。
但是,随着中国对佛教的理解与解释,渐渐地,原来的贵族男子形象化为了一个体态丰腴的妙龄少女形象,只是保留了原有的一些本质特征罢了。
现在的雕像则有了些变化,变得更加地柔和与自然。
说到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就不能不谈壁画。
著名佛教壁画——莫高窟壁画中,人物表情、动作均极为夸张,但一举一动之间,都能看出佛教的“普度众生”的宗旨,而后的一些壁画中,通过记叙众生与佛陀间的点点滴滴的故事,将一个个人物形象鲜明地表达了出来,如尸毗王、萨那太子等故事,都表现了佛教对于我国本土及本土人民思想的影响。
那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由何而来的呢?原因主要是这样的:艺术常常被宗教用来宣传和形象地描绘宗教自身的教义,给了艺术在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的较大的支持,使许多艺术家有了更加广泛的进行艺术实践的机会,使宗教从客观的角度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壮大。
中国古代艺术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代艺术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0897a2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d.png)
中国古代艺术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历史悠久,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
从古代的玉器到现代的电子游戏,艺术与信仰都是中国文化瑰宝的组成部分。
其中,艺术作品往往是宗教信仰的表现形式之一。
艺术通过它的形式表现宗教信仰的内涵和精神,展现了人类的美学追求和文化创造。
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与艺术紧密相连。
这主要是因为宗教信仰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又是表现宗教信仰的一种形式。
在古代,儒采信仰、道教、佛教以及民间信仰等多种宗教信仰在中国传播,而这些信仰都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儒家信仰是中国的传统信仰之一,它强调“仁、义、礼、智、信”等诸多道德价值观。
在儒家的艺术中,注重品德、人性、厚德等方面的表现。
儒家的艺术注重描绘人物的精神面貌、人物形象的理想化和高度化表现,反映了儒家“以人为本”的思想。
道教也是中国的传统信仰之一,它主张“道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道教的艺术中,注重描画自然界的景致和人物与自然的关系。
道教艺术的特点是以自然景物为主题,强调形式的和谐和意境的深远,反映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佛教是中国的代表性信仰之一,它强调“生、老、病、死”等人生命题,倡导涵养“菩提心”。
在佛教的艺术中,注重描绘佛教主题和表现佛教精神。
佛教的艺术特点是强调形体的规整和神态的端庄,反映了佛教信徒“舍得、善行、愿解脱”的精神。
民间信仰是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各种神仙、祖先、灵异故事等为内容,包括神仙画、神像雕刻、民间木版年画等形式。
在民间信仰的艺术中,注重描绘民间的传说故事和地方特色。
民间信仰的艺术特点是强调表现生动、形式多样,反映了普罗大众对神秘、超自然力量的信仰。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艺术与宗教信仰之间是一种互动、融合、互相影响的关系。
因为受宗教信仰的影响,艺术不仅在形式上有所不同,而且在风格、主题、精神内涵上也有所不同。
宗教信仰为艺术提供了灵感、内容和主题,而艺术又通过它的形式表达宗教信仰的精神,增强人们对信仰的认同和感受。
探究宗教与艺术的关系
![探究宗教与艺术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cfe077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6f.png)
探究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探究宗教与艺术的关系宗教和艺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篇探究宗教与艺术关系的论文吧,仅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艺术宗教宗教思想艺术观念论文摘要:艺术与宗教关系密切,两者之间存在许多相同点,而且相互影响,研究艺术必须了解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本文简要阐述了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宗教和艺术是人类社会的两大文明现象,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宗教和艺术之间存在着许多同一性,两者相互影响。
一、艺术与宗教的同一性艺术与宗教之间存在着许多同一性,主要表现如下:(一)从艺术起源看,原始宗教是艺术起源的源泉宗教与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太古人的太古生活时期。
大部分艺术诸如音乐、舞蹈、雕塑、绘画、陶器等都是从这一时期的仪式和物体中发展而来的,这些仪式和物体最初被设计主要用于表现神秘的神性控制,庆祝各种宗教节目以及显示强烈情绪本身的需要,或因战争能力而表现出的兴奋与狂喜,所有这些都是原始宗教的活动。
舞蹈和音乐是原始人宗教情感的重要形式,它们是宗教祭典的主要组成部分。
据我国著名的东方美学大师、艺术考古学家常任侠先生考证,舞与巫原同一字。
中国古代的许多文献里也大量记载了原始歌舞的场景,如《尚书,益筱》中有“击石扮石,百兽率舞”。
《周官,司巫》有“若国大旱,则师巫舞零”等。
可见,原始歌舞和巫术仪式紧密相关。
这在今天一些少数民族重大节日中也有反映。
雕塑、绘画和彩陶等是造型艺术发展较早的艺术样式,考古发现这些早期的艺术式样,无论是我国现有的最早期岩画,还是欧洲发现的大量史前洞穴壁画,都具有某种神秘的巫术目的。
如尼日利亚头雕、拉斯科洞穴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青海陶盆、广西花山岩壁画等等,这些人类早期的造型艺术作品大多是出于巫术目的或带有宗教色彩而创作的。
(二)宗教和艺术都采用想象和幻想的反映方式想象和幻想是艺术思维的重要特点。
想象和幻想不仅在艺术体验、艺术思维、艺术传达等艺术创作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艺术作品和艺术接受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美术考古学导论
![美术考古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b952047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19.png)
2、成长期(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建国后的一系列考古发掘(以石窟寺考古学为代 表)
3、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大专院校的美术考古教学 以《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考古》的出版为标志
三、中国美术考古学研究的局限性
1、片面强调类型学 2、缺乏一定的艺术分析能力 3、缺乏明确的考古学理论知识
四、西方美术考古学的发展
1、米海里司和他的《美术考古一世纪》 第一次明确而又较为具体地提出美术考古所研究
的内容和目的的人。 提出美术品的“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而是同一
物。只有两者相互的关系决定美术作品的价值,而 为研究的真的对象。”
2、20世纪西方美术考古的发展 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和著作的出版 A 旧石器时代艺术研究 B 史前和历史时期艺术研究 C 关于埃及、近东和印度等地古代艺术的研究
二、美术考古学和美术史的关系
美术史是研究美术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历史科学 美术史和美术考古学的共同点:有共同的研究资料 美术史和美术考古学的区别:
研究方向 绘画
美术史研究重点 宋元以后
美术考古学研究重 点
宋元以前
碑志铭文和文字书 法
岩画和画像石、画 像砖
不注重碑志的形式 及其造型风格和装 饰纹样的演变
第二章 佛教造像
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发现与研究 佛教造像的内容分类 佛教造像艺术形式分类 佛教造像的布局艺术
第三章 画像石与画像砖
画像石与画像砖的发现与研究 画像石 隋唐陵墓石线雕人物画的内容、雕刻技法和构图 画像砖
第四章 绘画
绘画艺术的分类 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和寺观壁画的发现与研究 吐鲁番出土的绢画伏羲女娲像 墓室壁画的分期与分区和内容分类
第二章 中国美术考古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美术考古的产生
考古学在古代宗教艺术研究中的贡献
![考古学在古代宗教艺术研究中的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f35357b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1.png)
考古学在古代宗教艺术研究中的贡献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致力于通过发掘、研究和解释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证据,对人类历史和文化进行研究。
在古代宗教艺术研究中,考古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揭示了古代宗教信仰和艺术表现的奥秘。
本文将探讨考古学在古代宗教艺术研究中所做出的贡献。
一、揭示古代宗教信仰考古学通过对古代宗教遗址和文物的发掘,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人们的宗教信仰。
例如,在埃及的金字塔和古希腊的神庙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宗教仪式用品、祭坛和祭祀场所,这些发现为我们研究古代宗教信仰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考古学还揭示了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例如埃及的宗教信仰对古希腊和罗马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解读宗教艺术作品考古学通过对古代宗教艺术品的发掘和研究,帮助我们理解宗教艺术作品的意义和目的。
古代宗教艺术包括雕塑、壁画、陶器等多种形式,这些艺术品多是为了宗教仪式和崇拜活动而创作的。
通过对这些艺术品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宗教的神话故事、信仰体系以及宗教仪式的细节。
例如,在希腊的雅典卫城上,考古学家发现了众多装饰精美的神庙和雕塑,这些作品描绘了古代希腊人对神的崇拜和信仰。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希腊人对各种神祇的形象、特征和故事的描绘,以及他们对神圣的崇敬和尊重。
三、研究宗教仪式和祭祀习俗考古学通过对古代宗教遗址和文物的研究,帮助我们了解古代宗教仪式和祭祀习俗。
古代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在古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研究这些遗址和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宗教仪式、祭祀习俗以及相关的礼仪和仪式。
例如,在中国的敦煌莫高窟和印度的阿旃陀石窟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宗教壁画和雕塑,这些作品描绘了古代中国和印度的佛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以及人们对佛陀和菩萨的崇拜。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和印度人们的宗教仪式的流程、祭祀的对象以及相关的信仰和习俗。
总结起来,考古学在古代宗教艺术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考古学在宗教研究中的作用
![考古学在宗教研究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4a51c53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9.png)
考古学在宗教研究中的作用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演变的学科,它通过对古代遗址、文物和人类行为的研究,为我们了解古代文明和人类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在宗教研究中,考古学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考古学在宗教研究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其重要性。
一、揭示宗教的起源和发展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古代的宗教实践和信仰,并且对宗教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考古学家通过对古代遗址和文物的发掘和分析,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宗教仪式、祭祀活动以及信仰体系。
例如,在埃及的金字塔中,我们发现了丰富的宗教图腾和祭祀品,这帮助我们了解了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祭祀习俗。
二、还原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考古学通过对古代遗址和文物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古代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的场景。
通过对遗址的发掘和文物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是如何进行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的,从而还原当时的宗教生活。
例如,通过对古代希腊寺庙的发掘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希腊人是如何进行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的,包括祭祀场地的布局、仪式的进行顺序以及所使用的祭祀品等等。
三、解释宗教符号和象征宗教常常使用符号和象征来表达其信仰和价值观。
考古学通过对古代文物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这些宗教符号和象征的含义。
例如,在古罗马遗址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带有宗教符号和象征的雕塑和装饰物,通过对这些文物的研究,我们可以理解古罗马人的宗教信仰和宗教体系。
四、证实或推翻宗教历史中的事件考古学可以通过对古代遗址和文物的研究,证实或推翻宗教历史中的事件和传说。
有时候,宗教的历史中会存在一些具有争议性的事件或传说,考古学可以通过实物证据来确认这些事件或传说是否真实存在。
例如,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山上,考古学家发现了古代圣殿的遗址,这一发现证实了圣经中有关圣殿的记载,并对研究圣殿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总结起来,考古学在宗教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宗教的起源和发展,还原古代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解释宗教符号和象征,证实或推翻宗教历史中的事件。
考古学对宗教研究的贡献
![考古学对宗教研究的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2838022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5.png)
考古学对宗教研究的贡献考古学是一门专注于通过对人类过去文化和历史遗迹的研究,来了解人类进化和文明发展的学科。
它不仅对历史学和人类学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宗教研究产生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探讨考古学在宗教研究方面的几个方面的贡献。
1. 宗教实践和信仰的考古学证据考古学通过发掘古代遗址和文物,提供了丰富的关于宗教实践和信仰的证据。
遗址中的建筑、祭坛、神庙等结构以及宗教仪式所使用的物品,都能够揭示出当时人们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和宗教仪式的形式。
例如,埃及金字塔及陵墓的发现揭示了古埃及人对死亡和来世的宗教信仰。
考古学证据还可以帮助学者识别宗教的演变和变化,并且弥补了历史文献的不足之处。
2. 宗教符号和象征的解读考古学家通过对宗教遗迹的研究,能够解读并理解古代宗教中使用的符号和象征。
这些符号和象征有助于我们理解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意义。
例如,对古代文明中所使用的神像和神符的解读,能够揭示神像的功能、作用和所代表的意义。
通过这些解读,我们能够了解宗教信仰对古代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3. 宗教与社会结构的联系考古学的研究显示,宗教与社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代宗教的组织形式、宗教仪式的社交性质以及宗教领袖的地位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组织和结构。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阶级、职业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并且推断出这些差异是如何与宗教信仰相关的。
4. 宗教的地理分布和传播考古学的研究能够提供有关古代宗教的地理分布和传播的线索。
通过发现宗教遗迹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分布情况,我们能够推测出当时宗教传播的路径和方式。
考古学还可以通过对古代宗教遗址的定年和比较,了解宗教在时间上的演变和变化,以及宗教传播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影响和交流。
5. 宗教与文化交流的认知考古学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的宗教遗址和文物,有助于我们认识不同文化之间宗教信仰的交流和影响。
通过对不同地区和时期的宗教遗址的比较,我们能够得出结论,宗教信仰是如何通过文化交流而传播、演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
考古学在古代宗教研究中的应用
![考古学在古代宗教研究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fa2d89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c.png)
考古学在古代宗教研究中的应用古代宗教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而考古学作为一门研究古代文明的学科,对于揭示古代宗教的起源、演变和信仰系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考古学在古代宗教研究中的应用,并重点讨论考古学在古代宗教神殿、祭祀仪式和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应用。
古代宗教神殿的研究是考古学在古代宗教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古代宗教神殿遗址的发掘和考古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宗教神殿的布局、建筑风格、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等方面的信息。
例如,在希腊的迈锡尼遗址发现的迈锡尼宫殿废墟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宗教神殿遗址,这些遗址不仅揭示了迈锡尼文明的宗教信仰,还反映了古代宗教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重要地位。
除了神殿遗址的研究,考古学还可以通过对古代宗教祭祀仪式的研究,进一步揭示古代宗教的信仰系统、祭祀习俗和仪式活动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古代祭坛遗址的发掘和遗物的分析,考古学家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祭祀神祗的方式、所用的祭品以及仪式的具体过程等。
例如,在中国的殷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祭坛遗址和祭器残片,通过对这些遗址和遗物的研究,人们对于中国古代宗教祭祀仪式的了解更加深入和具体。
此外,考古学也在古代宗教艺术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宗教艺术是古代宗教信仰的重要表达方式,不仅包括建筑艺术,还包括绘画、雕塑、器物等多种形式。
通过对这些艺术品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宗教信仰的符号、图像以及其所传递的宗教思想和观念等。
例如,在埃及的金字塔和墓葬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壁画和雕塑,这些作品描绘了古埃及人对于死亡、复活和来世的信仰,对于研究古埃及宗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考古学在古代宗教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古代宗教神殿、祭祀仪式和宗教艺术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宗教信仰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考古学的发展和创新将进一步提升我们对于古代宗教的认识,并为人们揭开古代文明的面纱提供更多的线索和证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的关系
摘要:美术考古是一门新兴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
但是,在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的同时,其学科定义却存在分歧,是属于考古学还是属于美术学,或是独立学科,目前学术界莫衷一是。
为更好地理解学科定义等基础性理论问题,我们引入叙事特征和与宗教美术的学科关系这两个视角。
关于叙事特征,我们重点从叙事逻辑方向上进行讨论,并尝试以此为学科定义定位。
关于与宗教美术的学科关系,我们有如下的考虑:首先,两学科在学科外延上有很大的重叠,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有一个互动的促进;其次,宗教美术有着独特的叙事特征,这一特征的认识对美术考古的学科建设也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特别考虑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在接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上所存在的相同的叙事结构。
关键词:美术考古叙事特征宗教美术学科关系
在关于美术考古学科关系的认识中,目前学者较多涉及的是与考古学、美术学、社会学、历史学、图像学等学科的关系,这其中涉及学科的本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的意义等诸多方面,涉及面不可谓不广、不可谓不具体。
遗憾的是,在这些关系的讨论中,基本上没有考虑到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之间的特殊关系。
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不仅在研究对象上有相同之处,而且在研究资料的获取上也有相同之处;同时,在接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上也有相同之处。
因此,我们提出美术考古的叙事特征和与宗教美术的学科关系作为理论深入的探讨视角。
一、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叙事逻辑
这是一个关于叙事逻辑的学科定位问题。
我们认为,美术考古如果作为分支学科看待,那么,从叙事逻辑角度看,它不是考古学的分支学科而应当是美术学的二级学科。
1.美术考古是将研究对象作为美术史现象来描述的。
“以田野考古发掘和调查所获得的美术遗迹和遗物”[1](p5)是美术考古的研究对象,在美术考古的研究过程中,这些美术遗迹和遗物转化为美术发展史上的叙事遗存,围绕美术遗迹和遗物展开的研究是关于构图、造型、色彩和主题、风格、艺术进步等美术学科范畴的研究。
2.考古学的学科方法并不支持美术考古的研究趋势。
目前学术界中,不论是将美术考古归之于考古学学科还是将美术考古归之于美术学学科,学者们都希望美术考古拥有更多的研究方法和更加广泛的研究领域,但是,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并不支持美术考古这种具有扩张性的发展要求。
3.美术考古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提高了美术史研究的学术影响。
这一点最好理解,美术考古将美术史的研究进入到石窟艺术、墓葬艺术、岩画艺术等考古遗存的领域,美术史上的许多空白被填补,许多文化遗存得到了更深入的理解,美术史在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因此,我们认为美术考古不应作为考古学的分支学科,而应当作为美术学的分支学科。
通过对美术考古定义的讨论,我们提出一个求教大方的表述:美术考古是一门以田野考古发掘和调查所获得的
美术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在美术史层面上展开研究活动的美术学分支学科。
二、与宗教美术相关的叙事特征
这是一个从叙事特征角度讨论学科关系的问题。
1.从逻辑关系上对叙事特征的讨论。
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在概念上存在的关系是交叉关系。
从叙事特征看,美术考古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因为宗教信仰原因而成为考古对象的,如墓葬艺术作品、石窟艺术作品等;第二部分是因为社会动乱、自然灾害等原因而成为考古对象的,如古建筑遗址、被掩埋的艺术作品等。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宗教信仰深入于艺术活动之中,留下了丰富的美术作品。
2.关于美术作品埋葬方式的叙事认识。
在通过考古手段而获得的美术作品中,其埋葬方式毫无疑问是美术作品完成叙事的重要内容,可是这一点目前没有深入的研究。
在目前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的研究论文中,研究对象的确定常常是侧重于从作品的发现角度来认识的,即考古学的角度。
3.关于叙事意义的理论认识。
叙事作品是一个动态的意义生成系统。
[2-6]通过学科逻辑关系的认识,我们可以从逻辑角度认识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之间所存在的共同性;通过作品埋葬角度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作品存在的角度认识两学科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同时,两学科的结合思考还可以在
操作层面上提供可以深入的理论意义。
这个意义,就是在认识美术考古和宗教美术学科特征的基础上突出两者结合思考后的指导意义,即强调宗教美术作品和与之相关的美术考古作品所具有的叙事意义。
3.1叙事主题的单一性(或集中性)。
在宗教美术作品和与之相关的美术考古作品中,叙事的结构往往都显得非常宏大,几乎所有的构图都试图包括天上和地下、凡间和世外,这是宗教信仰指导的必然结果。
3.2情节的真实性。
宗教美术是描写另一个世界的,与现实世界对照,它是不真实的。
但是,宗教美术作品能够存在的理由却是来自于宗教经验,即这些作品的内容是真实的。
这样的真实在作品中得到了普遍支持,即作品表现了情节的真实性。
情节的真实性当然是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宗教经验对这样的真实是支持的态度。
宗教美术作品的构图体现着这样的“真实性”。
3.3物象的符号化。
在宗教美术作品中,物象符号化的手法无处不在,每一个物象都拒绝随意的理解,必须从某一个已经存在的特定的概念来入手,从而得到物象的象征意义。
综上所述,就学科性质的认识而言,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之间存在的关系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命题,这两门学科的共性可以使我们在认识学科性质上寻找到诸如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逻辑关
系,特别是在接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上所存在的相同叙事结构,使我们更容易理解美术考古和宗教美术的学科定位。
参考文献:
[1]杨泓.美术考古半世纪[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2]阮荣春,主编.丝绸之路与石窟艺术[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4.
[3]朱浒.全国首届艺术考古学理论研讨会会议综述[j].中国美术研究,2007,(3).
[4]夏鼐,王仲殊.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5]龙迪勇.试论叙事作品的意义生成[j].江西社会科学,2003,(4).
[6]杨利慧.女娲的神话与信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