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测量记录及计算表格
经纬仪导线测量成果计算簿
站
测
点
水 平 角
倾斜角
边 长
最终值
后视边长
仪 高
备注和草图
正 镜
倒 镜
正镜
后端(m)
前端(m)
水 平 角
°
′
″
平均值
°
′
″
平均值
倒镜
前视倾角
前视高°Βιβλιοθήκη ′″平均值
前视边长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倾斜角
δ/(°′″)
Δz=lsinδ
修正后水平角值
所求方位角
Xi+1
Yi+1
Hi+1
Δh=a±Δz±b
°
′
″
°
′
″
河南地方煤炭集团西村永发煤业有限公司
经 纬 仪 导 线 测 量 记 录 簿
编 号:
单位工程名称:
启 用 日 期:
经 纬 仪 导 线测 量记 录 簿
工作地点:观测者:仪器号:
计算日期:记录者:钢尺号:第 页
水平角观测值已知方位角xiyihizlsin修正后水平角值所求方位角xi1yi1hi1工作地点
经纬仪导线成果计算簿
工作地点:导线类别:
计算日期:计算者:对算者:第 页
测
站
后视
边长
L/m
平距
S(m)
仪高(a)
水平角观测值
已知方位角
Xi
Yi
Hi
点
号
备注和草图
前视高(b)
改正数
Δx
δx
Δy
δy
Δz
δz
前视
测量,闭合导线等计算及表格
一.坐标计算以下为基本计算公式:直线上计算公式:已知该条直线的方位角à,已知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坐标,顺线路方向时,计算点的里程知道,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里程知道,可推算出计算点与直线的起点的直线距离d,(即计算点的里程减去起点的里程,逆线路方向时,为直线终点的里程减去计算点的里程),计算坐标增量:∆x=d×cosà∆y=d×cosà计算点的坐标为,直线的起点或终点坐标加上坐标增量,式中方位角à从直线起点算时,为已知即给定的方位角,而从终点算时,à为该段直线的起始方位角加上180度。
à+180à起点计算点终点第一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加一圆曲线,指仅存在圆曲线,如下第1点。
1.圆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ZY或YZ 点的弦长和偏角D=2 RSinδδ=90×L/(πR)δ---------圆曲线偏角D ---------弦长L --------为弧长α=α(zy)+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α(yz)-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逆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zy)、α(yz)---------为圆曲线的起始方位角。
一般为已知。
计算点相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x=D*COSα△y=D*SINα坐标增量计算完毕后,要算某一点的坐标,用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加上计算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即为计算点的坐标。
缓和曲线同理。
第二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始端加一缓和曲线,末端加一缓和曲线,两段缓和曲线中加一圆曲线,如下第2点。
2.缓和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HY或YH点的弦长和偏角δ=L²/6RL0X1=L-(L^5/40R²L0²)Y1=L³/6RL0D=√(X1²+Y1²)α=α(hy)+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导线测量表格
仪器: 盘右 ′ 2C ″ ″
精度:2〞 [盘左 ″
测站: 距离及高差测量 距离 高差 边号: 仪器高: 棱镜高:
方向观测法观测限差(″) Ⅰ Ⅱ Ⅲ 仪器型号 DJ1 DJ2 观站: 半测回规零差 6″ 8″ 测站点温度 记录: 各测回同方向2C互差 9″ 13″ ℃ 前视: 各测回同方向互差 6″ 9″ 测站点海拔 后视:
X= X=
H= H=
左﹙内﹚角平均 -
平均: 往返平均: 边号: 仪器高:
平均: 往返平均:
棱镜高:
右(外)角平均 左右(内外)角平均 M 复核:
平均: 往返平均:
平均: 往返平均:
改正后边长 日期:
计算过程: 后视点坐标 测站点坐标 后视方位角 代求点坐标 点名 计算:
Y= Y= 前视方位角=(后视方位角+左(内)角平均-180 X=X站+往返平均距离×COS前视方位角= Y=Y站+往返平均距离×SIN前视方位角= H=H站+高差= 日期: 点名 点名
(整理)经纬仪导线测量成果计算簿
经纬仪导线成果计算簿
工作地点:导线类别:
计算日期:计算者:对算者:第页
测站后
视
边长
L/m
平距
S(m)
仪高(a)水平角观测值
已知方位角
Xi
Yi Hi
点
号
备注和草图前视高(b)改正数ΔxδxΔyδyΔzδz
前
视
倾斜角
δ/(°′″)
Δz=lsinδ修正后水平角值所求方位角
Xi+1 Y i+1H i+1
Δh=a±Δz±b°′″°′″
精品文档
河南地方煤炭集团西村永发煤业有限公司
经纬仪导线测量记录簿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
启用日期:
精品文档
经纬仪导线测量记录簿
工作地点:观测者:仪器号:
计算日期:记录者:钢尺号: 第页
测站测
点
水平角倾斜角边长
最
终
值
后视边长
仪高
备注和草图正镜倒镜正镜
后端(m)前端(m)
水平角
°′″平均值°′″平均值
倒镜前视倾角
前视高
°′″平均值前视边长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闭合导线观测记录及平差计算表(四边形)
观测日期工位号A1→B1→C1→D1
成 像
清晰
阴
附表2 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
2019年3月26日仪器编号
1393927选手姓名天 气
张浩林
说明:本表中n表示闭合环的边数,本表四边形为例,即理论内角和为360°,本表中蓝色底纹部分为链接附件1观测手簿中平均结果数据,黄色底纹为已知数据,绿色底纹为校核数据,红色字体为手动输入数据。
角度改正数分配原则:正常为按边长的比例分配,特殊情况为长边少分,短边多分;坐标增量改正数分配原则:正常为按边长的比例分配,特殊情况为长边多分,短边少分。
导线测量平差记录表
导线测量平差最近更新导线测量平差最近发布4.2版,主要增加或更新了以下功能:(如表格显示不正常,请刷新)一、表格输出。
表格输出到WORD,支持表格中的列向下错开半行(如方位角、边长),所有表格输出到WORD后与软件中显示的样式一样。
如下表:导线严密平差计算表工程名称:附合及水准示例等级:城市二级计算者:杨运英校核者:日期:2003.08.28二、导线采用近似平差且方位角边长不进行反算时的表格样式。
原表格中显示的是坐标增量改正数,现增加了一个选项,可以选择显示改正后的坐标增量,以满足一些工程要求格式统一的要求。
导线平差计算表工程名称:附合及水准示例等级:城市二级计算者:杨运英校核者:日期:2003.08.28、坐标导线平差。
指使用全站仪直接观测坐标、高程的闭、附合导线,其中平面坐标完全差的分配方式可以选用“按边长”、“按坐标增量”、“坐标转换”等方式。
坐标导线平差计算表工程名级:城市二级:杨运英校核者:日期:200四、单面单程水准记录计算已知点较密时线路中间也可以穿过已知点。
当含有中视时可以用于中平测量等,表格形式如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测线:仪器:观测:天气:地点:记录:计算者:校核者:日期:不含有中视时可用于五等、等外水准等的记录、计算。
表格形式如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测线:仪器:观测:天气:地点:记录:计算:校核:日期:部测量知点设站,后视另一已知点,观测各碎部点,计算其坐标、高程,绘制图形并可输出到CAD。
方式可以选用“斜距+天顶距”、“平距+高差”或“视距+天顶距”。
距+高差”方式表格如下:碎部测量记录后视:B 测站高程:仪高:气:复核:距”(或“斜距+天顶距”)表格如下:碎部测量记录后视:B 测站高程:指标差:0" 天气:记录:日期:坐标转换于同椭球的不同坐标系间进行转换。
比如同椭球的国家坐标系与工程独立坐标系的转换。
坐标转换计算表工程名第页计算:复核:日期:支导线计算里指输入方位角与边长计算坐标的支导线,如需输入水平角、边长计算各点坐标,请使用“平差计算”模块中的支导线进行计算。
导线测量记录及计算表.doc
观测日期:天气:成像:仪器型号:仪器编号:
测
站
点
测
回
数
照
准
点
水平度盘读数
盘左盘右
°′″°′″
2C
″
2C
互差
″
(左+右)/2
°′″
一测回归零
方向值
°′″
各测回归零
方向平均值
°′″
水平距离
(m)
平均
水平距
离
(m)
备注
(仪
高、镜
高)
观测:记录:复核:
绘制测图区
比例尺1:500()、1:1000()、1:5000()
观测:记录:复核:
导线测量外业观测记录表(表2)
观测日期:读数半测回数值角指标差一测回竖直角
站测点竖盘位置
点(°′″)(°′″)(°′″)(°′″)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观测:记录:复核:
导线测量外业观测数据计算表(表1)
点号
水平角平均值
°′″
往测距离平均值
(m)
返测距离平均值
(m)
往返平均距离较差
(mm)
往返平均距离
(m)
∑
测角中误差计算:
辅助
计算
测距中误差及相对中误差计算:
观测:记录:复核:
导线测量坐标计算表(表2)
坐标增量坐标增量改正后坐标增量坐标
角度
点(m)点
(m)改正数(mm)(m)
号内角观测值
°′″
改正数
导线测量记录表范例
左
D10
0°00′00″
211°19′42″
211°19′41″
E10
211°19′42″
右
E10
31°19′25″
211°19′39″
D10
179°59′46″
E10
1
左
D11
0°00′00″
146°19′16″
146°19′17″
146°19′18″
F35
146°19′16″
右
F35
326°19′02″
F26
216°57′21″
右
F26
36°57′03″
216°57′22″
F25
179°59′41″
2
左
F25
0°00′00″
216°57′20″
216°57′21″
F26
216°57′20″
右
F26
36°57′04″
216°57′22″
F25
179°59′42″
F26
1
左
D1
0°00′00″
267°44′43″
测站
测回数
度盘位置
目标
水平度
盘读数
(°′″)
半测
回角值
(°′″)
一测
回角值
(°′″)
各测回
平均角值
(°′″)
距离(m)
备注
D11
1
左
D10
0°00′00″
211°19′40″
211°19′43″
211°19′42″
E10
211°19′40″
右
E10
31°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