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煤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实验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利用DSC曲线计算煤的燃烧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关于利用DSC曲线计算煤的燃烧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关于利用DSC曲线计算煤的燃烧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唐诗摘要:煤粉的燃烧特性对电站锅炉的设计、改造和燃烧调整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章利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计算准东烟煤、彬县烟煤和新桥贫煤的反应动力学参数,其活化能依次为97.41kJ/mol,94kJ/mol,134.741kJ/mol,前二者活化能较低,燃烧特性好,主要原因为较高的挥发分含量。

關键词:DSC曲线;煤;反应动力学引言我国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由于不同燃烧设备对煤种的要求极高,易造成热量利用率低、设备损坏、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故研究煤粉燃烧动力学有着重要意义。

常见研究动力学方法有热重分析、沉降炉实验和激光点燃法[1]。

本文将利用差式扫描量热法研究煤种的燃烧特性及活化能等参数,从而为锅炉设计和改造提供动力学依据。

1 实验方法首先将准东煤、彬县煤和新桥煤制成200目标准粉样,在110℃烘箱中干燥,进行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

然后在德国耐驰STA449C的综合热分析仪测试DSC曲线,实验条件:样品质量约5mg,升温速率5℃/min,升温至1000℃,空气气氛,气体流量为100ml/min。

DSC曲线见图1a。

2 结果与分析DSC的反应动力学分析:煤的反应速率可由转化率对时间微分得到,并引入微分形式的动力学机理函数f(α),则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其中α为转化率,k0为反应速率常数,它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用Arrhenius公式表示:式中,A为指前因子,E为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8.314J·mol/K。

DSC曲线反映热量变化[2],可求反应转化率:(3)H为反应热积累值,H0为反应的总热效应。

对DSC曲线减去基线并积分得到对应温度点的H (即DSC曲线修积分曲线)。

由H和H0可得到修正热量转化率,见图1b。

n为反应级数,β为升温速率。

根据式(1)-(5),可得总反应方程:常用处理恒定升温速率的Coats-Redfern积分法[3]对式(6)进行积分,化简得:(7)(8)由于2RT/E<<1,右边第一项为常数,因此可判断等号左边与1/T基本成线性关系。

混煤的微观理化特性与反应性的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混煤的微观理化特性与反应性的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混煤的微观理化特性与反应性的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混煤是指将不同种类或不同质量的煤混合起来使用,在一些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火力发电、炼钢、煤制气等。

混煤可以有效地解决单一煤种供应不足的问题,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但是由于混煤可能导致燃烧性能变差,从而影响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二、研究的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试验,深入了解混煤的微观理化特性,探索不同比例混煤对反应性的影响,并提出优化混煤方案的建议,为工业生产中的混煤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选取了不同种类或不同质量的煤进行混煤试验。

2.试验内容在实验室中,通过测定混煤样品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等指标,探测混煤的基本特性;利用热分析技术,研究混煤的热分解特性和反应性;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差热分析(DTA)研究混煤的微观结构变化和热响应特性。

3.试验方法(1)测定混煤指标:按照标准GB/T212-2008《标准煤》的相关要求,对混煤样品进行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等指标的测定。

(2)热分析研究:利用实验室热分析仪,探测混煤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分解特性和反应性。

通过记录混煤样品的热重、差热等数据,测定其热分解反应的温度、动力学参数、反应活性等指标。

(3)微观结构分析: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差热分析(DTA)研究混煤的微观结构变化和热响应特性。

通过对混煤样品的XRD图和DTA曲线的分析,了解混煤内部结构的变化及形成机制。

四、研究的意义本项研究通过对混煤的基本特性、热分解特性和微观结构变化的研究,能够从微观层面了解混煤的反应性,为混煤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项研究,还可以更好地理解混煤的反应机制,为混煤深度加工、利用和开发提供科学支持。

电站锅炉混煤燃烧配比试验研究

电站锅炉混煤燃烧配比试验研究

电站锅炉混煤燃烧配比试验研究摘要:为了针对某电厂燃用煤种偏离问题去对煤种产生的炉内严重结焦的问题给予处理,同时运用多目标模糊决策方式和热重分析仪去对当前燃用的三种煤种参照不同的掺混形式去进行混煤的实验,同时还需要对于混煤自身的挥发份含量和灰分含量以及综合结焦指数等相关参数去给予分析与对比。

分析的结果显示:使用适当的比例进行掺混之后获得的混煤与锅炉设计的煤种十分接近,并且其不仅仅能够对锅炉出力给予满足同时还能够很好的对锅炉结焦的问题给予缓解。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对于混煤的特性进行研究并且优化混煤配比不仅仅能够提升火电厂的安全同时对其经济运行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锅炉; 混煤特性; 结焦特性; 模糊决策; 优化配比1锅炉设备和煤质分析1.1锅炉设备某电厂锅炉的具体型号是SG-1166 /17.5-M892,其处于亚临界的参数并且自然循环的汽包锅炉,一次中间再热和单炉膛以及燃烧器摆动调温,并且固态排渣和四角切圆的燃烧形式,同时对通风给予平衡使用紧身封闭的全钢架悬吊П 型的结构。

锅炉需要配备2 台成都生产的YA15236-8Z 静叶能够去对调轴的流式引风机,两台上海鼓风机厂有限公司进行生产的FAF20-10-1 动叶能够调轴流式的送风机,两台上海鼓风机厂有限公司进行生产的2118B /1175 变频调节离心式的一次风机,两台由豪顿华工程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制造的29.5VNT2000( 150) 三分仓容克式的预热器,制粉系统则属于正压的直吹式,同时还需要在其中安装五台上海重型机械厂有限公司生产的HP943 型碗式的中速辊式磨煤机,其中4 台作为运行所需,1台则作为备用,锅炉主要使用烟煤,设计的煤粉细度为R90 = 18%。

1.2煤质分析煤质分析如表1。

表1 设计煤种与单一煤种的煤质分析2研究方法介绍2.1算法介绍多目标决策主要值得是一个指标不能够全面的去对一个方案的好坏进行权衡,因此需要有很多不同的指标去对问题进行决策。

煤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动力学应用研究例题讲解

煤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动力学应用研究例题讲解

煤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动力学应用研究例题讲解煤燃烧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转化过程,通过煤的氧化反应,可以产生大量的热能。

化学动力学研究煤燃烧过程的速率和机理,对于优化燃烧过程、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及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以煤的燃烧为例,讲解一个煤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动力学应用研究的例题。

例题:研究人员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对某种煤样的燃烧过程进行了研究。

在实验室条件下,煤样以恒定的升温速率进行加热,同时测量煤样的热流输出。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煤样燃烧过程中温度与时间的曲线,并利用实验数据拟合出煤燃烧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解析:煤燃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大量的反应和中间产物。

要研究煤燃烧的动力学过程,首先需要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煤样燃烧过程的温度与时间的曲线。

这可以通过实验室中的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来完成,DSC可以测量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随着煤样升温,煤燃烧反应逐渐发生,热流输出也相应变化。

通过在不同温度下测量的热流输出数据,可以得到煤燃烧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这里的反应速率可以用热流输出的变化率来表示。

根据动力学理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和温度有关。

在实验中,可以选择合适的温度范围,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煤样的热流输出。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求得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然后,利用拟合方法(如线性拟合)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煤燃烧反应速率与温度的数学表达式。

通过研究煤燃烧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可以了解不同温度下煤燃烧的特性,为优化煤的燃烧过程提供依据。

例如,可以根据实验数据拟合的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预测不同温度下煤燃烧反应的速率,进而预测不同温度下煤燃烧的热释放量。

这对于设计和优化燃烧炉的运行参数,提高煤燃烧的效率和热能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化学动力学研究煤燃烧过程的速率和机理,对优化燃烧过程、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及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煤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热流输出的变化,进而求得煤燃烧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热重法研究煤的燃烧行为及其动力学模型

热重法研究煤的燃烧行为及其动力学模型

热重法研究煤的燃烧行为及其动力学模型
1煤的燃烧行为及其动力学模型
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用于家庭和工业的发电。

因此,了解煤的燃烧行为和动力学模型非常重要,以提高燃烧的有效性。

热重分析(TGA)是理解煤燃烧行为的重要方法,而TGA实验过程包括加热和冷却等多阶段温度变化。

实验过程中可以测量到煤燃料的持续气体释放以及温度对物质几何重量变化趋势的影响。

通过TGA实验,可以获得描述燃烧行为的动力学模型的参量,如爆解温度、和燃烧速率常数等。

利用这些参量,可以研究煤燃料的相关动力学机制。

此外,TGA实验还可以研究煤燃料中不同组分的组成及其特性,以及如何影响燃烧行为。

例如,不同组分的水分会影响煤燃料的燃烧速率和过程温度。

另外,人们还可以利用TGA实验测量微观煤燃料空隙的尺寸、形状及其分布,从而推断煤在燃烧过程中的气体运动规律及其影响。

通过TGA实验,可以实现对煤的有效分析,深入洞察煤的燃烧行为和动力学模型,从而更好地提高燃烧的有效性和利用效率。

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锅炉混煤燃烧数值模拟研究

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锅炉混煤燃烧数值模拟研究

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锅炉混煤燃烧数值模拟研究随着绿色能源的发展,能源消费结构转型。

风电、水电、核电和太阳能等绿色电源的稳健增长,电源结构转型是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必经之路。

但技术、地理和天气条件等问题的限制,绿色电源无法稳定的供应且发电成本偏高,转型过渡期内主力电源仍为火电。

电厂在已确保锅炉安全运行后主要研究任务是提高锅炉的燃烧特性和经济性。

本文以某电厂350MW四墙切圆超临界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该锅炉掺烧煤种的燃烧性能,建立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分析混煤燃烧的动力学参数与煤质、着火温度的关系,建立锅炉燃烧一维反应网络模型和化学动力学模型,从化学动力学角度分析锅炉排放特性,建立掺混比优化数学模型,通过优化混煤掺混比提高电厂运行的经济性。

采用HS-TGA-101型热重分析仪对内蒙古煤、贺斯格乌拉煤、汽车煤、火车煤及其混煤的燃烧特征参数分析。

研究表明,火车煤掺混贺斯格乌拉煤的着火温度低于火车煤掺混内蒙古煤和火车煤掺混汽车煤,混煤的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介于组分煤种之间,掺烧可以改善燃烧性能。

建立煤粉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分析动力学参数与煤质、着火温度的关系。

研究表明,火车煤的活化能和频率因子高于三种褐煤,贺斯格乌拉煤的活化能和频率因子最低;烟煤掺混褐煤时,褐煤的掺混比例越大,混煤的活化能越低;混煤活化能介于组分单煤之间,且略大于组分煤种活化能加权平均值;着火温度与活化能成正比,活化能越高,燃烧反应所需要的能量越大,其着火温度越高。

基于化学动力学软件CHEMKIN建立锅炉燃烧一维反应网络模型和化学动力学模型,分析促进和抑制NO<sub>X</sub>、SO<sub>2</sub>生成的主要基元反应,研究煤质和CO<sub>2</sub>体积浓度对锅炉排放特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氧化性气氛中,NH和NH<sub>2</sub>促进NO的生成,反之抑制NO的生成,SO是SO<sub>2</sub>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改变燃烧气氛,增大CO的含量可减少SO<sub>2</sub>的生成量;NO的生成量随含氮量的增大而增大,混煤NO的生成量基本等于组分煤线性相加值,SO<sub>2</sub>的生成量随含硫量的增大而增大,混煤SO<sub>2</sub>的生成量略高于两种单煤线性相加值,掺烧可以改善锅炉排放特性;随着入口CO<sub>2</sub>体积浓度的增大,CO的生成量增大,NO和SO<sub>2</sub>的生成量减少。

混煤燃烧特性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混煤燃烧特性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混煤燃烧特性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混煤燃烧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种类的煤混合燃烧,其燃烧特性与单一种煤的燃烧特性具有明显的差异。

本文通过对混煤燃烧特性试验进行研究,旨在探究混煤燃烧的机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并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混煤燃烧;燃烧特性;污染物排放;环境影响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混煤燃烧是指将不同种类的煤混合燃烧,其燃烧特性与单一种煤的燃烧特性具有明显的差异。

由于混煤燃烧使得热值不稳定、挥发分和灰分的含量不同,导致燃烧过程中温度分布、氧气流量、燃料分布等参数难以控制,使得混煤燃烧的环境影响和排放物变化值得研究。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混煤燃烧成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燃烧形式。

混煤燃烧的研究,可以为燃烧工程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支持,从而更好地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混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也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混煤燃烧的污染物排放及处理方法的研究,将有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对混煤燃烧的燃烧特性进行深入探究。

具体来说,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混煤燃烧的基本情况分析: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了解混煤燃烧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依据。

2. 混煤燃烧的燃烧特性试验:选取不同比例的煤粉进行混合燃烧试验,测定燃烧过程中温度、烟气成分、排放物等指标,并对不同混煤比例的燃烧过程进行对比分析。

3. 混煤燃烧的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确定影响混煤燃烧燃烧特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

4. 混煤燃烧的环境影响评价:通过测量混煤燃烧排放物质的成分、浓度等指标,对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

三、预期成果及其应用价值本研究拟通过对混煤燃烧特性试验的系统研究,探究混煤燃烧的机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预计将取得以下成果:1. 混煤燃烧特性试验数据的积累,为混煤燃烧的控制及优化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不同品质煤的着火动力学参数研究

不同品质煤的着火动力学参数研究

不同品质煤的着火动力学参数研究今天,煤是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要来源。

从应用角度来看,不同品质的煤在经过表观活化处理后具有不同的性能,因此,详细探讨不同品质煤着火动力学参数对煤的热性能和结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根据国内外资料,可以知道,不同品质的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异较大,将影响其着火性能。

因此,研究多种品质煤的着火性能参数,能准确地反映其着火特性,是理解煤着火特性和消除煤火灾风险的重要研究课题。

其次,要研究不同品质煤的着火特性,首先必须针对不同的品质煤,测定其着火动力学参数。

首先,可以使用西谙热量激活实验法测定煤样品的自燃温度,以及热容量、密度和灰分等物理性质,以了解煤的物理特性;其次,使用MethCheck实验法可以定量分析煤及其煤渣样品的有机组分;最后,可以使用穿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结合化学分析仪研究煤样品的结构特征。

最后,针对不同品质的煤,采用室温至高温条件下的热量激活实验,结合多种着火动力学实验,研究不同品质煤的着火特性,探讨其着火动力学参数,如易燃温度、热容、反应活性、反应速率、冒烟温度、烟气组成及比热等。

这些参数对于提高我国煤炭的利用效率,减少火灾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不同品质煤的着火动力学参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该课题有助于改善我国煤炭的利用效率,提高煤炭的安全性,减少火灾的发生。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才能进一步研究多种品质煤的热性能和结构性能,使我国的煤炭质量得到提高,生产安全高效。

关于不同品质煤的着火动力学参数研究,也在不断发展。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品质煤具有不同的着火特性;通过仿真分析,可以发现煤着火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大量实验,可以找出影响不同品质煤着火特性的关键参数,并设计出更安全、高效的煤炭利用方式。

另外,多年来,我国煤炭工业安全稳定发展,充分利用煤炭资源,稳步推进煤炭结构性改革,为可持续利用煤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不同品质煤的着火动力学参数研究”的研究内容。

混煤燃烧特性的热重试验研究

混煤燃烧特性的热重试验研究
煤在着火后燃烧速率越高, 越容易形成较高 的燃烧温度, 燃烧越稳定, 在一定的停留时间内煤 燃尽程度也越高。在热天平试验中, 最大失重速率 反映了煤的燃烧速度。 图 6 曲线为煤样最大失重 速率随掺混比例的变化趋势, 由图可见无烟煤的 最大失重速率最大, 烟煤居中, 褐煤最小。
对于燃烧性能相差较大的无烟煤与烟煤或褐 煤掺混燃烧时, 最大失重速率有较大幅度的减小, 远小于单一煤种的最大失重速率, 在掺混比为
越好。H F 值随掺混比的变化规律示于图 11。
图 11 不同掺混比下煤样 H F 值变化曲线
由图 11 可以看出: 对于燃烧性能相差较大的 煤种掺混燃烧, 如无烟煤与烟煤或褐煤掺烧, 在以 燃烧无烟煤为主 (无烟煤占比例大于 50% ) 时, H F 指数随易燃煤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说明煤样 在着火后燃烧速度下降, 不易形成较高的燃烧温 度, 燃尽性可能会下降, 甚至比无烟煤的燃尽性能 还差。
表 1 试验煤样的工业分析
水份 (M ) %
灰份V , ad)
%
固定碳 高位发热量
(F c, ad) (Q g r, ad)
%
M J kg
褐煤
5. 61 31. 52
38. 2
30. 28
21. 21
烟煤
2. 83 34. 66 30. 29 32. 67
19. 93
无烟煤 0. 78 26. 19 9. 42 63. 61 24. 84
笔者对 1 种烟煤、1 种无烟煤和 1 种褐煤的 混煤进行了热天平试验。 由于活化能是反应物分 子由初始稳定状态为活化分子所需吸收的能量, 因此煤的活化能比着火温度更能从本质上描述煤 的着火性能。 本文对不同掺混比下混煤的活化能 进行求解, 根据活化能及着火温度随掺混比的变 化规律, 对混煤的着火特性进行了分析; 此外, 根 据试验数据, 并考虑活化能的意义, 提出反映煤燃 烧速度的燃烧指数 H F , 并利用 H F 对混煤燃烧的 稳定性和燃尽性能进行了研究。

混煤燃烧KAS动力学分析

混煤燃烧KAS动力学分析
第2 6卷 第 3期
V0. 6 No3 1 . 2
延 安职 业技 术学院 学报
J u a fY n’n Vo ain l T c n c lIsi t o r l a a c to a & e h ia n tu e n o t
21 0 2年 6月
Jn 0 2 u e2 1
【 键词1 关 热重 法; 燃烧; 粉 煤
【 中国分类号]K T6
【 文献标识t] iA  ̄
【 文章编号]6 4 6 9 (0 2 0 - 0 4 O 17 - 1 82 1 )3 0 8 一 3
高 炉大 量 喷煤 是我 国钢 厂炼 铁 系统 节 能减 排 和降 低 生产 成本 的重 要 措施 。 实现 2 0 g t 0 k / 以上高 煤 比操 作是 各 厂家 高炉 努力 的 目标 。配煤 混合 喷 吹是 现 阶段 最 大限 度 提 高煤 比可行 而 又有 效 的方 法 。配煤 混 合 喷吹 就是 将 种 类 不 同 的煤 ( 烟 煤 和无 烟 煤 ) 行适 当选 配 。 混 合 制 如 进 再 粉 、 吹 。根 据研 究 旧, 煤混 合 喷 吹具 有某 种 催 化燃 烧 喷 配 的混合效 应 。在 同样 的喷吹 条件 下 , 采用 配煤 混合 喷吹 可 以改善 煤粉 的燃烧 性 能 , 高燃 烧 率 。因此 。 用实 验 的 提 采 方 法 研 究燃 烧 特 性 相差 较 大 的 煤 进行 掺混 的燃 烧 特 性 具 有重 要 的工程 实 际价值 和理 论研 究意 义 。 热 分析 法具 有 试样 量 少 、速度 快 并 且能 在 测量 温度 范围 内研究 原 料 受热 发生 热 反应 的 全过 程 等优 点 ,是 实 验室研 究燃 料燃 烧性 能 的常规 方 法翻 。本 文通 过模 式匹 配 的方 法 , K sn e- k h S n s( AS 模 型 为基 础 , 以 iigr A a - u oe K ) s 讨 论 了无 烟煤 和烟 煤 组成 的混 合 煤 粉燃 烧 动 力 学 特 性 。 为 生 产过 程选 配煤 种提 供理 论基 础 。

水稻秸秆与煤粉混合燃烧特性及动力学

水稻秸秆与煤粉混合燃烧特性及动力学

水稻秸秆与煤粉混合燃烧特性及动力学摘要:釆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水稻秸秆(RS)、煤粉(PC)及两者不同掺混比的混合物在不同升温速率下(10,20,40℃/min)从室温升至1000℃的燃烧特性,用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法和Flynn-Wall-Ozawa(FWO)法计算了燃烧过程中的活化能。

结果表明,失重速率(DTG)曲线中RS比PC多一个失重峰,且残余质量低。

随升温速率增加,所有样品DTG曲线均向高温偏移,产生热滞后现象。

RS和PC在混合燃烧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且高温区域内更显著。

PC掺混比例为50wt%时,混合物平均活化能的计算值较低,仅为76.0kJ/mol (KAS)和83.2kJ/mol(FWO)。

1前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每年秸秆产量有9亿吨,水稻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但生物质能源存在能量密度低和运输困难等缺点,导致综合利用率较低,资源浪费且污染环境。

水稻秸秆等农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及提高经济等具有重大意义[1]。

煤与水稻秸秆混合燃烧既能有效改善生物质能源利用,又可降低煤炭资源消耗,同时治理环境污染。

近年来,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特性研究受到广泛关注,Liu等[2]用非等温热重分析法研究了两种草本生物质(甜菜根和柳枝稷)与烟煤的共燃动力学;Yu 等[3]研究了富氧条件下掺混比和氧气浓度对两种生物质(百慕大草和玉米秆)与烟煤共燃特性和动力学的影响;Yi等[4]对生物质与生物炭的共燃行为展开研究,得出混燃过程中生物炭与生物质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可燃性更好。

煤与其它生物质如污泥、油页岩的共燃特性也有研究[5,6]。

对水稻秸秆与煤粉之间共燃行为及其协同作用的研究较少。

本工作研究了不同掺混比的水稻秸秆与煤粉在10,20和40℃/min升温速率下的混合燃烧特性,考察了水稻秸秆与煤粉共同燃烧过程中的协同作用,采用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法和Flynn-Wall-Ozawa(FWO)法计算了水稻秸秆、煤粉及其混合物在燃烧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参数。

电站锅炉混煤燃烧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电站锅炉混煤燃烧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电站锅炉混煤燃烧问题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力工业的不断进步,由于受煤炭市场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很多电站锅炉不得不燃用混煤。

然而,混煤燃烧时,各种煤粉、成份之间相互作用,导致混煤表现出特殊性,这与单煤种燃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在该种情况下,难以由单一的煤种燃烧性能参数、不同煤种配比来确定混煤燃烧特性。

目前来看,电站锅炉混煤燃烧技术在我国电力企业中已经得到了推广,但在电站锅炉混煤燃烧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工作人员从混煤燃烧技术的特性和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着手进行研究,寻找解决电站锅炉混煤燃烧技术弊端的方法,从而实现混煤燃烧技术在电力企业的普及。

标签:电站锅炉;混煤燃烧问题;研究与实践煤炭市场供应紧张的形势限制了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为减少煤炭短缺对电力事业造成的不良影响,电站锅炉普遍采用混煤燃烧的技术。

混煤燃烧技术中,若煤的质量、混合比例、燃烧环境等因素控制恰当则能够保证电站工作的安全运行,在降低发电成本的同时减少工业废气和废品的排放。

电站锅炉混煤燃烧技术中,影响混煤燃烧效果的不稳定因素比较多,工作人员很难对这些不稳定因素进行控制。

为解决电站锅炉混煤燃烧过程中的复杂问题,我国对混煤燃烧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混煤燃烧技术的特点电站锅炉混煤燃烧技术的分类比较多。

目前,普遍被大家所接受的是以制粉系统运行方式为标准进行的分类。

根据制粉系统运行方式的不同,电站锅炉混煤燃烧技术可以分为三类,即分磨制粉、仓内掺混、炉内混烧,分磨制粉、炉内掺烧和炉前掺配,炉内混烧。

分磨制粉、仓内掺混、炉内混烧的技术是通过磨煤机将不同的煤块制作成煤粉混合放在仓库中,使电站的锅炉使用同样的物料。

这种混煤燃烧技术制作出来的煤粉更能接近火种的着火点,而且能够提高混煤的燃尽率。

分磨制粉、炉内掺烧的技术是采用不同的磨煤机制作不同的煤粉,然后将不同磨煤机内的煤粉送入到锅炉中,让煤粉在炉内自行掺烧。

热能动力工程-不同煤种混煤燃烧时NO_x生成和燃尽特性的试验

热能动力工程-不同煤种混煤燃烧时NO_x生成和燃尽特性的试验

收稿日期:2003-06-24; 修订日期:2004-03-20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G2001C B409600)作者简介:周 昊(1973-),男,江苏吴江人,浙江大学副教授.文章编号:1001-2060(2004)03-0242-04不同煤种混煤燃烧时NO x生成和燃尽特性的试验翁安心1,周 昊1,张 力2,岑可法1(1.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7;2.湖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湖南 长沙 410007)摘 要:在一维沉降炉上对无烟煤、贫煤、烟煤及其混煤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NO x排放量的影响,并讨论了不同过量空气系数、掺混比及一、二次风比例对燃尽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烟煤的掺混比例为25%,NO x 的排放量较低,混煤燃烧时沿程分析结果表明,煤种特性的不同导致NO x排放时有不同的峰值。

关键词:混煤;NO x;掺混比;燃尽率中图分类号:X784 文献标识码:A1 引 言在我国,许多大型电站锅炉燃用混煤,燃用混煤是合理利用现有煤炭资源的一个发展趋势,混煤的合理配备可提高煤炭尤其是劣质煤的利用率,节约煤炭资源,为劣质煤的合理利用带来了广阔的前景。

然而混煤的特性较单一煤复杂,混煤的燃烧过程是比较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

特别是混煤的配比,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多种混煤的配比方法。

但总的来说,在确定混煤的配比时,应综合考虑混煤的着火、燃烧、燃尽和污染物的排放特性等。

本文在一维沉降炉上进行了无烟煤、贫煤、烟煤及其混煤燃烧时的NO x生成特性和燃尽特性的试验,从炉膛温度、过量空气系数、一二次风比值及给粉量等几个方面,对这三种煤及其混煤的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过量空气系数、掺混比及一、二次风比例对燃尽率的影响,为燃烧混煤的大型电站锅炉的设计及运行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2 试验方法试验是在一维沉降炉上进行的,试验选取了三种单一煤及其按不同比例组成的混煤,这三种煤分别代表了无烟煤、贫煤、烟煤,它们的煤质参数分析见表1,三种煤的平均细度为80μm。

混煤燃烧过程中的交互作用与动力学特性研究

混煤燃烧过程中的交互作用与动力学特性研究

第 2期
马国伟 ,等 混煤燃烧过程 中的交互作用与动力学特性研究
5 7
F C /V
可 以 用 来 评 价 煤 的 燃 烧 性 质 ,通 常 情 燃 烧 性 能 越 好 。从 表 1可 看 出 ,这 3种 煤 着 火 和
实 验煤 样 的煤 质 特 性 数 据 包 括 工 业 分 析 、元
素 分 析 及 收 到基 低 位 发 热 量 ,如 表 1所 示 。其 中 ,
利 用各 种 燃 烧 特 性 指 标 ,研 究 分 析 混 煤 燃 烧 过 程 燃 料 比是 指 煤 中 固 定 碳 与 挥 发 分 的 比 值 ,表 示 为
中的交 互 作 用 。 以宁 夏 地 区 动力 混 煤 为研 究 对 象 ,
0 引 言
目前 随 着 国 内 动 力 用 煤 供 应 形 势 日益 紧 张 ,
采 用 热 重 分 析 法 研 究 了 混 煤 燃 烧 过 程 中 的交 互 作 用 与 动 力 学 特 性 ,并 讨 论 了 配 比及 氧 浓 度 对 混 煤 燃 烧 特 性 的 影 响 。 实 验 结 果 表 明 ,燃 烧 性 能 差 异
1 实 验
飞 灰 含 碳 量 高 、锅 炉 效 率 下 降 及 污 染 物 排 放混 。 实 验 所 选 用 的 混 煤 煤 样 为 灵 新 煤 ( L X) 掺 混 乾 程 煤 ( Q C) 和 新 井 煤 ( x j ) 掺 混
国 内大 多 数 燃 用 混 煤 的 电 站 都 是 依 靠 经 验 ,
烧 技 术 已成 为 国 内燃 煤 电 站 的 必 然 选 择 。然 而 , 混 煤 的燃 烧 特 性 比单 一 煤 种 复 杂 得 多 ,这 使 得 许 多 电站 在 燃 用 混 煤 时 出现 各 种 各 样 的 问 题 ,特 别 1 . 1 煤样 的选 取与 制备 是 燃 用 特 性 差 异 较 大 煤 种 的 混 煤 时 ,常 出 现 制 粉 系统 出力 低 、煤 粉 偏 粗 、着 火 困难 、燃 烧 不 稳 定 、 本 实 验 选 用 了宁 夏 地 区 3种 比较 典 型 的煤 种 : 灵新 煤 ( L X) 、乾 程 煤 ( Q C) 及 新 井 煤 ( x J )3 种煤 样 分 别 经 过 破 碎 、磨 制 及 筛 分 后 按 照 质 量 配

混煤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及燃烧特性指数的确定

混煤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及燃烧特性指数的确定

混煤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及燃烧特性指数的确定
邱建荣;郭嘉;曾汉才;马毓义
【期刊名称】《热能动力工程》
【年(卷),期】1993(8)4
【摘要】采用热天平、沉降炉和一维燃烧炉对混煤的燃烧特性进行了测定。

根据热重分析试验结果。

初步提出了混煤的挥发分释放特性指数P及燃尽指数C_b这两个集合判别指标。

运用两指标进行判别与实际的燃烧过程基本吻合。

【总页数】5页(P169-173)
【关键词】混合煤;燃烧性能;混合比;热重分析
【作者】邱建荣;郭嘉;曾汉才;马毓义
【作者单位】华中理工大学煤燃烧国家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534
【相关文献】
1.混煤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及反应动力学分析 [J], 徐迪;王波;袁益超;钟海
2.一维火焰炉中混煤燃烧氮析出特性的试验研究 [J], 仝志辉;刘汉涛;王永征;路春美
3.褐煤及其混煤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J], 肖毅;李瑛
4.浙混煤燃烧及NO释放特性试验研究 [J], 林振敏;王智化;刘敬;葛立超;张彦威;章勤;周俊虎;岑可法
5.无烟煤混煤燃烧氮氧化物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J], 孙迎;王永征;王明;刘兆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油焦与煤混烧特性及动力学

石油焦与煤混烧特性及动力学

石油焦与煤混烧特性及动力学廖正祝;田红【摘要】以石油焦与煤的混合燃料为研究对象,采用TG-DTG-DSC联用实验技术对混合试样进行了燃烧热重实验.分析了混烧特性曲线,计算了各个燃烧特性指数,并采用差减微分法Freeman-Carroll计算了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各混合试样均只出现一个位于高温区段的DTG曲线峰和方向向下的DSC曲线的热量释放峰,混合试样的燃烧过程主要是高温阶段焦炭的着火燃烧过程;混合试样S2,S3及S5热量释放相对较少且不集中,燃烧时间长且不完全;混合试样S4及S6的热量释放集中且时间短,燃烧释放的热量相对较多;烟煤含量最多的混合试样S6的着火特性、燃尽特性指数及综合燃烧特性参数均高于其它混合试样以及石油焦的各个相应值,且试样S6的可燃特性指数也大于石油焦的可燃特性指数;混合试样活化能均小于石油焦燃烧的活化能,混合试样比石油焦更易着火燃烧;只要石油焦与煤的混合比例适当,石油焦掺烧烟煤后的燃烧特性优于石油焦单独燃烧特性,此为解决石油焦难以单独燃烧利用提供了方法.【期刊名称】《洁净煤技术》【年(卷),期】2013(019)006【总页数】6页(P71-75,84)【关键词】石油焦;煤;燃烧;动力学;热重试验【作者】廖正祝;田红【作者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广东茂名 525000;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广东茂名 5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992;TD849石油焦是石油提炼的最终副产品,具有低灰分、低挥发分、高碳、高热值等特点。

作为煤的一种补充或替代燃料用于锅炉燃烧发电、供热是石油焦利用的重要途径[1]。

石油焦单独燃烧存在以下问题:燃烧过程不稳定,呈现多阶段燃烧特点;燃烧特性介于烟煤和无烟煤之间;燃烧热解动力学参数受升温速率等实验条件影响较大。

由于石油焦挥发分含量少,故燃点高,且焦炭难以燃尽,石油焦存在难以单独充分燃烧利用等问题[2-6]。

动力工程-褐煤及其混煤燃烧、结渣特性的实验研究

动力工程-褐煤及其混煤燃烧、结渣特性的实验研究

第19卷 第6期 ・428・1999年12月动 力 工 程POW ER EN G I N EER I N G V o l .19N o.6 D ec .1999  文章编号:100026761(1999)0620428206褐煤及其混煤燃烧、结渣特性的实验研究张晓杰1, 王 阳2, 李振中2, 李松庚2聂其红1, 孙少增1, 张经武2, 秦裕琨3(1.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沈阳110006;2.国家电站燃烧技术研究工程中心,沈阳110034;3.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150001)摘 要:在1个容量为640M J h 、配有独立制粉系统和烟气在线分析系统的热态试验台上,利用3种褐煤进行了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混煤中的单一煤种在混煤燃烧过程中基本保持各自特性,混煤的结渣特性与各自煤种的结渣特性有很大的不同。

图6表4参6主题词:混煤;燃烧;结渣;试验中图分类号:T K 16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1999203205作者简介:张晓杰(1969~),男,现在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工作,同时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博士生。

主要从事煤粉燃烧技术研究工作。

已发表论文10多篇。

0 概述由于我国煤炭洗选率较低,运输能力不足以及国家有关对锅炉等燃烧设备尽量燃用劣质煤的政策等原因,造成用煤企业经常燃用2种或2种以上的混煤。

1987年,哈尔滨成套设备研究所对全国的428个主力火电厂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很多电厂烧非设计煤种或混煤[1]。

若煤种选择恰当,混合均匀,配比合理,创造良好的燃烧条件,则能发挥组分煤种各自的优越性,取长补短,给锅炉的安全和经济性带来良好的影响。

然而,混煤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混合过程,但由于不同煤种的组成及特性不同,造成各煤种有着不同的燃烧特性,而掺烧时不可能同时满足掺混煤种的燃烧条件,若混煤配置不当,会造成燃烧设备运行水平下降,燃烧不稳定,效率降低,结渣积灰加剧,甚至造成停炉事故。

对于混煤燃烧和结渣规律,国内外已进行过一些研究。

氨煤掺混燃烧反应动力学

氨煤掺混燃烧反应动力学

氨煤掺混燃烧反应动力学
氨煤(NH3-coal)是指将氨气与煤混合形成的燃料,其燃烧反应动力学主要涉及氨气和煤的相互作用过程。

在燃烧反应动力学研究中,首先需要确定氨气和煤的反应速率常数。

氨气和煤反应的速率常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

燃烧反应动力学还涉及到燃烧的反应机理。

煤是一种复杂的有机物,其组成成分众多,因此煤的燃烧过程涉及到多种反应机理。

氨气的燃烧机理相对简单,通常可以认为是个一级反应。

燃烧反应机理的确定可以借助于实验和计算模拟方法,例如通过热重分析、热解研究和动力学模拟方法等。

在燃烧过程中,氨气和煤之间的混合也会对反应动力学产生影响。

混合方式和比例的变化可能会改变氨煤的燃烧特性以及反应速率。

因此,在研究氨煤的燃烧动力学时,还需要考虑到混合比例、燃烧温度、压力和气体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氨煤的燃烧反应动力学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需要综合考虑氨气和煤的反应速率常数、反应机理以及混合条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混煤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混煤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过计 算得 到混 煤煤 粉煤 质 分析 数据 ( 表 2 . 见 )
1 2 实 验 方 法 .
c l l e e ut o ln igc a 【d a ua d rs l f e dn o l 】 c t s b a
Ad iiea o n / dtv m u t F C A V M
煤 种相 比发 生很 大 的 变 化 , 这是 因 为混 煤 的反 应 性
1 实 验 部 分
1 1 煤 样 分 析 .
实 验所 用 烟煤及 无 烟煤样 品为 山东某 钢铁 企业
发 生 了变化 . 于混 煤 燃 烧 特 性 的研 究 已有 许 多 报 关
提供 , 煤 种 的煤质 分析 数据 见表 1 单 .
得 到改 善 ; 用非等 温模 型 F y nwal z w ( wO) 采 ln — l O a a F — 对主要 燃烧 过 程进 行 动 力 学分析 , 当烟 煤 配
加 量从 0 ~1 0 时 , 0 煤粉 燃烧 活化 能从 1 3 9 J mo 降低 到 7 . 3k / l且 烟煤 的 配加 量低 3 . 4k / l 8 O J mo, 于 6 时 , 0 能够显著 降低 煤粉 燃 烧的 活化 能.
关 键 词 热 重 法 , 烧 , 煤 燃 混
中图分 类号
TQ5 4 O6 3 1 3 , 4. 2
0 引 言
煤粉 燃 烧 是 高炉 喷 吹 节 能 降耗 的重要 措 施 , 也
道L , 于烟 煤 促 进 无 烟 煤 的燃 烧 也 已 经 普 遍 被 l 对 ’ 接受 , 但对 烟 煤与 无 烟 煤 混合 燃 烧 特 性 系 统研 究 的 内容 并不 多. 本实 验 系统研究 了混煤燃 烧 过程 , 主要 以 配加不 同 比例 烟煤 与无 烟 煤 的 混 煤 为研 究 对 象 , 通 过 模 式 匹 配 的 方 法 , 次 以 F y nWa - zw 初 ln - l O a a l ( WO) 型为基础 , F 模 采用综 合 热分 析仪 ( T 0 P ) S A4 9 C

灰煤混合燃料的燃烧动力学特性研究

灰煤混合燃料的燃烧动力学特性研究

灰煤混合燃料的燃烧动力学特性研究余斌;方梦祥;李社锋;王勤辉;骆仲泱【期刊名称】《热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09(8)4【摘要】利用TGA/SDTA851e型热重分析仪,对煤及不同灰煤比的混合燃料进行了热失重实验,获得了其热失重特性曲线。

采用单个扫描速率的Coats-Redfern法、多重扫描速率的FWO(Flynn-Wall-Ozawa)法和Starink法三种典型的热分析方法求取了各样品的动力学参数。

结果表明:随着灰煤比的升高,样品燃烧反应平均过程的活化能增高;灰煤比由0升高到0.15时,样品的活化能、着火温度和燃烬温度变化较大;灰煤比从0.15升高到0.45时,活化能、着火温度和燃烬温度变化较小。

同时,通过对比几种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认为采用多重升温速率法求取活化能时要谨慎,建议采用单重升温速率法和多重升温速率法相结合来分析燃料的热解及燃烧机理。

【总页数】6页(P331-336)【关键词】活化能;热天平;动力学分析;飞灰回燃;灰煤比【作者】余斌;方梦祥;李社锋;王勤辉;骆仲泱【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16【相关文献】1.煤、石油焦混合燃料掺混石灰石燃烧特性的热重分析研究 [J], 张中林;赵长遂;王凤君2.三元煤基混合燃料在防爆柴油机上的r燃烧排放特性研究 [J], 谢玉峰;朱建军;吴子龙;郭宇杰;耿新3.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成灰特性研究进展 [J], 李桂荣;杨天华;孙洋;刘耀鑫;李润东4.工业、生活污泥与煤混合燃烧的灰熔特性研究 [J], 殷立宝;邓昌亚;张成;方庆艳;徐齐胜;陈刚5.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过程中灰沉积特性的研究 [J], 卞素芳;王永征;岳茂振;孙迎;栗秀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卷第2期电站系统工程V ol.22 No.2 2006年3月Power System Engineering Mar., 2006 文章编号:1005-006X(2006)02-0007-02混煤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实验研究*刘亮1周臻1 李录平1彭锦2刘陆军2(1.长沙理工大学,2.株洲华银火力发电有限公司)摘要:采用热天平,在20 /min℃的升温速率下,对六枝化处煤和娄底煤焦两种单煤及这两煤种之间9种不同掺混比的混煤的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实验研究。

分析特性温度发现,掺混少量的六枝化处煤就能明显降低混煤的着火温度;计算所得的混煤活化能E 比由父本煤种的活化能按比例加权的平均值E′小,混煤的着火性能更加接近活化能小的单煤。

关键词:混煤;动力学参数;热重分析;实验研究中图分类号:TK16 文献标识码:AExperimental Study of Kinetic Parameters of Combustion Reaction of Blended CoalsLIU Liang, ZHOU Zhen, LI Lu-ping, PENG Jin, LIU Lu-jun Abstract: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kinetic parameters of combustion reaction of blended coal from Liuzhihua’s coal and Loudi’s coal is conducted. The assays of 11 kinds of coals were performed in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usinga heating rate of 20℃/min.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 temperatures of coal combustion showed that the ignitiontemperatures of blended coals evidently became lower for a small quantity of Liuzhihua’s coal mix. It would be readily seen that the activation energy (E) of the blended coals would be less than a weighted average value (E′) calculated by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two parent coals, but ignition property is obviously near to that of the coal, whose activation energy is lower (Liuzhihua’s coal).Key words: blended coal; kinetic parameter;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experimental research近年来,混煤燃烧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燃用混煤时,若煤种选择恰当、混合均匀、配比合理,则能发挥各煤种的优越性,弥补单一煤种自身燃烧特性的缺陷,给锅炉的安全和经济性带来良好的影响。

然而,混煤的燃烧与着火特性较为复杂,掺混不当会导致着火困难,燃烧不稳,燃烧损失增大,锅炉效率下降及污染物排放增加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混煤的燃烧特性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以六枝化处煤(A)和娄底煤焦(B)两煤种之间的不同比例的混煤为研究对象,利用热天平等实验装置对两种单煤和两组分之间9种不同比例的混煤,进行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的研究。

1 实验装置及条件本实验采用北京光学仪器厂生产的WCT-2型热天平。

煤样采用空气干燥基,煤样粒度过100目筛。

热重实验采用φ5×1.5 mm氧化铝坩埚。

测试条件为:升温速率为20 /min℃,试样质量10±0.1 mg,试验测温范围为30~1200 ℃,实验在空气介质中进行。

2 热重试验结果试验煤样为六枝化处煤和娄底煤焦及其混煤,其工业分析见表1,各煤样的热分析曲线如图1~4所示。

对图1~4进行分析和处理,可得到上述两种煤及其混收稿日期: 2006-01-05刘亮(1967-),男,副教授。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410076*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4JJ40033)煤的着火温度T i、最大燃烧速率对应温度T max、燃尽温度T h[1]等参数,见表2,其着火、燃烧特性的分析见文献[2]。

M(mg)DTG(%.min-1)T温度(℃)图1 单煤的热分析曲线DTG(%/min) M(mg)T温度(℃)图2 混煤的热分析曲线(1)8电 站 系 统 工 程2006年第22卷D T G (%.m i n )M (m g )T 温度(℃)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图3混煤的热分析曲线(2)D T G (%.m i n -1)M (m g )temperature()℃34566789 图4 混煤的热分析曲线(3)表1 试验煤样的工业分析煤 种 水分M ad /% 灰分A ad /% 挥发分V ad /% 固定碳FC ad /%娄底煤焦2.22 40.10 7.48 50.20 六枝:娄底=1:92.56 33.35 8.19 55.90 六枝:娄底=2:82.67 32.00 8.24 57.09 六枝:娄底=3:72.77 30.95 8.88 57.40 六枝:娄底=4:62.66 32.89 9.73 54.72 六枝:娄底=5:53.12 26.51 10.39 59.98 六枝:娄底=6:42.92 27.66 9.83 59.59 六枝:娄底=7:33.20 25.85 11.16 59.79 六枝:娄底=8:23.21 25.17 12.04 59.58 六枝:娄底=9:13.52 24.11 11.79 60.58 六枝化处3.81 22.46 11.99 61.74 3 特性温度分析煤粉燃烧的特性温度主要是指着火温度、最大燃烧温度和燃尽温度,混煤中的特性温度随掺混比例的变化情况见图5。

由图可见,少量的六枝化处煤掺混比例就能明显地降低混煤的着火温度;当六枝化处煤含量超过40%时,最大燃烧温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而燃尽温度由于两煤种差别不大,因此难以反映其变化规律。

表2 试验煤样的特性温度煤 样 着火温度T i /K T max /K 燃尽温度T h /K娄底煤焦826 882 969 六枝:娄底=1:9809 864 967 六枝:娄底=2:8801 875 973 六枝:娄底=3:7791 867 968 六枝:娄底=4:6784 853 969 六枝:娄底=5:5774 851 963 六枝:娄底=6:4771 856 966 六枝:娄底=7:3769 853 966 六枝:娄底=8:2767 835 965 六枝:娄底=9:1767 835 960 六枝化处767 832 959/K特性温度/六枝化煤掺混比例%图5 特性温度与掺混比例的关系4 试样的动力学分析[3,4]每个试样的热解实验可以认为是一系列挥发分释放、燃烧的综合行为,它们都有自己的活化能,并且符合以下动力学方程:)()(ααταf Ae kf d d RT E−== (1) 式中,α——试样热解过程中消耗的量;A ——频率因子;E ——活化能;R ——气体常数,选取8.314 kJ/(mol ·K);T ——反应温度;f (α)——与热解机理相关的函数。

经过整理得:)ln(]ln[)(/A RTEf d d +−=ατα (2) 式(2)中]ln[)(/αταf d d 与1/T 成线性关系,从给定的TG 曲线上取若干个点(]ln[)(/αταf d d ,1/T ),经最小二乘法回归得一线性方程:Y =a +bX 。

表3 混煤的活化能计算数据(下转第13页)煤 样拟合方程 频率因子A /s -1活化能E /kJ ·mol -1活化能E ’/kJ ·mol -1 相关系数R娄底煤焦 Y =17.88604-1.87715X58587973 156.07 156.07 0.99026 六枝:娄底=1:9Y =10.99187-1.21101X 59389 100.68 148.36 0.99584 六枝:娄底=2:8Y =11.30145-1.25033X 80939 103.95 140.65 0.9967 六枝:娄底=3:7Y =13.714-1.44191X 903472 119.88 132.94 0.98989 六枝:娄底=4:6Y =10.30353-1.147X 29838 95.36 125.23 0.99451 六枝:娄底=5:5Y =10.34212-1.14792X 31012 95.44 117.52 0.9927 六枝:娄底=6:4Y =9.96601-1.11504X 21290 92.70 109.81 0.99457 六枝:娄底=7:3Y =9.6077-1.07339X 14879 89.24 102.1 0.99324 六枝:娄底=8:2Y =10.13609-1.10584X 25238 91.94 94.39 0.99354 六枝:娄底=9:1Y =9.09218-1.01546X 8886 84.43 86.68 0.99206 六枝化处Y =8.27831-0.94987X 3938 78.97 78.97 0.97621第2期 王 超等:风力发电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13题;④风速在5~20 m/s 是现有风机所能适应的风速,但能否扩展风速的适用范围,从而提高其发电功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⑤在一定风速条件下多机间的相互干扰和最佳多机阵列的布置的研究。

现有风机设置均相隔较大间距,以避免各风机间的相互干扰,这样一来,往往占地过大,增加了投资成本。

5 总 结风力发电是一个集计算机技术、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和材料科学等综合性学科的技术。

我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因此风力发电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风能的利用必将为我国的环保事业、能源结构的调整及对减少进口能源的依赖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同时随着风电机组运行时间的增长,将有越来越多的风电机组进入维修期,专门的风电机组的维修行业也将成为一个很有前途的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