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谐减震技术的文件综述
调谐质量吸振器钢轨减振降噪技术应用
真结果表明其减振效果 十分 明显.
关键词 : 减振 ; 调 谐 质 量 阻尼 钢 轨 ; 吸振 器 中图分类号 : U2 1 3 .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4 6 0 2 ( 2 0 1 3 ) 0 5 — 0 0 9 6 — 0 6
年来 在北 京 、 上海、 广州、 深 圳等 城市 , 地铁采 用 了各 种减 振 轨道 和 减振 措施 , 减 振 级别 逐 步 提高. 但是, 在
我 国城市 地铁 轨道减 振取得 很 大成绩 和成果 的 同时 , 由轨道交 通减 振带来 的 问题 也接 踵而 至 , 如过 度波磨
Ab s t r a c t : No wa d a y s mo r e a n d mo r e p e o p l e p a y a t t e n t i o n t o t h e r e d u c t i o n o f u r b a n r a i l t r a n s i t
v i b r a t i o n a n d n o i s e . Th i s p a p e r p r e s e n t s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o f t u n e d ma s s d a mp e r ( TM D) r a i l a t h o me a n d a b r o a d ,a n a l y z e s t h e b a s i c p r i n c i p l e s o f t h e r e d u c t i o n o f v i b r a t i o n a n d n o i s e .
建筑减隔震技术应用综述
第 40 卷第 1 期2024 年2 月结构工程师Structural Engineers Vol. 40 , No. 1Feb. 2024建筑减隔震技术应用综述王流1,2,3,*王新娣1,2刘卓1,2(1.无锡建顾减隔震科技有限公司,无锡 214104; 2.上海佑铁轨道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3.云南双翔建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昆明 650599)摘要随着我国《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于2021年9月1日的颁布施行,减隔震技术在“两区八类”建筑上已作为强制性的执行技术措施。
对现阶段国内外常用的结构减隔震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分别介绍了减隔震的产品体系、减隔震结构的工作原理及减震效果、减震与隔震的经济性等对比,以及如何做到满足设防地震作用下正常使用要求。
关键词减隔震产品体系,减隔震的工作原理,减震与隔震的经济性等对比,正常使用要求Overview of Building Seismic Mitigation and IsolationWANG Liu1,2,3,*WANG Xindi1,2LIU Zhuo1,2(1.Wuxi Jiangu Seismic Reduction and Isolation Technology Co. LTD., Wuxi 214104, China;2.Shanghai Youtie Rail Technology Co.LTD., Shanghai 200092, China;3.Yunnan Shuangxiang Construction Testing Technology Co.LTD., Kunming 650599, China)Abstract With the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on Earthquake Resistanc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China on September 1,2021,the seismic mitigation and isol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used as a mandatory technical measure in buildings within two zones and eight categori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summarize the application of structural vibration reduction and isolation technology commonly used in China at this stag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duct system of seismic absorption and isolation,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damping effect of seismic absorption and isolation structures,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conomy of seismic absorption and isolation,and how to meet the normal use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s under the action of earthquake fortification.Keywords seismic mitigation and isolation product system,working principle of seismic mitigation and isolation,comparison of economy between seismic absorption and isolation,requirements for normal use of buildings0 引言1972年,美籍华裔学者姚治平首次将振动控制理论应用于结构抗震设计,提出消能减震的概念[1]。
调谐质量减震技术文献综述
邬传宇等人钉研究了TMD系统参数对高耸结构地震控制的影响, 得出影响其
2
结构工程新进展文献综述
减震效率的主要因素为:结构的阻尼比、TMD的阻尼比、TMD系统与结构的频 率比、TMD系统与主结构的质量比等,并且给出了这些参数与TMD系统减震效率 之间的关系曲线。许多学者对TMD系统的动力特性作了深入研究,并得出一些 相似的结论: 1)TMD系统与主结构质量比对减震控制的影响。 杨泽华等研究结果表明, 当子结构与主结构质量比p=0. 3~o. 7时控制效果最佳, 当p>0. 7时效果就不明显了。 杨雅平等对第一振型控制下的子结构质量对减震效 果影响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装设TMD对结构的顶层位移有减小作用,且随子结 构质量的增大,结构反应降低幅度也随之增大。 2)阻尼比对减震控制的影响。 张文芳经计算分析表明,调谐体系子结构的阻尼越大,其地震反应一般会减小, 而基本结构的反应一般会增大些,当基本结构的阻尼增大时,地震反应会减小。 杨泽华等n钆的分析表明,阻尼比越大减震效果越明显,说明增加阻尼比是控制 地震反应的一个有效手段。 3)频率比对减震控制的影响。 欧进萍等和王肇民对TMD的减震分析表明,当TMD的自振频率与主体结构的基频 相等或相近时,减震效果最好。杨泽华等指出,当等效频率比η=0.9~1即子结 构与主结构的频率相近时, 减震控制将取得最佳效果。实际上要考虑附加的质量 块会使主体结构频率略有降低,所以频率比可以略小于1.0。综上所述,减震结 构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都存在一个参数优化问题。苏荣华等对TMD用于结构减 震控制中参数优化问题做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TMD的设置位置、频率、阻尼 等参数以及TMD对与其非调谐的结构振型地震反应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导出了 最优参数的计算式,为TMD在结构抗震方面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蓝宗建等 提出了TMD参数有效域的概念,利用参数有效域而不是某一个目标函数进行 TMD系统设计,从而有效提高了TMD可靠性,进一步促进了TMD减振技术的推 广使用。
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减震原理
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减震原理
在工程应用中,机械设备在工作时引起振动,相对于静态载荷,振动产生的交变应力往往对设备危害更大,会导致机器工作中精度无法保证,组成机器设备的零件疲劳破坏,最终影响其正常工作,同时振动会产生噪声,对环境也是一种污染。
因此对于有害的振动,应该要考虑如何去避免。
抑制振动主要通过抑制振源、隔振、减振、振动的主动控制等方式实现。
减振就是在振动的主系统上,通过添加一个子系统来转移或耗散掉主系统上的振动能量,从而减小主系统的振动,包括动力吸振、阻尼吸振、冲击减振等方式。
其中动力吸振是将主系统的振动能量转移到添加的减振子装置上,从而减小主系统振动。
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简称TMD)就属于动力吸振中被动调谐减振控制装置的一种,可以减轻结构的动态反应。
TMD作为子结构附加到主结构上,通过被动谐振将主结构的振动的能量转移到子结构上,也就是阻尼器上,从而抑制主结构的振动。
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减振性能在于准确的调频。
当阻尼器的自振频率与主体结构频率相近,那么子结构的振动会非常强烈,会对主结构产生一个与外部激励反向的作用力,从而使得主结构的振动减小。
调谐质量阻尼器减震控制的研究发展趋势
调谐质量阻尼器减震控制的研究发展趋势作者:张国军张宇鑫 BillieF.Spencer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第02期摘要:综述了土木工程结构减震控制的研究现状,讨论了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的工作原理,评述了TMD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最后阐述了TMD的研究和发展的趋势.关键词:结构减震控制;被动控制;调谐质量阻尼器;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最优参数;稳健性中图分类号: TU 31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5137(2017)02026909Abstract: The research status of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al vibration control has been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he working principleof tuned mass damper (TMD)has been discussed,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at home and abroad has been reviewed.Finally,wesummarized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MD.Key words: structural vibration control; passive control; tuned mass damper; multiple tuned mass damper; optimized parameters; robustness0 引言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时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全球每年发生约550万次地震.地震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传统的抗震途径是通过调整构件的尺寸和强度改变建筑结构刚度,增强其对变形抵抗能力,但这种方法有时难以兼顾经济性和美观的要求,调整结构尺寸也往往有很多限制因素.采用振动控制技术,在工程结构的一些部位装设隔震垫之类的装置或调谐质块类子结构装置,或通过施加外力来改变、调整结构的动力特性或动力作用,起到合理控制工程结构在地震时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动力反应作用,以达到减震的效果[1].1 结构减震控制研究现状土木工程结构减震控制是通过在结构上安装耗能减震装置来减轻或抑制结构由于外荷载作用引起的反应.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混合控制、智能控制[2].1.1 被动控制被动控制一般不依赖外部能源,利用结构自身的某些构件在构造上加以处理,或者在结构的某个部位附加控制装置或构件,以改变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被动控制由于不需要外部提供能源,且构造简单、成本低廉、易于维护而被广泛应用.被动控制按照其减震机理可分为:隔震、耗能减震和吸振减震(调谐减震)三大类.结构隔震是指在结构物底部与基础面(或底部柱顶)之间设置某种隔震装置,减小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从而减少上部结构的反应.通常所说的隔震指的是基底隔震,它包括上部结构、隔震装置和下部结构三部分.隔震一般适用于短周期的中低层建筑和刚性结构.合理的结构隔震设计可使结构的水平地震加速度反应大幅降低,从而提高结构物的地震安全性,有效地减轻结构的地震破坏.耗能减震体系是在结构的抗侧力构件中嵌入或并联能吸收、耗散地震能量的附加阻尼器,由附加的耗能元件消耗掉结构中地震运动输入的能量,而主体结构只吸收或存储一少部分能量,从而保证主体结构的安全.耗能元件大体可分为两类:位移相关型耗能元件,如金属阻尼器和摩擦阻尼器;速度相关型耗能元件,如粘滞液体阻尼器和粘弹性阻尼器.调谐减震技术通常在主结构上设置一个子结构,通过调谐子结构参数,来实现主结构的振动反应控制.目前,调谐减震装置主要有调谐质量阻尼器(TMD)、调谐液体阻尼器、质量泵、液压-质量控制系统、悬挂结构体系调谐液柱式阻尼器以及摆式质量阻尼器等.TMD是一种附加在结构上的减震子结构,由弹簧、阻尼器和质量块组成,质块一般通过弹簧和阻尼器支撑或者悬挂在主结构上.当结构受到外部荷载作用产生振动时,子结构通过连接装置与结构一起振动,由此产生的能量会通过惯性力反作用于主结构,以及部分被阻尼器所消耗,实现减震的目的.作为被动控制技术之一,TMD发展较为成熟,减震效果明显,施工操作简单,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结构工程中.调谐液体阻尼器(TLD)是将一定形状的盛水容器固定在结构上的一种装置,该装置的减震原理是结构减震带动了容器中液体的晃动,容器箱壁和液体之间碰撞产生了控制力,液体晃动时会吸收一部分的能量,这两种因素都减小了结构的减震,从而起到了减震控制的效果.1.2 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不同,主动控制需要外部提供能源,结构物在外部激励作用下发生减震的过程中,外部瞬时施加力或瞬时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以迅速衰减和控制结构的减震反应.主动控制的主要特点是应用外部能源和现代控制技术对结构施加主动控制力.由于控制力大小可以随输入激励而改变,故控制的效果基本上不依赖于外部激励的特性.在提高建筑物抵抗不确定性地面运动的能力,直接减少输入的干扰力,以及在地震发生时连续、自动调整结构动力特性等方面均优于被动控制,特别适用于结构的风振控制.主动控制装置主要包括主动质量阻尼器(AMD)、主动质量驱动器(Active Mass Driver)、主动拉索(ATS)和主动支撑(ABS)等.1.3 半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仅需要外部提供较低能量来提供控制力,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输入或者反应信息进行切换控制系统的工作状态,通过调整改变结构的阻尼和刚度来达到减震的目的.半主动控制同时具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控制的特点,但是半主动控制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是设计并实现可控的减震环节和控制策略,而这并不会比主动控制技术和被动控制技术简单,有时更加复杂.半主动控制最具有代表性的控制装置主要有主动变刚度系统(AVS)、主动变阻尼系统(AVD)、磁流变阻尼器、压电摩擦阻尼器以及电流变阻尼器等.1.4 混合控制混合控制顾名思义在一个结构上会同时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控制系统,使其相互之间共同的协调工作,该控制不仅能够利用被动控制系统耗散大量的振动能量,而且还可以通过主动控制系统保证良好的控制效果,混合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抑制结构的振动响应.目前,混合控制装置系统主要有:AMD和TMD组成的混合质量阻尼控制系统、主动控制和基础隔振组成的混合基础隔振系统以及主动质量阻尼系统与液体质量控制系统等.1.5 智能控制智能结构是利用机敏材料特性、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现代控制理论等对结构进行智能控制,使结构可以感知环境和自身特性,采用最优控制策略做出合理响应的结构,目前更多是使用智能控制的说法.智能结构系统可以解决当前工程上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而且将推动许多学科和技术的发展,它代表着先进的新型材料与传统的土木工程结构相结合这一重大的学科研究发展方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 TMD原理3 TMD的研究发展TMD起初主要用于减小风振响应.当结构在外激励作用下产生振动时,带动 TMD系统振动,TMD 系统产生的惯性力反作用到结构上,调谐这个惯性力,使其对主结构的振动产生调谐作用,从而达到减小结构振动的目的.TMD的优点是安装简单、方便,维修更换容易.缺点是TMD对于在一般场地上(中高频)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大跨度结构等柔性(低频)结构,控制效果明显有效,而对于软弱(高频)地基上的刚性(高频)结构,控制效果较差.3.1 TMD的早期研究TMD最早是由Frahm[4]在1909年发明的一种吸振器,如图2所示.它由一个小的质量m以及一个刚度为k的弹簧组成的子结构连接于弹簧刚度为K的主质量M上.在简谐荷载的作用下,当所连接吸振器的固有频率与激励频率相同时,主质量M能够保持静止状态.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研究者们在对 TMD 减震的理论研究[3-38],以及实际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美国研究者最早进行了减震的理论研究,并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应用了 TMD 装置.许多早期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动力吸振器在工作频率以及基本频率协调的机械工程系统中的应用.但是建筑结构在受到如风和地震等环境荷载的作用下不仅只有一个频率,而是有许多的频率分量.在多自由度和有阻尼建筑结构中,TMD的动力吸振器的性能完全不同.因此在过去20 多年里,许多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就定位于研究TMD 在这种复杂减震环境中的减震控制效果.3.2 TMD的拓展研究3.2.1 单个TMD 的研究单个 TMD 的研究大多仅是集中在对结构的控制效果以及最优控制参数的理论研究方面.为使TMD的控制效果达到最佳,即扩大其能量耗散能力,关键是把TMD的振动频率调至结构振动频率附近并选用适当的阻尼.频率对单个 TMD 的控制效果的影响非常大,当频率略微的偏离设计时,单个 TMD 的控制效果将会有很大程度的下降.文献[5]在传统TMD理论的基础上,从累积能量和瞬时能量角度研究TMD 装置的减震机理及影响因素,进一步完善TMD的理论研究.研究表明:结构附加 TMD 装置后,各累积能量响应和瞬时能量响应均有明显的减小;改变主结构动力特性,TMD 系统主结构各瞬时能量和累积能量响应有明显的改变;增加主结构阻尼比,结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响应均有所减小,结构(累积与瞬时)阻尼耗能增加,而滞回耗能和转移能则急剧减小.文献[6]将TMD运用于润扬北汊斜拉桥地震反应控制,分析发现TMD使斜拉桥结构的阻尼耗能减少了30%,主梁跨中和端部的横向位移减少了12%,竖向位移减少了24%,表明TMD能有效控制大跨斜拉桥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文献[7]将TMD减震技术运用于高架桥梁:在低频外部激励作用下,当TMD频率与桥墩频率比为2.5~4.5时,可使桥梁中梁与墩的相对位移响应幅值减小60%以上,墩顶加速度响应幅值减小40%以上.文献[8]提出由调谐质量块、扭转质量块及扭转杠杆等组成的双向水平及扭转TMD,利用其自身的平移和转动可以实现对结构水平及扭转振动控制,表明合理布置的多维TMD能有效降低结构在水平两向及扭转方向的振动,其减震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单向TMD.文献[9]研究了不规则建筑主动TMD(ATMD)减震的行为,分析了不规则建筑的标准化偏心系数(NER),扭转对侧向频率比(TTFR)及地震卓越频率(DGF)对ATMD控制不规则建筑位移响应时的最优参数和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控制平动位移时,DGF对ATMD最优参数和有效性的影响较控制扭转角位移时的大;2)对扭转柔性结构(侧扭频率比小于1.0),DGF对ATMD最优参数和有效性的影响较显著.文献[10]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策略——双重TMD(DTMD)和一种新的优化目标函数.DTMD是由2个质量块通过阻尼器和弹簧串联成的结构系统,具有和传统的TMD和MTMD不同的能量耗散方式,能够在结构固有频率摄动较大时仍保持较好的耗能减震性能.文献[10]进行了TMD/AMD 模型的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从试验手段上对整个TMD/ AMD 装置和现阶段比较流行的直驱式 AMD 直线电机系统的相关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引入能量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从试验方面验证了TMD/AMD 系统的能量平衡和传递理论;对带限位 TMD 的动力可靠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投资-效益准则的 TMD/AMD 减震装置的优化设计方法.文献[11]设计制作出一个摩擦摆TMD.对装有摩擦摆TMD的4层钢框架结构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当激励频率接近结构受控自振频率时,摩擦摆TMD能够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动力反应和抑制结构共振,减震率在50%以上.Kaynia等[14]和Sladek等[15]发现TMD对减小地震反应不是很有效.后来提出的多重TMD(MTMD)可以消除单个TMD 不足.Wong等[16]用能量原理研究了TMD对非线性结构的效应,发现只要TDM能有效地吸收能量就能够减少塑性能量的耗散从而免遭结构损伤,但是结构进入小位移塑性时TDM吸收能量减少.文献[17]对于多层房屋提出了一种TDM的稳健性设计,研究表明:随着TDM系统总质量的增加,它的性能亦增加;实际上,建筑物的反应亦减小且对不确定的参数变得不敏感.地震动参数影响结构的反应及相应的TDM的最优性能和特性.文献[18]提出新的一种脉冲方法代替了古典H∞方法,这两种方法均进行了分析脉冲和近场记录下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线性结构的实验,数值评估了在脉冲地面运动下脉冲定向设计的优缺点.3.2.2 MTMD的研究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学者们在单个 TMD 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上提出了多重TMD (MTMD)的新概念,对于受到较宽频带的外激励建筑结构,MTMD 系统可以有效减震控制.[19-22]主要研究了MTMD结构刚度和质量摄动的稳健性即讨论结构频率变化对MTMD控制有效性的影响问题,从而为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文献[19]评价了双层多重TMD (DMTDM)控制策略的性能,提出的双层多重TMD(DMTMD)比本文作者最近提出的基于任意整数的多重TMD(AIATMD)和当前国际上研究的基于奇数的多重TMD (ONMTMD)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稳健性.但DMTMD中小质量块的冲程大于AIATMD和ONMTMD的冲程,这是DMTMD的缺点.文献[20]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减震方法:共享TMD (STMD)法.当附属结构频率接近时共享STMD有很好的减震效果.STMD对附属结构频率摄动的稳健性较差,随着附属结构频率摄动所导致的频率偏离,其减震效果大幅减小;对主体结构频率摄动的稳健性较强.STMD减震效果和相应的最优参数对场地条件不敏感.文献[21]通过分析单自由度结构体系,建立摩擦力与阻尼之间的关系,利用Matlab进行地震响应时程分析,选用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算法作为控制算法,以实例分析在多遇地震作用下MTMD系统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可控摩擦力的MTMD系统非常适用于高耸结构的减震控制,该系统能够随地震反应实时产生足够的摩擦阻尼消耗地震输入结构物的能量,达到减小结构地震响应的目的.Xu等[22-24]等研究了在简谐激励和白噪声激励下结构MTMD的性能和最优参数,表明MTMD优于单个TMD.Abe 等[25]研究表明合适设计的MTDM较单个TDM更有稳健性.Kevin等[26]用能量原理研究了MTMD对非线性结构的效应,发现MTMD能够使结构消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从而减小结构的损伤,但是塑性能量损耗对地震震动参数显得尤为敏感,MTMD对结构的上部薄弱楼层并不起作用.文献[27]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及其地震作用损伤机理,设计制作 1∶25 的缩尺模型,并设计加工了一套TMD装置安装在模型结构顶部,进行振动台试验,得到结构的动力特性和位移响应,并对比分析了TMD 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峰值加速度为0.14的地震波作用后(相当于原型 B 度多遇地震),模型结构处在弹性工作状态,在峰值加速度为0.4的地震波作用后(相当于原型 B 度基本烈度),模型结构出现轻微破坏,在峰值加速度为0.880的地震波作用后(相当于原型 B 度罕遇地震),模型结构出现中等破坏,该原型结构可以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TMD装置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文献[28]为研究围护墙多功能减震结构的减震特性和减震效果,按1∶3缩比制作围护墙钢框架减震结构模型和非减震结构模型,并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不同工况下的模型结构动力特性及随着输入不同加速度峰值的 EL Centro波,地震波激励下的加速度反应和位移反应.结果表明: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控制与TMD的个数有关,减震结构对于控制结构的加速度和位移响应非常有效,顶层的减震幅度最大,并在地震波加速度为4 m/s2时,减震效果最佳.通过减震指标动力放大系数和减震率共同评价减震结构对加速度反应和位移反应的控制,说明减震结构对位移的控制效果更优.3.2.3 ETMD的研究现阶段,针对 TMD 的现状,国内外的研究学者们仍然进行着大量的改进和扩展研究,提出了利用结构内部的设备和装置等作为质量体对结构减震进行消能减震,并将其称为 ETMD.这种系统不像 TMD 那样需要额外增加质量,大大减轻了系统所要承载的负担.目前该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平台的减震控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献[29]提出的内部子结构TMD (ITMD)是一种利用建筑自身的某一独立单元(内部子结构)作为质量块通过弹簧、阻尼器和橡胶支座等媒介与主体结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减震耗能系统.分析结果表明ITMD 系统的安装,能够较好地减少地震效应,具有简单、高效、经济等优点.3.2.4 NES的研究传统线性吸振器(例如TMD)的适用频带较窄,对最优阻尼比及频率失调的稳健性较差.只有多个吸振器联合作用才能实现多模态控制.而利用非线性能量阱(NES)的宽频吸振特性进行减震,只需有限个吸振器,即可达到较好的减震效果,使得其优化参数较易确定,近期受到广泛关注.具有靶向能量传递与耗散(TET)功能NES振子是一种新型的非线性吸振振子,其刚度为硬化立方刚度.该振子可认为是一种特殊的Duffing振子,NES振子通常不具有线性刚度项,或具有非常弱的线性刚度.Duffing振子可根据其立方刚度的正负号,分为硬弹簧Duffing 振子和软弹簧Duffing振子.而NES又可视为一种特殊的硬弹簧Duffing振子,即线性刚度为0的硬弹簧Duffing振子.立方刚度可通过能提供非线性回复力的材料获得,也可通过构件特定的组装或构造而产生的几何上的非线性提供非线性回复力获得.与TMD走过的路类似,最初的NES减震应用于单自由度主振动系统,Vakakis等(2003)[30]将其推广应用到具有多个自由度的系统,并指出连接NES后存在能量捕捉的连锁反应可能,即能量从各个模态顺序迁徙到NES振子.文献[31-32]基于TMD的原理,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了悬浮顶层减震结构系统的研究.这种结构由主结构与悬浮顶层组成,采用叠层橡胶支座作为二者之间的连接装置,它与顶层楼体共同形成一个大型的TMD系统.试验表明:这种新型的减震结构系统在不同地震波的作用下,主结构顶层的加速度响应减少了26.06%~58.64%.文献[34-39]研究了各种各样的安装在弹性主结构上的NES装置(包括Ⅰ型NES、Ⅲ型NES、Ⅵ型NES和Ⅵ型NES等)消能减震作用.文献[34]提出了一种新的曲线轨道能量吸收器(图3),附加质量运动的轨道形状决定能量吸收器的非弹性恢复力.在弹性主结构上安装了一个完全被动控制非弹性能量曲线轨道NES(图4)用来快速消耗数量相当大的地震能量.在脉冲激励下,轨道NES能够和调谐TMD 一样减小结构反应并保持结构的稳健性.在地震作用下,曲线轨道NES也能够有效减小结构反应,但是它的减震效果不如调谐TDM,但在减小结构刚度方面更具稳健性.文献[35]通过振动台实验研究了当受到地面运动时装有Ⅲ型NES的大型主结构的反应.研究表明,这种能量吸收器可大大降低弹性主结构的地震反应.总之,文献[34-39]主要研究的是NES的弹性主结构上的减震作用,而对于NES用于非弹性主结构的地震反应至今还缺乏研究.4 TMD的展望TMD由于其构造简单,成本低廉,性能可靠,是目前工程中应用最广的控制方法之一.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进行了TMD研究、MTMD研究、ETMD研究和NES研究,进而在此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其他TMD如:变摩擦TMD、变阻尼TMD、调谐质量摩擦阻尼器及调谐质量非线性黏滞阻尼器等.研究的TMD种类繁多,研究方法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可靠度分析直至模型实验研究等,均取得巨大的研究成果.下面针对TMD的未来研究做简单阐述:(1)对TMD的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成熟,还缺乏系统全面实验研究;(2)对TMD用于风控制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TMD用于地震控制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3)TMD参数优化设计方法需从本质原理上加以分析研究;(4)TMD需从结构的随机响应分析及动力可靠度分析研究其减震性能;(5)线性TMD和非线性TMD研究主要是针对弹性主结构的减震反应分析,针对非弹性主结构的减震反应分析还缺乏系统地研究;(6)对TMD的实验研究主要是针对小比例模型弹性主结构的减震实验研究,而针对非弹性主结构和足尺主结构的减震实验研究还较为缺乏.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GB 50011-2010 [S].Beijing:China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Press,2010.[2] 周福霖.工程结构减震控制 [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Zhou F L.Vibration control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M].Beijing:Seismological Press,1997.[3] Yao J T P.Concept of structure control [J].Journal of structure division,1972,98(7):1567-1574.[4] Rana R,Soong T T.Parametric study and simplified design of tunedmass dampers[J].Engineering Structures,1998,20(3):193-204.[5] 潘兆东.基于能量原理的调谐质量阻尼器减震性能与损伤研究 [D].广州:广州大学,2013.Pan Z D.Research on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damage of TMD system based on energy theory [D].Guangzhou:Guangzhou University,2013.[6] 张晶,王志强,范进,等.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在大跨斜拉桥减震控制中的应用[J].工业建筑,2007,37(增刊):292-294,403.Zhang J,Wang Z Q,Fan J,et al.Application of tuned mass dampaer for controlling vibration of a stayedcable brige under earthquake excitation [J].Industrial Construction,2007,37(Supp):292-294,403.[7] 李新平,张俊平,周福霖.装有调谐质量阻尼器的高架桥梁的减震分析 [J].世界地震工程,1998,14(2):44-49.Li X P,Zhang J P,Zhou F L.Analysis of reducing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bridge with tunedmass damper [J].World Information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1998,14(2):44-49.[8] 何浩祥,葛腾飞,闫维明.双向水平及扭转调谐质量阻尼器及其减震控制研究 [J].振动与冲击.2012,31(18):143-147.He H X,Ge T F,Yan W M.Vibration reduction control of a structure with a twodirectional horizontal and torsional tuned mass damper [J].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2012,31(18):143-147.[9] 李春祥,许志民,张丽卿.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对不规则建筑的减震行为研究 [J].振动与冲击,2008,27(1):76-83,88.Li C X,Xu Z M,Zhang L Q.Earthuake reduction behaviors of active tuned mass dampers for an asymmetric building [J].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2008,27(1):76-83,88.[10] 卜国雄.高耸结构基于性能的TMD/AMD 设计及其动力可靠度分析 [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Pu G X.Performance based designs and the dynamic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TMD/AMD for highrise structure [D].Harbi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0.[11] 潘琴存,黄丽婷.FPSTMD减震钢框架振动台试验研究 [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9(8):12-14.Pan Q C,Huang L T.Shaking table test research on steel structure with FPS typed TMD [J].Guangdong Architecture Civil Engineering,2009(8):12-14.[12] Roffel A J,Narasimhan S,Asce M,et al.Performance of pendulum tuned mass dampers inreducing the responses of flexible structures [J].Journal of StructuralEngineering,2013,139(12):04013019.[13] Matta E.Effectiveness of tuned mass dampers against ground motion pulses [J].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2013,139(2):188-198.[14] Kaynia A M,Biggs J M,Veneziano D.Seismic effectiveness of tuned mass dampers [J].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1981,107(8):1465-1484.[15] Sladek J R,Klingner R E.Effect of tunedmass damperson seismic response [J].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1983,109(8):2004-2009.[16] Wong K K F.Seismic energy dissipation of inelastic structures with tuned mass dampers [J].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2008,134(2):163-172.[17] Lucchinil A,Greco R,Marano G C,et al.Robust design of tuned mass damper systems forseismic protection of multistory buildings [J].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2014,140(8):A4014009.[18] Matta E.Effectiveness of tuned mass dampers against ground motion pulses [J].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2013,139(2):188-198.[19] 李春祥,张丽卿.结构双层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减震策略的性能评价 [J].振动与冲击,2005,25(5):42-46.Li C X,Zhang L Q.Evaluation of the duallayer multiple tuned mass dampers for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earthquake [J].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2005,25(5):42-46.[20] 国巍,李宏男,柳国环.共享调谐质量阻尼器(STMD)在附属结构减震中的应用 [J].工程力学,2009 26(5):202-208.。
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文献综述 2
昆明学院文献综述论文题目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减振技术研究作者姓名李道刚指导老师郭磊魁学科(专业)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所在学院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提交日期二零一三年十二月目录1.绪论 (3)1.1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3)1.2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3)2.城市轨道交通减振存在的问题以及减振的具体措施 (4)2.1城市轨道交通减振存在的问题分析 (4)2.2城市轨道交通减振的主要方法 (5)2.2.1 钢轨扣件减振形式 (6)2.2.2 弹性支承块轨道结构 (7)2.2.3 浮置板轨道结构 (7)3.总结 (8)参考文献 (10)1. 绪论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地铁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中的运输工具,以其运量大、方便、快捷、环保、节能等优势,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
由于地铁轨道交通工程一般穿行人口密集区域,它在带给人们出行快捷和方便的同时,其运行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也给沿线居民生活和工作带来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其中以噪声和振动为主要的影响因素。
研究和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的减振问题,对于改善沿线居民的生活环境,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1.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地铁运行的振动主要产生于轮轨间的作用力。
各种原因决定了车轮不是理想的几何圆形,轨道也不是绝对平直和刚性的,同时车体的结构振动也会影响轮轨问的作用力。
车辆运行时轮轨之间会出现不断变化的轮轨作用力从而产生振动。
这种振动通过结构(路基和隧道基础等)传递到周围的地层,并经过地层向四周传播,激励附近地下结构或地面建筑物产生振动并进一步诱发室内结构和家具的二次振动。
地铁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具有持续性。
据相关调查,一列地铁列车通过时在地面建筑物上引起的振动持续时间约为10s。
在一条地铁线路上,运营高峰时刻双向每小时可通过30对列车或更多。
振动的总持续时间可达到地铁总工作时同的15%~20%,其对环境产生的振动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2]。
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的研究综述+祁丽丽+土木工程学院
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的研究综述工程力学祁丽丽(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河南焦作 454003)摘要:本文对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的构造及工作机理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了TMD的发展阶段,并举例阐述了TMD在结构振动与控制方面的应用,从而说明TMD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TMD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调谐质量阻尼器,吸振器,阻尼器,减振作用A General Statement to the Research of Tuned Mass DamperQI Li-li(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454003,China)Abstract:The structure and working mechanism of tuned mass damper are analysed in the article and it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tages of TMD and illustrates the applications of TMD in structural vibration and control.Thus TM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technology . From the article we can learnTMD has good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the research value.Key words:t uned mass damper;absorption isolator;damper;damping effect1 引言随着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调谐减振技术的理论研究变得更加成熟,应用也更加广泛。
调液阻尼器减振效应研究的综述和展望_刘立平
调液阻尼器减振效应研究的综述和展望*刘立平1,2, 李英民1, 韩 军1, 吕 辉1(1.重庆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重庆 400045;2.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重庆 400067)摘要:调频液体阻尼器(Tuned L iqu i d Da m pe r,简称TL D)作为一种被动耗能减振装置,近年来在结构减振中得到应用。
从减振原理、影响因素、分析方法、设计方法等方面对TLD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TLD研究的发展趋势,指出TLD数值仿真技术、非线性分析、可控TLD研究和开发、地震下的减振效应以及TLD-结构设计方法将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调液阻尼器;TLD;减振效应中图分类号:TU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329(2006)04-0132-06R evie w of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R educi ngV i brati on A cti on w ith Tuned L i qui d Da mperLI U L i-ping,LI Y ing-m in,HAN Jun,L¨U Hui(Coll ege o f C i v il Eng i neering,Chongqi ng U nive rsit y,Chongqing400045,China)Abst ract:The t u ned liquid da m pe r(TLD),as a passi v e energy dissi p ation sy ste m,has been app lied in struct u r a l v i-b r a ti o n abso r p tion in r ecent years.I n this pape r,the achieve m ents in t h e st u dy on the princip l e o f da mp i n g,infl u encing fac t o rs,ana l y sis and design m ethods ar e generalized.The trend o f the TLD developm en t is discussed.The r esea r ches in-cluding nu m e rical e mu lation technology o f TLD,non-linearit y ana l y sis,r esearch o f contr o l-TLD,effect o f da m ping unde r seis m ic shock and constr uction design m ethods consi d eri n g the TLD a r e the f u t u re e m phases.K eywords:Tuned Li q u i d Da m pe r;TLD;e ffec t o f da mp i n g 结构振动控制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近年来受到重视。
调谐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参数配置研究
调谐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参数配置研究
张文芳;吕涛;孔鹏
【期刊名称】《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年(卷),期】2008(28)3
【摘要】为研究调谐结构体系在基底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减震效果,采用有代表性的两质点模型,从简谐激励出发得出了稳态位移响应表达式和影响参数。
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子结构周期影响,得出其优化配置公式;分析了子结构与基本结构质量比的影响及配置;分析了基本结构周期、结构阻尼对减震效果的影响。
进一步评析了调谐体系在宽带地震反应控制中的参数配置。
研究指出质量比是地震作用下高效减震控制的重要参数,并指出了基本结构周期配置的重要性。
【总页数】6页(P71-76)
【关键词】调谐减震体系;基底简谐激励;参数影响;减震效果
【作者】张文芳;吕涛;孔鹏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太原重工科技公司设计院,山西太原03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52.1;TU311.3
【相关文献】
1.罕遇地震作用下裙房-主楼结构体系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研究 [J], 梁冠军;尤超
2.地震作用下超高墩三塔大跨斜拉桥结构体系比选研究 [J], 徐向东;魏标;马白虎;
杜镔;刘兴茂
3.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RID-巨-子结构消能控制体系减震性能研究 [J], 李祥秀;刘爱文;李小军
4.地震作用下结构-设备耦合体系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J], 朱丽华;李窍;张现宾;马颖飞
5.工业结构-设备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J], 李杰;陈淮;孙增寿;赵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调谐质量减振器(TMD)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应用
・
口 末根宝
( 海 国 际 建 设 总 承 包 有 限公 司 上 2 0 9) 0 02
【 要】以大型公共 建筑为例 ,着重介 绍 了工程 中所采用 的调谐质量减振 器 ( MD 的 减振 原 理 调 试 方 案 、振 动 测 试 。 摘 T )
1 工 程 概 况
上 海世博 文 化 中心是 2 1 上海 世博 会 的永久 性 场 0 0年
馆 , 地 面 积 6 4 . m, 建 筑 面 积 10 2 7 m , 下 2 用 7 2 26 总 4 7 地
层 ,地上为单层的 1 0 8 0 0座多功能剧场及 环绕主场馆 的周
【 收稿 日期 】 0 10 — 6 21-32
加速度 ) 大 , 很 严重 时行人将会感 觉结 构剧 烈的晃动 , 降低行
・
33・ 1
宋根宝 : 调谐质 量减振 器( MD) 大型公 共建筑 中的应用 T 在
的参 数 。
第 4期
( )人正 常行走时 , 与不装 T D的各轴参 数点竖 向加 2 装 M 速度 时程 曲线 基本重叠 , M 对 其影响: ,这 是因为人正 TD 铰小 常行走时频率 与主结构 频率相差较大 , 很难将 主结构 的基频 激发 出来 ,M T D作 用就很小 : ( )各轴 的 T D工作状态 良好 , 3 M 对人 跳跃 、 慢跑 引起 的
主体 构成 , 蝶形屋 面为空 间桁 架及大跨 钢梁组成 , 形主体 蝶
为钢 管混凝土柱及 大跨悬 臂钢桁架 ,6榀 长度不 一的悬 臂钢桁 架及 内框 3
图 2 悬臂桁架平面布置
架组成 了碟形 下沿 , 悬臂长度为 2 0 m一4 ( 卜 图 2 。 Om 图 )
既有减振轨道插入质量调谐系统减振性能研究
工程实践既有减振轨道插入质量调谐系统减振性能研究周 奎,耿传智(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上海 201804)摘 要:文章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减振轨道,提出了插入质量调谐系统的方法,并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了结构改造前后的减振性能以及各参数对减振性能的影响,以期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质量调谐系统;减振性能中图分类号:U213.2+42作者简介:周奎(1992—),男,硕士研究生0 引言随着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在设计初期未得到重视或由于技术水平限制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在这其中,当时采用减振器式轨道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间给城市环境带来的振动与噪声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如何在保证运营时间的可靠性前提下,对既有减振轨道进行改进,显得十分迫切。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造方案。
1 质量调谐系统改造方案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针对地铁既有减振轨道,在不破坏道床的基础上,利用列车的停运时间进行改造,以达到减振的效果。
既有减振轨道如图 1 所示,减振器的高度在 90 mm 左右。
改造方案是将既有减振轨道中的减振器拆除,在不抬高轨顶高度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减振器高度的空间,在轨道与道床间插入一自振振动频率远低于激振频率的新减振系统——质量调谐系统,通过质量-弹簧系统的惯性运动,把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进行较大衰减后,再传递给道床和隧道等结构,以达到减振的目的(图 2)。
根据减振的需求情况,改造方案又可分为:中部加厚型、两端加厚型、中部两端均加厚型、中部两端均不图 1 既有减振轨道示意图(单位:mm )道床轨道减振器建筑限界轨顶3%3%2004502004503%3%1 508R -2600隧道内径R -2 750图 2 质量调谐系统轨道示意图(单位:mm )道床质量调谐系统建筑限界轨顶3%2004502004503%1 508R -2600隧道内径R -2750轨下部分凸台部分加厚型。
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在高层抗震中的应用解析
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在高层抗震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大量涌现,TMD系统被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对TMD系统进行研究和改进.本文介绍了TMD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总结了其各种新形式,分析了它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两个新的研究方向等。
关键词:TMD系统高层建筑抗震原理发展应用The use of the tuned mass damper in the seismic resistanceof the high—rise buildingAbstract: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high—rise buildings spring up, then,the tuned mass dampers are extensively used。
More and more scholars research and improve the tuned mass damper. 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operating principle of the tuned mass damper,summarizes many new forms of the tuned mass damper, analyzes its research status and even points out two new research directions。
Keyword: the tuned mass damper the high—rise building seismic resistance principle development use1。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长,城市建筑用地日益紧张,高层建筑成为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1-3]。
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加上建筑物的高度和高宽比的增加以及轻质高强材料的应用,导致结构刚度和阻尼不断下降。
减震系统工作总结:原理、应用及优化方向
减震系统工作总结:原理、应用及优化方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述职报告、辞职报告、调研报告、工作报告、自查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思想汇报、心得体会、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job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research reports, work reports, self-examination repor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work summaries, ideological reports, reflectio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减震系统工作总结:原理、应用及优化方向减震系统工作总结:原理、应用及优化方向工作总结导语,我们所欣赏的这篇共,由丹奚龙认真修改发表。
调谐质量阻尼器结构减震性能及影响因素研究
2373829: "6 !8A;#6? ;32>"2A869386! #6><B3693>89="27 ">=A! 7=2B9=B23
:($ n(";H)" ! L$")" F"(G@’%(&H" +A)";%A)0655R4" +A(")#
8CDEFGHE’ EA@#H")I(-@i$)&(,"%,B&K,#@;’@@%,BB’@@#,I %&’$-&$’@%K@’@%@&$J )"# &A@B’@i$@"-H&’)"%B@’B$"-&(," K)%#@’(G@#" &A@" #)IJ(";I@-A)"(%I ,BEV=K)%;,&NH#(%-$%%(";&A@B’@i$@"-H,BI)(" %&’$-&$’@" EV= )"# &A@ @j&@’")**,)#P!&%I@-A)"(%I (%&,)JJ*HB,’-@&,&A@I)(" %&’$-&$’@&,%$JJ’@%%(&%G(N’)&(," )"# #(%%(J)&@@"@’;HNH #)IJ@’%P2@j&" &A@#H")I(-)IJ*(B(-)&(," B)-&,’K)%#@B("@# )"# &A@("B*$@"-@,B&A@B’@i$@"-H)"# #)IJ(";’)&(,,B I)(" %&’$-&$’@)"# EV=" &A@I)%%’)&(,)"# ,&A@’#H")I(-J)’)I@&@’%," #)IJ(";J@’B,’I)"-@K)%’@%@)’-A@# NH $%(";"$I@’(-)*%(I$*)&(,"PY(")**H" )&K@*G@O*)H@’B’)I@K)%)")*Hk@# (" B("(&@@*@I@"&%,B&K)’@&,G@’(B(@# &A@ ’@%$*&%,B"$I@’(-)*)")*H%(%PEA@’@%$*&%,B"$I@’(-)*)")*H%(%)"# &A,%@,BB("(&@@*@I@"&%(I$*)&(," K@’@N)%(-)**H &A@%)I@" &A@" &A@@’’,’,B’@%$*&%K)%)*%,)")*Hk@#P IJ.KLFMD’ EV=& #H")I(-J)’)I@&@’%& #)IJ(";J’,J@’&(@%& #)IJ(";I@-A)"(%I& #H")I(-@i$)&(,"& "$I@’(-)* )")*H%(%& B("(&@@*@I@"&%(I$*)&(,"
调谐质量阻尼器减震控制的研究发展趋势
调谐质量阻尼器减震控制的研究发展趋势张国军;张宇鑫;Billie F.Spencer【摘要】综述了土木工程结构减震控制的研究现状,讨论了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的工作原理,评述了TMD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最后阐述了TMD的研究和发展的趋势.%The research status of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al vibration control has been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he working principleof tuned mass damper (TMD)has been discussed,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at home and abroad has been reviewed.Finally,wesummarized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MD.【期刊名称】《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46)002【总页数】9页(P269-277)【关键词】结构减震控制;被动控制;调谐质量阻尼器;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最优参数;稳健性【作者】张国军;张宇鑫;Billie F.Spencer【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上海 201418;上海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上海 201418;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土木工程系,美国伊利诺伊州厄巴纳-香槟 618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11.3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时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全球每年发生约550万次地震.地震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传统的抗震途径是通过调整构件的尺寸和强度改变建筑结构刚度,增强其对变形抵抗能力,但这种方法有时难以兼顾经济性和美观的要求,调整结构尺寸也往往有很多限制因素.采用振动控制技术,在工程结构的一些部位装设隔震垫之类的装置或调谐质块类子结构装置,或通过施加外力来改变、调整结构的动力特性或动力作用,起到合理控制工程结构在地震时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动力反应作用,以达到减震的效果[1]. 土木工程结构减震控制是通过在结构上安装耗能减震装置来减轻或抑制结构由于外荷载作用引起的反应.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混合控制、智能控制[2].1.1 被动控制被动控制一般不依赖外部能源,利用结构自身的某些构件在构造上加以处理,或者在结构的某个部位附加控制装置或构件,以改变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被动控制由于不需要外部提供能源,且构造简单、成本低廉、易于维护而被广泛应用.被动控制按照其减震机理可分为:隔震、耗能减震和吸振减震(调谐减震)三大类.结构隔震是指在结构物底部与基础面(或底部柱顶)之间设置某种隔震装置,减小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从而减少上部结构的反应.通常所说的隔震指的是基底隔震,它包括上部结构、隔震装置和下部结构三部分.隔震一般适用于短周期的中低层建筑和刚性结构.合理的结构隔震设计可使结构的水平地震加速度反应大幅降低,从而提高结构物的地震安全性,有效地减轻结构的地震破坏.耗能减震体系是在结构的抗侧力构件中嵌入或并联能吸收、耗散地震能量的附加阻尼器,由附加的耗能元件消耗掉结构中地震运动输入的能量,而主体结构只吸收或存储一少部分能量,从而保证主体结构的安全.耗能元件大体可分为两类:位移相关型耗能元件,如金属阻尼器和摩擦阻尼器;速度相关型耗能元件,如粘滞液体阻尼器和粘弹性阻尼器.调谐减震技术通常在主结构上设置一个子结构,通过调谐子结构参数,来实现主结构的振动反应控制.目前,调谐减震装置主要有调谐质量阻尼器(TMD)、调谐液体阻尼器、质量泵、液压-质量控制系统、悬挂结构体系调谐液柱式阻尼器以及摆式质量阻尼器等.TMD是一种附加在结构上的减震子结构,由弹簧、阻尼器和质量块组成,质块一般通过弹簧和阻尼器支撑或者悬挂在主结构上.当结构受到外部荷载作用产生振动时,子结构通过连接装置与结构一起振动,由此产生的能量会通过惯性力反作用于主结构,以及部分被阻尼器所消耗,实现减震的目的.作为被动控制技术之一,TMD发展较为成熟,减震效果明显,施工操作简单,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结构工程中.调谐液体阻尼器(TLD)是将一定形状的盛水容器固定在结构上的一种装置,该装置的减震原理是结构减震带动了容器中液体的晃动,容器箱壁和液体之间碰撞产生了控制力,液体晃动时会吸收一部分的能量,这两种因素都减小了结构的减震,从而起到了减震控制的效果.1.2 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不同,主动控制需要外部提供能源,结构物在外部激励作用下发生减震的过程中,外部瞬时施加力或瞬时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以迅速衰减和控制结构的减震反应.主动控制的主要特点是应用外部能源和现代控制技术对结构施加主动控制力.由于控制力大小可以随输入激励而改变,故控制的效果基本上不依赖于外部激励的特性.在提高建筑物抵抗不确定性地面运动的能力,直接减少输入的干扰力,以及在地震发生时连续、自动调整结构动力特性等方面均优于被动控制,特别适用于结构的风振控制.主动控制装置主要包括主动质量阻尼器(AMD)、主动质量驱动器(Active MassDriver)、主动拉索(ATS)和主动支撑(ABS)等.1.3 半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仅需要外部提供较低能量来提供控制力,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输入或者反应信息进行切换控制系统的工作状态,通过调整改变结构的阻尼和刚度来达到减震的目的.半主动控制同时具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控制的特点,但是半主动控制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是设计并实现可控的减震环节和控制策略,而这并不会比主动控制技术和被动控制技术简单,有时更加复杂.半主动控制最具有代表性的控制装置主要有主动变刚度系统(AVS)、主动变阻尼系统(AVD)、磁流变阻尼器、压电摩擦阻尼器以及电流变阻尼器等.1.4 混合控制混合控制顾名思义在一个结构上会同时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控制系统,使其相互之间共同的协调工作,该控制不仅能够利用被动控制系统耗散大量的振动能量,而且还可以通过主动控制系统保证良好的控制效果,混合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抑制结构的振动响应.目前,混合控制装置系统主要有:AMD和TMD组成的混合质量阻尼控制系统、主动控制和基础隔振组成的混合基础隔振系统以及主动质量阻尼系统与液体质量控制系统等.1.5 智能控制智能结构是利用机敏材料特性、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现代控制理论等对结构进行智能控制,使结构可以感知环境和自身特性,采用最优控制策略做出合理响应的结构,目前更多是使用智能控制的说法.智能结构系统可以解决当前工程上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而且将推动许多学科和技术的发展,它代表着先进的新型材料与传统的土木工程结构相结合这一重大的学科研究发展方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TMD 的工作原理是将TMD 连接到被控制的主体结构上,通过将惯性质量和主结构控制振型谐振把主结构的能量传递给 TMD,从而抑制了主体结构的振动,因此 TMD的有效性主要依靠准确的调频.TMD 系统是由主结构以及附加在主结构上的子结构共同组成的,其中的子结构是由固体质量、阻尼器以及弹簧减震器等组成的,它具有质量、阻尼和刚度等参数.TMD 的调频主要是通过改变质量或者刚度的大小来调整子结构的自振频率,将 TMD 的自振频率设计成非常接近主体结构的主要自振频率或者激励频率,当主结构受到激励而产生振动时,子结构就会相应地产生与结构振动方向相反的惯性力作用在主结构上,作用在主体上的反向力消减了结构的减震反应,从而达到减震控制效果.由于 TMD是通过调整子结构的动力特性来减小结构的动力特性,而不是借助外部的能量,因此又被称为“被动调谐减震控制体系”.调谐减震系统简化模型如图1所示.TMD 安装在结构顶部,整个结构则成为双自由度体系,则系统在地震激励下的运动方程为写成矩阵形式:式中m1,c1,k1分别为主结构的质量、阻尼和刚度,m2,c2,k2分别为子结构的质量,阻尼和刚度分别为主结构和子结构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为地面加速度. 设主结构固有频率子结构固有频率主结构阻尼比子结构阻尼比质量比频率比带入(2)式:设v=x2-x1,(3)式可以简化为被动调谐减震控制体系主要是通过调整TMD系统与主体结构的质量比μ、频率比α和TMD系统的阻尼比ξ2等参数,使系统吸收更多的振动能量,从而大大减轻主体结构的振动响应.TMD起初主要用于减小风振响应.当结构在外激励作用下产生振动时,带动 TMD系统振动,TMD 系统产生的惯性力反作用到结构上,调谐这个惯性力,使其对主结构的振动产生调谐作用,从而达到减小结构振动的目的.TMD的优点是安装简单、方便,维修更换容易.缺点是TMD对于在一般场地上(中高频)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大跨度结构等柔性(低频)结构,控制效果明显有效,而对于软弱(高频)地基上的刚性(高频)结构,控制效果较差.3.1 TMD的早期研究TMD最早是由Frahm[4]在1909年发明的一种吸振器,如图2所示.它由一个小的质量m以及一个刚度为k的弹簧组成的子结构连接于弹簧刚度为K的主质量M 上.在简谐荷载的作用下,当所连接吸振器的固有频率与激励频率相同时,主质量M能够保持静止状态.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研究者们在对 TMD 减震的理论研究[3-38],以及实际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美国研究者最早进行了减震的理论研究,并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应用了 TMD 装置.许多早期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动力吸振器在工作频率以及基本频率协调的机械工程系统中的应用.但是建筑结构在受到如风和地震等环境荷载的作用下不仅只有一个频率,而是有许多的频率分量.在多自由度和有阻尼建筑结构中,TMD的动力吸振器的性能完全不同.因此在过去 20 多年里,许多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就定位于研究TMD 在这种复杂减震环境中的减震控制效果.3.2 TMD的拓展研究3.2.1 单个TMD 的研究单个 TMD 的研究大多仅是集中在对结构的控制效果以及最优控制参数的理论研究方面.为使TMD的控制效果达到最佳,即扩大其能量耗散能力,关键是把TMD的振动频率调至结构振动频率附近并选用适当的阻尼.频率对单个 TMD 的控制效果的影响非常大,当频率略微的偏离设计时,单个 TMD 的控制效果将会有很大程度的下降.文献[5]在传统TMD理论的基础上,从累积能量和瞬时能量角度研究TMD 装置的减震机理及影响因素,进一步完善TMD的理论研究.研究表明:结构附加 TMD 装置后,各累积能量响应和瞬时能量响应均有明显的减小;改变主结构动力特性,TMD系统主结构各瞬时能量和累积能量响应有明显的改变;增加主结构阻尼比,结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响应均有所减小,结构(累积与瞬时)阻尼耗能增加,而滞回耗能和转移能则急剧减小.文献[6]将TMD运用于润扬北汊斜拉桥地震反应控制,分析发现TMD使斜拉桥结构的阻尼耗能减少了30%,主梁跨中和端部的横向位移减少了12%,竖向位移减少了24%,表明TMD能有效控制大跨斜拉桥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文献[7]将TMD减震技术运用于高架桥梁:在低频外部激励作用下,当TMD频率与桥墩频率比为2.5~4.5时,可使桥梁中梁与墩的相对位移响应幅值减小60%以上,墩顶加速度响应幅值减小40%以上.文献[8]提出由调谐质量块、扭转质量块及扭转杠杆等组成的双向水平及扭转TMD,利用其自身的平移和转动可以实现对结构水平及扭转振动控制,表明合理布置的多维TMD能有效降低结构在水平两向及扭转方向的振动,其减震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单向TMD.文献[9]研究了不规则建筑主动TMD(ATMD)减震的行为,分析了不规则建筑的标准化偏心系数(NER),扭转对侧向频率比(TTFR)及地震卓越频率(DGF)对ATMD控制不规则建筑位移响应时的最优参数和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控制平动位移时,DGF对ATMD最优参数和有效性的影响较控制扭转角位移时的大;2)对扭转柔性结构(侧扭频率比小于1.0),DGF 对ATMD最优参数和有效性的影响较显著.文献[10]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策略——双重TMD(DTMD)和一种新的优化目标函数.DTMD是由2个质量块通过阻尼器和弹簧串联成的结构系统,具有和传统的TMD和MT-MD不同的能量耗散方式,能够在结构固有频率摄动较大时仍保持较好的耗能减震性能.文献[10]进行了TMD/AMD 模型的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从试验手段上对整个TMD/ AMD 装置和现阶段比较流行的直驱式 AMD 直线电机系统的相关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引入能量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从试验方面验证了TMD/AMD 系统的能量平衡和传递理论;对带限位 TMD 的动力可靠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投资-效益准则的 TMD/AMD 减震装置的优化设计方法.文献[11]设计制作出一个摩擦摆TMD.对装有摩擦摆TMD的4层钢框架结构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当激励频率接近结构受控自振频率时,摩擦摆TMD能够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动力反应和抑制结构共振,减震率在50%以上.Kaynia等[14]和Sladek等[15]发现TMD对减小地震反应不是很有效.后来提出的多重TMD(MTMD) 可以消除单个TMD不足.Wong等[16]用能量原理研究了TMD对非线性结构的效应,发现只要TDM能有效地吸收能量就能够减少塑性能量的耗散从而免遭结构损伤,但是结构进入小位移塑性时TDM吸收能量减少.文献[17]对于多层房屋提出了一种TDM的稳健性设计,研究表明:随着TDM系统总质量的增加,它的性能亦增加;实际上,建筑物的反应亦减小且对不确定的参数变得不敏感.地震动参数影响结构的反应及相应的TDM的最优性能和特性.文献[18]提出新的一种脉冲方法代替了古典H∞方法,这两种方法均进行了分析脉冲和近场记录下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线性结构的实验,数值评估了在脉冲地面运动下脉冲定向设计的优缺点.3.2.2 MTMD的研究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学者们在单个 TMD 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上提出了多重TMD(MTMD)的新概念,对于受到较宽频带的外激励建筑结构,MTMD 系统可以有效减震控制.[19-22]主要研究了MTMD结构刚度和质量摄动的稳健性即讨论结构频率变化对MTMD控制有效性的影响问题,从而为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文献[19]评价了双层多重TMD(DMTDM) 控制策略的性能,提出的双层多重TMD(DMTMD)比本文作者最近提出的基于任意整数的多重TMD(AI-ATMD)和当前国际上研究的基于奇数的多重TMD(ON-MTMD)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稳健性.但DMTMD中小质量块的冲程大于AI-ATMD和ON-MTMD的冲程,这是DMTMD 的缺点.文献[20]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减震方法:共享TMD(STMD)法.当附属结构频率接近时共享STMD有很好的减震效果.STMD对附属结构频率摄动的稳健性较差,随着附属结构频率摄动所导致的频率偏离,其减震效果大幅减小;对主体结构频率摄动的稳健性较强.STMD减震效果和相应的最优参数对场地条件不敏感.文献[21]通过分析单自由度结构体系,建立摩擦力与阻尼之间的关系,利用Matlab进行地震响应时程分析,选用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算法作为控制算法,以实例分析在多遇地震作用下MTMD系统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可控摩擦力的MTMD系统非常适用于高耸结构的减震控制,该系统能够随地震反应实时产生足够的摩擦阻尼消耗地震输入结构物的能量,达到减小结构地震响应的目的.Xu等[22-24]等研究了在简谐激励和白噪声激励下结构MTMD的性能和最优参数,表明MTMD优于单个TMD.Abe 等[25]研究表明合适设计的MTDM较单个TDM更有稳健性.Kevin等[26]用能量原理研究了MTMD对非线性结构的效应,发现MTMD能够使结构消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从而减小结构的损伤,但是塑性能量损耗对地震震动参数显得尤为敏感,MTMD对结构的上部薄弱楼层并不起作用.文献[27]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及其地震作用损伤机理,设计制作1∶25 的缩尺模型,并设计加工了一套TMD装置安装在模型结构顶部,进行振动台试验,得到结构的动力特性和位移响应,并对比分析了 TMD 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峰值加速度为0.14的地震波作用后(相当于原型 B 度多遇地震),模型结构处在弹性工作状态,在峰值加速度为0.4的地震波作用后(相当于原型 B 度基本烈度),模型结构出现轻微破坏,在峰值加速度为0.880的地震波作用后(相当于原型 B 度罕遇地震),模型结构出现中等破坏,该原型结构可以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TMD装置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文献[28]为研究围护墙多功能减震结构的减震特性和减震效果,按1∶3缩比制作围护墙钢框架减震结构模型和非减震结构模型,并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不同工况下的模型结构动力特性及随着输入不同加速度峰值的 EL Centro波,地震波激励下的加速度反应和位移反应.结果表明: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控制与TMD的个数有关,减震结构对于控制结构的加速度和位移响应非常有效,顶层的减震幅度最大,并在地震波加速度为4 m/s2时,减震效果最佳.通过减震指标动力放大系数和减震率共同评价减震结构对加速度反应和位移反应的控制,说明减震结构对位移的控制效果更优.3.2.3 ETMD的研究现阶段,针对 TMD 的现状,国内外的研究学者们仍然进行着大量的改进和扩展研究,提出了利用结构内部的设备和装置等作为质量体对结构减震进行消能减震,并将其称为 ETMD.这种系统不像 TMD 那样需要额外增加质量,大大减轻了系统所要承载的负担.目前该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平台的减震控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献[29]提出的内部子结构TMD(ITMD) 是一种利用建筑自身的某一独立单元(内部子结构) 作为质量块通过弹簧、阻尼器和橡胶支座等媒介与主体结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减震耗能系统.分析结果表明ITMD 系统的安装,能够较好地减少地震效应,具有简单、高效、经济等优点.3.2.4 NES的研究传统线性吸振器(例如TMD) 的适用频带较窄,对最优阻尼比及频率失调的稳健性较差.只有多个吸振器联合作用才能实现多模态控制.而利用非线性能量阱(NES)的宽频吸振特性进行减震,只需有限个吸振器,即可达到较好的减震效果,使得其优化参数较易确定,近期受到广泛关注.具有靶向能量传递与耗散(TET)功能NES振子是一种新型的非线性吸振振子,其刚度为硬化立方刚度.该振子可认为是一种特殊的Duffing振子,NES振子通常不具有线性刚度项,或具有非常弱的线性刚度.Duffing 振子可根据其立方刚度的正负号,分为硬弹簧Duffing振子和软弹簧Duffing振子.而NES又可视为一种特殊的硬弹簧Duffing振子,即线性刚度为0的硬弹簧Duffing振子.立方刚度可通过能提供非线性回复力的材料获得,也可通过构件特定的组装或构造而产生的几何上的非线性提供非线性回复力获得.与TMD走过的路类似,最初的NES减震应用于单自由度主振动系统,Vakakis等(2003)[30]将其推广应用到具有多个自由度的系统,并指出连接NES后存在能量捕捉的连锁反应可能,即能量从各个模态顺序迁徙到NES振子.文献[31-32]基于TMD的原理,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了悬浮顶层减震结构系统的研究.这种结构由主结构与悬浮顶层组成,采用叠层橡胶支座作为二者之间的连接装置,它与顶层楼体共同形成一个大型的TMD系统.试验表明:这种新型的减震结构系统在不同地震波的作用下,主结构顶层的加速度响应减少了26.06%~58.64%.文献[34-39]研究了各种各样的安装在弹性主结构上的NES装置(包括Ⅰ型NES、Ⅲ型NES、Ⅵ型NES和Ⅵ型NES等)消能减震作用.文献[34]提出了一种新的曲线轨道能量吸收器(图3),附加质量运动的轨道形状决定能量吸收器的非弹性恢复力.在弹性主结构上安装了一个完全被动控制非弹性能量曲线轨道NES(图4)用来快速消耗数量相当大的地震能量.在脉冲激励下,轨道NES能够和调谐TMD一样减小结构反应并保持结构的稳健性.在地震作用下,曲线轨道NES也能够有效减小结构反应,但是它的减震效果不如调谐TDM,但在减小结构刚度方面更具稳健性.文献[35]通过振动台实验研究了当受到地面运动时装有Ⅲ型NES的大型主结构的反应.研究表明,这种能量吸收器可大大降低弹性主结构的地震反应.总之,文献[34-39]主要研究的是NES的弹性主结构上的减震作用,而对于NES用于非弹性主结构的地震反应至今还缺乏研究.TMD由于其构造简单,成本低廉,性能可靠,是目前工程中应用最广的控制方法之一.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进行了TMD研究、MTMD研究、ETMD研究和NES研究,进而在此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其他TMD如:变摩擦TMD、变阻尼TMD、调谐质量摩擦阻尼器及调谐质量非线性黏滞阻尼器等.研究的TMD种类繁多,研究方法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可靠度分析直至模型实验研究等,均取得巨大的研究成果.下面针对TMD的未来研究做简单阐述:(1)对TMD的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成熟,还缺乏系统全面实验研究;(2)对TMD用于风控制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TMD用于地震控制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3)TMD参数优化设计方法需从本质原理上加以分析研究;(4)TMD需从结构的随机响应分析及动力可靠度分析研究其减震性能;(5)线性TMD和非线性TMD研究主要是针对弹性主结构的减震反应分析,针对非。
多自由度结构-串并联调谐质量阻尼器减震性能
第 37 卷第 2 期2024 年2 月振 动 工 程 学 报Journal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Vol. 37 No. 2Feb. 2024多自由度结构‑串并联调谐质量阻尼器减震性能王振洲,安子凡,曹黎媛,李春祥(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上海 200444)摘要: 针对提出的串并联调谐质量阻尼器(TTMD)减震系统,采用粒子群算法,在频域内对多自由度结构⁃TTMD 系统进行优化分析。
建立多自由度结构⁃TTMD系统减震控制仿真分析模型,分别考虑不同类型实际地震记录,在时域内研究了TTMD对结构地震响应的控制效率,并与相同总质量比的调谐质量阻尼器(TMD)进行比较。
进一步考虑了结构刚度发生10%和30%退化的情况,分析了TTMD系统对刚度退化结构的减震效果。
数值结果表明,TTMD系统减震性能和鲁棒性能优于TMD系统,且具有阻尼需求小、安装简单、易于实现等优势,是一种增强型减震系统。
关键词: 结构振动控制;串并联调谐质量阻尼器;刚度退化;动力时程分析;减震鲁棒性中图分类号: TU35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4523(2024)02-0318-08DOI:10.16385/ki.issn.1004-4523.2024.02.014引言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 TMD)[1]减振体系,通常由弹簧或吊索、质量块、阻尼装置组成,安装于结构的特定位置,比如高层建筑的顶部,通过技术手段将其固有振动频率与结构的受控振型频率进行调谐。
结构发生振动时,TMD的惯性质量与结构的受控振型谐振,以吸收结构受控振型的振动能量,从而达到抑制整个受控结构振动的目的。
TMD在超高层建筑[2]、大跨空间结构[3]、大跨桥梁[4]的风振控制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TMD频率被调谐至结构受控频率且外激励覆盖这个频率成分时才能充分发挥其控制的有效性[5]。
调谐质量减震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Ab ta t The t e r nd pr s n o ii n o e e r h o u d ma s c nt o s i t o c d bre l .Fa t r sr c : h o y a e e t c nd to fr s a c ft ne s o r li n r du e ify co s
决 的若 干 问题 。 关 键 词 : 动 控 制 ; 谐 质 量 减 震 ; 究 ; 用 振 调 研 应 中 图分 类 号 : 6 1 ¥ 4 文献标识码 : A
De o o v l pme f Re e r h a d Ap i a i n o n d Co r l nto s a c n plc to fTu e nt o
文 章 编 号 :0 77 8 (O 0 O一6 8O 10 —3 32 1 )5O l一7
调 谐 质 量 减 震 技 术 的 研 究 及 其 应 用 前 景
何 明胜 , 桂 菊 , 红 彬 , 成 刚 石 张 刘
( 石河 子 大 学 水 利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 河 子 8 2 0 ) 石 3 03 摘 要 : 述 了调 谐 质 量 减 震 技 术 的减 震 原 理 及 研 究 现 状 , 纳 了影 响 调 谐 质 量 减 震 技 术 减 震 效 果 的 因 素 及 各 因素 阐 归
干摩擦板-弹簧调谐质量减震系统性能
干摩擦板-弹簧调谐质量减震系统性能雷环;田杰芳;葛楠;孟秋爽【摘要】从理论上分析了干摩擦板—弹簧调谐质量系统减震性能,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结构设置减震系统地震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公式.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设置质量调谐系统之后,结构动力反应层间位移有所减小.当接触面滑动摩擦系数为0.05左右、弹簧系数为25000kN/m、阻尼系数为3000 kN/m.s调谐附加质量为楼层质量的1.0~1.4倍以上时,质量调谐系统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消能效果与复位能力.【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4)004【总页数】6页(P96-101)【关键词】干摩擦板;质量调谐系统;层间位移;龙格—库塔方法【作者】雷环;田杰芳;葛楠;孟秋爽【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009;河北联合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009;河北联合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009;河北联合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940 引言质量调谐阻尼器结构应用的现代思想的最早来源是1909年Frahm,TMD实际上是一种吸能减振装置,最早应用于机械减振和降低噪声,最近被应用于控制结构的地震和风振反应,属于被动控制类别[1]。
这种装置通常是在主体结构上附设一个或多个小型的振动体系,每个振动体系具有质量、自复位特性及耗能特性。
通常附加振动体系的自振频率与主体结构的主要自振频率接近或一致,使附加体系产生明显的振幅,对主体结构产生一个抵消外力作用的反向力,起到减轻主体结构振动反应的作用。
在日本宫城地震中,顶部设置TMD装置的高层建筑震害明显减小。
由于要依靠吸振功能来减小主体结构的振动,因此要求吸振器具有很强的变形能力且不发生破坏。
TMD技术主要应用在层数较多,高度较大,主振型比较明显、稳定的多层、高层、超高层建筑以及大跨度桥梁、塔架、高耸结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谐减震技术的文件综述减震技术的分类:耗能减震,消能减震,冲击减震,吸震减震,主动控制减震调谐减震系统(TMD):调谐控制体系及减震研究概况工程结构调谐控制体系是三大被动控制技术之一,也称吸振减振结构。
调谐控制体系在1947年由Den Hartog作过论述,通常指在主结构上设置一个子结构,通过调谐子结构参数,来实现主结构的振动反应控制。
知网的简单检索,相关文章39.中国知网的搜索,关于调谐减震的发展前景,只找到一篇关于此类的文章万方数据的搜素,在全库内容中进行简单检索只发现54篇相关论文,较多的研究该技术在结构中的应用,开创性的减震技术理论并未获得突破,主要还是前景和一般经验的预测。
维普网的检索,期刊上相关调谐减震技术内容也并不多见。
同样的检索内容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有7527条相关内容,但是论文相关度并不高,关于减震方面更是少之又少。
其实调谐减振系统作为一种消能吸能系统,不仅仅利用于减震,在建筑,电子工业,汽车等产业方面应用更加广泛,主要的阻尼系统与调谐减振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在减震方面的研究,还未处于成熟利用阶段。
实践中TMD系统早已应用广泛,在高层建筑,桥梁,甚至是简单的网球拍都利用了tmd 系统,相关研究也不是不多,但是大都为单个实例,还未形成系统,相关调谐的材料更是几乎没有任何创新。
再来看看百度关于调谐的定义。
调谐,调节到谐振状态的行为或过程,再来看看地震波,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1]。
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
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
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看似毫无规律的地震波并不是不可调谐的,最简单的弹簧系统就具有明显的抗震效果。
由此来看,几乎所有的减震技术不外乎对地震波能量的调谐,也就是说调谐减震技术是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理论支持的。
2调谐减震理论研究调谐减振技术原理常用的调谐减震控制系统有调谐质量阻尼器(TMD)、调谐液体阻尼器(tuned liquid damper,TLD)、质量泵控制器等。
TMD系统的控制效果对输入地震动频率的依赖性较大,TI。
D系统是通过容器中液体的晃动来消耗和吸收结构振动的能量,从而达到控制结构振动的目的。
作为调谐减震控制系统中的核心部件,TMD是附加在主结构中的一个子结构,由质量块、弹簧、阻尼器组成。
质量块通过弹簧(连接件)和阻尼器(耗能减震装置)与主结构连接在一起,一般支撑或悬挂在主结构上。
质量块的存在使原结构产生了附加的质量、刚度和阻尼,通过子结构的这些基本特性调谐其自振频率,可以使其尽量接近主结构控制振型的振动频率。
这样。
当结构在外激励作用下产生振动时,主结构带动TMD系统一起振动,TMD系统相对运动产生的惯性力反作用到结构上,对结构的振动产生控制,TMD系统中的阻尼器也将发挥耗能作用,从而达到减小结构振动反应的目的。
调谐减震理论研究调谐减震的设计思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1)在中小震作用下,结构处于弹性阶段,调谐减震系统的设计目标除了减小地震作用以外,主要是避免因传统抗震而增加结构构件的断面,从而极大地降低工程造价2)在大震作用下,结构一般处于弹塑性状态,位移较大,调谐减震系统的设计目标就是利用质量块与基本结构的相对运动减小结构的位移,有效地保护结构不受损伤或破坏。
TMD减震效果影响因素分析邬传宇等人钉研究了TMD系统参数对高耸结构地震控制的影响,得出影响其减震效率的主要因素为:结构的阻尼比、TMD的阻尼比、TMD系统与结构的频率比、TMD系统与主结构的质量比等,并且给出了这些参数与TMD系统减震效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许多学者对TMD 系统的动力特性作了深入研究,并得出一些相似的结论:1)TMD系统与主结构质量比对减震控制的影响。
杨泽华等研究结果表明,当子结构与主结构质量比p=0.3~o.7时控制效果最佳,当p>0.7时效果就不明显了。
杨雅平等对第一振型控制下的子结构质量对减震效果影响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装设TMD对结构的顶层位移有减小作用,且随子结构质量的增大,结构反应降低幅度也随之增大。
2)阻尼比对减震控制的影响。
张文芳经计算分析表明,调谐体系子结构的阻尼越大,其地震反应一般会减小,而基本结构的反应一般会增大些,当基本结构的阻尼增大时,地震反应会减小。
杨泽华等n钆的分析表明,阻尼比越大减震效果越明显,说明增加阻尼比是控制地震反应的一个有效手段。
3)频率比对减震控制的影响。
欧进萍等和王肇民对TMD的减震分析表明,当TMD的自振频率与主体结构的基频相等或相近时,减震效果最好。
杨泽华等指出,当等效频率比η=0.9~1即子结构与主结构的频率相近时,减震控制将取得最佳效果。
实际上要考虑附加的质量块会使主体结构频率略有降低,所以频率比可以略小于1.0。
综上所述,减震结构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都存在一个参数优化问题。
苏荣华等对TMD用于结构减震控制中参数优化问题做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TMD 的设置位置、频率、阻尼等参数以及TMD对与其非调谐的结构振型地震反应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导出了最优参数的计算式,为TMD在结构抗震方面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蓝宗建等提出了TMD参数有效域的概念,利用参数有效域而不是某一个目标函数进行TMD系统设计,从而有效提高了TMD可靠性,进一步促进了TMD减振技术的推广使用。
3. 调谐减震技术存在的问题调谐减震技术已经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其中TMD多用于风振控制。
虽然对结构的减震控制有效性研究得到了试验验证,但实际工程应用仍然不多,而且在实际设计和安装时,有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如TMD的大小和数量的确定、实际安装位置是否受限制、质量块的支承面问题等,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目前,对MTMD的研究不足之处有:1)频率呈均匀分布的MTMD存在近零最优平均阻尼比,即对于一个给定的质量比,当TMD总数超过某一数值时MTMD的最优平均阻尼比趋于零。
由于近零最优平均阻尼比会使MTMD产生大的冲程,这时的MTMD实际上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因此,有必要寻找不存在近零最优平均阻尼比的MTMD模型。
2)结构振动控制在强震作用下应允许结构产生一定的屈服来耗散结构的地震能量,即非线性灾害响应控制。
因此,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结构的非线性灾害响应MTMD控制。
4. 调谐减震技术的发展前景从最初的提出到如今的广泛应用。
TMD经历了无数次的试验研究与创新改进,为调谐减震技术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现代城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TMD发挥作用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对TMD应用领域的扩展研究吸引着众多学者。
由于TMD系统需要另配质量块,这大大增加了该结构体系的造价,因此针对该缺点,研究者提出了许多改进措施,即把结构的一部分作为TMD或MTMD质量块,这也成为近几年TMD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把建筑物必不可缺的屋盖作为TMD质量块就是其中一个研究比较多的领域。
对于网壳结构,不同于高层结构的风振控制,它需要有10--20个振型才能满足控制精度。
叶继红等提出如有若干个TMD 系统分别控制一个振型,结构振动控制效果会更好。
从这一点上来讲,MTMD更适合于网壳结构的振动控制。
因此,网壳结构一MTMD减震控制会是TMD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3 结语我国的地震研究者和工程设计人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敏力于结构减震被动控制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但MTMD用于结构的减震控制及其可靠性还处于研究阶段,为了使调谐减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需解决以下一些问题:1)大尺寸模型试验和实际结构控制效果的研究;2)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耐久性及经济性的论证;3)性能稳定且易于安装的消能装置的研究开发与推广普及;4)可用于实际工程中的相应构造措施。
总体来说,调谐减震技术较之于传统的抗震方式更经济,与其他的耗能减震方式相比也更易于施工、更安全适用。
可以预言,调谐减震技术将成为未来建筑防震减灾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将为人类社会的安居乐业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1]王均刚,马汝建,赵东,等.TMD振动控制结构的发展及应用[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2):172一175.[2]周福霖.工程结构减震控制[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3]Sladek J R,Klinger R E.Effect of tuned—mass damperson seismic response[J].J Structure Div。
1983,10912004.2009.[4]Villaverde R.Seismic control of structures with dampedresonant appendages[J].Proc of First World Conf onStruct Contr01.1994,1(4):113-122.[5]Villaverde R,Martin S c.Passive seismic control of ca—ble—stayed bridges with damped resonant appendage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1995。
24:233-246.邬传宇,李黎,唐家祥.TMD系统参数对高耸结构地震控制的影响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26(2):28—3D.[6]杨泽华.徐磊,陈志明.砌体结构TMD减震体系非线性地震反应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7。
29(3):59-64。
53.[7]杨雅平,霍达.许树峰。
等.子结构质量对TMD减震性能影响研究EJ].建筑与结构设计,2008(8):32—36.[8]张文芳.调谐结构体系地震作用下的参数配置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28(3):71—76.[13]欧进萍,王永富.设置TMD、TI。
D控制系统的高层建筑风振分析与设计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4,14(2):61-75.20(4):8-11.[16]房良。
蓝宗建,周伟.TMD系统参数有效域的研究[J].工业建筑.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