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https://img.taocdn.com/s3/m/17f75d6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3.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教案:神秘的万花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神秘的万花筒》。
教材内容包括:1. 万花筒的原理;2. 万花筒的制作过程;3. 万花筒的应用和创意。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万花筒的原理,知道它是如何制作的;2.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 让孩子们学会欣赏和分享美的作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万花筒的制作过程和原理;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发挥创意,制作出独特的万花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万花筒、透明塑料管、彩纸、剪刀、胶水等;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套万花筒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展示一个万花筒,让孩子们观察并猜测它的原理;2. 讲解:教师讲解万花筒的原理,展示制作过程;3. 制作:孩子们按照教师的指导,动手制作万花筒;4. 展示:孩子们展示自己制作的万花筒,分享制作心得;5. 应用:教师引导孩子们用万花筒进行创作,如拼图、绘画等;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万花筒原理、制作过程、应用创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独特的万花筒;2. 作业要求:充分发挥创意,使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3. 作业展示:将完成的万花筒带到学校,进行展示和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课程中,孩子们对万花筒的制作过程和原理有了基本的了解,大部分孩子能够独立完成制作,并在创作中发挥了一定的创意。
但在个别孩子的制作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剪刀、胶水等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课程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下次课程,邀请家长来学校,与孩子们一起制作万花筒,增进亲子关系;2. 万花筒表演:组织一次万花筒表演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的作品进行表演,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1. 万花筒的原理:万花筒是一种光学玩具,利用透明塑料管、彩纸等材料制作而成。
当光线通过塑料管中的彩纸时,会发生折射、反射等现象,形成各种图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神奇的万花筒》及教学反思(5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神奇的万花筒》及教学反思(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30879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6.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神奇的万花筒》及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神奇的万花筒》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神奇的万花筒》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能运用多种感官自发、主动地参加探索性活动,在活动中了解万花筒的的基本构造,学习拆装万花筒。
2、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1、人手两个万花筒(一个是完整的万花筒,一个是经过加工的不完整的万花筒,并贴有标记)2、万花筒内的小配件(小花片、泡沫纸片等)若干;3、实物投影仪活动过程:(一)玩万花筒,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1、师:“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万花筒,请你们看看哪个万花筒更好看?”2、幼儿玩万花筒,观察万花筒变化、漂亮的图案。
3、集体交流:哪个万花筒更好看?“屈;老师.教案网出处”说话理由。
4、教师小结:能看到五颜六色、千变万化图案的万花筒好看,贴有标记的万花筒不好看,看不到花纹和图案。
(二)学习拆、装万花筒,探索万花筒里的奥秘教师:“为什么一个万花筒能看到神奇的图案,而另一个万花筒却看不到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1、拆万花筒:鼓励幼儿拆万花筒,要求不能破坏万花筒。
2、引导幼儿大胆探索打开万花筒的方法。
3、集体交流:万花筒里有些什么?4、小结:万花筒里有一个透明、圆形的小盒子,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小花片以及三面小镜子,三面镜子是朝里面放的。
5、装万花筒:“小朋友拆开了万花筒,发现了许多秘密,请你们把它再变回原来的样子”6、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幼儿装好后检查一下,是否和原来的万花筒一样。
(四)修万花筒,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为什么另一个万花筒看不到千变万化的图案呢?请你们也拆开来看一看”。
1、幼儿拆万花筒,说说自己的发现。
(没有小花片、没有镜子、盒子被黑布遮住了)2、幼儿修万花筒,教师提醒幼儿可以用所提供的材料组装万花筒。
活动延伸:科学区中提供组装万花筒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装配万花筒。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2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2](https://img.taocdn.com/s3/m/3626c54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06.png)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手册》第四章“光与影的奇妙世界”,详细内容为“神秘的万花筒”。
通过本章学习,孩子们将探索光的传播、反射原理,并亲手制作万花筒,体验光的变幻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升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原理,万花筒的制作方法。
难点:光的反射原理的理解,万花筒的制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万花筒样品、光碟、透明胶带、剪刀、彩纸、镜子、图解等。
学具:每组一份万花筒制作材料,包括光碟、透明胶带、剪刀、彩纸、镜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万花筒样品展示,让孩子们观赏并描述所看到的图案,引发孩子们对万花筒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图解和讲解,让孩子们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原理,以及万花筒的制作原理。
3. 制作万花筒(15分钟)a. 分组进行,每组根据教程,共同制作万花筒。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孩子们互相展示自己制作的万花筒,分享制作心得。
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孩子们复述光的传播、反射原理及万花筒制作方法。
b. 提问环节,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改进万花筒,使其更加美观。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秘的万花筒2. 板书内容:a. 光的传播、反射原理b. 万花筒制作步骤c. 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独特的万花筒,观察并描述其中的图案。
2. 答案:孩子们制作的万花筒图案各不相同,答案开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开展科学小实验,进一步探索光的奥秘。
b. 组织孩子们参观科技馆,了解光学相关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万花筒制作过程的指导4.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本次教学中,光的传播、反射原理和万花筒的制作方法是重点和难点。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万花筒大班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万花筒大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82c03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1.png)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万花筒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科学现象》第三节《神秘的万花筒》。
本节课将围绕万花筒的原理和制作展开,详细内容如下:1. 了解万花筒的起源和原理;2. 学习制作简单的万花筒;3. 探索万花筒中的图案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万花筒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万花筒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万花筒的制作过程和观察万花筒中的图案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万花筒样品、彩纸、剪刀、透明胶带、镜子、纸管等;2. 学具:每组一份万花筒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万花筒样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里面有什么秘密呢?”(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现象,激发幼儿对万花筒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万花筒的起源和原理,让幼儿初步了解万花筒的构造;(2)教师演示万花筒的制作过程,强调注意事项。
3. 制作万花筒:(1)分发制作材料,指导幼儿按照步骤制作万花筒;(2)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观察自己制作的万花筒,并分享观察到的图案变化;(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万花筒中的图案会变化?(2)鼓励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万花筒,探索更多有趣的图案。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秘的万花筒》2. 内容:(1)万花筒的起源与原理;(2)万花筒制作步骤;(3)观察万花筒中的图案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万花筒,并观察记录图案变化。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创意,观察并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幼儿对万花筒的兴趣较高,制作过程中积极投入。
但在讲解万花筒原理时,部分幼儿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讲解。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https://img.taocdn.com/s3/m/b987e36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8.png)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与影的奇妙世界》第三节,详细内容围绕“神秘的万花筒”展开。
通过学习万花筒的原理和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色彩构成,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掌握万花筒的基本原理,了解光的反射和色彩构成。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万花筒原理的理解,光的反射和色彩构成的掌握。
教学重点:动手制作万花筒,观察和分析万花筒中的图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万花筒实物或模型、透明塑料片、彩纸、镜子、剪刀、胶水、图钉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制作万花筒的材料,包括透明塑料片、彩纸、镜子、剪刀、胶水、图钉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万花筒实物,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其中的图案,激发兴趣。
2. 讲解万花筒原理:通过图示和讲解,让幼儿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色彩构成。
3. 动手制作万花筒:(1)分发制作材料,讲解制作步骤。
(2)幼儿按照步骤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互相展示制作成果,交流心得。
4. 观察与分析:(1)让幼儿观察自己制作的万花筒中的图案,引导他们发现光的反射和色彩构成的特点。
(2)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有趣现象。
5.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通过改变彩纸的形状和颜色,观察到不同的图案。
6. 随堂练习:让幼儿尝试改变彩纸的形状和颜色,观察万花筒中的图案变化。
六、板书设计1. 神秘的万花筒(1)光的传播、反射和色彩构成(2)万花筒制作步骤(3)观察与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万花筒,观察并记录不同彩纸形状和颜色在万花筒中形成的图案。
2. 答案:幼儿需提交制作的万花筒和观察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万花筒原理应用于生活中,如制作装饰品、玩具等。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2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2](https://img.taocdn.com/s3/m/3c6fead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03.png)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光与影的世界”,详细内容为“神秘的万花筒2”。
通过本章学习,孩子们将探索光的传播、反射和色彩原理,了解万花筒背后的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光的反射原理,知道万花筒是通过光的反射产生美丽图案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制作万花筒,锻炼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原理和万花筒的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万花筒示例、光屏、手电筒、彩色透明纸、剪刀、双面胶等。
2. 学具:每组一份万花筒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万花筒,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其特点。
讨论万花筒为什么会形成美丽的图案。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光的反射原理,引导幼儿理解万花筒图案的产生。
演示如何制作万花筒,并强调注意事项。
3. 制作万花筒(1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按照教师提供的制作方法,合作完成一个万花筒。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疑问。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使用自己制作的万花筒观察周围环境,寻找美丽的图案。
分享观察结果,讨论不同图案的形成原因。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复述光的反射原理和万花筒制作方法。
提问幼儿:“你们还知道哪些光与影的游戏?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六、板书设计1. 神秘的万花筒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彩色透明纸反射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万花筒,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美丽图案。
2. 答案:幼儿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家庭和幼儿园环境,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光与影现象,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组织相关主题活动,如户外光影游戏、家庭科学小实验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原理和万花筒的制作方法。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幼儿园大班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幼儿园大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2545d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d.png)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自然界》,详细内容为“神秘的万花筒”。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对自然界中的对称和色彩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万花筒的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界中对称现象的感知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万花筒原理的理解,对称图形的识别。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万花筒、对称图案卡片、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2. 学具:每组一份万花筒、对称图案卡片、彩色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万花筒展示美丽的图案,引发幼儿兴趣,让幼儿观察万花筒中的图案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万花筒的原理,让幼儿了解对称的概念。
(2)展示对称图案卡片,引导幼儿识别并说出图案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制作对称图案。
(2)引导幼儿用万花筒观察自己制作的图案,体会对称带来的美感。
4. 小组讨论(5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制作的对称图案,并说出图案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神秘的万花筒万花筒原理对称图案识别动手制作对称图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一个对称图案。
(2)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1)幼儿自己制作的对称图案。
(2)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窗户、门、蝴蝶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对称概念的理解程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收集生活中的对称物品,开展“对称物品展示会”,提高幼儿对对称美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万花筒的使用。
2024年大班科学精彩教案神秘的万花筒万花筒大班精彩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精彩教案神秘的万花筒万花筒大班精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8d6c7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d.png)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一、课外阅读。
驴子和冰那是在冬天,非常寒冷。
所有的街道都覆(fù)盖了冰雪。
有一头累极了的驴子,连走回自己驴圈的力气都没有了。
“我要在这儿停下。
”驴子说着躺在地上。
一只饥饿的小麻雀拍着翅膀飞到他旁边,细声对他耳语:“驴子,你不是躺在街道上,而是躺在结了冰的湖上,可要小心啊!”驴子累坏了,他不理会这忠告。
他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就睡着了。
他的身体一点儿一点儿把冰融化掉,最后,咔哒一声,冰面碎(suì)裂(liè)了。
当他落进水里,才吓得惊醒过来。
等他从冰水里游过来时,他想:早知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小麻雀给驴子的忠告是什么?用“_____”画出来。
3.联系上下文,猜一猜下面词语的意思,再写下来。
(1)覆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忠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驴子为什么会落到水里去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驴子从冰水游出来后,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把最后一句话补充完整,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二、课外阅读。
给奶奶送阳光奶奶的腿不好,不能出门晒太阳。
有一天我出去玩,( )阳光洒满天地间。
我赶紧兜(dōu)起裙子,把阳光兜在里面。
“奶奶,我给您送阳光来了!”我( )喊叫着,跑到奶奶的身边,( )展开裙子,可是阳光不见了……奶奶抚摸着我的头说:“小宝贝,我晒到阳光了!你不就是我家的一颗小太阳吗?”1.把下面的词语填到文中合适的地方。
轻轻地金色的高兴地2.奶奶不能出门晒太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给奶奶送阳光的办法是()A.用手捧着阳光。
B.用裙子兜起阳光。
4.文中画“——”的句子正确的意思是()A.你的爱心就像太阳一样使我感到温暖。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幼儿园大班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幼儿园大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8cc41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d5.png)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自然界》,详细内容为“神秘的万花筒”。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使幼儿感受自然界中的对称美和色彩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万花筒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界中对称和色彩美的感知,提高审美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万花筒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让幼儿感受自然界中的对称美和色彩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万花筒、图片、PPT、彩色笔、剪刀、胶带等。
2. 学具:彩色纸、剪刀、胶带、镜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万花筒,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其外观和特点。
(2)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万花筒里的图案会不断变化?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万花筒的原理,让幼儿了解光的反射和对称美。
(2)教师示范制作万花筒,讲解制作方法和步骤。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按照教师讲解的制作方法,自己动手制作万花筒。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2)教师点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神秘的万花筒万花筒的构造万花筒的原理制作万花筒的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万花筒,观察并记录其中的图案变化。
2. 答案:见幼儿完成的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万花筒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界中的对称和色彩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对称现象,如树叶、花朵等,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
同时,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万花筒,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幼儿园大班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幼儿园大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b5ca3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4.png)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自然界》,详细内容为“神秘的万花筒”。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万花筒的原理,探索自然界中的对称和图案,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万花筒的基本结构,掌握万花筒的观察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中美的事物,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万花筒的原理和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万花筒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万花筒、图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万花筒,让幼儿轮流观察,引导幼儿说出观察到的图案。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万花筒的原理和观察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按照教师的指导,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属于自己的万花筒。
4. 小组讨论(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观察到的图案。
教师对幼儿的制作过程和作品进行评价,强调观察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神秘的万花筒结构:镜片、三棱镜、图案原理:光的反射、对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万花筒,观察并记录看到的图案。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制作的万花筒,观察并记录图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幼儿在观察、制作过程中的表现,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界中的对称和图案,鼓励幼儿用绘画、摄影等形式记录下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万花筒的原理和观察方法。
3.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和记录图案。
一、教学难点解析:万花筒的原理和观察方法1. 万花筒原理:重点解析光的反射、对称性以及三棱镜的作用。
2024年神奇的万花筒大班科学教案
![2024年神奇的万花筒大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4a4d3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d.png)
2024年神奇的万花筒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大班科学课程要求,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五册第十章——《神奇的万花筒》。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万花筒的结构原理,探索光与镜子的反射现象,了解对称和图案设计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万花筒的构造原理,认识到光与镜子反射的关系。
2. 技能目标:通过动手制作万花筒,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万花筒的构造原理,光与镜子的反射现象。
难点:对称和图案设计在万花筒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万花筒模型、镜子、透明塑料片、彩纸、剪刀、双面胶等。
学具:每组一份万花筒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万花筒模型展示各种美丽的图案,引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猜测这些图案是如何产生的。
2. 新课导入(10分钟)讲解万花筒的结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光与镜子的反射现象。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展示万花筒中的对称图案,讲解对称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称的特点。
4. 动手操作(30分钟)分组进行万花筒制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对称和图案设计。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互相展示自己制作的万花筒,分享创作心得。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万花筒2. 主要内容:万花筒结构原理光与镜子反射现象对称与图案设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学;(2)利用万花筒原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
2. 答案:(1)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蝴蝶翅膀、剪纸、建筑等;(2)图案设计要求美观、具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了万花筒的原理和对称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对称现象的观察和图案设计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https://img.taocdn.com/s3/m/d392929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d.png)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1. 教学目标1.认识光的基本性质,了解光的传播方式;2.了解光的三原色,理解三原色混合的原理;3.制作万花筒,探究万花筒的原理。
2. 教学准备1.光、色纸、黑白照片等教学辅助材料;2.透明塑料管、胶水、反光镜、小玻璃球、色纸等制作万花筒所需材料;3.教学课件和PPT。
3. 教学步骤3.1 感性认识1.利用场景教学,在教室内逐一提问,寻找“有光的物体”,并让学生分辨出哪些是“源光体”,哪些是“非源光体”;2.制作环境游戏,在较暗的教室角落摆放一些日常用品,让孩子们先摸清物品属性,然后利用手电等电器照亮物品,让孩子们分析和归纳物品照亮后的变化;3.利用磨砂玻璃板和黑白照片来演示“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让学生了解光的基本性质和传播方式。
3.2 透过三种颜色识别光与颜色的关系1.利用色纸或其他教学辅助材料来演示“三原色”理论,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及其混合原理;2.利用教室光照,让学生透过红、绿、蓝三种原色对物体进行颜色识别。
3.3 制作万花筒1.准备万花筒制作所需材料,让学生自行动手制作;2.利用反光镜、小玻璃球、色纸等,加强万花筒中图案和色彩的变化效果。
3.4 探究万花筒原理1.让学生观察万花筒,发现其中图案和颜色的变化;2.教学辅助材料和PPT展示万花筒制作和原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 总结与拓展本节课中,我们通过场景教学、制作万花筒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感性认识和理解光的基本性质和传播方式,认识光与颜色的关系,掌握万花筒制作和原理。
此外,本节课拓展了孩子们的动手制作能力和创造力,为下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5. 课后反馈1.寻找更多有趣且实用的科学实验,进一步探究科学世界;2.培养孩子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规律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024年大班科学标准教案神秘的万花筒
![2024年大班科学标准教案神秘的万花筒](https://img.taocdn.com/s3/m/12f51b5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1d.png)
2024年大班科学标准教案神秘万花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索《神秘万花筒》。
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5册,涉及第3章节“有趣几何图形”中第2小节“万花筒奥秘”。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认识对称图形、颜色组合与变换,以及通过万花筒观察世界多样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对称概念,能够识别基本对称图形。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对称现象。
3. 通过操作万花筒,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称图形认识与识别。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操作万花筒,感受对称美,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万花筒、多媒体课件、对称图形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对称图形模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蝴蝶、蜻蜓等对称图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它们特点,从而引出对称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对称图形卡片,讲解对称定义,让幼儿认识并学会识别对称图形。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给每个幼儿一份对称图形模板和彩笔,让他们在画纸上进行对称图形绘画练习。
4. 万花筒体验(10分钟)分组进行万花筒体验,让幼儿观察万花筒中对称图案,并引导他们探讨万花筒原理。
5. 创意展示(10分钟)让幼儿利用彩纸、剪刀等工具,自己动手制作对称图案,并展示给大家。
对幼儿制作成果进行评价,强调对称在生活中应用,培养幼儿观察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秘万花筒2. 内容:对称图形定义、特点,万花筒原理及生活中对称现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观察家中物品,找出至少三种对称图形,并画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对对称图形有更深入理解。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发展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对称美,如建筑、家具、服饰等,培养他们审美能力。
同时,鼓励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创作对称图案,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万花筒大班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万花筒大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7d6fa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a.png)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万花筒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大班科学教学大纲,结合教材第五章《光与影的奇妙世界》展开,详细内容涉及光的传播、反射与折射原理,着重探究万花筒的制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反射与折射基本原理,认识到生活中的光影现象。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制作万花筒,提高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未知、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与折射原理在万花筒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万花筒的制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光影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万花筒模型、光与影演示仪、光学知识展板。
2. 学具:彩纸、镜子、透明塑料片、剪刀、胶水、圆筒(如卫生纸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万花筒模型展示美丽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有趣的东西是什么吗?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光的传播、反射与折射原理,结合万花筒模型,分析其内部结构及制作原理。
3. 动手制作(25分钟)分组进行万花筒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万花筒,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同时观察其他同学的作品,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与折射原理2. 万花筒制作步骤及原理3. 光影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款具有创意的万花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观察并探索其他光影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与折射原理在万花筒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万花筒的制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光影现象。
3. 动手制作环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答。
4. 作业设计:学生创意万花筒的设计与实现。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https://img.taocdn.com/s3/m/fe1d771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4.png)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科学世界》中的第三节“神秘的万花筒”。
详细内容包括万花筒的制作原理、结构组成以及通过观察万花筒中的图案,探索对称、色彩等视觉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万花筒的组成结构,理解其制作原理。
2. 通过观察万花筒,培养幼儿对对称、色彩的感知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表达等综合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万花筒的制作原理和对称、色彩的感知。
教学重点:万花筒的结构组成、观察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万花筒、多媒体课件、图案卡片。
2. 学具:手工制作材料(透明塑料片、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万花筒,让幼儿轮流观察,引导幼儿描述观察到的图案,激发幼儿对万花筒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万花筒的结构组成和制作原理,让幼儿对万花筒有更深入的了解。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图案卡片,让幼儿判断卡片中的图案是否具有对称性,培养幼儿对对称的感知。
4.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按照教师提供的材料,合作制作万花筒。
5. 观察与表达(10分钟)幼儿观察自己制作的万花筒,与同伴分享观察到的图案,并用语言描述。
六、板书设计1. 神秘的万花筒结构组成:透明塑料片、彩纸、镜子等制作原理:光的反射、对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万花筒,观察并记录图案。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鼓励幼儿观察和探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万花筒的制作原理和对称、色彩的感知。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动手操作和观察与表达环节。
一、万花筒制作原理和对称、色彩的感知1. 制作原理:光的反射:万花筒通过内部镜子的反射,使进入筒内的光线多次反射,形成美丽的图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https://img.taocdn.com/s3/m/7f24d3a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c.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神秘的万花筒》。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万花筒的基本结构,探索万花筒的成像原理,制作简单的万花筒。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万花筒,了解其基本结构,知道万花筒的成像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分享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万花筒的成像原理。
2. 教学重点:万花筒的基本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万花筒、多媒体课件、彩色纸、剪刀、透明胶带等。
2. 学具:每组一套万花筒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万花筒,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请幼儿轮流观察万花筒,分享自己的发现。
2. 新课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万花筒的起源和发展。
(2)讲解万花筒的基本结构,引导幼儿了解其成像原理。
3.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万花筒,引导幼儿观察并分析其成像原理。
(2)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万花筒的制作过程。
4. 动手操作(1)教师发放制作材料,讲解制作方法。
(2)幼儿分组制作万花筒,教师巡回指导。
5. 随堂练习(1)请幼儿用自己制作的万花筒观察周围环境,发现美丽图案。
(2)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互相欣赏。
(2)评价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鼓励积极探究、合作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神秘的万花筒基本结构:镜筒、三棱镜、观察孔成像原理:光的反射、折射2. 万花筒制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自己制作的万花筒观察家中或户外的物体,记录美丽的图案。
2. 答案:观察到的美丽图案,可用画笔描绘在纸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2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2](https://img.taocdn.com/s3/m/fa1cd93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8.png)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 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科学的种子》第五册,第十章“光与影”的部分,具体内容为“神秘的万花筒”。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万花筒的原理,探索光的反射与对称性,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万花筒的构造,理解光的反射原理,认识到对称性的美。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原理、对称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万花筒的制作方法、观察与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万花筒模型、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彩纸、镜子、透明胶带、剪刀、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万花筒,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提问:为什么万花筒里的图案会变化无穷?2. 例题讲解(15分钟)(1)介绍万花筒的构造及光的反射原理。
(2)讲解对称性的概念,展示对称图案。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教材提示,制作万花筒。
(2)观察自己制作的万花筒,讨论其特点。
4. 知识拓展(5分钟)(1)介绍万花筒在生活中的应用。
(2)展示创意无限的万花筒作品,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1)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体会。
六、板书设计1. 神秘的万花筒2. 光的反射原理3. 对称性4. 万花筒制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创意无限的万花筒。
2. 答案: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不同的彩纸、图案,制作出独特的万花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制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光的反射原理和对称性的理解仍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课后可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小实验,进一步探索光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学生对万花筒特点的观察和描述。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神秘的万花筒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神秘的万花筒](https://img.taocdn.com/s3/m/00ee095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19.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神秘的万花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奇妙的科学》第四章《光与影》第三节《神秘的万花筒》。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万花筒的原理,探索光与镜的作用,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万花筒的基本原理,掌握光与镜的作用,能独立制作简单的万花筒。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万花筒的原理,光与镜的作用。
难点:万花筒的制作过程,观察和分析万花筒中的图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万花筒、镜子、透明胶带、彩纸、剪刀、图钉等。
学具:每组一份万花筒制作材料、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自制的万花筒,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图案。
(2)邀请幼儿轮流观看,引导他们讨论:为什么万花筒里会有这么多漂亮的图案?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万花筒的原理,引导幼儿了解光与镜的作用。
(2)通过图示和实物演示,让幼儿明白万花筒的制作过程。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制作材料,指导幼儿分组制作万花筒。
(2)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1)每组展示制作的万花筒,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六、板书设计1. 神秘的万花筒2. 原理:光与镜的作用3. 制作步骤:(1)准备材料(2)组装镜子(3)装饰彩纸(4)观察图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万花筒。
2. 答案:(1)准备一个长方形的纸盒,两边各贴上一面镜子。
(2)在纸盒的另一端放入彩色碎纸片。
(3)用图钉固定彩纸,使其紧贴镜子。
(4)观察并欣赏万花筒中的图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万花筒的制作过程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光与镜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入。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幼儿园大班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幼儿园大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4285b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1.png)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科学世界》中的第三节“神秘的万花筒”。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万花筒的构造和原理,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究万花筒中的图案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万花筒的基本构造和原理,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万花筒的原理和图案变化的规律。
2. 教学重点:观察、操作、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万花筒、几何图形卡片、彩纸、剪刀、胶水等。
2. 学具:每组一个万花筒、几何图形卡片、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万花筒,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其外观特征。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见过的万花筒,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介绍万花筒的构造和原理,让幼儿了解其工作原理。
展示万花筒中的图案,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案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操作,让幼儿自己制作万花筒。
引导幼儿观察、描述自己制作的万花筒中的图案。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让万花筒中的图案更加丰富多样?各组分享制作心得和图案设计。
表扬优秀小组和个人,鼓励其他幼儿继续努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秘的万花筒》2. 内容:万花筒的构造:镜筒、三棱镜、观察孔、图案片等。
万花筒原理:光的反射、折射、对称等。
图案变化规律:旋转、缩放、颜色变化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万花筒,并观察、描述其中的图案。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参与度高,能积极观察、操作和分享。
但在讲解万花筒原理时,部分幼儿理解困难,需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万花筒制作。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https://img.taocdn.com/s3/m/da3ab65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16.png)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万花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神秘的万花筒”。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色彩原理,探索万花筒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让幼儿了解色彩原理,提高幼儿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和色彩原理。
难点:万花筒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万花筒、光具、彩色纸片、剪刀、胶水、彩笔。
学具:每组一套万花筒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万花筒,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万花筒中的图案。
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现象,激发幼儿对万花筒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光的传播、反射和色彩原理,让幼儿了解万花筒的原理。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万花筒的制作过程。
3. 制作万花筒(15分钟)教师分发制作材料,指导幼儿按照步骤制作万花筒。
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制作任务。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自制的万花筒观察周围环境,发现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引导幼儿用彩笔在纸上画出观察到的图案,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制作和观察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和色彩原理2. 万花筒的原理和制作过程3. 观察到的图案分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自制的万花筒观察家中的物品,画出观察到的图案。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进行绘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万花筒的原理和制作过程,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安全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万花筒,观察不同的图案,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感受万花筒的乐趣。
2、发张幼儿的观察、动手操作和有序的口语表达能力。
3、了解万花筒的基本结构,理解平面镜反射的道理。
活动准备万花筒、平面镜。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万花筒实物,引出主题。
2、教师:这是什么?你玩过万花筒吗?
你知道万花筒里面都有什么吗?
你从万花筒里看到什么?
3、小结:万花筒是小朋友玩的一种玩具,有许多小朋友都玩过。
万花筒为什么会变化出这么多的花朵呢?让我们一起探索万花筒的秘密吧。
二、展开
1、自由玩万花筒,观察万花筒的变化。
教师:小朋友转转万花筒,看看里面有什么?
小结:转动万花筒里面就会有不同的花朵
2、拆开万花筒探索其中的秘密。
教师:请小朋友把自己的万花筒拆开,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3、教师边操作边讲解三棱镜成像原理。
教师:万花筒里面有三个平面镜,三个平面镜边对边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三棱镜,每一面镜子都能把万花筒里面的彩纸照出来,同时也把另外两面镜子的彩纸照出来,这样小朋友就可以看到许多彩纸组成的花朵。
这种现象叫做互相反射。
4、组装万花筒,感受成功的喜悦。
(1)幼儿操作。
指导语:请大家按照老师教给的方法,将万花筒组装好,操作时注意拿玻璃时不要划伤手。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组装成功的。
(3)自由玩万花筒,再次感受其中的乐趣。
5、操作其他材料,观察现象。
方法:可以往万花筒里放置其他物品(豆子、扣子等),引导幼儿观察反射成像的现象。
三、结束
1、评价:从细致观察和大胆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2、有机会时请幼儿到三棱镜前观察镜子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