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差生韩寒

合集下载

00 课程须知

00 课程须知

课程须知以下内容可选择性查看,点击即可。

一、如何激活课程(含详细图解)二、如何学习本课程(含课程形式、建议学习步骤、老师答疑及作业规则)三、如何打卡-即提交作业并分享(详细的小程序使用教程)四、我的课表五、积分规则六、奖励内容及规则如此文档无法解决您的问题,请私信蚕豆儿mtclass12。

班主任一看到就会回复。

如未能及时回复,定是在赶来看您消息的路上。

由于学员人数较多,请耐心等待。

十分感谢!一、如何激活课程关注“一块做到”,回复激活,按步骤操作即可。

点击此处可返回目录以下为详细图解:请先打开微信1、点击通讯录2、点击右上角小人3、点击公众号4、输入一块做到并搜索5、点击关注公众号6、点击左下角键盘并输入激活7、点击蓝字“点击这里” 8、绑定手机号9、提示激活成功 10、点击左下角我的学习可进入课程点击此处可返回上级目录二、我该如何学习您将在此篇中浏览到课程形式、建议学习步骤、陈鸣老师答疑及作业提交规则。

点击我可返回上级目录一、课程形式听音频 + 写作业 + 分享获得点评点赞二、建议学习步骤因提高写作水平需不断实践。

所以本课程特意设计了作业及点评环节。

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不断精进。

以下为建议学习步骤:1)看题目:简单思考对主题的见解并提问自己。

2)听音频:带着问题听音频并验证自己的见解。

(每日10分钟音频)3)想与做:回想音频要点。

看学习视觉笔记。

查看作业题目,先想后写。

4)改作业:查看范文。

揣摩优点。

修改文字。

5)分享作业:分享到小群,获得学长学姐点评反馈。

分享到大群,跨组互动,学习进步。

6)讨论交流:在小群,向助教提出当天学习困惑。

在大群,与同学探讨问题。

您还将看到老师选出的精选作业和典型作业。

这些作业都来自于身边的同学。

当然,您也可以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学习。

最终,希望您通过实践、反馈、再实践的过程,打磨自己的文章,提升写作水平。

三、陈鸣老师答疑关于陈鸣老师:陈鸣老师之前是《南方周末》记者。

24岁时,他即因《碘盐致病疑云》,被《南方周末》“年度致敬”。

韩寒新作文大赛一等奖的作文

韩寒新作文大赛一等奖的作文

韩寒新作文大赛一等奖的作文《杯中窥人》我不太清楚韩寒有多少篇新作文大赛一等奖的作文,但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杯中窥人》。

这作文啊,就从一个很新奇的角度出发。

就好比我们平常喝水,谁会特意去研究杯子里的东西是怎么个状态呀。

他就不一般,把人性和那个泡在水里的纸联系起来。

我记得有一次我自己在家泡茶,那茶叶刚放进杯子的时候吧,是浮在水面上的。

就像那些一开始充满朝气,不谙世事,想法都飘在天上的人似的。

我用热水一冲,茶叶开始翻滚,有一些就渐渐沉下去了。

就像在生活里遇到事儿,人慢慢被磨砺,开始沉淀了。

这和《杯中窥人》里写的有点像呢。

他写那纸在水里一点点湿透、下沉,从远远地看着挺美好的样子,变成湿哒哒地沉到杯底,生动地写出了那种人性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的变化。

我看我的那些茶叶,有的还顽强地浮着,有的已经稳当地沉在杯底,就好像生活里不同的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轨迹。

再看那水的颜色,也随着茶叶的浸泡开始变得浓郁,就如同人经历的事越多,他的内涵也越丰富一样。

这篇作文没什么高深的大道理,但是就用这么一个简单的生活小现象,一杯茶的工夫就能把人性剖析得七七八八,真是绝了。

《穿着棉袄洗澡》这篇作文名字就很有趣。

想想这场景就觉得又滑稽又荒诞。

就好像我小时候有一次,大夏天的,我妈觉得可能晚上会凉,非让我穿上长袖睡衣睡觉。

我那时候可委屈了,就像韩寒文章里表达的那种无奈一样。

在文章里,他说现在的学生学习那些没什么用的东西就像穿着棉袄洗澡。

我上学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啊。

天天要背好多的书,那些背诵内容里面有些就特别不实用。

比如说历史书上一些超级繁琐的年代大事记,还得精确到年月日的那种,感觉背完就忘了。

就像我穿着厚棉袄,本来想在水里畅快洗澡,结果衣服吸水后变得又沉又笨,活动都不方便。

他写的那种学生在学业重压下失去自由乐趣的状态,特别真实。

我那时候每天被那些作业和考试包围着,就盼着能早点下课去操场玩一会儿。

可老师呢,总是不断地讲新知识,布置更多作业,就像有人不断往我身上加棉袄一样。

韩寒简介_韩寒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韩寒简介_韩寒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韩寒为什么要读韩寒一段以来,韩寒这个少年作家成了广大中学生的热门话题,《三重门》、《零下一度》成了中学生的抢手读物,不少女生以他为偶像,争分夺秒地阅读他的文字。

还有中学生煞费苦心为他建了个人网站。

去年12月9日中央二台播放了韩寒与有关专家的对话,当屏幕上打出韩寒的特写镜头时,部分女生大声尖叫,上课时间已到,当老师要求关掉电视时,学生竟然与老师发生了冲突……上述现象令我深思:中学生出书如今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但为什么学生们偏偏要读韩寒?韩寒值得他们如此投入精力和时间吗?不可否认,韩寒的文章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

那幽默诙谐的个性化语言、打破常规的大胆比喻显示了他娴熟地把玩文字的功夫。

“布像累极的人躺在床上伸懒腰,撑足了杯子。

”(《杯中窥人》)“看来潮流是只能等不能追的,这和在火车站等候火车是同一个道理,乖乖留在站上,总会有车来,至于刚开走的车,我们泛泛之辈是追不上的。

”诸如此类的文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令人耳目一新;那字里行间透溢出的不留情面的批判锋芒,让人感受到一种“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少年锐气,从而不得不感叹他的少年老成。

他成熟的思想和老到的文笔非一般同龄人所能及,“反正我自叹不如。

”一位写作基本功不错的中学生如是说。

因欣赏他的文采而读他的书,这是部分学生的阅读心态。

但单是这部分学生远远不足以构成《三重门》的庞大读者群(我购于2000年12月的版本已是第18次印刷了)。

在韩寒“全面发展必然导致全面平庸”等“至理”的旗帜下,聚集着一大帮追随者。

他们要么是有偏科倾向,且有一技之长,想像韩寒一样靠特长立足的学生;要么是完全不堪重负,一心渴望逃脱学习牢笼的学生。

韩寒的倡议及“身体力行”无疑给了他们一个极好的放松借口。

“父母不理解我,老师不理解我,惟有这兄弟理解我。

”他们的心在仓皇逃遁的旅途上暂时找到了一方躲避的绿荫,尽管也会隐约感觉到这绿荫类似海市蜃楼。

可以说韩寒以他的才气为这类学生出了口气,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对抗现实的痛快,一种逃避学业的轻松。

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纵观历史,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不仅______地延续下来,而且不断创造辉煌。

这并不是因为中华大地____,事实上,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所遭受的灾难尤深尤重。

中国地域辽阔,环境复杂,加之人口众多,导致资源____、生态脆弱,(A )。

但是,让灾难史研究者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何以同样遭受周期性、大规模自然灾害的中华民族,却每每能够在灾难中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B )。

其中不容忽视的是,自古以来资源的短缺、灾难的频仍,让中国人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并积淀为一种深层的社会意识,(C )。

在中国文化中,这种“韧”的精神,蕴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呈现出变通的智慧和顽强的活力,从而安然渡过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困难,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战胜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和变革而延续至今。

“韧”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两个____的代表思想的配合,这就是儒家和道家。

如果说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华文明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阳刚一面,那么道家思想则反映出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阴柔一面。

(D ),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韧”性特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一脉相承天时地利缺乏相辅相成B.薪火相传天时地利缺乏相得益彰C.薪火相传得天独厚匮乏相得益彰D.一脉相承得天独厚匮乏相辅相成2.下列是对应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句子,其中衔接不恰当的一项是A.因而成为世界上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B.对于这一问题,人们一直在思考C.我们可以称作“韧”的精神D.两者一刚一柔,一张一弛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从而安然渡过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困境,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战胜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和变革而延续至今。

韩寒,高处不胜寒

韩寒,高处不胜寒

韩寒,高处不胜寒
毛衍雷
【期刊名称】《作文成功之路》
【年(卷),期】2009(000)009
【摘要】韩寒,这个27岁的青年,不仅写着书闯入赛车界,如今又开着车闯入杂志圈。

【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毛衍雷
【作者单位】山东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03
【相关文献】
1.“韩寒现象”:让教育尴尬韩寒的意义 [J], 赵健雄
2.由"韩寒现象"引发的思考--"韩寒现象"不只是文化现象 [J], 马藜;李星星
3.小议“韩寒现象”:网络影响力与现实的无力感--以韩寒新浪博客为例 [J], 张天宇
4.韩寒的别样生活——记上海大众333车队车手韩寒 [J], 徐首丽; 刘杰
5.韩寒的别样生活--记上海大众333车队车手韩寒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校园loser韩寒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校园loser韩寒

校园loser韩寒韩寒,在中国大地是一个文化符号,他的身上赋有很多意义,他的行为,甚至他的一句话,会引发一场论战。

他的书常年居于排行榜前三,他的独立杂志《独唱团》几度脱销,这些不是全部,在赛车场上,他是中国职业赛车史上唯一一位场地和拉力的双料年度总冠军!以现代成功的标准,这位在中国出版界与赛车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在现代社会毫无争议的是一位winner。

但是他的学生生涯却是不折不扣的loser,小学没有拿过“双百”,到初中成绩一直倒数,高中退学。

韩寒的初中生活是从父亲托人进重点中学开始的,那所学校聚集着当地尖子生,在“分数就是一切”的环境中,韩寒的成绩一直倒数,为了让他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他的父母把家搬到了离学校更近的地方,韩寒考得一个难得的满分,却换来数学老师的不信任,把他叫到办公室要他将这试卷再做一遍。

韩寒正好有一个地方看不清楚,老师便断定他是抄的。

韩寒对数学甚至学校再无好感。

老师开始向家长“告状”,指责韩寒在学校里各种不好,做父母的听在心里不是滋味,有一次,老师打电话给韩寒的父亲,说韩寒没有交作业,中考在即,这样下去还想不想考高中了,父亲一听就火了,到了学校对韩寒劈头盖脸一顿打,至此,韩寒成为老师、家长心目中的一名差生。

韩寒的父亲觉得,每个人都存在着潜能。

成绩不好的韩寒被父亲发掘出另一种潜能,那就是长跑。

正是凭着这项特长,韩寒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上海一所知名重点高中,但是这项特长并没有为韩寒带来优势与自信,他在书桌上堆很多书,以阻挡讲台上老师的视线,他自己则在课堂上乐此不疲地看着不知名的书。

不看书的时候他就不停地写东西。

对学业完全是自暴自弃的方式,上课走神,不守纪律,不交作业,考试成绩更是一塌糊涂。

据韩寒的同学讲,当时的韩寒并不在乎,只是继续沉迷于书籍中。

他被老师单独拎出来,一个人坐在讲台边上,背对整个班级的目光。

韩寒彻底沦落为校园“loser”。

渐渐地,大家发现,这位“校园loser”会写文章,他的文字常常把同学逗得哈哈大笑,而这种文才在初中时就已显端倪,韩寒的初中语文老师说他看问题的角度跟同龄人完全不同。

为韩寒让出一条道

为韩寒让出一条道

为韩寒让出一条道
佚名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教师版》
【年(卷),期】2000(0)10
【摘要】韩寒,上海松江二中的一名高一学生,两次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一次一等奖,一次二等奖。

其作文思想深刻,文笔老道,对人生和社会的穿透力极强,深受评委好评。

然而非常可惜,他却恰恰是个“偏才”。

其学习成绩除语文外,其他都特差,就在他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后没几天,就因为五科成绩“挂红灯”而被迫休学一年。

“韩寒现象”引起了极为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大学教授、中学老师、家长、学生们眼光全聚集到韩寒身上,有人支持他,为他叫好,最常见的却是对这样旁逸斜出的学生“感到很惋惜”、“不要去学他”。

【总页数】1页(P31-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G633.34
【相关文献】
1.细节,为成功让出一条道 [J], 吴俊博;
2.细节,为成功让出一条道 [J], 吴俊博
3.为救护车让出一条生命路 [J], 张雨绮
4.让出生命通道全国多地集中开展打通消防通道攻坚行动 [J], 昌开馨
5.超"硬核"创新让出行更美好
——金龙两款重磅新品亮相北京道路运输车辆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韩寒退学事件作文

韩寒退学事件作文

韩寒退学事件作文在很多人的青春岁月里,韩寒退学这事儿,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

那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学校的围墙里,按部就班地听课、写作业、考试,为了分数和排名努力着。

而韩寒,却做出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决定——退学。

记得当时,这消息传得风风火火,大家都在议论纷纷。

有人说他太冲动,有人佩服他的勇气,还有人觉得他这是在拿自己的未来开玩笑。

我记得有一次和同学课间闲聊,说起了韩寒退学的事儿。

那同学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不可思议地说:“这人是不是疯啦?学校多好啊,有老师教,有同学一起玩,出去能干嘛?”我当时心里也犯嘀咕,确实啊,学校的生活虽然有时候挺枯燥,但起码是一条大家都走的路,稳定,也让人心里踏实。

可韩寒不这么想。

他在自己的文字里,展现出了对传统教育的质疑和挑战。

他觉得学校里教的那些东西,并不能满足他对知识和成长的真正需求。

这就好比我们去一家餐厅吃饭,菜单上全是自己不喜欢的菜,那干嘛还非得坐在那硬吃呢?韩寒退学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

他的文字犀利、幽默,就像一把锋利的剑,刺破了一些看似美好的表象。

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着这个世界,然后把他的所见所闻所想,都一股脑儿地写进书里。

就说他那本吧,写的是学校里的那些事儿,可又不仅仅是学校里的事儿。

书里的主人公林雨翔,就像是很多学生的影子,有着自己的梦想,有着对现实的不满,也有着青春期的迷茫和困惑。

这本书一下子火了,大家都在传阅,都在讨论。

我当时也好奇地借了一本来看,一看就入了迷。

一边看一边想,这韩寒怎么能把我们心里想的,都这么生动地写出来了呢?那些在课堂上的小动作,对老师的小吐槽,还有对未来的小期待,都让我觉得特别亲切。

但是,韩寒的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退学后的他,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质疑。

亲戚朋友的不理解,社会舆论的指责,都像一座座大山压在他身上。

我能想象到他当时的处境,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独自面对这一切,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

就好像他一个人走在一条黑漆漆的小路上,没有路灯,也没有人陪伴,但他还是坚定地向前走着。

学历这张纸

学历这张纸

学历这张纸杜君立原创 | 2013-04-22 18:32大约10年前,在一期央视《对话》节目中,谈论的是中国教育。

一群专家将一个半途辍学的中学生韩寒与一个北大高材生相提并论。

毫无意外,众人一致批评不“好好学习”的韩寒,而交口称赞“天天向上”的高考状元黄思路。

节目中,那个用来作为“好学生”来反衬韩寒、用来“歌颂中国教育的好”的黄思路,北大毕业即嫁到了美国,成了民主自由的美利坚公民;同出北大的女学生党员马楠,在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时,她以义正词严毫不留情的谴责表达了“中国不高兴”,举国为之豪迈。

马楠在名利双收中迅速嫁到了美国,也成为美利坚公民。

回过头来看,这个没上过大学的韩寒,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辍学小子、被认为破坏“8 0后”形象的人,10年后仍然活跃在中国,他不仅没有移民美国,甚至婉拒了奥巴马的接见。

他曾经自嘲说:如果到了美国,周围还是住着一群中国贪官,就没必要去美国了。

今天的韩寒不仅成为中国最好的赛车手,而且他还是一名充满才情和理性的公共知识分子。

甚至可以说,韩寒与鲁迅、王小波一起,成为中国近100年来3位最为耀眼最具影响力的作家。

语文考试常常不及格的韩寒为我们奉献了一篇篇脍炙人口、令人拍案叫绝的文学华章和思想佳作。

韩寒也和姚明、刘翔成为新上海的代表人物,使上海在中国的文化影响力,远远超出名校林立、号称中国文化中心的北京。

无论从人格还是才干,以及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韩寒这个中学生肄业生不知要胜过多少如同黄思路马楠这样的“名牌大学生”。

教育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开端。

西方的传统教育方式是讨论和辩论,注重理性思辨和口语表达;中国古代的教育方式是死背硬记,将人作为知识的容器,考试和笔试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最大特色,在西方传统教育中是不存在的。

中国传统教育实际是文科教育,以四书五经为核心教材,通过对记忆力和作文能力的笔试确定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大致分为秀才、廪生和贡生,大略类似如今的学士、硕士和博士。

无论中国科举制度还是欧洲中世纪,一般都没有发放文凭的习惯。

韩寒,你不是我的偶像

韩寒,你不是我的偶像

韩寒,你不是我的偶像
董梦圆
【期刊名称】《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
【年(卷),期】2001(0)4
【总页数】1页(P41-41)
【关键词】韩寒;《对话》节目;散文随笔集;新概念作文;《三重门》;矿产资源;高中生;中年妇女;烟台市;聊天室
【作者】董梦圆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十中初一 (6)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67
【相关文献】
1.韩寒:作为“批评者”与“被批评者”的青春文化偶像 [J],
2.韩寒:黄昏偶像的电影“三重门” [J], 吴越;
3.偶像作家博客写作现象透视--由郭敬明与韩寒的博客说开去 [J], 吕燕
4.韩寒“代写门”:偶像的黄昏 [J], 张宗刚;
5.当代青年偶像韩寒作品特色分析 [J], 谭昕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退学!少女“韩寒”欲以20万字小说闯荡世界

退学!少女“韩寒”欲以20万字小说闯荡世界

退学!少女“韩寒”欲以20万字小说闯荡世界
佚名
【期刊名称】《中学生电脑》
【年(卷),期】2005()5
【摘要】24小时之内,在一位正要出版一部20万字小说的少女身上却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吃惊的事情。

先是突然离家出走,一天之后回来时却写了一份“退学申请”。

【总页数】1页(P5-5)
【关键词】退学;初三学生;小说;《伤仲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5.5
【相关文献】
1.当年退学的韩寒,现在说后悔了 [J], 李抗抗
2.韩寒退学,是件很失败的事? [J], 仲玉梅
3.闯荡“陌生世界”演绎成长经验——重读新潮“成长小说” [J], 首作帝
4.脑瘫女写出20万字小说 [J], 无
5.初一女生出版20万字长篇小说 [J], 路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韩寒怎么走到了这一步

韩寒怎么走到了这一步

韩寒怎么走到了这一步作者:槽值小妹来源:《党员生活·中》2020年第08期在多数人印象中,“韩寒”这个一度成为文化现象的名字,并不是代指如今这个温润的中年人,而是那个影响了一代人、叛逆却有才气的少年。

以笔为刃,年少成名学生时代的韩寒被保送进上海松江二中时,站在讲台上说:“我是韩寒,韩寒的韩,韩寒的寒。

”“松江二中写文章的,我敢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事实证明,他的才华配得上这样的锐气和骄傲。

1999年,17岁的他一举拿下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21世纪的前10年,是韩寒乘风破浪的10年。

2003年,韩寒在《通稿2003》中把自己对应试教育的不满狠狠吐槽了一遍,让更多不愿意好好上课的学生们大呼过瘾;2005年,韩寒开通博客,成为第一批玩自媒体的人,犀利的批判,不带一个脏字,却让媒体学者、娱乐明星,甚至企业高管,都在他的文字下体无完肤;2006年《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X》,那一年韩寒24岁,乘着80后青春文学盛行之风,风华正茂,文风锐利,藐视一切。

这个时候的韩寒桀骜不驯,像个愣头青,他回忆这个时期的自己,是个“忍不住看破说破,什么都要评点一下的人”。

韩寒如今怎么了每个少年可能都有和全世界作对的想法,年轻时的韩寒对主流文化的批判,令人耳目一新,为少年们提供了一次又一次情绪的共鸣与狂欢。

然而世界本身不是用来作对的,走过的世界越大,越会发现世界本身的可爱。

“韩寒变了”,也许是因为他发现了这个世界,原来有这么多可爱之处。

从他的微博点滴来看,他正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

他在书中写道:“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養活自己,养活家人。

生活不是攀爬高山,也不是深潜海沟,它只是在一张标配的床上睡出你的身形。

”他变得更加低调,抛去那些浮华与浮躁,把更多注意力和心思放在自己的生活中。

作为新人导演的韩寒,三部电影作品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电影中被韩寒创造出的金句至今还“躺在”大家的朋友圈个性签名里。

中年的答案乘风破浪的姐姐们和如今38岁的韩寒都还英姿飒爽,在成长路上迎接新的挑战,他们代表了不一样的可能,告诉我们成长是一张没有答案的问卷。

韩寒成名作文

韩寒成名作文

韩寒成名作文篇一韩寒成名作文嘿,说起韩寒成名这事儿,那可真是够让人咋舌的!也许在很多人眼里,他就是个突然冒出来的“怪才”。

想当年,韩寒那一篇篇犀利的文字,就像一把把利剑,直直地刺向了那些所谓的传统和规矩。

他可能就是那种让老师们又爱又恨的学生,爱他的才华,恨他的不羁。

我觉得吧,韩寒成名可不是偶然的。

那是他骨子里的那种叛逆和对自由的追求,让他的文字充满了力量。

就好像他是个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士,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还记得他那本《三重门》吗?哇塞,那可真是火得一塌糊涂!书里的那些故事,那些情感,仿佛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儿,真实得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也许有人会说,韩寒就是运气好,赶上了好时候。

可我想说,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呀!他能抓住机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这难道不是一种本事?你说他的成名是不是也让很多年轻人有了勇气,去挑战那些看似不可逾越的规则?反正我觉得是!这一路,韩寒成名,真的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思考和冲击。

不过,成名后的韩寒,是不是也会有烦恼呢?可能会有人对他指指点点,说他这不好那不好。

但那又怎样?他还是那个韩寒,那个敢说敢做的韩寒!你们说,韩寒以后还能一直这么火下去吗?我看啊,只要他继续保持自己的风格,那肯定没问题!篇二韩寒成名作文哎呀,韩寒成名这事儿,真的是让人又惊又喜!你想啊,他就像是一颗突然划过夜空的流星,瞬间照亮了整个文学的天空。

也许在别人还在埋头苦读,为了考试成绩而拼命的时候,韩寒已经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文笔和大胆的思想,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我有时候就在想,韩寒到底有啥魔力,能让那么多人对他的作品着迷?是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还是他敢于揭露社会现实的勇气?可能都有吧!他的成名,就像是一场革命,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让大家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比如说他的赛车经历,这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他却能把这种独特的体验融入到他的文字里,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不过,成名也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吧。

可能有人会嫉妒他,会故意找茬儿。

“人造韩寒”之争

“人造韩寒”之争

“人造韩寒”之争
佚名
【期刊名称】《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年(卷),期】2012(000)007
【摘要】话题展示rn2012年1月15日,麦田在新浪博客中撰写了一篇名为《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的博文,博文称将以独家、确凿的事实告诉读者,韩寒奇迹背后是他父亲韩仁均和营销团队的功劳,意指韩寒有代笔。

这篇博文一出现,便引起轩然大波。

16日,韩寒在新浪博客中回应,称自己没有包装团队
和经纪人,并悬赏2000万元征集代笔证据;随后,范冰冰发微博表示,愿意追加2000万以支持韩寒的悬赏活动。

18日,以打假著称的方舟子也加入了该事件,
他在微博中称韩寒一边删除证据,一边悬赏。

18日下午,韩寒回应方舟子的质疑。

然而,剧情在18日晚上却突然峰回路转,麦田发表道歉微博,称自己最近几天对韩寒的质疑证据不足,向韩寒、韩仁均和李其纲等人道歉,并在随后删除了所有微博。

【总页数】4页(P91-9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3.50
【相关文献】
1.下有底线,上无禁区——也谈韩寒、方舟子之争
2.是谁需要一个“人造”的韩寒?
3.“人造韩寒”之争
4.从韩寒之争看公共知识分子定位
5.“关公战秦琼”还是“三英战吕布”?——我看方舟子韩寒之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韩寒文学界的年轻才俊

韩寒文学界的年轻才俊

韩寒文学界的年轻才俊韩寒,作为中国文学界中备受瞩目的年轻才俊,凭借着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才华横溢的文学才能,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认可。

他的作品独具个人特色,引人入胜,深受人们的欢迎。

本文将从他的文学创作、风格与主题、影响力等方面对韩寒进行探讨。

一、文学创作韩寒的文学创作以小说为主,其代表作品包括《三重门》、《后会无期》、《他的国》等。

他的作品多以都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出现代青年的迷茫、挣扎、矛盾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以冷峻的笔触和犀利的语言表达,将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相结合,给人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震撼。

二、创作风格与主题韩寒的作品风格独特,以冷峻、幽默、尖锐为特点。

他在作品中常常使用一些夸张和搞笑的手法,通过讽刺、嘲笑和调侃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揭示和批判。

同时,他也善于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形象的对话和行为,表达自己对于社会、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韩寒的作品主题多样化且饱含哲理。

他关注现代社会的问题,透过小人物的视角,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城市生活的困境和人性的边界。

他通过对青年人追求自由、寻找真实的描绘,表达对社会现象的质疑和不满,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深思。

三、影响力韩寒以其深入浅出的文字和独特的思考方式,影响了大量的青年读者和文化圈。

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现实感,从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尤其是在网络时代,韩寒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广泛发声,通过与读者的互动和分享,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形成了稳定的粉丝群体。

韩寒也被认为是新一代青年作家的代表,他的成功和影响力也对年轻作家们产生了积极的激励和启示。

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了广泛关注,也在国际文学舞台上获得了一定的认可,成为中国文学新的亮点之一。

四、总结韩寒作为文学界的年轻才俊,凭借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考,成功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目光。

他的作品既具备了文学的艺术性,又富有社会批判的意义,引领了当下文学创作的潮流。

韩寒高考遇到自己文章

韩寒高考遇到自己文章

韩寒高考遇到自己文章韩寒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之一,他的文章深受广大读者的追捧和喜爱。

然而在1992年,韩寒也经历了每个中国学生都会经历的一件事——高考。

而他在高考中竟然遇到了自己的文章,这件事情在当时的中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震惊。

韩寒的文章《1988:我们这一代》是一篇描述自己成长经历的文章。

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人对这篇文章好评如潮,这也让韩寒的名气迅速提升。

然而在1992年,韩寒却在高考中遇到了自己的文章。

当时,韩寒去参加海南省三亚市高级中学的考试,正准备写作文的时候,他意外地发现考试出的题目正是他之前写过的那篇文章——《1988:我们这一代》。

这让韩寒感到非常意外和惊讶,也让他感到自己的文章被如此广泛地传阅和流传。

当时的韩寒并没有过多地想这个问题,他依旧按照平常的方式写下了这篇文章。

然而当他拿到成绩的时候,他的语文成绩却出乎意料地高,甚至高于他平时表现的水平。

这也让韩寒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文章的影响力。

对于这件事情,韩寒既有忧虑,也有惊喜。

他觉得自己的文章被这么广泛地传播和认可,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但同时,他也担心自己的文章会被当作“模板”而受到质疑,甚至是被其他人抄袭。

不过,韩寒非常聪明,他并没有遮遮掩掩,而是坦然面对这个问题。

他在后来的采访中表示,如果他的这篇文章真的被其他人当作“模板”使用,那只能说明他的文章的确很优秀,而这也让他感到很自豪和骄傲。

韩寒高考遇到自己文章这件事情,当时的中国社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而如今,这件事情也成为韩寒写作生涯中的一段佳话。

它不仅让人们看到了韩寒的才华和实力,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中国教育体制的局限性。

一篇文章竟然被作为高考题目,这也让我们反思:教育是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意和思维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和模板式的应试训练?总之,韩寒高考遇到自己文章这件事情,虽然只是一段小小的回忆,但却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异于常人的文学天才的卓越才能和可贵品质。

以学养才──致韩寒同学

以学养才──致韩寒同学

以学养才──致韩寒同学
商友敬
【期刊名称】《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
【年(卷),期】2000(0)10
【总页数】1页(P13-13)
【关键词】韩寒;学养;钱钟书;少年儿童;不及格;高中生;理科知识;王安石;成长和发展;好学深思
【作者】商友敬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3
【相关文献】
1.命运交叉的路口——韩寒的同学们 [J],
2.《命运交叉的路口——韩寒的同学们》 [J], 陈垦
3.韩寒毁了吗?——兼议优才的成长环境 [J], 杨孝如
4.韩寒:同学聚会 [J], ;
5.韩寒:英雄都是一个人,只有喽啰才扎堆 [J], 牛皮明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周末》:差生韩寒韩寒从未承认,在随性和天才的姿态背后,以差生形象出场的他承受过巨大落寞与压力。

十余年来韩寒努力证明自己:2000年《三重门》出版;2008年介入公共意见空间。

挖掘两个成名点前的经历可以发现:说服更多的人,同时引发更多质疑批评——这似是“差生”韩寒难以改变的人生戏码。

《三重门》的结尾像是韩寒对自己的预言:故事的主角林雨翔走出校门,“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退学走出校园的那一刻,作为一个以仅有的方式一直努力证明自己的差生韩寒,“不会承认,但他一定是那样的心情”。

出道逾十年,名满天下、谤满天下。

但如果回到十多年前的起点,韩寒的出场更像是一个笑话。

1998年9月份,秋季开学的那天,如果你在上海松江二中的校园里头,刚好路过高一(7)班,就有机会看到这样一幕——松江二中校门口的韩寒,他曾是这里最出名的差生。

成名多年之后,正在经历风波的韩寒似乎又回到了当年:他需要更努力更艰难地证明自己。

(南方周末记者王轶庶/图)一个又黑又瘦、头发蓬乱的高一新生站起来,轮到他向全班作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韩寒。

韩是韩寒的韩,寒是韩寒的寒。

”底下笑成一团。

接着,他又郑重其事地说:“从今往后,松江二中写文章的,我称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

”教室里一片欢腾,笑声中有嘲弄的味道。

他的确不像个“写文章的”。

来自金山区的少年韩寒,晒得黝黑,像刚从难民营走出来,他入学是以体育特招生的身份,这意味着在这所知名重点中学,韩寒的“地位”相当地不高;这也意味着一整个夏天,他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跟着田径队在炎炎烈日下一圈一圈地跑。

听到韩寒自我介绍的时候,新同桌陆乐,还有隔两排远的沈宏伟也都笑起来,他们不清楚这小子凭什么这么狂;那时候是三好学生的陆乐回忆:“一般来说体育特招生成绩都不会好,谁相信他会写…作文‟?”但接下来沈宏伟和陆乐很快就相信了,在短暂的同校时间里韩寒迅速证明了自己。

但如今,沈宏伟、陆乐,以及当年那些同样被信服的同学们发现,韩寒再一次需要向更多的人证明自己——十多年时间中,韩寒一直在做着同样的一件事,但至今似乎仍未完成。

一夜之间,韩寒就像又回到了那个笑话一般的起点。

会写作文,也是会写作文的差生1998-1999年秋季学期开始了,在陆乐的观察里,这个体育生的懒和不听话很快就露出马脚,他除了上语文课,其他课程几乎从不听讲。

他在书桌上码了一大堆书,砌成一道墙来遮挡老师的视线,自己在底下看一些稀奇古怪的书,一本接一本。

不看书的时候他就不停地写东西,晚自习的时候他也在不停地写,作业也不做。

这看起来完全是人们在学校里经常看到的不听话的差生。

但晚上回到宿舍,他经常和同学聊起某某作家的某某作品,这是他情绪最高昂的时候,他对睡在对面铺的沈宏伟说:“全世界用汉语写字的人里头,钱锺书是第一,我是第三。

”那时候的沈宏伟听得一脸茫然:“钱锺书是谁?”开学后不久,几次测验考试的成绩很快就下来了,韩寒毫无意外地考得一塌糊涂。

可是看起来韩寒并不在乎,只是继续沉到那堆民国作品和历史古籍中。

“他的性格总是慢悠悠,不着急,无所谓。

后来因为在宿舍不讲卫生连累大家被扣分,有同学建议要把他赶出去,他也不生气,还是乐呵呵。

”沈宏伟说。

在韩寒的推荐下,他也开始翻《围城》。

在很长时间里韩寒被视作两面:写作上的令人惊喜和传统意义上的坏榜样。

新概念作文获奖、《三重门》出版,都难以改变这一点。

(南方周末记者王轶庶/图)金山少年的优点是认真的时候一手字写得非常漂亮,语文老师戴金娜把班级的黑板报交给他去写。

同班同学潘超安也是寄宿生,有时韩寒课后或周末写黑板报的时候他也在教室里。

他发现别人是抄黑板报,而韩寒却是真的“写”黑板报——手上什么东西也没有,想到什么随手就写上去,居然也是一篇很棒的文章——如果不去理会那些错别字的话。

陆乐也发现,韩寒会写文章并非吹牛,有时候韩寒把一些刚刚写好的文章直接拿给他看,文字妙趣横生,看得他乐不可支。

这种急智和文才其实很早以前就显露出来了,只是刚到松江二中的时候无人知晓。

初中时候韩寒刚进罗星中学,写的第一篇作文《我》就被当时的语文老师彭令凤赞赏不已。

彭令凤如今已经退休,住在上海市区,她在电话里头说,在教学生涯里从来没见过这么早熟的学生。

“初中开始写作文风就很老练、诙谐,而且他看问题的角度跟同龄人完全不同。

”彭令凤发现,闭卷考试的时候其他学生花半小时才能写好的作文,韩寒通常十分钟就写好了,而且接题就做,下笔成文,基本上不做改动。

写作才能几乎是少年韩寒身上唯一值得一提的“亮点”,他的初中三年实际上过得并不愉快,更多时候他的少年生涯是作为“差生”被其他人见证着——上课走神,不守纪律,不交作业,生活邋遢,有时候甚至连作业本都能不翼而飞。

如今老师们自然不再说他“坏话”,但是实际上有一段时间,作为一种惩罚,少年韩寒被老师单独拎出来,一个人坐在讲台边上,背后是整个班众目睽睽的目光。

韩的父亲韩仁均为了照顾他读书,把家从亭林镇搬到了离初中较近的朱泾镇,他母亲每天在朱泾和亭林之间挤公交车来回奔波。

这对父子有十分亲昵的一面,在一张老照片里,儿子捏着父亲的脸,两人笑得脸上只剩两排白牙。

从初中开始,由于学业的问题,韩寒和家人的关系逐渐显露出紧张的一面,有一次因为韩寒没交作业,韩仁均被老师喊到办公室,父亲对着儿子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坏孩子的舞台在萌芽1998年是赵长天到《萌芽》杂志社任主编第三年,那时候杂志社还没搬到现在巨鹿路这个别致的小院落里。

赵长天清癯,说话的时候喜欢伸出细长的五指,有老式文人的有条不紊,但1998年做这个主编其实焦虑不堪,时常要低声下气地四处找上海的大企业要钱。

当时他在寻找一个机会,要把这本文学杂志拖出泥潭。

巅峰时期《萌芽》的发行量是30万份,而到了1995年赵长天接手的时候,只剩下1万份。

所有文学杂志都会对那段时期记忆深刻,“全民经商了,作家都下海了”,《萌芽》剩下的读者都是一些已经进入中年的铁杆读者。

那年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刚开始热播;四通利方摇身变成新浪网,网易搜狐开始崛起,网络时代隐约在望;作家李敬泽跟朋友在北京聚到一起,商量的还是怎么推出一批“70后”作家,最后作者登出来的照片都是女孩们的艺术照,眼看着严肃的文学活动变成了选秀。

对文学杂志来说,这是那个年代的基本背景。

赵长天开始大力改造这份杂志,刊发了大量的纪实作品,甚至在这本文学杂志上登足球明星范志毅的大块头文章。

但是杂志始终没有大的起色。

1997年,赵长天和他的同仁开始新的努力——要寻找一批年轻的创作者。

一开始找中学教师推荐,收到的都是当时学校里的“优秀作文”,内容千篇一律,毫无朝气,赵长天决定由《萌芽》自己来找,李其纲提议举办一个面向学生的作文大赛,声势要大,要获得高校的支持。

赵长天和李其纲一起拜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常务副校长王铁仙,找到了复旦大学人文学院的陈思和,很快谈妥了上海本地的这两家高校。

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的追念活动上,赵长天见到了陈伯吹的儿子,当时的北大校长陈佳洱,聊起了筹划中的“新概念作文大赛”,陈佳洱当即表示北大要全力支持。

后来在南京,在谢晋的电影《鸦片战争》剧本讨论会上,赵长天又遇到了南京大学副校长董健,董健也表态支持。

到了1998年,“新概念作文大赛”已经有了眉目,但彼时没有人可以预见这项赛事的未来。

那一批后来成为80后作家领军人物的孩子们还淹没在人海当中。

被邀请来当评委的作家叶兆言当时心头始终悬着一个疑问,“这个事情靠不靠谱?当时我、铁凝和方方其实心里都在担心,很可能办这么一届就黄了。

”当时的赛事总干事李其纲甚至做好了心理准备,最后很可能一篇像样的稿件也找不到。

80后这代人那时候看起来极为平庸,“好孩子”中规中矩,死气沉沉,“坏孩子”染了头发,忙着学“古惑仔”,报刊上开始用“垮掉的一代”这样的外来词汇形容成年人对他们的担忧。

灰头土脸与招人喜爱赵长天、李其纲在大江南北的高校四处奔行的时候,那个又黑又瘦的少年韩寒还在二中的操场上一圈圈跑步,课上课下一刻不停地读老师们都没读过的“怪书”,写一些民国腔调的文章。

松江二中的宿舍生涯让“问题少年”韩寒有机会更放肆地看书和写作——起码不用像在老家,考砸了的时候,他在前面逃跑,韩仁均在后面追,邻居在后头拉。

宿舍是两室一厅,报到当天,沈宏伟在宿舍里第一次见到韩寒。

那时候韩的母亲帮他整理床铺,像所有不厌其烦的母亲一样絮絮叨叨地交待学习和生活,韩寒在一边默不作声。

后来在《那些人那些事》里面,韩寒提到了对松江二中寄宿生活的无比神往。

对别的孩子来说可能面临着生活的不适,对韩寒来说倒更像是一种自由和解脱。

在一份韩寒向韩仁均索要的书单里,可以看到,那个年纪的韩寒已经在翻阅绝大多数成年人不会去看的书,书单上包括《榆下说书》《西溪丛语》《分世余话》《东坡志林》《芦浦笔记》……韩寒准备了一个小本子,专门用来摘抄读到的各种段落,经常刻意用到文章里头炫耀学识。

寄宿生活起码有一点与少年韩寒的期待相符,松江二中这个学校在当时的确有着很多内地学校不及的开明气氛,这是一所诞生于1904年的老学校,初次到这里参观的人会以为走进了一个古香古色的大学,图书馆的外墙是条纹细腻的红砖,校门出人意料的是一座始建于千年前的古城门。

松江二中的老师们组织学生开办文学社、戏剧社、诗歌社,当时的文学社指导老师是邱剑云。

他如今年纪已经很大,退而不休,时常还在学校帮忙,戴顶圆帽,头发贴着脑门,说话沉稳,是一位敦厚的长者。

和记者见面时,他站在松江二中那个古城门做的校门下,像是民国人物穿越而来。

和同学们一开始看到的那个学习糟糕的体育生韩寒完全不同,1998年邱剑云第一次读到高一新生韩寒的文章,看到的是那个成熟老练的睿智少年。

前一个韩寒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后一个韩寒才华横溢招人喜爱。

韩寒进松江二中不久,买了一本邱剑云写的新书,三天后他读完那40多万字,对人说:“这本书还可以,将来我会比邱老师写得好。

”这话后来传到邱剑云的耳朵里,他感到十分高兴,锐气十足的少年在那个时代已经不多见了。

当时进入文学社并不容易,整个学校社员只有24名,需要先自己报名,再经班级语文老师推荐,最后参加考试,通过之后再由邱剑云亲笔写通知吸纳入社。

韩寒由于功课成绩严重不平衡,并没有获得老师推荐,他自己又去找到了邱剑云要求参加,邱剑云最终答应韩寒来参加考试,之后给了他一个“特殊编外社员”的身份。

韩寒给文学社写了不少文章,现在找得到的有两篇,一篇是《戏说老鼠》,一篇是《三轮车》,后来都被邱剑云收录到一本二中学生优秀作文集锦里,书名叫《山阴道上》,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少年韩寒对钱锺书的崇拜在这两篇文章里到处可见,《三轮车》开篇第一句就是“我有个和钱锺书先生一样的毛病”。

《戏说老鼠》里面则学着钱锺书吊了很多书袋,引用了《诗经》、《三国志》、《史记》、《挥尘新谈》……这两篇文章也深得高一(7)班班主任、语文老师戴金娜的赞赏,她给的评语是:“老练辛辣”、“见微知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