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和花鸟画的基本构图方法

合集下载

花鸟画构图十要素,你必须知道,超详细!(建议收藏)

花鸟画构图十要素,你必须知道,超详细!(建议收藏)

花鸟画构图十要素,你必须知道,超详细!(建议收藏)花鸟画构图十要素花鸟画的构图,不比山水、人物。

山水有山石树木、亭台楼阁、飞瀑流泉等等,以及近、中、远景的区别,空间距离很大;人物有男女老幼和各族、各阶层的不同特点。

只有花鸟画空间距离的不大,题材内容一般。

因此,构图的问题显得特别重要,现阐述如下:(一)宾主分明宾是客体,主是主体创作时首先考虑什么是主要?什么是次要?如果这个观念没有树立,等于举棋不定,无法前进。

那么宾主应该怎么处理呢?主体要由主要形象、主要位置、主要色彩和数量。

次要的,一切都不能超越主体,这就叫宾主分明。

给观众一看,谁主谁宾,非常明确。

如果含糊了,立即产生两种感觉:(1)宾主不分。

谁是主、谁是宾,闹不清楚。

(2)喧宾夺主。

把次要的东西变成主要的物象出现,那就必然混乱,无法分辨。

我们认识矛盾,一定要从主要和次要两个方面着眼,作画和解决矛盾应该是一致的。

所以必须分清主次,才能很好地进行创作。

譬如荷花荷叶,当然花是主体,叶是客体。

作为形象,叶大占面积多,花小没有分量。

但墨叶从中,画上一两朵鲜红的荷花,只要色彩艳丽,就能超过数量和形象。

因此,也不能单凭形象和数量来决定,还要根据彼此之间所产生的变化,和画面的效果来肯定宾主。

这是同一物体所产生的不同变化(一般物体大,数量多是主体);如果把不同的物体画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例如:从菊和疏篱是两种不同的物体,画在一起应该怎样处理呢?同样,应该认清不同物体之间的谁主谁从。

现在从菊是主,疏篱是宾,那么菊花的形象、位置、色彩、数量,都要从主体的要求进行创作。

必须使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才能达到宾主分明的要求。

又如:梨花小鸟,当然是小鸟是主体,梨花是客体。

如果把小鸟安置在空旷处,色彩和数量之要显眼一点,就能影响主体,否则就喧宾夺主了。

大幅,画材较多,构图是必须选定主要画材,重要突出,辅助画材,一切都为主要画材服务。

根据宾主分明的原则,有计划地周密安排。

一定要有集中、由分散、有主次、有虚实、有条理、有组织、切不可零乱纷繁,莫之所是。

花鸟画的几种基本画法

花鸟画的几种基本画法

花鸟画的几种基本画法白描画法白描画法是指以墨线描绘物体,不著颜色的画法。

在人物、畜兽画方面也有白描画法,譬如两幅最早的战国楚墓出土的帛画,即以白描法表现,我国古代称之为“白画”。

北宋的李公麟是这种画法的代表性人物。

下图是寿平的《水仙图》,即以白描画法,洋溢著朴素而细致的水墨韵味。

形相的特质,笔法的转折顿挫,线条的粗细浓淡,皆要以所表现对象的质感或特色为依归。

譬如以较细较淡的线条画花瓣容易表现出其娇嫩柔软;以较稍粗稍浓的线条画叶与枝梗,较易表现其硬而厚的质感;以略干且下笔、收笔皆虚的细线条画禽鸟的羽毛,较易表现羽毛蓬松而柔软的感觉。

杨善深白描牡丹翠竹中国画是线条的雄辩,尤其在白描画中,线条的优劣是一幅画成败的主要关键。

白描画运笔宜以中锋为主,用笔的压度和速度要均匀,钩出的笔线要有“外柔内刚”的效果,力量要涵蓄在内,不宜显露于外;缺乏涵蓄的笔墨,不耐久看。

锋芒过多、力量外露都容易表现出一种霸悍的气象,有时破坏某些花卉、禽鸟的美感。

此外运笔的速度不宜太快,也不宜呆滞,务必要有“无往不回”之意。

腕力气力一定要送到头,止笔向上提时,也不可轻率潦草。

至于在花卉白描方面,有三种主要的线条:一为起笔停笔(一字描),适于画叶梗、竹干等。

二为钉头鼠尾描,适於画叶筋、叶片等。

三为连续弧线描,适於画花瓣。

画鸟的顺序是先画嘴的当中一长笔,再画上颚和下颚各一笔,再依次画眼圈、点眼、头额、背、翼、胸、腹、腿、爪、补尾。

画细毛的线条落笔与收笔较轻,中段略粗,若落笔太重,不易表现出羽毛的质感。

黄永玉白描水仙双钩填彩画法是用线条钩描物象后再填色的画法,又称钩勒填彩法或双钩设色法,是从白描的基础上染色彩而成。

它的起源甚早,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画,已见此种画法。

五代画家黄筌是双钩填彩法的代表性画家,其线条纤细,赋色艳丽,是北宋院画花鸟画法的主流。

另有江南的徐熙,也用双钩填彩法,但风格野逸,较注重线条的趣味及墨韵,后世的花鸟画家,用笔多取法徐熙,用色取法黄筌,并兼取两家的神似逸韵。

工笔花鸟白描课件-白描花卉

工笔花鸟白描课件-白描花卉


要表现出花卉不同部位
线
的特点


花:淡墨、细、中锋


叶:重墨、稍粗、中锋
形 象
枝:中墨或重墨、粗、中锋

老干:中墨、粗、侧锋


返回上一层
3、 白 (1)拷贝画稿 描 临 摹 (2)勾线 步 骤
所谓白描,是中国绘 画的传统技法,指不着颜 色,也不画背景,只用墨 线勾勒人和物的形象的画 法,不设颜色,是中国画 的基本技法之一种。
它重在以形传神,不 重形似而求神似。
一、花卉结构 二、白描技法 三、作品欣赏
一、花卉结构
1、花的结构 2、叶的形状
花的结构组成 花冠的形体 花蕊
返回总目录
单叶:针形叶、 带形叶、椭圆形 叶等
羽 状 复 叶
返回总目录
二、白描花卉技法
1、
形2


线
象描
为 造 型
线 的条

结与


合卉
3、 白 描 花 卉 临 摹 步 骤 返回总目录
1、
执笔方法,如图

线





笔毫的运用
1、
(1)中锋。笔尖在笔画的中间运行,

力度饱满均匀,多用于勾线。中锋线条 柔韧、流畅
线





笔毫的运用
1、 (2)侧锋。笔毫侧 (3)顺锋。笔划中 倾,笔尖在笔划的一 由笔根引路,笔尖

从左到右

卉 形 象
先勾上层花和叶, 再勾第二层第三层



2、

浅谈传统花鸟画写生的具体方法和技巧——以工笔白描写生为例

浅谈传统花鸟画写生的具体方法和技巧——以工笔白描写生为例

2020/12 No.226浅谈传统花鸟画写生的具体方法和技巧—以工笔白描写生为例内容提要:传统花鸟画的写生在其观察方式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体系,对学画者来说这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环节和必须做的功课。

本文将以工笔白描写生为例,简述花鸟画写生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花鸟画写生的目的。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写生;技巧文_陈璐瑶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写生就是写物之生机,从生活中捕捉物象的动态造型,归纳总结得出作品。

写生出来的作品生动活泼,充满活力。

中国画的写生在再现客观物象的形态特征外,还讲究师造化而中得心源,是融情于景,融情于万物,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一个过程。

花鸟画写生一是写生者要具有中国画独特的观察方法,中国花鸟画写生过程中采用的是散点透视的观察方法。

这种透视方法以近距离移动视点为主,意味着画者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在杂乱纷繁的物象中找出引起兴趣的、能够入画的点,将它们置于同一个画面中,所谓“触摸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三两枝”,这也需要画者有极高的审美判断和艺术眼光,画者可移花接木,删繁就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物象进行呈现,塑造完整的画面形象。

与此同时,花鸟画不同的结构部分通常也会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

在画花头时,多采用俯视的视点,多选用绽放完全的花朵,使得出现在画面中的花能够完整又饱满,大方且厚实;画枝叶多选用平视法,这种视觉角度能够更直接地观察到叶与叶、叶与枝之间的穿插关系和遮挡变化,利于营造丰富的层次。

二是要注意花鸟画的结构。

结构的把握来自对写生对象细致的观察,熟悉对象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结构,才能在画面中清楚地把写生对象表达出来。

所谓于细微处见精神,这些细节部分也是花鸟画的精髓,更是花鸟画最生动、最耐人寻味的部分。

学会分辨外形相近的花也是写生要做的功课。

如牡丹和芍药,这两种花卉外形酷似,但在细微之处还是能够见其差别,如牡丹的茎为木质,芍药的茎是草质的;牡丹的花是独朵顶生,而芍药的花则一朵或数朵顶生,这些都是细心观察才能得出的规律。

白描和花鸟画的基本构图方法-推荐下载

白描和花鸟画的基本构图方法-推荐下载

白描和花鸟画的基本构图方法中国画技法名。

古代“白画”的发展。

以线勾描物象表现其形神,不着颜色的画法。

也有略施淡墨渲染。

多用于花卉和人物画。

在文学创作中,以简练的笔墨,刻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不加烘托者,也称“白描”。

中国花鸟画主要以折枝花卉的形式规划画面,以小见大,塑造典型的自然空间。

花鸟画应如何处理构图呢?以文章作比喻,就是要处理好“起”、“承”、“开”、“合”这几个阶段。

下面我们就以王雪涛的《梅花喜鹊图》构图处理,来了解画面章法的处理。

《梅花喜鹊图》中梅花是主体部分,自下而上在画面中的表现经过了几个阶段:起——由右下方近角处,粗干的梅枝和细干的山茶一并发干;承——承前启后,取弧形顺势向上,引发花枝;开——梅枝与山茶左右展开,花繁叶茂,且有回首双鹊,热闹非凡;合——主干引发向上急向右转,一喜鹊俯身转回,首与左面的双鹤相应,俯身又与右下角昂首的喜鹊相迎,于是整个画面达到应合统一。

由于画面的尺幅大小和表现景物的不同,所以“起”、“承”、“开”、“合”,各部也应有繁简、强弱的差异,以使整体协调。

特别是较大的画面,还应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阶段变化,这样画面就能显得充实。

其中“开”、“合”更是关键。

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对此曾有精辟的分析:“千岩万壑,几令浏览不尽。

然作时只须一大开合,如行文之有起结也。

至其中间虚处,承接处,发挥处,脱略处,隐匿处,一一合法,如东坡长文,累万余言,读者犹恐易尽,乃是此法。

于是会得,方可作寻丈大幅。

”十八描【资料】2012-11-20 12:23:47一、高古游丝描:最古老的工笔线描之一,常见于顾恺之的画作。

线条提按变化不大,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

顿笔为小圆头状。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因线条描法形似游丝,故名。

其画法为:用中锋笔尖圆匀细描,要有秀劲古逸之气为合。

《绘事雕虫》:“游丝描者,笔尖遒劲,宛如曹衣,最高古也。

”《点石斋丛画》:“鍊笔擎纳,衣褶苍老紧牢。

”此描法适合表现丝绢衣纹圆润流畅之感,古人多用于描绘文人、学士、贵族、仕女等。

花鸟画的构图方法

花鸟画的构图方法

花鸟画的构图方法花鸟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传统绘画形式,其构图方法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合理的构图来营造画面的协调与美感。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花鸟画构图方法。

第一种构图方法是实物构图。

实物构图是指将花鸟真实地描绘在画面中,给人以真实感觉。

这种构图方法注重物体的形状和比例,要求画家在画面中注意事物与背景的关系和空间的布局。

画家需要仔细观察花鸟的形态特点,捕捉其特殊的姿态和动作,以及花瓣、叶子和羽毛的细节,并将它们安排在画面中的合适位置。

第二种构图方法是意境构图。

意境构图是指通过表现主题或创造一种情感来打动观众,给人一种超越现实的氛围和意境。

这种构图方法强调通过色彩、用笔和空间的运用来表现自然界的气象和美感。

画家通常可以运用特殊的色彩组合、疏密有致的笔法和虚实结合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情感。

比如,可以通过运用鲜艳的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来表现春天的繁花盛景,或运用淡雅的色彩和柔和的笔触来表现秋天的静谧与凋零。

第三种构图方法是对称构图。

对称构图是指通过将画面平分,使画面左右对称,给人以稳定和平衡的感觉。

这种构图方法适用于花鸟画中使用的物体形状相似或相同的情况。

画家可以将花鸟置于画面中央,左右对称地排列,或将花鸟放置在画面的四个角落,形成对称的视觉效果。

对称构图在花鸟画中常常被用来表现平和、祥和的心情。

第四种构图方法是幽静构图。

幽静构图是指通过布局的特殊处理来表现花鸟画中的幽静与静谧。

这种构图方法注重营造出一种内敛、含蓄的氛围,常常通过运用透视法将花鸟放置在画面的角落或远离画面中央的位置,创造出一种空旷、宁静的感觉。

画家可以运用淡雅的色彩和柔和的线条来表现花鸟的幽远之感。

此外,花鸟画的构图方法还可以根据创作的需要进行灵活运用,如追求动感的运动构图、追求变化的略显杂乱的碎形构图等等。

总之,花鸟画的构图方法应根据主题和画家个人的创作风格来决定,通过巧妙运用各种构图方法,可以为花鸟画增添更多的艺术魅力。

国画工笔花鸟教程—白描基础

国画工笔花鸟教程—白描基础

国画工笔花鸟教程—白描基础111白描基本概念白描是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之一,是国画的基本功,是工笔重彩画的基础。

它表现技法的特点是不敷色彩,单纯用线(有的也用淡墨渲染),表达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空间感、立体感等因素。

具有一定的完整性,所以它又是独立的绘画形式。

白描不强调光线的变化,但要求作者对物象要特别深入细致的观察、研究其生长规律和结构特征。

中国画的线是从生活中概括出来的,它是符合客观对象的规律的。

出水芙蓉图吴炳白描工具笔勾粗细不一的长线条用衣纹、叶筋、拖线、鼠须;勾短线用大小红毛、大小蟹爪;紫毫(七紫三羊)、描笔;保养:新笔开毫用温水泡开,切勿用开水。

用手轻轻洗净笔毫的胶水,然后用布或纸巾把笔内水分吸干。

把笔挂在笔架上,等笔干透方可插入笔筒或用竹帘卷好。

墨:油烟墨-用桐油、麻油、脂油等燃烧后产生的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墨。

松烟墨-燃烧松枝取烟和以胶制成的墨。

果熟来禽图林椿白描花卉用笔方法笔乃做画之骨干也,骨具则筋络可联,骨立则血肉可附有笔有墨谓之画,线条无力,表达不出物体的质感,量感白描线的勾勒一气呵成,气势连贯。

勾线要平句舒畅,如山泉流水,笔意连绵不断。

切忌造作使气,圭角横生(转折不自然、不圆润,过于生硬,形成的一些比较突出、尖锐的夹角),否则就会形象呆板生硬。

执笔:指实掌虚;用笔:中锋、侧锋;中锋:执笔端正,无论怎样运动,笔锋都在中间,转笔时要裹毫;在白描和工笔花鸟画中用的最多。

勾花、叶的轮廓、叶筋,画鸟的羽毛等;侧锋:执笔向右倾斜,在没骨画和写意画中用的多。

画花瓣、叶子、石头、老干,工笔画渲染等常用;起止:一条线有起笔、运笔、收笔三个过程,即一波三折;“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无往而不回”;画画的笔法和书法基本相同,一向有“书画同源”之说,所以学习国画,同时也应练习书法;用笔要注意起止,要有轻重疾徐、强弱虛实等变化:实起实收,如竹竿的节;实起虚校,如花和叶;虚起虚收,如勾云、水、纤秀的物体(花瓣、鸟羽、虫翼等);虚起实收,如鸟嘴;总之,要因形而殊,因质而异,该平匀的平句,该圆浑的圆深,该苍劲的苍劲,凌纤秀的纤秀。

中国工笔花鸟画技法一-----四(全)

中国工笔花鸟画技法一-----四(全)

中国⼯笔花鸟画技法⼀-----四(全)⼀、中国⼯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精于形象⽽意味横⽣,这是⼀幅优秀的中国⼯笔花鸟画最基本的要点。

因此,这就要求中国⼯笔花鸟画画家,能有“度物象⽽取其真”,有“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的塑造能⼒。

⽆论是⿍盛时期的两宋⼯笔花鸟画,还是后来的⼯笔花鸟画历史,都是把真切具体的形态描写与意境表现放在重要的地位。

不论纨扇还是宏幅巨制,都是⽤了很⼤的⼒⽓苦⼼经营。

这既是⼯笔花鸟画区别于其他体裁的形式特⾊,也是中国⼯笔花鸟画审美的⼀个重要标准。

⼀幅优秀⼯笔花鸟画的创作,都是经历了由外⾄内,因物动情,进⽽由内向外、寄情于物的思考酝酿过程。

所呈现的是天趣与⼈的精神,是奇造化⽽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是在不知不觉中把⾃然纳⼊⾃我,⽽⾃⼰⼜消融在景物之中,创造的是⽆我之境。

在宋⼈花鸟画中,总是以亲切可爱的姿态向欣赏者呈现⼤⼲世界那⽣⽣不息的⽣命。

那是画家感情的流露、精神的物化,在⼭川与花卉禽鸟中,潜流着⽆穷的意趣与情思。

那⼀笔⼀墨和⾊彩的节奏正是画家饱满的情绪理想的追求,既是⼤⾃然⽣命的律动,也是诗情的荡漾。

从所能见到的⼯笔花鸟画来看,⽆论是格法严谨的黄家体,还是徐熙的野逸旷达,以及崔⽩的萧散风⾻,虽风格各异,但我们都能在这些画中感受到理想欲望和对⽣命的爱恋之情。

“声⾳颜⾊,饮啄态度,远⽽巢居野处,眠沙泳浦,戏⼴浮深,近⽽穿屋贺厦,如岁司晨,啼春噪晚者……”这⼀切均在宋⼈笔下被表现得出神⼊化,把⼈们带往美好的遐想之中。

⼯笔花鸟画表现⼈的意志精神总是以⾃然的⾯貌,以画⾯的⽣趣、天趣来呈现。

常常把画家的审美追求与⾃然形象融为⼀体。

恰似如同不露⼈⼯雕琢之感的“⾃然之物”,让⼈似乎感到画⾯上所呈现的物象是不⾷⼈间烟⽕的本来⾯貌。

俨然像⼀个“五⾏之精,粹于天地之间,阴阳⼀嘘⽽敷荣,⼀吸⽽揪,则葩华秀茂,见于百卉众⽊”的“纯”⾃然的景象,是“⾃⾏⾃⾊”的“⽆我之境”。

以⾄简单误论这⼯致细腻的花鸟是⾃然物形的再现与追求。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构图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构图
两 者不 可太 悬 殊 。 密处 如果 太 密 , 得 拥 挤 闷塞 ; 处 也 不 可 松 显 疏
此, 在布局中要认真对待 。 布 自在作品的内涵方 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画面中 , 常常利用
纸或绢本身的 白色 , 与物象相配合 、 相互生发 , 形成鲜明 的虚实 、
深浅的对 比。既 突出作用 , 画面对 比强烈 , 明突出 , 使 鲜 而又丰富 含蓄、 灵活生动 。空 白并非虚设 , 它是通过其它物象 的提示 而产 生联想 , 虽不 着一笔墨色 , 其中蕴涵着许 多内容 : 但 或作天 、 、 地 水, 或作 烟 、 、 云 雾气 , 为顾 盼呼应 中的花卉 、 或 禽兽 、 虫鱼 的精
都应有 圆有缺 , 有参差错落的变化。在画面的整体构成 上 , 边沿 不要形成一条整齐 的直线 , 参差的深度要有大有小 。这样 , 物体 的总体构成才 富有变化 。 自然界 的变化 , 的形态很美 , 有 花瓣 的 自然组合本身就具有 圆缺参差 的变化 。这种 自然美 的形象稍作
加工便可入画。但有的花头 , 花瓣 的组合太整齐 , 太规则 , 缺乏疏 密变化 , 使花头外形形成一个机械的圆形 , 形象板而不美 。对 这 种类 型的花 头必须进行加工处理 , 将花瓣进行适 当的调 整组合 , 使其外形产生圆缺参差 的变化 , 口有大小之别 。但这种缺 口并 缺
两枝入 画, 则应一粗一细 , 曲一直 , 一 一长一短较为恰 当 ; 多枝 若 入 画应 有粗有细 , 曲有直 、 有 粗细交错 、 曲直 互生 , 或前细后 粗 、 或 以细破粗 , 或以曲破直等等 , 变化 多样 。画面的花头也应有大 有小 , 两个 花头入 画者 , 一大一小 , 若 应 小者 多为花蕾 或将 开未 开 的花朵 。 布局的粗细 、 曲直都应从 大局 出发 。 粗与细、 曲与直都 是相 比较而言 的。任何相对立 的一方 , 都不应该夸 张过 头 , 应使 大小 曲直在画面上变化多样而又协调统一。

花鸟构图法

花鸟构图法
中国花鸟画精品课程网· 陆越子 25
C
构图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 构图规律也完全运用了 对立统一规律的法 则 。构思、构图以及作画的整个过程 , 就是在不断制造矛盾同时又在不断解决 矛盾的过程中完成的 。 也就是说 , 我们在作画的过程中 ,要不断地生发奇势 , 不 断创造险情,造成对比 , 而又在不断的平衡画面,将种种矛盾统一在整个画面的大 势之中 , 使构图奇而安 , 这些对比变化丰富于画面 , 给人以可读感 ,可想性。 构图的对比变化规律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其一 : 用笔方面 , 包括长短关系、曲 直关系、刚柔关系、高低关系、粗细关系、 方 圆关系、顿挫关系等等 ; 其二 : 用墨方面 , 包括枯湿对比、燥润 变化、浓淡变化、主次关系、黑白处理 , 以及色 块面积大小对比 等 ; 其三 : 形式方面 , 包括奇正变化、动静变化、虚实关系、藏 露处理、平衡关系、疏密关系 , 以及聚散、偃仰、错落、黑白、阴阳向背、开合 争让和点线面处理等等。这三方面的所有变化规 律 , 构成了整个构图法的基本构 图规律。这是作为一个绘画爱好者必须掌握和灵活运用的重要方面。若要掌握这 些规律 , 除不断 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外 , 还要多读书以增加学养 , 多练习以积累结 验 , 多临摹古人作品以继承传统。不断认识 , 不断提高。但同时也要避免拿来主 义 , 学习也要得法 , 应有所选择。
中国花鸟画精品课程网· 陆越子
5
B
起手形式
下垂型构图从上部起笔 , 其位置在纸面二分之一向上任何位 置。如从左上向下 出笔 , 可向八个方向出笔 , 从右上向下出笔 , 亦 可产生八个方向。由此也是十 六个出笔方向 , 其理与上升型类同。 ( 图 6)
中国花鸟画精品课程网· 陆越子

技法工笔牡丹的白描画法图文并茂

技法工笔牡丹的白描画法图文并茂

技法工笔牡丹的白描画法图文并茂
牡丹生长结构示意图:
牡丹花头白描图:
丹丹红
二乔
姚黄
朱砂垒
凤丹白
墨洒金
杨妃醉酒
洛阳春
洛阳红
玉芙蓉
胜丹炉
香玉
赛珠盘
赵粉
青龙卧墨池
醉仙桃
豆绿
魏紫
牡丹白描用线示范:
牡丹花瓣质感柔软,边缘有细碎的裂齿,适合用略加顿挫的游丝描勾勒。

而反瓣根部的转折部分光洁顺滑,适合以兰叶描勾勒。

花瓣中间的主要结构线质感较为硬朗,可以采用细铁线或钉头鼠尾描勾勒。

牡丹的叶子造型一般以丰满圆润为主,这是为了吻合牡丹花“雍容华贵”的特性。

主筋及轮廓线大多以铁线描勾勒,更显厚重。

辅脉等以钉头鼠尾描为之,略添灵动。

牡丹老干为木本,质感苍涩,笔法要粗壮有力且略干涩。

可以用
镢头钉锚略加颤笔描法勾勒。

顶的芽苞水分饱满,质感娇嫩,以钉头鼠尾描勾勒为宜。

为方便画友学习工笔画
小编特地整理了一个“工笔教程”App
里面分门别类收录了许多工笔图文和视频教程
零基础、花鸟、山水、人物、经典临摹、素材等等
点下方“工笔教程”开启。

花鸟画作品的构图要点

花鸟画作品的构图要点

8漫笔构图是花鸟画创作的重要构成因素。

因花鸟画涉及内容广泛、形象众多、颜色各异,所以构图和画面处理方法也较复杂。

以下几点可供大家参考。

一、开合转接 传统花鸟画在章法取势上,必先得枝干。

取势要求均衡稳定,从枝干生长规律的基础上表现,强调“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的力学原理的运用。

在作画时应考虑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迂回曲折 在花鸟画创作过程中,取势极为重要,势可分为上插、下垂、横倚。

势中又有分歧、交互、穿插□闵文彬《石出倒听枫叶下》闵文彬花鸟画作品的三种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就形成画面曲折迂回的视觉效果。

因此,在出枝取势时应当反复推敲,研究“势”的走向。

曲直、粗细、向背、分歧、穿插、回折交错很重要,有穿插,画面就有层次,有交错,画面就有疏密。

三、分割穿插 分割、穿插、叠压和衬托变化,是花鸟画的精致所在。

古今作品中,枝、叶、花之间的叠压和衬托,禽鸟的巧妙穿插,以及主体和配景相互衬托、叠压、穿插的关系,都使画面精彩耐看。

四、疏密交叉 花鸟画的形式与表现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以客观景物的结构为造型与表现的重点,这与西画以明暗手法来造型完全不同,但在构图的基本规律上可将复杂的景物概括为近、中、远三景。

近景往往用来起承作品,就像文章的开头,但不一定是主体景物,故只需疏松对待;中景一般是画面的主体表现内容,在画面上安排较近;远景应当密集一些,以增强视觉上的凝聚力,一般会画得虚一些、淡一些,甚至不画,以此拉开空间上的距离。

五、透视取舍 中国画以远近处理透视,习惯上称为“远近法”。

它遵循透视上的基本法则与规律,但又不局限于某一视线,所以较西画更加灵活。

花鸟画多采用近景透视法,即焦点透视,以眼前的视野选取物象,与摄影较为类似,但一般只采用平视,俯视、仰视较少。

在透视选景过程中,根据意象的表达内容进行大胆取舍,一切为突出主体、深化主题服务。

六、主次呼应 画鸟必须精确表现其逼真的形象,但又不能单纯求形似,更重要的是刻画其“神气”,而神态又常常寓于各种鸟类的性情和动态之中。

中国画花鸟画入门技法——构图篇,超全的构图大全,你值得拥有!

中国画花鸟画入门技法——构图篇,超全的构图大全,你值得拥有!

中国画花鸟画入门技法——构图篇,超全的构图大全,你值得拥有!国画研究会 2022-01-04 00:02一幅画的构图,如一座建筑物梁柱,起着重要的骨架作用。

构图应该像盖屋时植柱构梁那样认真对待。

虽然花鸟画的画面非常灵活,但越灵活越要有结构,找出结构规律,再去灵活运用规律,才能创造出严谨而变化丰富有序的画面。

花鸟画以线作为构图骨架,是组织构图的好办法。

把一幅画概括成为由几条线来组成。

那么几条线最合适呢?一条线太狐立,不成构图,两条线仍然是太简单,三、四条线,就可以组织美丽的画面了。

比如我们知道画传统兰花时,叶都是三笔一组,画诀曰:“一笔长,二笔短,三笔破凤眼”。

(三笔破凤眼法:国画兰花的一种画法,以交错的三笔来表现兰花叶子形态,古人认为画兰花叶子第一笔起手要向右,第二笔要与第一笔相交,相交出来的空白即为“凤眼”,第三笔再与其中一笔或两笔相交,即为破“凤眼”,故得名。

)三笔破凤眼法体现了我国古代画家对兰花形态的观察、归纳、抽象、形神,同时也是留白技艺的一种体现,这长短不同、方向有别、曲直也不相同的三条线,通过交搭、排列,可以组成千变万化的不同形态。

构图规律也是如此,我们看吴昌硕的画就会发现,他的画基本上都是利用了三条线的构图规律。

吴昌硕《红梅行书》这三条线中有一条是主线,在全幅中起主导作用,在画面中占的份量较重,位置也比较明显。

第二条是辅线,辅线和主线的方向基本一致,略有角度,用来辅助主线的势,但比主线要弱一些(或短、或细、或淡)。

第三条线是破,用破线把主线和辅线穿插交织起来。

一般是直线用曲线破,曲线用直线破,竖线用横线破,横线用竖线破。

破线的份量(视觉量)一般不要接近主线,更不能超过主线。

三条线的交叉方法很多,交叉点的位置很重要。

如果相交在线段顶端,就是比较稳定的三角形构图。

如果相交在线段基部,则是比狡活泼的放射形构图。

一般多相交在三七停的部分,这是黄金分割的比例。

这三条线在面中的布列可以非常灵活,或从下而上生发,或从上而下生发,或从左边生发,或从右边生发,可以变幻出千千万万个构图。

白描、勾线、渲染是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基本程序

白描、勾线、渲染是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基本程序

白描、勾线、渲染是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基本程序
白描、勾线和渲染是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基本程序,它们在绘画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白描是工笔花鸟画创作的第一步。

它是指在画纸上用淡色或无色的颜料或画笔勾勒出画面的轮廓线条和主要的构图框架。

白描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画面的整体结构,帮助艺术家建立起画面的比例和形态关系。

通常使用淡色的颜料或画笔是为了在后续的工作中不被轮廓线条的颜色所干扰。

勾线是在白描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步。

它是指在画纸上用细笔或细毛笔重点描绘出画面中各个物体的线条和细节。

勾线的目的是为了突出画面中不同物体的轮廓和纹理,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细节表现力。

在工笔花鸟画中,勾线的精细程度和线条的流动性对于表现鸟的羽毛和花的纹理非常重要。

渲染是工笔花鸟画创作的最后一步。

它是指在画纸上运用细腻的颜料和画笔进行色彩的填充和层次的渐变。

渲染的目的是为了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和细腻,表现出花鸟的色彩和质感。

在渲染过程中,艺术家需要掌握颜料的浓淡变化和画笔的运用技巧,以达到逼真和精美的效果。

总的来说,白描、勾线和渲染是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基本程序,它们相互衔接,共同完成了画面的构图、线条和色彩的表达,以及细节和层次的呈现。

通过这些步
骤的合理运用,工笔花鸟画得以展现出精细和瑰丽的艺术效果。

国画花鸟画画法诀窍

国画花鸟画画法诀窍

国画花鸟画画法诀窍国画花鸟画画法诀窍导读:国画中,花鸟画法比较细致,下面教给你如何画国画的花鸟画,传授给你花鸟画法的诀窍,请看下面详细内容,希望对学国画的同学有所帮助。

花卉的观察学习画花卉,除了要多观赏及临摹古今名画以外,还要对实际的花卉深入的观赏与写生,了解花的枯荣及霜晴雨露中的情态,兹从花朵叶与枝干等各部位简述其结构与生态.(一)花朵:花朵经常是画面的主题,一般花朵包括花瓣花蕊花托花萼梗等几部份,花瓣有单瓣与重瓣(复瓣)之分,花形有离瓣合瓣之别,牡丹蔷薇花等是离瓣的重瓣,梨花木棉花等是离瓣的单瓣,牵牛花百合花等是合瓣的单瓣,大部份的花卉都具有单瓣与重瓣的不同品种,譬如桃花芙蓉花水仙木槿梅花等,花蕊有长短多寡的区别,雌雄同株的花,大蕊小蕊都在一起,雌雄异株者仅有小蕊,或仅有大蕊,有的花蕊较明显,有的较隐密,都需仔细的观察,花萼亦因花的种类而异,如梅杏桃等五小瓣聚在一起,李梨垂丝海棠等五枚小瓣生长在一长柄上,玫瑰月季等萼尖长,山茶萼像鱼鳞等。

(二)叶:单叶植物从枝或茎长叶时,叶序有对生互生轮生丛生等,复叶植物有的成羽状掌状鸟足状,有的是二重复叶,形式更为复杂,必先了解其生长的规律,才不致在繁杂中发生错误,叶有叶柄与叶脉,形状有尖圆长短等不同的大小比例。

(三)茎枝:可分为木本草本藤本蔓本等,木本枝干挺硬,有些相当粗状,草本的茎大都较嫩,有的变成右旋或左旋的蔓延,有的还长有须状的攀缘茎。

花卉的写生各种花卉在早晨或上午比较清新,生气勃勃,是写生的好时间,写生是为创作收集素材,如果是为了工笔画的需要,就必须作细致的描写,有时我们在画面上需要多朵花聚在一起,写生收集素材的时候,就要有正面的、反面的、侧面的、斜面的;有完整的花朵,也有被枝叶遮住一部分的花朵,既有小花蕾,也要有将绽的大花蕾。

叶子也是如此,除了成叶外也要有嫩叶及嫩芽,并注意阴阳向背,大小穿插。

枝干也要有主干、支干之分,以及在在画面上的姿态和疏密。

白描花卉勾线技巧、工笔花鸟调色方...

白描花卉勾线技巧、工笔花鸟调色方...

白描花卉勾线技巧、工笔花鸟调色方...白描花卉勾线技巧、工笔花鸟调色方法、着色步骤和技巧白描花卉勾线技法一、工笔花鸟画白描线条的要求勾线在工笔花鸟画中是很重要的一步。

运用毛笔勾线,对线条有很严格的要求。

白描勾勒不是用细线沿着花叶轮廓去“描”,而是用书法中讲究的用笔法“写”出形象。

工笔白描不只是讲究工细,更重要的是追求线条的力感、快感,所谓“工细兼力”反对纤细柔软的线条。

勾线之初,先练习使用中锋,避免侧锋,走在线条一侧的即为侧锋。

中锋线条圆润浑厚,饱满而富于弹性,结实而有力感;侧锋勾划出来的线条是扁平的易出飞白。

花卉中的花瓣,叶片都是薄片状的,宜用中锋勾勒,侧锋只有在皱擦树石时才宜运用。

开始练习勾勒时,很容易出现侧锋,特别在线条转弯的地方,因为毛笔虽然是圆锥形的,但是当拉开线条以后,笔锋即成为一刀锋,转弯时必须提笔,,并轻转笔管扭转方向,象写篆书一样,使笔锋平行圆转过来,才能保持中锋;如果转弯时笔尖不提,发压着纸面硬拐,这时笔毛便产生折叠,象写隶书一样,出现折笔,在画面上即表现为侧锋。

线条产生力感的关键在笔锋与纸面的摩擦。

有的人勾线为了细,不敢用力,勾出的线条是浮滑在纸面上的,是不符合要求的。

勾线时要把笔按下去,使笔锋对纸面有一个压力,同时又要遮住毛笔,向上有一个提力,两力平衡再用力一个拖的力量行笔。

只压不提就是“抹”,容易出现侧锋败笔,只提不压就是“飘”,线条滑而无力,用线切忌“撩”、“挑”、“滑”。

为了使笔锋与纸面产生摩擦,勾每一条线都必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1、起笔藏锋:如起笔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锋顿笔,然后再向右行,这叫欲右先左,反之,则欲左先右。

2、行笔:行笔要稳,速度要慢,对纸面压力要均匀。

3、收笔回锋:每逢收笔都须向来的方向收回,所谓“天往不回”、“天垂不缩”,使线的结尾含蓄有力。

以上讲的都是锻炼勾线的力感和快感,同时还要注意练习各种笔墨变化:如中锋与侧锋、顺锋与逆锋,以及顿挫、转折、连断、粗细、方圆、疾徐、光毛、虚实等用笔的变化,再加上浓淡、干湿等墨色的变化,达到白描用线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

花鸟画白描写生技法

花鸟画白描写生技法

花鸟画白描写生技法白描写生是中国画认识生活收集绘画素材的主要方法,又是中国画锻炼造型能力和写实技巧的主要手段。

白描,在古代传统的绘画里,叫做“粉本”,作用于绘画的基础。

现代绘画以素描、色彩、构成作为美术的基础原理概念,中国画的白描在现代绘画的造型中也是素描的其中一种,而且是独特的表现形式。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花鸟画白描写生技法,一起来看看吧!花鸟画白描写生技法白描,这种特有的线条造型,是作者通过写生的审美观察,分析研究对象的物理、物情、物态,选择适合作者审美意象的特征,经过推敲、提炼、取舍、概括,从生活的素材到构图的经营等等一系列艺术实践才能完成的。

下面,我们分四点要素对白描花鸟写生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审美观察中国的花鸟画艺术,内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梅、兰、菊、竹类植物,象征中国文人“君子”的品德。

花鸟咏春、草木敷荣陶冶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大自然花鸟世界的蓬勃生机,正是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人们心灵的回归。

因此,捕捉有感于自我审美的花鸟形象,是写生的前提。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随后香”(陈亮《梅花》),“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杨万里《水仙花》),“能白更能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明?张羽《兰花》)。

中国的古代诗歌,“诗中有画”、中国的传统绘画,“画中有诗”。

“诗画本一律”是中国传统绘画理念所认同的。

因此,写生形象的捕捉,首先是花鸟形象诗意和情态的捕捉。

“低昂枝上雀,摇荡花间语”(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杜甫绝句),在这些动人情意的诗句中,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当我们收集素材,进入写生的状态,审美的情意,要贯注始终。

因此,提高文学和审美的修养,对花鸟画的取材大有裨益。

写生开始时可以放长时间细心观察花鸟的细微处,对花的花苞、花萼、花冠、花蕊、小枝、大枝的具体形态和生长规律,鸟的嘴,爪的显著特点,软毛飞羽的区别,以及雌雄构造和色泽的异同,都要深入地体验观察。

中国写意花鸟画基础教程

中国写意花鸟画基础教程

中国写意花鸟画基础教程一、技法简述中国的写意花鸟画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传统.历代优秀的画家们。

为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创造了十分丰富的表现技法、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写意花鸟画的几种主要技法。

(一)勾勒法这种技法是以线条勾勒为手段表现形象。

(也叫线描或白描)有时也可以在线条勾勒的基础上勾柒以淡墨。

勾勒法在花鸟画中广泛应用,在写意画中.线条的运用较为写意.它不像工笔画的勾法那么工整严谨.而是勾得比较松,但强调用线的各种变化和意蕴。

由于自然中的物象结构、质感、颜色等等的不同,所以线条的运用也应有丰富的变化.各种线条的运用.包括长短、粗细、刚柔、方圆、曲直、苍润、虚实、疏密等等对比变化,都应根据物象不同的结构、质感以及整体的画面需要而决定。

比如画梅花.可以用较淡而流畅的线条勾梅花.用轻重而苍劲的线条勾树干。

(二)点柒法这是一种点与染相结合的技法,在写意花鸟画中经常使用.它描绘形象不用勾勒,而是用毛笔蘸不同的墨色点出物象的形体结构以及明暗色彩变化。

有时连点带染一笔完成.如画杜鹃花、营花等。

有时不是一笔就能完成造型上的要求,需要点与染配合使用.如画蔬果等等。

这种技法的笔墨运用十分丰富。

对中锋、侧锋,顺锋、逆锋和点法中各种揉、戳得动作以及用墨、用色的各种变化.都要根据不同物象的结构、质感和画面的整体需要加以灵活运用。

(三)勾勒与点柒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技法是指在勾勒的基础上.点柒颜色对形象的刻画。

如画菊花,先用墨勾出形象,等干后再用颜色点染。

另外.勾勒与点染相结合的这种方法在一幅作品中或在刻画一种形象中也可以运用.在一幅作品中运用这种方法表现形象是画面艺术效果的需要.它可以形成点、线、面的对比,丰富画面的形态语言.如.在一幅画才用勾勒法画花卉,用点染法画石头。

在画一种形象时.可以用勾花点叶的力法.如画菊花、蜀英等。

但用这种方法应注意线与点面的运用,在画面上要有主次要么以线为主要么以点面为主不能平均对待。

(四)积墨法这种方法是.失画一遍要表现的物象.笋干后根据造型或画面的整体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描和花鸟画的基本构图方法中国画技法名。

古代“白画”的发展。

以线勾描物象表现其形神,不着颜色的画法。

也有略施淡墨渲染。

多用于花卉和人物画。

在文学创作中,以简练的笔墨,刻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不加烘托者,也称“白描”。

中国花鸟画主要以折枝花卉的形式规划画面,以小见大,塑造典型的自然空间。

花鸟画应如何处理构图呢?以文章作比喻,就是要处理好“起”、“承”、“开”、“合”这几个阶段。

下面我们就以王雪涛的《梅花喜鹊图》构图处理,来了解画面章法的处理。

《梅花喜鹊图》中梅花是主体部分,自下而上在画面中的表现经过了几个阶段:起——由右下方近角处,粗干的梅枝和细干的山茶一并发干;承——承前启后,取弧形顺势向上,引发花枝;开——梅枝与山茶左右展开,花繁叶茂,且有回首双鹊,热闹非凡;合——主干引发向上急向右转,一喜鹊俯身转回,首与左面的双鹤相应,俯身又与右下角昂首的喜鹊相迎,于是整个画面达到应合统一。

由于画面的尺幅大小和表现景物的不同,所以“起”、“承”、“开”、“合”,各部也应有繁简、强弱的差异,以使整体协调。

特别是较大的画面,还应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阶段变化,这样画面就能显得充实。

其中“开”、“合”更是关键。

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对此曾有精辟的分析:“千岩万壑,几令浏览不尽。

然作时只须一大开合,如行文之有起结也。

至其中间虚处,承接处,发挥处,脱略处,隐匿处,一一合法,如东坡长文,累万余言,读者犹恐易尽,乃是此法。

于是会得,方可作寻丈大幅。

”十八描【资料】2012-11-20 12:23:47一、高古游丝描:最古老的工笔线描之一,常见于顾恺之的画作。

线条提按变化不大,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

顿笔为小圆头状。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因线条描法形似游丝,故名。

其画法为:用中锋笔尖圆匀细描,要有秀劲古逸之气为合。

《绘事雕虫》:“游丝描者,笔尖遒劲,宛如曹衣,最高古也。

”《点石斋丛画》:“鍊笔擎纳,衣褶苍老紧牢。

”此描法适合表现丝绢衣纹圆润流畅之感,古人多用于描绘文人、学士、贵族、仕女等。

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等。

亦称“春蚕吐丝描”。

工艺绘画的刺绣、壁画等常用。

二、琴弦描:略比高古游丝描粗些,多为直线。

有写意味道,线用颤笔中锋,线中有停停顿顿的变化,大多为直线的感觉。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其线条外形平直、挺成,形如琴弦,故名。

描法特点《点石斋丛画》:“用正锋,腕中无怒降,要心手相应,如琴弦乱不断。

”清·王瀛:“用中锋悬腕笔法,须留得住,如颇笔皴法,心中相应不乱。

”迮朗:“行笔如莼,直而朗涧,周举所造也”等多种。

此描法适合于表现丝绢质地垂降衣纹。

三、铁线描:相比琴弦描又粗些,但用笔方硬,是最常见的描法之一。

转折处方硬有力,直线硬折,似铁丝弄弯的形态。

用笔中锋,顿笔也是圆头。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线条外形状如铁丝,故名。

是一种没有粗细变化,遒劲有力的圆笔线条,由铁线描钩勒成形的衣纹线条常常稠叠下坠,有若“曹衣出水”。

清·王瀛:“用中锋圆劲之笔描写,没有丝毫柔弱之迹,方为合作。

”从绘画作品看,顾恺之、阎立本、李公麟等画家在作品中的勾线,都誉为“铁线描”。

此种描法产生于魏晋隋唐之际。

为表现硬质布料重要技法。

四、混描:基本上是一种写意画法。

先用浓墨皴衣纹,墨未干时,间以浓墨,讲“浓破淡”的墨法变化。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描法之一。

见于古代人物画中,后人据其描法特点命名。

画法是先以淡墨钩衣纹褶,继而以浓墨醒之,最后用赭石复勾,使其深厚。

清·迮朗说:“随笔勾描。

”意谓钩描之随意性,能增强线条的生动感。

张瞿的《题壁图》是此种描法代表作。

五、曹衣描:即为曹衣出水描的简称。

来自于西域的画家曹仲达,其画佛像衣纹下垂、繁密,贴身如出水状,故称“曹衣出水”。

受印度健陀罗艺术的影响,用笔细而下垂,成圆弧状,讲求线之间的疏密排列变化。

六、钉头鼠尾描:任伯年最常用的线描方法。

叶顿头大,而顿时由于大的转笔,行笔方折多,转笔时线条加粗如同兰叶描,收笔尖而细。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其线条起笔及收尾形似钉头与鼠尾,故名。

传统人物画重要技法之一。

其特点,在起笔时须顿笔,收笔时渐提渐收。

清·王瀛说:“钉头鼠尾描,画有大兰叶、小兰叶两种描法,如写兰叶法。

”《夷门广牍》:“此描法首创于北宋武洞清。

”宋·李唐作《炙艾图》衣纹线条,用中锋劲利笔法,线形前肥后锐,出锋不可削薄;清·任伯年的《风尘三侠》衣纹线条更逼肖此种描法。

又,丁为“钉”的古字。

因此钉头鼠尾描也写作丁头鼠尾描。

明代汪砢玉在《珊瑚网》中将其中钉头鼠尾作钉头鼠尾描,撅头丁作撅头描,其余同。

七、橛头钉描:秃笔线描,是一种写意笔法,马远、夏圭多用之。

顿头大而方,侧锋入笔,有“斧劈皴”之笔意。

线条粗而有力。

八、马蝗描:马和之用之。

近似兰叶描,顿头大,行笔曲折柔软,但很有力。

九、折芦描:用笔粗,而转折多为直角,折笔时顿头方而大,线多为直线,是一种写意画的线描方法。

梁楷《六祖劈竹图》用之。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一种画法。

其线条形似芦叶折转,故名。

勾线时尖笔细长,长于撇捺,由圆笔转为方笔之法,仍须方中有圆,圆用隶法为之。

然待干后勒以淡墨能使之厚重,并增强立体感。

梁楷《六祖劈竹图》属此一描法典型。

其衣纹方棱削劲,锐利,给人以刚劲、强烈之感。

十、橄榄描:顿头大如同橄榄,元代颜辉等人多用,行笔稍细,但粗细变化亦大。

橄榄描,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描法之一。

用尖大笔。

下笔顿挫撆纳,落笔收笔须藏锋,区别于“钉头鼠尾”。

清王瀛说:“起讫极轻,中极沉着。

……”元颜辉《蛤蟆铁拐仙像》中的李铁拐棉衣褴褛,其衣纹线条头尾细尖,中间粗如蛇腹,形似橄榄状。

敦煌唐人佛像也用此法。

十一、枣核描:顿头如同枣核状,线条行笔中亦有枣核状的用笔变化。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汪阿玉说:“尖大笔也。

”运用大笔挥洒,中间转折顿挫圆浑,成枣核状,以表现麻布质感衣纹,故名。

用笔须藏锋。

王瀛说:“枣核描亦如橄榄描”。

其实二者外形相似。

传为吴道子《观音像》石刻、衣纹曲折中鼓起,显示线之节奏韵律。

当属此一描法。

工艺绘画中常用之。

枣核描为古十八描之一,顿头如同枣核状,线条行笔中亦有枣核状的用笔变化。

十二、柳叶描:用笔两头细,中间行笔粗。

十八描中无兰叶描。

柳叶描和竹叶描类似,都是虚入虚出的笔法。

吴道子用之。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其线条形如柳叶飘动,后人因之命名,《点石斋丛画》“笔下忌钉头怒降,心手相应而如柳叶”。

《绘事雕虫》:“柳叶描者,风姿飘逸,道子观音也。

”史载吴道子的“吴带当风”莼菜条、兰叶描、柳叶描、战笔水纹描等。

上述描法之间,有其类似性,系宜于表现质地轻薄衣料之描法,行笔忌浮滑轻薄。

清·罗聘《醉钟馗图》中的衣纹细而短促,似片片柳叶编缀而成。

十三、竹叶描:与柳叶描类似,也是中间粗两头细。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宋代画墨竹盛行,以此技法写人物,其线条近似竹叶,因而得名。

《点石斋丛画》:“用笔横卧,为肥短撆纳,如竹叶”。

清·迮朗说:“撇纳微短,似个、介也。

”说明描法结构近似画墨竹。

王瀛说:“视芦叶为短,似柳叶为长。

”其实三种描法近似,只是腕中用力的轻重,徐疾有不同变化。

《芦叶达摩图》中达摩的粗麻衣裳从领口到足上,线条极似竹叶,属竹叶描的典型。

十四、战笔水纹描:如山水画水纹之画法。

表现薄而褶多的衣纹。

明代唐寅作仕女图多用。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此描法近似水纹波浪,故名。

用中锋下笔尤宜藏锋,衣纹重叠似水纹而顿挫,疾如摆波。

《萱和画谱》“周文矩……善画,行笔瘦硬战掣,有煜(南唐李后主)书法。

”传为周文矩作《重屏绘棋图》其衣纹线条简细、流利,呈曲折战颤。

属此一描法典型。

十五、减笔描:指的是马远、梁楷等作大写意用的笔法。

用笔粗,一气呵成,一笔中有墨色变化。

大多只画个外轮廓,用笔简练到极致。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画法是用侧锋疾驰行笔,线条富有变化,遒劲有力。

减笔者,是高度概括对象。

王瀛称之“以少胜多,少许难于多”。

梁楷《李白行吟图》整个身躯以泼墨四,五笔画成,而头部须发用细线描绘。

此一画法对以后水墨画的发展影响极大。

十六、枯柴描:水墨画笔法。

用笔粗,水分少,类似皴法。

用笔往往逆锋横卧。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后人因其形似枯柴而命名。

清·迮朗:“散乱如柴,亦减笔也。

”枯柴与减笔相差不大,前者渴笔较多,后者干湿并济。

宜用大笔紫毫逆锋横卧,顿挫如写篆隶书法,得苍古雄劲之意,刚中有柔,整而不乱为宜。

明·吴伟、张路、周臣所作人物服饰属这一类型。

参见吴伟《柳岸闲步图》。

十七、蚯蚓描:粗细均匀,曲折多而柔软。

用篆书笔法,圆转有力。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清·王瀛说:“春蛇秋蚓,以譬作书无骨之弊,然险恶太过尤多近俗,蚯蚓当如篆书,圆笔为佳。

”作书忌锋芒毕露,此描线条既非无骨又应防锋芒太露。

十八、行云流水描:表现软而弯转的衣纹。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其线条有流动之感,状如行云流水,故名。

清·王瀛说:“用笔如云,舒卷自如,似水转折不滞。

”迮朗说:“行云流水者,活泼飞动。

……”李公麟白描《免胄图》中,画面迎风飘动的旗帜和兵士身上软质罩衫,线条流畅,极似此种描法。

明清道释人物画中的细布袈裟多用此法。

上述各种描法,都是根据历代各派人物画的衣褶表现程式,按其笔迹形状而起的名称。

《芥子园画谱》有示范稿本。

--------------------------------------------------------------------------------------十八描总结为三大类:一是游丝描类。

它行笔慢,多以中锋出之,压力均匀,线性始终如一,变化较少。

铁线描、曹衣描、琴弦描皆属于这一类。

它的代表作者是顾恺之。

二是柳叶描类,它行笔快,变化多,压力多在线条的中断。

枣核描、橄榄描、行云流水描均属之。

它的代表作者是吴道子。

三是减笔描类,它的特点是行笔快,多用侧锋,与纸面压擦力大,压力多集中在线的一段,而又由线到面,线性变化大。

竹叶描、枯柴描等皆属之。

梁楷最喜用此法。

-------------------------------------------------------------------------------------五马图-李公麟五马图-李公麟五马图-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李公麟免胄图-李公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