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路基和桥梁沉降观测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沪高铁桥梁墩台和车站站场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一、工程简况

京沪高速铁路四标段十工区承建的京沪高速铁路DK733+997~DK781+883段,全长47.3公里,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的东部,管段主要工程工程为濉河特大桥20.9km<上海端)、宿州高铁东站<含车站路基、新河大桥、站台等工程),车站长1.8km、淮河特大桥<北京端)24.5km。梁型多为24m、32m预制、架设简支箱梁,共计预制架设简支箱梁1383孔,1孔25. 28M非标准现浇梁。另有5联支架现浇连续梁和3联悬灌梁,1联大型钢构桥。预制轨道板4.1万块,铺设轨道板2万块,徐州至枣庄铺轨2×156km。

二、测区简况

京沪高速铁路四标段十工区DK733+997—DK781+883段的地理位置为:北纬33°27′~ 33°53′、东经 117°13′~ 117°17′,地处安徽省宿州市的东部,测区大致呈西北—东西走向,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较为方便。线路位于黄淮河冲积平原,地层主要为河流冲积相沉积的粉土、黏土、粉砂、砂岩、灰岩等。测区跨越了两个投影带,分别是:

1.中央子午线:117°00′00″投影面大地高:30M

2.中央子午线:117°30′00″投影面大地高:30M

三、测量依据

1、设计图纸;

2、设计院交桩成果;

3、监理工程师已批复的CPI、CPII复测成果及加密点测量成果。

四、执行主要技术标准

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

2、《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4、《京沪高速铁路TJ-Ⅳ标段精测网技术交底报告》;

5、《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6、《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四、观测目的和范围

根据设计图纸,濉河和淮河特大桥桥墩都有不同程度的沉降值,宿州高铁东站站场路基有14个月的预压沉降期,因为只有在桥墩和路基沉降稳定后才能进行上部工程轨道板的安装和铺轨工作,因此沉降观测的目的就是要充分了解大桥桥墩和站场路基的具体沉降值,沉降变化趋势和稳定情况,根据沉降变化情况指导施工。观测的范围就是我工区濉河和淮河特大桥的所有桥墩和桥台以及宿州车站站场路基和过渡段路基。

五、沉降观测网

本工程的沉降观测网可采用全线统一的二等水准网,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控制,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沉降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

我们以设计院交桩并经过复测合格的28个CPI、CPII二等水准点作为基准点。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使用时应做稳定性检查与检验,并应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位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

1、基准点应做好保护工作,一年定期复测一次。如发现丢桩或桩位有移动现象

,应尽快恢复和补测。全线二等水准基点如下表:

2、工作基点应设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工程较少的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观测点。本工程的沉降观测的工作基点为全线126个二等水准加密点。

3、沉降观测点应设在能反映沉降特征的变形体上。

4、沉降观测等级及精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六、观测人员和仪器

根据我管区的工程实际情况,我们将成立5个沉降观测小组,每个观测小组固定3名测量人员和一台电子水准仪,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人员和仪器名单如下:

七、沉降观测

1.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2.每次沉降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相同的图形或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2)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3)固定观测人员

(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4.沉降观测时要做好记录,字迹要清楚明了。记录应注明观测时的气象和荷载变化情况以及观测、记录、扶尺等人员的签字。

5、根据观测数据,推算观测点标高,可以计算观测点每次沉降量以及累积沉降量的大小。

八、路基

1、观测的内容

路基沉降监控测试工程主要包括路堤基底沉降监测、路基面沉降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地层地段和地基复杂地段的地基土深层沉降监测、软土松软土地段路基填筑过程中水平位移监测等。

2、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1)基底沉降监测:每100~150m设一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预埋1个沉降板。路基填筑前,于线路路堤基底地面预埋沉降板进行监测。桥路过渡段及地基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必须设置,且应加密。

沉降板由沉降板、底座、测杆<Ф=20㎜钢管)及保护测杆Ф=49㎜PVC塑料管组成。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与套管亦相应加高,每节长度不超过100㎝,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高于套管上口,在填筑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保护沉降设施。沉降板安装前应先将地面整平<可铺设10㎝厚中粗砂),注意保持底板的水平及垂直度。

<2)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基地段一般每50m设一个监测断面,共3个监测点,分别在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桩,路基成形后设置。桥涵路过渡段及地基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必须设置,且应加密。

监测桩采用C15砼方桩或圆桩<边长或直径10㎝),其中埋设Ф=16㎜钢筋一根,桩长0.6m,埋入基床表层以下0.55m。

<3)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监测:深厚层第四系桥路过渡段及不同地层结构设置。采用机动钻孔<Ф=108㎜)引孔埋设PVC管<Ф=49㎜)和沉降磁环,利用电磁式深层沉降仪进行观测。分层设置,厚度大于3m时,每3m增设一组。

<4)地基水平位移观测:松、软路堤填筑施工过程中选择代表性地段,两侧坡脚外约2.0m、10m处设位移观测桩,通过位移观测桩控制填筑速率,记录填筑期和放置期的沉降量。

<5)控制填筑速率的标准为:路基中心地面沉降每昼夜不大于10㎜,坡脚水平位移每昼夜不大于5㎜。

3、沉降观测的频度

沉降观测分为四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的沉降观测的频次应根据沉降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及沉降大小确定,一般应按照如下观测频度进行。

第一阶段:路基填筑施工期间的观测。本阶段沉降观测应与施工配合,每填筑一层应观测一次;同时应保证每天观测一次。各种原因暂时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观测一次,以后每3天观测一次。

第二阶段:路基填筑施工完成且预压土方施加后,自然沉落期的沉降观测,该阶段应对路基基床底层顶面的沉降及路基基底沉降进行系统的观测,直到工后沉降评估可满足铺设无碴轨道的要求为止。本阶段的沉降观测频度为:前15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