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选择模型)

合集下载

logit模型

logit模型

Logit模型,也翻译为“评估模型”,“分类评估模型”和“Logistic 回归”,是离散选择模型之一,是最早的离散选择模型和使用最广泛的模型。

它是社会学,生物统计学,诊所,定量心理学,计量经济学和市场营销中用于统计经验分析的常用方法。

Logit模型是最早的离散选择模型,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模型。

Logit模型是由Luce(1959)根据IIA的特征首次推导的。

Marschark(1960)证明了Logit模型与最大效用理论之间的一致性。

Marley(1965)研究了模型形式与效用不确定性分布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了极值分布可用于推导Logit模型。

McFadden(1974)反过来证明,采用Logit形式的模型效用的不确定性必须服从极值分布。

从那时起,Logit模型已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交通运输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衍生和开发了其他离散选择模型,形成了完整的离散选择模型系统,例如Probit模型,NL模型,混合Logit型号等。

该模型假设单个n对选择分支j的效用包括两部分:效用确定性项和随机项:
Logit模型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其概率表达的显着特征,以及该模型的快速求解速度和便捷的应用。

当模型选择集不改变时,而仅当每个变量的级别改变时(例如旅行时间改变),在新环境中解
决每个选择分支的选择概率很方便。

根据Logit模型的IIA特征,选择分支的减少或增加不会影响其他选择中选择概率的比率。

因此,需要删除的选择分支可以直接从模型中删除,或者可以将新添加的选择分支添加到模型中以进行直接预测。

Logit模型的应用便利性是其他模型所不具备的,这也是该模型被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计量经济学课程第10章(离散选择模型)

计量经济学课程第10章(离散选择模型)

Yi 0 1X i 2Di i
(10.1.1)
如果我们假定模型(10.1.1)中随机误差项εi的条件 期望为0,则男、女收入的总体回归函数可表示 为:

E
E (Yi
(Yi Di
Di 0, Xi )
1, Xi ) (0
0 1X i 2 ) 1Xi
1、误差项ε不服从正态分布 在 取 εi服线 值从0性或贝概1努,率ε里i服模分从型布正中态。,分误布差的项假εi和定Y就i一不样成,立只。 在小样本下,不能使用通常的t统计量和F
统计量对(10.2.1)的OLS估计量进行统计推 断,但在大样本下,仍可沿用正态性假定 下的方法。
2、线性概率模型的误差项εi也不满足同方 差的假定
三. 使用虚拟变量检验模型的稳定性
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代表居民储蓄(S),以 GDP代表居民收入。
我们以1990年为分割点设定虚拟变量: Dt=1(1990年以前),Dt=0(1990年以后)
设定储蓄函数回归模型:
St 0 1Dt 2GDPt 3Dt GDP t (10.1.5
若将模型中的截距项去掉,如果定性虚拟 变量含有m个分类,则在模型中应引入m个 虚拟变量。
例10-1下面以我国2000-2007年季度GDP数 据为例来说明虚拟变量如何度量截距的变 化,图10.1是关于GDP的序列图 。
图10.1.1 GDP序列图
结合数据特征,我们首先定义季度虚拟变量。
1 (第二季度)
蓄函数的斜率系数发生结构变化;如果估计的β1,
β3联合不为零,则表明储蓄函数的截距和斜率都
发生结构变化。
可以使用通常的t统计量检验单个回归系数 β1或β3的显著性,而对于β1,β3的联合显著 性,则使用通常受约束的F统计量。模型 (10.1.5)的估计结果如下:

离散选择模型

离散选择模型

Yi 0 1GPAi 2 INCOMEi ui
其中:
1 Yi 0
第i个学生拿到学士学位后三年内去读研 该生三年内未去读研
GPA=第i个学生本科平均成绩 INCOME=第i个学生家庭年收入(单位:千美元)
设回归结果如下(所有系数值均在10%水平统计上显著):
ˆ Yi 0.7 0.4GPAi 0.002 INCOMEi
yi 0 yi 1
函数可以简化为:
L (1 F ( X ))1 yi F ( X ) yi
yi 1
对方程左右取对数我们便得到:
ln L [ yi ln F ( X ) (1 yi ) ln(1 F ( X ))]
i 1
n
似然函数为
fi ln L n yi fi [ (1 yi ) ]xi 0 Fi 1 Fi i 1
Pr ob(Y 1 X ) X F ( X ) f ( X ) X
因此我们在遇到二元响应模型时,估计出参数我们不能盲目的 将其解释为:解释变量变动一个单位,相对应的因变量变化参 数个单位。
为了解决偏效应的问题我们引入调整因子的概念。 在上式中的 f ( X ) 我们 便称为比例因子或调整因子,它与全部 的解释变量有关,为了方便起见,我们要找一个适用于模型所有 斜率的调整因子。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 (1)用解释变量的观测值计算偏效应的表达式,调整因子为:
四、二元选择模型的估计
1.除了LPM模型以外,二元选择模型的估计都是以极大似然法为基础 的 。由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
P(Y 1 X ) F ( X )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模型的似然函数为:
P(Y1 y1 ,Yn yn X ) (1 F ( X )) F ( X )

离散选择模型完整版

离散选择模型完整版

离散选择模型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五章离散选择模型在初级计量经济学里,我们已经学习了解释变量是虚拟变量的情况,除此之外,在实际问题中,存在需要人们对决策与选择行为的分析与研究,这就是被解释变量为虚拟变量的情况。

我们把被解释变量是虚拟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称为离散选择模型,本章主要介绍这一类模型的估计与应用。

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内容:1、为什么会有离散选择模型。

2、二元离散选择模型的表示。

3、线性概率模型估计的缺陷。

4、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第一节模型的基础与对应的现象一、问题的提出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常常遇见一些特殊的被解释变量,其表现是选择与决策问题,是定性的,没有观测数据所对应;或者其观测到的是受某种限制的数据。

1、被解释变量是定性的选择与决策问题,可以用离散数据表示,即取值是不连续的。

例如,某一事件发生与否,分别用1和0表示;对某一建议持反对、中立和赞成5种观点,分别用0、1、2表示。

由离散数据建立的模型称为离散选择模型。

2、被解释变量取值是连续的,但取值的范围受到限制,或者将连续数据转化为类型数据。

例如,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当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数量超过该商品的最低价值时,则表示为购买价格;当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数量低于该商品的最低价值时,则购买价格为0。

这种类型的数据成为审查数据。

再例如,在研究居民储蓄时,调查数据只有存款一万元以上的帐户,这时就不能以此代表所有居民储蓄的情况,这种数据称为截断数据。

这两种数据所建立的模型称为受限被解释变量模型。

有的时候,人们甚至更愿意将连续数据转化为上述类型数据来度量,例如,高考分数线的设置,就把高出分数线和低于分数线划分为了两类。

下面是几个离散数据的例子。

例研究家庭是否购买住房。

由于,购买住房行为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不仅有家庭收入、房屋价格,还有房屋的所在环境、人们的购买心理等,所以人们购买住房的心理价位很难观测到,但我们可以观察到是否购买了住房,即我们希望研究买房的可能性,即概率(1)P Y =的大小。

《离散选择模型》课件

《离散选择模型》课件

极大似然估计法
通过最大化似然函数,估计模型 的参数值。
差分法估计法
通过对变量的差分进行估计,减 少了共线性问题的影响。
一般化估计方程法
通过建立一般化估计方程,对参 数进行估计。
离散选择模型的应用
公共交通出行方式选择
分析人们在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时的决策行为,为政府制定交通政策提供依据。
食品品牌选择
确定性
选择结果是确定的,参与者 不受随机因素的影响。
离散选择模型的数学模型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多项式Logit模型
通过对选择概率进行建模,预测参与者选择各个选项的概率。
2
二项式Logit模型
基于二项分布,预测参与者是否选择某个选项。
3
线性概率模型
使用线性回归方法,预测选择某个选项的概率。
离散选择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
离散选择模型是一种描述人们在面临离散选择时决策行为的数学模型。
2 离散选择模型的应用领域
离散选择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如公共交通、市场营销和行为经济学等。
离散选择模型的基本假设
可比性
各个选择项之间可以进行比 较,存在客观标准用于决策。
独立性
参与者之间的选择行为是独 立的,不受其他参与者的影 响。
《离散选择模型》PPT课 件
离散选择模型是一种用于分析人们在面临离散选择时的决策行为的统计模型。 本课件将介绍离散选择模型的定义、基本假设、数学模型、参数估计方法、 应用、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
什么是离散选择模型
离散选择模型是一种用于研究人们在面临可选项时所作出的离散决策行为的统计模型。
1 离散选择模型的定义
将离散选择模型与其他决策模 型进行结合,以提高模型的准 确性和解释能力。

离散选择模型

离散选择模型

六、二元选择模型的参数检验 6.1 单个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一个解释变量(对二元决策的概率)是否有显著性影响的检验,如同正态
线性回归分析的单个系数的检验类似,根据模型中的待估系数与其方差计算 z 统计量,并检验假设 H0 : βi = 0 。
6.2 总体显著性检验 由于 Logit 模型、Probit 模型是非线性的,在同时检验多个系数是否为 0 时,
33潜回归我们假设存在一个不可观察的潜在变量称为决策倾向是指标变量的连续性函数记为iy它与指标变量ix之间具有如下线性关系i1kkiiiyxxu该方程称为潜回归方程其中iu是随机扰动项1ikixx??????????1k??????????34量变临界值选取量变到多少时个体才进行选择呢
离散选择模型
郑安
是估计系数的协方差
矩阵, βˆ 是无约束模型得到的估计值。可以证明,W 渐进服从 χ 2 (k −1) 分布。
所以 W 检验只需要估计无约束模型 (2)对数似然比检验(只适用于线性约束) H0 : β2 = β3 = " = βk = 0
检验统计量: LR = −2[ln L(βˆR ) − ln L(βˆ)]
其中,ln L(βˆR ) 是约束模型的最大对数似然函数值,ln L(βˆ) 是非约束模型的最大
对数似然函数值。可以证明,在零假设下,LR 渐进服从 χ 2 (k −1) 分布。所以 LR
检验既需要估计有约束模型,又需要估计无约束模型 (3)拉格朗日乘子检验(适用于线性和非线性约束) H0 : β2 = β3 = " = βk = 0
离散选择模型起源于 Fechner 于 1860 年进行的动物条件二元反射研究。1962 年,Warner 首次应用于经济领域。20 世纪 70 和 80 年代,离散选择模型普遍应 用于经济布局、交通问题、就业问题、购买决策问题等经济决策领域的研究。 模型的估计方法主要发展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远远滞后于模型的应用,并 且至今还在不断改进,它属于微观计量经济学——即研究大量个人、家庭或企 业的经济信息,McFadden 因为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的贡献而获得 2000 年诺 贝尔经济学奖。

离散选择模型讲义北大陈志刚

离散选择模型讲义北大陈志刚

多重选择模型
当存在多种选择,而且这些选择之间没有程度的 不同,不涉及排序问题,就应用多重的probit,或 logit 模型.
假设残差项独立.这意味着(控制可观测变量的 基础上),任何两个可选择的效用是独立的;问题 在于当多个选择相似时,例如交通方式的选择, 坐车,乘船,坐飞机;但是有人对颜色有不同的偏 好,就把每种方式菜系分为红黄蓝三色,此时有 六种选择,但是统一交通方式之间相似,这就不 能用多重选择模型,而要用分层选择模型.
married | .0622516 .1125836 0.55 0.580 -.1584083 .2829115 high | .5612953 .099662 5.63 0.000 .3659613 .7566292 _cons | -1.468412 .2958112 -4.96 0.000 -2.048192 -.8886332 ------------------------------------------------------------------------------
Prediction: P:probability of a positive outcome. Xb: calculate the linear predictioin.
stdp:standard error of linear prediction.
Output after dprobit
Probit model using stata
probit depvar [indepvar][weight][if exp][in range][,level(#) nocoef noconstant robust cluster(varname) score(newvarname) asis offset(varname) maximize_options]

第10章(离散选择模型) 计量经济学

第10章(离散选择模型) 计量经济学
t=(-9.65) (5.31) (57.83) (-2.18)
R2 0.996, DW 0.58, F 1896.54

这一结果表明,分别来看,我国储蓄函数 的截距和斜率在1990年前后发生了结构变 化。
《计量经济学》,高教出版社, 2011年6月,王少平、杨继生、欧
对β1和β3的联合为0的原假设,我们使用约束的F检验。其约 束条件为 β1=β3 =0。记RSSr为有约束的残差平方和,RSSu为 无约束的残差平方和,构造并计算F统计量:
2011年6月,王少平、杨继生、欧
《计量经济学》,高教出版社, 2011年6月,王少平、杨继生、欧
可以使用通常的t统计量检验单个回归系数 β1或β3的显著性,而对于β1,β3的联合显著 性,则使用通常受约束的F统计量。模型 (10.1.5)的估计结果如下:
St 14847.4 13615.4 Dt 0.832GDPt 0.481Dt GDP et
( RSSr RSSu ) / q (6.44 108 2.67 108 ) / 2 F 17.65 8 RSSu /(n k 1) 2.67 10 /(29 3 1)
由于计算得到的F统计量值17.65>F0.05(2.25)=3.39 ,故拒绝原 假设,接受备择假设,我国储蓄函数在1990年前后发生显著 结构变化。 1990年以前的边际储蓄倾向为 β2 +β3=0.832-0.481 =0.351 1990年后的边际储蓄倾向为0.832
估计结果如下:
GDPt 13049.0 2125.3 D1t 2700.3 D2t 12747.4 D3t 1362.1 T et
t= (6.83) (1.)

第五周:离散选择模型分析技术——每周一讲多变量分析

第五周:离散选择模型分析技术——每周一讲多变量分析

第五周:离散选择模型分析技术——每周一讲多变量分析离散选择模型(Discrete Choice Model),也叫做基于选择的结合分析模型(Choice-Based Conjoint Analysis,CBC),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实用的市场研究技术。

该模型是在实验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模拟所要研究产品/服务的市场竞争环境,来测量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而获知消费者如何在不同产品/服务属性水平和价格条件下进行选择。

这种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新产品开发、市场占有率分析、品牌竞争分析、市场细分和价格策略等市场营销领域。

同时离散选择模型也是一种处理离散的、非线性的定性数据的复杂高级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它采用Multinomial Logit Mod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根据Sawtootch公司调查显示:在市场研究中,CBC方法正在快速增长,应用比传统的结合分析(联合分析)应用更多!离散选择模型主要用于测量消费者在实际或模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在不同产品/服务中进行选择。

通常是在正交实验设计的基础上,构造一定数量的产品/服务选择集(Choice Set),每个选择集包括多个产品/服务的轮廓(Profile),每一个轮廓是由能够描述产品/服务重要特征的属性(Attributes)以及赋予每一个属性的不同水平(Level)组合构成。

例如消费者购买手机的重要属性和水平可能包括:品牌(A,B,C)、价格(1500元,1750万元,2000元)、功能(短信,短信语音,图片短信)等,离散选择模型是测量消费者在给出不同的产品价格、功能条件下是选择购买品牌A,还是品牌B或者品牌C,还是什么都不选择。

离散选择模型的一个重要的假定是:消费者是根据构成产品/服务的多个属性来进行理解和作选择判断;另一个基本假定是:消费者的选择行为要比偏好行为更接近现实情况。

它与传统的全轮廓结合分析(Full Profiles Conjoint Analysis)都是在全轮廓的基础上采用分解的方法测量消费者对某一轮廓(产品)的选择与偏好,对构成该轮廓的多个属性和水平的选择与偏好,用效用值(Utilities)来描述。

离散选择模型步骤

离散选择模型步骤

离散选择模型步骤离散选择模型是一种决策分析方法,用于在给定的有限选项中选择最佳决策。

它在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离散选择模型的主要步骤。

1. 确定决策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决策问题的目标和限制条件。

决策问题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比如选择投资项目、确定市场定价策略等。

明确问题是为了确保模型的设计和应用是有针对性的。

2. 收集决策信息:在进行决策分析之前,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这些信息可以来自于市场调研、历史数据、专家意见等。

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于模型的建立和分析至关重要。

3. 确定决策变量:决策变量是指影响决策结果的因素。

在离散选择模型中,决策变量通常是一组有限的选项。

例如,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决策变量可以是不同的项目选项。

4. 制定决策准则:决策准则是指用于评估和比较不同选项的标准。

决策准则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综合考虑的因素。

常见的决策准则包括效益、成本、风险等。

5. 构建数学模型:离散选择模型可以使用多种数学方法进行建模,例如概率论、决策树、多属性决策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6. 分析决策结果:通过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不同选项的决策结果。

分析决策结果可以包括对每个选项的评估、比较不同选项的优劣等。

还可以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模型对参数变化的敏感性。

7. 做出最佳决策:根据分析结果,选择最佳决策。

最佳决策应该是在给定目标和限制条件下,使得决策准则达到最优的选项。

8. 验证和调整模型:一旦做出决策,需要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调整。

如果模型的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可能需要重新收集数据或重新制定决策准则。

总结起来,离散选择模型的步骤包括确定决策问题、收集决策信息、确定决策变量、制定决策准则、构建数学模型、分析决策结果、做出最佳决策以及验证和调整模型。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问题、分析选项,并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离散选择模型

离散选择模型

在这个回归结果图中log likelihood即对数似然值,不断的试错迭代是 logit模型的估计方法,在逐步进行回归时,通过比较不同模型的-2LL 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选择取值更小的模型。LR chi2(4)是卡方检验 的统计量,也就是回归模型无效假设所对应的似然比检验量;其中4 为自由度,Prob>chi2 是其对应的P值,在这个估计结果显示以p=0 显著说明模型的有效性。其实这两个指标与线性回归结果中F统计量 和P值的功能是大体一致的。另外结果中的Pseudo R2是准R2,虽然 不等于R2,但可以用来检验模型对变量的解释力,因为二值选择模型 是非线性模型,无法进行平方和分解,所以没有,但是准衡量的是对 数似然函数的实际增加值占最大可能增加值的比重,所以也可以很好 的衡量模型的拟合准确度。此logit模型中拟合优度为0.1882。 coef是自变量对应的系数估计值,OLS通过t检验来检验估计量是否 显著,logit模型通过z检验来判断其显著性;通过z检验结果可以看到 此模型中系数均以p=0显著不为0。
二实验操作指导 1.选择合理模型 在Stata中将数据按照某个或某几个变量进行分类 并按这个变量获得其频数分布的命令如下: tab varlist 其中varlist表示按照其分类的变量或者变量组合。 在本实验中,打开数据文件并将数据按brand取 值分类,在Stata命令窗口中输入如下命令 use brand ,clear tab brand 读图可知brand取值有三个,分别是1,2,3。由 于所要探究的问题female和age对brand的影响, 且假定了选择各个品牌之间是相互独立的,那么 建立多值选择模型来分析问题是合理的。
二 实验内容和数据来源
本实验来自某统计资料,统计在购物时所选品牌 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变量主要有brand(品 牌),female(性别),age(年龄)。完整的 数据在本书附带光盘data文件夹下“brand.dta” 中。 本实验用此数据来以female和age为解释变量, brand为被解释变量,brand的取值是离散的,且 有三个取值,应建立多值选择模型进行相关分析。

动态离散选择模型 贝尔曼公式

动态离散选择模型 贝尔曼公式

动态离散选择模型贝尔曼公式
动态离散选择模型通常指的是使用离散选择模型来处理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动态选择问题。

这种模型通常用于预测在给定一系列选项(例如,不同产品或服务)中,决策者在不同时间点上的选择行为。

至于贝尔曼公式,它是以理查·贝尔曼(Richard E. Bellman)的名字命名的,是数值最优化方法中的一个必要条件,也被称为动态规划。

贝尔曼公式以一些初始选择的收益以及根据这些初始选择的结果导致的之后的决策问题的“值”,来给出一个决策问题在某一个时间点的“值”。

这样可以把一个动态规划问题离散成一系列的更简单的子问题,这就是贝尔曼优化准则。

因此,动态离散选择模型和贝尔曼公式都涉及到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和预测,但是它们的关注点和应用领域略有不同。

动态离散选择模型主要关注决策者在给定选项下的选择行为,而贝尔曼公式则更侧重于通过一系列的子问题来求解最优解。

stata上机实验第六讲 离散选择模型(共43张PPT)

stata上机实验第六讲 离散选择模型(共43张PPT)
第二十六页,共43页。
左边断尾:truncreg y x1 x2 x3,ll(#) 右边(yòu bian)断尾:truncreg y x1 x2 x3,ul(#) 双边断尾:truncreg y x1 x2 x3,ll(#) ul(#)、
sysuse auto,clear truncreg price weight length gear_ratio, ll(10000) reg price weight length gear_ratio if price>=10000
第四页,共43页。
1。获得个体取值为1的概率。 predict p1,pr list p1 foreign 比照一下结果,判断(pànduàn)有正有误 2。对预测准确率的判断(pànduàn) estat class 结果解读
第五页,共43页。
敏感性〔Sensitivity〕指 Pr(yˆi 1|yi 1) 即真实值取1而预测准确的概率(gàilǜ); 特异性〔Specificity〕是指Pr(y ˆi 0|yi 0) 即真实值取0而预测准确的概率(gàilǜ)。 默认的门限值为0.5。
第二十八页,共43页。
tobit y x1 x2 x3,ll(#) 〔变量<#的被左截断(jié duàn)〕
tobit y x1 x2 x3,ul(#)〔变量>#的被右截断(jié duàn)〕
tobit y x1 x2 x3,ll(#) ul(#)〔l同时定义下限和 上限〕
第二十九页,共43页。
123,情况会发生变化。
第三十二页,共43页。
set seed 12345 gen x3 = uniform() set seed 12345 gen x4 = uniform() list x3 x4 in 1/50

计量经济学4种常用模型

计量经济学4种常用模型

计量经济学4种常用模型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及其解释。

在计量经济学中,常用的模型有四种,分别是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面板数据模型和离散选择模型。

下面将对这四种模型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种模型是线性回归模型,也是计量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模型之一。

线性回归模型是通过建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来解释经济现象的模型。

在线性回归模型中,自变量通常包括经济学理论认为与因变量相关的变量,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得到经济现象的解释。

线性回归模型的优点是简单易懂,计算方便,但其前提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第二种模型是时间序列模型,它主要用于分析时间序列数据的模型。

时间序列模型假设经济现象的变化是随时间演变的,通过分析时间序列的趋势、周期性和随机性,可以对经济现象进行预测和解释。

时间序列模型的常用方法包括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ARCH)等。

时间序列模型的优点是能够捕捉到时间的动态变化,但其局限性是对数据的要求较高,需要足够的时间序列观测样本。

第三种模型是面板数据模型,也称为横截面时间序列数据模型。

面板数据模型是将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模型。

面板数据模型可以同时考虑个体间的差异和时间的变化,因此能够更全面地解释经济现象。

面板数据模型的常用方法包括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等。

面板数据模型的优点是能够控制个体间的异质性,但其需要对个体间的相关性进行假设。

第四种模型是离散选择模型,它主要用于分析离散选择行为的模型。

离散选择模型假设个体在面临多种选择时,会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选择,通过建立选择概率与个体特征之间的关系,可以预测和解释个体的选择行为。

离散选择模型的常用方法包括二项Logit模型、多项Logit模型等。

离散选择模型的优点是能够分析个体的选择行为,但其局限性是对选择行为的假设较强。

综上所述,计量经济学中常用的模型有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面板数据模型和离散选择模型。

离散选择模型的原理与应用

离散选择模型的原理与应用

离散选择模型的原理与应用1. 引言离散选择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市场调研、运输规划、投资决策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离散选择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几种常用的模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2. 离散选择模型的原理离散选择模型基于个体对不同选择项的偏好和决策方式进行建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个体的选择行为,并预测不同选择条件下个体的选择概率。

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要素:2.1 选择集合离散选择模型的第一个要素是选择集合,即个体面临的可供选择的项。

选择集合可以是商品、服务、出行方式等,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2 受益函数受益函数描述了个体对于每个选择项的效用或满意度。

受益函数可以使用线性函数或非线性函数来表示。

线性函数常用于描述简单选择问题,而非线性函数则更适用于复杂的选择问题。

2.3 随机效用个体的选择行为除了受益函数之外,还受到一些随机因素的影响。

离散选择模型通过引入随机效用来模拟这种随机性,通常使用正态分布或其他概率分布来表示随机效用。

2.4 选择概率选择概率是离散选择模型中的核心要素,用于预测个体做出某个选择的概率。

选择概率可以通过最大似然估计等方法来估计。

3. 常用的离散选择模型离散选择模型有多种类型,常见的包括二项式模型、多项式模型和概率模型。

以下将介绍其中几种典型的模型:3.1 二项式模型二项式模型是最简单的离散选择模型,适用于只有两个选择项的情况。

该模型基于个体对两个选择项的效用进行比较,假设个体根据效用差异做出选择。

3.2 多项式模型多项式模型适用于有多个选择项的情况。

该模型基于个体对每个选择项的效用进行比较,采用多项式对效用进行建模。

3.3 概率模型概率模型是离散选择模型的一种扩展形式,考虑了个体在做出选择时的不确定性。

该模型基于概率论的基本原理,将选择概率建模为个体特征和选择项属性之间的函数关系。

4. 离散选择模型的应用离散选择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下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4.1 市场调研离散选择模型可用于市场调研中,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和选择行为,从而优化产品设计、定价策略等,并进行市场预测。

离散选择模型举例122

离散选择模型举例122

一.二元离散选择模型1.二元响应模型 (Binary response model) 我们往往关心响应概率y 1x yx G 0 1x 1 ... k x k G z ,其中 x 表示各种影响因素(各种解释变量,包括虚拟变量) 。

根据不同的函数形 式可以分为下面三类模型:线性概率模型( Linear probability model , LPM )、对 数单位模型( logit )、概率单位模型 (probit):三种模型估计的系数大约有以下的关系:2.偏效应(1)如果解释变量是一个连续型变量,那么他对 p(x)=p(y=1|x) 的偏效应可以通过求下面的偏导数得出来: p x g 0 xj,g z dG z ,偏效应的符x j dz号和该解释变量对应的系数的符号一致; 两个解释变量偏效应之比等于它们各自 的估计系数之比。

(2)如果解释变量是一个离散性变量,则 x k 从c k 变化到 c k +1 时对概率的影响大小为:上面的其他解释变量的取值往往取其平均值。

3.估计方法与约束检验 极大似然估计;三种常见的大样本检验:拉格朗日乘数检验、 比检验。

4.Stata 程序语法(以 Probit 为例)probit depvar [indepvars] [weight] [if exp] [in range] [, level(#) nocoef noconstant robust cluster(varname) score(newvar) asis offset(varname) maximize_options ] predict [type] newvarname [if exp] [in range] [, statistic rules asif nooffset ] where statistic isp predicted probability of a positive outcome; the default xb linear predictionstdpstandard error of the prediction.具体的例子1.数据:美国 1988年的 CPS 数据 2.模型:估计成为工会成员的可能性,模型形式如下: 参加工会的概率 =F (潜在经验 potexp 、经验的平方项 potexp2、受教育年限 grade 、 婚否 married 、工会化程度 high );logit1.6probit ,probit2.5LPM1x1k c k1 G 01x1wald 检验、似然解释变量:Potexp=年龄-受教育年限-5;grade=完成的受教育年限;married: 1 表示婚,0 未婚;high:1 表示高度工会化的行业,否则为0。

离散选择模型分析

离散选择模型分析

(4-4)
两元选择模型和多元选择模型
离散因变量是指因变量只有有限多个类别或有限多种取值。当 因变量只有两个类别或两种取值时,这种离散因变量的模型称为两 元选择模型(如例4-1)。 而当因变量有两个以上类别或两种以上取 值时,相应的离散因变量模型称为多元选择模型(例4-3)。
两元选择模型
对于两元选择模型,因变量 y i 的取值记为1或0,于是
本章讨论离散因变量模型和截取回归模型。
第二节 离散因变量模型
前二章讨论的回归模型,因变量都是连续变量,如产量、收入 和价格等。但在许多的实际问题中,所研究的因变量是离散的,或 是非数值型。对于这一类因变量,古典的回归分析方法已不完全适 用。
例 4—1
一家公司的人事部门研究高级人才是否接受招聘与招聘条件(如
于是1??最大似然估计themethodofmaximumlikelihoodiiyiniyinnxxyyyyyypl??????????????1122111????nn415probit模型的似然函数而对数似然函数1ln1lnln11????iiiiiixyxyl??????????lln?011ln11????????????????iniiiiiniiiixxxyxxxyl?????????ml??420421最大似然估计是使l或达到最大的值即满足如下的似然方程组牛顿法newtonsmethod??????????????????????????????????????????kkllllllh????????????lnlnlnlnlnln1211201202102002???417由于probit模型为非线性从而似然方程4021只能用迭代法求解
2 ln L
0
0
2 ln L

logit模型

logit模型

Logit模型(Logit model,也译作"评定模型","分类评定模型",又作Logistic regression,"逻辑回归")是离散选择法模型之一,Logit 模型是最早的离散选择模型,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模型。

是社会学、生物统计学、临床、数量心理学、计量经济学、市场营销等统计实证分析的常用方法。

Logit模型(Logit模型,也翻译为“评估模型”,“分类评估模型”,也称为Logistic回归,“ logistic回归”)是离散选择方法模型之一,属于多元分析,社会学,生物统计学,临床,定量心理学,计量经济学,市场营销等统计实证分析的常用方法。

物流分配公式P(Y =1│X= x)= exp(x'β)/(1 + exp(x'β))通常通过最大似然来估计参数β。

Logit模型是最早的离散选择模型,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模型。

Logit模型首先由Luce(1959)根据IIA特性得出。

Marschark (1960)用最大效用理论证明了Logit模型的一致性。

Marley(1965)研究了模型形式与非确定效用项的分布之间的关系,证明了极值分布可以推导模型的Logit形式。

McFadden(1974)反过来证明,具有Logit形式的模型的非确定性项必须服从极值分布。

从那时起,Logit模型已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交通运输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并且衍生并开发了其他离散选择模型以形成完整的离散选择模型系统,例如Probit模型和NL模型(Nest Logit模型)。

),混合Logit模型等。

该模型假定单个n对选择分支j的效用包括两部分:效用决定因素项和随机项:Logit模型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其概率表达式的显着特征,模型的快速求解速度以及便捷的应用。

当模型选择集不发生变化时,仅当每个变量的级别发生变化时(例如行进时间发生变化),就可以轻松解决新环境中每个选择分支的概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并在一个组别中,仅需把季度因素分为第四季度和其他季 度,这样我们进而在模型中引入一个虚拟变量D3t。
得到的回归模型如下:
GDP T et t 14529.7 11122.9D3t 1370.1

t=(9.43)
2
(6.50)
(17.08)
R 0.93, DW 0.57, F 178.9
( RSSr RSSu ) / q (6.44 108 2.67 108 ) / 2 F 17.65 8 RSSu /(n k 1) 2.67 10 /(29 3 1)
由于计算得到的 F 统计量值 17.65>F0.05(2.25)=3.39 ,故拒绝原 假设,接受备择假设,我国储蓄函数在 1990 年前后发生显著 结构变化。 1990年以前的边际储蓄倾向为
例10-1下面以我国2000-2007年季度GDP数据为例来说明虚 拟变量如何度量截距的变化,图10.1是关于GDP的序列图 。
图10.1.1 GDP序列图
结合数据特征,我们首先定义季度虚拟变量。
1 (第二季度) 1 (第三季度) D1t D2t 0 (其他季度) 0 (其他季度) 1 (第四季度) D3t 0 (其他季度)
1978-1989年和1990-2006年的储蓄函数分别是: E ( St Dt 1, GDPt ) ( 0 1 ) ( 2 3)GDPt E ( St Dt 0, GDPt ) 0 2GDPt
(10.1.5 )
如果估计的β1显著不为0,则表明储蓄函数的截距 发生结构变化;如果估计的 β 3 显著不为 0 ,表明储 蓄函数的斜率系数发生结构变化;如果估计的β1, β3联合不为零,则表明储蓄函数的截距和斜率都发 生结构变化。
β2 +β3=0.832-0.481 =0.351 1990年后的边际储蓄倾向为0.832
四.虚拟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
如同定量变量一样,虚拟变量也能产生交互作用,例如,如果认为性别 和学历是影响保健支出的主要因素,则可以构建以下模型:
(10.1.6 Yi Y 1D1i 2 D2i D X i i ) D2i为学历虚 这里, 表示居民的保健消费支出, 为性别虚拟变量, i 0 1i 3
§10.2 线性概率模型 一. 线性概率模型的定义
为了说明问题,先建立一个简单的回归模型:
(10.2.1) 其中,如果高中毕业后选择上大学, Y =1 ;如果高中毕业 i 0 1 i i i 后选择不上大学, Yi =0,为简化,这里仅写出一个解释变
Y X
量Xi,它表示家庭收入。
拟变量。若为女性 D1i =1,否则, D1i =0;若为大学本科及以上,D2i =1,否则, D2i =0。Xi 为其它影响保健支出的定量变量,如收入等。
该模型隐含的含义是:由于学历差异,男性在保健支出的差别与女性在保健 支出的差别是一样的。在许多应用中,这种假定很可能不成立。也许对于女 性而言,学历差异导致的保健支出的差异大于男性。也就是说,两个虚拟变 量D1 和D2 之间会相互影响。可以采用虚拟变量的交互作用项来反映这种影 响:
由于性别差异所导致男女收入的差异体现在截距上,因此,模型 (10.1.1)的虚拟变量描述了男女收入方程中的截距的变化。
对于类似模型(10.1.1)定义的虚拟变量,把虚拟变量取值为 0的一组称为基准组,而把取值为1的组称为对照组。对模 型(10.1.1) 也可以定义男性Di=1,女性Di=0。 这样变化后,请重写模型(10.1.2),并解释截距项的变 化。
设定回归模型为:
(10.1.3) GDP D D D T t 0 1 1t 2 2t 3 3t 4 t
估计结果如下:
GDPt 13049.0 2125.3D1t 2700.3D2t 12747.4D3t 1362.1T et
ˆ 0.177work 0.070home 0.017work home 其余因素 log(wage) 0
t=(19.67)

(3.68)
(0.74)
结果表明: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但在家里不用计 算机的人比一个什么时候都不使用计算机的人,平 均工资高17.7%,一个在家里使用计算机但在工作 中不使用计算机的人,平均工资比根本就不使用计 算机的人高 7% ;在家里和在工作中都使用计算机 的人,比两种情况下都不使用计算机的人,平均工 资高26.4%。
如果我们仍然假定随机误差项ε 的条件期望为0, 就可以得到: E(Yi X i ) 0 1 X i (10.2.2) 现在记 pi 为选择上大学的概率,即“ Yi=1”的概 率,则1- pi为选择不上大学的概率,即“Yi=0”的 概 率 , 这 样 , Yi 服 从 贝 努 里 二 项 概 率 分 布 , 即 p(Yi=1)=pi , p(Yi=0)=1-pi 。由数学期望的定义:

估计模型(10.1.4),结果如下:
Ct 1209.7 0.546GDP t 0.05GDP Dt et

t=(1.65)
(70.10)
(2.99)
R2 0.995, DW 0.37, F 2405,其对应的t统 计量值为2.99,可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零 假设,因此,我国2000以前的边际消费倾向显著高 于2000以后的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来说高0.05。

这一结果表明,分别来看,我国储蓄函数的截距和斜率在 2 R 0.996, DW 0.58, F 1896.54 1990年前后发生了结构变化。
对β1和β3的联合为0的原假设,我们使用约束的F检验。其约束 条件为 β1=β3 =0。记RSSr为有约束的残差平方和,RSSu为无 约束的残差平方和,构造并计算F统计量:
2、线性概率模型的误差项εi也不满足同方差的假定
可以使用通常的t统计量检验单个回归系数β1或β3的显著性, 而对于β1,β3的联合显著性,则使用通常受约束的F统计量。 模型(10.1.5)的估计结果如下:
t=(-9.65) (5.31) (57.83) (-2.18) St 14847.4 13615.4Dt 0.832GDPt 0.481Dt GDP et
模型中应该引入几个虚拟变量呢?
能否在模型(10.1.1)中再引进一个虚拟变量di,并将其定义为:女性di=0, 男性di=1?这样,回归模型转化为(10.1.3)
由于女性 Di =1,男性 Di =0,所以Di + di =1。 这样将导致完全多重共线性?(提示:可认为β0系数后面也有一个解释变 量,这个解释变量的取值都为1)。
t= (6.83)
2
(1.02)
(1.29)
(6.05)
(16.88)
R 0.93, DW 0.52, F 89.42
由于代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虚拟变量的回归系 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都不能拒绝零假设,说明第二 季度、第三季度的 GDP 与第一季度的 GDP 没有显著 差异 。因此,应把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的GDP
E(Yi ) 0 (1 pi ) 1 pi pi
E(Yi X i ) 0 1 X i = pi
如果我们称 Yi=1 的条件概率为成功的概率,则成 功的概率 p(Yi=1|Xi)=E(Yi|Xi) 是解释变量的线性函 数,因此,模型(10.2.1)被称为线性概率模型(linear probability model, LPM)
Yi 0 1 X i 2 Di i
(10.1.1)
如果我们假定模型(10.1.1)中随机误差项εi的条件期望为0,则男、女 收入的总体回归函数可表示为:

E (Yi Di 0, X i ) 0 1 X i (10.1.2) E ( Y D 1, X ) ( ) X i i i 0 2 1 i 可以看出,女性收入方程的截距为 β 0+β 2,男性收入方程的截距为β 0,
定义虚拟变量:
1 (2000年以前) Di 0 (2000年以后)
设定回归模型:
Ct 0 1GDP t 2GDP Dt t
(10.1.4)
2000年前后,我国消费函数的回归函数为: E (Ct Dt 1, GDPt ) 0 ( 1 2)GDPt (10.1.5 ) E (Ct Dt 0, GDPt ) 0 1GDPt 从(10.1.5)式可以看出,2000年以前的边际消费倾 向为β1+ β2 ,2000年以后的边际消费倾向为β1 , 2000年前后消费函数的差异体现在斜率系数上。因 此,在回归模型中以虚拟变量和数值型解释变量相 乘的方式引入虚拟变量,可以用来度量回归模型斜 率系数的变化。
参照虚拟变量的定义,你能分析虚拟变量的交互作用项如何保健支出的差异 Y 吗? i 0 1 D 1i 2 D2i 3 X i 4 D 1i D2 i i
(10.1.7)
Wooldridge(2000) 的一个例子:若一个人在工作 过程中使用了计算机,则虚拟变量 work=1 ,否则 work=0 ;若一个人在家使用计算机,则虚拟变量 home=1 ,否则 home=0 。利用 1989 年人口普查中 13379个样本,得到回归结果:



从回归结果看,虚拟变量D3t对应的回归系数为11122.9 与理论预期一致且统计显著,其含义为,在其他条件 不变前提下,平均来说,第4季度比其余季度的GDP高 11122.9亿。
二. 测量斜率的变动
使用虚拟变量也可以测量回归模型中斜率系数的变化。例如,以国内生 产总值(GDP)代表收入,以居民消费支出代表消费 (C)。考虑我国的居民 收入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可能大约在2000年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