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报告材料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的实验及结论教案

高中物理的实验及结论教案

高中物理的实验及结论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磁场对电流的影响,探究磁场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磁铁、导线、电源、电流表、磁场仪
实验步骤:
1. 将导线绕制成圆圈形,并连接电源和电流表,组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2. 将磁场仪放在导线圈中间,记录磁场强度的数值。

3. 打开电源,使电流通过导线圈流动。

4. 观察磁场仪的指针变化,并记录此时磁场的强度值。

5. 逐渐增大电流,再次观察磁场仪的指针变化。

实验结论:
1. 当电流通过导线圈流动时,会在周围产生一个磁场。

2. 增大电流强度会使磁场的强度增大。

3.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电流与磁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即安培右手定则。

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场地的整洁,注意安全。

2. 在实验过程中小心操作,避免触电或其他意外发生。

3. 实验结束后,及时关闭电源,并注意导线圈可能产生的热量。

高中物理新分组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新分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目的:1. 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实验器材:1. 弹簧测力计2. 细绳3. 坐标纸4. 直尺5. 白纸6. 铅笔实验原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一个力的过程,而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在力学中,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即,若有两个共点的力F1和F2,它们合成的力F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表示,即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对角线F即为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实验步骤:1. 将细绳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系上弹簧测力计。

2. 将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出,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

3. 在细绳的另一端再系上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出相同的角度,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

4. 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标记在坐标纸上,并画出两个力的方向。

5. 以F1和F2为邻边,在坐标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

6. 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延长,使其与坐标纸边缘相交,标记交点为O。

7. 用直尺连接F1和O点,再连接F2和O点,画出两个力的合力的方向。

8. 用直尺连接两个力的合力的方向和F1、F2的方向,形成一个新的平行四边形。

9. 将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延长,使其与坐标纸边缘相交,标记交点为P。

10. 用直尺连接F1和P点,再连接F2和P点,画出两个力的分解力的方向。

11. 用直尺连接两个力的分解力的方向和F1、F2的方向,形成一个新的平行四边形。

12. 将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延长,使其与坐标纸边缘相交,标记交点为Q。

13. 用直尺连接F1和Q点,再连接F2和Q点,画出两个力的分解力的方向。

14. 将F1、F2的分解力的方向与F1、F2的方向分别画成箭头,并标注力的大小。

实验结果:1.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两个力的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2.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两个力的分解力的方向和大小。

高二物理实验报告

高二物理实验报告

高二物理实验报告高二物理实验报告引言: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自动手,观察和验证物理原理,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某一物理现象,并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得出结论。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观察、测量和实验操作,以期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光的折射现象,通过测量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度,验证折射定律。

实验器材和材料:1. 光箱2. 半圆透镜3. 直尺4. 透明介质(如玻璃板)5. 透明介质(如水、油)实验步骤:1. 将光箱放置在实验台上,并打开光源。

2. 在光箱上方放置半圆透镜,调整透镜位置,使得光线通过透镜后尽可能平行。

3. 在透镜下方放置一块透明介质(如玻璃板),调整位置,使得光线垂直射入介质。

4. 使用直尺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记录数据。

5. 重复步骤3和4,但将透明介质更换为不同的材料(如水、油),记录数据。

实验数据和分析:在进行实验时,我们测量了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根据折射定律,我们知道入射角、折射角和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绘制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图表,并通过拟合曲线来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

2. 不同介质的折射率: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测量不同介质的折射角,并计算出它们的折射率。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介质的折射率是不同的,这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例如,水的折射率比空气大,而油的折射率可能更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光的折射定律,并得出以下结论:1. 入射角、折射角和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符合折射定律。

2. 不同介质的折射率是不同的,这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实验误差和改进:在进行实验时,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以及实验操作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高二物理综合实践报告(2篇)

高二物理综合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实践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理学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校组织高二年级学生开展了物理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践目的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4.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实践内容本次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制作简易天平2. 制作简易电动机3. 研究浮力与物体浮沉条件4. 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5. 光的折射与反射实验四、实践过程1. 制作简易天平首先,我们了解了天平的原理,然后分组进行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天平的平衡、支架的稳定性等。

通过不断尝试和改进,我们最终成功制作出了简易天平。

2. 制作简易电动机在制作电动机之前,我们学习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了线圈绕制、磁铁放置等问题。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们克服了困难,成功制作出了简易电动机。

3. 研究浮力与物体浮沉条件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浮力与物体浮沉条件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密度计、容器等工具,测量了不同物体的密度和浮力。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物体浮沉条件的规律。

4. 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我们利用实验器材,研究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通过敲击不同材质的物体,我们观察了声音的传播速度和音调。

此外,我们还探讨了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特点。

5. 光的折射与反射实验我们进行了光的折射与反射实验,观察了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并了解了光的全反射现象。

五、实践成果通过本次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学生们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高二物理实验报告

高二物理实验报告

高二物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研究物理学中的一组实验,探索与验证相关物理原理,加深对物理学的认识和理解。

实验材料和仪器•材料:直尺、光滑水平桌面、细线、杆状物体、质量块•仪器:光电门、计时器、称量仪器实验原理实验1:简谐振动物体在受弹簧的作用下进行的周期性运动称为简谐振动。

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是周期性和正弦规律。

实验目的是通过测量简谐振动的周期,确定弹簧的劲度系数。

实验2: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定律表达式为 F = ma,其中 F 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实验目的是通过测量物体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的斜抛运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3: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一个常值,约为 3.0×10^8 m/s。

当光通过透明介质界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实验目的是通过测量光在空气和水界面上的入射角和折射角,验证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和折射定律。

实验步骤实验1:简谐振动1.准备一个弹簧,将其固定在垂直的支架上。

2.在弹簧下方挂上一个质量块,使其拉伸弹簧。

3.使质量块处于静止状态,并用光电门检测简谐振动的周期。

4.重复步骤 3,依次改变质量块的质量,记录对应的周期。

5.根据测量结果分析,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

实验2:牛顿第二定律1.将水平桌面上的杆状物体竖直固定在桌面上。

2.将杆状物体从竖直位置释放,使其进行斜抛运动。

3.同时启动计时器和光电门,记录杆状物体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4.重复步骤 2 和步骤 3,依次改变杆状物体的初始高度和发射角度。

5.根据测量结果分析,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3:光的直线传播特性1.准备一个透明细长容器,将其一端放入水中。

2.在容器的另一端放入光源,使光通过容器入射到水中。

3.用直尺测量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记录测量结果。

4.重复步骤 2 和步骤 3,依次改变光源的位置和入射角度。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实验步骤: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实验桌上,连接电源。

2、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压在纸带上。

3、先通电等待1~2s,释放物体。

4、先切断电源,后取下纸带。

5、再取2~3条纸带,重复2~4步2~3次.。

6、选取纸带,找一个适当小点作为起始点。

7、选测每隔5个时间间隔的时间T,在选好的起始点上标下标0第6点标1,第11点标2以此类推,记相邻两个测量点的位移分别为、、…用刻度尺测量距离,记录数据,保留纸带。

8、整理实验器材。

9、计算出个测量点的瞬时速度,做出v-t图像,完成实验报告。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实验记录: 位置编号 0 1 2 3 4 5 6 时间t/s 0 0.10.2 0.3 0.4 0.5 0.6 )/(11-⋅s m v5.606.417.23 8.03 8.86 9.66 10.47 )/(12-⋅s m v7.44 8.259.049.8310.6711.512.31)/(13-⋅s m v6.727.568.349.17 9.94 10.76 11.58注意事项:①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片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②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③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④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之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实验结论:小车在重物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0.0 0.1 0.2 0.3 0.4 0.5 0.656 7 8 9 10 11 1213 Y Axis TitleX Axis TitleV1V3V2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班级姓名日期成绩实验名称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实验原理:将打点计时器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纸带系重物穿过计时器。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10篇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10篇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10篇实验物品:水一瓶,稀释盐水一瓶,热电偶两个,温度计一只实验思路:在水和稀释盐水的容器中,分别放入一个热电偶,将另一个热电偶放在温度计上,同时打开温度计和热电偶的电源。

在一定时间段内,一直记录两个热电偶和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情况,以用来计算出两个容器各自的导热系数。

篇二实验题目:声压级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实验物品:调谐振荡电路、振荡器、波形分析仪和数据采集系统实验思路:将调谐振荡电路中的频率调节至一定值,然后测量振荡器的输出信号的声压级,并用波形分析仪和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记录,分析出声压级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篇三实验题目:电容器在频率变化条件下的电容实验物品:电容器、变压器、实验台、晶体管、示波器实验思路:将电容器连接到变压器的一侧,另一侧连接到实验台,然后通上晶体管,用示波器观察其频率变化的电容,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出其变化的规律。

篇四实验题目:直流电流的测量实验物品:直流电源、电流检测仪、表示电阻的电阻器实验思路:将电阻器和电流检测仪连接到直流电源中,并且调节直流电源上的电压,观察电流检测仪上的读数,记录不同电压下直流电流的读数,以得出直流电流的变化规律。

篇五实验题目:动量定理的实验实验物品:一支木棍,一块牛皮纸,一把牛津钳,一根尼龙绳实验思路:使用木棍削成三段,分别绑上牛津钳,尼龙绳和牛皮纸,重新合并木棍,使用牛津钳作为必要的支撑,然后把尼龙绳和牛皮纸一头连接一侧木棍,另一侧则受到一定的拉力,接下来记录力和动量的变化,以验证动量定理。

篇六实验题目:耦合电感器实验实验物品:两只耦合电感器、两只外形相同的电容元件实验思路:将两只耦合电感器和两只电容元件连接成一个电路,然后测量出电容元件的频率变化,通过计算比较出电感器的耦合程度。

篇七实验题目:重力引起的变化实验物品:空气罐、活塞组、可调节活塞实验思路:将活塞组放入空气罐中,使用可调节活塞控制空气压力,在一定时间内不断改变空气压力,记录活塞组大小变化,以此验证重力对物体大小变化的影响。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一、实验目的1.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基本规律。

2. 通过实验数据,加深对重力加速度的理解。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形式,即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质量为m,加速度为g,则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mg。

因此,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表示为:h = 1/2gt²其中,h为物体下落的距离,t为物体下落的时间。

重力加速度g是一个与物体质量无关的常数,约为9.8m/s²。

通过测量物体下落的距离和时间,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值。

三、实验器材1. 打点计时器(或光电计时器)2. 纸带3. 铁架台4. 重物(附细线)5. 导线、电源等四、实验步骤1. 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并接通电源。

2. 将重物用细线挂在打点计时器下方,让重物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记录重物下落的时间t和对应的打点计数。

3. 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选取合适的下落时间段,确定距离h的值。

4. 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下落时间t与距离h的关系图线。

根据图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开始下落的前几秒内,下落距离随时间均匀增加,这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相符。

(2)在图线中,可以看到明显的直线段,说明在下落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3)根据图线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值约为9.8m/s²,与理论值相符。

2.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约为9.8m/s²,是一个恒定的常数。

这与牛顿第二定律和经典力学理论相符。

通过实验数据和图线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因素。

3.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重物从静止开始下落,避免空气阻力的影响。

高中物理小车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小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2. 学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3. 探究影响小车加速度的因素。

实验器材:1. 小车一辆2. 斜面一个3. 打点计时器一台4. 电压表一台5. 导线若干6. 质量可调的砝码一套7. 量角器一个8. 米尺一把9. 记录本一个实验原理: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表示为:F = ma,其中F为合外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实验步骤:1. 将小车放在斜面上,调整斜面角度,使其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

2.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底端,连接好电路。

3. 在小车上放置一个质量可调的砝码,确保小车质量不变。

4. 打开打点计时器,释放小车,记录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轨迹。

5. 将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轨迹进行测量,记录下小车在不同时间间隔内的位移。

6. 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的时间间隔和位移,计算出小车在不同时间间隔内的加速度。

7. 改变斜面角度,重复上述步骤,记录不同角度下小车的加速度。

8. 改变小车上的砝码质量,重复上述步骤,记录不同质量下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结果:1. 小车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与斜面角度成正比。

2. 小车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与砝码质量成正比。

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在小车上施加的合外力为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与小车质量成正比,因此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成正比。

2. 实验中,小车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与斜面角度成正比,说明斜面角度越大,小车所受的合外力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实验结论:1. 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验条件下得到了验证,合外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2. 斜面角度和砝码质量是影响小车加速度的主要因素。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斜面角度的准确性,使用量角器进行测量。

2. 在记录数据时,要注意时间的单位,确保时间间隔的一致性。

高中实验报告物理

高中实验报告物理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验证重力加速度的存在。

2.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3. 探究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 重力加速度: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2. 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3.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量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时间,从而计算重力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1. 自由落体装置:包括铁球、细线、滑轮、铁架台等。

2. 秒表:用于测量物体下落时间。

3. 刻度尺:用于测量物体下落的高度。

4. 计算器:用于计算重力加速度。

四、实验步骤1. 将铁球用细线固定在滑轮上,将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

2. 将铁球从一定高度释放,开始计时,当铁球接触地面时停止计时。

3. 重复实验多次,记录每次实验的铁球下落时间。

4. 测量铁球下落的高度。

5. 计算重力加速度。

五、实验数据1. 铁球下落时间(t):t1 = 1.2s,t2 = 1.3s,t3 = 1.4s,t4 = 1.5s,t5 = 1.6s2. 铁球下落高度(h):h = 0.5m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公式 g = 2h/t^2,计算重力加速度:g = 2 0.5 / (1.2^2 + 1.3^2 + 1.4^2 + 1.5^2 + 1.6^2) ≈ 2.3m/s^22. 分析:(1)实验结果与理论值2.95m/s^2存在一定误差,可能是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空气阻力、测量误差等因素的影响。

(2)通过实验验证了重力加速度的存在,并测量了其大小。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正比,即质量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七、实验结论1. 重力加速度的存在得到了验证,其大小约为2.3m/s^2。

2. 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3. 实验过程中存在误差,需要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精度。

八、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重力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高物理实验报告

高物理实验报告

高物理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二、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2、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3、掌握利用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1、控制变量法:保持研究对象的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保持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计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四、实验器材小车、砝码、托盘、细绳、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天平。

五、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小车的质量 M 和砝码的质量 m。

2、按照实验装置图安装实验器材,调整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绳与长木板平行。

3、平衡摩擦力:不挂砝码和托盘,将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垫高,轻推小车,使小车在长木板上匀速运动。

4、在小车中放入砝码,将细绳跨过定滑轮与托盘相连,托盘内放适量的砝码。

5、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6、重复实验多次,改变砝码的质量,多做几组数据。

7、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砝码和托盘的质量,重复上述步骤。

8、保持砝码和托盘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增加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重复上述步骤。

六、数据处理1、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头比较密集的点,从后面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记作 x₁、x₂、x₃……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x = aT²,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

3、以加速度 a 为纵坐标,力 F 为横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描点作图,得出 a F 图像。

4、以加速度 a 为纵坐标,质量的倒数 1/M 为横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描点作图,得出 a 1/M 图像。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a F 图像图像特点:所得到的 a F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结果分析:表明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力成正比。

2、 a 1/M 图像图像特点:所得到的 a 1/M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高一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高一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高一物理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名称。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定量关系。

2. 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运动,会测量和计算加速度。

三、实验原理。

1. 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当物体质量m一定时,加速度a与合外力F成正比。

我们用小盘和砝码的重力G近似代替小车所受的拉力F(需要满足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通过改变小盘内砝码的个数来改变拉力,测量不同拉力下小车的加速度,从而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2. 保持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同样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当合外力F一定时,加速度a与质量m成反比。

我们通过在小车上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保持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不变(即拉力不变),测量不同质量下小车的加速度,进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加速度的测量是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Δ x = aT^2(其中Δ x为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T为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来计算。

四、实验器材。

1. 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薄木板、小车、小盘、砝码、细绳、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刻度尺、天平。

五、实验步骤。

1. 用天平测量小车的质量M,并记录。

2. 把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将薄木板垫在长木板没有定滑轮的一端,调节薄木板的厚度,使小车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是为了平衡摩擦力,让小车所受的合力就等于绳子的拉力哦)。

3. 把细绳的一端系在小车上,另一端跨过定滑轮与小盘相连,小盘里放上适量的砝码。

4. 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5. 改变小盘内砝码的个数,重复步骤4,多做几次实验,每次实验都要记录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F以及对应的纸带。

6. 保持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不变,在小车上依次添加不同个数的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重复步骤4,同样多做几次实验,记录每次小车的质量m和对应的纸带。

高一物理实验报告

高一物理实验报告

高一物理实验报告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性质;2. 掌握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的测量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性质。

二、实验原理1. 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光在均质、各向同性、无界限的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2.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利用两个接收器对光进行测量,分别记录光的到达时间,根据光的速度公式计算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 光的速度公式:光速v = 2L / Δt三、实验器材和材料实验器材:光源、两个光电接收器、光电计数器、计时器。

实验材料:空气、直线尺。

四、实验步骤1. 将一个光接收器固定在直线尺的起点位置,并将光电接收器与光电计数器连接;2. 将另一个光接收器放置在直线尺的终点位置,并将其与计时器连接;3. 调整光源位置和光电接收器与光电计数器之间的距离,使光电接收器能够正常接收到光;4. 同时启动计时器和光电计数器开始测量;5. 记录光到达终点光接收器的时间,并停止计时器和光电计数器;6. 根据光的速度公式,计算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7.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取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已测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测量次数Δt (s)L (m) v (m/s)1 5.2 1.0 0.38462 4.8 1.0 0.41673 5.0 1.0 0.44 4.9 1.0 0.40825 5.1 1.0 0.3922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得出的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平均值为:v = (0.3846 + 0.4167 + 0.4 + 0.4082 + 0.3922) / 5 ≈ 0.4003 m/s。

六、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结果与理论值相差并不大。

实验中的误差主要来自于计时器的误差和测量时的人为误差。

由于仪器的精度限制和实验操作的不完美,使得实验结果略有偏差。

此外,环境因素如温度、空气湿度等也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七、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并掌握了测量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大全

实验名称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实验人 1 2指导教师日期实验目: 1.研究自由落体运动2.测量重力加速度g值。

实验器材:铁架台、学生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导线、纸带、重锤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v 及时间t 满足关系v=gt,v-t 图像是一条直线,直线斜率为重力加速度g 值。

由h=1/2 gt2,经过0.02s 纸带下落位移约为2mm,所以,实验中选前两个点间距为2mm 纸带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1.把铁架平台放在桌面边缘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打点计时器安装要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

2.纸带下端挂重物、穿过打点计时器,上端用夹子夹好,并调整纸带顺利穿过限位孔,用手托住重物。

3.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打开夹子,释放纸带;4.纸带离开打点计时器后,关闭电源,取下纸带;5.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6.在纸带下端重新换上另一重物,重复上述操作,打完后立即关闭电源。

7.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8.选取两条比较好纸带将所得纸带中各点速度计算出来填入下列表格中:实验数据处理:根据下表50g钩码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速度—时间图像:织带粘贴处:50g钩码100g钩码123456实验结论:1、自由落体运动轨迹是_______,速度方向__________;位移h及时间t平方成____________;2观察图像特点,总结出物体在重物牵引下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得出自由落体加速度大小g=______。

实验名称探究弹簧伸长及弹力关系实验人 1 2指导教师日期实验目:探究弹簧_______及________关系。

实验器材:铁架台,金属横杆(带铁夹),弹簧(带指针),钩码,米尺。

实验原理:用悬挂砝码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用直尺测量弹簧伸长或总长,根据实验所测量实验数据,探索弹簧弹力和弹簧_______________之间定量关系.实验步骤:(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由下垂。

材料物理高中实验总结汇报

材料物理高中实验总结汇报

材料物理高中实验总结汇报材料物理高中实验总结汇报材料物理实验是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测量和分析材料的物理性质和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本学期的材料物理实验中,我们进行了多个实验,主要涵盖了材料的导电性、热传导性和磁性等方面。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材料物理性质的理解,还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下面是我对本学期材料物理实验的总结汇报。

首先,我想总结一下关于材料的导电性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用导线将电池与所测导体连接,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来确定导体的电阻。

我们选取了不同材料的导体,如铜、铝、铁等,并测量了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电阻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我发现了不同材料的导体具有不同的电阻特性。

在固定电流的情况下,铜导体的电阻最小,而铁导体的电阻最大。

这是因为铜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而铁具有较差的导电性能。

另外,我们还发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随着温度的升高,导体的电阻会增加。

这是因为导体的电阻与其温度呈正比,即温度升高导致材料的电阻增加。

其次,我想总结一下关于材料的热传导性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用导热材料制作了热传导实验装置,通过测量不同材料在相同温度梯度下的传热速率来比较它们的热传导性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了解到了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热传导特性。

我们发现金属材料的热传导性能较好,而非金属材料(如塑料)的热传导性能较差。

这是因为金属材料具有自由电子,能够有效地传递热能,而非金属材料则由于分子之间的固有结构而导致热能传递的困难。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关于材料的磁性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用强磁场和磁感应仪对不同材料进行了磁性测量。

通过测量材料在磁场中的磁感应强度,我们可以判断材料的磁性性质。

通过这个实验,我了解到了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磁性特性。

我们发现铁和镍等材料具有明显的磁性,而铜和铝等材料则不具备磁性。

这是因为铁和镍等材料具有未配对的电子自旋,能够在磁场中形成磁化,而铜和铝等材料的电子自旋完全配对,所以不具备磁性。

物理高中测量实验报告

物理高中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目的:1. 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力的图示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个力的合成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完成。

同样,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两个分力,这两个分力与原力共线,并且与原力的方向相反。

实验器材:1. 弹簧测力计2. 毛细管3. 纸带4. 毛细管支架5. 铅笔6. 直尺7. 白纸8. 记号笔实验步骤: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实验台上,调整至水平状态。

2. 在纸带上标记出两个力的作用点A和B,用铅笔轻轻画出两个力的方向。

3. 将弹簧测力计与纸带连接,在A点处施加一个已知大小的力,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

4. 在B点处用铅笔标记出第二个力的作用点,并施加一个已知大小的力,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

5. 用毛细管将两个力的作用点A和B连接起来,形成平行四边形。

6. 用直尺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度,即为合力的长度。

7. 用记号笔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画出合力的方向。

8. 将弹簧测力计与纸带连接,在A点处施加一个已知大小的力,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

9. 在B点处用铅笔标记出第三个力的作用点,并施加一个已知大小的力,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

10. 用毛细管将两个力的作用点A和B连接起来,形成平行四边形。

11. 用直尺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度,即为合力的长度。

12. 用记号笔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画出合力的方向。

13. 将弹簧测力计与纸带连接,在A点处施加一个已知大小的力,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

14. 在B点处用铅笔标记出第四个力的作用点,并施加一个已知大小的力,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

15. 用毛细管将两个力的作用点A和B连接起来,形成平行四边形。

16. 用直尺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度,即为合力的长度。

17. 用记号笔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画出合力的方向。

实验数据:力1:大小为F1,方向为θ1力2:大小为F2,方向为θ2合力:大小为F合,方向为θ合实验结果分析:1. 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两个力的合成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完成。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3篇)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3篇)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3篇)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精选3篇)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①参与实验操作过程,熟悉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探究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中的误差问题,领会实验中的设计思想,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②深入理解实验原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相联系,探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提高师范技能。

③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1.5V干电池、开关、导线若干条。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油酸—水溶液、注射器、带方格的塑料水盆、痱子粉。

三、实验原理(1)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1.安阻法如图1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

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设电流表的内阻RA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

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①计算法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流的值I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

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I1和R2、I2。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1(R1+r)(1)E=I2(R2+r)(2)联立(1)、(2)可得EI1I2(R1R2)I1R1I2R2r,I2I1I2I1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取平均值。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将其转化为1REr(3)I1根据实验所得数据作出R曲线,如图2所示,此直线的斜率为电源电动势E,I对应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r。

2.伏阻法如图3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实验数据。

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电压表U的内阻RV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Rr)R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①计算法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压的值U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

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U1和R2、U2。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3(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对于物质分子大小的测量,利用现代技术,像离子显微镜或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观察到物质表面的分子。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10篇及分析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10篇及分析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10篇及分析实验一:简单机械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简单机械实验,探究摩擦力和力的平衡。

实验步骤:
1. 将一块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

2. 在物体上加上一块具有一定质量的重物,测力计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测得的力值。

3. 将物体放在平衡辐射光滑斜面上,调整斜面的角度,直到物体静止不动。

4. 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斜面上的质量,并记录测得的力值。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斜面的角度增加时,物体在斜面上的质量也随之增加。

这说明斜面的倾斜角度会影响物体的平衡状态。

另外,实验中测得的力值也可以用来计算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以及力的平衡情况。

实验二:电路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电路实验,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

实验步骤:
1. 将两个电阻器连接在一起,并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流和
电压的数值。

2. 将两个电阻器改为并联连接,并再次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数值。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串联电路中电流的数值相同,而电压的数
值相加;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数值相加,而电压的数值相同。

这说
明电阻器的串联和并联连接方式对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有影响。

这些结果对于电路的设计和分析非常重要。

......(继续编写其他实验报告和分析)。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物理实验现象,以验证相关物理原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器材1. 电源供应器2. 电流表3. 电阻丝4. 电压表5. 导线6. 变阻箱7. 滑动变阻器8. 直流电动机9. 磁铁10. 电磁铁三、实验内容1. 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测量,验证欧姆定律。

2. 利用变阻箱和滑动变阻器进行电阻的测量,并验证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规律。

3. 研究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测量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4. 研究电磁铁的特性,测量电磁铁的磁感应强度。

5. 探究电磁铁和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验证欧姆定律(1)连接电路,先调节电压为3伏,然后测量电阻丝两端的电流与电压值,并记录数据。

(2)重复以上操作,分别调节电压为4伏、5伏,测量电流与电压,并记录数据。

(3)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符合欧姆定律。

2. 实验二:测量电阻值(1)通过变阻箱选取一定范围的电阻值,连接电路,测量并记录电流和电压值。

(2)再通过滑动变阻器进行电阻的测量,并记录相应的电流和电压值。

(3)根据测得的数据,分析电阻的变化规律,并验证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规律。

3. 实验三:测量直流电动机的输出功率(1)连接电路,将电动机与电源供应器相连。

(2)调节电源供应器的电压,测量电流和电压值,并计算输出功率。

4. 实验四:研究电磁铁的特性(1)连接电路,将电磁铁与电源供应器相连。

(2)调节电源供应器的电压,测量电磁铁的电流和磁感应强度,并记录数据。

5. 实验五:研究电磁铁和磁铁的相互作用(1)将电磁铁和磁铁相互靠近,观察并记录相互作用现象。

(2)改变电磁铁和磁铁之间的距离,再次观察并记录新的相互作用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的数据分析表明,实验结果符合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之间呈线性关系。

2. 实验二的数据表明,不同电阻的电流和电压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并验证了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规律。

高中教师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教师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教师物理实验报告教师物理实验报告:用空心木筒验证达朗贝尔定律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验验证达朗贝尔定律,并进一步了解光的传播规律。

二、实验器材1. 空心木筒2. 透明玻璃板3. 白色纸片4. 激光器5. 万能电表三、实验原理达朗贝尔定律是光的反射定律,表明光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即入射角i、反射角r和折射角t位于同一平面内,并满足i = r。

我们可以通过本实验验证达朗贝尔定律。

四、实验步骤1. 将激光器对准透明玻璃板,使光束尽可能垂直射入玻璃板。

2. 用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固定激光的入射位置,使入射角和反射角保持不变。

3. 利用万能电表测量激光射入和射出玻璃板的位置,记录下各个角度。

4. 更改激光入射位置,重复步骤3。

5. 将测得的实验数据整理并绘制图表,计算各个角度的值。

五、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入射角i()反射角r()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达朗贝尔定律,可以得知入射角i和反射角r相等。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得到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值。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我们发现实际测量的入射角和反射角非常接近,可认为满足达朗贝尔定律。

这与理论推导一致,证实了达朗贝尔定律的正确性。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达朗贝尔定律,即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小角度入射还是大角度入射,光线都能按照达朗贝尔定律进行反射。

这一定律在光学的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八、实验思考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有:仪器测量误差、光源的稳定性误差等。

我们可以通过反复测量和数据处理减小误差。

同时,我们还可以考虑使用更精密的仪器进行测量,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九、实验拓展本实验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例如我们可以研究光的折射现象,验证折射定律以及探究光的反射、折射对物体颜色的影响等等。

这些都是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增加实验研究的深度的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班级日期成绩实验名称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实验原理:将打点计时器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纸带系重物穿过计时器。

启动计时器后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在纸带上留下一串小点,通过纸带可研究重物的运动情况。

实验器材:纸带、打点计时器、铁架台、重物实验步骤:(1)按上图实验装置固定电磁打点计时器,并接好电路。

(2)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重锤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竖直向上提着纸带,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

(3)接通电源,然后松开纸带,让重锤带着纸带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点,关闭电源,取下纸带。

(4)更换纸带,重复作3~4次实验。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表1 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取一计数点,时间间隔=∆t 0.1s位置 相等时间的位移x (cm )相邻相等时间的位移差(cm )x ∆1 1x =54.82x -1x =9.72 2x =64.53x -2x =9.63 3x =74.14x -3x =9.64 4x =83.75x -4x =9.755x =93.4由实验发现,连续相当时间间隔位移差相等且有:x ∆==9.65cma==9.65m/注意事项:1、当我们打开打点计时器时,要保持纸带和重锤静止,保证纸带上的第一个点清晰。

2、要先通电后才放开手让重锤自由下落。

实验结论:自由落体运动实际上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0121416180.250.300.350.400.45Y A x i s T i t l eX Axis Title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m=0.025kg 小桶质量m 0/表一: m= 0.025 Kg F= m /g= (m 0/+ m X /)g次数 a F 110.10.252 12.1 0.3 3 14.2 0.35 4 15.9 0.4 518.00.45表二:F= 0.4 N24681012141618051015202530354045a1/m次数m(kg)a(m/s 2) 1/m(1/kg)1 0.025 15.9 402 0. 5.3 13.3 3 0.125 3.2 84 0.175 2.3 5.7 50.2251.84.4注意事项:(1)要使重物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m /<<m )(2)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小桶,应连着纸带且通过打点记时器的限位孔 (3)调节木板上的滑轮使拉小车的细线要与长木板平行(4)起始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处,且先接通电源后再放开小车 (5)注意不要让小车撞到定滑轮实验结论:研究平抛运动班级日期成绩实验名称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目的:(1)描绘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2)求出平抛运动物体的初速度。

实验原理:平抛运动可以看成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⑵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等于平抛物体的初速度;⑵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利用有孔的卡片确定做平抛运动的小球运动时的若干不同位置,然后描出运动轨迹,测出曲线上任一点的坐标x和y,利用和可求出平抛运动初速度实验器材:斜槽、小球、木板、白纸(可先画上坐标格)、图钉、铅垂线、直尺、三角板、铅笔等。

实验步骤:1.安装调整斜槽: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保持水平;2.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的铅垂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且靠近,固定好木板;3.坐标轴: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O即为坐标原点,再利用铅垂线在纸上画出通过O点的竖直线,即y轴4.确定小球释放点:选择一个小球在斜槽上合适的位置由静止释放,使小球运动轨迹大致经过白纸的右下角;5.描绘运动轨迹:把笔尖放在小球可能经过的位置上,如果小球运动中碰到笔尖,用铅笔在该位置画上一点,用同样的方法,从同一位置释放小球,在小球运动路线上描下若干点.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00.020.040.060.080.100.120.14hXBH/m x/m /m/s 0. 0.025 0.49 0. 0. 0.48 0.111 0. 0.50 0. 0. 0.51 0.039 0.0.49=0.494m/s注意事项:1、应保持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钉有坐标纸的木板竖直,并使小球的运动靠近坐标纸但不接触;2、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无初速度滚下,在斜槽上释放小球的高度应适当,使小球以合适的水平初速度抛出,其轨迹在坐标纸的左上角到右下角间分布,从而减小测量误差;3、坐标原点(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

实验结论:平抛运动的运动路径是一条曲线。

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的关系班级日期成绩实验名称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的关系实验目的:1 探究弹簧弹性势能与形变关系实验原理:让弹性势能转换为物体的动能,然后通过测量物体的动能来比较原来弹性是能带饿大小实验器材:气垫导轨、气源等。

实验步骤:1、把两弹簧一端与滑块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导轨的两端。

在滑块上装上一个挡光框,待滑块静止后,将光电门放在平衡处,使挡光门正好挡住光线。

2、毫秒计的功能开关置档,时间选择开关用最小的一档,使滑块偏离平衡位置10.0cm,由静止开始释放,滑块经过光电门时,毫秒计记下挡光时间t,如果挡光框两前沿之间的距离为d,则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v=d/t。

若滑块质量为m,则滑块的动能=。

3、改变滑块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x,重复操作2,得到若干组(x,)值。

4、作图。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M=0.1kgd/m 0.05 0.05 0.05t/s 0.1 0.08 0.069x/m 0.1 0.12 0.150.01 0.0144 0.02251.25 1.82.790.0240.0220.0200.0180.0160.0140.0120.0101.2 1.4 1.6 1.82.0 2.2 2.4 2.6 2.83.0与成正比关系。

注意事项:1、在改变滑块位置时要注意保持在弹簧弹性限度之。

2、2、时间开关选至最小一档。

实验结论: 作图,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它的行变量的平方成正比。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橡皮筋条数 匀速车速 W/v W/ W/1 0.460 2.174 4.725 10.273 1.4742 0.665 3.008 4.523 6.800 2.452 3 0.835 3.594 4.304 5.153 4.283 4 0.938 4.261 4.536 4.831 4.1275 1. 4.726 4.466 4.221 4.861 61.140 5.2594.609 4.0385.617注意事项:1、木板的倾斜程度应满足重力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分力等于小车受到的阻力.2、增加橡皮筋时要保证每根橡皮筋的有用长度相同实验结论:W 与v 成正比1234561 2 3 4 5 6 789 10 11 Y Axis TitleWVW/v W/W/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班级日期成绩实验名称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实验目的: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一个平面上的等势线.实验原理:利用导电纸中的恒定电流场模拟真空中的静电场,当在场中与导电纸接触的两探针尖端的电势差为零时,与探针相连的电流计中电流强度为零.从而可以通过探针找出电流场中的等势点,并依据等势点描出等势线。

实验器材:学生用低压电源或电池组、灵敏电流计、开关、导电纸、白纸、复写纸、圆柱形金属电极2个、探针2个、图钉、导线若干、木板.实验步骤:(1)安装在平整的木板上依次铺放白纸、复写纸、导电纸各一,导电纸有导电物质的一面向上,再用图钉固定在木板上(如图).在导电纸上放两个跟它接触良好的圆柱形电极.两极间距离约为10 cm,电压约为6 V.从灵敏电流计的两个接线柱引出两个探针.(2)选基准点在导电纸平面两极的连线上,选取间距大致相等的5个点作为基准点,并用探针把它们的位置复印在白纸上.(3)探测等势点将两个探针分别拿在左、右手中,用左手中的探针跟导电纸上的某一基准点接触,然后在导电纸平面两极连线的一侧,距此基准点约1 cm处再选1个点,在此点将右手拿着的探针跟导电纸接触,这时一般会看到电流表的指针有偏转,再左右移动探针的位置,直至找到一点,使电流表指针没有偏转为止,说明这个点跟基准点的电势相等,用探针把这个点的位置复印在白纸上.照上述方法,在这个基准点的两侧,各探测出5个等势点,每个等势点大约相距1 cm.用同样的方法,探测出另外4个基准点的等势点.(4)画等势线取出白纸,根据等势点画出平滑的曲线,它们就是等势线.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计的使用测定金属电阻率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表1 次数 1 2 3 平均 直径d/mm 1.415 1.414 1.413 1.414 长度l/cm 6.12 6.13 6.11 6.12 表2次数 电压U/V电流I/A 电阻R=U/I (Ω) 电阻的平均值(Ω)1 3 1.65 1.82 1.8272 4.2 2.3 1.833 5 2.73 1.83 463.271.83金属导线的横截面积S=金属的电阻率m lSR ⋅Ω⨯=⋅=-51067.4ρ误差分析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到的,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必然带来系统误差;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差注意事项:⑴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接入点间的部分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

⑵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⑶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电键、电流表、待测金属导线、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测金属导线的两端。

⑷闭合电键S 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⑸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强度I 的值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A 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化。

实验结论:金属丝的电阻率为m ⋅Ω⨯-51067.4。

练习用多用电表测电阻班级日期成绩实验名称 练习用多用电表测电阻 实验目的:1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测电阻。

实验原理:测量直流电阻部分即欧姆表是依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制成的,原理图如图13-2所示,当红、黑表笔短接并调节R 使指针满偏时有中R ER r r E I g x =++=(1)当电笔间接入待测电阻R x 时,有 (2)联立(1)、(2)式解得些 中R R R I Ix g g x +=(3)由(2)式或(3)式可知,每一个R x 都有一个对应的电流值I ,如果在刻度盘上直接标出与I 对应的R x 的值,那么当红、黑表笔分别接触待测电阻的两端,就可以从表盘上直接读出它的阻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