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认知》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货物认知与养护》课程标准

《货物认知与养护》课程标准

《货物认知与养护》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物流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物流类各专业学生掌握从事货物储存、运输、搬运等物流活动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货物认知与处理的知识技能学习与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物流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货物检验、储存、养护等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仓储管理员、装卸搬运工、运输调度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物流货物认知的基础理论知识、基础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认知货物、养护货物”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货物认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日常货物的特性、分类、检验、包装等基础知识和货物储存养护等基本技能,初步养成诚信、守法、安全、合作、环保等物流职业基本素养。

1.理解货物的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特性,掌握常用的货物计量方法,能正确计量货物,能识别货物在储存与运输中的特性变化。

2.了解货物的分类体系与分类方法,能依据给定的标准对货物合理分级分类。

3.理解货物质量及质量管理要求,掌握各类货物检验类型与检验方法,能鉴别相关货物的质量。

4.理解货物的包装类型与包装材料,能识别货物包装标志,会对货物进行合理化包装。

物流发展认知教案模板范文

物流发展认知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现代物流》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物流的定义、发展历程、作用及未来发展趋势。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流行业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教学重点:1. 物流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作用。

2. 物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1. 物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

2. 如何将物流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物流吗?请简要介绍一下。

2. 教师讲解物流的定义。

二、新课讲授1. 物流的发展历程a. 物流起源: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物流行业。

b. 物流发展:20世纪60年代,物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 物流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2. 物流的作用a. 提高企业竞争力。

b. 降低物流成本。

c. 优化资源配置。

d. 促进经济增长。

三、课堂讨论1. 物流行业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2. 物流行业在降低物流成本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四、作业布置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

2. 分析我国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同学们,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二、新课讲授1. 物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a. 智慧物流:信息技术、物联网等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b. 绿色物流: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

c. 供应链管理:整合供应链资源,提高供应链效率。

2. 如何将物流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a. 学习物流相关软件,提高操作能力。

b. 参加物流实践活动,积累经验。

三、课堂讨论1. 智慧物流对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有何意义?2. 如何在绿色物流方面发挥作用?四、总结与作业布置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查阅资料,了解智慧物流、绿色物流等方面的最新动态。

3. 思考:作为一名物流从业人员,如何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反思:本教案以物流发展认知为主题,通过导入、新课讲授、课堂讨论、作业布置等环节,帮助学生了解物流的定义、发展历程、作用及未来发展趋势。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42109使用专业:物流管理课程类别:专业学习领域修课方式:必修课数学时数:64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同时也是理论性与操作性均比较强的一门课程。

通过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但要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方法,而且要能熟练地运用于企业实践,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前导课程为物流学概论、管理学、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等。

后续或并行课程为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所以讲授教学、专题讨论为教学手段。

64课时中,52个课时讲授,10个课时专题讨论,最后2个课时为考核。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除了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外,全课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组织教学。

具体目标包括:了解物流信息技术概论、初步掌握数据库管理与网络技术、条码技术、射频技术、EDI技术、物理电子商务、GIS技术、GPS技术、典型的物流信息系统等。

重点学习物流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通过专题讨论,具备一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实际操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1章 物流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与物流信息1.2 物流技术与信息系统1.3 物流信息化与标准化学习目标:1、熟悉掌握数据、信息、物流信息、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之间的关系,掌握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

3、了解物流信息化与标准化的概念及其内容。

第2章 条码技术2.1 条码技术和条码2.2 物流条码的标准体系2.3 条码的识读2.4 条码在物流中的应用学习目标:1、熟悉掌握条码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熟练掌握条码的定义、结构、编码规则和应用。

3、掌握条码扫描设备的使用。

4、了解条码应用标准及条码技术在物流上的具体应用。

第3章 射频技术3.1 射频技术概述3.1.6 RFID在物流中的应用3.2 EPC技术学习目标:1、掌握射频技术和电子代码技术的概念、系统构成、基本原理、分类和特点等知识。

物流标准认知课件(PPT30页)

物流标准认知课件(PPT30页)

从各种设备的有效衔接出发,所制定的车厢,船舱尺寸标准和载
荷能力标准等。
1. 作业车辆(指叉车、台车、手车等》标准

指物流过程中使用的各种作业车辆如叉车,台车,
手推车等,在规格尺寸,运行方式,作业范围,作业量,作业速
度等方面的技术标准
3. 传输机具(如起重机、传送机、提升机等)标准

指物流中完成传送的各种机械设备如起重机械,传
技术标准体系
技术基础标准
设计技术标准
产品标准
采购标准与工艺标准
四. 物流作业标准

为保证物流活动顺利进行,对物流作业中的作业工
艺要素,作业程序和方法等所制定的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作业
工艺文件格式,作业工艺要素,作业工艺程序,一般物流作业
要求,典型物流作业工艺等。
仓储工艺标准与装卸工艺标准
一的物流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主要内容包括:物流管理工
作应达到的质量要求:物流管理程序与计算方法:物流管理有
关资料,报表和原始记录的要求:物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凭
证编制要求等。
管理标准体系

八. 物流工作标准


物流工作标准是指对物流工作的内容,方法,
程序和质量要求所定制的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各种岗位的
、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以及业务工作标准。
2.
研究各子系统技术标准和业务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
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
3. 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谋求物流大系统的 标准统一
物流标准的作用
1. 物流标准是实现物流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要使 物流管理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物流标准起着纽带作用。
寸。该尺寸是设计建筑物长、宽、高尺寸,门窗尺寸,建筑物柱

物流发展认知教案模板范文

物流发展认知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流发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物流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流发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物流发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物流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点。

教学难点:1. 物流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点的深入理解。

2.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流发展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案例等教学材料。

2. 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内容,了解物流发展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物流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流?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讲授新课1. 物流发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解释物流的定义和特点。

- 分析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等。

2. 物流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点- 介绍物流发展的四大趋势:信息化、全球化、专业化、智能化。

- 分析物流发展的特点:协同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如顺丰速运、京东物流等,分析其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如物流成本、物流效率、物流安全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五、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物流发展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参与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物流发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

《物流认知》课程标准

《物流认知》课程标准

《物流认知》课程标准《物流认识》课程标准物流服务与管理示范专业项目建设组《物流认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物流认识适用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课程的定位本课程是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物流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一门导论性质的课程,通过为客户物流服务基本功能项目提供的认识教学,使学生掌握物流服务基本功能为主体的知识框架,认识物流职业核心能力、专业能力与就业岗位的关系,适应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具体培养学生良好的5S管理、耐心、细心和恒心等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诚信、协作、保密、安全、效率、服务意识、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等职业道德;培养学生根据货物特点选择运输方式的能力,并能进行运输方式的优化。

培养学生能认识一般仓储设施设备,并能使用常用的仓储设备,能对仓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培养学生能对物流信息平台的软硬件进行维护的基本能力,并能使用二维码进行仓库的基本管理。

培养学生能对不同的商品进行物流运输包装,能熟练进行捆扎操作,能熟练进行托盘包装。

培养学生能认识一般装卸搬运设备,能合理选择设备,能进行基本的装卸操作,能对装卸搬运进行优化分析。

培养学生能选择合理的方法熟练进行商品分拣。

培养学生对流通加工进行优化的基本分析。

2、设计思路一直以来,我们总是习惯性的认为基础性的课程总是没有后续的专业课程重要,而在对物流企业的调研中,企业认为物流基础课程非常重要,这与我们的习惯认识差别很大。

因此学校应认真思考企业的观点,重新认识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怎么理解物流认识课程的重要性?职业教育的发展一直有学问化和职业化的矛盾存在,学问化强调知识的完整与系统,职业化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实践性和知识的实用性。

目前虽然学科论受职业论批评较多,但实践中学科论较多。

逻辑上学科论认为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的学习内容更复杂,后续内容因难学而形成了更重要的隐形,从中职教育的发展过程来看这个观点是必然的。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物流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物流管理,实现企业物流活动的顺畅运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目标包括:1. 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析物流管理问题;2. 具备物流管理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物流作业流程、物流信息系统等操作;3. 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团队成员、客户、供应商等进行沟通和协作;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根据企业需求和市场变化,提出新的物流管理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1. 物流基础理论:介绍物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原则,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2. 物流作业流程:讲解物流作业的基本流程,包括采购、库存、运输、包装、配送等环节;3. 物流信息系统:介绍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等;4. 供应链管理:介绍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风险管理等;5. 案例分析与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物流管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1. 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2. 做好课堂笔记,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3. 独立完成作业和案例分析,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4. 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 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实际应用;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物流作业流程的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包括视频、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物流教学大纲

物流教学大纲

物流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物流是现代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课程将重点介绍物流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相关理论,以及物流管理的流程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物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物流管理在实际生产和运输中。

二、课程目标1. 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了解物流系统的组成和各个环节的关系;3. 熟悉物流运输和仓储的管理流程;4. 掌握物流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的方法;5. 培养物流规划和协调能力。

三、课程大纲和安排1. 物流管理概述1.1 物流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物流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1.3 物流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和意义2. 物流系统与环节2.1 物流系统的组成和运作原理 2.2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环节的协调2.3 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管理3. 物流运输管理3.1 运输方式及其选择3.2 运输网络设计与优化3.3 运输合同管理与运费结算4. 物流仓储管理4.1 仓储设备与布局规划4.2 库存管理与控制4.3 订单管理和配送5. 物流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5.1 物流成本结构与控制方法5.2 物流效率评价和改进5.3 物流技术与装备的应用6. 物流规划与协调6.1 物流网络设计与规划6.2 物流需求调查和预测6.3 各环节协调与决策四、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加深对物流管理实际问题的认识。

3. 实践: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4. 学习资料:提供相关教材、论文和案例资料进行学习和研究。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参与讨论、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

2. 期中考试:考察对物流管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

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实际物流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或改进建议,并撰写论文。

六、参考教材1. 《现代物流管理》(第三版),作者:李晓红,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年份:2018。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入门基础课程,根据物流典型职业活动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分析整合而成,主要介绍物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基础性,为专业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向本专业学生普及现代物流的基本知识及基础技能,使学生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正学生的工作心态。

通过对物流业的了解,促进学生形成职业意识,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使学生走进物流行业,认识类型物流企业,体验物流各环节的功能,知晓物流企业的职能部门和各岗位要求和服务意识,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理解、分析和解决简单物流问题的能力。

职业能力教学目标1.能描述物流行业发展现状;2.能准确辨识各类物流企业;3.理解物流活动各个环节的基本功能;4.能描述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作业流程;5.能描述企业物流活动的构成;6.能描述第三方物流的运作;7.能操作简单的物流信息系统。

三、参考学时72学时四、课程学分4学分五、教学内容与要求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可采用实地参观、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物流业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在物流行业工作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

教学中物流行业的认知部分可以组织学生到物流企业实地参观、借助网络进行物流行业信息搜集等形式组织教学;物流各功能要素的构成的内容,可以设定工作任务,把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合作完成工作任务来进行此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企业物流流程、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等部分的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播放录像和视频资料、角色分工模拟情境等形式组织教学。

(二)考核与评价本课程考核原则是坚持评价过程、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过程性评价中注重对学生搜集、整理、分析物流各活动的资料过程与能力的评价、运用所掌握的物流基本知识分析物流实际业务过程与能力的评价,同时也要对学生在课堂讨论、实地参观、小组合作等活动中所表现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

《物流与配送》课程标准

《物流与配送》课程标准

《物流与配送》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营销类电子商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现代营销基础》《电子商务技术》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物流与配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后续《网店运营》《网店客服实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物流与配送的知识技能学习与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营销类电子商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物流与配送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业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电子商务师等岗位需求,围绕电子商务活动中物流与配送的关键能力,反映物流与配送的具体工作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认识物流与配送工作、体验物流与配送工作、服务物流与配送工作”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相关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确定学习内容的顺序。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的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理解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能根据企业运作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电子商务物流模式。

2.掌握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仓储、运输、配送、包装作业流程,能根据商品特点进行合理化物流管理。

3.熟悉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能根据实际情况优化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模式。

4.掌握常用的物流信息技术,能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处理。

5.掌握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能合理选择进、出口跨境电商物流模式。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物流管理》课程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物流管理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的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现代物流体系的组成结构、流程和相关策略,为将来从事物流管理相关职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物流体系的组成结构和基本原理;3. 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核心功能;4. 学会运用物流策略和技术工具来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5.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物流管理概述概念、发展历程、意义和作用、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等。

2. 物流体系与基本原理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环节,以及库存管理、供应链协调等原理。

3. 物流管理流程订单管理、运输计划、货物配送、售后服务等流程及其关键环节。

4. 物流策略与技术应用供应链管理、跨国物流、绿色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等。

5. 物流绩效评价与优化物流成本、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等绩效指标的评价与优化方法。

6. 物流风险管理天灾人祸、市场需求波动等因素对物流系统的影响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7. 物流管理案例分析实际物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以及典型企业物流管理的案例研究。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介绍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实践案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物流管理中的问题。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实际物流企业,亲身体验物流管理的实际运作。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课堂测试:针对课程内容进行定期的知识测试。

3. 项目报告:学生可根据实际案例或企业调研,撰写物流管理相关的项目报告。

4.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进行综合性考核。

六、参考教材1. 张力,卢旺达编著. 《物流管理导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

物流发展认知教案设计模板

物流发展认知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流发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物流行业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物流发展的热情。

3. 增强学生分析物流发展趋势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物流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1. 物流发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物流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1. 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物流行业相关案例资料3. 学生分组讨论表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物流行业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学生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物流现象,例如快递、货运等。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物流发展的基本概念,包括物流的定义、物流活动、物流行业等。

2. 学生思考并回答: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物流行业相关案例,如京东、顺丰等企业的物流发展历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企业物流发展的成功因素。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流发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本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并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

二、物流发展趋势分析1. 教师讲解物流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如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等。

2. 学生思考并回答: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对企业和消费者有哪些影响?三、分组讨论1. 教师发放学生分组讨论表格,每组讨论以下问题:a. 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对企业有哪些挑战?b. 企业如何应对这些挑战?c. 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对消费者有哪些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流行业发展趋势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本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物流行业相关新闻,分析物流发展趋势。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发言情况。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知识面,对专业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课程是在第一学期开设,无前续课程;后期课程有《采购》、《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采购管理实务》、《库存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应用》等。

本课程紧扣专业培养目标,以满足物流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为宗旨,同时,还要综合考虑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课程结合物流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深入浅出,融知识性、操作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同时注重开展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劳动意识、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考取1+X证书、进行邮政云仓工学交替实习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总体设计原则:本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在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组织中时刻把握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从事物流相关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素养。

以行业专家对物流管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结合专业建设方案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结构:按照物流工作运作流程组织教学内容,即物流管理基本知识、物流系统、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物品包装作业管理、装卸搬运作业管理、流通加工、配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

本课程理论知识涉及面广,课程依托职教云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知识运用和操作技能的考核,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灵活运用课堂练习、案例分析、实训操作、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不同教学形式,注重融合职业道德、环保意识、劳动教育、社会责任、客户为中心等思政教育内容。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够熟知物流企业生产与运作的基本流程,掌握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管理岗位群的基本工作内容和操作实务。

《物流认知》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物流认知》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本门课程下设了七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是通过四个学习活动分步来完成的即:知识准备、技能学习、态度学习、整合训练。在知识准备、技能学习、态度学习阶段,多采用正面课堂教学形式(部分采用企业考察、实践形式),以引导文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必备理论知识,同时交叉使用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模拟教学法、考察教学法、实训教学法等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方法和职业素养的教育和训练;整合训练阶段则多采取小组学习方式,配套采取了项目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意识和自我责任意识。
1、能够熟练描述现代物流系统的构成,能够识别物流企业的类型,说出企业物流活动的各环节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
14
2、概述物流企业的部门和组织结构,描述物流人才的专业素养要求,对个人职业成长路线做出科学、合理规划。
3、进行区域物流调研,创办一份区域物流电子报。
2
情境二
仓储作业认知
1、能够熟练描述仓储日常管理工作内容与要求,以及普通货物仓储作业流程。
本课程承载着为学生呈现物流行业概况的任务,重点培养学生对物流企业、对物流业务和对物流岗位的认知,建立起学生学习物流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物流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本课程教学目标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在以物流服务基本功能要素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因此还承担着改变学生学习方法的重任;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体验现代物流、仓储作业认知、运输作业认知、配送作业认知、装卸搬运作业认知、流通加工与包装作业认知、信息处理作业认知等七个学习任务,突出职业的整体认识和基础能力的训练。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货物学常识与实务》课程标准

《货物学常识与实务》课程标准

《货物学常识与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按照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以“三全育人”为路径,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根据常运货物的性质以及在运输、保管和装卸中的注意事项,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货损货差的发生,确保货物运输安全的能力。

为今后学习港口及航运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后续课程为《集装箱运输实务》、《理货业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海上货物运输与保险》、《港口库场管理》、《港口装卸工作组织》、《船舶原理与配载》。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运中常见货物的性质、包装、标志以及在运输、保管、装卸时的注意事项,防止货损货差事故的发生,确保货物运输安全。

另外,通过学习了解危险货物的概念、分类、性质、包装、运输等注意事项,防止货物危险事故的发生。

(一)知识目标1.了解水运运输货物的分类;2.掌握货物性质;3.掌握水运中影响货物质量的要素;4.掌握配积载时货物的质量控制;4.熟悉货物的包装;5.掌握货物标志的主要内容;6.熟悉货物的储存和保管;7.掌握货物温湿度的控制措施和通风类型;8.了解危险货物概念、分类、性质、包装、运输等注意事项。

(二)能力目标1.能够对货物进行分类;2.能根据货物性质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运输质量;3.能够为具体的货物选择运输包装;4.能够理解货物标志的含义;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更多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移动信息化教学手段。

建议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建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货物积载实训室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实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营造开放仿真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建议进行分组教学,项目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及团队精神。

建议进行双语教学,让学生货物名称的英文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认识》课程标准
物流服务与管理示范专业项目建设组
《物流认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物流认识
适用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课程的定位
本课程是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物流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一门导论性质的课程,通过为客户物流服务基本功能项目提供的认识教学,使学生掌握物流服务基本功能为主体的知识框架,认识物流职业核心能力、专业能力与就业岗位的关系,适应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具体培养学生良好的5S管理、耐心、细心和恒心等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诚信、协作、保密、安全、效率、服务意识、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等职业道德;培养学生根据货物特点选择运输方式的能力,并能进行运输方式的优化。

培养学生能认识一般仓储设施设备,并能使用常用的仓储设备,能对仓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培养学生能对物流信息平台的软硬件进行维护的基本能力,并能使用二维码进行仓库的基本管理。

培养学生能对不同的商品进行物流运输包装,能熟练进行捆扎操作,能熟练进行托盘包装。

培养学生能认识一般装卸搬运设备,能合理选择设备,能进行基本的装卸操作,能对装卸搬运进行优化分析。

培养学生能选择合理的方法熟练进行商品分拣。

培养学生对流通加工进行优化的基本分析。

2、设计思路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习惯性的认为基础性的课程总是没有后续的专业课程重要,而在对物流企业的调研中,企业认为物流基础课程非常重要,这与我们的习惯认识差别很大。

因此学校应认真思考企业的观点,重新认识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怎么理解物流认识课程的重要性?职业教育的发展一直有学问化和职业化的矛盾存在,学问化强调知识的完整与系统,职业化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实践性和知识的实用性。

目前虽然学科论受职业论批评较多,但实践中学科论较多。

逻辑上学科论认为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的学习内容更复杂,后续内容因难学而形成了更重要的隐形,从中职教育的发展过程来看这个观点是必然的。

但随着现代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改革,强调按照职业发展的系统培养学生的
综合职业能力,要对原来的课程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进行重构。

按照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和专家的职业发展历程来看,物流基础从知识上来讲够用就行,不强调复杂性不强调知识性,但强调不仅要通过为初学者建立整个物流职业的知识框架来认识物流的重要任务,并负责学生基初专业知识、基本职业素养,这样的基础认识能力不仅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更重要的是它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很重要。

因为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前更多接受的是教师讲授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不能培养,因此物流基础课程还承担着改变学生学习方法的重任。

因此从能力培养还是从学习方法培养来看物流基础都应是物流专业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由于本课程面向的是整个专业的认识和基本能力培养,不能对应具体的工作岗位,但每个岗位都需要对职业有整体的认识,因此本课程在物流服务基本功能的要素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在基本功能要素中对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

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主要包括物流概述,物流运输、仓储与配送,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等项目,突出职业的整体认识和基础能力的训练。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认识和理解物流的基础上获得以运输、仓储、包装、加工、装卸搬运、物流信息等基本功能为主体的物流知识框架,培养学生对物流运作的认知能力、物流业务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独立进行业务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同时帮助学生适应体验式学习方法,为后续物流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1、能力目标
1、能基本操作运输管理软件。

2、能基本操作仓储管理软件。

3、能熟练进行纸箱和托盘包装操作。

4、能熟练进行货物“堆码、拆垛”“分拣、配货”“搬送、移送”的装卸操作。

5、能基本利用二维条码进行仓储管理。

6、能熟练进行货物的分拣操作。

2、知识目标
1、能够熟练描述现代物流的与传统物流的区别,能够熟练说出现代物流管理的内容知
识。

能够基本描述仓库5S管理的基本知识。

2、能够熟练描述不同运输方式及运输合理化的知识。

3、能够熟练描述普通货物入库操作流程知识。

4、能够熟练描述包装合理化、捆扎及托盘包装知识。

5、能基本描述二维条码基本知识。

6、能基本描述配送流程及拣货基本知识。

3、素质目标
1、能够严格遵守物流行业的职业道德,遵守行业法律、法规。

2、能够安全操作相关设施、设备。

3、能够基本上与同学、教师、企业员工进行有效沟通,协作共事。

4、能够熟练应用文献工具获取信息,自觉关注物流企业发展前沿和动态,能基本展开自主学习。

三、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
四、实施建议
1、教材编写建议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应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指导本教材的编写,应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3)教材应考虑现有教学条件,结合参观、角色扮演、案例讨论、实训等教学手段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情景设计,尽可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来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

(4)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应避免把职业能力仅理解为动作技能,强调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5)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应有完善的课程资源库辅助教学。

2、教学建议
(1)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互动。

(2)教学应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不仅要重视职业能力,也要强调学生
核心能力的培养。

(3)教学应以工作情景下的职业活动为内容,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学生在活动的体验中完成课程学习,获得职业能力。

(4)教学应主动发挥职业情境及活动任务对学习的引领作用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5)教学应注重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提供机会与平台。

(6)教学应重视校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

3、教学评价建议
(1)评价应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评价应以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过程性评价以鼓励为主。

(3)教学效果评价重点是评价学习者的综合职业能力。

4、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1)通过制作视频、图像、案例、课件等课程资源,为师生搭建立体的教学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利用物流客户服务专题网站、电子书籍、电子期刊、专业论坛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走向多元,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提供有效途径。

(3)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资源和条件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

(4)利用物流企业资源,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参观、调查、实训和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