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听课笔记大全
高考物理课堂听课笔记大全
高考物理笔记大全第一部分高中物理的科学思想方法表7、匀变速运动的重要考点表9、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表12、超重与失重表15、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表18、万有引力在天体中的运用表19、求功的方法对比表20、功与冲量表21、动能、动量与速度表23、守恒定律表26、动力机车的运行问题表31、固体、液体分子直径与气体分子间距的估算表39、电场、电势、电势能的判定方法表41、安培力与洛仑兹力表42、电容器的两种情况表43、直流电与交流电表44、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表45、金属与电解液的电流强度计算表46、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表56、电场线与磁感线表57、各种感应电动势的计算表58、左手定则与右手定则表61、单相交流电与三相交流电表62、交流电的四大值表63、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到器表67、远距离送电的两措施表68、LC振荡电路各量比较表69、麦克斯韦电磁波理论表70、波的四种物理现象表72、实像与虚像表73、凸透镜与凹透镜成像规律对比表79、激光的三个特点表82、四种核反应表83、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表89、电阻、电容和弹簧的串联表90、电阻、电容和弹簧的并联表91、照相机与幻灯机表96、物理学中的平衡问题表97、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表98、各种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表100、物理量之间的微积分关系附表五、高中物理的科学思想附表七、高中物理常用公式总汇第二部分高中物理科学的基础学习方法1、学习物理的方法①要学好物理,必须形成物理思想,即:理解物理概念,明确物理规律,建立物理模型,搞清物理思路,熟练物理方法。
②审题是热点,作图是重点,找规律是难点,列方程是焦点,解方程是得分点。
③知识是得分的实力,能力是较量的资本, 方法是竞争的关键,意志是成功的力量。
④形成物理思想,掌握物理方法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2、力的正交分解方法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力垂直分解在坐标轴上,如图然后进行矢量合成 分力大小: ∑+++= x 3x 2x 1x F F F F ∑+++=3y 2y 1y yF F F F注意:①上面两式是矢量关系式,必须规定正方向计算,特别要注意正负号 ②正交分解法分解的分力只有正弦与余弦,没有正切与余切,如α=cos F F x 11α=sin F F y 11,对边为正弦,邻边为余弦合力大小:∑∑∑+=22yxFF F 合力方向:∑∑=φxy FF tan常用于三个以上的力的平衡问题和二个以上力的加速运动问题 3、力的合成思路方法思路方法: 作图法: ①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分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则为合力)②三角形法则(两分力首尾相连,合力为第一力的首端与第二力的尾端的连线)(2)计算法:F F二力的合力大小:αcos 2212221F F F F F ++= 其中α为两两已知力F1、F2的夹角方向:ααφcos sin tan 121F F F +=合力的最大值:21F F F += 合力的最小值:21F F F -=③特例——菱形对角线垂直平分 结论:同向合力最大,反向合力最小二力的夹角为锐角时,合力一定大于每个分力二力的夹角是钝角时,合力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每个分力 4、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方法 静摩擦力产生的状态:相对静止 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判定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难点,仅仅由定义判定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问题常常运用下面三种方法①由定义判定——静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由平衡条件∑F=0判定③由牛顿第二定律∑F=ma 判定 ④由牛顿第三定律判定 5、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用定义式t sv =计算上式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变速运动、变速运动都适用 s 为时间t 内物体运动的位移用221v v v +=计算上式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即直线性变化情况 要注意速度v 的矢量性即正负号问题 6、如何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公式 ①速度公式:atv v t +=0(无s)②位移公式:2021at t v s +=(无vt)③速度平方式asv v t 2202=-(无t)④平均速度表示的位移公式:t v v t v s t20+==(常考) (无a)思想方法:①上面四个公式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②四个公式共含有五个物理量,每个公式中都含有四个物理量,知三则可求二 ③瞬时速度是状态量,位移、时间是过程量④上面的四个公式都符合矢量运算法则(注意正负号) ⑤选取公式时,无什么物理量选取什么公式最好 7、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常用的两个重要公式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 时速度202tAB AB t v v t s v v t +=== ②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邻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212312aT s s s s s s n n =-==-=--加速度21n n T s s a --=(其中T 为任意相等的时间间隔)逐差法求加速度()2T m n s s a mn --=(n 与m 都是整数n >m)8、中间时刻的速度和位置中点的速度①中间时刻的速度202t/t v v v +=②位置中点的速度22202t /s v v v +=特点:不管加速还是减速,位置中点的速度一定大于中间时刻的速度 9、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v v v vv①1S 末、2S 末、3S 末……的速度之比为3:2:1:::321=v v v②前1S 内、前2S 内、前3S 内…前nS 内的位移之比为2321::9:4:1:::n s s s =③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5:3:1:::321-=n s s s④相邻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⑤相邻等位移内的时间之比为:()():23:12:1--10、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法一、分段研究:上升匀减速,下降自由落体 法二、作图研究:(最佳方法)法三、全程研究:匀减速直线运动, 关键:y=0(返回原出发点时) 重要结论:分时间:g v t t 0==下上 全程总时间:g v t 02=总 上升最大高度:g v H 22=11、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学习方法:建立直角坐标系,进行运动的正交分解思路方法:函数思想法——所有运动学量都是时间的函数 速度关系:分运动速度:⎩⎨⎧==gtv v v y x 0物体的速度(合速度)大小:()22022gt v v v v y x +=+=速度方向:0tan v gt v v xy ==α位移关系:分运动位移:⎪⎩⎪⎨⎧==2021gt y t v x物体的位移22y x s +=方向位移:x y=βtan注意事项: ①高度决定时间②各运动学量都是时间的函数③各运动学量都由v0 、t 共同决定,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12、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方法 (1)常用公式:ma F =∑常用形式:⎩⎨⎧=∑=∑yy x x ma F ma F学习方法:二个共点力常用合成法三个以上的共点力常用正交分解法重要结论:物体所受的合力是使该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注意事项:①公式的因果性、瞬时性、矢量性、对应性 ②必须作物体的受力图,进行合成或正交分解 ③要运用三角函数进行变换 (2)整体运用牛顿定律对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F 外=m1a1+m2a2+m3a3……含义:系统所受的合外力是引起系统内部每个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思路:先整体求解加速度,然后隔离求解内力 13、动力机车的运行问题⑴物理规律:()()⎩⎨⎧=-=21 ma f F v F P t 牵牵额→当vt=vmax 时,P 额=f vmax (3)重要结论:⎪⎪⎭⎫⎝⎛-=max 1v p v p m a t 额额⑵两类问题:动力机车在额定功率下的起动问题 思路:()()()()时当牵0max 321==−→−↓−→−↓−→−↑a v v a F v t t结论:机车先变加速,然后匀速加速度先减小后为零 速度一直增大,最后匀速动力机车匀加速起动问题(开始a 一定,F 一定)思路:()()()()()()()时当恒定不变牵0max 21211==↓−→−↓−→−↑−→−−→−↑−→−↑a v v a F v P p v a t t t结论:机车先匀加速,后变加速,最后匀速加速度先不变,然后减小,最后为零;速度一直增大,最后匀速 14、圆周运动的条件问题讨论(1)绳子拉小球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 要使小球在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从力的角度分析,应该使绳子的张力永远存在,即: F ≥0…………①小球通过最高点时,椐牛顿定律:R v mmg F 2=+联立解得:v ≥L g ……②圆周运动条件:⎪⎩⎪⎨⎧≥≥gL v F 最高点的速度运动学条件张力力学条件:0:(2)木棒连接小球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因为木棒不可伸长,故小球只要有速度就能到达最高点 圆周运动条件:v ≥0设最高点小球受拉力,则F ≥0且R v mmg F 2=+解得小球在最高点受拉力的条件是:v ≥L g设小球在最高点受支持力,则F ≥0且R v mF mg 2=- 解得小球在最高点受支持力的条件是:0≤v ≤Lg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有电场存在时,还要区分“物理最高点”——速度最小的位置;与“几何最高点”——圆周最高点的关系 15、万有引力定律与物体的重力⑴引力定律2r Mm GF =⑵物体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2R Mm Gmg ≈距离地面任意高度h 处:2/)(h R Mm Gmg +=其中R 为地球半径,M 为地球质量,m 为物体的质量地面上的物体,重力是引力的一个分力;空中的物体,重力的大小等于引力 物体的重力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16、卫星的运动的研究方法 思路方法:函数思想法:所有运动学量都是r 的函数,求解轨道半径是关键 因果分析法:引力是使运动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规律学习法:①ma r Mm G=2→2r MG a =②r v mr Mm G 22=→r GMv =③rm r Mm G22ϖ=→3r GM =ϖ④r T m r Mm G 2224π=→GM r 2T 3π= ⑤r f m r Mm G2224π=→321r GM f ⋅π=重要结论:一同全异规律①所有运动学量都是r 的函数 ②r ↑→a ↓、v ↓、ω↓、f ↓ →T ↑应该记忆的常量①卫星的环绕速度不大于7.9km/s ,卫星的发射速度不小于7.9km/s ,卫星做圆周运动鞋的周期不小于85min②地球公转周期365d ,地球自转周期24h=86400s ,月球绕地运行周期30d ③需要了解的常数:地球的质量5.98×1024kg ;太阳的质量2.0×1030kg 17、同步卫星的特点 特点小结:①与地球自转同步(ω、T 、f 相同) ②在赤道的正上方③距离地面的高度一定(约为36000km)④运行速度大小一定,且小于7.9km/s ,加速度大小一定。
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听课笔记
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听课笔记一、电路中的能量转化概述1. 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组成的闭合路径,其中能量是在各个元件之间相互转化的。
2. 在电路中,能量可以从电源转化为电器的电能,然后再转化为光能、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3.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是由电子在导线中流动产生的,因此电子的运动是能量转化的基础。
二、电源中的能量转化1. 电源将化学能、机械能等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供电路中的电器使用。
2. 电源中的能量转化过程中会产生内电阻,部分能量会转化为热能散失。
三、电器中的能量转化1. 电器是电路中能够利用电能进行工作的元件,如灯泡、电热水壶等。
2. 电器会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完成各自的功能。
四、能量转化的效率1. 能量转化的效率指的是能够用于实际工作的能量与输入能量的比值。
2. 电路中能量转化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总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化为无用的热能散失。
3. 为提高能量转化效率,需要减小电源内阻、选择高效率的电器等措施。
五、实例分析:电路中的能量转化1. 举例分析一个电路中的能量转化过程,如电热水壶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2. 分别描述电源转化化学能为电能、电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3. 分析其中能量转化的效率,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方向。
六、结论1.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电源、导线、电器等多个方面。
2. 能量转化的效率直接影响到电路的性能和功耗,因此需要重视能量转化过程中的损耗问题。
3. 通过对电路中能量转化过程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可以为电路设计和能效改进提供重要的参考。
以上是我在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中关于电路中的能量转化的听课笔记,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七、能量转化的实际应用1.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不仅存在于理论中,也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 以无线终端充电为例,无线终端电池的充电过程涉及到电流、电压和电阻等物理量的相互转化,是一个典型的能量转化过程。
高一下学期物理听课记录
高一下学期物理听课记录下学期,我上了物理课,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物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将认真听课,并做好笔记。
以下是我对物理课的听课记录。
第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物理量的计算。
老师首先介绍了物体的物理量和单位,例如:长度的单位是米,质量的单位是千克,时间的单位是秒等等。
然后老师示范了让我们计算物理量的方法,例如:计算速度的公式是v=Δx/Δt,计算加速度的公式是a=Δv/Δt等等。
我记住了这些基本公式,并且明白了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第二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的力学部分。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例如:匀速运动和加速运动。
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等,加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
老师还示范了让我们计算物体运动的方法,例如:计算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等。
我学会了如何计算物体的运动参数,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运动问题。
第三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力学性质。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力的概念和力的计算方法。
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一种作用,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
老师告诉我们物体受力后会产生运动,而当物体所受的力平衡时,物体就会保持原来的状态。
我理解了力的概念和力的计算方法,并学会了如何判断物体所受力的平衡状态。
第四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功和能量。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功的概念和能量的转化。
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而能量是物体具有的改变力的能力。
老师还告诉我们能量是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的,只能在不同的形式之间转换。
例如,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转化为热能等等。
我明白了功和能量的概念,并且了解了能量的转化方式。
第五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静力学和动力学。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的学科,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学科。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物体所受的力的性质和力的分解方法。
我学会了如何分解力的方向和大小,以及如何用力的合成法则求出物体所受的总力。
物理听课记录
物理听课记录第一节课:力学基础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力学的基础概念和公式计算方法。
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在课堂上,老师首先介绍了质点的概念,即假设物体可以看作是一个质点,忽略其大小和形状。
接下来,老师讲解了力的概念和力的计算方法。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通过力的三要素来描述: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大小可以使用牛顿(N)作为单位进行表示。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可以使用矢量来表示力的方向,力的方向可以分为水平、竖直和斜向三种情况。
力的作用点是力的作用的位置,常常通过示意图来表示。
在力的计算方法方面,老师通过一些例子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
其中,最常见的是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当多个平行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将这些力进行合成,得到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矢量之和。
相反地,我们也可以将一个力进行分解,得到多个分力。
分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三角函数计算得出。
第二节课:牛顿运动定律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重要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的规律。
在课堂上,老师首先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接下来,老师讲解了牛顿第二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通过这个定律,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和力的大小。
老师介绍了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意味着,物体之间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第三节课:动能和势能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动能和势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的重要物理量。
在课堂上,老师首先介绍了动能的概念。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通过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动能定理指出,物体的动能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所做的功。
高中物理课堂听课笔记大全
高中物理笔记大全第一编高中物理的科学思想方法表7、匀变速运动的重要考点表10、物体的平衡条件表11、牛顿三定律表12、超重与失重表13、质量与重量表16、各种抛体运动的特点与研究方法表19、求功的方法对比表20、功与冲量表21、动能、动量与速度表23、守恒定律*表25、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表26、动力机车的运行问题表28、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表39、电场、电势、电势能的判定方法表40、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与偏转表43、直流电与交流电表49、电功与焦耳热表51、电表的改装表53、限流电路与分压电路表54、电池的串联与并联※表61、单相交流电与三相交流电表62、交流电的四大值表63、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到器表67、远距离送电的两措施表69、麦克斯韦电磁波理论表70、波的四种物理现象表72、实像与虚像表73、凸透镜与凹透镜成像规律对比表79、激光的三个特点表82、四种核反应表83、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表84、物质波与电磁波表88、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表91、照相机与幻灯机表92、显微镜、望远镜与放大镜表93、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表98、各种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表100、物理量之间的微积分关系附表二、高中物理的常量第二编高中物理科学的基础学习方法高中物理科学的基础学习方法 1、学习物理的方法①要学好物理,必须形成物理思想,即:理解物理概念,明确物理规律,建立物理模型,搞清物理思路,熟练物理方法。
②审题是热点,作图是重点,找规律是难点,列方程是焦点,解方程是得分点。
③知识是得分的实力,能力是较量的资本, 方法是竞争的关键,意志是成功的力量。
④形成物理思想,掌握物理方法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2、力的正交分解方法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力垂直分解在坐标轴上,如图然后进行矢量合成 分力大小: ∑+++=x 3x 2x 1xF F F F∑+++=3y 2y 1y yF F F F注意:①上面两式是矢量关系式,必须规定正方向计算,特别要注意正负号 ②正交分解法分解的分力只有正弦与余弦,没有正切与余切,如α=cos F F x 11α=sin F F y 11,对边为正弦,邻边为余弦合力大小:∑∑∑+=22yxFF F 合力方向:∑∑=φxy FF tan常用于三个以上的力的平衡问题和二个以上力的加速运动问题 3、力的合成思路方法思路方法: 作图法: ①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分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则为合力)②三角形法则(两分力首尾相连,合力为第一力的首端与第二力的尾端的连线)(2)计算法:二力的合力大小:αcos 2212221F F F F F ++= 其中α为两两已知力F1、F2的夹角F F F方向:ααφcos sin tan 121F F F +=合力的最大值:21F F F += 合力的最小值:21F F F -=③特例——菱形对角线垂直平分 结论:同向合力最大,反向合力最小二力的夹角为锐角时,合力一定大于每个分力二力的夹角是钝角时,合力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每个分力 4、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方法 静摩擦力产生的状态:相对静止 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判定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难点,仅仅由定义判定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问题常常运用下面三种方法①由定义判定——静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由平衡条件∑F=0判定③由牛顿第二定律∑F=ma 判定 ④由牛顿第三定律判定 5、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用定义式t sv =计算上式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变速运动、变速运动都适用 s 为时间t 内物体运动的位移用221v v v +=计算上式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即直线性变化情况 要注意速度v 的矢量性即正负号问题 6、如何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公式 ①速度公式:atv v t +=0(无s)②位移公式:2021at t v s +=(无vt)③速度平方式asv v t 2202=-(无t)④平均速度表示的位移公式:t v v t v s t20+==(常考) (无a)思想方法:①上面四个公式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②四个公式共含有五个物理量,每个公式中都含有四个物理量,知三则可求二 ③瞬时速度是状态量,位移、时间是过程量④上面的四个公式都符合矢量运算法则(注意正负号) ⑤选取公式时,无什么物理量选取什么公式最好 7、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常用的两个重要公式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 时速度202tAB AB t v v t s v v t +=== ②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邻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212312aT s s s s s s n n =-==-=--加速度21n n T s s a --=(其中T 为任意相等的时间间隔)逐差法求加速度()2T m n s s a mn --=(n 与m 都是整数n >m)8、中间时刻的速度和位置中点的速度①中间时刻的速度202t/t v v v +=②位置中点的速度22202t /s v v v +=特点:不管加速还是减速,位置中点的速度一定大于中间时刻的速度 9、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 ①1S 末、2S 末、3S 末……的速度之比为3:2:1:::321=v v v②前1S 内、前2S 内、前3S 内…前nS 内的位移之比为v v v vv2321::9:4:1:::n s s s =③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5:3:1:::321-=n s s s④相邻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⑤相邻等位移内的时间之比为:()():23:12:1--10、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法一、分段研究:上升匀减速,下降自由落体 法二、作图研究:(最佳方法)法三、全程研究:匀减速直线运动, 关键:y=0(返回原出发点时) 重要结论:分时间:g v t t 0==下上 全程总时间:g v t 02=总上升最大高度:g v H 22=11、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学习方法:建立直角坐标系,进行运动的正交分解思路方法:函数思想法——所有运动学量都是时间的函数 速度关系:分运动速度:⎩⎨⎧==gtv v v y x 0物体的速度(合速度)大小:()22022gt v v v v y x +=+=速度方向:0tan v gt v v xy ==α位移关系:分运动位移:⎪⎩⎪⎨⎧==2021gt y t v x物体的位移22y x s +=方向位移:x y =βtan注意事项:①高度决定时间②各运动学量都是时间的函数③各运动学量都由v0 、t 共同决定,与物体的质量无关12、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方法(1)常用公式:ma F =∑常用形式:⎩⎨⎧=∑=∑y y x x ma F ma F学习方法:二个共点力常用合成法三个以上的共点力常用正交分解法重要结论:物体所受的合力是使该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注意事项:①公式的因果性、瞬时性、矢量性、对应性②必须作物体的受力图,进行合成或正交分解③要运用三角函数进行变换(2)整体运用牛顿定律对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F 外=m1a1+m2a2+m3a3……含义:系统所受的合外力是引起系统内部每个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思路:先整体求解加速度,然后隔离求解内力13、动力机车的运行问题⑴物理规律:()()⎩⎨⎧=-=21 ma f F v F P t 牵牵额→当vt=vmax 时,P 额=f vmax (3)重要结论: ⎪⎪⎭⎫ ⎝⎛-=max 1v p v p m a t 额额⑵两类问题:动力机车在额定功率下的起动问题思路:()()()()时当牵0max 321==−→−↓−→−↓−→−↑a v v a F v t t结论:机车先变加速,然后匀速加速度先减小后为零速度一直增大,最后匀速动力机车匀加速起动问题(开始a 一定,F 一定)思路:()()()()()()()时当恒定不变牵0max 21211==↓−→−↓−→−↑−→−−→−↑−→−↑a v v a F v P p v a t t t结论:机车先匀加速,后变加速,最后匀速加速度先不变,然后减小,最后为零;速度一直增大,最后匀速14、圆周运动的条件问题讨论(1)绳子拉小球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要使小球在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从力的角度分析,应该使绳子的张力永远存在,即:F ≥0…………①小球通过最高点时,椐牛顿定律:R v m mg F 2=+联立解得:v ≥L g ……②圆周运动条件:⎪⎩⎪⎨⎧≥≥gL v F 最高点的速度运动学条件张力力学条件:0:(2)木棒连接小球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因为木棒不可伸长,故小球只要有速度就能到达最高点圆周运动条件:v ≥0设最高点小球受拉力,则F ≥0且R v m mg F 2=+解得小球在最高点受拉力的条件是:v ≥L g设小球在最高点受支持力,则F ≥0且R v mF mg 2=-解得小球在最高点受支持力的条件是:0≤v ≤L g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有电场存在时,还要区分“物理最高点”——速度最小的位置;与“几何最高点”——圆周最高点的关系15、万有引力定律与物体的重力 ⑴引力定律2r Mm GF =⑵物体重力的大小 地球表面:2R Mm Gmg ≈距离地面任意高度h 处:2/)(h R MmG mg += 其中R 为地球半径,M 为地球质量,m 为物体的质量地面上的物体,重力是引力的一个分力;空中的物体,重力的大小等于引力物体的重力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16、卫星的运动的研究方法思路方法:函数思想法:所有运动学量都是r 的函数,求解轨道半径是关键因果分析法:引力是使运动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规律学习法: ①ma r Mm G=2→2r M G a = ②r v m r Mm G 22=→r GMv = ③r m r Mm G22ϖ=→3r GM =ϖ ④r T m r Mm G 2224π=→GM r 2T 3π=⑤r f m r Mm G 2224π=→321r GM f ⋅π=重要结论:一同全异规律①所有运动学量都是r 的函数②r ↑→a ↓、v ↓、ω↓、f ↓→T ↑应该记忆的常量①卫星的环绕速度不大于7.9km/s ,卫星的发射速度不小于7.9km/s ,卫星做圆周运动鞋的周期不小于85min②地球公转周期365d ,地球自转周期24h=86400s ,月球绕地运行周期30d③需要了解的常数:地球的质量5.98×1024kg ;太阳的质量2.0×1030kg17、同步卫星的特点特点小结:①与地球自转同步(ω、T 、f 相同)②在赤道的正上方③距离地面的高度一定(约为36000km)④运行速度大小一定,且小于7.9km/s ,加速度大小一定。
高中物理听课笔记范文10篇
高中物理听课笔记范文10篇听课笔记一:运动的描述。
一、质点。
1. 定义。
-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可将物体看作质点。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相对于公转轨道半径很小,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而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
2. 条件。
- 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二、参考系。
1. 定义。
- 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2. 特点。
-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人,若以汽车为参考系,人是静止的;若以地面为参考系,人是运动的。
三、坐标系。
1. 建立目的。
-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2. 种类。
- 直线坐标系(适用于直线运动)、平面直角坐标系(适用于平面内的运动)、空间直角坐标系(适用于空间中的运动)。
听课笔记二:时间和位移。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 时刻。
- 是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
例如,上午8点上课,8点就是时刻。
2. 时间间隔。
- 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来表示。
例如,一节课45分钟,45分钟就是时间间隔。
二、路程和位移。
1. 路程。
-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例如,一个人绕操场跑一圈,路程就是操场的周长。
2. 位移。
- 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例如,一个物体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B点,位移的大小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方向从A指向B。
三、矢量和标量。
1. 矢量。
-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力等。
矢量的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标量。
-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路程、时间、质量等。
标量的运算遵循代数运算法则。
听课笔记三:速度。
一、速度。
1. 定义。
人教版 高一物理 必修二 全部章节 课堂笔记(PDF同步版)
由 v=ωr 和 an=rω2 知,线速度、向心加速度都与半径成正比
学后思
2、皮带、摩擦传动(线速度 v 大小相等)
不打滑的摩擦传动和皮带传动的两轮边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v
v2
由 ω=r和 an= r 知,角速度、向心加速度都与半径成反比
3、齿轮传动(线速度 v 大小相等)
学后反思
第 6 节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一、火车转弯问题
1、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
v2 F向=m r
úúù――F向―=―F―合→ v0= grtanθ
F合=mgtanθ û
2、火车转弯的速度
(1)当 v=v0 时,火车对内外轨均无侧向压力 (2)当 v>v0 时,火车对外轨道有侧向压力 (3)当 v<v0 时,火车对内轨道有侧向压力 二、汽车过拱桥问题
第五章
物理课堂笔记(高中版→必修二)
曲线运动
第 1 节 曲线运动
一、曲线运动 1、定义: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运动学角度: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动力学角度:河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曲线运动的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4、曲线运动的特点 (1)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方向时刻在改变, 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2)合外力方向与轨迹的关系
1、汽车过凸形桥
(1)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 v2
F 向=mg-FN=m r v2
(2)规律:FN=mg-m r <mg,汽车处于超重状态,若 v= gr,则 FN=0,
汽车将脱离桥面做平抛运动
2、汽车过凹形桥
(热门推荐)物理听课记录(通用稿)
(热门推荐)物理听课记录(通用稿)
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学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无论是在工程技术领域,还是在现代医学领域,物理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学习物理学就像是学习一门艺术品鉴技能一样,需要不断的思考和实践。
在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后,听课是提高物理学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物理课堂上的听课记录。
1. 抛体运动
抛体运动是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描述了一个物体在竖直方向上被抛出时的运动规律。
在课堂中,老师通过PPT演示和实验演示的方式来讲解这一概念。
在演示过程中,老师清晰地讲解了抛体运动的各个方面,从投掷角度、初速度、空气阻力等多个角度来分析抛体运动的规律。
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施力状态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中,老师通过讲解和示范来介绍牛顿运动定律的三个方面。
首先,老师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即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其次,老师讲解了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合力成正比;最后,老师介绍了牛顿第三定律,即任何两个物体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是物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所有物体之间存在的引力关系。
在课堂中,老师通过讲解和实验来介绍万有引力的各个方面。
首先,老师介绍了万有引力公式:F=G m1m2/r^2 ,其中G是普适引力常数,m1和m2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它们之间的距离;然后,老师通过实验来演示万有引力的作用过程,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该理论。
推荐-2-16-高中物理听课笔记范文10篇
高中物理听课笔记范文10篇牛顿第一定律超厉害,惯性那家伙可真牛,啥都不想就保持原有状态。
第二定律 F = ma,力和加速度关系妙,质量就是个小调皮。
第三定律成对出现,你推我我推你,相互作用要牢记。
电场这东西真神秘,正电荷像个小太阳,负电荷就是小黑洞。
电场线就像小地图,指向电势降低处,可别走错路。
电容那家伙爱装电,电荷量和电压有关,可别让它超载。
磁场就像个大迷宫,小磁针在里面乱转,找不着北。
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傻傻分不清楚,多练练就明白。
安培力和洛伦兹力,一个让导体动,一个让电荷跑。
简谐振动像个弹簧,来回摆动有规律,周期和频率别忘。
共振那家伙太疯狂,一不小心就把你晃,可别惹它。
弹簧振子和单摆,都是振动小能手,各有各的特点。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别忘记,热量和功要分清。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那家伙真讨厌,时间只会向前走。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记住这个公式就搞定。
光的直线传播最老实,遇到障碍物就绕过去。
光的反射像个镜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对称美。
光的折射像个调皮鬼,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角度就变了。
波的传播像个接力赛,一个质点带动下一个质点。
波长、频率和波速,三者关系要清楚,别搞混。
干涉和衍射很神奇,光和波都能玩,大自然的魔法。
原子就像个小宇宙,原子核是太阳,电子是行星。
能级跃迁像坐电梯,能量高了就往上跑,低了就往下掉。
放射性元素真危险,衰变过程要小心,别被辐射到。
电路就像个交通网,电流就像车,电阻就是路障。
串联电路像个糖葫芦,电流处处相等,电压分着走。
并联电路像个岔路口,电压处处相等,电流分着走。
万有引力真伟大,把星球都拴在一起,不离不弃。
黄金代换 GM = gR²,这个公式很神奇,做题少不了。
天体运动像跳舞,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舞步要整齐。
高中物理听课记录20篇范文
高中物理听课记录20篇范文一、引言高中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为我们理解自然界的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高中阶段,物理课程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而听课记录则是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吸收和消化课堂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如何撰写听课记录以及听课记录的实用性。
二、听课记录的撰写方法1.基本格式:听课记录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日期、课题、主讲人、课堂主题、重要知识点、难点解析、例题解析、课堂练习。
2.详实内容:a.课堂主题:简要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b.重要知识点:记录本节课涉及的重点知识点,以便于课后复习。
c.难点解析:针对本节课的难点,进行详细解析,有助于巩固理解。
d.例题解析:记录典型例题及其解题过程,加强对解题技巧的掌握。
e.课堂练习:记录课堂上老师布置的练习题,以便于课后复习和完成。
三、如何提高听课效果1.课前预习:在上课前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点进行预习,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听课。
2.课堂积极参与: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勇于提问,与老师和同学互动,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3.课后复习:课后及时复习课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
四、听课记录的实用性1.巩固知识:通过记录课堂重点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提高记忆效果。
2.查漏补缺:在复习听课记录时,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及时补充和完善。
3.总结反思:定期回顾听课记录,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学习方法,不断调整和改进。
五、优秀听课记录示例1.实例一:日期:2021年9月1日课题:力的作用主讲人:张老师课堂主题: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计算重要知识点: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难点解析:力的作用方向、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例题解析:求解两个力的合力问题课堂练习:练习求解合力问题2.实例二:日期:2021年9月8日课题:电磁感应主讲人:李老师课堂主题: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重要知识点: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难点解析:楞次定律的应用、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例题解析:应用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问题课堂练习:练习判断电磁感应现象3.实例三:日期:2021年9月15日课题:动量守恒定律主讲人:王老师课堂主题: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重要知识点: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难点解析: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例题解析:碰撞问题求解课堂练习:练习碰撞问题求解六、结语坚持撰写听课记录,有助于同学们提高学习效果,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听课记录
高中物理听课记录
今天,我们上了物理课,这是第一次上物理课,老师上课的时候,紧张的气氛可以感受得到。
老师刚上课,就对我们讲解了物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让我们对物理学有个大概的认识,比如力和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物体内部结构及物质性质等。
老师每讲一个新概念,都会画出图形,让我们更容易理解,也会用故事的方式解释,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接下来,老师讲解了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我们重点学习了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定义,和它们的特点。
老师用动画的方式,让我们理解运动的关系,提供了视觉上的刺激,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运动的理解。
接着老师让我们分析一个运动问题,例如一个车从原点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以一定的速度停止,这时候,我们要计算出它的运动轨迹和最终速度是多少。
老师带着我们一步一步分析问题,利用物理的基本公式和定义,最后帮助我们正确解答了问题。
接着,老师又让我们分析另一个问题:一个排球从某一高度被平视投掷出去,这个球会经历多次反弹,当经过一定次数的反弹之后,它会停止反弹,这时候,我们要计算出它最后停止反弹的高度是多少。
老师又介绍了抛物线运动的概念,并结合动能守恒定律,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非常认真听讲,经过老师的指导之后,最终解出了这道题的答案。
最后,老师还给我们安排了一些习题,要求我们练习分析一些基
本问题,我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一步一步分析,可以很快地解出正确答案,大家都很开心。
今天的物理课,老师用讲解、图形与故事,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每个人的思维都得到激发。
虽然上课的时长只有一个下午,但是我们都学到了不少新知识,这一个下午的学习,让我们大家都有所收获!。
高中物理教师听课记录20篇范文
高中物理教师听课记录20篇范文一、高中物理课程授课情况授课教师:XXX老师课程名称:高中物理XXX章节授课时间:XX月XX日,第X节听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涵盖了XXX、XXX、XXX三个方面,通过XXX、XXX、XXX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教师注重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轻松愉快。
三、授课效果与评价通过听课,可以看出XXX老师的教学水平很高,能够生动有趣地讲解课程内容,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堂互动情况教师与学生互动频繁,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问题,与教师进行了良好的交流和讨论。
五、建议与展望知识的讲解和巩固,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
同时,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和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标题:高中物理课程中习题讲解课听课记录正文:一、习题讲解课程概况授课教师:XXX老师课程名称:高中物理XXX章节习题讲解授课时间:XX月XX日,第X节听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掌握XXX、XXX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二、习题选择与讲解方法教师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讲解,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教师还注重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课堂互动情况教师与学生互动频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问题,与教师进行了良好的交流和讨论。
四、建议与展望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以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
同时,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不同类型的习题,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兴趣。
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到您!。
高中物理课堂笔记大全
质点在某一时刻或 某一 置的 度 质点在一段时间的 动 度
v = lim v=
∆t →0
∆s ∆t
v t = v 0 + at
v= v0 + vt 2
∆s ∆t
动
表3
度的
个
式对比
物理意义
式子 义式 式 匀 度 特 例 动 圆周 动 简谐 动
a= a=
a=
∆v ∆t F合 m
2
表示物体 度 的快慢 即 度的 率 力是使物体产生 度的原因 即改 物体 动状态的原因 常用于匀 直线 动的实验; sn sm 相等时间 T 内的 移 是 是 指向圆心的合外力提供的 对匀 圆周 动 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簧振子
动学的两类图线
图线 v t v t s t 物理意义 度 v 一 ,s t,s-t 图线的斜率 k 表 示 度;k>0 表示沿 方向 动,k<0 表示沿 方向 动 度 a 一 ,v t,v-t 图线的斜率 k 表示 度;k>0 表示物体做匀 动,k<0 表示物体做匀 动 v-t 图图线 的 面 表示物体 动的 移
2 v2 t − v 0 = 2as
s = v0t +
x = v0t
动能 理 W合 =
1 2 at 2 v + vt s = vt = 0 t 2 1 y = at 2 2
a= 曲线 动 匀 圆周 动
1 1 2 mv 2 2 − mv 1 2 2
∑
F向 =m
v2 r
W 合= E K
表6
动情况 匀 直 线 匀 直线
表 9 作 用 力 作 用力 衡力
两种力 作用力 作用力
研究对象
义 两物体间相互作 用的一对力 物体 的相 互 衡的一对力 性质 产生 作用于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堂笔记(同步版)
学后反思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2、机械运动的基本形式:平动和转动二、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2、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1)平动的物体一般可以看做质点(2)有转动但可忽略的物体一般可以看做质点例如:地球公转时,可以看作质点;地球自转时,不能看作质点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时或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动作时,不能看作质点研究⽕车过桥时不能看作质点;研究⽕车从兰州开往上海可以看作质点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1)只占有位置,不占有空间(2)具有所代表物体的全部质量三、参考系1、定义: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参考的其他的物体2、参考系的选择原则(1)任意性原则: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同(2)简单方便原则:选择参考系时,应以观察方便和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通常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3)同一性原则: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2)确定参考系(假定参考系是不动的)(3)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若位置变化,说明物体运动,若位置不变,说明物体静止学后反思四、坐标系1、定义: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而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2、分类(1)一维坐标系:如果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即沿一直线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就能准确表达物体的位置(2)二维坐标系(如直角坐标系):如果物体在二维空间运动,即在某一平面内运动,就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3)多维坐标系(如三维立体空间坐标系):当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时,则需要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第2节时间和位移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时刻: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表示,表示一瞬间,与物体的位置相对应2、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表示某一过程与物体的位置变化相对应3、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指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4、常见表示示意图常用来表示时刻的关键词:初、末、时等常用来表示时间间隔的关键词:内、经历、历时、用时等二、路程和位移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它是质点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3、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三、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力、速度学后反思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路程、温度、质量3、运算:矢量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标量运算遵循算术运算原则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速度1、变化量和变化率(1)变化量:末状态与初状态物理量的差值,它表示某个物理量变化的多少,例如Δx=x2-x1(2)变化率:物理量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它表示某个物理量变化的快慢,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这个物理量的变化量,例如v=Δx Δt2、速度定义: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3、速度公式:v=Δx Δt4、速度单位:m/s、km/h 1 m/s=3.6km/h5、矢量性: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方向与位移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6、决定因素:v的大小由v0、a、Δt决定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1)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ΔxΔt,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2)平均速度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相对应2、瞬时速度(1)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2)瞬时速度能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它是在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相对应三、速率和平均速率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学后反思 2、平均速率: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与平均速度的大小没有对应关系,平均速率是标量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打点计时器1、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比较(1)电磁打点计时器①电源:6V以下低压交流电源②打点频率:打点时间间隔0.02s、频率50Hz③打点方式:振针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打点④阻力来源:纸带与限位孔的摩擦、振针与纸带打点接触时的摩擦(2)电火花计时器①电源:220V交流电源②打点频率:打点时间间隔0.02s、频率50Hz③打点方式:火花放电使墨粉在纸带上成点④阻力来源:纸带与限位孔的摩擦2、使用打点计时器的注意事项(1)使用打点计时器打点时,应注意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释放纸带(2)物体运动前,应注意使物体停在打点计时器的位置(3)打点结束后,应注意先关闭电源,再取下纸带分析二、利用纸带测速度1、纸带上的点(1)计时点:打点计时器实际打的点,两计时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2)计数点:人为选定的计时点,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n s;通常每隔4个计时点区一个计数点,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2、计算平均速度在纸带上选取两个较近的点,测出位移和Δx和Δt,则ΔxΔt是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计算瞬时速度Δx很短时,用ΔxΔt求出的平均速度可以代替物体在Δx范围内某点的瞬时速学后反思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实验原理1、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运动情况,计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2、根据数据描点作图,得到v-t图象,分析v随t变化规律二、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原理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图甲 图⼄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适量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小车后面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5、换纸带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三、注意事项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四、数据处理1、选纸带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选取计时起点和计数点,进行编号和测量2、计算瞬时速度时间间隔很短时,可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这段时间内某时刻的学后反思瞬时速度,即v n =ΔxΔt(如图乙所示) 3、作v -t 图象(1)画坐标系、定标度、描点、连线(2)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可用a =ΔvΔt求解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特点(1)轨迹为一条直线(2)加速度不变,即a ≠0,且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3)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Δv 都相等 3、分类(1)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a 与v 同向 (2)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a 与v 反向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1、关系式:v =v 0+at注意:v 0为开始计时时刻的瞬时速度,t 为经历的时间 v 为经过时间t 后的瞬时速度,a 为加速度 2、速度关系式的理解(1)矢量性:速度关系式为矢量式,一般选取初速度v 0的方向为正方向,凡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矢量取正值,方向与正方向相反的矢量取负值 (2)特殊形式:当v 0=0时,则v =at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线斜率的意义(1)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学后反思 3、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1)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2)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第3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位移公式:x=vt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不随时间t变化,其v-t图象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v-t图象与t轴所围成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1、关系式:x=v0t+12at2注意:x为位移,t为运动时间,v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2、关系式的理解(1)矢量性:位移关系式为矢量式,一般选取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凡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矢量取正值,方向与正方向相反的矢量取负值(2)若物体加速,则a取正值;若物体减速,则a取负值(3)特殊形式当a=0时,x=v0t(匀速直线运动)当v0=0时,x=12at2(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三、x-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线斜率的意义(1)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2)切线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3、两条图像交点表示相遇四、a-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学后反思2、图象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加速度的变化率3、包围面积的意义:图象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量第4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1、关系式:v2-v20=2ax注意:v为经过位移x后的速度,a为加速度,v0为初速度,x为经过的位移2、关系式的理解(1)矢量性:速度与位移关系式为矢量式,一般选取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凡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矢量取正值,方向与正方向相反的矢量取负值(2)若物体加速,则a取正值;若物体减速,则a取负值(3)特殊形式当v0=0时,则v2=2ax(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v=0时,则-v20=2ax(物体做匀减速运动至停止,如刹车)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论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 t/2 =v=v0+v 2证明:v=ΔxΔt=v0t+12at2Δt=v0+a(t2) 即v t/2 =v把a =v-v0Δt代⼊v=v0+a(t2)中得到v=v0+v2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x2-x1=x3-x2=…=x n-x n-1=aT2(1)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所打纸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逐差法求加速度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纸带上测得连续6个相同时间T内的位移为x1、x2、x3、x4、x5、x6,如图所示,则学后反思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 a =a 1+a 2+a 33=(x 4+x 5+x 6)-(x 1+x 2+x 3)9T 2这样就把各段位移都利用上了,有效的减小了仅由两次位移测量带来的偶然误差,这种方法叫做逐差法3、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位移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v x/2 = v 02+v 22,且不论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v t/2 < v x/2 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 v 1∶v 2∶v 3∶…∶v n =1∶2∶3∶…∶n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 x 1∶x 2∶x 3∶…∶x n =12∶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 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t 1∶t 2∶t 3∶…∶t n =1∶(2-1)∶(3-2)∶…∶(n -n -1)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2、条件(以下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1)受力条件:只受重力作用 (2)运动条件:初速度v 0=03、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v 0=0,加速度a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注意:自由落体运动只在真空中才能发⽣;在有空⽓的空间,如果空⽓阻⼒作用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就可以近似看成自由落体运动二、自由落体的加速度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学后反思 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2、方向:竖直向下3、大小:随高度和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地球赤道附近,一般取g=9.8m/s24、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1)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重物拖着纸带竖直下落时,如果打点计时器与纸带间的阻力和空气阻力比物体的重力小的多,可近似认为重物仅在重力作用下运动,根据打出的纸带计算(2)利用频闪照相机测定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小球自由下落过程照片,分析频闪照片计算,数据处理方法类似于纸带(3)滴水法:利用水滴自由下落测定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速度与时间关系式:v=gt2、位移与时间关系式:h=12gt23、位移与速度关系式:v2=2gh4、平均速度公式:v=v2=12gt5、推论:Δh =gT2注意: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同样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四、竖直上抛运动1、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①初速度竖直向上②只受重力作用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③若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a=-g2、处理竖直上抛运动的方法(1)分段处理①上升阶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②几个特征物理量上升的最大高度H=v202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T=v0g' =v2',距离最大此时x1=v1t0x2=v2t0+12at02Δx'=x1-x2+x0=v2',距离最大此时x1=v1t0-12atx2=v2t0Δx'=x1-x2+x' =v2',距离最大此时x1=v1t0-12ax2=v2t0+12a2t02Δx'=x1-x2+x0x1-x2+x0=0x1-x2+x0=0 x1-x2+x0=0 、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设前物体速度为v1,后物体速度为v2,t=0时,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为时刻两物体速度相等.其物理过程及分析如下:匀减速追匀速匀减速追匀加速匀速追匀加速1' =v2',距离最小此时x1=v1t0x2=v2t0-12at02Δx'=x1-x2+x0' =v2',距离最小此时x1=v1t0+12a1x2=v2t0-12a2t02Δx'=x1-x2+x0' =v2',距离最小此时x1=v1t0+12atx2=v2t0Δx'=x1-x2+x0x1-x2+x0=0x1-x2+x0=0 x1-x2+x0=0学后反思第三章相互作用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力和力的图示1、力(1)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听课记录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高中物理听课记录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上课时间:2018.4.4 下午3:00
班级:高三(1)班
课题:安培定律
1、老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讲解:首先,老师以给出一个电路为例,清晰地说明
安培定律的含义,这就是常见的一个串联电路,根据安培定律,电路中经过的电流是一定的,不会因为电路中线路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老师把实际电路设计图带到课堂上并且讲解:接着,老师用实际电路设计图描绘
出电路和元件之间的关系:电流在并联电路中的变化和电压在串联电路中的变化,这些都
是由安培定律来控制的。
4、老师结束课程的总结:最后,老师对安培定律的重要性和严格意义进行了总结,
安培定律是电路设计的重要依据,是电路分析的基础。
它描述了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之间的
相互关系,尤其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它更为突出,并给出了测量电路电压、电流变
化的定量方法。
授课情况总结
本次听课,老师从安培定律的含义和重要性出发,举例讲解,带给了学生深刻的知识,教师采用图文并茂的模式来完成了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安培定律的真正内涵,从而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受益匪浅。
高一物理听课笔记
高一物理听课笔记一、力学基本概念1. 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3.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4.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 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二、运动学基础1. 直线运动: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2. 曲线运动:物体沿着一条曲线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3. 速度:物体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
4. 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加速度。
5.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6.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三、力学实验1.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 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3. 研究胡克定律:通过实验研究胡克定律。
4. 测定金属的杨氏模量:通过实验测定金属的杨氏模量。
5.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四、力学应用1. 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运用力学基本概念和运动学基础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2. 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运用力学基本概念和运动学基础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3. 了解生活中的力学现象:了解生活中的力学现象,理解其中的原理和应用。
五、力学进阶1. 学习更高级的力学概念和理论:学习更高级的力学概念和理论,如相对论力学、量子力学等。
2. 深入了解物理中的对称性:深入了解物理中的对称性,如空间对称性、时间对称性等。
3. 学习复杂的动力学问题:学习复杂的动力学问题,如多体动力学、非线性动力学等。
4. 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力学问题:应用数学工具如微积分、线性代数等解决力学问题。
物理的听课记录
物理的听课记录
课程:物理学
授课教师:***
日期:2021年10月15日
本次课程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热学
- 温度的测量和单位
- 热平衡与热传递
2. 力学
- 牛顿第一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
- 重力和弹簧力
3. 光学
- 光的传播和反射
- 凸透镜和凹透镜
- 光能的吸收与反射
本次课程涵盖了物理学的不同领域,从热学到力学再到光学。
我们研究了温度的测量和热平衡与热传递的概念。
在力学方面,我们了解了牛顿的第一和第二定律以及重力和弹簧力的作用。
最后,我们深入研究了光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光的传播、反射以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使用。
课堂讲解生动有趣,老师通过举例和实验演示来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概念。
在课堂互动环节中,我们积极回答问题,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
通过这次课程,我对物理学的理论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次课程预计将继续研究电学的相关知识,我对接下来的研究充满期待。
以上为物理的听课记录。
签名:(你的名字)
日期:2021年10月15日。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1.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其物理意义,明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科学思维: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提升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牛顿第二定律在物理学乃至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性,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索欲。
2. 导入•教师行为:教师展示一段汽车加速和减速的视频,提问:“是什么导致了汽车速度的变化?这背后隐藏着什么物理规律?”•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并尝试回答教师的问题,提出可能与力、加速度等相关的猜测。
•过程点评:通过生动的视频和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探索物理规律的兴趣,为引入牛顿第二定律做好铺垫。
3.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理论讲解:•阐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解释公式F=ma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强调它们之间的矢量关系。
•实例分析:•选取典型例题,如滑块在水平面上受拉力作用加速运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变化,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或力。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物理模型,如何确定研究对象和受力分析。
•实验探究:•设计或展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介绍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观察加速度随力或质量变化的规律。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实例分析。
•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交流思想。
•动手进行实验,记录数据,观察现象,思考并总结实验结论。
•过程点评: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全面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意义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笔记大全第一编高中物理的科学思想方法表1、位移与路程表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表3、加速度的几个公式对比表4、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表5、物体的运动状态表6、运动学的两类图线表7、匀变速运动的重要考点表&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表9、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表10、物体的平衡条件表11、牛顿三定律指出了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同生互的同灭,同直线,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表12、超重与失重表14、力的合成与分解表17、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表20、功与冲量表21、动能、动量与速度表22、动量定理、动能定理与功能关系表23、守恒定律表25、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表29、y分子间力比较表32、温度、内能和机械能物理量定义对象符号 单位 关系温度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分子TK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U=U(T)是大量物质分子平均动冃匕的标志内能 是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UJ对宏观的物质U=U(N T , V) 机械能是宏观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物体EE=E k +Ep表3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方式方式意义独立关系含义 能量守恒符号规疋做功是改变 物体内 能的两种方式W / U做功可以改变物体 内能(热力学第 一定律)W+Q A U外界对物体做功W>0物体对外做功W<0热传递Q=A U 热传递可 以改变物 体内能吸热Q>O 放热Q<0 内能增加/ U>0内能减少/ U<0表34、气体实验三定律方程 适用条件方程 变形式 说明三定律 条件 状态变化状态方程图线对比 斜率含义 玻意耳 定律疋 质量 的某 种理 想气 体等温变化 P l V1p 2V 2(j_^/TlT2K=nRT(T i >T 2)查理定 律等容变化 巴P 2 T iT 20么nR k — V(V i <V 2)盖・吕萨克定律等压变化V i V 2 T iT 2I'P /Vij匚Vi J //I °CnR k — P(P i <P 2)T表35、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克拉珀龙方程 PV n — RT气体 分子 间距则可求 出每个 分子占 据体积表36、热力学两大定律表表41、安培力与洛仑兹力表42、电容器的两种情况表45、金属与电解液的电流强度计算表46、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表49、电功与焦耳热欧姆表测量机械调零T 粗测T 选档T 电阻 欧姆表测电阻步骤调零T 测量T 开关搬 off 档相对误差较大表51、电表的改装电表 改装电路图电表的 重要参量扩大倍数所需电阻 等效内阻结论 电流表 改装成 电压表满偏电流Ig Un分压电阻R/=nR g电压表 内阻很大可看 成理 想 表111 g R g R n 1 R g 电流表 扩大量 程iR<ii内电阻Rg 满偏电压 Ug=IgRgI n — I g分流电阻1 R A — R gn电流表 内阻很 小 1R ——R g n 1表52、测定电源电动势与内电阻的三种方法表53、限流电路与分压电路接法 电路特点 适用条件 汪意 能损限流电路 R R 与Ft 串联R 与F l 相差不大闭合K 时P 应从大到小调节即 从B — A 能损 小P——rU R 范围]ER/(R+R>),E ]^|i _q_I R 不能超过R 的额定值ElI R 范围 [E/(R+R o ),E/R] 分压 电路R 与R>并联R>2R>,U 测量范围大 闭合K 时P 应从小到大调节即 从B — A能损 大HB O 1U R 范围(0 , E) U R 要求从零调节I R 范围]0, E(R+R o )/RR 0:,不能超过R 的额定值表54、电池的串联与并联※n 个相同电池电动势 内电阻 特点串联 E=E+E 2+E 3+ …=nE r 总=r 1+r 2+a+…=nr类似于电阻串联 和并联的特点并联E=E=E Z =E 3=・・・r 总=r / n三种方法原理U — I 法 U=E-Ir I — R 法E 1IR rU — R 法ER1IR r电路II —— —© ---- 1方法r, 纵截 启迪任何物理实验都可由原理,定仪器列方程,求 末知。
思想兀 次方 程的 思想解二 用U — I 法测E 、r 常常运用图线法 • 其斜率表示 距表示EUE表57、各种感应电动势的计算表59、椤次定律与右手定则表60、电偏转、磁偏转和速度选择器表62、交流电的四大值表65、电容与电感表66、电阻、感抗和容抗 决定式 物理量 特点 定义说明表63、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到器 表64、变压器与分压器 - n i 询ft 2^I电阻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对直流电与交流电都有阻碍表68、LC振荡电路各量比较表69、麦克斯韦电磁波理论表70、波的四种物理现象表73、凸透镜与凹透镜成像规律对比表75、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性质对比表76、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分类对比表78、各种可见光的特点表79、激光的三个特点表80、三种射线及本质表81、原子核的人工转变表82、四种核反应表85、玻尔理论三点假设表87、两类核反应表88、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表89、电阻、电容和弹簧的串联表90、电阻、电容和弹簧的并联子轰 击金 箔少数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偏转达到900,有的甚至达到1800具有的核,核内集中了所 核式有的正电荷与几乎全 结构 部的质量。
电子绕核做高速圆周运动守恒能量 守恒表、照相机与幻灯机表、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表、各种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附表二、高中物理的常量附表三、高中物理的物理学史知识附表四、高中物理的解题思想方法附表五、高中物理的科学思想附表六、常用物理量的函数关系第二编高中物理科学的基础学习方法高中物理科学的基础学习方法1、学习物理的方法①要学好物理,必须形成物理思想,即:理解物理概念,明确物理规律,建立物理模型,搞清物理思路,熟练物理方法。
②审题是热点,作图是重点,找规律是难点,列方程是焦点,解方程是得分点。
③知识是得分的实力,能力是较量的资本,方法是竞争的关键,意志是成功的力量。
④形成物理思想,掌握物理方法是成功的第一要素!2、力的正交分解方法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力垂直分解在坐标轴上,如图然后进行矢量合成F lyF^t - F2y7F1分力大小:/a x■F2x0 F ixrF3注意:①上面两式是矢量关系式,必须规定正方向计算,特别要注意正负号②正交分解法分解的分力只有正弦与余弦,没有正切与余切,如,对边为正弦,邻边为余弦合力大小:合力方向:常用于三个以上的力的平衡问题和二个以上力的加速运动问题3、力的合成思路方法思路方法:作图法:①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分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线则为合力)②三角形法则(两分力首尾相连,合力为第一力的首端与第二力的尾端的连线)⑵计算法:二力的合力大小:其中a为两两已知力F1、F2的夹角方向:合力的最大值:合力的最小值:③特例一一菱形对角线垂直平分结论:同向合力最大,反向合力最小二力的夹角为锐角时,合力一定大于每个分力二力的夹角是钝角时,合力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每个分力4、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方法静摩擦力产生的状态:相对静止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判定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难点,仅仅由定义判定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际问题常常运用下面三种方法①由定义判定静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②由平衡条件刀F=0判定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刀F=ma判定④由牛顿第三定律判定5、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用定义式计算上式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变速运动、变速运动都适用s为时间t内物体运动的位移用计算上式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即直线性变化情况要注意速度v的矢量性即正负号问题6、如何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公式①速度公式:(无s)②位移公式:(无vt)③速度平方式(无t)④平均速度表示的位移公式:(常考)(无a)思想方法:①上面四个公式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②四个公式共含有五个物理量,每个公式中都含有四个物理量,知三则可求③瞬时速度是状态量,位移、时间是过程量④上面的四个公式都符合矢量运算法则(注意正负号)⑤选取公式时,无什么物理量选取什么公式最好7、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常用的两个重要公式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②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邻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加速度(其中T为任意相等的时间间隔)逐差法求加速度(n与m都是整数n > m)8、中间时刻的速度和位置中点的速度①中间时刻的速度②位置中点的速度特点:不管加速还是减速,位置中点的速度一定大于中间时刻的速度9、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①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为②前1S内、前2S内、前3S内…前nS内的位移之比为③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④相邻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5……⑤相邻等位移内的时间之比为:10、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法一、分段研究:上升匀减速,下降自由落体法二、作图研究:(最佳方法)法三、全程研究:匀减速直线运动,关键:y=0 (返回原出发点时)重要结论:分时间:全程总时间:上升最大高度:11、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学习方法:建立直角坐标系,进行运动的正交分解思路方法:函数思想法一一所有运动学量都是时间的函数速度关系:分运动速度:物体的速度(合速度)大小:速度方向:位移关系:分运动位移:物体的位移方向位移:注意事项:①高度决定时间②各运动学量都是时间的函数③各运动学量都由v0、t共同决定,与物体的质量无关12、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方法(1)常用公式:常用形式:学习方法:二个共点力常用合成法三个以上的共点力常用正交分解法重要结论:物体所受的合力是使该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注意事项:①公式的因果性、瞬时性、矢量性、对应性②必须作物体的受力图,进行合成或正交分解③要运用三角函数进行变换(2)整体运用牛顿定律对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刀F夕2m1a1+m2a2+m3a3•…含义:系统所受的合外力是引起系统内部每个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思路:先整体求解加速度,然后隔离求解内力13、动力机车的运行问题⑴物理规律当vt=vmax时,P额=f vmax •••( 3)重要结论:⑵两类问题:动力机车在额定功率下的起动问题思路:结论:机车先变加速,然后匀速加速度先减小后为零速度一直增大,最后匀速动力机车匀加速起动问题(开始 a 一定,F —定)思路:结论:机车先匀加速,后变加速,最后匀速加速度先不变,然后减小,最后为零;速度一直增大,最后匀速14、圆周运动的条件问题讨论(1)绳子拉小球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要使小球在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从力的角度分析,应该使绳子的张力永远存在,即:F> 0 ①小球通过最高点时,据牛顿定律:联立解得:v > ...... ②圆周运动条件:(2)木棒连接小球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因为木棒不可伸长,故小球只要有速度就能到达最高点圆周运动条件:v > 0设最高点小球受拉力,则F》0且解得小球在最高点受拉力的条件是:v >设小球在最高点受支持力,则F》0且解得小球在最高点受支持力的条件是:O w v W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有电场存在时,还要区分“物理最高点”——速度最小的位置;与“几何最高点”——圆周最高点的关系15、万有引力定律与物体的重力⑴引力定律⑵物体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距离地面任意高度h 处:其中R为地球半径,M为地球质量,m为物体的质量地面上的物体,重力是引力的一个分力;空中的物体,重力的大小等于引力物体的重力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16、卫星的运动的研究方法思路方法:函数思想法:所有运动学量都是r 的函数,求解轨道半径是关键因果分析法:引力是使运动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规律学习法:①T②T③T④T⑤T重要结论:一同全异规律①所有运动学量都是r 的函数②r ?T a J、v J、®/、f J T T f应该记忆的常量①卫星的环绕速度不大于7.9km/s ,卫星的发射速度不小于7.9km/s ,卫星做圆周运动鞋的周期不小于85min②地球公转周期365d,地球自转周期24h=86400s,月球绕地运行周期30d③需要了解的常数:地球的质量x 1024kg;太阳的质量x 1030kg17 、同步卫星的特点特点小结:①与地球自转同步(3、T、f相同)②在赤道的正上方③距离地面的高度一定(约为36000km)④运行速度大小一定,且小于7.9km/s,加速度大小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