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剂型研究现状与问题_张映明
中药行业中的临床研究药物剂型优化与改进
中药行业中的临床研究药物剂型优化与改进中药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医药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的临床研究是中药发展的重要环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的剂型优化与改进也成为了中药行业中的重要话题。
本文将探讨中药行业中的临床研究药物剂型优化与改进的相关内容,分析中药行业中药物剂型优化的必要性和方法。
一、中药行业中药物剂型优化的必要性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药物形式,其剂型一直以来都相对传统和单一。
然而,随着临床需求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中药剂型无法满足现代医疗的要求。
因此,中药行业中药物剂型优化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中药物剂型优化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对中药剂型的优化,可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吸收度和稳定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其临床疗效。
同时,通过优化剂型,还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其次,中药物剂型优化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便利性和遵从性。
传统的中药剂型多为水煎剂、丸剂等需要煎煮或多次服用的形式,不仅操作繁琐,还容易造成用药不便。
而通过剂型优化,可以将中药制成颗粒、口服液、贴剂等更加方便患者使用的形式,提高患者的用药便利性和用药遵从性。
最后,中药物剂型优化是中药行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中药剂型的不足和局限性已经制约了中药行业的发展。
而通过优化剂型,可以促使中药行业走向规范、现代化,提高中药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二、中药行业中药物剂型优化的方法中药物剂型优化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物剂型优化的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提取、纯化和浓缩等技术手段优化中药剂型。
通过提取纯化技术,可以从中草药中提取出有效成分,并去除杂质,提高药物的纯度和活性。
通过浓缩技术,可以将多剂量的中药浓缩成适合患者使用的剂量,提高药物的效果和用药便利性。
其次,可以通过微胶囊、纳米粒、聚合物包衣等技术手段改进中药剂型。
微胶囊技术可以将药物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延长药物释放时间,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中药制剂在西医诊疗中的药物剂型优化
中药制剂在西医诊疗中的药物剂型优化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在西医诊疗中逐渐受到重视。
然而,中药制剂在西医诊疗中的药物剂型优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中药制剂在西医诊疗中的药物剂型优化进行探讨。
一、中药制剂在西医诊疗中的现状当前,中药制剂在西医诊疗中使用较为广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中药颗粒制剂:这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形式,可根据患者需要调整剂量,方便快捷,易于服用。
2. 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具有快速有效的特点,适用于病情急性加重或需要快速治疗的患者。
3. 中药饮片制剂:中药饮片制剂是将中药煎煮、浓缩制成片状,方便患者冲服,保存稳定。
尽管中药制剂在西医诊疗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其药物剂型仍然存在一些缺点,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药物剂型优化的意义中药制剂在西医诊疗中的药物剂型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1. 提高药效:通过优化中药制剂的药物剂型,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吸收度和生物利用度,增强药物的疗效。
2. 减少毒副作用:通过药物剂型的优化,可以减少中药制剂中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安全性,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风险。
3. 提高患者依从性:合理的药物剂型可以提高中药制剂的口服便利性和舒适性,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三、药物剂型优化的措施为实现中药制剂在西医诊疗中的药物剂型优化,可采取以下措施:1. 研发新型剂型:根据中药的特点和药物递送要求,研发新型剂型,如纳米粒、微胶囊等,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性。
2. 调整配方比例:通过调整中药制剂的配方比例,优化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提高药效和减少毒副作用。
3. 个体化定制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为其定制适合的中药制剂剂型,提供精准治疗。
4. 结合辅助技术:结合现代药物技术,如纳米技术、缓控释技术等,将中药制剂与辅助技术相结合,实现药物剂型的优化。
四、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在中药制剂在西医诊疗中的药物剂型优化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1. 良性互动:中药与西药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风险,需要谨慎选择中药制剂剂型,避免不良反应。
中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进展
中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进展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药的研究和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中医学的理论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体系,成为世界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中药剂型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其在治疗方面的同时也制约了其在市场上的应用。
因此,研发中药新剂型成为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药新剂型是指以中药为主要原料,经过新的技术和方法加工、制备而成的剂型形式,旨在提高中成药的质量、效果和安全性。
中药新剂型一方面可以保持中药的传统成分,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优化中药的形态结构和效用。
因此,研究和应用中药新剂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下面结合几个典型的例子进行简要介绍:一、中药粉剂传统中药剂型中,中药饮片、水蜜丸等都有一定的不足,且口感不佳、服用不便。
针对这种情况,中药粉剂应运而生。
中药粉剂是将中药提取物经过研磨、混合等加工工艺成为颗粒状,服用起来方便,同时易于控制剂量,能够更好地发挥中药的效用。
目前,中药粉剂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二、中药口服液中药口服液是指将中药制成液体剂型,通过口腔直接服用。
相比于中药饮片和水蜜丸等传统剂型,中药口服液口感好、吸收快、剂量易于控制等优点。
由于其便捷性和节约用药量,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同时,中药口服液的制备也经过了多年的研究和开发,不断地改善和优化,为中药的临床应用带来了更好的效果。
三、中药贴中药贴是利用中药的特殊成分,通过贴在病患患部进行治疗的一种新型中药剂型。
中药贴的优点在于可以直接作用于患部、减少肠胃道吸收对身体的负担,同时贴剂中的药物能够长时间地持续作用在患部,增强治疗效果。
目前,中药贴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常见疾病的治疗。
总之,中药新剂型的应用和研究已经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中药的市场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然而,中药的研究及开发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努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中药新剂型被推广并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进行。
中药新剂型是指在传统中药基础上,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对中药进行改良和优化,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疗效和安全性的一种剂型形式。
中药新剂型不仅可以使中药更方便、准确地使用,还可以优化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等方面带来更大的临床价值。
近年来,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载体技术:通过将中药有效成分与药物载体相结合,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常见的药物载体包括纳米颗粒、聚合物微球、脂质体等。
例如,将中药微粒制备成纳米粒子可以增大其比表面积,提高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进而增强药效。
2.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是将中药微细粉末包裹在微孔或多孔材料中,并通过控制释放速度实现长期持续释放。
这种技术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减少给药频次,提高药效。
常见的微囊化技术有滚筒共混法、液滴干燥法、喷雾冷冻法等。
3.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指将中药微粒制备成纳米级别的粒子,通过其特殊的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和界面效应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纳米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中药活性成分溶解度低的问题,并减少给药剂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4.排列技术:排列技术是通过对中药成分在给药系统内的排列和组合形式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药物释放速度和药效。
例如,通过在介质内加入适当的分散剂和吸湿剂,可以控制中药成分的释放速率和剂型的稳定性。
目前,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难题和挑战:1.药效评价标准不明确:中药新剂型的药效评价需要明确的标准和方法,并与传统药物相对比较,才能真正反映出其疗效的提高程度。
2.药物制备技术不成熟:目前的中药新剂型制备技术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提升。
例如,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备中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如纳米颗粒的稳定性问题。
3.安全性问题:中药新剂型的安全性评价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新剂型的改变往往会影响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因此需要进行系统的安全性评价。
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研究进展
3、口服制剂
口服制剂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近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更高效、 更安全的口服制剂。例如,口服纳米晶体技术可以将药物包裹在纳米级的微粒中, 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副作用。
二、药物新技术研究进展
1、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改变人体细胞基因表达来治疗疾病的方法。近年来,基 因治疗已经在一些遗传性疾病和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最为引人注目的新技术之一,该技术能够在基因层面进行精 确的编辑和修复,为治疗遗传性疾病和癌症提供了新的途径。
谢谢观看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在中药制剂中,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可用于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提高中药制 剂的疗效和稳定性。纳米技术则是一种新兴的制剂技术,通过将药物制成纳米粒 或纳米囊,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在中药制剂中,纳米技术可以应用于 药物的载体材料和制备工艺中,提高制剂的稳定性和药效。
中药新剂型及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 们健康需求的提高,对中药新剂型及新技术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因此,需要加强 中药新剂型及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体而言,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加大投入: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中药新剂型及新技术研究的投入,支持 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相关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一、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
1、纳米药物
纳米药物是近年来研究最为热门的药物新剂型之一。纳米技术能够将药物分 子精确地包裹在纳米级的微粒中,这些微粒可以直接靶向肿瘤、炎症等病变区域, 提高药物的疗效并降低副作用。目前,已经有多款纳米药物获得FDA批准用于临 床治疗。
2、疫苗创新
中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进展
中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进展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中药新剂型的研究方向、新剂型的应用领域以及新剂型对中药的应用带来的益处和挑战。
一、中药新剂型的研究方向1.纳米技术在中药新剂型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可以将中药有效成分封装在纳米载体中,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并减少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2.基因工程技术在中药新剂型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转基因的方式改变植物或动物中药的基因组成,从而提高中药的疗效和稳定性。
3.微流控技术在中药新剂型中的应用。
微流控技术可以将中药有效成分以微液滴的方式进行控制释放,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控制性。
二、中药新剂型的应用领域1.新型中药口服制剂的研究与应用。
例如,经过纳米技术改良后的中药胶囊,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
2.新型中药外用制剂的研究与应用。
例如,通过纳米技术将中药有效成分封装在外用贴剂中,可以提高药物的渗透性和疗效。
3.新型中药注射剂的研究与应用。
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中药注射剂,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稳定性。
三、中药新剂型的应用带来的益处和挑战1.益处:中药新剂型可以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疗效和稳定性,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
2.挑战: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纳米技术虽然提高了中药的疗效,但其生产成本较高,并且对环境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也面临伦理道德和安全性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应用在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对于新剂型的研究和应用还需要深入探索,以解决其面临的技术和伦理等问题,进一步促进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中药制剂与剂型的发展现状与新技术
中药制剂与剂型的发展现状与新技术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将西药中普遍开展的药物传输系统研究应用于中药制剂的开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新领域,近年来十分活跃,虽因中药成分复杂,较化学药物同类项目的研究和开发难度要大得多,但一旦成功就意味着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中药透皮吸收给药系统此方面的基础实验研究、透皮制剂组方及现代方法系统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
研究表明,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能够透皮吸收,尤其在透皮促进剂作用下效果更好。
通过用HPLC对透皮接受液中洋金花的主要成分东莨菪碱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洋金花透过蛇皮速率的影响,为筛选组方提供了依据;以有效成分之一小檗碱的氘标记物做示踪剂对如意金黄散黑膏进行的透皮示踪研究均取得了良好结果。
为中药涂膜剂、膜剂、贴剂奠定理论基础。
并可配合应用传统的中医穴位理论,采用穴位透皮给药获得较好的结果。
中药微囊制剂此研究使常规中药剂型: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变得更加有效、安全、方便。
制成的微囊,根据粒径不同,可供制备多种剂型,既可解决某些剂型的质量不稳定问题,又可制备缓释及长效制剂。
如驱绦虫中草药鹤草酚片剂,崩解度及释放度均较差,为了增加药物在制剂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使其在胃肠道中处于分散状态,从而在小肠上段特定部位与寄生虫病原体相接触,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改为复凝聚法制成微囊颗粒剂,经释放度测定、累计释药率在2小时即达高峰,在小肠上段造成高浓度,制成使药物控速在特定部位释放的新剂型。
中药缓释、控释和靶向给药系统成功用于化学药物的定时、定向、恒速释药系统及靶向给药系统已在中药制剂中应用。
如雷公藤缓释片所含乙酸乙酯与普通片相当,每日剂量一致,但生物利用度提高,毒副作用减轻。
将疗效较好的中药复方"散结化淤冲剂"浸膏和氟尿嘧啶相结合组成的复合抗癌药,加入明胶和磁微粉等制成磁性微球释药系统,该制剂在体外磁场导向下浓集滞留在靶区的癌组织上,缓慢释放药物,从而达到提高疗效,减少用药量和降低毒性的目的。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摘要:我国中药使用历史悠久,是我国的瑰宝。
以往我国中药剂型主要包括丹、丸、膏、散等,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医学的迅速发展,大量的科研技术运用在制药领域,制药设备的更新换代对我国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改变。
关键词:中药;新剂型;研究进展前言:中医和中药在我国的使用时间较长,中药对我国医学的影响非常重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中药领域也发生了变化,中药的剂型也随着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将西药制剂的方法运用到中药制剂中以后,我国中药制造出了缓释、控释制剂;中药靶向制剂;中药口服液和中药注射剂等新型的制剂。
中药制剂的发展,弥补了中药制剂以往治疗不稳定的情况,提高了治疗的稳定性和疗效,使中药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本研究就新型的中药制剂的研究发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中药制剂的使用提供可参考的意见,详见于下文:1、缓释和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张淑丽[1]等在非麦角碱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中对缓释和控释制剂进行了综述。
指出缓释和控释制剂是规定释放介质中,前者缓慢非恒速释放药物,后者缓慢恒速释放药物,两者的目的均是为患者延长药物作用的一类制剂。
这类制剂的优点主要包括,首先能够减少患者的服药次数,增加其用药的依从性;其次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较平稳,极大地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治疗效果得到提升;然后药物的稳定性能够得到保障;最后可尽量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在服用时同样需要注意该类药物服用时不能咀嚼,以免发生药效突然释放,造成机体损伤;服用的剂量有严格的要求,需按医嘱定量服用;其发展主要是由原有的外用制剂向口服缓控给药方面发展,如现在使用的胶囊等都是发展后的中药缓解制剂;另外还从单方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向复方如复方卡托普利缓释片发展。
但是中药缓释和控释制剂在发展上也遇到了阻碍,主要是由于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较复杂,在进行剂型制造时物理和化学的成分无法精准提炼,且提炼出的制剂在药效成分方面很难达到在同一时间释放药效,在服药后药物的成分代谢不一,在体内可能存在化合物相互作用,造成药带动力学发展滞后。
中药行业中的临床研究药物剂型优化与改进
中药行业中的临床研究药物剂型优化与改进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对中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其中,中药药物剂型的优化与改进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中药行业中的临床研究角度,探讨中药药物剂型的优化与改进所带来的益处和挑战。
一、中药药物剂型的意义和目标中药药物剂型是指将中药制成具有一定形态和规格的剂型,以便于患者使用和临床应用。
良好的中药药物剂型可以保证中药的稳定性、疗效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因此,优化和改进中药药物剂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药药物剂型的优化目标主要包括:提高中药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增强中药组分的稳定性和活性、减少剂量变异性、提高患者依从性等。
同时,中药药物剂型的改进也要考虑到中药的特性和传统的制剂形式,以保留中药的整体治疗理念和经典书籍对药物的要求。
二、中药药物剂型的优化策略在中药药物剂型的优化与改进中,研究人员通常会采取多种策略来提高药物的性能和疗效。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优化策略:1. 高效载体技术:采用高效载体技术可以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减少剂量的变异性。
比如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制备纳米粒子载体,增加中药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提高中药的吸收率。
2. 现代制剂技术:采用现代制剂技术可以改变中药的药物释放和吸收规律,提高药物的疗效。
例如,利用缓控释技术可以实现中药的持续释放,增加药效的持续时间。
3. 多组分配伍技术:中药药物剂型常常由多个组分组成,而其中的组分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和干扰。
因此,采用多组分配伍技术可以提高中药的相容性和稳定性,同时增强药效。
4. 转化研究:中药的传统剂型往往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易分解、低生物利用度、不便于使用等。
因此,通过转化研究,将中药转化为更易于使用和吸收的新型剂型,可以提高中药的质量和临床价值。
三、中药药物剂型优化的挑战中药药物剂型优化与改进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药的特殊性:中药药物剂型优化需要充分考虑中药的特殊性,如药材的多样性、组分复杂性、药物相互作用等。
临床药学中药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
临床药学中药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药物剂型是指药物在制剂中的物理形态和化学组成。
随着临床药学的发展,药物剂型也在不断创新与改进。
中药药物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剂型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临床药学中中药药物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一、胶囊剂型胶囊剂型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具有患者易于服用、剂量易于控制等优点。
在临床药学中,研究人员通过改进胶囊的制备工艺和材料,开发了一系列适用于中药药物的胶囊剂型。
例如,采用微胶囊技术制备的慢释剂型胶囊,可以延缓药物的释放速度,提高药效持续时间,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治疗的疾病。
此外,还有利用胶囊剂型将中药药物和西药药物进行配伍的研究,以实现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二、口腔贴剂型口腔贴剂型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创新的药物剂型。
中药药物的研究中,口腔贴剂型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口腔贴剂型的制备原理是将药物涂布于一片可溶性的片剂上,当患者贴在口腔黏膜上时,药物会迅速溶解和吸收,达到治疗的效果。
口腔贴剂型的优点是便于患者使用,同时由于药物直接作用于口腔黏膜,能够避免胃肠道吸收不完全和首过代谢的问题。
因此,在中药药物剂型的研究中,口腔贴剂型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三、纳米药物剂型纳米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技术领域,在药物剂型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纳米药物剂型是指将药物制备成纳米级别的胶体溶液或固体颗粒,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在中药药物的研究中,纳米技术也被用于改进药物的负载、传递和释放等特性。
例如,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技术将中药药物包裹在纳米载体中,提高其溶解度和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和缓释效果。
四、软膏剂型软膏剂型是一种外用药物剂型,适用于中药药物的肌肤透皮给药。
中药药物的研究中,软膏剂型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外科创伤、皮肤疾病等方面。
软膏剂型具有质地柔软、易于涂抹和吸收等特点。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软膏的基质和添加辅料,可以实现药物的慢释效果,提高药物在局部的疗效。
此外,软膏剂型还可以通过药物与基质的相互作用,达到改善疾病局部环境、促进组织修复的效果。
简析现代中药新剂型的研究概况
治疗作用,使血药浓度的波动进一步减少,使用药的总剂量
进一步降低,因此,广泛应用于一些慢性病患者的临床治疗
之中。
对于缓控释制剂而言,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首先第一
类,就是缓释制剂,其次就是控释制剂,再次就是迟释制剂,
最后就是脉冲制剂。 其中,对于缓控释制剂而言,其实际的
葛黄微孔渗透泵片,根据相应的结果,可以发现,在优化之
后,相应的微孔渗透泵片可以使黄连总生物碱水容性差的
问题得以解决。
三、 靶向制剂
对于靶向制剂而言,其还有另一个名称,就是靶向给药
系统,一般情况下,就是以载体为依据,或者将配体或者抗体
进一步修饰实施进来,进而采取局部给药或者是全身血液循
环的方式,对定位于把组织和靶器官等进行集中选择的给药
材料为依据,进行相应的加工,使膜状制剂得以支撑,以实际
的给药途径为依据,进行很多种类的划分,不但有口服,还有
眼用、鼻用等。 对于该剂型而言,不但具备使用方便的优势,
还具备制备工艺简单的特点,实际的体积也相对较小,因此,
可以适用于各种各样的给药途径。 基于当代科学的进一步
发展,中药也在呈现现代化的趋势发展,与此同时,实际的膜
当前阶段非常紧要的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医
药也在呈现现代化的趋势发展,而且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中
药新剂型, 在未来阶段, 中药新型制剂会得到更大程 度 的
发展。
参考文献:
[1] 申茹,徐英辉,吕立铭,麦艳珍.浅析现代中药新剂型
的研究概况[ J] .广东化工,2019,46(6) :148-149.
囊以及脂质体、微球和微囊为主要的内容,而且相应的研究
中药新剂型的辉煌、困惑与期望
辉煌、困惑与期望
中药新剂型的辉煌
传 统 剂 型
现 代 剂 型
……
50多种
我国中成药生产企业 有2300多家
可生产的中成药 有4000余种
2012年 全国中药产值超过5000亿元 其中中成药4136亿元
以丹红注射液为例 2012年销售量超过1亿支 销售收入达40余亿元
这些成就无疑对中医药的振兴和 发展,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防病治病 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生 姜
麻 黄
困惑之3—成分多好还是少好?
• 中药新剂型的工艺,提取是必不可少,而且, 一提再提,提的越少越好,越精越好。
中药有效成分
麻黄 青黛 青蒿 北五味子 麻黄碱 靛玉红
支气管哮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L
青蒿素
五味子丙素 雷公藤甲素 Rg3 As2O3
疟疾
降ALT 免疫抑制 肺癌、肝癌
雷公藤
人参 砒霜
APL
正确看待中药有效成分
• 中药有成分但不能唯成分论。
• 中药能防治疾病与其中含有一些具有生物活性 的成分有关,如生物碱, 甙类,挥发油,有机酸等。
• 有效没效不是绝对的、静止的、孤立的。
如天花粉中所含的蛋白质曾被认为是无效的,并在煎熬中凝固弃去, 后来才发现其可作为引产有效药物并对恶性葡萄胎有效。
正确看待中药有效成分
苦味
• 古代有“苦能制甜”之说, 即应用苦味药物治疗糖尿 病的记载。 • 有人研究发现“肠道味觉 细胞”和“舌头内分泌细 胞”对维持葡萄糖动态平 衡有重要作用。 • “苦能制甜”理论已经在 临床中广泛应用于糖尿病 的治疗,且取得了显著的 疗效。
黄连
大黄
苦味
• 研究证实苦味药可作用于 肺内苦味受体使支气管扩 张,其治疗COPD 效果甚 至优于 β2肾上腺素受体激 动剂、M 胆碱受体阻断剂、 茶碱类支气管扩张剂。 • 苦味化合物还可刺激苦味 受体增加细胞内Ca2 + 浓度, 并刺激支气管纤毛摆动频 率而促进排痰。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发展是近年来中医药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传统中药剂型主要包括汤剂、丸剂、散剂等,虽然这些剂型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剂型复杂、服用不便、稳定性差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药的疗效和适用性,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和开发新的中药剂型。
一、固体分散剂型是近年来研究的一种新型剂型。
固体分散剂型是指将传统中药通过合适的载体转化为固体分散粉末,通过配方设计和制备工艺,使中药有效成分与载体充分结合,并在服用时能够迅速溶解和释放。
这种剂型具有药物效果明显、剂型稳定、用量准确和便于贮存等优点。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将黄芪、黄连等中药制备成固体分散剂型,并在抗炎、抗菌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纳米药物传递系统也是当前中药新剂型的研究热点之一、纳米药物传递系统是将中药有效成分通过纳米技术加工处理,使其成为纳米级别的颗粒或囊泡,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靶向治疗效果。
通过纳米化处理,中药药物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使得药物在体内释放更加稳定、均匀,并且能够更好地靶向到病灶部位。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将黄芪、甘草等中药通过纳米技术制备成纳米颗粒或纳米胶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中药贴剂是中药新剂型研究中的另一热点。
中药贴剂是指将中药有效成分通过适当的配方混合制成贴片状,然后贴在患处进行治疗的一种剂型。
中药贴剂具有剂型简单、用药方便、易于贴敷和吸收迅速等特点。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将逍遥散、透骨草等中药制备成贴剂,并在治疗疾病、舒缓症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为传统中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研究和开发新的剂型,可以提高中药的疗效和适用性,使中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然而,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开发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稳定性、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挑战。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促进中药新剂型的发展和应用。
中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进展
中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进展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临床医学的进步,中药的研究与应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中药剂型主要有汤剂、丸剂、散剂等,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需求,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从中药新剂型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应用进展三个方面来阐述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中药新剂型是指在传统中药剂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创新,使其更适应现代人的用药需求和医疗技术的发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控释技术、纳米技术、载体技术等。
药物控释技术是指将中药成分通过载体材料进行包裹和缓释,以实现药物在体内的持续释放,延长药效持续时间,减少用药频率。
纳米技术是指将中药成分粒子化成微纳米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载体技术是指将中药成分通过纳米级载体进行包裹,以增强其稳定性和生物活性。
这些研究方法的应用可以改善中药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性,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药新剂型的应用进展主要包括临床应用和市场应用两个方面。
临床应用是指中药新剂型在医疗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
目前中药新剂型在治疗慢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例如,通过药物控释技术制备的中药长效制剂,可以减少患者用药频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治疗费用。
通过纳米技术制备的中药纳米制剂,可以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市场应用是指中药新剂型在药品市场的销售和推广情况。
目前,许多中药新剂型已经获得了临床试验批件和上市许可,进入了市场销售阶段。
例如,包括中草药干燥浓缩丸、中草药制药颗粒、中草药胶囊剂、中药注射剂等在内的中药新剂型已经成为市场上的热门产品,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好评。
总的来说,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方法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中草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性。
中药新剂型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现代医学、传统医药学的交叉研究和合作,共同推动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优质的服务。
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研究
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领域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
传统的中药饮片和中药颗粒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便之处,比如煎煮时间较长、口感苦涩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口服溶出缓释剂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由于忙碌而忽视了对中药的正确使用。
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就出现了中药口服溶出缓释剂型。
这种剂型通过控制中药在胃肠道的释放速度,延缓其溶出时间,使药物能够持续释放,从而提高药效。
此外,中药口服溶出缓释剂型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二、中药外用凝胶剂型中药外用凝胶剂型是将中药药物与凝胶基质结合制成的一种剂型。
它具有质地均匀、不挥发、易于涂抹等优点,可以使药物在治疗部位形成持久的药物释放,提高药物在局部的疗效。
同时,中药外用凝胶剂型还能够减少药物的皮肤刺激性,改善患者的使用体验。
三、中药颗粒分散剂型中药颗粒分散剂型是将中药颗粒与分散剂相结合制成的一种剂型。
它可以在水中快速分散,方便患者服用。
中药颗粒分散剂型具有剂型稳定、药物释放均匀等优点,同时还可以增加药物的溶出速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四、中药贴剂剂型中药贴剂剂型是将中药药物与贴剂片材相结合制成的一种剂型。
它具有无需煎煮、方便携带、长效持续等特点,可以提高药物在局部部位的疗效。
中药贴剂剂型还可以通过贴敷部位的温热作用,增加药物的渗透性,加速药物的吸收。
综上所述,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的研究为中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中药口服溶出缓释剂型、中药外用凝胶剂型、中药颗粒分散剂型和中药贴剂剂型等新剂型的出现,不仅方便了患者的使用,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还使中药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随着中药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中药的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
浅谈中药新剂型研究概况
浅谈中药新剂型研究概况摘要中药制剂为任何药物供临床使用之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
病情有缓有急,病症有表有里,因此对于剂型的要求也有不同。
为了更好发挥药物的疗效,根据药物的性质,也对剂型和制剂的要求有所不同。
目前,我国中药制备工艺逐步实现规范化、合理化,剂型的改革也初见成效。
近年来,新开发的中药新药的剂型日趋符合临床要求,剂型改进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果。
然而中药剂型的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顺应市场需要,促进中药剂型改革,加强中药管理,促进医学事业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药;新剂型;研究概况随着我国科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中药剂型已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中药新剂型的出现相对于普通制剂来说,在体内可以发挥定时、定位和提高疗效的作用,中药新剂型的开发和研究将中药现代化发展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本文将从现代中药新剂型如缓控释制剂、微囊、吸入制剂、促透剂、软胶囊、靶向制剂、气雾剂、纳米粒的研究概况进行简要综述。
1. 缓控释制剂近年来口服中药缓控释制剂已经研发方向之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缓控释制剂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恒速或非恒速释放药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其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且能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制剂。
该剂型可以使药物治疗作用持久,减少血药浓度波动,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对于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中药成分复杂,虽然具有疗效但也伴随着毒副作用,如单味药雷公藤将其制备成缓释制剂,不仅可以提高生物利用度,还可以有效减少对生殖泌尿系统、造血、心血管及皮肤黏膜损害。
控释制剂是近20年来开发非常快的产品之一,其中关于渗透泵片和胃漂浮型等控释制剂的应用有很多研究报道,潘卫三制备了中药复方泡腾型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放试验表明该剂型以良好的零级控释释放,释放率可达到 96 %以上,明显优于普通渗透片。
2. 微囊微囊是利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或共聚物(囊膜材料)将药物包裹而成的一种新型剂型,目前国内外已经有30余类药物制成微囊。
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进展
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药效和使用方式的深入研究,中药药剂的新剂型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中药药剂新剂型的研究旨在提高中药的药效,改善中药的服用方式,并且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中药注射剂的研究。
中药注射剂是将中药通过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以提高中药的药效和快速吸收。
中药注射剂的制备涉及提取、纯化和制剂工艺等多个环节。
当前,中药注射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纯度、改善稳定性、减少毒副作用等方面。
例如,一些研究将传统的中药注射剂通过纳米技术进行改进,使其更稳定、更易于保存和输送。
其次是中药胶囊的研究。
中药胶囊相比于传统的中药剂型,具有服用方便、不易变质等优点。
中药胶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药效和改善溶解度等方面。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调整胶囊的成分和制剂工艺,可以大大提高中药胶囊的药效和溶解度,并且减少胶囊与胃酸的反应。
第三是中药贴剂的研究。
中药贴剂是将中药制成贴剂,贴在患者的身体部位,通过皮肤吸收的方式给药。
中药贴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贴剂的渗透性和附着性以及提高药效等方面。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改变中药贴剂的成分和制剂工艺,可以提高贴剂的透皮性和药效,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还有中药微细粉剂、中药水剂等新剂型的研究。
中药微细粉剂是将中药制成粉末状,以便患者直接服用。
中药微细粉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颗粒大小和提高溶解度等方面。
中药水剂是将中药加工成液体剂型,以便更方便地服用。
中药水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
综上所述,中药药剂新剂型的研究正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通过改变中药剂型的制备工艺和成分,可以提高中药的药效、改善服用方式,并且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这些研究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药新剂型研究现状与问题
中药新剂型研究现状与问题
张映明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1()S1
【摘要】中药剂型历史渊源悠久,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中就有"汤剂始于伊尹"的记载;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较为系统地记载了汤剂、栓剂、浸出制剂、丸剂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收载的药物制剂多达40余种,但这些在社会日益进步的[1]
【总页数】2页(P107-108)
【关键词】中药新剂型;中药剂型;中药制剂;中药汤剂;液体剂型;剂型改革;中药材;随证加减;金匮要略;传统剂型
【作者】张映明
【作者单位】山西省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中药新剂型研究现状概论 [J], 尹秀丽
2.中药汤剂及主要新剂型的研究现状 [J], 陈彬;赵爱光
3.改进传统中药剂型研究新剂型的选用 [J], 沙惠清
4.中药制剂新剂型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J], 于秋菊
5.中药丸剂剂型理论与应用现状关键问题分析 [J], 徐平;田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定明确的成分指标以及可重复的药理和临床效用数据的“标
准化制剂”,建立客观的质量检测指标,使制剂生产研究与世界
Hale Waihona Puke 药物研制工作接轨,这是今后中药制剂研究的中心。
参考文献
[1] 刘辉,汤韧,聂淑芳,等.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
用[J].医药导报,2007,26(10):1198- 1201.
[2] 李董,赵斐.从临床应用看中药剂型的改进和发展[J].浙江临床医
107
综 述
用方便等特点。吸入时可减少胃肠道副作用,外用则可以避免 对创面的刺激性,并可用定量阀门控制剂量,具有速效和定位 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急发的心绞痛、哮喘等的治疗,改变了中药 制剂只能治疗慢性疾病的传统观点,如复方丹参气雾剂对心绞 痛速效作用显著,总有效率为 94.12%(片剂组仅 8%),平均起 效时间(3.461±1.352)min,片剂基本无速效作用[2]。
1.2 丸剂改革 丸剂是中医药传统剂型之一,生产工艺 简单,生产效率高,在众多新剂型不断涌现的今天,仍然是临床 常用的中药剂型之一。与汤剂相比,丸剂药物的有效利用率较 高,释药缓慢而持久,适宜于慢性病的调治,并能延缓毒剧药物 在体内的吸收,减少不良反应,生产设备及技术工艺简单。但由 于其赋形剂的特殊性,又有着卫生容易不符合要求,口味不佳, 用药周期长,服药量大,不适合急证用药等的问题。
(12):102.
[6] 高春梅,娄子恒,王明芝,等.中药现代剂型的研究方向及应用[J].人
参研究,2006,18(4):20- 22.
[7] 罗少华,郑向宇,厉伟兰,等.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J].时珍国医国
药,2002,13(3):184.
(收稿日期:2011- 08- 03)
基层医学论坛 2011 年第 15 卷增刊
1 对原有剂型的改革 1.1 汤剂改革 中药汤剂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普遍的 传统剂型。汤剂除了具有适于中医辨证论治和随证加减、溶媒 来源广、无刺激性等特点外,还具备液体制剂吸收快,药效容易 迅速发挥的优点。然而汤剂也有不足之处:一是中药大多味苦, 口感差而不利于服用;二是易受到溶媒影响,部分成分难于有 效煎出;三是汤剂是用炮制好的中药饮片或中药材煎煮而成, 而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易受霉菌、残留有机物或有害金属等的污 染而影响药效。临床上迫切需要对中药汤剂剂型进行改革,主 要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中药煮散:煮散是在古代曾经广泛使用 的一种汤剂形式,是药材粗颗粒与水共煮取汁而制成的液体制 剂。与汤剂比较,具有节省药材、便于煎煮提高效率和汤剂质量 的特点。现代研究证明煮散的煎出率高于饮片,而且煎煮时间 比饮片短;②中药合剂:合剂是中药材经提取、浓缩而制成的内 服液体剂型,属于汤剂改进剂型。合剂能保持汤剂特色,克服煎 服麻烦,缩减体积,便于服用、携带和贮存。但不能随证加减,且 多为混悬型液体,故常有“服时请摇匀”的标签;③口服液剂:该 剂型系选用合理方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在无菌或半无菌条件 下灌制成的液体剂型,是在汤剂、合剂上的改进,为精致的中药 汤剂,具有吸收快、剂量小、服用方便的特点,但生产工艺及条 件要求高;④中药冲剂:将药材提取物添加适量赋型剂制成干 燥颗粒,用时加开水冲服的内服剂型。冲剂是于 60 年代末开 始生产,70 年代以来国内逐渐发展起来的剂型。由于变液体制 剂为固体制剂,提高了稳定性,有利于贮存、运输,又可以随时 加水冲服,具备汤剂易吸收、作用快的特点,但不能随证加减。 为了克服中成药不能辨证使用或辨证选用而种类不全的特点, 还开发研制系列冲剂,如感冒系列冲剂、乙肝系列冲剂等,方便 了临床辨证选用。系列冲剂的出现在保持汤剂特色的同时,也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为汤剂剂型改革拓展了新的研发 思路;⑤袋泡剂:袋泡剂是以中药煮散为基础,将药材加工制成 一定粒度按剂量分装于通透性好的滤纸袋中,加沸水冲泡饮用 的新剂型。袋泡剂能够较多地保留挥发性成分,较好地体现、保 作者简介:张映明,男,49 岁,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副主任 药师。E-mail:672708479@ 基层医学论坛 2011 年第 15 卷增刊
2.7 微囊 微囊是利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或共聚物 (囊膜材料)将药物包裹而成的一种新型剂型,目前国内外已经 有 30 余类药物制成微囊。因芳香类中药所含的挥发油沸点低, 易挥发,又不溶于水,适宜微型包裹,包裹后既可防止其挥发, 又便于携带和服用,不仅广泛用于包裹化学药品,而且已成功 地用于中成药制剂的研究。我国研制的中药挥发油类微囊已有 10 余种,如可提高稳定性的芥油微囊,掩盖不良臭味的蒜素微
108
囊等,其优点在于可延长或控制药物的释放,制成长效制剂。囊
膜有隔离外界与药物接触作用,可防止药物氧化、水解和挥发,
掩盖不良气味,减少复方制剂中的配伍禁忌。也可制备特殊性
能微囊(磁性微囊、pH 敏感微囊)起到靶向释药作用,这对中成
药来说是个全新剂型。
3 中药剂型生产存在的问题
3.1 任何一次现代剂型改革的尝试都伴随着大量未知成
提,剂型应服从处方的需要,但一些厂家盲目使用先进剂型,结
果往往影响制剂本身的疗效。
4 结语
中药的剂型改革必须具备科学、有效、安全、便捷四大基本
要素,其中便捷与否是衡量剂型改革成败的第一要素,而这种
改革科学与否是剂型改革的首要前提。随着世界医药模式的转
变和人类“回归自然”潮流的兴起,理想的中药剂型应该是具有
分的丢失,我们只能知道留下的大概是些什么,而不知道丢失
掉的是些什么。随着剂型现代化程度越高,对原料药的纯度要
求也越严格,而这种丢失也就越严重,临床使用的不可控现象
和毒副作用也就逐渐显现出来。
3.2 相对于传统的剂型,现代剂型对成品药外观的要求
使得大量赋形剂、矫味剂、防腐剂等的加入,在制备工艺落后,
检测手段简陋、药效基础物质欠明确的条件下进一步增强了其
学,2008,10(9):1267.
[3] 张睿,徐莉容.浅谈中药新剂型的发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5,22
(17):2679- 2680.
[4] 郭宇博.中药剂型改革的现状及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4,24
(7):18- 20.
[5] 朱艳,刘庆阳.中药剂型改革探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3
2.6 膜剂 膜剂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进展很快的 剂型,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随身携带极为方便等特点,可口服 或供口腔、眼科、耳鼻喉科、创伤、烧伤、皮肤及妇科等局部使 用。随着透皮治疗系统的不断发展,一些膜剂尤其是鼻腔、皮肤 用药膜亦可起到全身作用,故在临床应用上有取代部分片剂、 软膏剂和栓剂等的趋势。
2.5 软胶囊 软胶囊是一种较新的剂型,它适用于含有 挥发性成分多的中药。如将大蒜、王浆等中药组成复方大蒜软 胶囊,临床具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能使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5]。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能 明显延长出血时间,缩短凝血时间,提示能防止血栓形成;并能 使大鼠脾脏增重,胸腺减重,具有一定的抗疲劳及抗衰老作用, 同时掩盖了大蒜的不良气味。针对传统中药因品质难以监控, 不能顺利进入美国医药市场的缺陷,加强了软胶囊质控方面的 研究,如消炎灵软胶囊是由赤芍、金银花等多味中药组成,采用 大孔树脂吸附剂,能有效地除去大量分散剂,保留了其中被测 定的活性成分芍药苷[6]。实验证明[7]该方法用于监测消炎灵软胶 囊的质量是行之有效的。临床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制备的品 种还有藿香正气软胶囊,此剂型使用方便,且稳定性好。
2 新剂型的研究 2.1 中药注射剂 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 科学技术与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有效 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包括肌肉、穴位、皮内、皮下、静脉以 及其他组织或器官)的灭菌制剂以及供临床前配制溶液的无菌 粉末或浓缩液。中药注射剂(TCMI)的出现,改变了中药以口服 给药为主的传统方式,突出了速效和高效的特点,为临床医生 用药增加了更多的选择。近 20 多年来,中药注射剂的研发已成 为中药现代化热点方向之一,主要有溶液型注射剂(包括水针 和静脉注射剂)、注射用粉针和冻干制品、注射用混悬剂和注射 用乳剂等。 2.2 中药片剂 中药制剂中片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 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药材细粉与适宜辅料混匀压制或用其他 适宜方法制成的圆形或异形片状的制剂。具有剂量准确、质量 稳定、服用方便、便于识别、成本低廉等优点,现已得到不断发 展并广泛用于临床。 2.3 气雾剂 气雾剂具有剂量小,分布均匀,起效快,使
目前,国内通常把传统的丸剂改为下列剂型:①片剂,如牛 黄解毒丸改成牛黄解毒片;②滴丸剂,如将苏合香丸改为苏冰 滴丸;③气雾剂,有报道建议将速效救心丸由滴丸改为气雾吸 入剂,更充分地发挥其疗效,适合临床需要;④注射剂,如安宫 牛黄丸改为清开灵注射液。经过了一系列的改良,丸剂存在的 问题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更能满足医疗及便捷的需 要。
疗效的不确定性。
3.3 各种中药制剂在稳定性、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方
面研究较为匮乏,这与目前国际上对药品安全、有效、稳定的要
求尚存在一定差距。
3.4 目前中药剂型改革中存在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和
临床需求的倾向,常造成一拥而上的局面。一些化学药品的剂
型并不能适用于所有中药制剂,而中药制剂还应以疗效为前
综述
综述
中药新剂型研究现状与问题
张映明
(山西省中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1)
中药剂型历史渊源悠久,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中就 有“汤剂始于伊尹”的记载;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较为 系统地记载了汤剂、栓剂、浸出制剂、丸剂等;明·李时珍《本草 纲目》收载的药物制剂多达 40 余种,但这些在社会日益进步的 今天已不能满足广大群众诊疗疾病的需要[1]。因此对中药制剂 的剂型及给药途径加以改革,势在必行。
2.4 靶向制剂 靶向给药也是近年来国内外一个极为重 要的开发热点,尤其在抗癌药物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其原理 为抗癌物与铁磁性材料包封于高分子骨架材料中,制成的超微 球控释制剂在体外磁场导向下聚集滞留在靶区的癌组织上,缓 慢释放药物,对癌细胞进行有效的攻击,既可避免伤害正常细 胞,又可减少用药量和降低毒性,提高疗效。国内现已有散结化 瘀冲剂浸膏与 5- 氟尿嘧啶混合物的磁性微球组成的复合抗癌 药,包球率达 83%,粒径在 5 μm~20 μm 之间,人参皂苷脂质 体可增强药物的靶向性和生物利用度[3];硫酸黄连素脂质体对 大鼠小肠吸收比游离药物增加 4 倍[4];汉防己甲素经脂质体包 囊后细胞毒性随之减轻;另外已制备丹参多相脂质体,并应用 于临床。鉴此,磁性靶位释药系统在靶位给药方面提供了一个 新的开发途径,而脂质体仍为靶向制剂中研究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