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真流八段锦图说心解
八段锦学习心得
篇一因为右腿有点毛病,所以申请了体育免测,也就有幸分到了养生班,和刘老师一起学习养生,这学期主要就是八段锦的学习。
而通过学习的过程呢,不仅让我体会到了中国道家养生讲究的“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中医养生保健主张有了了解。
刚开始练习八段锦的要领:首先,一定要把身上的大筋拉开,其次,练功过程中既不要用力,也不要用意。
顺其自然,动作周正大方,呼吸平稳,能够做好这些就可以了。
每天不用过多练习,睡觉前不用练习,不然会失眠的。
要按照要领练习,事半功倍。
八段锦八段锦的招式套路分八句话,分别理解解释为:1、两手托天理三焦。
练习时双手要感觉是在往上托举太极球,体会脚下生根,双臂被往下压的感觉。
动作要舒展,是为了使肌肉充分的呼吸和舒适的拉伸。
举过头顶要用力往上并且要停留两三个呼吸,体会脊椎被拉开的感觉。
第一节的目的就是将脊柱和身躯、内脏得到很好的拉伸和按摩。
我认为这节动作的关键点在肩膀,这个阶段的肩膀一般都打不开,托天的时候,两个手臂紧紧地靠在耳朵上。
建议这个时候专门进行拉肩的训练。
2、左右开弓似射雕。
这一节类似扩胸运动,将内脏主要是肺部的拉伸。
要领是感觉自己在拉弓射箭。
体会一手拉弦,一手推弓的那种左右发力,同时双腿用力。
这样是拉伸最大的同时可以锻炼四肢的力量。
我认为这节动作的关键点在肩胛骨。
一般做这节动作的时候,一定要使后背平整,拉弓的时候,应该以整个后背为支点,使胸廓有拉伸的感觉。
3、调理脾胃臂单举。
这节的目的是通过双臂上下两边侧拉进一步的拉伸身体和内脏。
要领是动作要缓慢,拉伸要到位,拉伸后停留两三个呼吸再做下一个动作。
关键点在于双手严格按照身体中线运动,难度还是肩膀要打开。
做这节的时候,头部最好微微靠后,把颈部拉起来。
4、五劳七伤往后瞧。
要领是以脊柱为轴心,身体缓慢向两边旋转到极点,然后停留两三个呼吸,有时能感觉到脊柱转动的声音,以后进行下一个动作。
这个动作的目的是再脊柱拉伸后再左右的一节节的旋转,使脊柱进一步放松和锻炼。
八段锦
八段锦养生功八段锦是少林易筋经的一部分,分立功、坐功两部分。
练此功以调和阴阳、通理三焦为主旨,以动入静、以静入动、动静皆宜、顺乎五形、发其生机、神奇变化、通和上下、和畅气血、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消内生之百病、补其不足、泻其多余,消长之道,妙用无穷。
常习之可达百病之不生,延年而益寿。
凡有缘人只要选择并终身修炼“八段锦”,同样能够达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和炼虚合道”的境界;当然对于有缘人预防治疗自身疾患更是“小菜一碟”。
若缘友们对此有清醒地认识,那么通过“八段锦”的修炼,达到健身强体、益寿开悟和大幅提高生命质量绝对不只是一个梦!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
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深受人民喜爱,据说是岳飞与梁世昌所传。
早在北宋时已有记载,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
八段锦是古代上等丝织品,用多种不同颜色编织而成。
古人把这套动作视为祛病保健效果极好而又编排精练,动作完美的一套导引功法。
此功法共分为八段,故曰八段锦。
八段锦的练功方法应以内功为主,是内外相合的定步动功。
因此练习八段锦除注意外形动作以外,还要配合意守、呼吸及以意领气和动作的得气感。
八段锦的锻炼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力的练法,一种是不用力的练法。
动作用力练时,仍切实保持肌体放松,不可用僵力或单纯之臂力,动作要随呼吸,气贯丹田。
不用力的练法,则主要是以外带内,外动促进内动,以达到健身祛病之功效。
八段锦对身体的好处,简单概述为滋阴助阳、培元补气、疏通经络、活血生津。
长期锻练可使人强身健体、聪耳明目、延年益寿。
用现代科学医术分析,就是活动全身关节、肌肉、调节精神紧张、改善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提高人体各个生理机能。
其好处如下…1.《对心血管的作用》八段锦要求身体端正,身贵丹田。
由于横一肌的运动幅度增大,当内脏形成了一个摩擦运动,既可消除腹腔淤血,又可使上下腔静脉血液易于流回右心。
血压高患者经过八段锦的锻炼后,可使血压低于正常者,又可因为炼习使血压回复正常。
健身气功八段锦详细解读
健身气功——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从悠久的气功文化中走来。
继承、创新、发展。
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
健身气功——八段锦锦——指的是上等的丝织品,在中国文化中它代表着珍贵而又精美的饰物。
有一套动作优美、编排精炼、祛病健身效果俱佳的健身气功功法,从古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它由八组动作组成,人们就把它称之为——八段锦。
前言气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八段锦是流传最广的健身气功功法之一。
“八段锦”据传出自八仙中的汉钟离,由吕洞宾刻画在石壁上得以流传。
也有人说它是岳飞所创。
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挖掘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时候出土了两千一百年前的导引图,导引图是中国古代导引术的动作汇编,而导引术就是现代气功的一种。
马王堆汉墓的导引图共描绘了四十几个运动姿势,其中,至少有四个与后来广泛流传的八段锦中的动作相似,它被学术界看作与八段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八段锦”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北宋洪迈所著《夷坚志》,《夷坚志》记载:郑和七年,李似炬为起居郎……效方士熊经鸟伸之术,得之甚喜……常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
可见,八段锦在北宋即已流传。
在宋代,八段锦的体式已经有坐式和立式两种,其中,立式八段锦后来形成了很多流派,并得到广泛传播。
清朝末年,人们首次把八段锦编辑成一个完整的套路,并绘制图象,它的歌诀这样概括了八段锦的动作做法和锻炼目的: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
攒拳怒目增力气,背后七颠百病消。
此后,八段锦的套路基本被固定下来。
一个有历史传承,有功法理论,有真实健身效果的传统气功功法就被定型了。
为了让祖国气功文化中的这块瑰宝在当代继续造福人民,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2001年成立了健身气功课题组,将八段锦作为一个子课题,以传统八段锦为依据,本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推陈出新的原则,对传统八段锦重新加以编创,同时,科研人员又运用现代体育和自然科学知识对八段锦的健身效果进行了科学研究与试验。
健身气功易筋经
三、华佗五禽戏
• 我国东汉著名养生家华佗在总结前人模仿 禽兽动作锻炼身体经验的基础上,将《庄 子》中首倡的“熊经鸟伸”的运动方法发 展成为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五禽戏”。 现在可以见到的有关“五禽戏”的最早说 明,是宋代张君房编纂的。
• 五禽戏是汉代的著名神医华陀创立,是一
种模仿五种动物动作和神态的功法。
• 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所著《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中,也
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 即是观能治病。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 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 颂日: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 焦壅处但言嘻。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 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
• 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
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 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 方。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 体抬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 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 上体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 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 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 食。动作连续5-10 次后,换左 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
•马礼堂六字诀养生法
二、六字诀养生法
• 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
养生方法,为吐纳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 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 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 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代文献
• 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 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 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 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八段锦和五禽戏讲解
“八段锦”在宋代就已有流传,是一种站式武术导引功法。
此后衍生成多种流派。
大约在明代初年,出现了“坐式八段锦”,于是将“站式八段锦”称谓“武八段锦”,或“外八段锦”,而将“坐式八段锦”称泪“文八段锦”或“内八段锦”。
“坐式八段锦”传入篙山少林寺后,被辑人《卫生易筋经》、《内功图说》中,称其谓“易筋经十二段锦”。
现将《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中收录的“武八段锦”的练法,摘录整理介绍于下预备势:直立垂臂,全身放松,舌抵上腭,两目平视。
第一段两手托天理三焦动作:两手心朝上,两臂从体侧缓缓上举至头顶上方,手指相交叉,内旋翻掌朝上撑起。
同时两脚跟尽量上提,仰头,眼看手背(图1)。
然后,两掌外旋翻转手心向下,屈肘松肩,分手垂臂。
同时脚跟下落着地。
还原成直立预备势。
要求:上撑动作要有“托天”之意,两手向上相交叉时吸气,翻拿上托时呼气;叉手下降至头顶时吸气,分手下垂还原时呼气。
如此反复练习数遍。
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功作:左脚向左松开一步、屈膝呈马步,同时两臂屈肘抬起,右外左内在胸前交叉,眼看左手。
左手拇食二指撑开呈八字,其余三指屈曲扣回,内旋塌腕成掌心向外,向左侧平推。
同时右手松握拳,向右平拉,势如开弓。
眼仍注视左手(图2),此渭“左开弓”。
然后,两手回复于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内,眼看右手,再做“右开弓”,动作同于“左开弓”,唯左右方向相反。
要求:要模仿拉弓射箭的姿势,开弓时两手用力缓缓撑拉,回收时亦似撑着弓弦缓缓放松。
以吸气配合开弓,以呼气配合收回,如此左有反复数遍,回复至预备势。
第三段调理脾胃单举手动作:并步直立,两手屈肘抬至胸前,手心向下,左手内旋上举至头顶上方,手心向下,眼看上举之手;同时右手下按至右胯侧,手心向下(图3),此谓“左举手”。
然后,左手落下,右手抬起,双手平至胸前,再右手上举至头顶上方,左手下按至左胯侧,做“右举手”。
要求:以呼气配合上举下按,以吸气配合两手平至胸前,如此反复数遍,回复至预备势。
八段锦教材
健身气功八段锦图解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导引术。
4000~5000年前,中国中原大地洪水泛滥,百姓深受雨水潮湿的侵害,筋骨多瑟缩而不达,气血多郁滞而不行。
有贤能者发明了“舞”,用来摆脱这些病痛。
这种祛病健身的“舞”后来就演变成导引术。
导引者,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导引术就是通过自身的特殊锻炼方式,使机体气机流畅,骨正筋柔;可以很好的激发自身调理能力,消除病痛,增进健康,延缓衰老。
健身气功八段锦当初是由一些治病保健的单式动作发展组合起来的,因此八段锦每一式都有其独自的功效,既可选择单式或几式练习,也可以整套练习。
下面我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八段锦各式的健身功效。
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三焦,是指人体上、中、下三焦,属于六腑之一,位于胸腹之间,其中胸膈以上为上焦,胸膈与脐之间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
人体三焦主司疏布元气和流行水液。
这一式为两手交叉上托,拔伸腰背,提拉胸腹,可以促使全身上下的气机流通,水液布散,从而周身都得到元气和津液的滋养。
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这一式展肩扩胸,左右手如同拉弓射箭式,招式优美;可以抒发胸气,消除胸闷;疏理肝气,治疗胁痛;同时消除肩背部的酸痛不适。
对于那些长期伏案工作,压力较大的白领人士,练习它可以增加肺活量,充分吸氧,增强意志,精力充沛。
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泉。
中医认为,脾主升发清气,胃主消降浊气。
这一式中,左右上肢松紧配合的上下对拉拔伸,能够牵拉腹腔,对脾胃肝胆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并辅助它们调节气机,有助于消化吸收,增强营养。
健身气功八段锦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五劳,是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劳损;七伤,是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伤害。
五劳七伤,犹如今天的亚健康;长期劳顿,没有及时修养生息,终究造成损伤的累积。
这一式,转头扭臂,调整大脑与脏腑联络的交通要道——颈椎(中医称为天柱);同时挺胸,刺激胸腺,从而改善了大脑对脏腑的调节能力,并增强免疫和体质,促进自身的良性调整,消除亚健康。
【知识】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中医健身功法练起来!(附视频)
【知识】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中医健身功法练起来!(附视频)中医导引是凝聚着古人智慧的运动方式。
导引可以改善气血、提升阳气,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以达到健体防病的目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四种中医导引功法,快和家人朋友一起练起来吧!【知识】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中医健身功法练起来!(附视频)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重心右移,左脚向左迈开一步,两脚掌心约与肩同宽,平行站立。
两手从体侧捧气向前,掌心向上,双手十指交叉于小腹前。
手掌体前捧气上托,当两臂抬至肩、肘、腕相平时,在胸前翻手掌向外再向上,双臂伸直,上托于头顶,两脚踩地,停顿数秒。
松开交叉的双手,自体侧向下划弧拢气,慢慢落于体侧,左脚收回。
接着重心左移,右脚向右迈开一步,重复以上动作,左右交替6~9次。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重心右移,左脚向左迈开一步,大致两肩宽,双腿屈膝下蹲成马步,两手自体侧拢气上升,抬至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呈剑指,右手在内握固。
接着向左做拉弓状,剑指指尖向上,转头凝视远方,拉至极致,停顿片刻。
两腿直起,两手臂伸展向下划弧拢气,还原体侧。
再换右侧,重复如上动作,左右交替6~9次。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重心右移,向左迈开一步,两脚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
两手捧气上升,指尖相对,置于中脘穴。
右手转掌心向下,左手上托,至胸前指尖向右,至面部指尖向前,至头侧指尖向左,至头上方指尖向后,至臂伸直指尖向右,与此同时右手下按,逐渐转指尖向前,置于右大腿侧,停顿片刻。
左手自左上方缓缓划弧拢气下落,右手顺势划弧转掌心向内,随后收回左足,两手向下划弧拢气,自然下垂,置于体侧,还原到预备式。
再出右脚,重复如上动作,如此左右交替6~9次。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两脚并拢,两手从体侧拢气回收,两手重叠,敷于肚脐(掌心向里,男左手在里,女右手在里)。
逐渐从上向下转动脊椎,向左侧背后望去,保持肩和胸不动,感受颈椎和胸椎形成二争力,随后胸椎从上向下缓缓向左转,保持腰椎和胯不动,感受胸椎和腰椎形成二争力,再将腰椎和胯缓缓向左转,保持脚踝不动,感受周身与脚踝形成二争力,停顿片刻。
中医八段锦介绍PPT(精修版)26页精选全文完整版
4. 。“伤”则是指心理情绪导致生理功能的障碍,“七伤”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 等七种情志的伤害。这套动作使我们对于生活有重新的反省与劳逸的平衡配,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透过拉弓以及扩胸的动作,同时可以活络肩背的气血,是理肺、开胸最佳的动作,对于肺虚、肺气功 能不佳,有非常好的改善效果。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和背部俞穴,同时调节手太阴肺经的经脉之气; 能有效发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同时增加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手腕关节和 指关节的灵活性。有利用纠正驼背、肩内收等一些不良姿势,并很好的预防肩背疾病
中 段 医八 锦 八 段 锦
【传承中华国粹中医八段锦健康生活】
主讲人:XXX
时间:202X.xx.xx
总目录
contents
壹 /
八段锦的来源
贰 /
八段锦的功法 特点
叁 /
八段锦的分段 动作及健身目的
【PART 01】
八段锦的来源
八段锦的来源
食火寒自阴之内到了式站的志代八
和)、然者于经广很八式体。洪段
八段锦分段动作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自然站立,左脚向左侧横开一步,身体下蹲成马步,双手虚握于两髋之外侧,随后自胸前向上划弧提于 与胸前。右手向右拉至与肩平高,意如拉紧弓弦,开弓如满月;左手捏剑诀,向左侧伸出,转头向左, 视线通过左手食指凝视远方,意如弓剑在手,等机而射。稍作停顿后,随即将身体上起,顺势将两手向 下划弧收回胸前,并同时收回左腿,还原成自然站立。此为左式,右式反之。左右调换练习六次
养生保健操图文课件
包括全身关节酸痛、冬天手脚冰冷、头晕目眩、身体虚弱、
心悸冷汗、忧郁恐惧、肥胖、血压太高、血压太低、糖尿
病、尿毒症、肝病、胃病、气喘、心肌梗塞、恶梦、反应
迟钝、老人脑力退化健忘、痛经、神经衰弱、脾气暴躁、
皮肤病、近视、远视、老花眼、青光眼、白内障、飞蚊症、
散光、目视不清、眼痛、眼涩、干眼症、耳鸣、重听、下 痢、便秘、口臭、口苦、口干、呃逆、梦遗、滑精等慢性
病。
37
第十节六字气诀
要领: 口呼鼻吸,呼气时根据需要默念 嘘、呵、呼、口四、吹、嘻六字。 功效:嘘治肝之实证,如头痛目赤,肋 疼易怒;呵治心之实证,如口舌生疮、 心烦不寐;呼治脾之实证,如脘腹闷胀, 食积不化;口四治肺之实症,如痰多气 壅:口干咽疼;吹治三焦之实证,如腹 胀、大小便不通。
38
本章内容结束!
35
第八节转身托天
要领: 1.两左手向上托天,手臂伸直,
右手向下,手臂伸直,身体向右侧转动, 两眼望右手;2.右手向上托天,手臂伸 直,左手向下,手臂伸直,身体向左侧 转动,两眼望左手。左右各做4次。功效: 该动作对于肩背、坐骨神经痛、腰肌劳 损、颈椎病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 用。
36
第九节双手旋转击掌运动
5
第一势
■ 第一 图闭目冥心坐,握 固静思神
盘腿而坐 , 紧闭两目 , 冥忘心中杂念。凡坐,要 竖起脊梁,腰不可软弱, 身不可倚靠。握固者,握 手牢固,所以闭关却邪也。 静思者,静息思虑而存神
也。
6
第二势
第二图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上下牙齿相叩作响,宜三十六声。叩齿以集
身内之神,使不散也。昆仑即头。以两手十 指相叉,抱住后项,即用两手掌紧掩耳门, 暗记鼻息九次,微微呼呼,不宜耳闻有声。
八段锦源流与演化和发展
天下功夫源流50八段锦源流与演化和发展文/张绍义八段锦之名,最早出现在南宋洪迈所著《夷坚志》一书中。
据该书记载:“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尝以半夜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
”这些记述说明八段锦在南宋时己流传于世,这一时期的八段锦分为坐式和立式两种形式。
坐式八段锦的源头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坐式八段锦源自唐代钟离(权)创编的“钟离八段锦法”,此首见于《修真十书》,曾收入明代《正统道臧》第122—131册。
南宋曾慥在《道枢•众妙篇•临江记》注中有过记述:“钟离(权)先生八段锦,吕公(洞宾)手书石壁上,因传于世。
”另一说认为坐式八段锦源自明代臞仙《活人心书》中所载“八段锦导引法”。
此两法的歌诀图基本相同。
在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较有影响的著作,如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笺》中的《八段锦导引法》,清代席锡蕃集《八段锦内功图说》,清代娄杰集《八段锦坐立功图说》中的《八段锦坐功》等。
清乾隆年间徐文弼将此法收入其所编的《寿世传真》,易名十二段锦,咸丰年间潘霨据徐氏本并略微增删,编入《卫生要术》,光绪年间王祖源改《卫生要术》书名为《内功图说》,流行于世。
立式八段锦在养生文献上首见于南宋曾慥著《道枢•众妙篇》,其文字为:“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东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复而顾所以理其伤劳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脏矣;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鳝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
”这一时期的八段锦未定名,其文字也尚未歌诀化。
而在宋陈元靓编《事林广记•修身秘旨》中,八段锦被定名为“吕真人安乐法”,其文己歌诀化:“昂首仰托顺三焦,在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较有影响的著作,如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笺》中的《八段锦导引法》,清代席锡蕃集《八段锦内功图说》,清代娄杰集《八段锦坐立功图说》中的《八段锦坐功》等。
天下功夫源流51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单托兼西胃,五劳回顾七伤调,鳝鱼摆尾通心气,两手搬脚定于腰,大小朝天安五脏,漱津咽纳指双挑。
关于八段锦---秘传部分 - 文本资料 - 白云深处人家 - Powered by Discuz
八段锦对人体的作用虽然八段锦的历史悠久,流传很广,流派又多,但八段锦的动作和歌诀总是大同小异,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可见八段锦对人体确有健身疗病的良好作用。
八段锦是我国劳动人民根据生产劳动和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
例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往往低头凹胸或弯腰的时候多,这样久而久之会改变人体姿势,影响内脏和神经的功能,损害健康。
而八段锦的动作大多有助于纠正这类病态。
因而,很适合于广大群众锻炼身体。
我国古代一些健身法,大都有明确的健身目的,某一动作可有益于某一脏腑,防治某一脏腑、经络的疾病,都有具体的规定和说明。
例如有一种叫作“五脏导引法”的健身法,其动作可分为分别防治肝、胆、心、脾、肺、肾的某些疾病,“四时导引法”的动作分别具有补肝、补脾、补心、治肺、治肾等作用。
八段锦也是如此,每个动作的名目都注明了专门增强哪一脏器。
例如“两手托天”可以“理三焦”,“单举手”可以“调理脾胃”,两手攀足可以“固肾腰”,“摇头摆尾”可以“去心火”等,体现了体育与医学、体育与气功相结合,既抓住了保健的重点,又照顾了全面。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肌肉、关节与内脏之间,内脏与内脏之间,都有着复杂的联系。
八段锦各个动作当然可能对某些内脏或经络有较多的作用,但总的看来,作为保健体操的八段锦,它的作用是综合性的、全身性的,并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不是说只有单举手,或只靠单举手就能调理脾胃,一个往后瞧的动作就能把“五劳七伤”都去掉了。
实际上是八段锦的各节动作综合起来,才能起到调理脾胃、理三焦、去心火、固肾腰等作用,也就是说才起到全面健身作用。
当然,这并不排除某一动作相对地有其特殊的保健作用。
为了从解剖生理和保健的角度探讨各动作的健身价值,安徽医学院体育教研组、医疗系和中医系等部分中西医教授专家们整理如下:一、两手托天理三焦这一节从动作上看是四肢和躯干的伸展运动,和伸懒腰很相似。
伸懒腰是人体常见的生理现象,据现有资料来看,加强四肢和躯干的伸展活动确可影响胸腹腔血流的再分配,有利于肺部的扩张,使呼吸加深,吸进更多的氧气,显然对消除疲劳有一定的作用。
调养先天固肾壮腰 8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体会
调养先天固肾壮腰 8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体会2008-09-08 10:40:00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健身气功•八段锦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是以动为主、动静结合的功法,具有端庄舒展、圆活饱满、柔和流畅、松静自然的独特风格。
通过学练,意在调养先天之本,壮腰健肾,强化肾脏功能,以求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本式功法,强调准确灵活,松紧结合,神形相合,气寓其中。
在形体动作中,要始终把握好功法要领:两腿伸直站立,两掌上举下按,顺腋下沿脊柱两侧向下推摩至臀部;上体随之前俯,两掌沿腿后两侧向下推摩至脚跟,经脚两侧置于脚面;随之抬头前视,两臂伸直前举,上体立起。
此动作比较简单,但关键要注意把握三点:一是两手向下推摩时,要注意抬头,两膝关节直立,以利于疏导刺激两侧足太阳膀胱经,收到较好的健身效果;否则,两腿弯曲,人体的背、臀、腿部的肌群及足太阳膀胱经得不到按摩、牵拉,难以起到调节作用。
二是在向上缓缓起身时,要注意以臂带身,即手臂主动前伸上举,带动上体立起,要克服先起身后起臂的错误动作。
三是在前俯攀足和直起还原时,要注意从腰部发力,尽力做大幅度伸屈,可对人体肾、膀胱等脏腑经络产生良性刺激,从而改善气血运行,提高人体躯干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习练中,要求动作自然伸展,舒缩充分,柔和连贯,松紧结合,使肌肉、筋脉充分舒张,从而促使经气活跃,滑利关节,活血化淤,强筋壮骨。
随着动作流畅展开,要做到意随形而动,主要集中在动作的部位和过程。
当两手摩运膀胱经时,内劲的诱发要在意念的调控下进行,畅通任督二脉,意在命门,气沉丹田;但不要追求意念活动,待动作熟练掌握后,意念似有似无,不调而自调。
练功中的呼吸吐纳,要与动作导引相配合,按照“起吸落呼”的规律,采取逆腹式呼吸方法,两掌缓缓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两掌从腋下后插时吸气,推摩攀足时呼气,要求意到气到,气到力到。
要使动作、意念、呼吸协调配合,必须坚持不懈地长期习练,熟练掌握功法技能,才能达到“三调合一”的目的。
健身气功(易筋经)ppt课件
16
第十二势:工尾势
• 两腿开立,双手仰掌
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 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 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 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 上,仰身,腰向后弯, 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 双臂下垂,推掌至地, 昂首瞪目。呼气时,屈 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 吸气时,上身立起,脚 跟着地;如此反复21次。 收功:直立,两臂左右 侧举,屈伸7次。
• 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所著《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中,也
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 即是观能治病。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 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 颂日: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 焦壅处但言嘻。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 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
貌亦恭。
6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 两手下按,提掌前推,
两手平开,翻掌提踵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足掌踏实,两膝微松; 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 至两侧平举;立掌, 掌心向外;两目前视; 吸气时胸部扩张,臂 向后挺;呼气时,指 尖上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 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 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 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 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15
第十一势:打躬势
• 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
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 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 脑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 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 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 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 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 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 复8-20 次。
口令教学八段锦
《八段锦》动作口令预备式口令两足分开平行站,横步要与肩同宽,头正身直腰松腹,两膝微屈对足尖,双臂松沉掌下按,手指伸直要自然,凝神调息垂双目,静默呼吸守丹田。
1、两手托天理三焦口令十字交叉小腹前,翻掌向上意托天,左右分掌拨云式,双手捧抱式还原,式随气走要缓慢,一呼一吸一周旋,呼气尽时停片刻,随气而成要自然。
2、左右开弓似射雕口令马步下蹲要稳健,双手交叉左胸前,左推右拉似射箭,左手食指指朝天,势随腰转换右式,双手交叉右胸前,右推左拉眼观指,双手收回式还原。
3、调理脾胃单臂举口令双手重叠掌朝天,右上左下臂捧圆,右掌旋臂托天去,左掌翻转至脾关,双掌均沿胃经走,换臂托按一循环,呼尽吸足勿用力,收式双掌回丹田。
4、五劳七伤往后瞧口令双掌捧抱似托盘,翻掌封按臂内旋,头应随手向左转,引气向下至涌泉,呼气尽时平松静,双臂收回掌朝天,继续运转成右式,收式提气回丹田。
5、摇头摆尾去心火口令马步扑步可自选,双掌扶于膝上边,头随呼气宜向左,双目却看右足尖,吸气还原接右式,摇头斜看左足尖,如此往返随气练,气不可浮意要专。
6、两手攀足固肾腰口令两足横开一步宽,两手平扶小腹前,平分左右向后转,吸气藏腰撑腰间,式随气走定深浅,呼气弯腰盘足圆,手势引导勿用力,松腰收腹守涌泉。
7、攒拳怒目增气力口令马步下蹲眼睁圆,双拳束抱在胸前,拳引内气随腰转,前打后拉两臂旋,吸气收回呼气放,左右轮换眼看拳,两拳收回胸前抱,收脚按掌式还原。
8、背后七颠百病消口令两腿并立撇足尖,足尖用力足跟悬,呼气上顶手下按,落足呼气一周天,如此反复共七遍,全身气走回丹田,全身放松做颠抖,自然呼吸态怡然健身气功八段锦口令词健身气功八段锦预备式:左脚开步;与肩同宽;屈膝下蹲;掌抱腹前;中正安舒;呼吸自然;心神宁静;意守丹田。
一、两手托天理三焦上托、下落;上托、下落;上托、下落;上托、下落;上托、下落;上托。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
八段锦理论讲义
• 圆活,是指动作路线带有弧形,不起棱 角,不直来直往,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 弯曲的状态。它是以腰脊为轴带动四肢 运动,上下相随,节节贯穿。连贯,是 要求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转换衔接, 无停顿断续之处。既像行云流水连绵不 断,又如春蚕吐丝相连无间,使人神清 气爽,体态安详,从而达到疏通经络、 畅通气血和强身健体的效果。
八段锦理论讲义
一、八段锦的含义
八段锦,从宋代流传至今, 因动作简单易学,健身效果明 显,成为中华养生文化中的瑰 宝,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八段锦的“八”字,据说是由于古人常 把八卦的八个数字用到某一事物上来, 以表示这一事物是含有特殊意义的、完 整的一套。因此,它并不是单指段、节 和八个动作。而是表示如八卦那样,其 功法有多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循环运转,正如明·高濂在《遵生八笺》 中“八段锦导引法”所说的“子后午前 做,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 良因”。
• “锦”字,是由“金”、“帛”组成,以 表示一种颜色美丽,精美华贵的丝织品。 故以“段”字作为量词,冠在“锦”字 之前。除此之外,“锦”字还应该理解 为单个导引术式的汇集,如丝锦那样连 绵不断,是一套完整的健身方法。这就 是八段锦的名称含义了。
• 后来,也有人把某一内容丰富、健 身效果明显的活动称之为“锦”。 例如,把由12节动作编成的健身术称 之谓“十二段锦”等。
关系,是一脉相承的。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民族体 育项目非常重视,20世纪50年代后期, 人民体育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唐豪、 马风阁等人编著的《八段锦》,后 又组织了“八段锦”编写小组,对 传统“八段锦”进行了挖掘整理。
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图解)
八段锦健身操兩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鵰。
調理脾胃單臂舉,五勞七傷往後瞧。
搖頭擺尾去心火,背後七顛百病消。
攢拳怒目增氣力,兩手攀足固腎腰。
双手托天理三焦(见图①)直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松垂身侧,然后徐徐自左右侧方上举至头顶。
双手手指相叉,翻掌,掌心朝上如托天状,同时顺势踮两脚跟,再将两臂放下复原,同时两脚跟轻轻着地,如此反复多遍。
若配合呼吸,则上托时深吸气,复原时深呼气。
作用:拉长脊椎、颈肩部肌肉,还可调理气血,稳定情绪。
左右开弓似射雕(见图②)直立,左足跨出一大步,身体下蹲作骑马式。
双臂在胸前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翘起向上,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
接着左臂向左推出并伸直,头随而左转,眼看左手食指,同时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作拉弓状。
动作复原后左右互换,反复进行数次。
如配合呼吸,则展臂及拉弓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作用:可减轻胸闷与肩颈酸痛等症状。
图一双手托天理三焦图二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见图③)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紧,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
动作复原后,两手交替反复进行,反复多遍,如配合呼吸,则上举下按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作用:增强脾胃功能,改善胃酸过多、手脚冰冷或四肢酸痛的症状。
五劳七伤向后瞧(见图④)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两手掌心紧贴腿旁,然后头慢慢左顾右盼向后观望。
同时配合呼吸,向后望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作用:缓解肩颈僵硬、落枕等症状,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
图三调理脾胃须单举图四五劳七伤向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见图⑤)两足分开,相距约三个足底长度,屈膝半蹲成骑马势。
两手张开,虎口向内,扶住大腿前部。
头部及上体前俯,然后作圆环形转腰,转动数圈后再反方向转腰。
在转腰的同时,适当摆动臀部。
如配合呼吸,则在转腰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作用:去心火,避免长暗疮、暴发青春痘、流鼻血、情绪暴躁等情况的发生。
八段锦最全专业版!
(3)动作4屏息后吸气。
3.调心
(1)动作3意守涌泉穴。
(2)动作4以意引气至腰,意守命门穴。
4.操作提示
操作此势时易出现身体后仰太过,弯腰屈膝现象。纠正方法身体后仰以保持平衡稳固为度,上体前俯时两膝要伸直,向下弯腰的力度可量力而行。
图1 图2 图3
第七节 攢拳怒目增气力
1.调身
(1)松静站立如前,左足橫出变马步,兩手提至腰間半握拳,拳心向上,两拳相距三拳左右,两手环抱如半月状(见图1)。
1.两手托天理三焦
具有三焦通畅、气血调和、调节肝肾气化的作用。可用于四肢和躯干、手臂、颈、肩背、腰等部位的肌肉、骨骼、韧带的调理。
对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痛、高血压、慢性疲劳综合征、月经不调等症状者可参照使用。
2.左右开弓似射雕
强心润肺,调理上、中焦,改善胸椎、颈部的血液循环。
针对脑震荡引起的后遗症、咳嗽、气喘、咳血、咽痛、胸部胀满、手臂前侧桡侧缘痛、肩、背寒痛等症状者可参照使用。
(3)还原如起勢(见图1)。
(4)左手自左上方缓缓下落,右手順势向上,双手翻掌,手心向上,相接于小腹前(见图3)。
(5)还原如起勢(见图1),如此左右交换,反复作6~8次。
2.调息
(1)动作1屏息。
(2)动作2吸气。
(3)动作3呼气。
(4)动作4吸气。
(5)动作5呼气。
3.调心
动作2、4想象气机以中焦为中心两臂上下对拔争力,贯通两侧的肝经、胆经、脾经、胃经,并使其受到牵引。
4.操作提示:两臂自体侧抬起平胸时身体易出现前后晃动和耸肩,纠正方法是两足抓地,气沉丹田,沉肩坠肘。
图1 图2 图3
第三节 调理脾胃须单举
身
(1)两臂下垂,掌心下按,手指向前,成下按式站桩,两手同时向前向內划弧,顺势翻掌向上,指尖相对,在小腹前如提抱式站桩(见图1)。
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大全集
01
第七式·左揽 雀尾
05
第十一式·单 鞭
02
第八式·右揽 雀尾
04
03
第十式·云手 第九式·单鞭
24式养生太极 拳 强身健体、 修身养性的首选
二 分步图解 24式太极 拳
0 1
第十三式·右蹬 脚
0 4
第十六式·左下 势独立
0 2
第十四式·双峰 贯耳
0 5
第十七式·右下 势独立
0 3
强体防疾八段锦 历经千年 经久不衰
强体防疾八段锦 历经千年 经久不衰
一 千年魅力 治病益身 八段锦
二 分步图解 站势八段 锦
强体防疾八段 锦 历经千年 经久不衰
一 千年魅力 治病益身 八段锦
0 1
01 八段锦的 起源和发展
0 4
04 站势八段 锦的习练指南
0 2
02 站势八段 锦的功法特点
0 5
第九式·青龙探 爪势
0 2
第七式·九鬼拔 马刀势
0 5
第十式·卧虎扑 食势
0 3
第八式·三盘落 地势
0 6
第十一式·打躬 势
强筋健骨易筋 经 达摩老祖 的养生功法
二 分步图解 刚柔相济 易筋经
第十二 式·掉尾势
1
收势
2
感谢聆听
24式养生太极拳 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首选
一 千年传承 寻根溯源 话太极
二 分步图解 24式太极 拳
24式养生太极 拳 强身健体、 修身养性的首选
一 千年传承 寻根溯源 话太极
0 1
01 太极拳的
起源和发展
0 2
02 太极拳的
功法特点
0 3
03 神奇的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