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一、学习目标与要求
1.掌握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工作原理的分析方法,理解提高稳定性措施;
2.了解同步调谐放大器和双参差调谐放大器工作原理;
3.了解双调谐放大电路,能够识读各种类型的谐振放大器电路;
4.了解集中选频放大器电路;了解噪声概念; 二、学习要点
(一)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分类 (l )按器件分类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若按器件分可分为晶体管放大器、场效应管放大器、集成电路放大器。 (2)按通带分类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若按通带分可分为窄带放大器、宽带放大器。 (3)按负载分类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若按负载分可分为谐振放大器、非谐振放大器。
本章重点介绍单级窄带负载为I .C 调谐回路的谐振放大器,这种放大器不仅有放大作用,而且有选频作用。对其他器件的单级谐振放大器、各种级联放大器以及集成电路放大器这略加讨论。
(二)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质量指标 1.增益(放大系数)
放大器输出电压Vo(或功率P 。)与输入电压V i (或功率P i )之比,称为放大器的增益或放大倍数,用A v (或A P )表示(有时以dB 数计算)。我们希望每级放大器在中心频率(谐振频率)及通频带处的增益尽量大,使满足总增益时级数尽量少。
电压增益:i
o
v V V A =
(6-1) 功率增益:i
o
P P P A =
(6-2) 2.通频带
放大器的电压增益下降到最大值的0,7(即v /1)倍时,所对应的频率范围称为放大器的通频带,用B =2△f 0.7表示,如图3-l 所示。2△f 0.7也称为3分贝带宽。
图6-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通频带
与谐振回路相同,放大器的通频带决定于回路的形式和回路的等效品质因数Q e 。此外,放大器的总通频带,随着级数的增加而变窄,并且,通频带愈宽,放大器的增益愈小。
3.选择性
从各种不同频率信号的总和(有用的和有害的)中选出有用信号,抑制干扰信号的能力称为放大器的选择性,选择性常采用矩形系数和抑制比来表示。 矩形系数(见图6-2):7
.01
.01.022f f K r ∆∆=
(6-3) 2△f 0.1为放大倍数下降至0.1处的带宽,K r0.1愈接近于1越好。K r0.1表示对邻值干扰的抑制能力。
图6-2 理想的与实际的频率特性
4.工作稳定性
工作稳定性是指在电源电压变化或器件参数变化时,增益、通频带、选择性三个参数的稳定程度。为使放大器稳定工作,必须采取稳定措施,即限制每级增益,选择内反馈小的晶体管,应用中和或失配方法等。
5.噪声系数
放大器的噪声性能可用噪声系数表示:
(输出信噪比)
输入信噪比)
no so ni si F P P P P N /(/=
(6-4)
N F 越接近1越好。在多级放大器中,前二级的噪声对整个放大器的噪声起决定作用,
因此要求它的噪声系数应尽量小。
以上这些要求,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矛盾。增益和稳定性是一对矛盾,通频带和选择性是一对矛盾。因此应根据需要决定主次,进行分析和设计。
(三) 晶体管高频小信号等效电路与参数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由于信号小,可以认为它工作在晶体管的线性范围内,常采用有源线性四端网络进行分析。y 参数等效电路和混合π等效电路是描述晶体管工作状况的重要模型。
y 参数与混合π参数有对应关系,y 参数不仅与静态工作点有关,而且是工作频率的函数。 晶体管在高频运用时,它的等效电路不仅包含着一些和频率基本没有关系的电阻,而且还包含着一些与频率有关的电容,这些电容在频率较高时的作用是不能忽略的。
晶体管在高频运用时s 它的等效电路主要有两种表示方法,形式等效电路和物理模拟等效电路(混合t 等效电路)。
1.形式等效电路(y 参数等效电路)
形式等效电路把晶体管等效为有源四端网络,高频等效电路中主要采用y 参数进行分析,即U 1、U 2,为自变量,I 1,、I 2为参变量。
图6-3 为晶体管共发电路的y 参数等效电路。
1111122I y U y U =+ (6-5) 2211222I y U y U =+ (6-6)
其中,211110/|i U y y I U ===称为输出短路时的输入导纳;
112120/|r U y y I U ===称为输入短路时的反向传输导纳; 221210/|f U y y I U ===称为输出短路时的正向传输导纳; 122220/|o U y y I U ===称为输入短路时的输出导纳。 2.物理模拟等效电路(混合π等效电路)
图6-4为晶体管混合π等效电路
图中各元件名称及典型值范围如下:
rbb ′: 基区体电阻, 约15Ω~50Ω
rb ′e : 发射结电阻re 折合到基极回路的等效电阻, 约几十欧到几千欧。
rb ′c :集电结电阻, 约10k Ω~10M Ω。
rce :集电极—发射极电阻, 几十千欧以上。 c
b ′e :发射结电容, 约10 c
b ′
c :集电结电容, g
m :晶体管跨导,
3.混合π等效电路的简化
由于集电结电容 C b ′c 跨接在输入输出端之间, 是双向传输元件, 使电路的分析复杂化。为了简化电路, 可以把C b ′c 折合到输入端b ′、 e 之间, 与电容C b ′e 并联, 其等效电容为:
C M =(1+g m R ′L )C b ′c (2.1)
即把C b ′c 的作用等效到输入端, 这就是密勒效应。其中g m 是晶体管跨导, R ′L 是考虑负载后的输出端总电阻, C M 称为密勒电容。
另外, 由于r ce 和r b ′c 较大, 一般可以将其开路。这样, 利用密勒效应后的简化高频混合π型等效电路如图(6—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