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闻问切
九种中医体质的望闻问切
平和质:望---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闻---中气足
问---胃口好,睡眠佳,二便调
切---舌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
气虚质:望---疲倦,无神
闻---声音低微
问---乏力,易出汗,气短
切---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虚缓
阳虚质:望---面色恍白,畏寒怕冷
闻---声音低微
问---喜食热饮,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切---舌淡胖嫩,脉沉迟
阴虚质:望---形体消瘦,面色潮红
闻---有口气
问---喜冷饮,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切---舌红少苔,脉细数
湿热质:望---面垢油光
闻---口有异味,体味大
问---胃口差,口苦,大便黏腻不爽,小便短赤
切---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痰湿质:望---形体肥胖,
闻---汗味大
问---胸闷,痰多
切---舌苔白腻,脉滑
气郁质:望---形体消瘦,情绪低沉
闻---声音轻浅
问---焦虑不安,胃口差,失眠
切---舌红,苔薄白,脉弦
血瘀质:望---面色晦暗
闻---中气足
问---胸闷胸痛
切---舌质暗,脉涩
特禀质:望---面色红润
闻---声音轻浅
问---打喷嚏,流涕或皮肤瘙痒
切---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望闻问切的标准
中医望闻问切的常见标准包括以下几种:
1.观气色: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睛、脸色等症状,初步判断患者身体的健康
状态。
比如眼睛明亮有神,脸色红润有光泽,一般代表健康状态良好。
2.听声息:中医通过听患者的呼吸声、咳嗽声等,初步判断呼吸系统和肺部功
能是否正常。
比如呼吸均匀、没有咳嗽等症状,可能提示呼吸道健康。
3.询问症状:中医通过询问患者以往的病史,最近的饮食、睡眠以及排便等情
况,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睡眠质量不佳、食欲低下、大便溏稀等,可能提示有内分泌或消化道的问题。
4.摸脉象:中医通过把脉观察患者的脉搏,可以从脉象看出身体五脏和气血运
行的情况。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的意思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的意思中医四诊是中医诊断的核心内容,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其中,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眼底等反映病情的方法;闻诊是通过听病人的呼吸、声音、咳嗽等反映病情的方法;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反映病情的方法;切诊是通过切指脉、按腹部等方法反映病情的方法。
望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眼底等反映病情。
面色是人体气血运行的反映,中医望诊时会观察病人的面色,如面色红润、面色苍白、面色黄瘦等,从而判断病人的气血运行情况。
舌苔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中医望诊时会观察病人的舌苔,如舌苔白、舌苔黄等,从而判断病人的脾胃运行情况。
脉象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中医望诊时会观察病人的脉象,如脉象弦、脉象细等,从而判断病人的气血运行情况。
眼底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中医望诊时会观察病人的眼底,如眼底出血、眼底黄斑变性等,从而判断病人的气血运行情况。
闻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通过听病人的呼吸、声音、咳嗽等反映病情。
中医闻诊时会听病人的呼吸,如呼吸急促、呼吸浅慢等,从而判断病人的肺部情况。
中医闻诊时还会听病人的声音,如声音嘶哑、声音沉重等,从而判断病人的声音情况。
中医闻诊时还会听病人的咳嗽,如咳嗽干燥、咳嗽有痰等,从而判断病人的肺部情况。
问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通过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反映病情。
中医问诊时会询问病人的病史,如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从而了解病人的病情。
中医问诊时还会询问病人的症状,如头痛、发热、咳嗽等,从而了解病人的病情。
中医问诊时还会询问病人的体征,如腹部肿块、胸痛等,从而了解病人的病情。
切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通过切指脉、按腹部等方法反映病情。
中医切诊时会切指脉,从而判断病人的气血运行情况。
中医切诊时还会按腹部,从而判断病人的脾胃运行情况。
综上所述,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核心内容,是中医治疗的基础。
通过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准确地判断病人的病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书写范文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书写范文一、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姓名]性别:[性别]年龄:[年龄]职业:[职业]就诊日期:[具体日期]二、望诊。
1. 整体望诊。
刚一见到这位患者,就觉得他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有点萎靡不振,就像霜打的茄子似的。
往那椅子上一坐,背还有点驼,缺乏那种年轻人该有的挺拔劲儿。
皮肤呢,有点发黄,不是那种健康的小麦色,倒有点像老照片的那种黄,透着一种虚弱的感觉。
2. 局部望诊。
面色:仔细瞧他的脸,面色萎黄中还带着点淡淡的青灰色,尤其是眼眶周围,就像被人轻轻打了一拳后的那种乌青,只不过颜色浅很多。
这面色在中医里可能暗示着气血不足,还有点寒邪内侵的迹象呢。
舌象:让患者伸出舌头,好家伙,舌头一伸出来,就像一幅“地图”。
舌苔厚腻,颜色白中泛黄,就像在舌面上铺了一层没搅匀的奶油,中间还有点剥脱,像被调皮的孩子挖走了一块。
舌尖有点红,这可能是心肺有热的表现,而舌苔厚腻呢,多半是脾胃运化不好,体内有湿气的信号。
三、闻诊。
1. 听声音。
患者说话声音比较低,有气无力的,就像刚跑完一场马拉松累得够呛似的。
而且声音有点沙哑,不是那种清亮的嗓音,听起来就感觉喉咙里像卡了一口痰,吐又吐不出来,咽又咽不下去。
这种声音在中医看来,可能是肺气不足,再加上体内有痰湿阻滞气道的缘故。
2. 嗅气味。
靠近患者的时候,能闻到他身上有一股淡淡的异味,不是那种汗臭味,而是一种有点像食物在胃里没消化好发酵的气味。
这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他的脾胃可能不太好,食物积滞在体内,不能正常运化,才产生了这种奇怪的气味。
四、问诊。
1. 问寒热。
我就问他呀:“您觉得自己是怕冷呢,还是怕热啊?”患者回答说:“大夫,我特别怕冷,大夏天的别人都穿短袖,我还得穿个薄外套,稍微有点风就觉得冷得不行。
”这怕冷在中医里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就像体内的小火炉火力不够,所以抵御不了外界的寒气。
2. 问汗。
又问他出汗的情况,他说:“我平时不怎么出汗,就算运动后也只是出一点点汗,而且汗是凉凉的。
中医诊断学问诊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详解
问饮食起居
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包括食 欲、口味偏好、饮食量等。
了解患者的睡眠状况,包括睡 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 等。
询问患者的生活作息和锻炼情 况,以了解是否有不良生活习 惯。
问二便情况
询问患者的大小便情 况,包括排便次数、 便质、排便感觉等。
通过二便情况判断患 者的脏腑功能和病情 轻重。
了解患者是否有便秘 、腹泻、尿频、尿急 等问题。
04
切诊
切脉法
部位选择
切脉时一般选择寸口脉,即桡 动脉腕后浅表部位。
指法运用
医生运用食、中、无名三指的 指目切按脉体,通过指下的感 觉,辨别脉象。
脉象辨识
正常脉象称为平脉,异常脉象 称为病脉。常见的病脉有浮脉 、沉脉、迟脉、数脉、虚脉、 实脉等28种。
咳嗽声
分辨咳嗽的声音、频率、节律等特征。如咳声重浊 多为外感风寒,咳声无力多为肺虚。
嗅气味
80%
口气
辨别口气的异常气味,如口臭、 口苦等,可反映脏腑功能失调或 病邪性质。
100%
汗气
嗅辨汗液的异常气味,如狐臭、 汗臭等,有助于判断病情。
80%
鼻气
注意鼻腔分泌物的气味,如鼻涕 腥臭多为鼻渊。
听呼吸音
指法运用
医生用单手或双手触摸患 者身体某部位,通过触觉 感受局部的冷热、润燥、 软硬、压痛等变化。
病情辨识
通过触诊,可以了解局部 的病变情况,如肿胀、结 节、条索状物等,有助于 对疾病的诊断。
其他切诊方法
耳穴压豆法
医生用王不留行籽等贴压耳穴,通过刺激耳穴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观察耳 穴的反应,了解病情的变化。
按腹法
01
02
03
中医-望闻问切
态
断出有关病证。如畏缩不欲去衣,是恶寒的
2.望姿态
表现,为表寒或里寒证;欲揭衣被,是恶热 ,为表热或里热证;想见人而又喜寒凉,多
为阳证;怕见人而喜温,多为阴证。
• 从坐卧姿态也可推断人体阴阳消长和正邪盛
衰的情况。如卧而蜷曲,喜向里,多为阳虚
寒证;卧而袒露,喜向外,多为阳盛热证;
坐而喜伏,多为肺虚少气;坐而喜仰,多属
语声低微,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循衣摸床,或
望
卒倒而目闭口开,手撒遗尿等。表示正气已伤,病情 较重,预后不好。
神
3、假神常见于久病、重病精气极度衰弱的病人。如
原本神识昏糊,突然神志清楚;原来不多言语,语
声低微,突然转为言语不休,声音响亮;原本面色
晦暗,突然颧[quán]红如妆;原本毫无食欲,忽然食
•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总结前人问诊要点的 基础上写成《十问歌》,清代陈修园又将 其略作修改补充为
•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精选2021版课件
14
华佗精心问“病”情
• 有一次,一位病人请华佗看病。
华佗问病人身体各部位最近有什么
异常,病人叹着气,脸上流露出悲
伤的样子,对华佗说:“十几天前
,我感觉腹中刺痛,最近几天,眉
毛头发几乎掉光了。大夫,您看我
这是什么病?”华伦仔细检查了病
人腹部,说:“你这是脾腐烂了一
半,必须动手术切除。”于是让病
人服用“麻沸散”,然后进行开腹
• 扁鹊将中医诊断方法 概括为: 望以目察、闻以耳占 、问以言审、切以指参的望闻问切--- 四诊法, 并 认为“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
中医望闻问切
证 正气未衰 正气已伤 虚寒 气虚 血虚 阴虚火旺 虚阳上越 脾胃虚弱 湿热黄疸 寒湿黄疸 血瘀、寒证、痛证 肝风内动 寒重、血瘀 肾虚 正气充盛 气虚、痰湿较盛 阴虚 风邪外袭,水湿内停 脾虚水肿 多为风动,舌即肝风 血虚或阳虚 寒证、寒湿证 实热证或阴虚火旺 实热证 虚热证 心火上炎 肝胆热盛 血热、热毒极盛 瘀血证 久病血瘀 阴寒证 毒热证 津液亏耗、热盛伤阴 脾气虚、阳虚 胃气虚弱、胃阴不足 多属寒证 外感风寒、里虚寒证 痰湿 多属热证、黄色愈深,其热愈重 表邪初入 里热加重 热盛伤阴 湿热内蕴、肠胃实热积滞 阳虚寒盛 热炽津枯 温热之邪入于营血之征 湿郁热盛、汗出不彻,津液耗伤 属实、属热 属虚、属寒 气虚 实证、热证 虚证、寒证 风寒、痰火 肺虚 气虚 肺肾两虚、中气不足 肺热、里实 外感风寒 肺气不足 肺热 新病-燥邪郁肺,久病-肺肾阴伤 痰湿或寒痰其热愈重Βιβλιοθήκη 津液耗伤-肺肾阴伤
其病在肺 其病在脾 实证、热证 虚证 胃气衰败之象 实热:食滞、消化不良 脾胃虚弱、肝胃不和 肺胃有热 停食 肺热 肠中积热 虚寒 膀胱湿热证 湿热 虚寒 癌证 外感风热 外感风寒 急性热病 半表半里证 里实热证 阴虚发热 阳气不足 表虚 表实 气虚、阳虚 阴虚 脾胃湿热郁蒸,实热,阴虚阳亢 正邪相争,病热转折 邪去病退 正不胜邪 阳气虚脱,见休克危重 胃肠有滞、胃气虚弱 胃强脾弱 胃有实火 脾胃虚弱 内有积滞、气滞血瘀 胃气上逆 胃有停滞 肝气犯胃、肝胃不和 胃寒停饮 脾胃虚寒 胃有实热 里热 脾虚湿盛 阴虚虚热 脾虚 肝胆有热,心经有热 脾有湿热 伤食,消化不良 湿困脾胃 实证、热证 津亏血少或气虚 脾胃虚寒 肾阳不足 湿热泻 内有瘀血 血热 脾不统血 湿热下痢 实热证 膀胱湿热证 虚寒
67 咳而痰少,以咳为主 68 咳少痰多,以痰为主 69 呃逆(打呃) 声高有力 70 声弱断续 71 忽见呃逆 72 嗳气 嗳气酸腐 73 嗳气频频无味 74 气味 口气臭秽 75 口气酸臭 76 痰味腥臭 77 大便酸臭 78 大便腥臭稀溏 79 小便混浊臭秽 80 带下臭秽粘稠发黄 81 带下清稀带腥臭 82 带下恶臭,色灰白带血 83 问 寒热 发热发寒 表证发热,热重寒轻,口干咽痛 84 发热发寒 寒重热轻,无汗身痛 85 发热发寒 突然寒战发热,头剧痛,呕吐 86 发热发寒 阵冷阵热,胸胁满闷,口苦咽干 87 发热不恶寒 高热口渴,尿赤便秘 88 发热不恶寒 久病潮热,午后尤甚,颧红苔干,手足发热,盗汗 89 恶寒不发热 经常怕冷,手足发凉,面色胱白 90 汗 有汗而发热恶寒 91 无汗而汗出极少兼恶寒发热 92 清醒时经常出汗:自汗 93 睡中出汗,醒后汗止:盗汗 94 手足心出汗 95 先见全身战栗而后汗后:战汗 96 先见全身战栗而后汗后:战汗 汗出热退,脉静身凉 97 先见全身战栗而后汗后:战汗 汗出烦燥不宁,脉大 98 额部出冷汗如珠如油,四肢厥冷:绝汗 99 饮食 食欲减退 100 能食而食后腹胀满 101 多食易饥,形体反瘦 102 食后胃痛减轻 103 食后疼痛加重 104 呕吐 105 呕吐 呕吐酸腐或不消化食物 106 呕吐 呕吐酸水 107 呕吐 呕吐清水 108 呕吐 妇女停经而见呕恶 109 饮食喜热 110 饮食喜冷 111 口渴引饮 112 口干不欲饮 113 口干咽燥饮水不多 114 口淡无味 115 口苦 116 口甜或粘腻 117 口酸 118 口粘 119 便 大便秘结,干燥难解 120 大便秘结,干燥难解 久病、老人、产妇大便困难 121 大便稀溏 122 大便稀溏 黎明即泻,5更天 123 大便稀溏 水泻为湿重、泻下如喷射状,肛门灼热 124 大便色黑 125 便血鲜红,肛门肿痛 126 便血暗红,面黄乏力 127 便下脓血,里急后重 赤痢多热,白痢多寒 128 小便黄而少 129 黄赤混浊,尿流不畅或尿痛 130 小便清白
中医望闻问切的心得体会
中医望闻问切的心得体会中医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步骤,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外在表现和听、问病人自述病情等方式来确定病因和辨识疾病的方法。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中医望闻问切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首先,在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眼底、舌苔等来获取关于病情的重要信息。
面色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气血的运行情况,如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面色红润可能是气血旺盛。
眼底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脏腑的功能状态,如眼底出现出血可能是肝火旺盛。
舌苔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的消化吸收情况和病情变化,如舌苔白可能是寒湿内侵,舌苔黄可能是湿热内蕴。
这些观察要点不仅仅是看到外在的表象,更要结合病人的病史、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其次,在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听病人的呼吸声、咳嗽声、声音语调等来获取关于病情的重要信息。
呼吸声的改变可以反映人体的肺功能情况,如哮鸣音可能是气管炎。
咳嗽声的改变可以反映人体的痰湿情况,如咳嗽声低沉可能是痰湿上蔌。
声音语调的改变可以反映人体的精神状态,如声音短促可能是气虚。
通过仔细倾听这些细微变化,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再次,在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和体感等来获取关于病情的重要信息。
病史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疾病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过程。
症状的询问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疾病的类型和部位。
体感的描述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扩散情况。
通过细心地询问和倾听,我们能够获得更准确的信息,从而进行正确的辨证分析。
最后,在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来获取关于病情的重要信息。
中医将脉搏分为浮、沉、细、数、滑、涩等多种类型,并将其与脏腑、气血等联系起来。
通过触摸人体脉搏,我们可以判断疾病的类型、程度和预后。
同时,还可以通过切脉的变化来了解人体的气血运行情况,如脉搏沉细可能是气血不足,脉搏涩滑可能是气血不调。
综上所述,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步骤,需要医生综合运用观察、倾听和询问等技巧,从多个角度来获取病情的信息。
中医的四诊法望闻问切
中医的四诊法望闻问切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体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其中,四诊法(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方法的核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依次介绍中医的四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是中医四诊法中的第一项,也是最直观和常用的方法之一。
望诊主要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眼底、脉象等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中医认为,人体的面部、舌苔以及眼底等部位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脏腑功能的状况。
比如,面色苍白可能与气血不足有关,舌苔黄腻可能与湿热内蕴有关。
通过望诊,中医医师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因和病机,为后续诊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闻诊是中医四诊法中的第二项,它主要通过医师的听诊来获取疾病的信息。
听诊包括听患者的呼吸声、咳嗽声、腹部肠鸣音等,以及医师通过敲击患者身体表面来获取共鸣音。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呼吸声或肠鸣音可以反映出不同的脏腑功能状态,从而帮助医师做出诊断。
比如,根据肺部的呼吸音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肺功能是否正常,而腹部的肠鸣音则可以反映患者的消化功能是否健康。
问诊是中医四诊法中的第三项,意在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来了解其病情。
问诊的内容一般包括主诉、病史、症状特点、日常生活习惯等方面。
通过详细的问诊,医师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症状的变化规律以及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进而作出更为准确的诊断。
此外,问诊还可以通过医师的观察和记录来获取一些难以望诊或闻诊得到的信息,从而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依据。
切诊是中医四诊法中的最后一项,也是最具技术性和专业性的诊断方法。
切诊主要通过医师对患者脉搏的触诊来了解其体质和脏腑功能状态。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脉搏的形态、强弱、速度等特点与脏腑功能紧密相关。
通过切诊,医师可以辨别患者的脏腑虚实、气血状况等,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切诊需要医师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触诊技巧,对患者体表穴位的刺激要求准确而有力。
综上所述,中医的四诊法(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核心方法之一,通过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医师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机,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有何特点
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有何特点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完整的诊断体系——望闻问切。
这四种诊断方法相互配合,从不同角度获取患者的身体状况信息,为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望诊,是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病情的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外在表现与内在脏腑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比如,一个人的面色红润,通常表示气血充足;面色苍白,则可能是气血亏虚。
观察眼睛的神态,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
眼睛明亮有神,多为身体健康;眼睛无神、呆滞,则可能是身体虚弱或患病。
此外,舌苔的变化也是望诊的重要内容。
舌苔的厚薄、颜色、润燥等都能反映出人体内部的寒热虚实。
比如,舌苔黄厚腻,多提示体内有湿热;舌苔薄白,往往是正常或有表证。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通过听患者的呼吸、咳嗽、语言等声音,可以了解其脏腑的功能状态。
比如,呼吸急促、声音粗重,可能是肺气不宣;咳嗽声重浊,多为外感风寒。
而嗅气味则可以从患者的口气、汗液、分泌物等方面获取信息。
口臭严重,可能是胃火炽盛;汗液有酸臭味,可能是体内湿热较重。
问诊,是中医通过与患者交流,询问其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来诊断病情的方法。
这是获取病情信息最直接、最详细的途径。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如头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还会询问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以及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
通过这些详细的询问,医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
切诊,主要是指切脉,也就是通过触摸脉搏来判断病情。
中医认为,脉象能够反映出人体脏腑的气血盛衰和功能状态。
常见的脉象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等。
浮脉多主表证,沉脉多主里证;迟脉多为寒证,数脉多为热证。
当然,脉象的判断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望闻问切是一个整体,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之望法
外阴肿大.阴肿
前阴
肛痈 肛裂 肛门齿线以内 肛门齿线以外 肛瘘 脱肛
湿热或外感毒邪
裂痕小溃疡 血热肠燥
紫红色柔软肿块
内痔
外痔
混合 痔
肛痈溃后久不敛口,形成瘘管
肛门红肿疼痛
体强 体弱 粗大、胸廓宽厚 细小、胸廓狭窄 肌肉充实 肌肉瘦削 皮肤润泽 皮肤枯槁 精力充沛 精神不振 食欲好 食少 气血旺 气血少,功能低下
望色
⑴白色主病: 虚证: 血虚、失血——淡白无华 阳虚 —— 白 阳气暴脱 ——苍白 实证: 寒证——苍白
五色主病
黄色主病: 虚证: 脾胃气虚——萎黄 脾虚湿盛——黄胖 实证: 黄疸 黄而鲜明——湿热 黄而晦暗——寒湿
舌色偏淡
虚证、寒证
意义
特征
红绛舌
较正常颜色深
实热、虚热
青紫舌
全舌呈青紫
气血运行不畅
淡青紫
阳虚阴盛
绛紫
营血热盛
瘀血内阻
瘀斑瘀点
淡红舌
淡白舌
红绛舌
青紫舌
内容 特征 意义 荣 舌质滋润.红活鲜明 病轻预后好 枯 舌质干燥.色泽晦暗 病重预后差 老 坚敛苍老.粗糙色暗 实证 嫩 浮胖娇嫩.细腻舌淡 虚证 胖 胖大齿痕 阳虚水停 肿胀 里热盛 瘦 淡.瘦小而薄 气血两虚 红绛瘦薄 阴虚火旺
苔 色
白苔 黄苔 灰黑苔
刺 颗粒高起形成芒刺 邪热亢盛
多少不等 舌淡裂.血虚
舌红裂.阴虚
01
02
03
04
05
06
点 裂纹
内容 特征 意义 痿软 软.不能随意而动 绛.阴虚火旺 淡.气血虚衰 强硬 板硬强直不能转动 红.热入心包 风痰阻络 中风先兆 歪斜 舌体偏向一边 风痰阻络
望闻问切的闻指的是什么意思
望闻问切的闻指的是什么意思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中,“闻”主要是指听声音和嗅气味。
听声音包括听患者的呼吸声、咳嗽声、语声等,不同的声音可以反映出身体不同的状况。
例如,呼吸声急促可能暗示肺部有热或者气道不畅;咳嗽声重浊可能是外感风寒湿邪等。
嗅气味则涵盖了嗅患者身体散发的气味、口气、排泄物的气味等,比如口气臭秽可能是脾胃湿热,排泄物恶臭可能是肠道积热等。
关于中医的望闻问切,这一理念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
它源于古代众多中医大家的经验总结,并没有单一的所谓“作者”。
中医是一个传承千年的医学体系,经过无数代医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望闻问切这一体系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精髓。
从中医的角度去赏析,它是一种全面、系统、细致入微地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的方法,不依赖于现代仪器的检测,而是凭借医者敏锐的感官和丰富的经验。
运用片段:例子1今天我陪朋友去看中医。
一进诊室,那老中医就开始“望闻问切”了。
我好奇地问他:“大夫,这‘闻’到底啥意思呀?”大夫笑了笑说:“这‘闻’啊,就像是我在听你身体的小秘密呢。
我听你的呼吸,要是呼呼作响,就像狂风在山洞里呼啸,那可能是肺里有问题。
还有你的声音,要是有气无力,就好比那没了气的皮球,可能是身体虚弱。
再嗅嗅你的气味,要是你身上有股子怪味,就像垃圾在角落里发臭,那说不定是身体里有湿热之类的毛病。
你可别小瞧这‘闻’,它能告诉我好多事儿呢。
”我听了之后,不禁感叹,中医可真是神奇啊。
例子2我在学中医知识的时候,老是搞不懂望闻问切里的“闻”。
我就去问老师:“老师,这个‘闻’到底怎么理解啊?”老师看了我一眼说:“你想啊,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小世界,这‘闻’就是去探听这个小世界的动静。
比如说,听咳嗽声,那咳嗽就像小世界里的警报声。
如果咳嗽声清脆,像铃铛响,可能是病在表层;要是咳嗽声沉闷,像打雷被捂住了,那可能病得比较深。
还有嗅气味,口气就像小世界里的空气清新度,要是臭气熏天,就像雾霾笼罩了城市,那肯定是身体内部出状况了。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望闻问切
2024/4/2
1
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中医诊病方法是望、闻、问、 切四个方面的内容, 称为四诊。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 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望诊, 就是用眼睛望病人的整体和局部的情况。首先要看病
人是不是有神。有神为眼睛明亮, 神志清楚, 语言流畅, 反应灵 敏;无神为目光晦暗, 表情呆滞, 反应迟钝, 语无伦次。局部的 望诊, 主要是望舌, 舌的不同部位代表不同的脏腑, 望舌包括望 舌质和望舌苔两方面。
2024/4/2
8
望诊的内容
望形态--为通过观察病人形体和姿态进行诊断的方法。
①望形体。
主要是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和躯干肢体外形。形体特点一般可 反映人体阴阳、气血禀赋,如瘦长者多阴虚阳盛,矮胖者多阳 虚阴盛,不胖不瘦、身长适中者,则阴阳平衡。同时,形体胖 瘦还可体现病邪性质,如胖人多痰,瘦人多火等。躯干肢体的 外形,也有一定的疾病诊断意义,如鸡胸、龟背,多属先天禀 赋不足或后天失养,由肾精气亏损或脾胃虚弱所致;胸如桶状, 多为伏饮积痰,而致咳喘顽症;单腹肿大四肢瘦,为鼓胀。
2024/4/2
3
什么是望诊
观察病人形体、面色、舌体、舌苔,根据形色变化确定病位、病性,称为望诊。
诊断学名词,系四诊之一。凡能用眼睛看到的都要观察,包括病人的神色、体型、
皮肤颜色、大便、小便、痰等。特别要仔细观察舌和尿的变化,舌诊主要是看舌
质和舌苔。例如,龙病的病人,舌质红,舌苔干而粗糙;赤已病的病人舌苔黄而厚;
五脏六腑和体表由十二经脉贯通在一起,又分别和全身的筋、骨、皮、肉、 脉(五体)相配:肺主皮毛,肝主筋,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肾主骨。
五官亦与五脏相关:鼻为肺之窍,目为肝之窍,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窍, 耳为肾之窍。
中医如何通过望闻问切综合运用诊断疾病
中医如何通过望闻问切综合运用诊断疾病中医诊断疾病有着独特而系统的方法,其中望闻问切是最为重要的手段。
这四种方法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
望诊,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外在表现来获取疾病信息。
中医大夫首先会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
神色,包括面部的颜色和神情。
比如,面色苍白可能提示血虚,面色潮红可能是有热证,而面色晦暗则可能意味着体内有瘀血或寒湿。
神情方面,精神萎靡可能是正气不足,烦躁不安则可能是热扰心神。
接下来会看形体,身体肥胖者多痰湿,消瘦者可能是阴虚或气血不足。
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姿态,肢体拘挛多为风邪侵袭,行动迟缓可能是正气虚衰。
除了整体的神色形态,望诊还包括对局部的观察。
比如,观察眼睛,眼白红赤多为肝火上炎,眼胞浮肿可能是脾湿。
看舌头更是望诊中的重要环节,舌头的颜色、形态、舌苔的厚薄、颜色、润燥等都能反映出身体的状况。
舌红苔黄通常是热证,舌淡苔白可能是寒证,舌苔厚腻往往提示有痰湿或食积。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听声音能了解患者的发声、呼吸、咳嗽等情况。
声音高亢洪亮多属实证、热证,声音低微无力多为虚证。
咳嗽声重浊多是外感风寒,咳嗽声低弱多是肺气亏虚。
嗅气味主要是通过闻患者身上、口腔、排泄物等的气味来判断病情。
口臭多是胃火炽盛,排泄物有酸腐味可能是食积。
问诊是中医获取病情信息的重要途径。
大夫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发病经过、既往病史、家族病史、饮食起居、情志状况等。
比如,询问患者有无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出汗情况等,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询问大小便的情况、睡眠质量等。
通过这些问题,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以及患者的体质和生活习惯等对疾病的影响。
切诊主要指的是脉诊和按诊。
脉诊是通过触摸脉搏来判断病情。
中医认为,脉象能够反映出人体脏腑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性质。
常见的脉象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弦脉等。
浮脉多主表证,沉脉多主里证,迟脉多主寒证,数脉多主热证,弦脉多主肝胆病。
中医望闻问切的故事
中医望闻问切的故事一、扁鹊见蔡桓公有关“望闻问切”的故事,在古籍中不乏精彩论述,在这里,我们列举几个经典的故事,让您领会一下我国中医的望闻问切。
有一天,扁鹊晋见齐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
”齐桓公说:“我没有病。
”扁鹊离开后,齐桓公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拿来炫耀自己的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晋见,他对齐桓公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
”齐桓公不理睬,扁鹊只好又走了,齐桓公又很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齐桓公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
”齐桓公还是不理睬。
扁鹊只好又走了,齐桓公又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在晋见时远远看了齐桓公一眼,转身就跑。
齐桓公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皮肤纹理间的病,用热水焐、用药热敷,可以治好;肌肉里的病,可以用针灸治好;肠胃的病,可以用火剂治好;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
齐桓公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了。
”过了五天,齐桓公浑身剧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
于是因病重无法医治,齐桓公就死了。
扁鹊见齐桓公,描写了古代神医为诸侯王诊断疾病,被君王粗暴地回绝,而最终逃亡而去的故事,主要截取二人三次对话的片段,最后以神医对病理的论述和君王终于病死作为结局,强调了我国古代中医“望”的精髓。
二、华佗的望闻问切非同一般华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他字元化,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对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做出了重大贡献。
1,华佗摸脉断病一天清晨,有两个人用车推着一个病人到华佗诊所来看病。
病人腹部疼得厉害,面色苍白,两腿弯曲并精神萎靡不振。
华佗给病人摸了脉搏,而后轻轻地解开病人的衣服,用手按按肚子,病人突然怪叫了一声。
他又仔细地望了望病人的神色,对病者的家里人说:“生的是肠痈(阑尾炎),要立即开刀!”于是把病人抬上手术台。
(医学课件)中医基础望闻问切
草药需经过煎煮后才能服用,一般煎煮两次,混 合后分次服用。
针灸疗法
针灸原理
01
针灸疗法基于中医理论,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达到调和气血
、平衡阴阳、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操作
02
针灸操作需由专业医生进行,一般采用针刺、艾灸、拔罐等方
法。
针灸效果
03
针灸疗法对于多种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如疼痛、胃肠道疾病
通过调节情志,如闭目养神、听音乐等,以 缓解压力。
THANKS.
干咳
可能表示患者有燥热、肺阴不足等。
声音微弱
代表患者可能有虚证,即体内正气不足, 需要补充元气。
嗅气味
嗅气味
中医通过嗅闻患者散发的气味来判断 病情。不同的气味代表不同的病理状 态,如寒证、热证等。
01
腥臭味
可能表示患者有寒湿、痰浊等。
02 03
酸腐味
可能表示患者有食积、湿浊等。
芳香味
可能表示患者有气虚、阴虚等。
中医基础理论
05
阴阳五行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阴阳两种对立的力量所构成,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与 变化都离不开阴阳的变化。在人体内,阴阳的平衡与协调是维持健康的关键。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将宇宙万物归结为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并认为它们之间互 相制约、相生相克,对人体生命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脏腑经络
无汗
盗汗是指夜间睡觉时出汗,醒来汗止。多 见于阴虚内热。
无汗是指全身或局部不出汗,多见于阳虚 寒凝或严重气滞血瘀。
问疼痛
头痛
头痛是指头部疼痛,可轻可重,可缓可急。 常见于外感头痛、内伤头痛。
腹痛
腹痛是指腹部疼痛,可胀可痛,可冷痛可灼 痛。常见于胃炎、肠炎、胆囊炎等。
中医诊病四法-望闻问切
2.食欲及食量︰了解脾胃功能 食少纳呆→脾胃气虚,内伤食滞,湿邪困脾 消谷善饥易饥饿→胃火盛 饥不欲食→胃阴不足,胃病,胃液少。 久病重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思饮食,多
食→多为脾胃之气将绝→回光返照。
50
3.口味; 口苦→肝胆湿热 胃火 口甜→脾胃湿热 口淡→脾胃虚寒 口臭→胃火炽盛 口有尿味→尿毒症
53
1.大便 便秘︰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
实 便秘
虚
实热︰腹胀痛,拒按, 实寒︰腹痛拒按,苔白身冷 气虚、津亏、见于久病老人、孕妇、产妇
54
❖泄泻︰大便稀软不成形,或是水样,便次增多,。 ❖溏泄︰大便稀软不成形,如鸭屎→脾失健运 ❖五更泄︰腹痛泄泻必在黎明,泄后则安→命门火衰 ❖温热泄泻︰暴发泄泻,泻黄色稀臭稀水样便。 ❖寒湿泄泻︰泻如稀水、色淡黄而带腥臭。 ❖大便脓血︰下利赤白→痢疾 ❖腹痛泄泻与情况有关,每当情志因郁怒而不舒则腹痛泄
11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阳气充足,气血上荣,所以面色红润,故气血
不荣则出现白色。 阳气虚衰,气血营运无力 寒凝经脉,气血不畅 失血耗气,气血不充盈血脉 面色白而浮肿→阳虚 面色淡而消瘦→营血亏虚 面色无华而略带黄色→气血俱虚 暴病面色苍白→阳气暴脱 里寒症、腹痛剧烈→面色苍白
12
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证及惊风 青为气血不通,经脉阻滞所致 寒则气血凝滞,“不通则痛” 气滞则血瘀 小孩鼻柱、眉间、口唇四周青紫→惊风
15
(三)望形态
指观察患者的形体强弱胖瘦及活动状态进行诊断的 一种方法。 1.形体︰一般来说,外形与五脏相应,五脏强壮
,外形也强壮,五脏衰弱,外形也衰弱。 体胖─痰湿之体;干瘦─虚火之体。 2.形态︰病患的动静姿态和体位与疾病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阳主动,阴主静”。喜动者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医望闻问切
导语:在疾病治疗上,也是有着多种治疗方法,对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传统的治疗方法就是以中医治疗是为主,而且这样的治疗方法也都有上
在疾病治疗上,也是有着多种治疗方法,对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传统的治疗方法就是以中医治疗是为主,而且这样的治疗方法也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对很早的时候,就以这样方法为主,那中医治疗疾病方法,也都是一个很博大精深的,中医望闻问切为主,所以看似简单,但是学起来很难。
对中医望闻问切很多人也不是很了解,所以对它选择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比较迷茫,都不知道它是不是可以选择,而且对疾病治疗上,也都不知道能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中医望闻问切:
中医认为,气血运行,感应传导,能传递病邪。
反映病变的通路是经络,经络具有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功能,象电话网络一样将人体紧密地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局部的变化通过经络可以影响全身,内脏的病变可以反映到体表,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相反,中医通过对外部的诊察,也可以推测内脏的变化,这就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础和依据。
望
简单来说,望诊包括一般望诊和舌诊两部分内容,一般望诊又包括望神察色,望形态望五官等,舌诊包括望舌质望舌苔。
望诊首先是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如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称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轻浅的表现。
如精神萎糜,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称为无神,表示病情较重。
通过望神可以对病人的病情和预後,做一个估计,做到心中有数。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