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除法解决问题—植树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除法解决问题—植树问题
东城中心小学蒋丽泉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06、107页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植树问题,理解植树问题是用除法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情况,逐步建立“商+1,商,商-1”的植树问题。
2.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并判断具体情境,学会结合具体情境对商进行灵活处理,进而解决类似植树问题。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想:
1.关于目标定位。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把“植树问题”作为一类型问题,采用一一对应的思想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关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判断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而这节课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学时从除法的意义入手,将植树问题作为用除法解决问题中的一类特殊情况处理,引导学生逐步建构“商+1、商、商-1”的植树问题模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2.关于材料选择。新修订的人教版教材将“植树问题”的内容由四年级下册调整至五年级上册,教材分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只种一端(封闭图形)三个例题展开教学;而北师大版教材则没有安排相应的例题。教学时,以人教版教材呈现内容为基础,将三种情况合并学习,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植树问题,识别具体情境,建构商+1、商、商-1”的植树问题模型。
教学重、难点:
学会结合具体情境判断模型对商进行灵活处理。
教学具准备:
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揭题
2.回顾旧知
课前请学生编写一道用“20÷5=4”解决的问题,课上回顾。
3.理解20÷5=4的意义
二、感知模型
1.课件出示: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一棵,需要几棵树?
(1)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需要几棵,你是怎么想的?在草稿本上把想法画出来。
(3)反馈交流: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结果的现实意义。
2.抽象归纳三种基本情况。
三、判断模型
1.课件出示生活情境
(1)学生排队
(2)一串纸鹤
(3)路障
活动要求:
①仔细看图,独立思考: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②画一画示意图验证你的想法!
③与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④准备全班交流想法。
2.反馈交流
(1)属于哪种情况?商需要怎样调整?
(2)这些问题解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四、应用模型
1.一根木头长15米,每5米锯一段。需要锯几次?
2.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之间相距1千米。一共设有多少个车站?
要求:独立解决,先思考:它们属于哪种情况?然后画一画,算一算。
五、对比小结
把今天所解决的所有问题放在一起,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以前的问题商就表示结果,今天的植树问题,有3种情况,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调整商。
六、应用所学,完成例2后面的“做一做”
课件出示例1,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
七、机动作业:
拓展题:5路公共汽车是环形公交线路。行程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之间的路程都是1千米。一共设有多少个车站?
八、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九、课后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