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学设计【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聚焦(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了解地球公转特点1.观看四季变化图片2.交流讨论:四季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与地球的公转有关吗?教师活动11.播放四季变化图片2.提问:我们前面了解到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会绕太阳公转,你认为四季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与地球的公转有关吗?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图片提供,丰富学生对四季变化的认知,形成对四季变化显著特征的认知,从而在头脑中建立地区公转与四季变化联系的趋势,顺势引导学生进入了解公转特点的探索活动中。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了解地球公转1、独立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
思考:①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②地球倾斜的方向会改变吗?③地球公转轨道性转是怎样的?2、小组交流分享地球的公转有哪些特点?3、汇报成果小组交流分享成果学生活动3: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思考并讨论:地球公转和自转是同时进行的,我们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来模拟地球同时自转和公转呢?2、对照地球运动特点展开模拟实验(1)准备一个塑料小球,在球上画一条“赤道”。
(2)再准备一个圆盘作为公转的轨道。
(3)让小球在圆盘中运动起来,观察小球的运动。
3、交流讨论:通过模拟,你对地球的公转有什么认识或问题?教师活动2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小组组员交流分享地球的公转有哪些特点。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3、板书总结学生汇报成果,并出示示意图进一步掌握地球公转的特点。
①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1年②地球倾斜的方向不会改变。
③地球公转轨道形状是椭圆形。
教师活动31、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和自转是同时进行的,我们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来模拟地球同时自转和公转呢?2、介绍实验方法,并引导学生利用材料来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交流讨论:通过模拟,你对地球的公转有什么认识或问题?学生活动4:研讨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成因1、思考: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在一个公转周期中会发生四季变化,四季交替与地球公转有关。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4-2 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4-2 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教学设计课题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的第2课,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我们身边能量的一些表现形式,如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太阳能等。
本课的教学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将调查范围缩小到家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家里经常使用的能量形式,如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太阳能等。
本课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学生通过调查家里经常使用的能量形式,引发对能源消耗的思考。
第二部分探索,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用于出行和使用的物品并统计家里电能的消耗情况,引起对能源浪费的注意。
第三部分研讨,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知道生活中的能源有再生与不可再生之别,了解不可再生能源的现状,明白节约资源也是在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学情分析】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 些能量形式,但学生对各种物品的能量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本课在此基础上,将目光集中到家中,以学生家里经常使用的物品为研究对象,了解能量形式、能最转化、能量消耗、能源是否可再生等。
本课学习需调动学生已有的信息搜集、分析能力、计算能力解决科学问题。
学生.学习过程中认识能量转化和消耗,了解能源是否可再生是难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观案体验、资料阅读等活动,借助学习单等工具,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支点,帮助学生攻坚克难。
【学习目标】1.知道家庭里经常使用的能量形式有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太阳能等。
2.通过调查中了解家中多种能量形式的存在及电能的消耗;会估算不同功率的用电器每天的耗电量,以及家庭一个月的电费支出等数据。
3.通过对能量进行实地调查、交流分享、统计分析,提出合理的节能建议,自觉养成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
4.解家中的各种能量表现形式,以及它们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评价任务】1.家庭里经常使用的能量形式有那些及能量的消耗?(检验学习目标1、2)2.能估算不同功率的用电器每天的耗电量,以及家庭一个月的电费支出等数据并提出合理的节能建议,自觉养成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活动帮助卡4.播放三种制作地球模型的指导视频,指导学生小组商量后选择其中一种进行制作。
(采取小组自愿与教师分配原则,保证每种地球模型都有2组及以上小组进行制作,便于后续研讨)活动意图说明:本部分内容有2个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1是学生利用气泡图整理已知的丢球知识,通过整理和分析已知的知识让其结构化,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还为模型制作提供正面的引导。
探索活动2是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模型来表达已知的地球知识。
环节三:研讨(指向目标3)学生活动4:展示交流地球模型1.展示交流制作的模型。
要求:(1)汇报时声音洪亮,描述全面细致(2)认真倾听,思考其他组的地球模型与小组制作的有何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还可以怎样改进。
2.想一想,说一说:不同模型的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的模型有什么不同之处?教师活动41.组织学生分组上台展示交流制作的模型,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汇报:①地球模型是怎么制作的②制作的模型可以解释地球的什么知识?③制作的地球模型可以如何改进?2.引导学生对比观察不同的模型,总结不同模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的模型表达的地球知识是不同的;选择的材料、制作的方法不同,使用的范围也是不同的;不同的模型都有着地球的基本特征:是一个球体)3.提问: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改进我们的模型?(①让模型更精确表达地球知识②让模型更美观③从材料方面改进制作方法④增加表达的知识内容以增强模型功能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交流研讨,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制作过程以及模型所表达的地球知识;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模型之间的异同点;通过评价反思,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改进地球模型。
环节四:拓展(指向目标3)学生活动5:观察分析地球仪1.看一看,说一说:常用的地球仪和我们制作的模型有哪些不同之处?它又表达了哪些知识?教师活动51.提问:观察常用的地球仪,它和我们制作的模型有哪些不同?它表达了哪些知识?2.小结:我们制作的模型只能展示地球的部分特点,而真正的地球是涵盖了以上所有的特征,因此模型是需要不断完善的。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动物植物学生活动41.交流展示查阅到的昼夜交替对生物影响的资料。
2.交流展示查阅到的四季变化对生物影响的资料。
教师活动41.指导学生分组交流汇报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其他小组补充,教师引导梳理思维导图。
2.指导学生分组交流汇报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其他小组补充,教师引导梳理思维导图。
3.小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昼夜和四季变化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生活。
活动意图说明:本部分内容有3个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1是学生交流分享关于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产生的影响,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探索活动2学生通过网络调查更多关于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产生影响的信息,发展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探索活动3是学生通过交替交流,了解更多关于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产生影响的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更加系统的知识体系,为下一步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地球运动的知识打下基础。
环节三:研讨、拓展(指向目标2、3)学生活动5:总结本单元认识到的地球运动的知识。
1.用你喜欢的思维导图形式来整理归纳本单元认识到的地球运动的知识。
2.交流汇报制作好的思维导图,并进行完善。
教师活动51.谈话:我们借助思维导图整理归纳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接下来请同学们运用思维导图总结本单元中我们认识到的地球运动的知识。
2.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并引导学生完善思维导图。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习的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通过交流汇报,学生不断完善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进一步养成总结归纳知识的习惯,树立建构知识网络的意识。
环节五:课末练习(根据教学活动选择使用)(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6一、选一选1.下列动物中属于夜行动物的是( )。
A.熊猫B.蝴蝶C.猫头鷹2.关于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是昼夜交替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B.昼夜交替现象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形成的教师活动6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学案

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
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气候等情况如何?关于发霉 交流。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1. 组 织 学 生 利 用 放 大 1.利用放大镜、 显微镜对 并作好观察记录。 2.对观察结果进行交流。 1.根据问题进行交流。 2. 猜测、交流馒头发霉 3. 设计馒头在什么条件
镜、显微镜对霉进行观察并 霉的颜色、形状进行观察, 观察霉的 对观察结果进行交流。 形态 2.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 1. 质疑:你认为霉有生 命吗?怎么证明? 设计发霉
个性化 设计
课题 学习时间 课时
3.馒头发霉了 2 课时 第 2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知道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发霉的方法。 2.知道霉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学习重点 知道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发霉的方法。 学习难点 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 材料准备 馒头发霉对比实验的实验结果。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组织各小组汇报馒头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学生活动 各小组汇报馒头发霉对比
个性化 设计
课题 学习时间 课时
3.馒头发霉了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并能用文字和图表示显 微镜下霉的特点。 2.知道霉菌是微生物的一种。 3.能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学习重点 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并能用文字和图表示显微 镜下霉的特点。 学习难点 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材料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发霉的物品。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展示霉的图片,让学生 以“霉” 交流:你在哪里见过发霉? 的图片导 是什么物体?当时的环境、 入新课 学生根据交流问题展开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学生活动
第 一 单 元 课 题 学习时间 课时
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7 信息的交流传播》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7 信息的交流传播》教学设计1.简单思考:刚刚的广播铃声提供了什么信息?2.还知道哪些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1.问题引入:刚刚的广播铃声给你们提供了什么信息?2.广播通过声音进行信息的交流传播,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3.小结:我们被这些信息传播工具所包围,板书课题《信息的交流传播》活动意图说明:以上课铃声作为引入,可以更快地带动孩子们的上课热情,再抛出问题让孩子进行头脑风暴,积极踊跃的发言说出信息传播的工具,可以很好地带动课堂分为和孩子的积极性。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2、3、4)学生活动21.思考:书本和电脑在传播信息方面有什么差别?。
2.小组交流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活动31.思考:用这两个工具传播同样的信息,效果会一样吗?2.组内商定合适的工具。
3.思考:pk赛的规则。
4.按规则开始测评并记录?教师活动21.提问:书本和电脑是我们获取相关资讯的重要工具,日常生活中,大家对它们都有接触和了解。
你知道它们在传播信息方面有什么差别吗?。
2.引导小组交流讨论,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3.归纳:书本主要为我们提供文字、图像、符号、色彩等形式的信息,人们通过阅读,获取书籍所承载的信息,书籍的发行、传阅使得信息得到广泛传播。
电脑可以提供文字、图像、符号、色彩、音频、视频等更多形式的信息,更加多元化,人们可以通过看、听的方式获取它所承载的信息,借助互联网,电脑可以迅速地把信息传播到世界各地。
教师活动31.过渡:如果用这两个工具传播同样的信息,效果会一样吗?2.出示活动任务:制作独轮车介绍:制作的方法分别记录在纸上和存储在电脑的视频里,各小组用文字或视频进行制作,制作的材料和要求是一致的。
提问:你们小组觉得选择哪种工具更合适?请用30秒进行商定。
3.追问:进行本次pk赛需要遵守哪些规则?(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制作,不超时;遇到问题,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商量;遵守规则,不看其他小组的资料,不影响其他小组的制作;等等)活动意图说明:学生经历pk比赛的过程,亲身体验同时用不同工具来获取信息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两者在传播信息上的不同。
202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白色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 ,所以我们看到它是白色的 。
黑色
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所以我们看到它是黑色的 。
其他颜色
其他颜色的物体反射特定颜 色的光,例如,红色物体反 射红色光,蓝色物体反射蓝 色光。
4.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
光线照射到镜面时会发生反射。反射角等 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
光线照射到光滑的表面,比如镜子,会发 生镜面反射。
2.声音的传播
声音需要介质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需要空 气、水或固体等介质才能传播。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速度不同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 次是液体,气体最慢。
声音的传播方向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声音传播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3. 声音的特性
响度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
2023 教科版科学六年 级上册全册教案
本教案涵盖了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所有内容,提供完整的教学计划和详 细的课时安排。
hd by h d
单元一: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人们运用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探索未知世界, 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1. 观察和描述身边的事物
1 1. 仔细观察
2 2. 描述特征
音调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声音的频率决定。
音色
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由声音的波形决定。
4. 声音的应用
音乐
声音可以用来创作优美的音乐。不同的乐器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组合起来就能演奏出动听的旋律。
音乐可以表达各种情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具有重要的文 化价值。
通讯
声音是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电话、广播、电视等通讯设备,都 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 声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一节:使用工具、学习目标:知道各种装置如: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简单机械。
在生活中被习惯的称为工具。
学习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学习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知识链接:查阅相关资料回答下了问题:1.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2.我们在生活中使用过哪些工具?三、知识应用:1、羊角锤可以做()、()使用。
2、在工作时,能使我们或的装置叫作。
、、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
四、能力提升:连一连:1、将下列工具和用途用线连接起来:裁衣服螺丝刀起钉子钉钉子羊角锤拧螺丝开酒瓶剪子削水果皮起图钉镊子夹药棉撬石头水果刀剪头发开瓶器撬棍五、课外延伸:找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及其主要用途。
六、自我评价:第二节:杠杆的科学学习目标:1、知道杠杆的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知道三种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学习重点:1.知道杠杆的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知道三种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学习难点:知道三种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并能区分清楚生活中的具体工具有哪些。
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回答下了问题:1.你了解的杠杆有哪些特点?2.生活中你用到哪些杠杆,举出例子。
三、知识应用:1、杠杆的三个要素是()、()、()。
2、生活中有三种杠杆,它们是()、()、()。
3、省力杠杆的特点是()。
费力杠杆的特点是()。
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特点的是()。
四、能力提升:连一连:将下列工具和杠杆的种类用线连接起来:筷子省力杠杆羊角锤天平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镊子撬棍费力杠杆钳子铁皮剪子理发剪子五、课外延伸:找出日常生活中的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六、自我评价:第三节: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学习目标:知道杠杆种类及应用,能区别各种日常生活中的杠杆。
2024年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

2024年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植物的生长过程、开花结果、繁殖方式。
2. 第2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的形式、能量转换、能量守恒定律。
3. 第3章《地球与宇宙》:地球的结构、太阳系、恒星与行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能量转化和地球宇宙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地球与宇宙的认识。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能量的转化,地球的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模型、能量转化实验器材、地球仪、天文望远镜。
2. 学具:显微镜、植物种子、土壤、记录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校园里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例题讲解:(1)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
(2)能量的转化: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恒星与行星的特点。
3.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探究活动:分组进行植物种植、能量转换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2. 能量的转化:太阳能→化学能→电能3. 地球与宇宙:地球自转、公转,恒星与行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
(2)简述能量守恒定律。
(3)介绍地球的结构及太阳系。
2. 答案:(1)图示: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
(2)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地球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太阳系:太阳、八颗行星、小行星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与科学第一节:身边的科学第二节:科学在我们身边2. 第二章:生物的奥秘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第二节:生物的基本特征3. 第三章:人体的秘密第一节:人体的外衣——皮肤第二节:人体的支架——骨骼与肌肉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认识到科学在我们身边的作用。
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知道皮肤、骨骼与肌肉的作用,关注人体健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增强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多样性。
人体皮肤、骨骼与肌肉的作用。
2. 教学重点:科学在我们身边的作用。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录音机、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引言(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知识讲解(20分钟):按照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5分钟):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与科学:身边的科学科学在我们身边2. 生物的奥秘:形形色色的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3. 人体的秘密:人体的外衣——皮肤人体的支架——骨骼与肌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课后习题1、2、3。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道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题目。
2. 答案:课后习题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如生物观察、环保志愿者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一、第一章教案:物质与材料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特性和变化。
2. 教学内容a. 物质的定义和分类b.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c. 物质的观察和实验3. 教学步骤a. 引入物质的定义和分类b. 讲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c. 进行物质观察和实验4. 教学资源实验材料和仪器,如显微镜、试管等。
二、第二章教案:地球与宇宙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位置和结构,掌握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
2. 教学内容a. 地球的位置和结构b. 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c. 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3. 教学步骤a. 引入地球的位置和结构b. 讲解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c. 观察和实验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4. 教学资源地球仪、天文望远镜、气候图表等。
三、第三章教案:生物与环境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
2. 教学内容a.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b.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c. 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3. 教学步骤a. 引入生物的特征和分类b. 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c. 观察和实验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4. 教学资源生物标本、生态瓶、观察工具等。
四、第四章教案:人体与健康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
2. 教学内容a.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b. 健康的生活方式c. 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3. 教学步骤a. 引入人体的结构和功能b. 讲解健康的生活方式c. 观察和实验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4. 教学资源人体模型、健康宣传资料、实验器材等。
五、第五章教案:科学与技术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掌握科学方法和技术应用。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4 改变运输的车轮》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4 改变运输的车轮》教学设计任务目标工具是否完成任务所用时间用力情况水溢出量搬运重物注意:水溢出量用(较多/较少)表示。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两个活动4个任务,让学生在实地测试中感受车轮带给我们的便利。
环节三:拓展(指向目标3)学生活动4:(生活中的杠杆)1.说一说。
观察书本上的三种车轮,它们存在着哪些区别?2.想一想,说一说。
生活中轮轴的应有也有很多,同学们有哪些例子?教师活动41.观察书本上的三种车轮,它们存在着哪些区别?2.教师定义轮轴:车轮是一种轮轴,轮轴由轮和轴组成,生活中轮轴的应有也有很多,如:水龙头、扳手、门等。
3. 提问:生活中轮轴的应有也有很多,同学们有哪些例子?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拓展活动,让学生发现车轮的变化,并能够知道这些变化都是科技不断进步所引发的。
环节四:课末练习(根据教学活动选择使用)(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51.选一选(1)在比较推车和平板运输重物的效果时,为了使实验更加公平,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推车走直线,平板走曲线B.推车运输的重物比平板上的重C.两位推车的同学一位强壮,一位瘦弱D.两种工具同时从起点出发(2)以下机械中,属于轮轴的是()。
A.天平B.剪刀C.扳手D.螺丝刀(3)下列做法不能让运输过程更加省力的做法是()。
A.用带轮子的推车运输B.运输轻一点的物体C.用平板进行运输D.在光滑的场地上推车2.能力提升(1)轮轴是由轮和轴组成的可以共同转动的机械。
标出下列工具的“轮”和“轴”教师活动5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2.全批全改。
第三单元《3-4 改变运输的车轮》导学案标成任务时间量搬运重物注意:水溢出量用(较多/较少)表示。
三、拓展学生活动4:(生活中的杠杆)1.说一说。
观察书本上的三种车轮,它们存在着哪些区别?2.想一想,说一说。
生活中轮轴的应有也有很多,同学们有哪些例子?四、随堂练习1.选一选(1)在比较推车和平板运输重物的效果时,为了使实验更加公平,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课堂导学案
年级六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
教师
设计时间总课时34授
时间
学习内容7、谁选择了它们
学习目标科学概念
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利用资料研究问题,寻求有关问题的合理解释。
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学习重点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学习难点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
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学习准备为全班准备:北极熊、北极狼、爱斯基摩人等极地生物图片,人工培育生物的相关图片资料。
为每组准备: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1个大烧瓶体积相近的长颈玻璃瓶、3个温度计。
集体备课二度备
导
学
过
程
设问导读:
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家族消亡了,而同一时代的小小的螳螂却仍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是什么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呢?
合作探究:
一、青蛙的去与留。
小组要求:
先认真阅读文字,再对照文字看图。
导
学
过
程
看图时从上往下看,排的两只青蛙是青蛙妈妈和青蛙爸爸,下面是它们的后代,肤色各不相同。
再次思考:为什么田野里的青蛙都是绿色的;沙漠里的青蛙都是黄色的?
交流: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小声交流一下
再推选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环境变化了,生活在其中的青蛙也发生了改变,是谁选择了绿色的青蛙和黄色的青蛙?
二、大自然选择了它们
阅读书中左侧文字,我们能根据生物学家的发现推测这三种狐狸生活的环境有什么不同吗?
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
提供材料,分组做保温模拟实验。
三、选择改变着生物
看书中P86图片,说说人类是怎样把野生的变成人工培育的?
提问:大家还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吗?
总结:人工选择也在丰富着物种的多样性
拓展延伸:
收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生物特征的资料,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谁选择了它们
自然选择青蛙
环境狐狸,兔子,熊,狼,、、、、、、人工选择水稻,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导学反思
六年级科学课堂导学案
年级六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
教师
设计时间总课时35授
时间
学习内容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学习目标科学概念
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生存具有意义。
生物多样性对于其他生物的生存具有意义。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地球环境具有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生活的环境。
过程与方法
用图标、文字或小论文等方式阐释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学习重点知道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
知道生物多样性对于其它生物生存的意义。
学习难点能用图表、文字或小论文等方式阐释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准备为全班准备:几张大白纸、几支记号笔。
为每组准备:不同主题内容的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保护的打印资料、几张A4纸。
集体备课二度备
导
学
过
程
设问导读:
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合作探究:
生物多样性与我们
⑴谈话:一天中,我们会做哪些事情?其中有多少是与生物有关的?同学们请你在自己的小组中调查一下,将结果写在调查记录表中
导
学
过
程
⑵各组学生交流。
⑶小结:看来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生物多样性与其它生物
⑴通过同学们查阅的大量资料不难看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其实每一种生物都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中。
⑵出示蝴蝶、蜜蜂传粉视频资料
①小组讨论:花朵是为我们人类而美丽的吗?虫媒花为什么都有美丽的外表?
②学生讨论,交流。
像这样的例子还能举出一些吗?
小结:人类生存需要生物多样性,生物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的生存需要生物多样性。
既然生物的多样性如此重要,我们该如何去保护呢?
巩固练习:
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珍贵的生物资源吗?
你知道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生物生存环境的不良行
为吗?
拓展延伸:
各小组写一篇保护家乡生物多样性的倡议书。
板书设计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导学反思
六年级科学课堂导学案
年级六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
教师
设计时间总课时36授
时间
学习内容第四单元知识复习点
学习目标科学概念
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同种生物也会有不同的个体性状。
生物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过程与方法
观察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
依据不同目的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研究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利用图、表等方式整理记录调查资料。
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想法。
使用资料寻找问题答案。
倾听他人的报告,用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中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地球家园因生物多样而美丽。
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保意识。
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
体会到仔细观察常会有许多新发现,发展研究生物的兴趣。
学习重点、
难点通过引领学生认识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的特殊身
体结构,生物形态结构的适应性,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学习准备
集体备课二度备
导
学
过
程
基础练习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已超过了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至种,可见生物种类确实是多种多样。
校园里有许多动植物,比如我看到过的就属于植物,它生活在校园的。
在校园里我还看见过的动物有,它主要的生活区域是校园的。
爱护珍稀生物意义重大,我知道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和,有生活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的狭小地带的,有生活在青藏高原的,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有主要在我国西南部海拔700—2500米的深山密林之中等。
根据植物茎的性质,可将植物分为与等。
以植物的生态习性来分类,可分为与等。
按有没有花可以分为与。
身体中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有脊柱的动物叫,有脊柱的动物包括类,类,类等。
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结构特征,使它们与相适应。
物竞天择,,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一个个成员。
巩固训练
导
学
过
程
把生物身体结构与它的生活环境用线连接起来:猫爪蹼适宜划水落不易被发现
鸟爪肉垫容易抓住树适宜生活在森林里
鸭脚带钩跑时声音较小生活在水中
把动物和所属的相对应种类连起
泥鳅大雁猪蚂蚁
昆虫类鱼类哺乳类鸟类
拓展延伸
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记录在下表中
校园植物记录表和校园动物记录表:
植物名称生长地点动物名称生长地点
在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第四单元生物多样性
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导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