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传动控制(第五版)完整及其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机电传动控制》(第5版)(全套教案)期末复习用

《机电传动控制》(第5版)(全套教案)期末复习用

《机电传动控制》(第五版)教案第1章绪论1.1 机电系统的组成=机械运动部件+机电传动+电气控制系统。

1.机械运动部件——完成生产任务的基础,机械执行部分;2.机电传动———=电力传动或电力拖动,是驱动生产机械运动部件的原动机的总称;3.电气控制系统——控制电动机的系统。

1.2 机电传动的目的和任务1.机电传动的目的——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实现生产机械的启动、停止、以及速度调节,满足各种生产工艺的要求,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2.机电传动的任务①广义上讲——使生产机械设备、生产线、车间甚至整个工厂都实现自动化。

②狭义上讲——专指控制电动机驱动生产机械,实现产品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工人劳动条件的改善以及能源的合理利用。

1.3 机电传动控制的发展概况一、驱动系统的发展阶段:1.成组拖动——一台电动机拖动一根天轴—→通过带轮和传动带—→分别拖动各(一组)生产机械。

生产效率低、劳动条件差,一旦电动机或传动环节发生故障则造成成组生产机械停车。

2.单电动机——一台电动机拖动一台生产机械,较成组拖动进了一步。

但当生产机械的运动部件较多时,其机械传动机构则十分复杂。

3.多电动机拖动——一台生产机械的每一个运动部件都有专门的电动机拖动。

不仅大大简化了生产机械的传动机构,而且控制灵活,为自动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是现代化机电传动的典型方式。

二、控制系统的发展阶段:1.接触器+继电器控制——出现在20世纪初,应用广泛、成本低;但控制速度慢、精度差。

2.电动机放大机控制(30年代)、磁放大机控制(40~50年代)——从断续控制发展到连续控制,并具有了输出反馈环节,简化了控制系统、减少了电路触点、提高了可靠性。

3.大功率可控电力半导体器件控制——具有效率高、反应快、寿命长、可靠性高、维修容易、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由此,开辟了机电传动控制的新纪元。

4.采样控制——数控技术+微机应用的高水平断续控制,由于采样周期<<控制对象的变化周期,∴≌连续控制。

机电传动控制(第五版)完整及其复习ppt课件

机电传动控制(第五版)完整及其复习ppt课件
总复习
第一章 概述
• 定义:以电动机为原动机(动力源)驱动生产机 械的系统的总称。
• 目的: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实现生产机械的启 动、停止及速度调节,满足各种生产工艺过程的 要求,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编辑版pppt
1
机电传动技术的发展
• 动力源: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 • 机电传动方式:
成组拖动:一台电机拖动多台设备,老方式,传 动机构复杂,效率低。 单电机拖动:一台电机拖动一台设备,比成组方 式进步。 多电机拖动:多台电机拖动一台设备,现代的传 动方法。
编辑版pppt
15
2、机电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
1) 必要条件
☞ 电动机的输出转矩TM和负载转矩TL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 从T—n 坐标上看,就是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曲线 n =f(TM)和生产机械的机械特性曲线n =f(TL)
必须有交点,交点被称为平衡点。
编辑版pppt
16
2) 充分条件
☞ 系统受到干扰后,要具有恢复到原平衡状态的 能力,即:
编辑版pppt
12
直线型负载特性
☞ 直线型负载的负载转矩TL的大小与转速n的大小
成正比,即 :
TLCn
其中:C为常数。
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编辑版pppt
13
恒功率型负载特性
☞ 恒功率型负载的负载转矩TL的大小与转速n的
大小成反比,即
TL
C n
其中:C为常数。例如机床。
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 实际应用中,负载可能是单一类型的,也可以是几种 类型的复合。
☞ 正转时,在第一象限; 反转时,在第三象限。
编辑版pppt
23
2、人为机械特性

(完整版)机电传动控制(第5版)-1

(完整版)机电传动控制(第5版)-1

4
8
6V
SB1 SB3 SA2
11
SA1 0
5
79
FR1
FR2
1U 1V1W
2U 2V2W
3U 3V3W
SB2 KM1
103
KM1
3MM~
3MM~
MM
13U~
202
6
10
PE
7.5KW
90W
250W
HL EL KM1 KA2 KA1 QF
1450r/min 3000r/min 1360r/min
3 10 X 6 X 5 X
KM1
11 14 17
31 32
KM5 KM4
103
18
26
19 FR2
HL1 HL2 EL KM1 KT1 KM2 KM3 KM4
3 8 X 12 12 4 X 11 4 X 11 5 X 12
310 X 13 4 X 4 X 5 X
3
445
KM5 KT2 KT3 YA1
5 X 12 1212 12 5 X 14 12 5
PE
4KW
1.5KW
1440r/min 1400r/min
FR2
3U 3V 3W
3MM~3
4U 4V 4W
MM4
31U~
0.75KW 1390r/min
90W 2760r/min
TC 1 FU3 2
3
110V 101 FU4
SB1 FR1 4
SB5
SQ4 SB6 SB7
KT3
KT2
SB4
7 12 20
27 30
SQ5 33
24V
102
201 FU5 6V 202

《机电传动控制》PPT课件

《机电传动控制》PPT课件
都要靠电动机及其控制系统来实现。
机电传动控制的任务
一、机电传动的特点
• 5、机电传动系统构成:
电动机。产生原动力 生产机械。拖动对象 传动机构。传递机械能 电气控制设备。控制电动机运转 电源。对电动机和电气控制设备供电
一、机电传动的特点
•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电源
自控设 备
电动机
传动机构
的需要。
电动机
二、机电传动系统发展概况
• 1、传动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
成组拖动 单机拖动 多电机拖动
二、机电传动系统发展概况
传动方式 成组拖动:一台电动机带动一根天轴,再由天轴
通过带轮和传动带分别拖动各生产机械。特点: 效率低,故障影响广。
单机拖动:一台电动机拖动一个机械。特点:如
一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电动机 (M)
TL
生产机械
TM
MM
+TL
单轴拖动系统
一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 单轴(单级)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方程
• 由牛顿第二定律
TM
TL

J
d
dt
(1.1)
J m 2 mD2 / 4
G mg TM----电动机转矩
GD2 J
4g
(1.2)
TL----负载转矩 GD2---飞轮矩
2 n
60
(1.3)
TM
TL

GD2 375
dn dt
(1.4)
n-----转速
t-----时间 ω 为角速度
375 4g 60
2
单位 :
米 秒分
• GD2=4J
• GD2是一个整体,不是G与D2 的乘积, GD2 由产品样本或机械手册上查出。 GD2 中的 D 为回转直径,不是实际直径。

(完整版)第五版机电传动控制复习重点

(完整版)第五版机电传动控制复习重点

机电传动控制复习重点一:知识点1 .加快机电传动系统过渡过程的方法要想加快机电传动系统过渡过程,即减少过渡时间,应设法减小系统的飞轮转矩GD^2和增大动态转矩Td.2 .直流电机的感应电势:E k e nke与电动机的结构有关的参数,称电势常数为每一对极的磁通(WBn为电枢转速(r/mi n )E为电动势(V)直流电机的电磁转矩:T k t l a???与电动机的结构有关的参数,称转矩常数,??=9.55k 为每一对极的磁通(WBIa为电枢总电流(A)3. 直流发电机的分类直流发动机的运行受励磁绕组连接方法的影响,因此直流发电机按历次方法来分类,分为他励,并励,串励和复励发电机。

他励调节方法中改变电动机电枢供电电压属于恒转矩调速。

P38 4. 三项异步电动机为什么叫做异步?定子通三相电,产生旋转磁场,旋转磁场带动转子旋转,异步是指磁场旋转与电动面转子不是同步的,磁场比转子提前一定的角度5. 为什么转子频率即产生电流的频率6. 电机直接启动,反转启动的优缺点,意义,特性直接启动的优点:是所需设备少,启动方式简单,成本低。

电动机直接启动的电流是正常运行的 5 倍左右,理论上来说,只要向电动机提供电源的线路和变压器容量大于电动机容量的 5 倍以上的,都可以直接启动。

这一要求对于小容量的电动机容易实现,所以小容量的电动机绝大部分都是直接启动的,不需要降压启动。

缺点:对于大容量的电动机来说,一方面是提供电源的线路和变压器容量很难满足电动机直接启动的条件,另一方面强大的启动电流冲击电网和电动机,影响电动机的使用寿命,对电网不利,所以大容量的电动机和不能直接启动的电动机都要采用降压启动。

反接制动常用于位能性负载(如起重机),限制重物下放速度。

7. ????=60f/p同步转速???与电流频率成正比而与磁极对数成反比8. S= ????-n/ ????由于转子转速不等于同步转速,所以把这种电动机称为异步电动机,S称为转差率9. 异步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P6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有固有的机械特性和人为的机械特性之分。

机电传动控制PPT课件

机电传动控制PPT课件

3.2 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3.2.1他励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机械特性是指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与转速 的关系,即n=f(T)

T=TM+T0
T--电动机电磁转矩即机械特性转矩;
TM_--输出转矩; T0—空载转矩(工程计算时可忽略)
1、电原理图(图2-5)
由电路原理公式,推导出
U=E+IaRa;而E=Keφn;T=KtφIa整理出: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可编程序控制、电力电子 技术、检测技术、直流伺服、交流伺服、步进 电动机伺服等强电控制的内容。 突出应用性
第二章 机电传动的动力学基础
2.1机电传动的运动方程式(图1-1)
TM-TL=J dω/dt 式中:TM--电动机输出的转矩。
TL--单轴传动的负载转矩 J --转动惯量
注意:额定容量,对直流发电机来说,是指电刷 端输出的电功率,对直流电动机来说,是指轴上 输出的机械功率。
所以,直流发电机的额定容量为:
PN U N I N
而直流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
PN U N I NN
3.1.3 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以单个电枢绕组线圈为例说明 一、发电机(根据右手定则)
ω--传动系统的角速度
意义:1)当TM= TL时;
2)当TM> TL时;
3)当TM<TL时;
考虑:方向性问题1)拖动: 动: TM 与n转动相反。
TM
与n转动相同;2)制
当Tm>TL时,加速 当Tm<TL时,减速
Tm
Tm
n
n
当Tm=TL时,匀速(平衡) 3.Tm与TL的正反。 以转速的方向为准(n)
3.1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机电传动控制(全套课件250P)

机电传动控制(全套课件250P)

9.55F N vm / s TL c nr / min 2.对直线运动(上升):
3.对直线运动(下降): TL
ppt课件
9.55 c F N vm / s nr / min
13
2.3 生产机械的机械特性 在同一轴上,负载转矩和转速之间的函数关系,称为生产机 械的机械特性。 一、恒转矩型机械特性
速度。
ppt课件
18
二、机电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
1. 必要条件
电动机的输出转矩T和负载转矩TL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n=f(T)和n=f(TL)必须有交点,交点被称为平衡点。
2. 充分条件 系统受到干扰后,要具有恢复到原平衡状态的能力,即:
当干扰使速度上升时,有 T<TL ;
当干扰使速度下降时,有T>TL 。这是稳定运行的充分条件。 符合稳定运行条件的平衡点称为稳定平衡点。
ppt课件 9
四、T、TL 、n的参考方向 以ω(或n)的转动方向为参考来确定转矩的正负。
拖动转距促进运动;制动转距阻碍运动。 1. T的符号与性质 当T的方向与n同向时,符号与n相同;T为 拖动转矩 当T的方向与n反向时,符号与n相反;T为制动转矩 2. TL的符号与性质 当TL的方向与n同向时,符号与n相反;TL为 拖动转矩 当TL的方向与n反向时,符号与n相同;TL为制动转矩
1)可以实现无级调节 2)特性曲线互相平行,机械特
性硬度不变,调速范围较大;
3)恒转矩调速 4)U≤UN,n≤nN
ppt课件
47
3.改变电动机主磁通
UN Ra n T 2 K e 9.55( K e )
1)可以实现无级调节 2)随着Φ 的减小,n0增加,k 变大,特性变软; 3)恒功率调速 4)Φ ≤Φ N,n≥nN

《机电传动控制》课件

《机电传动控制》课件

感应电机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具有成本低 、可靠性高的优点,在工业自动 化、家用电器等领域广泛应用。
先进控制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滑模控制
01
通过在状态空间中设计滑模面并选择合适的切换规则,实现对
系统状态的快速响应和鲁棒性。
模糊控制
02
பைடு நூலகம்
利用模糊集合理论将不确定性因素转化为可计算的语言变量,
实现对复杂系统的有效控制。
03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需求分析
明确系统的功能要求、性能指标和约束条件,为后续 设计提供依据。
总体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确定系统的总体架构、组成模块和相 互关系。
详细设计
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电路设计、机械结构 设计、软件设计等。
控制算法的选择与实现
算法选择
根据系统需求和性能要求, 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如PID 控制、模糊控制等。
机床的运动状态和加工参数。
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包括航空、航天、汽车、模具等领域,为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是实现家庭智能化和舒适化的重要手段 之一,它通过控制家庭设备的开关、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 和参数等,为家庭生活提供便利和舒适。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通常采用无线通信和网络技术,实现家 庭设备的互联互通和控制,同时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实 时监测和调整家庭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环境参数。
步进电机
利用脉冲信号控制电机转子步 进旋转的原理,实现精确的角
度和位置控制。
伺服电机
利用伺服系统控制电机旋转角 度和速度的原理,实现高精度
和高动态性能的控制。
控制器类型与工作原理

《机电传动控制》PPT课件

《机电传动控制》PPT课件

三 相
通过电刷与外电路相连
, 一
绕线式转子绕组


接线示意图



有可能在转子电路中
串接电阻,改善电动
机运行性能
2021/3/26
鼠笼式转子绕组
8
第一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定子绕组
定子铁心: 参与电动机磁路 嵌放定子线圈 定子绕组: 三个彼此独立的绕组 空间相差120°电角度
转磁场同向)→电动机转动.
N
转子与旋转磁场的转速不

转差率
S
n0 n
TC
n
n0
S
所以这种电动机称为异步电动机,也叫感应电动机。
2021/3/26
11
第一节 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旋转磁场的形成
iA Im sint iB Im sin(t 2 /3) iC Im sin(t 4 /3)
定子铁心 定子绕组 机座
转子
转子铁心 转子绕组 转轴
线绕式 鼠笼式
2021/3/26
6
第一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鼠笼绕组
2021/3/26 铜条转子
铸铝转子
7
第一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转子绕组
各相引出线连到滑环上,
滑环套在转轴上并与之绝缘,
3) 额定负载转矩TN:电动机在额定转速下输出额定功
20率21/3时/26 ,电机轴上的负载转矩。TN=9550PN/nN (PN k20w)
第三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与机械特性
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

机电传动控制PPT课件

机电传动控制PPT课件
63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
64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
65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
(四) 万能转换开关 万能转换开关是一种具有多个挡拉、多对
触头,可以控制多个回路的控制电器,主 要作电路转换之用。
66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
67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
(五) 主令控制器 • 主令控制器可以按照预定顺序频繁地切换多个
电磁式时间继电器
38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
空气阻尼式时间继电器
空气阻尼式时间继电器 是利用空气阻尼作用来达 到延时的目的。 主要由电磁机构、延时 机构及触头三部分组成。 其电磁机构有直流和交 流两种。 通电延时型
断电延时型
39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
空气阻尼式时间继电器
40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
机电传动控制
1
第一章 绪 论
2
第一节 机电传动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一、机电传动的发展 成组拖动
3
第一节 机电传动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一、机电传动的发展 单电机拖动
4
第一节 机电传动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一、机电传动的发展 多电机拖动
5
第一节 机电传动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一、机电传动的发展 交直流变速(先有直流后有交流)
9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技术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关键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 检测传感技术 信息技术 伺服驱动 精密机械技术 接口技术
10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性能上:向高精度、高效率、高性能、智
能化的方向发展; 功能上:向小型化、轻型化、多功能方向

《机电传动控制》课件第1章

《机电传动控制》课件第1章
电气控制系统和液压、气动控制系统将充分发挥各自的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单片机发展很快。由于单片机的 结构和指令系统都是针对工业控制的要求而设计的,其成本 低、集成度高,可灵活地组成各种智能控制装置,解决从简 单到复杂的各种任务,实现较佳的性能价格比,而且从单片 机芯片的设计制造开始,就考虑了工业控制环境的适应性, 因而它的抗干扰能力较强,特别适合于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 应用,在机电传动与控制中也有许多应用。
5. 信息处理与控制装置(控制功能)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核心是信息处理与控制。机电传动 控制系统的各个部分必须以控制论为指导,由控制器(继电器、 可编程控制器、微处理器、单片机、计算机等)实现协调与匹 配,使整体处于最优工况,实现相应的功能。在现代机电一 体化产品中,机电传动系统中控制部分的成本已占总成本的 50%。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 展, 越来越多的控制器使用具有微处理器、计算机的控制系 统,输入/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高级阶段是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 即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形成 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的完整系统,对产品构思和设计直至装 配、试验和质量管理这一全过程实现自动化。为了实现制造 过程的高效率、高柔性、高质量,研制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
(CIMS)
近些年来,许多工业部门和技术领域对高响应、高精度、 高功率-重量比、大功率和低成本控制系统提出的要求,促使 了液压、气动控制系统的迅速发展。液压、气动控制系统和 电气控制系统一样,由于各自的特点,在不同的行业得到了
所谓单电动机拖动,就是用一台电动机拖动一台生产机 械,它虽较成组拖动前进了一步,但当一台生产机械的运动 部件较多时,机械传动机构仍十分复杂。多电动机拖动即一 台生产机械的每一个运动部件分别由一台专门的电动机拖动。 例如,龙门刨床的刨台、左右垂直刀架与侧刀架、横梁及其 夹紧机构,均分别由一台电动机拖动。这种拖动方式不仅大 大简化了生产机械的传动机构,而且控制灵活,为生产机械 的自动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现代化机电传动基本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分析举例
异步电动机 的机械特性
交点a
a、b两点是否为稳 定平衡点?
☞ 不同类型的生产机械在运动中受阻的性质是不同的, 其负载特性曲线的形状也有所不同,大致分为:
☞ 恒转矩型负载特性、离心式通风机型负载特性、 直线型负载特性、恒功率型负载特性。
.
2.3.1 恒转矩型负载特性
☞ 这一类型负载特性的特点是:负载转矩为常数。 如图所示。
☞ 依据负载转矩与运动方向的关系,恒转矩型负载特性 可分为反抗性转矩和位能性转矩两种。
由它可描述出系统运动的状态及特征。
.
2、传动系统的状态
根据运动方程式可知:运动系统有两种不同的运动状态:
1)稳态 TM( TL时:)
Td
Jddt 0即
dω dt
0,ω为常数,传动系统以恒速运动。
TM =TL时传动系统处于恒速运动的这种状态被称为稳态。
2)动态 TM( TL时): T M T LT d
总复习
第一章 概述
• 定义:以电动机为原动机(动力源)驱动生产机 械的系统的总称。
• 目的: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实现生产机械的启 动、停止及速度调节,满足各种生产工艺过程的 要求,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
机电传动技术的发展
• 动力源: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 • 机电传动方式:
成组拖动:一台电机拖动多台设备,老方式,传 动机构复杂,效率低。 单电机拖动:一台电机拖动一台设备,比成组方 式进步。 多电机拖动:多台电机拖动一台设备,现代的传 动方法。
必须有交点,交点被称为平衡点。
.
2) 充分条件 ☞ 系统受到干扰后,要具有恢复到原平衡状态的 能力,即:
当干扰使速度上升时,有 TM<TL ; 当干扰使速度下降时,有 TM>TL 。
这是稳定运行的充分条件。
符合稳定运行条件的平衡点称为稳定平衡点。
.
机电系统稳定运行的充分必要条件也可表述为: ①电动机的机械特性n= f(Tm) 与负载特性n= f(TL)有交点; ② dTM dTL dn dn
1) 系统应能以一定速度匀速运行; 2) 系统受某种外部干扰作用(如电压波动、负载
转矩波动等)而使运行速度发生变化,应保证 系统在干扰消除后能恢复到原来的运行速度。
.
2、机电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 1) 必要条件
☞ 电动机的输出转矩TM和负载转矩TL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 从T—n 坐标上看,就是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曲线 n =f(TM)和生产机械的机械特性曲线n =f(TL)
拖动转距促进运动;制动转距阻碍运动。 .
4 机电传动系统的负载特性
☞ 前面讨论的机电传动系统运动方程中,负载转矩TL 可能是常数,也可能是转速的函数。
☞ 我们把同一轴上负载转矩与转速之间的函数关系称为 机电传动系统的负载特性。
☞ 就是生产机械的负载特性,有时也称为生产机械的 机械特性。 ——今后均指电机轴上的负载特性。
.
b.位能性转矩,其特点如下: ☞ 位能性转矩是由物体的重力或弹性体的压缩、拉伸、
扭转等作用所引起的负载转矩; ☞ 位能性转矩的大小恒常不变; ☞ 作用方向不变,与运动方向无关,即在某一方向
阻碍运动而在另一方向促进运动。
.
离心式通风机型负载特性
☞ 离心式通风型机械特性是按离心力原理工作的,
如离心式鼓风机、水泵等,它们的负载转矩TL的大小 与转速n的平方成正比,即:
☞ 它使系统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其转矩平衡方程为:
TM = TL + Td
上式表明,在任何情况下,电机所产生的转矩总是被轴上的负载 转矩(静态转矩)与动态转矩之和所平衡。
☞ 由于传动系统有多种运动状态,相应的运动方程式
中的转速和转矩的方向就不同,因此需要约定方向
的表达规则。
.
3、TM、TL、n的参考方向 因为电动机和生产机械以共同的转速旋转,所以,
TMTL时: Td
Jd0
dt

TMTL时: TdJddt 0,即
d
dt
d
dt
0, 传动系统加速运动。 0,传动系统减速运动。
TM TL时传动系统处于加速或减速运动的这种状态 被称为动态。
.
☞ 处于动态时,系统中必然存在一个动态转矩:
{Td}Nm{G3D 2}7N5m2
d{n}n/min d{t}s
☞ 实际应用中,负载可能是单一类型的,也可以是几种 类型的复合。
.
5 机电传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
☞ 机电传动系统中,电动机与生产机械连成一体, 为了使整个系统运行合理,就要使电动机的机械 特性与生产机械的负载特性尽量相匹配。
☞ 特性配合好坏的基本要求是系统能稳定运行。
1、机电系统稳定运行的含义包括:
TLCn2
其中:C为常数。
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
直线型负载特性
☞ 直线型负载的负载转矩TL的大小与转速n的大小
成正比,即 :
TLCn
其中:C为常数。
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
恒功率型负载特性
☞ 恒功率型负载的负载转矩TL的大小与转速n的
大小成反比,即TL NhomakorabeaC n
其中:C为常数。例如机床。
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a.反抗转矩:又称摩擦性转矩,其特点如下: ☞ 由摩擦、非弹性体的压缩、拉伸与扭转等作用所产生
的负载转矩。 ☞ 反抗性转矩的方向恒与运动方向相反,阻碍运动; ☞ 反抗性转矩的大小恒常不变。
.
☞ 根据转矩正方向的约定可知,反抗性转矩恒与转速n
的方向相反时取正号,即:
n 为正方向时TL 为正,特性在第一象限; n 为负方向时TL 为负,特性在第三象限。
一般以ω(或n)的转动方向为参考来确定转矩的正负 1。)TM的符号与性质 ☞ 当TM的实际作用方向与n的方向相同时(符号同), 取与n相同的符号,TM为拖动转矩;
☞ 当TM的实际作用方向与n的方向相反时,取与n相反 的符号,TM为制动转矩。
.
2)TL的符号与性质 ☞ 当TL的实际作用方向与n的方向相同时(符号反), 取与n相反的符号,TL为拖动转矩; ☞ 当TL的实际作用方向与n的方向相反时,取与n相同的 符号,TL为制动转矩。
.
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1 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TM }Nm{TL}Nm{G32D }7 Nm 2 5d{d n {}tn }/smin
☞ D ─ 单轴传动系统的惯性直径(m); ☞ G ─ 单轴传动系统的重力(Kg)。 ☞ GD2 ─ 应视为一个整体物理量。 ☞ 运动方程式是研究机电传动系统最基本的方程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