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学 第六章 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DOC)
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
二、煤的导热性 煤的导热性包括导热系数λ{W/(m∙K)}和导温系数 α(m2/h)两个基本常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
c
式中
c—煤的比热容,J/(kg∙K) γ—煤的密度,kg/m3
从上式可看出,导温系数α与导热系数λ成正比,而与 热容量c∙γ成反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论: 1.从低煤化程度煤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真相对密度缓慢减小, 到碳含量为86%—89%之间的中等煤化程度时,煤的真相对密度最低,约 从 为1.30,此后,煤化程度再提高,煤的真相对密度急剧提高到 1.90。 2.惰质组›镜质组›壳质组
真密度仪广泛用于煤炭
二、煤的视相对密度 (一)基本概念:20℃时单位体积(仅包括煤的 内部孔隙)煤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用 ARD表示。 (二)用途:①用于计算煤的埋藏量 ②可算出煤的孔隙率
二、煤的润湿热
(一)概念: 煤被液体润湿时会释放出热量,通常用1g 煤被润湿时释放出的热量作为煤的润湿热 (二)影响因素: 与介质的种类、矿物质的含量等均有影响 ,但主要与比表面积有关。试验表明,煤的润湿 热大致为0.39—0.42J/㎡。
第八节 煤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
一、煤的孔隙率 (一)概念:煤是一种固态胶体物质,其内部存在着很多毛 细管和孔隙。煤内部孔隙的体积占煤的整个体积的百分数, 称为孔隙率。 (二)孔径分布:煤中孔隙的孔径并不均匀,通常根据孔径 大小将其分为大孔、中孔和微孔,分别用 Vmac、Vmes、Vmic 表 示,总孔用Vt 表示。孔径划分如下表所示:
第五节 煤的光学性质 煤的光学性质主要有可见光照射下的反 射率、折射率和透光率,以及不可见光照 射下的X-射线、红外光谱等。
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
煤中基团的特征吸收峰
第六节 煤的磁性质
一、煤的抗磁性 (一)概念: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的附加磁场 与外磁场的方向相反。 磁化率是指磁化强度I与外磁场强度H之比 ,用K表示:K=I/H 在化学上常用比磁化率χ表示物质磁性的大 小。比磁化率是指在1高斯磁场强度下,1g物质的 磁化率。
二、煤的折射率 它是指光在物质界面发生折射后进入该物质内 部时,其入射角和折射角正弦之比。计算公式如 下: 2 2 2
(n n0 ) n k R 2 2 2 (n n0 ) n k
式中
R——被测物质的反射率,% n0 ——标准介质的折射率,% n——被测物质的折射率,% k——被测物质的吸收率,%
一般采用特殊形状如角锥形圆锥形等而又非常坚硬的压入器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压入器压入到样品表面形成压痕卸除压力后用显微镜测量压痕的尺寸如用方形棱锥形金刚石压入器测量压痕对角线的长度即可计算出显微硬度值即h显微硬度mpap加在压入器上的负荷nd压痕对角线的长度mm方形棱锥体两相对锥面的夹角一般为136二影响因素从褐煤开始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而上升在碳含量为7580之间有一个极大值
第四节 煤的电性质
一、导电性 (一)概念:煤的导电性是指煤传导电流的能力 。导电性常用电阻率ρ或电导率σ表示。导电率越 大,煤的导电能力越强。煤的导电有离子导电和 电子导电两种形式,无烟煤以电子导电为主,褐 煤以离子导电为主。
(二)影响因素: 1.煤岩组成:镜煤的电阻率显著高于丝碳 2.矿物质:在中、低变质程度阶段,煤电阻率随 矿物质含量增加而减少。在高变质程度阶段,煤 的电阻率随矿物质含量增加而增大。 3.煤化程度:导电性随煤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第二节 煤的硬度
煤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煤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一、煤的物理性质是煤的一定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外部表现。
它是由成煤的原始物质及其聚积条件、转化过程、煤化程度和风、氧化程度等因素所决定。
包括颜色、光泽、粉色、比重和容重、硬度、脆度、断口及导电性等。
其中,除了比重和导电性需要在实验室测定外,其他根据肉眼观察就可以确定。
煤的物理性质可以作为初步评价煤质的依据,并用以研究煤的成因、变质机理和解决煤层对比等地质问题。
1.颜色——是指新鲜煤表面的自然色彩,是煤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吸收的结果。
呈褐色—黑色,一般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加深。
2.光泽——是指煤的表面在普通光下的反光能力。
一般呈沥青、玻璃和金刚光泽。
煤化程度越高,光泽越强;矿物质含量越多,光泽越暗;风、氧化程度越深,光泽越暗,直到完全消失。
3.粉色——指将煤研成粉末的颜色或煤在抹上釉的瓷板上刻划时留下的痕迹,所以又称为条痕色。
呈浅棕色—黑色。
一般是煤化程度越高,粉色越深。
4.比重和容重——煤的比重又称煤的密度,它是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
煤的容重又称煤的体重或假比重,它是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
煤的容重是计算煤层储量的重要指标。
褐煤的容重一般为1.05~1.2,烟煤为1.2~1.4,无烟煤变化范围较大,可由1.35~1.8。
煤岩组成、煤化程度、煤中矿物质的成分和含量是影响比重和容重的主要因素。
在矿物质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煤的比重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
5.硬度——是指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
根据外来机械力作用方式的不同,可进一步将煤的硬度分为刻划硬度、压痕硬度和抗磨硬度三类。
煤的硬度与煤化程度有关,褐煤和焦煤的硬度最小,约2~2.5;无烟煤的硬度最大,接近4。
6.脆度——是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程度。
成煤的原始物质、煤岩成分、煤化程度等都对煤的脆度有影响。
在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中,长焰煤和气煤的脆度较小,肥煤、焦煤和瘦煤的脆度最大,无烟煤的脆度最小。
煤的物理性质及化学组成分析
煤的物理性质及化学组成分析煤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广泛应用于能源、工业和生活领域。
了解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分析对于研究燃烧过程、提高燃烧效率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的物理性质煤是一种多孔、多组分的矿物质,其物理性质受到煤的煤种、煤质以及煤的成熟度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煤的密度通常较低,一般在1.2-1.5 g/cm³之间。
这是由于煤中含有大量的孔隙和气体,使得煤的密度相对较小。
煤的密度可以通过测量煤的质量和体积来确定,对于煤的分类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煤的颜色和外观也是煤的物理性质的重要表征。
煤的颜色通常分为黑色、棕黑色和棕红色等,这是由于煤中的有机质含量和成熟度不同所致。
煤的外观通常呈块状或颗粒状,可以通过煤的煤块大小和颗粒度来描述。
此外,煤的硬度和断裂性也是煤的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
煤的硬度通常通过摩氏硬度来测量,可以反映煤的抗压强度。
煤的断裂性通常分为块状断裂和层状断裂,这与煤的内部组织结构和断裂面的形态有关。
二、煤的化学组成分析煤的化学组成分析是研究煤的重要手段,可以揭示煤的燃烧性能和环境影响。
首先,煤的主要化学组成是碳、氢、氧、氮、硫和灰分等元素。
其中,碳是煤的主要组成元素,其含量通常在50%-80%之间。
氢和氧是煤中的主要挥发分,其含量通常在3%-6%和5%-15%之间。
氮和硫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其含量通常在0.5%-3%和0.2%-5%之间。
灰分是煤中的无机物质,其含量通常在5%-40%之间。
其次,煤的化学组成分析还包括煤的挥发分和固定碳含量的测定。
煤的挥发分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煤中挥发出的气体和液体,其含量通常在10%-40%之间。
煤的固定碳是指在高温下煤中残留的固体物质,其含量通常在40%-90%之间。
煤的挥发分和固定碳含量可以通过煤的热解实验来测定,对于研究煤的燃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煤的化学组成分析还包括煤的有机质和无机质的测定。
煤的有机质主要由煤中的有机质和挥发分组成,其含量通常在50%-90%之间。
6-物化性质
煤的物化性质
P
α P H = 2sin ⋅ 2 2 d
式中 H-显微硬度,MPa; P-加在压入器上的负荷,N; d-压痕对角线长度,mm; α-方形棱锥体两相对锥面的夹角,一般为136°。
煤的刻划硬度 定义:采用一套具有标准硬度的矿物刻划 煤,得到粗略的相对硬度,称为刻划硬度, 又叫莫氏硬度。 常识:标准矿物的莫氏硬度见表6-2。 根据莫氏硬度的划分,煤的硬度一般 为1~4。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煤的物化性质
真(相对)密度 True Relative Density, TRD (真比重) 概念:20℃时煤的质量与同体积(不包括煤的 所有孔隙)水的质量之比。 用途: 真密度是煤的主要物理性质之一,在 研究煤的分子结构、确定煤化程度、制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煤的物化性质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煤的物化性质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煤的物化性质
煤的硬度与煤化程度有关:中等煤化程 度的焦煤,硬度较小,约为2~2.5,随着 煤化程度的提高,硬度增加,无烟煤的硬 度最大,约为4左右。 同一煤化程度的煤,惰质组的硬度最 大,镜质组居中,稳定组最小。 刻划硬度的准确性较差,在科学研究上 采用显微硬度的指标。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煤的物化性质
煤的硬度 ●刻划硬度 ●显微硬度
煤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分析
的 煤究 研对度密真的煤究研 �此 因 。度 程 密 紧的列排子分部内煤了映反度密真的煤 。大增对相都分水和分灰 的 煤 使 用 作 化 风 为 因 是 这 。大 增 度 密 的 煤 使 会用作化风的煤。响影的用作化风 �! � 。大越就也度密真的煤 �高越量含质物 析分质性学化与理物的煤 章一第
! !! !! !! !! !! !
"&"&%表 。 度 硬 氏 维 微显 用
质性械机的煤 、二
。义意要重有构结
・ (-(’ ・ 影会 �时 大 量 含 煤 的 度 粒 定 规 于 小 中 煤 用 化 气 � 如 例 。 的 利 不 很 是 户 用 的 煤 块 用 使 要需 对这 �粉 煤 些 一 生 产 至 甚 块 小 成 裂 碎 块 大 的 来 原 使 常 撞 碰的块煤于由 �中程过卸装输运 在 煤 。力 能 的 碎 破 抗 后 下 落 由 自 下 件 条 定 规 在 煤 块 的 度 粒 定一指是度强碎抗的煤 度强碎抗的煤 , ( 。小最组定稳 �之次组质镜 � 大 最 度硬 分 组质丝以 �煤 的 度 程 化 煤 一 同 。关 有 分 成 岩 煤 与 还 � 外 关 有 度 程 化 煤 与 除 度 硬 的煤 。大增剧急又度硬以所 �强增度程则规的 列排子分和大增的网碳香芳于由 � � + #% 于 大 量 含 碳 � 时煤烟无到 � 势 趋 小 减 呈 也 度硬的 煤故 �弱 减 力 合 结 的 间 子 分 使 �少 减 键 桥 和 量 含氧中子分煤于由 � 时 高 增 续 继 度 程 化 煤当 �大 增 渐 逐 度 硬 的 煤 故 �大 增 力 合 结 的 间 子 分 时 同 �少 减 质 青沥和酸殖腐的度硬低 � 高增 的度程化煤着随 �低 度 硬 煤 褐 以 所 � � 上 以 + #" 达 般 一 量 含 � 质青沥和酸殖腐的低度硬有 含 煤 褐 于 由 。释 解 行 进 度 角 的 构 结 的 煤 从 可 律 规 化 变 种 这 的度程化煤随度硬的煤 。升上线直是乎几高增的度程化煤随度硬微显 �段阶煤烟无到 �大增有稍又后 然 � 值 小 极 一 有 右 左 + "* 量 含 碳 至 �小减而高增的度程化煤随始开度硬微显 � 段 阶 煤 烟在 � 值 大 极 一 有 时 右 左 + *) 在 量 含 碳 �大增而高增的度程化煤随度硬微显 � 段 阶 煤 褐 在。 煤 褐是脚椅 �煤 烟 为 面 椅 �煤 烟 无 为 背 椅 �椅 背 靠 把 一 象 状 形 的 线曲个整。见可图由
煤化学第六章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
第六章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煤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又是冶金和化工等行业的重要原材料。
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是确定煤炭加工利用途径的重要依据。
煤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煤的密度,煤的硬度,煤的热性质,煤的电磁性质,煤的光学性质等;煤的物理化学性质主要指煤的润湿性、润湿热和孔隙率等。
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与下面几个主要因素有关:①煤的成因因素,即原始物料及其堆积条件;②煤化程度或变质程度;③灰分(数量、性质与分布)、水分和风化程度等。
一般来说,煤的成因因素与煤化程度是独立起作用的因素。
但是变质程度愈深,用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各种成因上的区别则变得愈小,并且这些区别对于物理与物化性质的影响也愈小。
因此,在煤化作用的低级阶段,成因因素对煤的物理和物化性质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在煤化作用的中级阶段,变质作用成为主要因素;而在煤化作用的高级阶段,成因上的区别变得很小,变质作用成为唯一决定煤的物理及物化性质的因素。
研究煤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首先是生产实践的需要,因为它们与煤的各种用途有密切的关系,了解煤的物理与物化性质对煤的开采、破碎、分选、型煤制造、热加工等工艺也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同时也是煤化学理论的需要,因为这些性质与煤的成因、组成和结构有内在的联系,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
第一节煤的密度煤的密度因研究目的和用途不同,可分为真相对密度、视相对密度和散密度。
一、煤的真相对密度(一)真相对密度的基本概念在20 ℃时,单位体积(不包括煤中所有孔隙)煤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叫做煤的真相对密度,用TRD表示。
真相对密度是煤的主要物理性质之一,在研究煤的分子结构、确定煤化程度、制定煤的分选密度时,都会用到煤的真相对密度。
用不同物质(例如氮、甲醇、水、正己烧和苯等)作为置换物质测定煤的密度时所得的结果是不同的。
通常以氮作为置换物所测得的结果叫煤的真相对密度。
因为煤中的最小气孔的直径约为O.5~1 nm,而氮分子直径为0.178 nm,因此氮能完全进入煤的孔隙内。
煤质基础知识
部分煤质基础知识简介一、煤的物理性质颜色和粉色光泽比重和容重透明度折光性反光性Δ煤的物理性质发光性硬度脆度断口裂隙导电性磁性和耐热性等煤的颜色是指新鲜煤块表面的自然色彩,是煤对不同波长可见光波吸收的结果。
在不同的光学条件下,煤呈现不同的颜色。
在普通白光照射下,煤的表面反射光线所显示的颜色称为表色。
腐植煤的表色随着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变化,见下表:腐泥煤的表色有时呈深灰色,有时为浅黄、棕褐,有时为灰绿以至黑色,变化不定。
煤中水分能使煤的颜色加深,矿物质所起的作用往往相反。
煤研成粉末的颜色称为粉色。
一般都用钢针刻划煤的表面或者用镜煤在脱釉的素烧瓷板上刻划的条痕而得,所以也被称为条痕色。
煤的粉色往往略浅于表色,但是煤的粉色变化又较表色固定,因而常常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普通透射光下煤的切面(薄片)所显的颜色称为体色。
在垂直反射光下煤的表面(光片)所显示的颜色称为反射色。
长焰煤常见光泽为沥青状光泽,颜色黑色,有时带有褐黑色色彩,条痕褐色、褐黑色。
比重是指煤在一定温度下(20℃)条件下,煤的重量与相同体积(不包括煤孔隙中的)水的重量之比。
体重(容重),指在一定的温度(20℃)条件下,煤的重量与同体积(包括煤孔隙中的)水的重量之比。
比重-容重孔隙率= ×100%比重煤的比重与煤岩类型、变质程度以及煤中所含矿物的成分和含量有密切关系。
通常所指煤的比重都是包括矿物质在内的比重。
因此,煤的比重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含矿物质的影响,比重随矿物质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变质程度相同的煤,其煤岩类型不同,比重也有差异,一般暗淡煤的比重较光亮煤为大。
煤的比重随着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加大。
褐煤一般<1.3,烟煤多为1.3~1.4,无烟煤为1.4~1.9;腐泥煤一般仅为1.1。
煤的容重又称“煤的体重”或“煤的假比重”。
煤的容重是在勘探过程中通过采集专门的容重样测定的。
它是煤层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
一般褐煤的容重为1.05~1.20,烟煤为1.20~1.40,无烟煤的容重变化范围大,可由1.35~1.80,煤的容重同样受煤岩类型、变质程度和矿物质的影响。
6 煤的物理性质与固态胶体性质 北京化工大学《煤化学》课件
: 6 煤的物理性质与固态胶体性质(多媒体课件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煤的密度、机械、热、光学、电、磁性质和固态胶体性质。
教学内容:基本概念:煤的密度、可磨性、透光率、反射率、折射率、荧光性、透光率基本原理:(1)影响煤密度的因素(2)各种煤密度之间的关系(3)煤的显微硬度与煤化度的关系(4)煤固态胶体性质的表现(5)煤导电性的影响因素(6)煤的光学性质随煤化度的变化(7)煤的润湿性随煤化度的变化基本计算:孔隙率6.1煤的密度密度是物质分子空间结构的宏观表征,物质的所有宏观性质均在一定程度与密度有关。
6.1.1煤密度的表示方法。
(1)真相对体积质量(真比重)——煤的密度(不包括煤中孔隙的体积)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规定条件下之比。
TRD通常条件20℃;参考物质:水。
(2)视相对体积质量(视比重)——煤的密度(包括煤中孔隙的体积)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规定条件下之比。
ARD孔隙率=(TRD-ARD)/TRD×100%(3)散密度(堆比重)——在容器中单位体积散状煤的质量。
6.1.2煤真密度的测定极其随煤化度的变化(1)真密度测定:常用比重瓶法(GB217)原理:一定体积的煤能在容器中量出一定体积的介质,求出介质体积(或质量)在有煤与无煤时的变化,即可准确地知道煤的体积,从而求出TRD。
准确测定的前提:1)将煤粉碎至煤粒内部没有封闭孔。
2)选取适当介质,使之充满煤的全部孔隙3)介质与煤不存在表面效应。
同时具有上述条件的最好物质之一是氦。
(2)TRD随rank 的变化.如图:镜质组的TRD在Cdaf=87%处出现最小化。
原因:在Cdaf<87%时,C增大,但O减小更快,故TRD减小。
在Cdaf>87%时,C增大,O减小较少,故TRD增大。
6.1.3影响煤密度的因素6.2煤的机械性质——在机械力作用下表现的各种性质。
6.2.1煤的硬度外来机械力硬度表征标准矿物刻划莫氏硬度——常用钢球自由落下弹性回跳有氏硬度压痕(钢球或金刚石锥)努普强度、维氏显微强度——常用维氏显微强度Hm 与rank的关系是著名的椅氏曲线。
第六章 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
第二节 煤的机械性质 mechanical properties
机械性质的概念:煤的机械性质是指煤在机 械力作用下,所表现的各种特性。 如硬度 脆度 可磨性 弹性
13
应用:
煤的开采、
破碎crushing、
燃烧combustion、 气化gasification 成型briqueting
14
一、煤的硬度
A ———灰的平均真密度, 无数据时可取为 3.0 g/cm3 d ———干燥基灰分产率, % 。 3 真密度的用途:真密度是煤的主要物理性质之一,在研究煤的分子 结构、确定煤化程度、制定煤的分选密度时,都会用到煤的真密度。
4
3 影响煤真密度的因素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nsity of coal 成因类型genesic type 煤岩组成petrological constituents
31
第三节 煤的热性质
煤的热性质: 比热specific heat 导热性heat conductivity 热稳定性thermal stability
重点讲热稳定性和比热容,其他自学。
32பைடு நூலகம்
煤 的 热 稳 定 性 的 概 念 : 煤 的 热 稳 定 性 是 指 块 煤 Lump Coal 在高温下保持原来粒度的能力,即块煤 在高温汽化或燃烧过程中对热的稳定程度,用TS (Thermal Stability)表示。 热稳定性好的煤在气化或燃烧过程中能保持原来的 粒度,而不碎成小块或破碎较少。热稳定性差的煤 则在气化或燃烧时迅速爆裂成小块或煤粉,造成炉 内气流阻力增加,轻则降低气化或燃烧效率,严重 则破坏整个气化过程,甚至造成停炉事故。因此, 块煤气化或燃烧要求煤有足够的热稳定性。
煤化学-煤的化学性质
煤和烃类元素组成比较
煤和烃类元素组成比较
元 素
无 烟 煤
中挥 发分 烟煤
高挥 发分 烟煤
褐 煤
煤沥 青
甲 苯
粗石 油
汽油
Hale Waihona Puke 甲 烷C 93.7 88.4 80.3 72.7 87.4 91.3 83.8 86 75
H 2.4 5.0
5.5 4.2 6.5 8.7 11.1 14 25
O 2.4 4.1 11.1 21.3 3.5
在碱性介质中用高锰酸钾或双氧水氧化。产物是可溶于 水的复杂有机酸,如果增加氧化剂用量或延长氧化时 间,生成的产物可以继续氧化为分子更小的苯羧酸甚至 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利用煤的中度氧化或深度氧化可 以制备芳香羧酸。
其特点是煤大分子结构缩合环受到破坏。
煤的化学性质
一、煤氧化的程度oxidation degree (四)煤的完全氧化 煤的完全氧化是指煤在高温空气中的燃烧过程,生成二氧
200 ~300℃在碱溶液中,用 空气或氧气加压氧化; 碱性介质中,用KMnO4或 H2O2氧化
条件与III相同,但增加氧化 剂用量,延长反应时间
溶于水的复杂有 机酸
可溶于水的苯羧 酸
煤的完全氧化 完全氧化(氧气或空气中燃 CO2和H2O 烧)
煤的化学性质
一、煤氧化的程度 1、煤的表面氧化 氧化条件较弱,一般是在100℃以下的空气中进行,氧化反
被开采出来存放在地面上的煤,经长时间与空气作 用,也会发生缓慢的氧化作用,使煤质发生变化,这一 过程也称为风化作用。
煤风化的本质是煤的氧化作用过程。
第一节 煤的氧化
二、煤的风化 2、煤风化后的变化
●化学组成的变化:碳元素和氢元素含量下降,氧含量 增加,腐植酸含量增加;
煤的物理性质 煤的可磨性(煤化学课件)
煤的可磨性
1、可磨性的概念:指煤磨碎成粉的难易程度。 2、可磨性指数的测定方法 ①测定原理
根据破碎定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立的,即研磨煤粉时所消耗 的功与煤所产生的新表面积成正比。 ②测定方法 采用哈特葛罗夫法 ( HGI )。
3、哈特葛罗夫法 测定要点: 将美国某矿区的烟煤作为标准煤,其可磨性指数定为100。 测定时,先将四个一组可磨性指数各不相同的标准煤样,在哈氏 可磨仪上研磨,该标准煤样在规定条件下,经过一定破碎功的研 磨,以标准煤的200目筛下物质量为纵坐标,相应的可磨性指数为 横坐标得一直线,此直线就是该哈氏可磨仪的校准图.
筛下物重 , g
15 12
9 6 3
20
40
60
80
可磨性标准曲线
100 120
可磨性指数
4、HGI计算
(1)被测煤样在哈氏可磨仪上研磨后,根据 200目筛下物的质量在校准图上即可查出相应的可磨 性指数,用HGI表示。HGI越大,表示煤的可磨性 越好,煤越容易被磨碎。
(2) 或: HGI = 13+6.93m HGI—煤样的哈氏可磨性指数 m—通过0.071mm筛孔的煤样质
5、可磨性与煤化程度的关系
在低煤化度阶段,随 煤化程度的增加,煤的可 磨性缓慢增加,在碳含量 为87%~90%时,可磨性 迅速增大,在碳含量为 90%左右达到最大值,此 后随煤化程度的进一步提 高而迅速下降。
煤的性质
• 煤的风化、自燃 2、煤的自燃 煤风化过程的实质是煤的氧化过程,是放热过程 如果煤氧化释放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则会被煤吸收 而使煤温度提高。温度的提高又促使煤剧烈的氧化,放 热更多。当温度达到煤的温度着火点就会发火燃烧,故 称为自燃。 风化是由于煤低温氧化热量积累而燃烧。
b. 惰质组:是由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过丝炭化作用形 成的。惰质组也是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显微组分,在 煤中的含量约为10%~20%。
c. 壳质组:是由植物有机组分中化学性质稳定的角质层, 孢粉、树脂、树蜡等保存在煤中形成的。成煤过程中 几乎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其原始形态特征保存完好。 壳质组在煤中的含量不多。
热稳定性差的块煤在气化或燃烧时迅速爆裂成小块或煤粉,轻则 炉内结渣,增加炉内阻力和带出物,降低气化或燃烧效率,重则 破坏整个气化过程,甚至造成停炉事故。因此,块煤气化或燃烧 要求有足够的热稳定性。
6、煤的电性质与磁性质
主要包括导电性,介电常数、磁化率等。煤的电、磁性质, 对于煤的结构研究及其工业应用具有很大的意义。
氧化丝质体,胞腔充填黄铁矿
二、煤的物理性质
颜 色 和 光 泽
断 口 和 裂 隙
煤 的 密 度
煤 的 机 械 性 质
煤 的 热 性 质
电 性 质 与 磁 性 质
煤 的 光 学 性 质
1、煤的颜色和光泽
• 煤的颜色 煤的颜色是指新鲜(未被氧化)的煤块表面的天然 色彩,它是煤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吸收的结果。 条痕色:煤在磁板上划出条痕的颜色,反映煤真 正的颜色轭。 • 煤的光泽 煤的光泽是指煤的新鲜断面对正常可见光的反射能 力,是肉眼鉴定煤的标志之一。
第一章
煤化学基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气 煤
煤的性质资料
3.1 煤的物理性质-煤的机械性质
煤的耐磨硬度:指用磨料抛光时显微组分的抗磨强度。 软的显微组分磨损快,容易凹下,硬的显微组分磨损慢, 相对突出,显示突起。
煤的耐磨硬度与煤的煤化程度、显微组分的关系:
惰质组中除了微粒体外一般大于镜质组;镜质组中结构 镜质体相对较大;壳质组中孢子体、角质体突起明显,其次为
煤的颜色 :新鲜煤块表面的自然色彩。反映煤表面对可见光
的选择吸收能力。
表色:煤表面反射光线所显示的颜色。 与宏观煤岩类型和煤的变质程度有关:
褐煤-褐色或黑褐色 烟煤-黑色,无烟煤-灰黑至钢灰色
条痕:煤粉末的颜色。一般常用镜煤或较纯净的亮煤在脱釉 的瓷板上刻划的条痕而得到。 主要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 褐煤-浅棕色 和1/3焦煤-棕黑色 贫瘦煤和贫煤-黑色 长焰煤、弱粘煤不粘煤-棕色 肥煤和焦煤-黑色略带棕色 无烟煤-钢灰色 气煤 瘦煤、
3.1 煤的物理性质-煤的机械性质
煤的显微硬度:指煤对坚硬物体压入 的对抗能力。 通过显微镜下,正四锥体金刚石压 头在规定的试验力和一定作用时间内 压入显微组分的程度来测定。 压痕越大,显微硬度越小。反之越大。 煤的显微硬度与煤的煤化程度(见图)、 显微组分、成煤环境有关: 惰质组>镜质组>壳质组 强还原煤<弱还原煤
煤光泽强弱与煤岩成分、煤化程度和的成因类型的关系:
镜煤﹥亮煤﹥暗煤
丝炭呈丝绢光泽
随煤化程度提高而增强
暗淡光泽→沥青光泽→玻璃光泽→金刚光泽→似金属光泽 褐煤-暗淡光泽 泽或弱玻璃光泽 长焰煤-沥青光泽 气煤-强沥青光 贫煤-金
肥煤-玻璃光泽 焦、瘦煤-强玻璃光泽 刚光泽 无烟煤-似金属光泽
3.1 煤的物理性质-煤的表面性质
3.1 煤的物理性质-煤的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煤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又是冶金和化工等行业的重要原材料。
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是确定煤炭加工利用途径的重要依据。
煤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煤的密度,煤的硬度,煤的热性质,煤的电磁性质,煤的光学性质等;煤的物理化学性质主要指煤的润湿性、润湿热和孔隙率等。
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与下面几个主要因素有关:①煤的成因因素,即原始物料及其堆积条件;②煤化程度或变质程度;③灰分(数量、性质与分布)、水分和风化程度等。
一般来说,煤的成因因素与煤化程度是独立起作用的因素。
但是变质程度愈深,用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各种成因上的区别则变得愈小,并且这些区别对于物理与物化性质的影响也愈小。
因此,在煤化作用的低级阶段,成因因素对煤的物理和物化性质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在煤化作用的中级阶段,变质作用成为主要因素;而在煤化作用的高级阶段,成因上的区别变得很小,变质作用成为唯一决定煤的物理及物化性质的因素。
研究煤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首先是生产实践的需要,因为它们与煤的各种用途有密切的关系,了解煤的物理与物化性质对煤的开采、破碎、分选、型煤制造、热加工等工艺也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同时也是煤化学理论的需要,因为这些性质与煤的成因、组成和结构有内在的联系,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
第一节煤的密度煤的密度因研究目的和用途不同,可分为真相对密度、视相对密度和散密度。
一、煤的真相对密度(一)真相对密度的基本概念在20 ℃时,单位体积(不包括煤中所有孔隙)煤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叫做煤的真相对密度,用TRD表示。
真相对密度是煤的主要物理性质之一,在研究煤的分子结构、确定煤化程度、制定煤的分选密度时,都会用到煤的真相对密度。
用不同物质(例如氮、甲醇、水、正己烧和苯等)作为置换物质测定煤的密度时所得的结果是不同的。
通常以氮作为置换物所测得的结果叫煤的真相对密度。
因为煤中的最小气孔的直径约为O.5~1 nm,而氮分子直径为0.178 nm,因此氮能完全进入煤的孔隙内。
另外.由于煤不能将氮吸附在其表面上,因此吸附对于密度测定的影响也就被排除了。
在研究煤质时,为了排除煤中矿物质的影响,有时用到纯煤真相对密度的概念。
它是指煤的有机质的真相对密度,用(TRD)daf表示。
可从TRD和煤的灰分等进行计算,公式如下:式中d A——灰的平均真相对密度,无数据时可取为3.0;A d——干燥基灰分产率,%。
有时用下式估算纯煤的真相对密度:(二)真相对密度的影响因素影响煤真相对密度的因素有成因类型、煤岩组成、矿物质、煤化程度等。
l.成因因素的影响不同成因的煤真相对密度是不同的,腐植煤的真相对密度总比腐泥煤大。
例如除去矿物质的纯腐植煤的真相对密度在l.25以上,而纯腐泥煤的真相对密度一般小于1.2。
2.煤化程度的影响自然状态下的煤成分比较复杂,因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其真相对密度大体上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加。
煤化程度较低时,真相对密度增加较慢。
接近无烟煤时,真相对密度增加很快。
各类型煤的真相对密度范围大致如下:褐煤为O.8~l.35,烟煤为l.25~l.50,无烟煤为l.3~l.90。
从低煤化程度煤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真相对密度缓慢减小,到碳含量为86%~89%之间的中等煤化程度时,煤的真相对密度最低,约为l.30左右,此后,煤化程度再提高,煤的真相对密度急剧提高到l.90左右。
煤的真相对密度随煤化程度的变化是煤分子结构变化的宏观表现。
从化学结构的角度看,煤的真相对密度反映了煤分子结构的紧密程度和化学组成的特点,其中分子结构的紧密程度是影响煤真相对密度的关键因素。
年轻褐煤分子结构上有较多的侧链和官能团,在空间形成较大空隙,难以形成致密的结构,所以密度较低;随煤化程度的提高,分子上的侧链和官能团呈减少趋势,同时,分子上的氧元素也迅速减少,虽然侧链和官能团的减少有利于密度的提高,但氧的相对原子质量较碳大,氧的减少造成密度下降占优势,总体上使煤的真相对密度有所下降;到无烟煤阶段后,煤分子结构上的侧链和官能团迅速减少,使煤分子缩聚成为非常致密的芳香结构,从而煤的真相对密度也随之迅速增大。
采用氨和水测得的真相对密度见表6-1。
3.煤岩组成的影响如图6-1所示,惰质组、微粒体的真相对密度最高,镜质组其次,壳质组最低,当C>90%后,三者的真相对密度逐渐趋于一致,并且急剧上升,表明其结构发生深度的变化,到无烟煤阶段趋于一致。
一般来说,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结构越趋紧密化,因而,煤的密度也应不断增加。
然而,实际上如图6-1所示,在煤化程度较低时,即镜质组的C<87%的情况下,镜质组的密度反而随煤化程度增高而降低。
在C>87%之前, H/C、O/C、N/C的变化幅度,以氧减少的幅度最大。
由于氧的迅速减少,且氧的相对原子质量又较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大,因而碳的相对增长率低于氧的减少速度,这使煤的密度相对地降低了,C=87%时,真相对密度达极小值(1.274)。
4.矿物质的影响煤中矿物质的含量与组成对煤的密度影响很大,煤中矿物质的密度比有机物的密度大得多。
例如,常见的矿物质黏土密度为2.4~2.6 g/cm3,石英密度为2.655 g/cm3,黄铁矿密度为5.0 g/cm3。
可以粗略地认为,灰分每增加1%,则煤的密度增加0.01 g/cm3。
二、煤的视相对密度20 ℃时单位体积(仅包括煤的内部孔隙)煤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叫做煤的视相对密度,用ARD表示。
煤的视相对密度可用于计算煤的埋藏量。
根据煤的真相对密度和视相对密度还可算出煤的孔隙度。
三、煤的散密度煤的散密度又称堆密度,是指20 ℃下单位体积(包括煤的内外孔隙和煤粒间的空隙)煤的质量。
散密度的大小除了与煤的真相对密度有关外,主要决定于煤的粒度组成和堆积的密实度。
散密度对煤炭生产和加工利用部门在设计矿车、煤仓、炼焦炉炭化室和气化炉的装煤量及估算煤堆质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第二节煤的硬度煤的硬度是指在外来机械力的作用下煤抵抗变形或破坏的能力。
由于机械力的不同,煤硬度表示的方式有:刻划硬度(莫氏硬度)、弹性回跳硬度(肖氏硬度)、压痕硬度(努普硬度、显微硬度)和耐磨硬度(突起)等。
常用的是刻划硬度和显微硬度。
一、刻划硬度采用一套具有标准硬度的矿物刻划煤,得到粗略的相对硬度。
标准矿物的刻划硬度见表6-2。
根据刻划硬度的划分,煤的硬度一般为1~4。
煤的硬度与煤化程度有关,中等煤化程度的焦煤,硬度较小,约为2~2.5,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硬度增加,无烟煤的硬度最大,约为4左右。
同一煤化程度的煤,情质组的硬度最大,壳质组最小,镜质组居中。
刻划硬度的准确性较差,在科学研究上一般采用显微硬度的指标。
二、显微硬度显微硬度属于压痕硬度的一种。
一般采用特殊形状(如角锥形、圆锥形等)而又非常坚硬的压入器,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压人器压入到样品表面,形成压痕,卸除压力后用显微镜测量压痕的尺寸,如用方形棱锥形金刚石压人器时,测量压痕对角线的长度,即可计算出显微硬度值,即式中H——显微硬度,MPa;P——加在压入器上的负荷,N;D——压痕对角钱长度,mm;a——方形棱锥体两相对锥面的夹角,一般为136°。
从褐煤开始,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提高而上升,在碳含量为75%~80%之间有一个极大值;此后,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提高而下降,在碳含量达到85%左右最低;煤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显微硬度叉开始上升,到无烟煤阶段,显微硬度几乎随煤化程度提高而呈直线增加。
由图6-2可见,整个曲线像一个靠背椅,"椅背"是无烟煤,"椅面"是烟煤,"椅脚"为褐煤。
在碳含量为78%左右时,显微硬度有一最大值。
碳含量为87%时,硬度最小。
在无烟煤阶段,随变质程度的提高,镜质组的显微硬度急剧升高,变化幅度很大,在300~2000 MPa之间,因此显微硬度可作为详细划分无烟煤的指标。
在不同还原程度煤中,强还原煤的显微硬度比弱还原煤的小。
情质组的显微硬度比镜质组高,惰质组中菌类的显微硬度最高。
因此,在煤的光片进行抛光时,惰质组比镜质组磨损得慢,惰质组比相邻较软的组分突起要高。
图6-2曲线的变化规律可以从煤的结构和组成加以解释。
由于褐煤富含腐植酸及沥青质,这些成分的塑性高、硬度值小。
因此,褐煤的显微硬度较低。
随着煤化程度逐渐提高,腐植酸含量迅速下降,导致煤的显微硬度上升,在碳含量78%左右的烟煤阶段达到极大值。
碳含量大于78%的烟煤阶段,其硬度变化与O/C和C的关系(见图6-3)相似。
随着氧原子及氧桥(-O-)的减少,煤分子间结合力降低; 同时,侧链缩短,使分子的交联力减弱。
反映在硬度上就出现了自不黏煤转为黏结煤的硬度的渐次降低,在碳含量为87%左右达到最低点。
此后,煤分子结构的缩合程度迅速增大,煤结构趋于致密化,分子内部的化学键力远远大于分子间力,煤的硬度也随之急剧增大。
第三节煤的热性质一、煤的比热容煤的比热容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单位质量的煤温度升高1 ℃所需要的热量,用c表示。
煤的比热容与煤化程度、水分含量、灰分和温度的变化等因素有关。
煤的比热容一般随煤化程度的升高而减小。
在碳含量为60%的褐煤到碳含量为90%的瘦煤、贫煤阶段,煤的比热容随煤化程度升高而直线下降,从1.37 J/(g·℃)下降到1. 08 J/(g·℃)左右,此后煤化程度再增加,比热容迅速减小,碳含量从90%增加到98%,比热容则从1.08 J/(g·℃)减小到0.71 J/(g·℃),比热容和煤中碳的含量的关系见图6-4。
煤的比热容随水分增大而提高,这是因为水分的比热容较大。
煤的灰分较多时,比热容则减小,因为灰分的比热容一般小于0.72 J/(g·℃)。
当温度在350 ℃以下时,比热容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270~350 ℃时达到最大值,这是由于煤大分子中的原子和原子团振动吸收能量所致;在350~1000 ℃时,比热容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这是因为在此温度下,煤发生了热解,温度越高,热解程度越高,分子结构越接近于石墨,其比热容也接近于石墨的比热容[0.82 J/(g·℃)]。
比热容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如图6-5所示。
二、煤的导热性煤的导热性包括导热系数λ[W/(m·K)]和导温系数α(m2/h)两个基本常数。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式中c——煤的比热容,J/(kg·K);γ——煤的密度,kg/m3。
物质的导热系数是指热量在物体中的传导速度,而物质的导温系数反映的是物体温度变化的能力。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导温系数α与导热系数λ成正比,而与热容量c •γ成反比。
λ表示煤的散热能力,c •γ表示单位体积物体温度变化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即物体的蓄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