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指南(患者版)

合集下载

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PPT课件

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PPT课件

+ 囊状(球性)动脉瘤破裂 + 血管畸形 + 细菌性动脉瘤(细菌性血栓) + 外伤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软组织 外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引起血 管痉挛和延迟的缺血性功 能缺损
CT扫描可确认95 %的SAH
13
14
+ 动脉瘤的诊断:
– 出血性卒中 – 动脉瘤的诊断
47
+小于10mm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破裂可能性在第 一组病人中非常低,在第二组病人中较高 +外科手术相关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的风险大大超 过第一组小于10mm的未破裂动脉瘤的7.5年的破 裂风险
48
从这两个大宗病历临床研究(ISAT & ISUIA) 的结果来看:
栓塞的优势:
绝对风险降低:7.4% 生存优势持续至少保持 7年。 癫痫发生率低
42
+对1073个分派到血管内治疗的病人中的1063个病人,1070个 分派到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中的1055个病人进行了一年 的随访结果 +在术后1年1063个分派到血管内治疗的病人中的250(23.5%) 个死亡或失去独立生活能力,而1055个分派到手术治疗的病 人中的326(30.9%)个死亡或失去独立生活能力。 +绝对风险降低了 7·4% (95% CI 3·6–11·2, p=0·0001). +早期的存活率优势保持到7年并且有显著差异(log rank p=0·03). +分派到血管内治疗的病人中的癫痫风险明显较低,但是再出 血的风险较高
+支架– 用于治疗宽颈动脉瘤
– Neuroform – BSC 公司 – Leo --- Balt 公司 – Enterprise – Codman 公司 – Solitaire AB – ev3 公司

动脉瘤栓塞术术前抗凝指南

动脉瘤栓塞术术前抗凝指南

动脉瘤栓塞术术前抗凝指南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动脉瘤栓塞术术前抗凝的必要性
2.抗凝药物的选择
3.抗凝治疗的时机
4.抗凝治疗的监测
5.抗凝治疗的注意事项
正文
动脉瘤栓塞术术前抗凝指南
1.动脉瘤栓塞术术前抗凝的必要性
动脉瘤栓塞术是一种常见的介入治疗方式,用于治疗动脉瘤等疾病。

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血管内血栓的形成,因此术前抗凝治疗十分必要,以降低手术风险。

2.抗凝药物的选择
在动脉瘤栓塞术术前,抗凝药物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经验。

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阿哌沙班、利伐沙班等。

不同的抗凝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剂量的调整以及监测。

3.抗凝治疗的时机
抗凝治疗通常在手术前一天开始,以确保在手术过程中达到最佳的抗凝效果。

具体的用药时间和剂量需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安排进行调整。

4.抗凝治疗的监测
在抗凝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以防止出现抗凝过度或抗凝不足的情况。

常用的监测方法有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
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

5.抗凝治疗的注意事项
在抗凝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安排,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2)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避免抗凝过度或抗凝不足;
(3)注意抗凝药物的副作用,如出血等,并及时处理;
(4)在术后根据医生建议,及时调整抗凝药物剂量,防止术后血栓形成。

总之,在动脉瘤栓塞术术前,合理的抗凝治疗至关重要。

患者需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有效的抗凝治疗,以降低手术风险。

2024年最新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管理指南

2024年最新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管理指南

颅内动脉瘤是指在颅内动脉的壁上形成的异常凸起,它可能导致动脉破裂并引起严重的出血和中风。

2024年最新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管理指南是基于最新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制定的,旨在帮助医生正确评估和治疗这一疾病。

首先,管理指南强调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病史包括初发病征、是否有与动脉瘤相关的家族史以及既往的中风或颅内动脉瘤破裂。

体格检查时应特别关注神经系统方面的异常体征。

神经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关键,包括颅内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等。

对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管理指南强调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治疗的决策应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动脉瘤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以及患者对手术干预的意愿和风险承受能力等。

一般来说,动脉瘤较小、形状规则且位于较安全区域的患者可以采取观察观望的治疗策略,定期进行神经影像学随访。

相反,动脉瘤较大、形状不规则或位于较危险区域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或介入治疗。

管理指南还指出,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手术和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包括脑缺血、脑出血、血管壁损伤等。

为了降低这些并发症的风险,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严格掌握手术和介入治疗的技术。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与此同时,管理指南还着重强调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术后管理。

术后的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血栓形成和再破裂的关键。

此外,患者应定期进行神经影像学随访,以监测动脉瘤的变化和再出血的风险。

如果出现任何症状或病理改变,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4年最新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管理指南对于临床医生正确评估和治疗这一疾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全面评估患者、个体化治疗、减少并发症、术后管理等都是当前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关键环节。

医生应根据最新的管理指南,结合临床实践和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出最佳的治疗策略,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

中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指南2021

中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指南2021

中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指南2021导言: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破裂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和神经功能损害。

为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中国神经外科学会编写了中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指南2021。

本指南旨在提供最新的临床实践指导,以促进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一、颅内动脉瘤的概述颅内动脉瘤是指脑血管壁出现局部扩张形成的病变,其主要危险在于可能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是指尚未发生破裂的动脉瘤。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通常无症状,但仍然需要及时发现和干预,以避免潜在的危险。

二、诊断标准根据中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指南2021,诊断颅内动脉瘤需要依据多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如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

同时,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明确诊断颅内动脉瘤。

三、治疗原则中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指南2021提出了以下治疗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动脉瘤的大小和位置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保守治疗:对于小型、无症状的颅内动脉瘤,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包括定期复查和生活方式管理等。

3.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大型、高危动脉瘤或有症状的颅内动脉瘤,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开颅手术和介入治疗等。

4.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在血管内修复动脉瘤。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某些患者。

四、术后管理术后管理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环节,包括术后护理、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等。

术后护理应包括休息、饮食等方面的指导。

药物治疗主要是预防血栓形成和控制血压等。

定期随访是为了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等情况。

五、预防和注意事项预防颅内动脉瘤的破裂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注意事项:1.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之一,应积极控制血压。

2. 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脑动脉瘤治疗指南

脑动脉瘤治疗指南

脑动脉瘤治疗指南介绍脑动脉瘤是一种脑血管疾病,指的是脑血管壁的一部分异常膨胀而形成的血管囊袋。

脑动脉瘤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能会引发脑溢血导致严重后果。

本指南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脑动脉瘤治疗的指导。

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来降低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并控制其生长速度。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高血压药物、抗凝血药物和抗痉挛药物等。

但是这些药物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不能完全治愈脑动脉瘤。

2. 血管内治疗血管内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脑动脉瘤治疗方法之一,主要通过介入手术将血管导管置入脑动脉瘤内,然后通过多种方法来堵塞脑动脉瘤的血流,达到治疗的效果。

常用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包括脑动脉瘤栓塞术、脑动脉瘤填塞术和脑动脉瘤涂层术等。

3. 外科手术外科手术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较大、较复杂的脑动脉瘤。

外科手术可以通过开颅手术或者细胞内手术来切除脑动脉瘤,以消除患者的风险。

然而,外科手术风险较高且恢复周期较长,需要患者在手术后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

注意事项1. 密切监测: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定期进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或者CT血管造影检查,以及定期复诊,以便密切观察脑动脉瘤的变化情况。

2. 饮食调整:患者需要适当调整饮食,限制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和血压。

3. 生活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减少情绪激动和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 定期随访: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如果发现脑动脉瘤有增大、出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结论脑动脉瘤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血管内治疗和外科手术都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不足。

医生和患者应共同决策治疗方案,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以上是关于脑动脉瘤治疗的基本指南,仅供参考,请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脑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医学进展, 2020, 20(1): 12-18.2. 王五, 赵六. 脑动脉瘤治疗的进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9, 19(2): 36-42.。

脑血管介入术介入治疗指南规范最新版

脑血管介入术介入治疗指南规范最新版

脑血管介入术介入治疗指南规范最新版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脑血管介入术介入治疗指南规范最新版解读1. 引言脑血管疾病一直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而脑血管介入术作为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其指南规范的更新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作者:李洪浩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2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7月-2020年1月入住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94例,其中,47例应用开颅夹闭手术治疗设为对照组,47例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设为研究组。

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疗效与术后1、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应用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获得良好的预后,神经功能得到很好的恢复,并发症较少,有较高的安全性,疗效理想,可应用推广。

【关键词】脑动脉瘤破裂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预后并发症Clinical Effect of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 and Its Influence on Prognosis of Patients/LI Honghao.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2, 19(09): -160[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for patients with 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Method: A total of 94 patients with ruptured cer ebral aneurysm admitted to Sheny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rom July 2017 to January 2020 were retrospectively selected, among them, 47 cases treated with craniotomy and clipping surgery were set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47 cases treated with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were set as the study group. The curative effect, prognosis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the scores of 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 at 1 and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ransvascular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for patients with 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 has a good prognosis, good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fewer complications, high safety, ideal curative effect, and can be applied and promoted.[Key words] 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treatment Prognosis ComplicationsFirst-autho r’s address:Sheny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henyang 11000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2.09.039腦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出现了异常性局限性的扩张,其突出于动脉壁,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1]。

脑动脉瘤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流程图

脑动脉瘤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流程图

脑动脉瘤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流程图1. 介绍脑动脉瘤是一种血管壁突起形成的病变,如果脑动脉瘤破裂,可能会导致脑出血,危及患者生命。

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血管内操作来治疗脑动脉瘤的方法。

本文档将介绍脑动脉瘤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流程。

2. 流程图graph LRA(收集患者病史和诊断资料) --> B(评估脑动脉瘤破裂情况)B --> C{脑动脉瘤是否适合介入治疗}C -- 是 --> D(准备介入治疗设备和材料)C -- 否 --> E(考虑其他治疗方法)D --> F(进行血管造影)F --> G{是否需要栓塞术}G -- 是 --> H(进行栓塞术)G -- 否 --> I(进行血管修补术)H --> J(评估治疗效果)J --> K{治疗效果满意否}K -- 是 --> L(结束治疗)K -- 否 --> HI --> J3. 流程说明- 收集患者病史和诊断资料,包括病情描述、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 评估脑动脉瘤破裂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急诊治疗。

- 根据脑动脉瘤的特征,判断是否适合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 准备介入治疗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 进行血管造影,以了解脑动脉瘤的位置和形态。

- 根据造影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栓塞术。

- 如果需要栓塞术,则通过介入手术将导管引入脑动脉瘤位置,释放栓塞物,阻断血流。

- 如果不需要栓塞术,则进行血管修补术,通过介入手术修复脑动脉瘤的血管壁。

- 评估治疗效果,包括血管的通畅程度和脑动脉瘤的形态。

- 判断治疗效果是否满意,如果满意则结束治疗,否则重新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4. 结论脑动脉瘤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脑动脉瘤的方法。

该治疗流程图提供了对该治疗过程的简要说明,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进行流程管理和治疗操作。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标准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标准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标准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是一种治疗脑动脉瘤的常见方法。

脑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壁出现异常扩张形成的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破裂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严重后果。

介入手术是通过导管技术将血管内的脑动脉瘤进行修复或补偿,以防止破裂出血的方法。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适应症根据瘤体大小、部位、形态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等因素进行评估。

以下是相关的参考内容:1. 瘤体位置和大小:脑动脉瘤介入手术适用于位于脑动脉主干、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等较大位置的脑动脉瘤,直径一般大于5mm,最大直径小于25mm的脑动脉瘤。

2. 瘤体形态:脑动脉瘤介入手术适用于瘤体形态规则或稍微不规则的脑动脉瘤,不适用于形态极度不规则、有分叶或有梗阻性血栓形成的脑动脉瘤。

3. 患者的临床症状:脑动脉瘤介入手术适用于患者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的轻中度脑动脉瘤。

4. 瘤体状态:对于已经破裂出血、血肿未完全吸收的脑动脉瘤,应尽早进行介入手术。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禁忌症也需要考虑,以下是参考内容:1. 病情严重:患有严重心血管、呼吸系统、肾功能等疾病,不能耐受手术。

2. 瘤体位置特殊:位于枕骨突、眶上动脉、视交叉、脊髓动脉等特殊位置的脑动脉瘤,不适合介入手术。

3. 年龄限制:老年人或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风险较高,需慎重选择。

4. 瘤体形态不适合:形态极度不规则、分叶或有梗阻性血栓形成的脑动脉瘤不适合介入手术。

此外,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也非常重要,参考内容如下:术前准备:1. 检查: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头颅CT、MRI、脑血管造影等检查。

2. 抗凝药物:停止使用抗凝药物一周左右,以防止手术过程中出血。

3. 镇静: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镇静处理,以减轻手术期间的不适。

术后护理:1. 观察:密切观察手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理。

2. 神经功能:密切关注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如出现感觉异常、下肢无力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脑动脉瘤治疗方案

脑动脉瘤治疗方案

脑动脉瘤治疗方案脑动脉瘤是指脑血管壁的病理性膨出,瘤体形成后易发生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

针对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案主要有观察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三种。

首先是观察和保守治疗。

对于较小、无症状的脑动脉瘤,可以选择观察和保守治疗,即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瘤体的大小和形态变化,排除瘤体增大和破裂的风险。

此治疗方案适用于老年患者、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以及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

其次是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治疗脑动脉瘤的主要方法。

手术方式主要有传统显微外科手术和内窥镜下手术两种。

1.传统显微外科手术。

通过开颅手术将脑动脉瘤显露,并用夹闭装置将其夹闭,以防止破裂和出血。

这种手术方法对瘤体形态不规则、位置深在的脑动脉瘤较为适用。

2.内窥镜下手术。

这种手术方法利用脑血管和颅内各种软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通过微创技术操作,将脑动脉瘤填塞或夹闭。

此种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对于脑动脉瘤位置浅表、形态规则的病例较为适用。

最后是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种无创伤的脑动脉瘤治疗方法,通过经导管导入血管系统,植入脑动脉瘤矫形支架,以解决瘤体的血流动力学问题。

根据脑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介入治疗可选择脑动脉瘤栓塞、动脉瘤矫形支架植入等方式。

总之,对于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最合适的方法。

观察和保守治疗适用于小、无症状的脑动脉瘤;手术治疗适用于形态不规则、位置深的脑动脉瘤;介入治疗适用于大小适中、位置浅表的脑动脉瘤。

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充分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劣势,以及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并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四)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四)

动脉瘤介⼊栓塞术(四)⾃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摘除术平时⾈车劳顿赶到杭州,也不⼀定能挂上号,现在在家门⼝就能享受⼤咖级诊疗服务!最近,肾病科接收了⼀位透析了6年的尿毒症患者詹某。

他因左前臂⾃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形成1年多,疼痛不适困扰了他⼀个多⽉⼊住该科。

浙江省⼈民医院派驻专家沈泉泉主任为病⼈检查后表⽰,患者动脉瘤体⼤(约6*7cm),需及时切除。

顺利摘除困扰患者多时的动脉瘤。

术中可见瘤体粘连明显、壁薄、瘤体内⾎栓形成明显,若不及时摘除,极易发⽣破裂及感染。

⾎管通路是维持性⾎液透析患者的⽣命线。

⾃体动静脉内瘘因并发症发⽣率低、使⽤寿命长成为⾸选的⾎管通路。

动脉瘤是⾃体动静脉内瘘使⽤中的并发症之⼀,按瘤壁结构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

真性动脉瘤指内瘘吻合部的静脉侧或动脉化静脉在内瘘⼿术后数⽉或数年发⽣扩张,伴有搏动,瘤壁含⾎管壁全层;内瘘由于穿刺出⾎,在⾎管周围形成⾎肿,与内瘘⾎管相通,伴有搏动为假性动脉瘤,瘤壁是⾎肿机化后形成的纤维壁。

动脉瘤有可能继发感染、瘤内⾎栓、压迫神经、破裂出⾎等,如不及时处理轻则导致内瘘功能丧失,重则威胁⽣命。

颅内巨⼤脑动脉瘤市⼆院介⼊治疗解忧愁近⽇,介⼊⾎管外科运⽤脑动脉瘤栓塞术,成功治愈⼀名巨⼤脑动脉瘤患者,患者恢复良好。

患者为⾼龄⼥性,因头晕头痛⼊院,通过脑⾎管造影确诊为脑动脉瘤,直径达2cm,同时合并有⾼⾎压、冠脉综合征、糖尿病等疾病,进⼀步增加脑动脉瘤破裂出⾎的风险,如不及时治疗随时可能突发脑出⾎,后果不堪设想。

介⼊⾎管外科主任赵增富通过详细分析,决定对该患者实施脑动脉瘤栓塞术。

即通过患者股动脉穿刺⾎管,将导管超选⾄脑动脉瘤内,向动脉瘤内填⼊总长度达3⽶的弹簧圈,从⽽闭塞动脉瘤,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术进⾏顺利,术中造影可见患者巨⼤的脑动脉瘤被完全填塞,脑动脉⾎液通畅,⼿术⾮常成功。

为患者解除了脑动脉瘤随时可能破裂出⾎的危险,解除患者痛苦,提⾼了患者的⽣活质量。

2024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2024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2024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24年,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发布,为广大医生提供了标准的指导。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一、简介该指南是中国心血管病学会脑动脉病专业委员会制定,旨在提供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相关指导。

二、概述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脑动脉病变导致大脑缺血的一类疾病,包括脑梗塞和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介入是一种经导管技术将导管引入颈动脉、椎动脉或头皮直至脑动脉的方法,可以通过机械切割、碎石、吸引以及血栓溶解等技术来恢复脑供血。

三、适应症在指南中明确了血管内介入的适应症,主要包括急性脑梗死、高危动脉壁病变和动脉瘤的治疗等。

其中,急性脑梗死的选治时间窗口是6小时以内,必须经过影像学评估确定梗死范围和肉眼有转运可能,同时患者基本功能状态良好。

高危动脉壁病变主要是指对脑梗塞易形成、易复发的动脉壁病变,如颈内动脉致命性狭窄、斑块溃疡等。

动脉瘤指的是脑动脉瘤或颈内动脉壁纤维肌肉发育不良。

四、操作技术五、并发症与处理六、术后及追踪管理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

指南中还介绍了术后神经影像学评价和药物治疗等管理措施。

七、结论该指南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可以帮助医生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提醒医生要注意操作中的风险和并发症。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适应症,并严格按照指南的操作要求进行处理,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总之,2024年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的发布标志着该领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在提供患者最佳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为医生提供了准确的操作指导。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标准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标准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标准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脑动脉瘤,是一种通过血管介入手术进行治疗的方法。

脑动脉瘤是脑血管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病情的严重程度。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一般适用于动脉瘤的直径较大或者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

对于直径小于5mm的脑动脉瘤,一般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如定期复查观察,不一定需要进行介入手术。

其次是病变的位置和形态。

脑动脉瘤的位置和形态对手术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如果脑动脉瘤位于脑干或者其他重要脑部区域,手术的难度和风险都会相对较高,需要谨慎考虑手术的可行性。

另外,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的风险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手术方式,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手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因此,患者的身体状况要足够健康,能够承受手术的风险。

此外,手术的选择也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年龄、症状等因素,因为不同的患者病情不同,手术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标准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变的位置和形态、身体状况和手术的风险等因素综合考虑的,只有符合这些标准,才能选择进行脑动脉瘤介入手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患者在接受手术前,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咨询,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中国颅内动脉瘤破裂治疗指南2023版

中国颅内动脉瘤破裂治疗指南2023版

中国颅内动脉瘤破裂治疗指南2023版概述这份指南旨在为医生提供关于中国颅内动脉瘤破裂治疗的指导,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结果。

本指南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和专家共识形成,涵盖了诊断、治疗和后续管理的各个方面。

诊断1.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表现包括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颅内出血等症状。

患者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

2.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诊断主要依靠脑部影像学检查,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

脑血管造影(DSA)是确诊病情的关键检查手段。

治疗1. 对于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早期的治疗目标是控制出血、减轻症状和防止再出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手术治疗(如动脉瘤夹闭术和动脉瘤内腔修补术)或介入治疗(如动脉瘤栓塞术)。

2. 在手术治疗中,医生应根据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和形态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

手术后需加强患者的监护和抗凝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 介入治疗是通过血管内导管将栓塞剂引入动脉瘤内,阻塞动脉瘤内腔,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点,但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后续管理1. 患者在治疗后应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潜在并发症。

复查包括脑部影像学检查(如CT、MRI)和DSA。

2. 患者需终身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以预防动脉瘤再出血。

药物的具体种类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3. 对于特定情况下不能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控制动脉瘤的生长和预防出血。

保守治疗包括规律的随访和严密的血压控制。

结论本指南旨在为中国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治疗提供指导,但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判断而定。

我们鼓励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并积极应用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请注意,本指南所阐述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医疗决策应在临床医生的监护下进行。

中国颅内动脉瘤治疗指南2023版

中国颅内动脉瘤治疗指南2023版

中国颅内动脉瘤治疗指南2023版引言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中国颅内动脉瘤治疗指南的概述。

这些指南是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和专家意见,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准确、安全和有效的治疗建议。

诊断1. 临床表现:颅内动脉瘤患者常常出现头痛、眩晕、视力障碍等症状。

2. 影像学检查: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主要依靠颅脑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

分类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解剖位置,颅内动脉瘤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桑迪母癣型(Saccular):最常见的动脉瘤类型,呈梗阻状。

3. 动脉瘘型(Arteriovenous):由异常动脉和静脉通道组成。

治疗方法根据动脉瘤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以下治疗方法:1. 外科手术:- 血管内手术(Endovascular surgery):通过导丝和导管进入动脉瘤,使用线圈或支架进行栓塞或修复。

- 外科开颅手术(Open surgical clipping):通过开颅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颈部,阻止其血流。

2. 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动脉瘤破裂。

- 降压治疗:控制血压,减少血管壁的压力。

3. 影像学监测:- 定期进行颅脑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像,观察动脉瘤的大小和形态变化。

随访与预后患者在治疗后应进行定期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动脉瘤的类型、大小和位置,以及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

结论中国颅内动脉瘤治疗指南2023版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最新的治疗建议和指导。

根据动脉瘤的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外科手术、药物治疗或影像学监测等治疗方法。

定期随访和评估预后有助于治疗效果的监测和并发症的预防。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指南(患者版)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指南(患者版)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指南(患者版)什么是颅内(脑)动脉瘤?颅内(脑)动脉瘤是动脉壁的异常膨胀,是一种将血液输送到大脑的血管。

动脉瘤是像一个小囊及被局部化,这意味着它被限制在一个小的区域,在动脉内。

在大脑中,与将血液运回心脏的静脉的低压相比,这些血管在高压下将血液运至大脑。

由于动脉壁无力而产生类似气球的瘤体。

动脉瘤可以扩大和压缩头部内部的正常结构(向其施加压力)。

它们还会破裂,使血液在高压下从血管逸出,进入大脑周围的含液空间,甚至直接进入大脑组织。

这可能会导致突然的剧烈头痛-通常但并非总是如此,人们称其为“我所经历的最严重的头痛”。

与这种头痛有关的可能是颈部僵硬和呕吐。

对光的敏感度也很高(正常日光会伤害眼睛),因此脑动脉瘤漏出或破裂的人可能更喜欢在黑暗的房间里。

较不常见的是,动脉瘤可能会压在头部内部的神经上,有时会引起双眼。

如果由于其他原因对头部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也可能会意外发现未泄漏,破裂或引起任何其他问题的动脉瘤。

脑动脉瘤的治疗分为两个部分:血管造影和血管内线圈置入。

这些过程将在下面详细说明。

如何准备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放射治疗?动脉瘤破裂或渗漏后,可将其视为紧急程序,或尚未破裂或渗漏时,可将其视为选择性或非紧急程序。

如果它们尚未泄漏或破裂,要对其进行处理是为了防止以后发生这种情况。

破裂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因为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脑动脉瘤破裂而死亡。

可以通过血管内线圈治疗来治疗动脉瘤–通过动脉内的导管(一根细塑料管)将一个或多个小线圈放置在动脉瘤内,或在动脉瘤外部放置夹子。

这是在外科手术中进行的,该外科手术需要去除颅骨的一部分,以使神经外科医生能够到达大脑深处的动脉瘤。

放置血管内线圈的准备工作首先涉及找到动脉瘤并确定其特征,例如位置,形状,大小以及通向动脉瘤的血管类型。

当动脉瘤未破裂时,可能会进行的检查或扫描包括CT,MRI和血管造影。

您通常会在治疗前3至7天被服用阿司匹林,有时还会使用其他药物以减少血栓形成和引起中风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指南(患者版)
什么是颅内(脑)动脉瘤?
颅内(脑)动脉瘤是动脉壁的异常膨胀,是一种将血液输送到大脑的血管。

动脉瘤是像一个小囊及被局部化,这意味着它被限制在一个小的区域,在动脉内。

在大脑中,与将血液运回心脏的静脉的低压相比,这些血管在高压下将血液运至大脑。

由于动脉壁无力而产生类似气球的瘤体。

动脉瘤可以扩大和压缩头部内部的正常结构(向其施加压力)。

它们还会破裂,使血液在高压下从血管逸出,进入大脑周围的含液空间,甚至直接进入大脑组织。

这可能会导致突然的剧烈头痛-通常但并非总是如此,人们称其为“我所经历的最严重的头痛”。

与这种头痛有关的可能是颈部僵硬和呕吐。

对光的敏感度也很高(正常日光会伤害眼睛),因此脑动脉瘤漏出或破裂的人可能更喜欢在黑暗的房间里。

较不常见的是,动脉瘤可能会压在头部内部的神经上,有时会引起双眼。

如果由于其他原因对头部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也可能会意外发现未泄漏,破裂或引起任何其他问题的动脉瘤。

脑动脉瘤的治疗分为两个部分:血管造影和血管内线圈置入。

这些过程将在下面详细说明。

如何准备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放射治疗?
动脉瘤破裂或渗漏后,可将其视为紧急程序,或尚未破裂或渗漏时,可将其视为选择性或非紧急程序。

如果它们尚未泄漏或破裂,要对其进行处理是为了防止以后发生这种情况。

破裂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因为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脑动脉瘤破裂而死亡。

可以通过血管内线圈治疗来治疗动脉瘤–通过动脉内的导管(一根细塑料管)将一个或多个小线圈放置在动脉瘤内,或在动脉瘤外部放置夹子。

这是在外科手术中进行的,该外科手术需要去除颅骨的一部分,以使神经外科医生能够到达大脑深处的动脉瘤。

放置血管内线圈的准备工作首先涉及找到动脉瘤并确定其特征,例如位置,形状,大小以及通向动脉瘤的血管类型。

当动脉瘤未破裂时,可能会进行的检查或扫描包括CT,MRI和血管造影。

您通常会在治疗前3至7天被服用阿司匹林,有时还会使用其他药物以减少血栓形成和引起中风的可能性。

氯吡格雷(通常以Plavix出售)是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的另一种最常用的药物,尤其是在支架是更复杂的动脉瘤计划治疗的一部分时,尤其适用。

支架是插入动脉的管,以使其保持打开状态并防止其被阻塞。

由于治疗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的,因此术前拜访麻醉师对于评估您的总体健康状况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您遇到心脏,肺部或肾脏问题时。

手术前至少8小时内不得进食。

颅内动脉瘤介入放射治疗期间会发生什么?
当您到达医院放射科时,将接受全身麻醉,并为治疗而入睡。

您将躺在血管造影套件的桌子上,该套件是具有X射线设备的特殊手术室。

放射科医生(专科医生)将在治疗动脉瘤的同时使用X射线监视手术过程。

将一条小的静脉管线或导管(细塑料管)放在您的手臂上,并将监视器连接到您的身体上以测量血压,心率和氧气水平。

为了在X射线图像上更清晰地勾勒出血管并使血管不透明(使它们不再透明),将液态碘溶液或造影剂通过导管注入到动脉中。

放射科医生将一根针插入腹股沟的动脉中,并在X射线控制下将一根导管从该动脉插入颈部的动脉中,为大脑供血。

找到动脉瘤后,将一根较小的导管穿过第一个较大的导管,进入头部和动脉瘤。

然后将一系列铂线圈放入动脉瘤囊中。

放射科医生将继续将更多的线圈放入动脉瘤中,直到动脉瘤完全充满为止,否则无法安全地将更多的线圈放入囊内。

通常总共需要2-3个小时。

当动脉瘤充满线圈时,由于在线圈之间形成血块,动脉瘤中的血流将大大减少,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将停止。

这是理想的结果,因为不含流动血液的动脉瘤不会泄漏或破裂。

治疗后,您将被带到康复室。

当您完全清醒时,通常将您转到医院的神经外科高依赖性病房进行仔细观察。

如果您的程序不是紧急程序,则可能需要1-2天。

如果您的动脉瘤破裂并且您已接受紧急治疗,则密切观察的时间将更长。

颅内动脉瘤介入放射治疗有什么后遗症?
有时您可能会头痛,通常是短暂的。

腹股沟的穿刺部位可能肿胀和压痛。

如果您遇到的不只是轻微不适,应立即返回进行治疗的地方或您的转诊医生,以确保没有发生并发症,例如感染或更多出血。

本文稍后将讨论可能与治疗脑(脑)动脉瘤相关的并发症。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放射治疗需要多长时间?
由于动脉瘤的大小范围可以从2mm到大于25mm,因此治疗动脉瘤所涉及的总时间将显着不同。

放入动脉瘤中的每个线圈将需要3-10分钟,在某些动脉瘤中,可能需要20个以上的线圈。

动脉瘤的形状以及是否需要采取其他措施,例如放置支架(将一根管子插入动脉以保持其张开并防止其被阻塞)也将影响治疗时间。

通常,该过程和相关的麻醉将需要2-4小时。

您将被送进医院,并过夜。

有时,需要更长的住院治疗时间,尤其是在需要静脉血液稀释剂的情况下。

颅内动脉瘤介入放射治疗的风险有哪些?
治疗脑动脉瘤涉及重大风险。

这些部分取决于您的动脉瘤是否破裂并且您的治疗是否为紧急情况,或者您的动脉瘤是否未破裂以及您是否被选择性地视为非紧急情况。

如果您被视为紧急情况,那么下面概述的严重并发症通常会更普遍。

血管造影本身具有风险,即即使在用线圈治疗动脉瘤之前,也要进行血管X射线照片的准备和程序。

这些风险包括:
•对碘造影剂过敏。

•碘造影剂对肾脏的损害。

•穿刺部位的问题,例如瘀伤,需要治疗的持续出血,动脉损伤和感染。

穿刺部位的严重并发症可能导致前往手术室修复动脉和/或引流血肿(血块)。

•中风。

中风是脑部某些功能的突然衰竭,患有中风的患者可能会注意到手臂或腿部无力或麻木,说话困难,行走困难,面部一半下垂甚至昏迷(昏迷)。

这可以是临时的(持续时间)或永久的。

在动脉瘤的治疗过程中,存在类似的开放手术风险,包括:
•中风是由于动脉被线圈或血块阻塞所致。

•动脉瘤破裂引起出血-通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覆盖大脑的膜或组织薄层出血)。

•设备(线圈)故障,使得线圈移位到正常动脉内或无法分离并保留在体内。

治疗期间或之后可能会导致死亡,但在尚未破裂的动脉瘤中并不常见。

您的医生将处于最佳位置,以估计您治疗特定动脉瘤期间死亡或中风的可能性。

但是,尽管可以对风险做出一般性陈述,但这将取决于您的动脉瘤是处于较高风险还是较低风险。

由于非紧急的血管内无创线圈治疗简单,未破裂的动脉瘤,约有200人死亡,而每200人或2-4%的人中约有6人因此过程而患有中风。

如果您的动脉瘤已经破裂并且被视为紧急情况,则这两种并发症的机会都将更高。

颅内动脉瘤介入放射治疗有什么好处?
如果脑动脉瘤破裂,则有很大的死亡或严重残疾的机会(超过50%),对动脉瘤进行治疗对于降低动脉瘤再次出血的机会并为康复提供最佳机会非常重要。

如果在脑动脉瘤开始出血之前就发现了它,那么您的医生将在将来讨论动脉瘤破裂或增大的主要风险。

肿大可能对神经或大脑造成压力。

治疗动脉瘤可以避免与动脉瘤破裂相关的肿大和风险,其中最重要的是死亡和致残性中风。

如何选择颅内动脉瘤进行介入治疗专家及医院?
该过程由介入神经放射科医生(在神经介入过程中接受专门培训的人)执行。

不太常见的是,该过程可由接受过专门的神经介入培训的神经科医生或神经外科医生进行。

通常,会有两名专科医生共同操作,尤其是在更复杂的动脉瘤中。

您将被另一位医生(可能是您的全科医生,神经科医生,神经外科医生或医院急诊科医生)转介给神经介入专家。

大多数动脉瘤治疗中心都有专家团队,可以共同讨论手术和血管内治疗的选择。

目前国内神经外科做的比较好的专家主要集中在国内排名靠前的神经外科医院内。

神经外科医院前五名主要是: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4、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5、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国内首屈一指的神经外科医生自然也是非张俊廷莫属。

对于条件比较好的以及想要寻求国际医疗的患者,在美国的众多医院中,坐落于美国凤凰城的圣约瑟夫医疗和医学中心的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简称BNI)拥有11个国际前沿的神经外科手术室, 可进行3T术中磁共振,是美最繁忙的神经外科手术中心之一,也是美国著名穆罕默德阿里帕金森中心的所在地。

国际血管瘤专家方面德国的巴特朗菲教授以及巴罗神经学研究所的Michael T. Lawton 教授都是国际上比较厉害的。

什么时候可以期待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结果?
手术后,神经介入医生将与您指定的家庭成员,以及当您完全麻醉后康复时,与您讨论治疗结果。

通常,您将需要进行跟进以确保动脉瘤不会复发或不形成新的动脉瘤。

根据形状和大小,这最多可能发生在一半的动脉瘤中。

大多数中心将在治疗后约6个月进行X射线随访。

这可以通过MRI或其他血管造影术完成。

过去,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血管造影检查,以确保流向动脉瘤的血流完全停止。

但是,越来越多的新的和侵入性较小的MRI技术正在探索中。

MRI 不会像重复血管造影一样具有相同的风险,并且不需要全身麻醉,碘造影剂或导管(细塑料管)插入。

文章编者:INC国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