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相关脑电位技术杨波基本概念脑电图脑电图EEG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件相关脑电位技术

杨波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脑电图

1.脑电图(EEG)是借助电极从头皮连续记录的交流型电活动。

2.EEG与人体的意识水平也密切相关:当大脑活动增加时,EEG节律增高而波幅降低;在醒闭目的假寐状态下,a波出现;在浅睡眠状态,EEG节律逐渐减慢;当睡眠加深,眼动加快—快速眼动睡眠(REM sleep);在深度睡眠中,以波为主;EEG消失是诊断脑死亡的最主要指标。

二、事件相关脑电位

1.事件相关脑电位(ERP):

(1)是与实际刺激或预期刺激(声、光、电)有固定时间关系的脑反应所形成的一系列脑电波。

(2)脑电变化十分微弱(0.1 -20 A V),掩埋在自发脑电位(波幅范围士100 tLV,其频率范围在40 Hz 左右)中难以观察,但利用诱发电位固定的锁时关系,经过计算机的叠加处理,则可以提取出ERP成分。

2.ERP的平均叠加:

在反复呈现相同刺激的过程中,与刺激有锁时关系的、时间和方向上一致的电位活动逐渐增大,而与刺激无锁时关系的随机的背景电活动则相互抵消,逐渐减小。

3.电压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又称增益。电压放大倍数一般是指对异相信号的电压放大倍数,其数值常用分贝(dB)表示。

4.时间常数:

(1)时间常数(TC)是对频带宽度低端频率响应的描述方式。

(2)时间常数的设定数值直接影响ERP波形是否失真。

(3)各电生理信号常用的时间常数为:心电时间常数(ECG)1 -2 s,脑电(EEG)0.3s,肌电(EMG )0.1s,神经动作电位0.05s

5.频带宽度:

(1)任何放大器只能对一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正常放大,超过其频率范围的信号(即频率过高或频率过低的信号)经过放大器后放大倍数就会降低甚至失真。放大器的这个频率范围称为频带宽度,用以描述放大器频带宽度的曲线称为频率响应曲线。

(2)ERP使用的放大器的频带宽度是可以调节的。

6.共模抑制比

(1)共模抑制比(CMRR)又称辨差比、辨别比,它定义为放大器对异相信号的放大倍数Ad和对共模信号的放大倍数Ac 之比。

(2)共模抑制比是放大器对共模信号抑制能力的指标。

第二节ERP 的基本技术

一、刺激材料与刺激程序

1.刺激物分类

(1)视觉刺激:

分类:非图形刺激;图形刺激。

参数:视角;亮度;照度;对比度

(2)听觉刺激:

分类:纯音;短声;白噪声;语音

参数:频率;声压级

(3)体感刺激。指人体所能承受的微弱脉冲电流。

2.刺激序列

(1)刺激呈现时间:

(a)刺激呈现时间长度与任务难度成反比

(b)当呈现时间短到一定程度,人就不能主观感觉到这个刺激,可利用此特性进行非意识的启动研究

(c)撤反应,即刺激物消失也能导致ERP波形的微小改变,避免撤反应的措施一是将刺激呈现时间适当延长或缩短,二是利用相减的办法。

(2)刺激间隔:SOA:从起点到起点;ISI:从止点到起点。在确定刺激间隔应注意:(a)短间隔将导致ERP成分,特别是早期成分的重叠;

(b)预留足够被试完成作业的反应时间;

(c)间隔过长可能浪费硬盘空间,并延长不必要的实验时间;

(d)刺激间隔与任务难度成反比。

(3)重叠成分的消除:

(a)高通滤波增加可以减弱ERP在较长潜伏期、较低频率的部分。

(b)低通滤波采用不同间隔随机化,可以部分消除邻近的ERP重叠成分,又叫fitter 法。

3.实验模式

(1)Oddball 模式:

(a)Oddball实验模式是指采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声音或图像,不同的刺激持续交替呈现,出现的概率显著不同,让被试对偏差刺激进行操作反应。

(b)Oddball 模式是产生P300,MMN 等与刺激概率有关的ERP 成分中,常用的经典实验模式。

(c)Oddball 模式又分若干亚类:两种刺激物;同样两种刺激物;三种刺激物。

(2)Go- Nogo 模式:

(a)Go- Nogo 模式:标准刺激与偏差刺激之间概率相等,需要被试反应的刺激叫做Go 刺激,不需被试反应的刺激叫做Nogo 刺激。

(b)该模式的特点是排除了刺激概率对ERP的影响,节省了实验时间,这是它突出的优点;但也丢掉了因大、小概率差异而产生的ERP数据。

(3)视觉空间注意的经典模式:

(a)经典视觉注意的实验范式:闪光随机呈现于左右视野,让被试注意某一侧而忽视另一侧。

(b)当被试注意视野左侧,而白色光标也出现左侧视野时,刺激物诱发的P1 与N1 成分比注意右侧视野的条件明显增大。

(c)在以上实验条件下,发现在P1、N1 的前面还有一个小成分C1,C1在注意与忽视条件下其波幅无明显改变。

(4)记忆的经典模式:

(a)直接或外显再认实验:

◆经典的再认实验范式:首先呈现一组项目,被试无需反应;其中一半在随后的一组中重复呈现,被试对重复出现的项目按键反应。

◆连续再认实验:呈现的项目中,一半是上一组曾经出现过的,另一半则是下一组将

要出现的,被试分别用左右手按键。

◆连续再认实验范式与传统到记忆再认范式不同,学习与测验阶段混合以便再次呈现项目时为正负之间的转换,并且记忆负荷在量上是连续增加的。

(b)间接或内隐再认实验:

◆常见的一种实验范式为混合呈现词与非词,被试的任务是识别词与非词。

◆另一种范式是对某种特定含义的词反应。

◆实验中被试均不对重复出现的字词反应,因而这种记忆是间接的或内隐的。

二、脑电数据的采集与记录

1.电极导联

(1)将头皮上的一个电极的电位设置为零,这个电极称为参考电极。

(2)另外一个或多个电极与参考电极的电位差即是该电极的电位值,这些电极叫做记录电极。

(3)采用一个公共参考电极与多个记录电极的方法叫单极导联法,脑电记录常用此法。

(4)记录两个点之间的相对电位差,称为双极导联法。

2.记录电极安放

(1)国际脑电图学会在40 多年前制定了全球统一的10-20 国际脑电记录系统沿用至今。

(2)矢状线:从鼻根至枕外隆凸的连线,又称中线。从前往后标出5个记录点:Fpz,Fz,

(3)Cz,Pz 和Oz,Fpz 与Oz 各占中线全长的1006,其余3点各占20%。

(4)冠状线:两外耳道之间的连线。从左至右也是5 个点:T3,C3,CZ,C4和Too 外侧的

(5)T3 与T4 占10%,其余 3 点各占20%。CZ 是矢状线与冠状线的交点,因而常作为基准点。

(6)为美国脑电图学会(1991)推荐的标准电极点。

3.记录参数

(1)分析时间与基线:根据实验模式和研究目的设定分析时间,一般经典的ERP 分析多在1000 ms 之内。刺激发生前的基线常设为100-200ms.

(2)频带宽度:使其仅够放大拟研究的ERP信号,落在频带外的噪声与干扰信号则不被放大,达到排除目的。频带宽度一般为0.01,0.05或0.1-40,60或100 Hz.(3)伪迹的排除与校正:眼电是最为常见的伪迹,目前多对其校正,以免丢失过多的脑电数据。

(4)皮肤阻抗<5 k2,参考点的皮肤阻抗尤为重要。

(5)采样频率与时间分辨率成正比,例如250 Hz 的采样频率,时间分辨率为 4 ms.

三、ERP数据处理与分析

1.波形平均与叠加步骤

(1)提取并打开连续脑电文件。

(2)合并任务数据。须保证实验过程被完整保存。

(3)眼电伪迹校正。

(4)对脑电分段:按照预设的“分析时间”,以刺激物发生为起点,对连续记录的EEG 进行分段。

(5)滤波:排除50 Hz干扰,以及其他伪迹。

(6)基线校正:基线校正的目的是在当前波形文件中校正DC 偏差。

(7)排除伪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