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针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针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中医认为面肌痉挛属“筋急”、“痉证”、“眼睑润动”等范畴。
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由风寒侵袭经络,胃火亢盛,热盛动风,肝肾亏虚,阴不敛阳而致。
本病多发生于一侧,好发于中年以后。
其病程可长达几十年,病情易反复,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针灸已成为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主要对不同针法治疗面肌痉挛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思路。
标签:特色针法;面肌痉挛;综述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指以一侧的面神经所支配的肌群不自主的、阵发性的、无痛性抽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无其它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同时脑电图正常,肌电图上显示肌纤维震颤和肌束震颤波,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加重。
面肌痉挛发病初期多从眼轮匝肌局部开始抽动,随着病情的发展,然后涉及整个面部。
本病多发生于一侧,双侧者少见,好发于中年以后。
其病程可长达几十年,病情易反复,严重影响人们的美观和心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所以针灸学者们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现就各种特色针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毫针针刺
1.1缪刺法田维柱[1]教授根据经络“如环无端,周遊不息”、“行气血,贯阴阳”的特点,通过健侧调整不平衡状态,以达到阴阳平衡。
其用缪刺治疗面肌痉挛1例,取健侧眼周局部穴位,患侧中渚,太冲,内庭,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
王玲[2]用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治疗组取健侧穴:风池、翳风、太阳、合谷、太冲。
再根据症状局部取穴加减,对照组取患侧腧穴。
均治疗3个疗程。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3%,痊愈率为53.3%;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3.3%,痊愈率为26.6%。
刘蓉[3]治疗面肌痉挛,健侧采用巨刺法,取颔厌、巨髎穴,颔厌向上斜刺0.5寸,捻转泻法,巨髎直刺0.5寸,行平补平泻法。
远端取双侧合谷,后溪,直刺0.5~1寸,行平补平泻法。
患侧采用毛刺法,以局部取穴为主。
根据肌肉痉挛部位每次选取3~4个主穴,在痉挛强烈的患处局部采用密集针法,以穴位定点,穴位之间多针浅刺,间隔约5分均匀分布。
结果为痊愈率为54.3%,总有效率为94.3%。
1.2毛刺法毛刺源于《灵枢·官针》篇中的九刺,曰:“七曰毛刺,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
宗惠梅[4]等选取颤搐剧烈的眼轮部及口角周围进行毛刺,1次取3~5处,采用1寸针,针刺深度为0.8~1分,留针1h。
再根据症状局部取穴,远部配穴取合谷、中渚,所有穴位均用平补平泻法。
结果痊愈率为50%,总有效率87.5%。
陈改花[5]在患侧采用毛刺法,取穴为:局部取穴为主,如牵正。
健侧采用巨刺法,取穴为痉挛对侧对应点及局部取穴;对照组均取患侧局部穴位。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为65.6%。
王和生[6]等用美容针毛刺法治疗面肌痉挛26例,治疗选穴:阿是穴(面肌痉挛明显区域)、合谷、太冲。
每隔5mm距离施一针。
美容针刺入穴位深度为4~6mm,合谷、太冲平补平泻,治
疗一个疗程(20d)。
总有效率为92.31%。
陈静[7]采用毛刺法针刺颤搐剧烈的部位,常规针刺配穴;对照组选择正经穴位行常规针刺治疗,以3个疗程(10d)为观察周期。
结果总有效率96.88%。
李立群[8]等采用多针浅刺加电针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84例,取穴为局部穴位。
选取0.3mm×13mm毫针,快速进针,阳白向眼球方向平刺,攒竹向眉中平刺迎香沿鼻向上平刺,地仓向颊车斜刺,余穴均直刺。
不强求得气感,不提插捻转,针后翳风与颊车,牵正与四白,瞳子髎与攒竹,迎香与地仓,电针连续波,5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5.2%。
1.3悬针悬针又称吊针、挂针,属于传统医学中的“浮针”范畴。
王文宏[9]等用悬针配合“筋结点”松解术治疗面肌痉挛62例,首先每次松解1个筋结点,再在离痉挛中心点上下左右5mm处各用悬针手法浅刺一针,留针30~50min。
若眼周围及口周围痉挛,则在眼口周围每间隔1cm针刺一针,即排针刺,所有刺入皮肤的针均下垂悬吊在皮上,最后局部取穴。
结果总有效率为100%,痊愈率为63%。
鞠诣然[10]用悬针法,以取患处局部阳明经穴位为主,如四白、颊车等;配合在远端取合谷透后溪、阴陵泉透阳陵泉、三阴交透绝骨等。
依病情刺3~9个疗程(10d),结果总有效率为88.6%。
杜雅俊[11]主穴取面肌痉挛最初病发部位(原始病灶)用悬针,两针间隔0.5寸,不可深刺;配穴:百会,针刺入约1寸,强刺激留针40min,期间不提插捻转。
总有效率93.0%,治愈率占66.4%。
孔莹[12]等主穴取对侧皮质运动区,加患侧局部穴位,风池,双侧外关、合谷。
面部穴位浅刺,体针深刺,21d为1个治疗周期,结果总有效率88%。
1.4透刺蒋学余[13]治疗面肌痉挛,治疗组患侧采用针刺听会和透刺阳明经穴和太阳经穴法。
取穴:听会,温针灸;攒竹透鱼腰,鱼腰透丝竹空,丝竹空透瞳子髎,地仓透迎香,迎香透上迎香,夹车透地仓,合谷透劳宫。
10次一疗程,结果总有效率92%,痊愈率为51%;对照组局部取穴,有效率66%。
郭宇鹏[14]等将60例面肌痉挛患者分为两组,透刺组采用头部感觉区、运动区透刺结合局部针刺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局部针刺治疗。
2个疗程后:透刺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9%。
张慧[15]等治疗组取头部百会透曲鬓、神庭透颔厌、头维透悬厘、本神透率谷,电针疏密波强刺激,30min,再在健侧下关,合谷,迎香分别注入1ml安定、1ml维生素B12的混合液0.2~0.3ml。
对照组仅仅为穴位注射,方法同治疗组。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5%,对照组为67.5%。
沈锐[16]用电针透刺配合面部刮痧治疗面肌痉挛43例,先鱼腰穴向丝竹空穴透刺,四白穴向颧髎穴透刺,地仓穴向颊车穴透刺,电针仪断续波,30min,1次/d,再在脸部穴位刮痧。
对照组服用卡马西平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为83.7%,对照组为60.5%。
2 掀针掀针源于《素问·离合真邪论篇》“静以久留”的方法,适用于需要持续留针的慢性疾病和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
有研究[17]治疗组取主穴:患侧局部疼痛最敏感点。
配穴:体针的肝俞、肾俞、神门、内关穴,或耳针的肝区、肾区、神经系统皮质下区、兴奋点、神经衰弱点、神门等。
每次治疗3~5个主穴,采用耳掀针按压,3d取下,次日重复治疗,配合体针。
3次为1个疗程。
96例患者结果总有效率为95.8%。
潘红玲[18]用皮内针治疗面肌痉挛50例,用梅花针叩刺面部,当其点触发痉挛,即为触发点,将掀针埋入,3d后再如上法。
治疗1疗程。
本法痊愈率52%,总有效率为98%。
3 平衡针
平衡针作为现代针灸学的一种针法,具有选穴少、痛苦小、见效快、疗效好、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等诸多优点,已广泛用于临床。
葛明[19]等采用平衡针治疗面肌痉挛50例,治疗组:采用辨证平衡针治疗原则,取穴:双侧后溪穴,双侧行间和中平穴;对照组常规面部针刺10d。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0%。
4 腕踝针
腕踝针具有适用范围广,见效快的特点。
张新成[20]等将24例患者按中医经络理论与腕踝针进针点分区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在腕踝关节内侧各选择3点皮下针刺。
其中在手掌面腕横纹上两横指处由尺侧至挠侧分别为:上1在小指侧的尺骨缘前方,用拇指端按压觉凹陷处,上2内关穴处,上3靠挠动脉外侧;内踝高点上三横指处由跟健内侧起向前分别为:下1靠跟健内缘,下2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后缘,下3胫骨前缘向内1cm处。
结果:24例患者痊愈5例,总有效率67%。
张福会等针刺:腕踝针上1、2区、风池、风府、三阴交、足三里、局部穴位等,加中药:用四物汤加味治疗面肌痉挛78例,结果:总有效82%。
刘希如采用腕踝针与体针治疗面肌痉挛66例,腕踝针组取腕4、6区,刺入约1.4寸,留针60min,1次/d,左右手交替使用,5次为一个疗程。
体针组取主穴:下关、合谷、足三里,局部可配穴。
结果:腕踝针组总有效率为100%,体针组84.8%。
5 火针
火针疗法是调脾通络疗法经典治疗之一,通过火针灼伤人体腧穴、腠理,开启经络之外门,给外邪以出路,使得瘀血、水肿等致病性病理产物得以排除体外。
王卫强等治疗组取穴:局部阿是穴(观察痉挛发作部位起止点),加局部穴位;远端取穴:中脘、双侧太冲、三阴交、阴陵泉;术者将火针烧红至白亮后迅速点刺穴位,面部深度为2~5mm,远端0.5~1寸,出针酒精棉迅速按压;隔天1次,5次一疗程。
对照组面部采用浅刺,穴位同前,体针同前。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轻度患者的有效率为90%,中度为93.1%,重度为10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
陈天芳取头面部的阿是穴、局部腧穴,双太冲。
火针针刺首选痉挛跳动之始发局部,次选面部腧穴。
每隔2~3d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治愈率为72.2%,总有效率为94.4%。
有研究将127例面肌痉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9例采用火针治疗,穴取太阳、攒竹、颧髎;对照组48例采用毫针治疗,取穴与治疗组相同。
治疗组治愈率64.6%,有效率92.4%;对照组治愈率45.8%,有效率87.5%。
刘建萌采用针药结合治疗面肌痉挛25例,针药组:针刺与火针治疗选用同样组穴治疗,且面部穴位选取患侧,躯体四肢穴位取双侧。
主穴:翳风、下关、肝俞、合谷、太冲、照海;再根据症状局部配穴,中药方选用张仲景芍药甘草汤加味。
对照组:25例采用穴位注射2%盐酸利多卡因、安定注射液治疗。
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88%。
6 眼针
《灵枢·口问》:“目者,宗脉之所聚也”。
眼与经络存在密切的联系,故临床上医者用眼针治疗多种疾病。
毛亮等用眼针配合芍药甘草汤治疗面肌痉挛,治疗组采用眼针配合芍药甘草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芍药甘草汤治疗。
眼针取穴以《中华眼针》为准:双侧肝区穴、上焦区穴、肾区穴、心区穴、脾区穴。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73.3%。
刘娟采用以腹针、眼针为主,配合体针及电针治疗面肌痉挛。
眼针取上焦、肝;腹针取:引气归元针,上风湿点(患侧)、阴都(患侧)。
体针取合谷、太冲。
经过3个疗程,其总有效率91.2%。
唐智斌等用眼针体针并用治疗面肌痉挛50例,眼穴取肝区、肾区、心区、上焦区;体穴取四关、太溪、阳陵泉、足三里。
上睑痉挛配昆仑;下睑痉挛配四白、丰隆;口角痉挛配地仓、颊车、颧。
以上选穴均为患侧。
结果痊愈率为72%,总有效率为96%。
徐晔等眼穴取肝区、肾区、上焦区。
体穴取合谷、太溪、阳陵泉、足三里;上睑痉挛配昆仑,下睑痉挛配四白、太阳、丰隆,口角痉挛配地仓、颊车、颧髎。
以上选穴均为患侧。
结果总有效率为93%。
7 其他针法
林明灿采用电针治疗面肌痉挛35例,取穴:以颧髎、颅息、合谷(双)、太冲(双)为主,眼轮匝肌痉挛配鱼腰、太阳,口轮匝肌痉挛配地仓、颊车;操作:在颅息、合谷穴进针后连接6805A型电针仪采用断续波,能耐受为度,共治疗3个疗程。
治疗总有效率为88.6%。
刘家生用头针、体针、耳针综合治疗面肌痉挛152例,其中风邪袭络型84例,虚风内动型68例,不同的病症给予不同的治疗。
主穴取太阳、风池、合谷、颊车、翳风,头针舞蹈震颤区(对侧),余随症状加减穴位,结果总有效率为86.2%。
8 结语
中医药防治疾病历来重视调整机体的平衡,正如《黄帝内经》:“谨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针灸作为中医药的一部分,也需要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中医认为面肌痉挛属“筋急”、“痉证”、“眼睑润动”等范畴。
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由风寒侵袭经络,胃火亢盛,热盛动风,肝肾亏虚,阴不敛阳而致。
现代医学认为,已发面肌痉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血管压迫面神经,从而引起面肌痉挛,即所谓的MVC学说。
目前面肌痉挛的治疗中,针灸已成为一种疗效确切的方式,本文从各种特色针法来综述针灸治疗面肌痉挛,为临床上针灸治疗此病提供多种思路,可以看出应用各种特色针法有助于疗效的提高。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①目前临床研究大多以症状改善程度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而症状严重程度的划分标准缺乏统一性,不利于评判出最佳治疗方案;②本病容易复发,故应对患者进行随访,以明确远期疗效;③对于本病的研究缺乏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RCT研究。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肯定,其中特色针法疗效好,应用简便,可供临床选择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雨薇,海英.田维柱缪刺治疗面肌痉挛[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
(3):7-8.
[2]王玲.针灸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7):17-18.
[3]刘蓉.毛刺加巨刺治疗面肌痉挛35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73.
[4]宗惠梅,谢映红.针灸毛刺治疗面肌痉挛32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6):492.
[5]陈改花.针灸治疗面肌痉挛37例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7):436-437.
[6]王和生,孙建华,陈理,等.美容针毛刺法治疗面肌痉挛26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3,34:69.
[7]陈静.毛刺法治疗面肌痉挛[J].中医中药,2011,9(5):146-147.
[8]李立群,徐云.多针浅刺加电针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84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8):566.
[9]王文宏,康艳新.悬针配合”筋结点”松解术治疗面肌痉挛62例[J].环球中医药,2010,3(2):140.
[10]鞠诣然.悬针透针法并用治疗面肌痉挛35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6):163-164.
[11]杜雅俊.悬针治疗面肌痉挛128例[J].山西中医,2005,21(4):16.
[12]孔莹,邹伟,迟庆滨.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25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9):18-19.
[13]蒋学余.针刺听会治疗面肌痉挛37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9):2301.
[14]郭宇鹏,戚秀杰.头穴透刺配合局部针刺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8):657-658.
[15]张慧,王丽岩.电针透穴加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6):42-43.
[16]沈锐.电针透刺配合面部刮痧治疗面肌痉挛43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4):55-56.
[17]张艳东,杨桂芝.耳掀针局部按压治疗面肌痉挛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50-51.
[18]潘红玲.皮内埋针治疗面肌痉挛50例[J].新中医,1996,29(5):26.
[19]葛明,李英.平衡针治疗面肌痉挛50例[J].光明中医,2007,22(9):42-43.
[20]张新成,曹拥军.腕跺针治疗面肌痉挛24例疗效总结[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8):25-26.编辑/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