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效果分析
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1c20615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6.png)
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王燕;武彦秋;孙鹏;周启立;敬小青;包春玲【摘要】@@ 随着现代儿科危重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认识逐渐增多,临床应用呼吸机抢救ARDS的机会也日益增多,但随着对ARDS的病理生理和机械通气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发现用常规通气模式易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而近年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已在成人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本研究就我院实施救治的11例患儿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1(026)005【总页数】2页(P405-406)【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通气;血气分析【作者】王燕;武彦秋;孙鹏;周启立;敬小青;包春玲【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内科,河北,承德,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内科,河北,承德,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内科,河北,承德,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内科,河北,承德,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内科,河北,承德,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内科,河北,承德,0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9随着现代儿科危重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认识逐渐增多,临床应用呼吸机抢救ARDS的机会也日益增多,但随着对ARDS的病理生理和机械通气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发现用常规通气模式易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而近年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已在成人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本研究就我院实施救治的11例患儿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004年4月至2007年5月于我院儿童症重监护病房(PICU)住院的危重患儿,根据1994年美欧联席会议ARDS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②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2/FiO2)]≤300 mmHg(1 mm H g=0133 kPa);③两肺浸润影;④肺动脉楔压(PAWP)≤18mmHg或无左心房压增高的证据,诊断ARDS患儿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个月至10岁,中位年龄3.7岁;原发病中重症肺炎6例,肺外感染性疾病3例(败血症2例,腹泻1例),溺水1例,膈疝术后1例。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8fef86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6e.png)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杨峰;周晓光;肖昕【期刊名称】《广东医学》【年(卷),期】2005(026)007【摘要】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NRDS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即保护通气组和传统通气组,每组30例.对两组呼吸机设置、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保护通气组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PIP)和平均气道压(MAP)分别为(24.2±2.3)cmH2O和(9.7±2.8)cmH2O,显著低于传统通气组(28.6±3.4)cmH2O和(12.6±3.1)cmH2O(P均<0.01);呼气末正压(PEEP)为(5.8±0.6)cmH2O显著高于传统通气组(4.9±0.9)cmH2O(P<0.01);两组吸入氧浓度(FiO2)、吸气时间(Ti)和通气频率(VR)差异无显著性.保护通气组PaCO2为(53.4±6.7)mmHg高于传统通气组(40.8±10.6)mmHg,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两组PaO2分别为(63.5±19.6)mmHg和(67.8±18.1)mmHg,差异无显著性(P>0.05).保护通气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的发生率为3%,显著低于传统通气组20%(P<0.05);两组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27%,动脉导管开放(PDA)的发生率分别为30%和23%,慢性肺疾病(CLD)的发生率分别为3%和10%,二者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死率之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维持适当的肺气体交换,显著降低VALI的发生率,并不增加IVH、PDA和CLD的发生率,PaCO2尚维持在患儿可耐受的范围且无副作用.【总页数】3页(P892-894)【作者】杨峰;周晓光;肖昕【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儿科,44500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广州,510260,;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广州,5106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相关文献】1.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J], 王冬妹;刘晓燕;冯奔红2.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足月儿低氧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J], 徐德乐3.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J], 杨一民;李蕙;陈四文;黄建山;黄文钦;罗建勋;田志伟4.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NRDS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肺氧合功能的影响[J], 裴进升;张华;刘漫君5.护理干预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J], 夏婷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_0
![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_0](https://img.taocdn.com/s3/m/fe7e408fbe23482fb5da4c7e.png)
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为临床救治ARDS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我院以保护性肺通气策略治疗的58例ARDS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3年3月前我院以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的58例ARDS患者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病例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p(CO2)、p(O2)、PaO2/FiO2、病死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保护性肺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突出,作用确切,并发症少,故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标签:保护性肺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是指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及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以低氧血症、进行性呼吸困难、肺顺应性下降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
该症具有起病急骤、发展迅猛、病死率极高(40%~70%)的特点[1]。
目前,ARDS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大多采用以呼吸支持为基础的综合治疗[2]。
因此,抢救ARDS的关键在于合理地使用机械通气方法。
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采用保护性肺通策略治疗ARDS,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本研究以2007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编写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中ARDS的诊断标准作为判断依据。
即:1)具有发病的高危因素;2)急性起病,呼吸频率加快和(或)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3)低氧血症,吸纯氧不能纠正,氧合指数(PaO2/FiO2)≤200mmHg;4)胸部X 线示双肺浸润阴影;5)肺动脉气压≤18mmHg,临床上心源性肺水肿除外[3]。
1.2 病例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我院以保护性肺通气策略治疗的58例ARDS 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3年3月前我院以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的58例ARDS 患者作为对照组。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研究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8a1810902020740be1e9b89.png)
H 0 两 组 V 、I 2, T PP比较 , 差异 有 高 度 统计 学 意 义 (< . )观 察 组 采 用允 许 性 高 碳 酸 血症 , 均 P C 高 于对 照 P 00 ; 1 平 aO 值 组, 差异 有 高度 统 计 学 意义 ( < . )对 照组 呼 吸机 相 关性 肺 损伤 ( II的发 生 率 为 3. %(/5 , 察 组 V L 的 P 00 ; 1 VL ) 3 3 5 )观 3 1 II 发生 率为 1. %(/5 , 组 比较 差异 有统 计 学意 义 (< . ) 结论 : 产 儿 的保 护性 机 械通 气 能够 有效 治 愈 患儿 3 3 21 )两 3 P0 5。 0 早 的 呼吸衰 竭 , 且并 发症 相对 较 少 。 而
呼 吸频 率 ( 及血 气 分析结 果 。 RR) 结果 : 本研 究 中两 组所 有患 儿 均治 愈 , 利撤 机 。 组患儿 治 疗后 呼 吸机 参数 比较 。 顺 两 观 察 组 V 82 09 ml g PP(51 38 c H2 1a H2 O0 8k a , 照组 V 1 . ̄ .) l gP P 4 . ̄ .)m T( .+ .) / 、 I 3 . ̄ .)m 0( m 0= .9 P ) 对 k T(05 05 m / 、 I ( 55 37 c k
n o a a e h n c lv n i t n e n t lm c a ia e t a i l o
GUO n e Yu z
De at n fP darc , h e p esHop tl fW e o ny He e rvn e W exa 0 6 0 , ia pr me to e it s te P o l' s ia iC u t, b iP o i c , i o iin 5 8 0 Chn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aa32f60561252d380eb6e50.png)
tr s eedv e t togop :gopA ( 2 ) p l dw t cne t nl eta o rt y n opB ( 2 ) o ew r ii di o w ru s r n: 3 ,api i o vn oa vni t ns a g ;adg u n= 5 , u d n u e h i li t e r api i n rt t e e ta o rt yO srao dct s nldd f ci fnprdoye FO ) ekisi p l dwt l g o c v ni t ns a g. bevtni i o cue :r t no si xgn( i2 ,pa pr e hu p e i v li t e i n a ri a o i e n - a r edp si rsue ( I ) oiv n t y n oiv pesr PP ,ps i ed—eprt ypesr ( E P ,m a i a rsue ( P ,t a vlme o te te x i o rsue P E ) ar enar ypesr MA ) i l o w d u ( T ,a ei H,at i a i rsueo ye P O ) r r l a i rs r o rodoie( a O ) nie c V ) rrl t ap r r l ra pesr f xgn( a 2 ,a ei ra pes e f ab nix e ap tl o t ap tl u c d P C 2 ,ic ne d adm r ly o vn l o n ot i f eta r—asc t u gijr ( A I , it vnr ua e orae (V at it soie ln nuy V L ) nr etclrhm r g I H) ptn d c sat i u ad a i h , a t ut r r ss e u eo ( D ,p lo a e o hg P ,add rt no etao s adhsi la o. eut PP P A) um n r hm r ae( H) n ua o f n l r e n op a zt n R sl i ,MA ,adV ee y i v it u ti i s P n Tw r s nf at o e i go pBta ru ( 0 0 1 ,w i a 2 hw dn g icn d f ec P>00 ) . h e i icn yl rn ru ni gopA P< . 0 ) hl P O o e os n at ie n e( g i l w h n e s i f fr i .5 T ei i n— d neo A 1 a g icnl hge ru a ru P< .5 ,w i H,P A,adP eenti icnl ec f L s in at ihrngopA t ni gopB( 0 0 ) hl I V w s f i y i h n eV D n H w r o s nf a t g i y
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5d696c87cd184254a35358d.png)
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摘要】目的:对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NRDS)机械通气治疗中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NRDS患儿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传统通气法,观察组38例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对比两组血气分析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PaCO2显著高于对照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促使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降低,大幅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5-0014-02【Abstract】objective: for newborn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NRD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ies in application effect is analyzed. Method: choose 74 cases of children with NRD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36 cases using the traditional ventilation method, observation group of 38 cases of 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y, compared two groups of blood gas analysis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PaCO2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H valu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hospital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control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neonatal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y can make childre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lung injury, greatly shortened with the length of time, is worth promoting.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NRDS)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常需通过机械通气法展开治疗。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临床价值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临床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1f7910119b89680202d825d3.png)
132中国处方药 第17卷 第12期·临床研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指新生儿因肺表面缺乏活性物质而引发的一种呼吸功能障碍[1]。
肺通气治疗是NRDS的主要方法之一,能显著缓解患儿的呼吸困难和血氧情况。
但传统的通气模式对吸气峰压和潮气量的要求较高,容易导致各种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等并发症[2]。
因此,基于肺保护或开放肺策略,众多学者提出了肺保护性通气策略[3]。
本研究中,以收治的1 61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传统通气模式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分析两种通气模式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 610例新生儿NRDS患儿,均由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确诊为NRDS[4];出生胎龄≤36周、出生体重≤2.5 kg,排除合并先天性肺发育不良、支气管胸膜瘘、先天性紫绀型心脏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重症基本的患儿。
1 61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儿中男423例,女382例;年龄≤28 d,平均日龄(9.36±4.02)d。
对照组患儿中男409例,女396例;年龄≤28 d,平均日龄(9.40±3.95)d。
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德国史蒂芬Sophie(苏菲)新生儿呼吸机,采用SIMV模式进行机械通气,维持潮气量10~12 ml/kg,以最小的呼气末正压保证足够的动脉氧合和维持正常的动脉血气。
治疗期间,患儿每天检查血气指标及胸片,实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调整呼吸机参数1~2 h后,患儿需再次复查血气分析。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上调呼气末正压;使用小潮气量(4~6 ml/kg)策略,减少容积伤和气压伤;控制PCO2在50~60 mmHg之间,血pH>7.25,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允许性低氧血症,控制PO2在50~70 mmHg之间;俯卧位通气。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应用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d608e9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8.png)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应用胡芬【摘要】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方法:选取急性呼吸衰竭且具备机械通气指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
观察组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照组采取序贯性机械通气。
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气指标、机械通气总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及死亡率。
结果:治疗前,两组pH、PaO2、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两组pH、PaO2均升高(t=3.26~6.23,P<0.05或P<0.01),PaCO2(t=5.36、3.64,P<0.05或P<0.01);除观察组PaCO2高于对照组(t=3.47,P<0.05)、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12,P<0.05)外,治疗后两组pH、PaO2、机械通气总时间及死亡率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0~1.36, P>0.05)。
结论:肺保护性通气与序贯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均能有效改善患者氧合能力,减轻呼吸肌疲劳,纠正低氧血症,均具有较好效果。
区别在于肺保护性通气低潮气量可减少肺部损伤、序贯通气减少了有创通气时间。
【期刊名称】《现代仪器与医疗》【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2页(P93-94)【关键词】呼吸衰竭;小潮气量;序贯机械通气【作者】胡芬【作者单位】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湖北武汉 43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8急性呼吸衰竭是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常见病,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是主要治疗手段。
机械通气能够快速有效地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呼吸衰竭患者必经的治疗措施[1]。
近年来,在机械通气方面出现新进展,如“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等[2],目前临床关于此两种策略的观点尚不一致。
因此,本文比较了肺保护性通气与序贯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研究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a965c995acfa1c7ab00ccbb.png)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研究目的:观察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和呼吸力学监护指导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入院的30例急性呼吸衰竭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机械通气组(对照组)和保护性机械通气组(观察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潮气量(VT)、呼吸道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呼吸频率(RR)及血气分析结果。
结果:本研究中两组所有患儿均治愈,顺利撤机。
两组患儿治疗后呼吸机参数比较,观察组VT(8.2±0.9)ml/kg、PIP(35.1±3.8)cm H2O(1 cm H2O=0.098 kPa),对照组VT(10.5±0.5)ml/kg、PIP(45.5±3.7)cm H2O,两组VT、PIP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采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平均PaCO2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发生率为33.33%(5/15),观察组VILI的发生率为13.33%(2/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产儿的保护性机械通气能够有效治愈患儿的呼吸衰竭,而且并发症相对较少。
[關键词] 早产儿;机械通气;保护性策略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y in neonat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GUO Yunze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Wei County, Hebei Province, Weixian 0568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guid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 with 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y and respiratory mechanics monitoring, and reduce ventilator-associated lung injury. Methods: 30 case of premature infant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08 to December 2010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mechanical ventila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The tidal volume (VT), peak airway pressure (PIP), end-expiratory upright (PEEP), respiratory rate (RR) and blood gas analysis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cured in both groups and wean smooth, the differences of VT, PIP after treatment in observation group [VT(8.2±0.9) ml/kg, PIP(35.1±3.8)cm H2O] (1 cm H2O=0.098 kPa)and control group [VT(10.5±0.5) ml/kg, PIP(45.5±3.7)cm H2O] were compared,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P<0.01).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ermissive hypercapnia, the average PaCO2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1); The incidence of VILI in control group was 33.33% (5/15), and 13.33% (2/15) in observa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 of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preterm infant’s protect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an effectively cure infant withrespiratory failure and complications is relatively small.[Key words] Preterm childre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rotective strategies机械通气可以改善临床患者的呼吸功能障碍,但是机械通气应尽早实施。
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疗效分析
![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733ef8c281e53a5902ff0d.png)
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疗效分析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疗效。
方法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5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患儿,按照呼吸支持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
观察组给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机械通气策略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儿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28/29),对照组为75.86%(22/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NRDS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疗效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指的是新生儿在出生后出现数分钟至数小时的短暂自然呼吸,继而发生呻吟、发绀、进行性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或者急性呼吸窘迫症状,临床当中过期产儿、体重过低儿、早产儿多见。
机械通气是治疗NRDS的常规措施,但是会导致患儿出现NRDS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等并发症[1]。
近几年随着NRDS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降低VILI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在本研究当中,笔者对VILI患儿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VILI患儿5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患儿。
58例患儿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肺损伤、呼吸机所致肺损伤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2]。
观察组患儿男17例,女12例;足月儿15例,早产儿14例,平均年龄(7.8±2.1)d;出生胎龄(31.5±1.4)周;体重(1.2±0.4)kg;病情分布:弥漫性肺损伤7例,急性肺损伤7例,系统性气栓塞7例,气胸8例。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于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于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预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09b36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15.png)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于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
预后分析
秦毅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6(010)008
【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患儿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60例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根据治疗时应用的不同通气策略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行传统性通气策略,观察组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两组疗效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疾病极期吸入氧浓度、平均气道压与氧分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够改善疾病极期血气指标和呼吸机相关参数,并减少并发症发生,可应用于临床。
【总页数】2页(P96-97)
【作者】秦毅
【作者单位】410600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J], 赵玉祥;岳虹霓;韩良荣;季东林;武荣
2.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疗效分析 [J], 冯燕妮;潘红飞;梁玉美
3.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疗效 [J], 高源
4.布地奈德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预后的影响分析 [J], 吴锋;吴瑾;张小花
5.最佳动脉顺应性肺复张应用于重症脑卒中合并肺不张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J], 沈凌筠;王戈;袁丽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65eea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7.png)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牛红艳; 萨初然贵【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9(038)025【总页数】3页(P60-62)【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作者】牛红艳; 萨初然贵【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医院儿科内蒙古赤峰 0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vndrome,ARDS)是一种严重的肺疾病导致的呼吸窘迫症[1]。
临床表现为气促、咳痰、喘息、氧合指数下降等,不仅发病率高、其死亡率也高。
患病以后,对患儿的心理、生理以及生命安全都有极大的影响。
因此,提高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是治疗患儿的关键。
目前有效治疗ARDS的方法为机械通气[2]。
该次将该院在2015 年7 月—2018 年7 月接收的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6例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在该院就诊并诊断,其符合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症状的66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具有气胸、多脏器功能障碍、肺外伤、肺结核、合并感染等症状的患儿,所有患儿均知晓治疗方式,并其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实验组患儿中年龄最大的是9 岁,最小的是4 岁,平均年龄(6.5±2.2)岁,其中男性患儿18 例,女性患儿15 例;对照组患儿中年龄最小的是3 岁,最大的是11岁,平均年龄(6.5±3.2)岁,其中男性患儿18 例,女性患儿15 例。
将两组数据对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调查该次病例纳入标准为:①均为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②患儿其病例资料完整;③是其无严重语言功能障碍的患儿;④患儿无药物过敏。
病例排除标准为:①患儿病例资料不完整或者出院后失去联系;②合并有其他脏器的疾病,如心肝脾肺肾等;③严重语言功能障碍;④有药物过敏。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aaa7d85ad02de80d5d840b0.png)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机械通气疗效。
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潮气量5~8 ml/kg,PEEP为静态P-V曲线低位转折点压力之上2 cm H2O,气道平台压不超过30~35 cm H2O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照组采用量8~15 ml/kg,PEEP为4~8 cm H2O,气道平台压不超过35~40 cm H2O的常规通气策略。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pH、PO2、PCO2、氧合指数等指标及病死率的情况。
结果:治疗组在机械通气第1天、第3天氧合指数、PO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ARDS患者采取小潮气量、限制气道平台压和适当PEEP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改善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及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ies o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Method:Sixty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which need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ized,controlled method.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ies with tidal volume of 5-8 ml/kg,PEEP of 2 cm H2O above the low inflection point of static PV curves,airway pressure platform of 30-35 cm H2O were used to the treated group,while routine ventilation strategies with tidal volume of 8-15 ml/kg,PEEP of 4-8 cm H2O,airway pressure platform of 35-40 cm H2O were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changes of pH,PO2,PCO2 of blood gas analysis and mortality after the ventilation were observed.Result:One and three days after ventilation,oxygenation index and PO2 of the treated group were superio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mortality of the treated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ies with low tidal volume,limited airway pressure platform and suitable PEEP could improve the ventilation efficacy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Key words]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Ventilation;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ies;Low tidal volume;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Airway pressure platform;Blood gas analysi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1]。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影响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2cd4f0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1.png)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影响臧平;罗兰【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年(卷),期】2017(009)006【摘要】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机械通气策略,观察组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其他治疗相同.观察治疗后的呼吸机参数主要包含吸气峰压、呼吸末正压、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吸气峰压、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的参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呼吸末正压、呼吸频率参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pH、PaO2显著低于对照组,PC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呼吸机肺损伤、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开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够优化呼吸机参数,改善患儿动脉血气值,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应用意义.【总页数】3页(P489-491)【作者】臧平;罗兰【作者单位】410007长沙,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410007长沙,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相关文献】1.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风险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J], 马艳美;李东;卢薇;程红颖;李杏2.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肺复张治疗严重烧伤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J], 杨洪;徐文举;郭蕾3.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外周血中炎性因子的影响 [J], 罗佛全;赵为禄;吴菊梅4.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J], 刘映霞;王钟杰;陈培锦5.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临床价值 [J], 蔡玉伟; 张宇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保护性观察及价值分析
![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保护性观察及价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30732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d.png)
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保护性观察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呼吸机治疗的效果展开研究。
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并分为实验组(50例,应用肺保护性呼吸机通气治疗)、对照组(50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
对比患儿疗效、治疗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吸入气中氧浓度分数水平、并发症。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48/50)比对照组(82%,41/50)高,P<0.05;经治疗,实验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21±1.16)kPa、血氧分压(15.68±3.29)kPa、吸入气中氧浓度分数水平(26.47±5.02)%,与对照组相比,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4/50)低于对照组(24%,12/50),P<0.05。
结论将肺保护性呼吸机通气治疗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治疗更安全且疗效可观,并发症少,应用价值明显。
【关键词】呼吸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保护;价值呼吸窘迫综合征为新生儿常见疾病,也被称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此疾病以吸气三凹征、呼吸困难和呻吟等为主要表现,甚至还会出现呼吸衰竭,直接威胁了患儿生命安全[1]。
为此,及时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使保证患儿健康的重点。
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肺保护性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价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资料和方法1.1.基线资料课题研究中,随机选取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00例进行统计学比对,按照入院序号划分两组,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6~23h,中位年龄(16.24±0.44)h,实验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6~24h,中位年龄(16.21±0.43)h,比对两组入组时上述资料提示P>0.05。
浅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5b8a691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7.png)
浅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姚行艳【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年(卷),期】2014(000)017【摘要】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将这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
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通气策略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治疗。
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CO2)及其发生呼吸机肺损伤(VALI)的情况。
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OI平均为154.10±24.39 p/mmHg,PaCO2平均为55.12±5.11 p/mmHg。
对照组患者的OI平均为122.17±21.21p/mmHg,PaCO2平均为37.71±4.31p/mmHg。
观察组患者的OI、PaCO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在观察组的36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死亡,且没有1例患者发生呼吸机肺损伤。
在对照组的36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死亡,有7例患者发生呼吸机肺损伤。
观察组患者发生呼吸机损伤和死亡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好。
此方法能改善患者肺部气体的氧合,并可维持其适当的血氧分压,降低其呼吸机肺损伤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通气策略。
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总页数】2页(P211-212)【作者】姚行艳【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呼吸科内蒙古包头 014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相关文献】1.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郭珊;王洪武;王中2.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应用 [J], 廖晓辉;刘远飞;罗列3.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贾彩焕;马龙先4.大剂量氨溴索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J], 李娜惠; 王勇强5.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临床价值 [J], 蔡玉伟; 张宇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观察
![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5992de1480eb6294dc886c42.png)
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给予肺保护性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机械通气治疗,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并记录其死亡率。
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PaO2及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 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呼吸损伤及死亡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6.886,P<0.05)。
结论: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肺保护性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187-0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发病机制为非心源性因素所造成的急性缺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常见的诱导因素有休克、严重感染、创伤及急性重症胰腺炎等[1]。
ARDS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及病死率高等特点,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危重病之一[2]。
目前机械通气治疗是ARDS的主要治疗措施,本文对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4例ARDS患者采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临床效果较为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68例,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36.2岁。
其中休克6例,外因创伤12例,肝脾破裂伤 8 例,严重感染4例,肠管破裂7例,吸入性肺炎13例,肺挫伤6例,重症胰腺炎7例,重度烧伤5例。
纳入标准:患者临床症状及特征等均符合2006版《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3]。
排除标准:并发严重心律失常以及心源性休克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肾功能衰竭所致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者,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等。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足月儿低氧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足月儿低氧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400541e683c4bb4cf6ecd184.png)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足月儿低氧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效果观察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SV)在足月儿低氧性呼吸衰竭(HRF)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06例足月儿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儿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在两组患儿呼吸机参数对比中,治疗组MAP和PIP均低于对照组,PEE比对照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足月儿吸氧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取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降低死亡率和气漏的发生率。
标签: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足月儿;低氧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足月儿出现窒息、休克或严重感染时会引起低氧性呼吸衰竭,死亡率较高。
低氧性呼吸衰竭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机械通气,通常需较高的潮气量和吸气峰压才能让换气和通气功能得到改善,因此易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1-2]。
目前,针对足月儿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的主要是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它在传统机械通气基础上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06例足月儿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分别使用传统通气方式和在传统机械通气基础上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对比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06例足月儿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所有患儿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急性起病,X线胸片显示患儿双肺弥漫性浸润影,患儿无心肌受损或左心功能不全等临床症状。
治疗组患儿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机械通气进行治疗。
两组患儿在出生胎龄、体重、住院日龄等基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我院NICU2006年1月~12月收治的38例急性呼吸衰竭的足月儿作为对照组(传统机械通气组),另以我院NICU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40例急性呼吸衰竭的足月儿作为治疗组(保护性机械通气组),对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并发症及住院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呼吸机参数PIP(吸气峰压)、PEEP(呼吸末正压)、MAP(平均气道压)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的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颅内出血)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给予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足月儿;呼吸衰竭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照组(传统机械通气组)38例(男20例,女18例),治疗组(保护性机械通气组)40例(男22例,女18例),两组患儿胎龄均在37~41w,日龄2~24h,出生体重2500~4000g,原发病分别为新生儿肺炎、重度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败血症,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日龄、原发病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持续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经皮氧饱和度,并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选用MAQUET迈柯唯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通气模式选用PCV模式,对照组使用传统通气策略,初选潮气量10~12ml/kg,PEEP (5.0±1.6)cmH2O,PIP在30cmH2O以下,呼吸频率为40~60次/min,然后根据患儿血气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尽可能用最低参数条件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治疗组给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用能保持肺泡开放的最低吸气压实施小潮气量(5~8ml/kg)通气,并根据P-V曲线来选取最佳的PEEP,避免肺泡过度膨胀,允许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维持在45~60 mmHg,即“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策略”,但维持血pH值>7.25,并将气道平台压力有效控制在30cmH2O 以下,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儿病情变化随时进行血气分析、床旁摄片和头颅超声检查,监测患儿内环境变化及是否存在肺损伤、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详细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如吸入氧浓度(FiO2)、VT(潮气量)、PIP、PEEP、MAP、呼吸机使用时间和治疗中发生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颅内出血情况等,并比较患儿pH值和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情况;评价标准:顺利撤机为有效,无法维持正常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或二氧化碳分压异常升高、或患儿死亡为无效[1]。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3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数据采取t 和χ2进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呼吸机参数比较两组患儿疾病极期PIP、PEEP、MAP、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O2则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疾病极期血气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儿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值和收缩压(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高,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见表2。
2.3两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不良反應比较治疗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为(
3.5±1.2)d,对照组(5.4±2.2)d,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
治疗组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1例,对照组发生5例,二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无颅内出血情况发生,而对照组发生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临床危重症,传统的通气策略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其中VILI严重影响患儿预后。
20世纪末,Hicking等首次报了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SV),21世纪初LPSV逐渐在国内得到应用。
LPSV提出的适宜的PEEP是根据P-V曲线来控制VT和PEEP,使肺泡保持理想的张开状态,注重改善肺的顺应性,而不仅注重血气分析结果;小潮气量和限制气道平台压力可使每分钟肺泡通气量降低,引起CO2蓄积,导致高碳酸血症,由此产生的呼吸性酸中毒可通过调节呼吸频率进行纠正,而不是使用碳酸氢钠。
研究证实,只要PaC02上升速度不是太快,肾脏有时间进行代偿,保持pH值>7.20的高碳酸血症是安全的[2];另PaCO2增高可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律失常,也可因颅内血管扩张而导致颅内压增高,故颅内压增高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禁忌证,有心脏疾病的患者也应谨慎应用。
总之,LPSV是一种控制和保护性的机械通气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青虹,李晓芳,姜小霞,等.不同机械通气模式下吸痰对ARDS患者肺通气及顺应性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31(8):37-38.
[2]钱桂生.王建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0):843-844.编辑/苏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