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脑血栓的方法脑血栓形成的症状及诊断
脑血栓病因与诊断
脑血栓什么是脑血栓?脑血栓是指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粘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闭塞而言。
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
脑血栓病因:主要的病因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破裂或形成溃疡,血小板、血液中其它有形成分及纤维粘附于受损的粗糙的内膜上,形成附壁血栓,在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血流量减少,血液粘度增加和血管痉挛等情况影响下,血栓逐渐增大,最后导致动脉完全闭塞。
糖尿病,高血脂症和高血压等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下段、椎动脉上段,椎一基底动脉交界处,大脑中动脉主干,大脑后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等。
其它病因有非特异动脉炎、钩端螺旋体病、动脉瘤、胶原性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头颈部外伤等。
脑血栓病理:梗塞后的脑组织由于缺血缺氧发生软化和坏死。
病初6小时以内,肉眼尚见不到明显病变:8小时至48小时,病变部位即出现明显的脑肿胀,脑沟变窄,脑回扁平,脑灰白质界线不清;7~14天脑组织的软化、坏死达到高峰,并开始液化。
其后软化和坏死组织被吞噬和清除,胶质增生形成疤痕,大的软化灶形成囊腔。
完成此修复有时需要几个月甚至1~2年。
脑血栓的症状(一)一般症状:脑血栓多见于50~6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有的有糖尿病史。
常于安静时或睡眠中发病,1~3天内症状逐渐达到高峰。
有些患者病前已有一次或多次短暂缺血发作。
除重症外,1~3天内症状逐渐达到高峰,意识多清楚,颅内压增高不明显。
(二)脑的局限性神经症状:变异较大,与血管闭塞的程度、闭塞血管大小、部位和侧支循环的好坏有关。
1.颈内动脉系统(1)颈内动脉系统:以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征和精神症状为多见,主侧半还需病变尚有不同程度的失语、失用和失认,还出现病灶侧的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出现特征性的病侧眼失明伴对侧偏瘫称黑蒙交叉性麻痹,Horner征,动眼神经麻痹,和视网膜动脉压下降。
警惕脑血栓发病前的十先兆
警惕脑血栓发病前的十先兆脑血栓属于脑梗死的其中一种类型,在生活中发病几率较高。
在脑血栓发病之前会出现各种征兆,比如流口水、突发性眩晕、突发性剧烈头痛、视力模糊、血压异常等情况,严重损伤患者健康。
导致患者出现脑血栓疾病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血液疾病、血小板增多症、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还会导致患者死亡。
只有真正掌握脑血栓在发病之前的具体征兆,才能够提前做好疾病预防工作,保障患者身体健康。
一、脑血栓发病机理分析脑血栓可以发生在大脑的任何部位,而由于人体的左侧颈总动脉是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的,因此,脑血栓的发病部位主要是以左侧大脑当中的动脉供血区域为主,左侧大脑动脉属于比较常见的发病部位。
脑血栓属于突然性的动脉阻塞,在发病过程中很容易引起脑血管痉挛,从而加重大脑组织的缺血程度。
脑血栓的起病速度非常快,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建立侧支循环,因此栓塞与发生在同一动脉当中的血栓形成相互对比,病变的范围比较大,供血区域周围的脑组织经常同时受到损伤。
脑血栓容易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此外还有贫血性、混合性和出血性的脑梗死,其中出血性属于比较常见的类型,脑部栓塞发生之后,会牢固堵塞血管腔,且栓子分解碎裂之后进入到更小的血管当中,而最初栓塞动脉的血管壁已经受到损伤,会形成出血性梗死。
在脑血栓栓子来源没有消除之前,脑栓塞会一直反复发作。
二、脑血栓临床表现脑血栓患者在发病之前经常会出现流口水、语言不清、眩晕、肢体发麻、视力模糊等情况。
经常在早晨起床或者睡眠当中发病,患者肢体无力或者是无法活动,出现说话含糊不清、喝水容易发呛的情况。
甚至还有一部分患者在脑血栓疾病发生中出现意识消除和轻度障碍的情况。
肌张力以及腹部反射逐渐减弱,病理反射阳性。
脑血栓轻微患者表现为身体一侧肢体活动不够灵活,感觉比较迟钝,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或者死亡的情况。
但是由于脑血栓病变位置不一样,因此出现的症状也不相同。
1.颈内动脉系统如果病变的位置发生在颈部动脉位置,那么在临床表现上就会出现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偏瘫等情况。
脑血栓的症状有哪些 脑血栓应该注意什么
脑血栓的症状有哪些脑血栓应该注意什么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脑动脉的内膜上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
一、脑血栓的症状有哪些脑血栓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
家里有这样的老人,一定要留意以下的信号:1.患者在发病初期,会感觉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出现头昏、眩晕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大多数没有明显的头痛、呕吐等症状,但可由于缺血、缺氧而出现嗜睡。
2.通常患者没有明显的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出现半身麻木、失语、对侧偏瘫、同侧暂时失明,甚至出现脑水肿、健忘、眼球震颤、频繁打嗝等症状。
二、脑血栓应该注意什么脑血栓发生时,及时救助是挽救患者的重要措施,所以脑血栓患者和家属应注意以下几点:1.患者一旦发病,应保持冷静,较轻的患者应平卧,头高30°左右,将患者尽可能在1~2小时内送至医院。
重症患者的家属应尽快拨打120急救车,如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呕吐症状,可将患者的头侧向一边,防止呕吐物吸入肺中。
2.如患者留下偏瘫的后遗症,家属在陪护时应定时给其翻身、按摩,用温水将皮肤擦洗干净,翻身一般应2小时一次。
若发现皮肤破溃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及早处理。
3.鼓励患者早期进行活动,并指导其功能锻炼,在锻炼时,家属应保障患者的安全,防止摔跤,最初患者可拄拐杖进行锻炼,以确保安全。
4.脑血栓患者要多饮水,特别是在早晨和晚上。
清晨喝水可以冲淡胃肠道,水分进入血液后,以汗液与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晚上活动量不大,睡眠前喝水最大好处是可稀释血液,防止形成血栓。
5.患者的饮食要营养丰富,易消化,以低脂肪、低盐、低胆固醇为佳,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食物,切忌烟酒。
如果患者觉得菜里的盐少,难以入口,可在炒菜中加些醋、芝麻酱。
醋不仅可调味,还可加速脂肪溶解,促进消化吸收。
芝麻酱含钙量高,常食用可补充钙,钙离子可增加血管内皮的致密性,对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
脑血栓形成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脑血栓形成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脑血栓形成(cerebralthromb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供应脑部的动脉(主要是颈内动脉)血管壁粗糙、硬化、血流变慢、血液成分和黏度改变,致使斑块形成、管腔变窄、斑块脱落、血管闭塞和局部脑组织缺血和坏死,不同动脉的闭塞、栓子影响部位和程度不同,临床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
【诊断提示】1.临床表现(1)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是最常见的病因。
部分起因于结缔组织病、细菌、病毒、螺旋体感染等导致的动脉炎症;其他原因还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血液系统疾病及遗传性高凝状态、脑淀粉样血管病、烟雾病等。
(2)发病前常有头痛、眩晕等先兆表现,多在睡眠和安静时发病,症状可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出现,多在1~2d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有近期反复出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3)脑部局灶性症状和体征与梗死部位有关,可有肢体麻木,不同程度偏瘫、偏盲及偏身感觉障碍。
可有失语、失认、耳聋、震颤等症状。
多意识清醒,当发生基底动脉血栓或大面积脑梗死时,可意识丧失。
2.辅助检查(1)脑脊液检查多正常。
(2)脑电图检查病灶侧可出现多形性慢波,波幅低而慢的α节律。
脑血管造影可见病变动脉闭塞、狭窄。
(3)MRI、CT检查可见低密度梗死区,对定性、定位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因梗死部位不同,常命名为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大脑前、中、后和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等,以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最为多见。
【治疗措施】治疗目的是降低血液黏稠度,扩张血管,溶解血栓,促进缺血脑细胞功能恢复和缺血区脑组织微循环重建,使瘫痪肢体复原,防止再度形成血栓。
治疗原则:超早期治疗、个体化治疗及整体化治疗。
1.药物治疗治疗药物种类繁多,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包括超早期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等。
根据用药情况,注意检查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及全身情况。
可根据血流动力学检查增减药物用量,选择用法如下。
什么是脑血栓?怎样治疗脑血栓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什么是脑血栓?怎样治疗脑血栓好
导语:脑血栓是一种在脑梗塞病症发作中常见的类型,一般来讲,在出现脑血栓后,患者也可能因此而变成植物人。
因此,对于脑血栓的了解和治疗,都是
脑血栓是一种在脑梗塞病症发作中常见的类型,一般来讲,在出现脑血栓后,患者也可能因此而变成植物人。
因此,对于脑血栓的了解和治疗,都是要及时进行的。
什么是脑血栓?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
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
治疗脑血栓的方法:
1.药物治疗
急性期药物治疗原则。
(1)超早期治疗首先使公众提高脑卒中的急症和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发病后立即就诊,若无禁忌证,力争在3~6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并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挽救缺血半暗带;
(2)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年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
(3)防治并发症如感染、脑心综合征、下丘脑损伤、卒中后焦虑或抑郁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等;
(4)整体化治疗采取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减少复发率和降低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脑血栓与脑栓塞不是一回事
脑血栓与脑栓塞不是一回事
脑血栓和脑栓塞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虽然二者都与脑血液循环有关,但在发病原因、病理机制、症状和治疗等方面存在差异。
脑血栓是指脑血管内形成的血块,阻塞了脑血管,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和坏死。
多数脑血栓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内膜内斑块破裂,形成血小板聚集和栓子形成,从而引发脑血管阻塞。
脑血栓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粘度等因素有关,同时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等也会影响脑血栓的发病风险。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突然出现的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偏瘫等。
而脑栓塞是指血栓一部分,由心脏或其他部位的血管形成的栓子,随着血液流动到脑血管并堵塞了脑血管,引起脑组织的缺血和坏死。
相对于脑血栓,脑栓塞的发生机制更加复杂。
脑栓塞的常见原因包括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疾病、心肌梗死、心内膜炎以及静脉曲张等。
病情表现为突发的神经系统缺血症状,如肢体无力、言语困难、视力模糊等。
在治疗方面,脑血栓和脑栓塞都需要紧急处理。
对于脑血栓,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和血管成形术。
溶栓治疗是通过静脉、动脉或直接注射溶栓药物,溶解血栓,恢复局部脑组织的血液供应。
而血管成形术则是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清除血管内的血栓,恢复脑血流。
对于脑栓塞,治疗的关键是解除栓子的梗塞,常见的方法包括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血管扩张剂治疗以及手术取栓等。
脑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
脑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史:患者通常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以及存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2. 症状:脑血栓形成的症状主要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肢体乏力、口角歪斜、言语不清等,这些症状通常在安静或睡眠中突然出现,并逐渐加重。
3. 体征:脑血栓形成的体征主要包括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这些体征通常是由于某个动脉供血区域的脑组织缺血坏死所致。
4.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主要包括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检查、心电图等其他相关检查。
头颅CT和MRI可以发现脑梗死病灶,血液检查可以检测血液中的相关指标,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心电图可以检测心脏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异常。
5. 鉴别诊断:脑血栓形成需要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其他脑血管疾病进行鉴别。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医生可以对脑血栓形成做出诊断。
对于疑似脑血栓形成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护理,以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血栓的症状及初步治疗方法
血栓的症状及初步治疗方法血栓是形成在血管内的血液凝块,可能导致血管堵塞,严重时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中风、心脏病和肺栓塞等。
了解血栓的症状和进行初步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以及保护健康至关重要。
一、血栓的症状血栓通常发生在下肢深静脉,也可发生在心脏、肺部或其他血管内。
以下是血栓形成的一些常见症状:1. 肿胀和疼痛:血栓形成后,患者可能会感到肿胀、紧张和疼痛。
这种疼痛常常是钝痛,但也可以是剧痛。
2. 红斑和发热:血栓形成后,皮肤可能出现红斑和发热的症状。
这是由于血栓引起的炎症反应所致。
3. 疲劳和不适:血栓形成后,患者可能会感到疲劳和不适,这可能是由于血液循环异常引起的。
4. 呼吸困难:如果血栓形成在肺部,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等症状,这可能是肺栓塞的迹象。
二、初步治疗方法当怀疑患者患有血栓时,应尽快采取以下初步治疗方法:1. 静脉溶栓药物:对于患有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静脉溶栓药物可以用来溶解血栓。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帮助分解血栓以恢复血管通畅。
2. 抗凝药物:抗凝药物在初步治疗血栓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减缓血液的凝固过程,预防血栓的形成和进一步的发展。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和肝素。
3. 压缩袜:压缩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袜子,可以通过向下肢施加适当的压力来帮助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风险。
患有血栓疾病的患者可以佩戴这种袜子以减轻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4. 改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方式也是初步治疗血栓的重要一环。
患者应该戒烟、限制饮酒、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保持适度的活动水平,以减少血栓的风险。
在进行初步治疗的同时,患者也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技术的进步,还有其他更复杂的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如介入手术或外科手术等。
因此,对于血栓疾病,早期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血栓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对人体造成巨大的威胁。
了解血栓的症状并采取适当的初步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脑血栓,脑血栓的症状,脑血栓治疗【专业知识】
脑血栓,脑血栓的症状,脑血栓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脑血栓形成是指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粘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闭塞而言。
疾病病因一、病因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高血脂症和高血压等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下段、椎动脉上段,椎一基底动脉交界处,大脑中动脉主干,大脑后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等。
其它病因有非特异动脉炎、钩端螺旋体病、动脉瘤、胶原性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头颈部外伤等。
症状体征一、症状:1.呈突然起病,常开始于一侧上肢,然后在数小时或一、二天内其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进行性累及该侧肢体的其他部分。
2.多数不伴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较大动脉闭塞后数日内发生的继发性脑水肿可使症状恶化并导致意识障碍,严重脑水肿还可引起致命性的颅内结构移位(脑疝)的危险。
3.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最易受累,出现对侧偏瘫(程度严重)、偏侧麻木(感觉丧失)、同向偏盲,主侧半球(通常为左侧)受累时可表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时则发生失用症。
4.颈内动脉:可引起同侧眼失明,其他症状常常与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闭塞后出现的症状体征难于鉴别。
5.大脑前动脉:不常见,一侧可引起对侧偏瘫(下肢重,上肢轻)、强握反射及尿失禁。
双侧受累时可引起情感淡漠、意识模糊,偶可出现缄默状态及痉挛性截瘫。
6.大脑后动脉:可有同侧偏盲、对侧偏身感觉丧失、自发的丘脑性疼痛、或突然发生不自主的偏身抽搐症;优势半球受累时可见失读症。
二、诊断标准:1.发病年龄较高,有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等中风危险因素或有过短暂脑缺血发作。
2.多静态发病,在睡眠中或睡醒后出现症状,常逐渐加重。
多无剧烈头痛及意识障碍,偏瘫、失语体征明显。
3.脑脊液多正常。
CT扫描可见脑缺血病变的低密度区域(发病6小时以内多正常)。
脑血管造影可显示血栓部位、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
脑血栓形成CT的诊断与治疗常规
2适应证:①年龄<75岁;
②无意识障碍;但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因预后 极差;故即使昏迷较深也可考虑;
③发病在6小时内;进展性卒中可延长至12小时;
④治疗前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20mmHg;
⑤CT排除颅内出血;且本次病损的低密度梗死灶尚 未出现;证明确为超早期;
⑥排除TIA其症状和体征绝大多数持续不足1小时;
2脑栓塞:
起病急骤;常有心脏病史;有栓子的来源如风心 病 冠心病 心肌梗死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特别是合并心房纤颤
3颅内占位病变:
某些硬膜下血肿 颅内肿瘤 脑脓肿等也可呈卒 中样发病;出现偏瘫等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 状;有时颅内高压征象;特别是视乳头水肿并不 明显;可与脑梗死混淆;CT/MRI检查不难鉴别
最新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明;脑卒中急性期不宜使用 影响能量代谢的药物;可使本已缺血缺氧的脑细胞耗 氧增加;加重脑缺氧及脑水肿;应在脑卒中亚急性期 病后2—4周使用 中医药治疗很有应用前景;正在评 价之中
8 外科治疗 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颅内外动脉 吻合术 开颅减压术等对急性脑梗死病人有一 定疗效 大面积脑梗死和小脑梗死而有脑疝征 象者;宜行开颅减压治疗
脑血栓形成CT的诊断与治疗常规
一:脑血栓形成CT的诊断与治疗常规
脑血栓形成CT的诊断与治疗常规
诊断 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发病的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
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 血液病等 4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脑血栓形成CT的诊断与治疗常规
2 抗凝治疗 目的在于防止血栓扩展和新血栓 形成 常用药物有肝素 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等
3 可用于进展性卒中 溶栓治疗后短期应用防 止再闭塞 治疗期间应监测凝血时间和凝血酶
脑血栓形成(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脑⾎栓形成(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脑⾎栓形成脑⾎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
在各种原因引起的⾎管壁病变基础上,脑动脉主⼲或分⽀动脉粥样硬化和⾎栓形成导致管腔狭窄、闭塞,引起急性脑局部⾎流减少供⾎中断,使脑组织缺⾎、缺氧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脑卒中的超早期治疗和脑保护治疗仍是⽬前临床研究的热点,进展性卒中在临床上⽐较多见,其发病率为卒中患者的30%左右,发⽣机制⽋清,因素复杂,控制较难,由于尚⽆有效的治疗⽅法,是脑⾎管病治疗的难点。
⼀、病因及发病机制1.动脉粥样硬化是影响颅内外动脉的最重要原因,远远超过其他所有原因。
常伴⾼⾎压病,两者互为因果,糖尿病可引起⼤⾎管病变和微⾎管病变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脂⾎症也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其中低密度脂蛋⽩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成分。
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在管径500µm以上的动脉,⾎⼩板、纤维蛋⽩复合物黏附于粥样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或⾎栓形成,粥样斑块内出⾎是动脉内膜切除术最常见变化。
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平,其次是椎动脉起始部,再次为锁⾻下动脉狭窄。
颈总动脉起始处很少发⽣。
颅内和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经常合并存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较⼤⾎管,如颈内动脉,⼤脑前、中动脉起始段,椎动脉在锁⾻下动脉的起始部,椎动脉进⼊颅内段,基底动脉起始段及分叉部。
动脉闭塞常见于颈内动脉,颈部颈内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部位。
2.脑动脉炎如结缔组织病及细菌、病毒、螺旋体感染均可导致动脉炎症,使管腔狭窄或闭塞。
3.其他少见原因包括:药源性(如可卡因、安⾮他明);⾎液系统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板增多症等)所致的细胞性⾎液⾼黏度综合征;⾎栓栓塞性⾎⼩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管内凝⾎、抗磷脂抗体综合征、镰状细胞贫⾎、抗凝⾎酶Ⅲ缺乏、纤溶酶原激活物不全释放伴发的⾼凝状态等;蛋⽩C和蛋⽩S异常;脑淀粉样⾎管病、烟雾病、肌纤维发育不良和颅内外(颈动脉和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等;⼿术后狭窄或闭塞、动脉内膜切除术后的狭窄或闭塞复发。
浅谈急性脑血栓的诊断和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治疗
形成血栓 。临床上 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 现。多发生于5 岁以后 ,男性 0
略多于女性 。据 国内外医学统计 资料表明 ,脑血栓 的致死率几乎 占所 有疾病 的第一位 。因此 ,在对待 此类疾病 的问题上 ,一定要引起足够
的重视。
脑血栓按发病 时期可分为有急性 期与恢复期 。急性 脑血栓一般来
危险 因素或有过短 暂脑缺血发脑血栓 作。 ②多静态 发病 ,在睡眠 中或 睡醒后 出现症状 ,常逐渐加重 。多无剧烈头痛及意 识障碍 ,偏瘫 、失
导管选择性插 人颈 内动脉 ,造 影确定栓塞部位后 ,再将导管继续插入
血栓 的近心 端。将 溶栓药 ( 尿激酶 )5 万 ~10 O 0万单位在3 ~9mn 0 0 i内
立。一般采用扩容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增加脑血流量。常用的方法有
以下几 种。
3 . 1稀释血液
①通过静脉放血 ,同时予置换等量 液体 ,以达到稀释 血液 ,降低
血栓 比率 的 目的。在实施该 方法 时 ,应根据患者体 重 、血压 、红细胞
压积 ,确 定释 出血量 ,一般 在20 0mL 0 ~40 ,输入76 0 代血浆或低分 子 右旋糖酐 50 L 0m 。除了要注意等量 这一因素外 ,还要 对置换速度加 以
球 ,临床上可 出现 “ 三偏症 “ 即偏瘫 、偏盲 、偏身感 觉障碍 ,或失语
及精神失常 。如发生在小脑或脑千 ,可 出现剧烈 眩晕 、呕吐 、呃逆 、
喝水发呛 、发音 嘶哑 、走路不稳 、四肢瘫痪等 。脑血 栓多发生于5 岁 0
以后 ,男性 略多于女性 。多数 患者意识清楚或轻度 障碍 ,面神经及 舌 下神 经麻痹 ,眼球震 颤 ,肌 张力 和腹反 射 减弱或 增强 ,病理 反射 阳
脑血栓的形成原因有哪些?治疗应该怎么做?
脑血栓的形成原因有哪些?治疗应该怎么做?脑血栓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类型之一,临床常见于中老年,但是当前病发逐渐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脑血栓多发于安静休息或者睡眠状态之中,患者早期临床症状表现明显,甚至未出现任何症状,在醒来之后突然出现失语、偏瘫现象,病发原因可能同时包括人体血流缓慢、睡眠状态之下血压降低。
白天发作患者往往容易出现肢体麻木无力、头昏、短暂性脑缺血等临床症状。
要求加强针对脑血栓形成原因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
一、脑血栓的形成原因有哪些?(一)病理性原因人体血管管壁改变。
脑血栓出现的常见原因有人体动脉粥样硬化,此现象的出现是导致人体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人们在年龄变大之后,人体容易出现脑动脉血管壁硬化现象,在有家族史的情况下,此疾病的发病风险往往相应变大。
脑血栓的发生也存在一些后天性的危险因素,常见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长期抽烟等,此类因素的出现往往容易导致人体血管管壁的病变,出现动脉炎。
人体血管管壁发生变动的影响因素还包括血管出现淀粉类病变、血管先天发育异常等,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容易出现血栓。
人体血液成分的变化。
在人体血液成分发生改变之后,血液中的粘稠度往往相应增加,此时容易出现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现象,由此进一步加剧了人体血液的凝固性,在人体体内运行状态发生较大变更的情况下,血液容易呈现出高凝状态,例如女性分娩或者出现各种类型的肿瘤等,这是血栓形成的重要诱导因素之一。
人体血流动力的变更。
在人体血压过低或者过高的情况下,血流动力容易出现一定的变更,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之下,容易出现心脏功能障碍,例如房颤容易导致附壁血栓,在栓子脱落之后容易出现脑血栓,进一步诱发了脑血栓疾病的出现。
在人体射血分数不足、心功能不佳、泵血不足的情况下表,容易出现脑部供血不足的现象,严重情况下甚至出现血栓。
血流压力变更之下,容易导致出现先天性动脉狭窄、脑血管痉挛现象,容易诱发血栓,这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脑血栓的病例分析与研究
脑血栓的病例分析与研究脑血栓是指由于血液凝块阻塞了脑血管而引起的一种病症。
它是目前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也是导致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疾病的增多,脑血栓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些真实的病例来深入研究脑血栓的特点、症状及其治疗。
一、病例介绍李女士,女,65岁,退休教师。
不抽烟,不喝酒,无任何基础疾病。
一天早上,她突然感到右手无力,随之出现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便,以及右眼视力模糊。
李女士的家人立即将她送往医院进行检查。
医院的CT检查结果表明,她患有右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即右侧脑血栓。
二、病症分析脑血栓最明显的症状之一是肢体不适或瘫痪。
这是由于脑血栓导致了脑组织缺血及死亡所致。
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会表现出半身不遂、手脚无力等症状,以及肢体麻木、感觉丧失等。
此外,脑血栓还可能导致语言和视觉障碍。
患者可能会出现失语、言语不清、失明等症状。
三、治疗方法尽管脑血栓的症状很明显,但是早期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
如果能够在早期发现并治疗,可以更好地保护脑组织及其功能,减少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提高治愈率。
在现代医学中,脑血栓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溶栓增加血流量,消除梗塞,从而使患者尽快从症状中恢复。
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华法林和肝素等。
手术治疗是指通过手术切除或修复血管,解除脑血栓的影响。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动脉内治疗和深静脉重建术等。
四、预防措施除了治疗脑血栓之外,预防脑血栓的方法同样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预防脑血栓的方法:• 控制血压和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脑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保持健康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和血糖是十分重要的。
• 停止吸烟和限制饮酒:吸烟和饮酒会增加脑血栓的风险。
因此,适量饮酒和停止吸烟是非常重要的。
• 定期锻炼:定期锻炼可以增强心血管健康,减少脑血栓的风险。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跑、游泳等。
脑血栓的症状与临床诊断
脑血栓的症状与临床诊断脑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高。
因此,对于脑血栓的症状和临床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一、脑血栓的症状脑血栓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急性头痛脑血栓的主要症状之一是急性头痛,通常表现为突然开始的头痛,呈持续性或搏动性。
有时候头痛会伴随着恶心、呕吐等不适感。
2. 行动不便脑血栓会导致肢体行动不便,常见的表现是瘫痪、耳鸣、眩晕、失语、嗓音沙哑等症状。
3. 感知障碍脑血栓会导致感知障碍,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
病人可能会出现视力变化、听力减退、吞咽困难等症状。
4. 失去意识在严重情况下,脑血栓会导致病人意识丧失。
失去意识通常是由难以逆转的损伤引起的,特别是在脑干和中脑的血管受损时。
二、脑血栓的临床诊断1. 神经系统检查对于脑血栓的临床诊断,神经系统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通常会测量病人视力、听力、触觉和温度感受。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病人是否有运动障碍、感知障碍、眩晕、精神症状等。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脑血栓的常用检查方法。
医生通常会使用CT扫描、MRI等影像学检查来检测脑血栓的位置、大小和形状。
此外,医生还可以使用颈动脉超声来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脑血栓的辅助诊断方法。
医生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凝血因子等来判断是否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
4. 临床评估临床评估是脑血栓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估病人的病情,从而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三、脑血栓的治疗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脑血栓的主要治疗方法。
医生通常会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等药物来控制血栓的形成和发展。
此外,对于出现严重的症状,医生还会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抗抑郁药物等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脑血栓的另一种方法。
医生通常会选择介入治疗、血液透析、植入式心律调节器等方法来切除血栓或扩张狭窄的血管,以恢复血液正常循环。
临床疾病脑血栓形成、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治疗要点及健康教育
临床疾病脑血栓形成、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治疗要点及健康教育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是颅内外动脉由于动脉血管壁发生病变,或血液有有形成分聚集使血管腔变狭窄,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而引起相应供血区的脑动脉障碍,临床常表现为偏瘫、失语。
病因与发病机制(1)病因:①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原因,常伴有高血压。
高血脂、糖尿病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②脑动脉炎,以颈动脉、大脑中动脉多见,如钩端螺旋体感染引起的脑动脉炎。
③先天性血管畸形,如动脉狭窄、肿瘤等。
④血液的高凝状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引起的栓塞。
发病机制:在颅内、外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在睡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情况下,出现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而致血管内有形成分的聚集、黏附、沉着,形成血栓引起动脉管腔狭窄,最终引起完全闭塞。
受累血管供血范围内的脑组织局部急性血流中断、缺血、软化、坏死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失语等表现。
诊断与治疗要点(1)诊断要点①中老年人,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有TIA病史。
②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或逐渐加重。
③发病时意识清醒,而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部病灶体征明显。
④结合头部CT及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2)治疗要点①早期溶栓治疗:脑血栓形成后,尽快使用溶栓药物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早期治疗时指发病后3-6小时以内,经 CT证实无出血病灶,应用溶栓药物给予超早期溶栓治疗。
其目的溶解血栓,迅速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挽救尚未完全死亡的脑细胞,力争超早期恢复脑部血供。
尿激酶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溶栓药,可渗入血栓内,同时激活血栓内和循环中的纤溶酶原,故可起到局部溶栓作用,使用全身处于溶栓状态;链激酶先于纤溶酶原结合复合体,再将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
②防止脑水肿:发病48小时至5日内为脑水肿高峰期。
脑水肿可加剧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应尽早防治。
常用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滴,每6~8小时一次。
脑血栓的诊断标准与评估方法研究
脑血栓的诊断标准与评估方法研究脑血栓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它最主要的症状是突发性头痛、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甚至是死亡。
为了能够更好地诊断患者的脑血栓病情,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我们需要了解脑血栓的诊断标准与评估方法。
脑血栓的诊断标准脑血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症状:脑血栓患者的症状往往非常明显,包括头痛、晕厥、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
2.病史:脑血栓的病史特点是:年龄大、病程长、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史。
3.体征:脑血栓的体征包括瞳孔大小、眼球活动度、肢体瘫痪、肌张力等。
4.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神经功能测试、脑电图、颅脑CT、MRI 等检查。
5.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时间等检查。
6.影像学检查:脑血管造影可以提供关于血管的信息,包括缩窄、堵塞及血栓形成的位置和程度等。
以上是脑血栓的基本诊断标准,医生在进行诊断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脑血栓的评估方法除了基本的诊断标准,我们还需要通过一定的评估方法来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评估方法: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该量表主要用于测量卒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包括患者的意识、语言、肢体运动、坐位、站立等方面的情况。
2.国际卒中量表:该量表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的改进版,它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神性能的情况,包括意识、语言、视觉、须、面同、肢体运动等方面。
3.肢体瘫痪评估:对于肢体瘫痪的患者,我们可以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的肢体部分进行评估。
同时还需要进行运动功能测试、感觉功能测试等,以了解患者的肌肉力量、灵敏度等情况。
4.收缩压评估:血压是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低血压会增加卒中患者的死亡风险。
因此,医生需要每小时监测患者的收缩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评估。
5.危险因素评估:卒中的发生通常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脑血栓的最佳治疗方法
脑血栓的最佳治疗方法关于脑血栓的最佳治疗方法关于脑血栓的最佳治疗方法1、脑血栓患者首先要做到稳定情绪患者一时可能接受不了自己失健康人的事实,很容易出现精神抑郁,而发生情绪上的变化。
所以家人一定要做好对患者的精神调理,改变患者这种不良的精神状态。
2、患者要进行正确的药物治疗患者的家人要按照医生的建议,督促患者按时吃药,做好对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的控制。
3、患者要进行饮食护理一旦患有脑血栓,患者就会失去自理能力,有时吞咽食物都会发生困难。
所以,患者进食一定要慢,防止食物或水进入气管。
4、患者的营养要调和专家建议:脑血栓病人一定要选择效用明显的营养良品,水蛭清多肽卵磷脂片能有效抑制纤溶细胞活性,天然抗凝血酶作用于血栓中的血小板,降低血小板活性,溶解血栓。
5、患者要科学准确用药,预防脑血栓复发脑血栓属于高复发不可逆性的慢性脑血管意外,病人出院后仍需按医生嘱咐规律服药,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的基础病变,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常用治疗脑血栓的有效药物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以及降压降脂药物。
利用西药治疗针对强、起效快的优点和现代中药长效性强、安全可靠、无药物耐受性的优点进行合理并用,能够达到增效减毒的治疗效果,是临床主要的用药,也是脑血栓病人恢复期进行二级预防-有效改善症状的同时防止复发的理想用药组合。
6、尽早、积极地开始康复治疗如前所述,脑梗死形成后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如单瘫、偏瘫、失语等,药物对这些后遗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通过积极、正规的康复治疗,大部分病人可以达到生活自理,有些还可以回到工作岗位。
有条件者最好能到正规的康复医院进行系统康复。
如因各种原因不能到康复医院治疗者,可购买一些有关方面的书籍和录像带,在家自己进行。
脑血栓吃什么好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糙米、全谷类及豆类,可帮助排便、预防便秘、稳定血糖及降低血胆固醇。
选用植物性油脂,多采用水煮、清蒸、凉拌、烧、烤、卤、炖等方式烹调;禁食肥肉、内脏、鱼卵、奶油等胆固醇高的食物;可多选择脂肪含量较少的鱼肉、去皮鸡肉等;全蛋每周可吃1―2个。
脑血栓形成怎样治疗?
脑血栓形成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治疗脑血栓形成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脑血栓形成应该吃什么药。
*脑血栓形成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1.急性期治疗原则①超早期治疗:首先使公众提高脑卒中的急症和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病后立即就诊,力争在3~6h治疗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并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挽救缺血半暗带;②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年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③防治并发症如感染、脑心综合征、下丘脑损伤、卒中后焦虑或抑郁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等;④整体化治疗:采取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减少复发率和降低病残率。
2.治疗方法(1)对症治疗:包括维持生命功能和处理并发症。
①缺血性卒中后血压升高通常不需紧急处理,病后24~48h 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20mmHg或平均动脉压130mmHg时可用降压药,如卡托普利(captopril)6.25~12.5mg含服;切忌过度降压使脑灌注压降低,导致脑缺血加剧;血压过高(舒张压140mmHg)可用硝普钠0.5~10μg/(kg·min),维持血压在170~180/95~100mmHg水平。
②意识障碍和呼吸道感染者宜选用适当抗生素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和防治肺炎,预防尿路感染和褥疮等。
③发病后48h~5天为脑水肿高峰期,可根据临床观察或颅内压监测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每6~8小时1次;或呋塞米(速尿)40mg静脉注射,2次/d;10%人血白蛋白50ml,静脉滴注;脱水剂用量过大、持续时间过长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肾损害、水电解质紊乱等。
④卧床病人可用肝素钙(低分子肝素)4000U皮下注射,1~2次/d,1~2次/d,预防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脑血栓的方法脑血栓形成的症状
及诊断
治疗脑血栓的方法脑血栓形成的症状及诊断
脑血栓形成简介
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CT)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
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故而临床上又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或“血栓性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症状
典型症状:脑血栓形成多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部分病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前驱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等,突然出现偏侧上下肢麻木无力、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
相关症状:无力吞咽困难感觉过度感觉障碍反应迟钝血液粘度增高一、症状
1.临床类型
(1)依据症状体征演进过程分为:
①完全性卒中(complete stroke):发生缺血性卒中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较严重、较完全,进展较迅速,常于数小时内(<6h)达到高峰。
②进展性卒中(progressive stroke):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渐进性加重,在48h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
③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eversible 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ect,RIND):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但持续存在,可在3周内恢复。
(2)依据临床表现,特别是神经影像学检查证据分为:
①大面积脑梗死:通常是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完全性卒中,表现病灶对侧完全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向病灶对侧凝视麻痹。
椎-基底动
脉主干梗死可见意识障碍、四肢瘫和多数脑神经麻痹等,呈进行性加重,出现明显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征象,甚至发生脑疝。
②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SI):是相邻血管供血区分界处或分水岭区局部缺血,也称边缘带(border zone)脑梗死。
多因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典型发生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伴全身血压降低时,亦可源于心源性或动脉源性栓塞。
常呈卒中样发病,症状较轻、恢复较快。
③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是脑梗死灶的动脉坏死使血液漏出或继发出血,常见于大面积脑梗死后。
④多发性脑梗死(multiple infarct):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供血系统脑血管闭塞引起的梗死,是反复发生脑梗死所致。
2.主要临床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多见于中老年,动脉炎所致者以中青年多见。
常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部分病例有TIA前驱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等,局灶性体征多在发病后10余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病人意识清楚或有轻度意识障碍。
常见的脑梗死临床综合征包括:
(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
严重程度差异颇大,取决于侧支循环状况。
颈内动脉卒中可无症状,症状性闭塞出现单眼一过性黑,偶见永久性失明(视网膜动脉缺血)或Horner征(颈上交感神经节节后纤维受损),伴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或同向性偏盲等(大脑中动脉缺血),优势半球受累伴失语症,非优势半球可有体象障碍。
颈动脉搏动减弱或血管杂音,亦可出现晕厥发作或痴呆。
(2)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主干闭塞导致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与偏瘫(基本均等性)、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三偏);优势半球受累出现完全性失语症,非优势半球出现体象障碍。
皮质支闭塞:①上部分支卒中:包括眶额、额部、中央前回及顶前部分支,导致病灶对侧面部、手及上肢轻偏瘫和感觉缺失,下肢不受累,伴Broca失语(优势半球)和体象障碍(非优势半球),无同向性偏盲;②下部分支卒中:包括颞极、颞枕部和颞叶前中后部分支,较少单独出现,导致对侧同向性偏盲,下部视野受损较重;对侧皮质感觉如图形觉和实体辨别觉明显受损,病觉缺失、穿衣失用和结构性失用等,无偏瘫;优势半球受累出现Wernicke失语,非优势半球出现急性意识模糊状态。
深穿支闭塞导致对侧中枢性均等性偏瘫,可伴面舌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可伴对侧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病变出现皮质下失语。
(3)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交通动脉前主干闭塞,可因对侧代偿不出现症状;交通动脉后闭塞导致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与下肢瘫;尿潴留或尿急(旁中央小叶受损),淡漠、反应迟钝、欣快和缄默等(额极与胼胝体受损),强握及吸吮反射(额叶受损);优势半球病变可出现Broca失语和上肢失用。
皮质支闭塞导致对侧中枢性下肢瘫,可伴感觉障碍(胼周和胼缘动脉闭塞);对侧肢体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反射及精神症状(眶动脉及额极动脉闭塞)。
深穿支闭塞则引起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上肢近端轻瘫(累及内囊膝部及部分前肢)。
(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
主干闭塞引起对侧同向性偏盲,上部视野损伤较重,黄斑视力可不受累(黄斑视觉皮质代表区为大脑中、后动脉双重血液供应)。
中脑水平大脑后动脉起始处闭塞,可见垂直性凝视麻痹、动眼神经瘫、核间性眼肌麻痹、眼球垂直性歪扭斜视(vertical skew deviation)。
优势半球枕叶受累可出现命名性失语、失读,不伴失写。
双侧大脑后动脉闭塞导致皮质盲、记忆受损(累及颞叶),不能识别熟悉面孔(面容失认症),幻视和行为综合征。
深穿支闭塞:丘脑穿通动脉产生红核丘脑综合征:病侧小脑性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对侧感觉障碍;丘脑膝状体动脉出现丘脑综合征:对侧深感觉障碍、自发性疼痛、感觉过度、轻偏瘫、共济失调和舞蹈-手足徐动症等。
(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
基底动脉或双侧椎动脉闭塞是危及生命的`严重脑血管事件,引起脑干梗死,出现眩晕、呕吐、四肢瘫、共济失调、昏迷和高热等。
中脑受累出现中等大固定瞳孔,脑桥病变出现针尖样瞳孔。
常见眼球垂直性歪扭斜视,娃娃头或冰水试验眼球水平运动缺如或不对称,眼球向偏瘫侧同向偏视,垂直性眼球运动可受损。
中脑支闭塞出现Weber综合征(动眼神经交叉瘫)、Benedit综合征(同侧动眼神经瘫,对侧不自主运动)。
脑桥支闭塞出现Millard-Gubler综合征(展及面神经交叉瘫)、Foville综合征(同侧凝视麻痹和周围性面瘫,对侧偏瘫)。
小脑上、小脑后下或小脑前下动脉闭塞可导致小脑梗死,常见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站立不稳和肌张力降低等,可出现脑干受压和颅内压增高症状。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由Caplan(1980)首先报道,基底动脉尖分出两对动脉,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分支供应中脑、丘脑、小脑上部、颞叶内侧及枕叶。
血栓性闭塞多发生于基底动脉中部,栓塞性通常在基底动脉尖。
导致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如单或双侧动眼神经部分或完全麻痹、一个半综合征、眼球上视不能(上丘受累)、光反应迟钝而调节反应存在(类似Argyll-Robertson瞳孔,顶盖前区病损);一过性或持续数天的意识障碍,反复发作(中脑或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受累);对侧偏盲或皮质盲(枕叶受累);严重记忆障碍(颞叶内侧受累)。
中老年卒中突发意识障碍又较快恢复,出现瞳孔改变、动眼神经麻痹、垂直注视障碍,无明显运动、感觉障碍,应想到该综合征的可能;如有皮质盲或偏盲、严重记忆障碍更支持;CT及MRI 见双侧丘脑、枕叶、颞叶和中脑病灶可确诊。
(6)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闭塞综合征:
也称延髓背外侧(Wallenberg)综合征,是脑干梗死最常见类型。
导致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前庭神经核);交叉性感觉障碍(三叉神经脊束核及对侧交叉的脊髓丘脑束受损);同侧Horner征(下行交感神经纤维受损);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疑核受损);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绳状体或小脑受损)。
小脑后下动脉解剖变异较多,常见不典型临床表现。
二、诊断
1.诊断依据
中年以上,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突然发病,一至数天内出现脑局灶性损害的症状、体征,并可归因于某颅内动脉闭塞综合征,临床应考虑急性血栓性脑梗死可能。
2.CT或MRI检查发现梗死灶可以确诊
有明显感染或炎症性疾病史的年轻患者需考虑动脉炎的可能。
治疗脑血栓的方法
脑血栓的治疗方法是按照脑血栓的分期来实现治疗的,主要分为急性期跟恢复期,如下:
(一)急性期: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
1.缓解脑水肿:梗塞区较大严重患者,可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
2.改善微循环:可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能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微循环。
3.稀释血液:①等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通过静脉放血,同时予置换等量液体;②高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静脉注射不含血液的液体以达到扩容目的。
4.溶栓:①链激酶。
②尿激酶。
5.抗凝:用以防止血栓扩延和新的血栓发生。
①肝素。
②双香豆素。
6.扩张血管:一般认为血管扩张剂效果不肯定,对有颅内压增高的严重患者,有时可加重病情,故早期多不主张使用。
7.其他:本病还可使用高压氧疗法,体外反搏疗法和光量子血液疗法等。
(二)恢复期:继续加强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和言语功能训练,除药物外,可配合使用理疗、体疗和针灸等。
此外,可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剂,如潘生丁或阿斯匹林等,有助于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