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卫河聊城段防洪能力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漳卫河聊城段防洪能力分析
叶强;孙道磊;李广杰
【摘要】根据聊城市漳卫河1963年、1982年、1996年和2016年的洪水资料
分析了漳卫河的行洪能力,提出有关部门要重视河道清障、疏浚的建议,以恢复河道
的防洪能力.
【期刊名称】《山东水利》
【年(卷),期】2018(000)007
【总页数】2页(P16-17)
【关键词】聊城市;漳卫河;防洪分析;河道行洪
【作者】叶强;孙道磊;李广杰
【作者单位】聊城市水文局,山东聊城252000;聊城市水文局,山东聊城252000;聊
城市水文局,山东聊城2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5
漳卫南运河为海河流域五大河系之一,沿两省界经山东省聊城市、德州市、滨州市,至无棣县二道沟以下汇入渤海。南运河经过1970—1975年疏浚治理,干流聊城
段设计防洪流量4 000 m3/s,相应防洪保证水位南陶站44.09 m,临清站38.05 m;排涝流量1 150 m3/s,相应防洪警戒水位南陶站40.66 m,临清站34.01 m。
1 漳卫河历史洪水
1)1963年洪水:受西南涡影响8月2日~8日漳卫河流域普降特大暴雨,漳河岳城水库以上流域平均雨量373 mm。受暴雨影响8月5日岳城水库坝前最大流量达7 040 m3/s,水库最大下泄流量3 500 m3/s;8日13时30分卫河流域淇河新村站出现洪峰流量5 590 m3/s。
2)1982年洪水:1982年洪水发生在南运河拓宽治理后,卫河来水量较大,安阳河安阳站8月2日出现洪峰流量2 060 m3/s,断面上游决口6处,干流元村站8月5日出现洪峰流量1 080 m3/s;漳河岳城水库8月3日10时开始泄洪,12时达最大泄量603 m3/s。
3)1996年洪水:受8号强台风影响8月2日夜间至5日凌晨漳卫河流域降特大暴雨,干流观台站4日12时流量达5 310 m3/s,18时出现8 910 m3/s的洪峰流量,8月4日8时岳城水库以1 500 m3/s的流量持续泄洪,蔡小庄站6日20时出现最大流量1 470 m3/s,1 400 m3/s以上流量持续30 h;卫河新村站4日8时出现洪峰流量2 680 m3/s,良相坡于4日8时自然滞洪,6日14时下游元村站出现洪峰流量915 m3/s。
2 2016年洪水
受上游2016年7月19~20日大面积强降雨影响,7月漳卫河发生了一次较大洪水,卫河上游元村水文站自7月20日洪水开始起涨,7月23日12时出现最大洪峰流量487 m3/s,相应水位45.24 m;漳河上游岳城水库于21日18时开始放水,开始下泄流量100 m3/s,25日8时调整为307 m3/s,27日10时流量减小至200 m3/s。南陶水文站22日8时洪水开始起涨,7月25日20时流量达到347 m3/s,26日0时漳河岳城水库来水与卫河来水叠加后,南陶水文站流量再次上涨,到28日0时达到最大洪峰流量558 m3/s,相应水位40.10 m,到28日6时南陶水文站流量555 m3/s,相应最高水位40.18 m;洪水22日22时到达南运河临清水文站,28日9时流量到达408 m3/s,水位到达 32.56 m;30日9时
出现455 m3/s洪峰流量,水位到达33.02 m。
3 防洪能力分析
1971—1976年漳卫河干流中下游进行了扩大治理,防洪标准为防御1963年型洪水,约相当于50年一遇。卫运河设计流量4 000 m3/s,相应保证水位南陶
44.09 m;临清38.05 m;排涝流量1 150 m3/s,相应警戒水位南陶40.66 m,临清34.01 m,之后干流河道一直没有系统疏浚,沿岸群众在滩地种植庄稼,并
陆续在滩地和部分主槽栽种多种树木,使河道的行洪能力大幅减弱。
3.1 历次大洪水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从卫运河南陶、临清两站历次大洪水水位流量关系分析,1971—1976年漳卫河
干流中下游扩大治理以后,治理初期河道通畅,行洪能力强,以后随着工程持续运行,出现河道边坡坍塌、淤积,河槽滋生水草、树木等,致使河道行洪能力持续降低,反映在河道水位流量关系上,水位相同,流量减小。南陶监测断面水位达到38.00 m时,1982年洪水流量 700 m3/s,1996 年洪水流量减至 580 m3/s,2016年流量则减至270 m3/s,比1982年流量减小61.4%;临清监测断面水位
达到32.00 m时,1982年洪水流量730 m3/s,1996年洪水流量减至 469 m3/s,2016 年流量则减至 320 m3/s,比1982年流量减小56.2%。
3.2 历次大洪水水位流速关系分析
从卫运河南陶、临清站历次大洪水水位流速关系分析,1971—1976年漳卫河干
流中下游扩大治理以后,由于工程持续运行期间河槽滋生水草、树木等,使河道行洪能力持续降低,反映在河道水位流速关系上,即水位相同,流速减小。南陶站水位达到38.00 m时,1982年洪水断面平均流速1.50 m/s,1996 年洪水减至
1.12 m/s,2016 年流量则减至0.68 m/s,比1982年流量减小54.7%;临清站
水位达到33.00 m时,1982年洪水断面平均流速 1.30 m/s,1996 年洪水减至1.08 m/s,2016 年流量则减至0.62 m/s,比1982年流量减小52.3%。
3.3 历次大洪水上下游洪水过程
1971—1976年漳卫河干流中下游扩大治理以来,因持续运行40多年未进行系统整治,河道淤积、滋生水草、树木等,致使河床糙率增大,洪水流速减小,严重影响河道行洪能力,反映在1982年、1996年、2016年上下游洪水过程上,显示
洪水过程线从尖瘦型向矮胖型渐变,涨水历时延长,上下游之间洪水传播时间持续延长。如图1~图3所示。
图1 漳卫河1982年上、下游洪水过程对照图
图2 漳卫河1996年上、下游洪水过程对照图
图3 漳卫河2016年上、下游洪水过程对照图
从近期几次大洪水上下游洪水过程对照图可以看出,1982年洪水上、下游洪水过程吻合度比较高,涨、落水过程线比较陡峭,上下游洪峰之间传播时间仅5 h,说明治理初期河道畅通,工程防洪能力强;1996年洪水上、下游洪水过程契合度与1982年洪水比较出现明显差异,涨、落水过程时间加长,上下游洪峰之间传播时间则达到26 h,表明河道运行20多年后防洪能力已经有所降低;2016年洪水上、下游洪水过程契合度与前两次大洪水比较差异更加明显,涨、落水过程时间大幅度延长,上下游洪峰之间传播时间则达到40 h以上,表明河道经过40多年运行,
防洪能力下降明显,河道清障疏浚已经非常紧迫。
4 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漳卫河干流河道经过多年持续运行,伴随着河道边坡坍塌、河床淤积,河槽水草、树木滋生等,河道行洪能力大幅度减小,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制定清障、疏浚规划,清除影响行洪能力的水草、树木,恢复河道的行洪能力,以防御未来可能发生的超标准暴雨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