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周易》简单介绍(精选)
周易介绍
中国古代著作《周易》简介名称汉帛书周易(20张)“周”的解释: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
而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
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
然而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却只称《易经》为《易》,“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然而《周礼》的年代,学者还有争议。
所以,就文献而言,“周”应该是后来加上去。
若以《周礼》的系统来看,《三易》的名称皆无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释为“周普”和其它两种占筮书,比较能够相应。
然而夏代是否有《连山》、商代是否有《归藏》也都还是问题。
两书很可能也是“古史积累说”所言的现象。
所以比较肯定的是,《易经》或《周易》原来只称为《易》。
“易”的解释:1.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易”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
2.必须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
礼指从容之节,易即雅乐,都是统治阶级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
《周易》保存了西周钟鼓“交响乐”的框架规制,钟鸣鼎食在西周的底层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3.日月为易,象征阴阳。
4.日出为易。
陈鼓应认为这个意思,也是“干”的本义。
5.易是占卜之名。
6.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人面对变易的书。
7.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长阴消的相互变化。
如一般的太极图所显示的一样。
8.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着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
《系辞传》:“生生之谓易”。
(生生不息,义似“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体会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在《周礼》“太卜”的记载中,亦有《三易》的说法;《三易》是指《连山》、《归藏》和《周易》,三个不同朝代的占筮书。
周易基础知识介绍
周易基础知识介绍周易基础知识介绍《周易》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周易基础知识介绍,希望大家喜欢!周易基础知识介绍一、《周易》它是我国古代—部指导人们认识与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典藉,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
对其书名含义,历代有多种各有一定道理的解说,其中东汉易学家郑玄说:“《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是讲“日月之道普照周天。
”二、阴阳《易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观念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物万象,在其内部同时存两种相反的属性,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为用,处个不断的变化之中;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进行的。
并始终处于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
保持着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态势。
阴阳观念是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周易》的主旨,就在于指导我们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上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三、爻在《易经》中,爻是组成卦的基本单位,其中“—”称作阳爻。
“--’称作阴爻。
四、卦由阳爻和阴爻按照一定规律分别组合,进而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排列符号,就叫做“卦”,卦是为特定目的《占筮》而组成的符号排列,是《易经》的基本组成单位。
五、、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的统称:是由阳爻和阴爻按不同的组合规律.以三个爻为一组分别组成的八种符号排列,《易传·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八个由三个爻组成的卦,也叫经卦或单卦。
六、六十四卦由八个单卦以不同的次序两两重合,就产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别由六个爻组成,也叫别卦或重卦,其中由八个单卦自身相重所成的六爻之卦,也叫做纯卦,其卦名同单卦。
七、《易经》的构成《易经》有其特殊的文字体裁,即不分篇章节次,而是由六十四卦组成。
《周易》是本什么书?
《周易》是本什么书?《周易》是周文王借筮卦体裁写的六十四篇政论文。
周文王在《周易》六十四个卦爻辞中提出了一系列建国方略和各项方针政策,涉及到战争策略、国家体制建设、思想建设、社会管理、教育方针、水利设施建设等各个领域。
六十四卦中的每一个卦辞,即是一个中心论点,六个爻辞则是这一论点的延伸。
下面以《周易-咸》举例,用讲故事的方式把离卦解释给大家听。
对《咸》卦的解释,《彖辞》曰:“咸,感也。
”咸加心为感,以咸通假感,显然是误解。
《说文》:“咸,皆也,悉也。
”指所有的人。
竹书《易》和帛书《易》都写为“钦”,钦为敬,与“感”也没关系。
关于六爻中对身体部位的描述,《周易折中》引易氏祓曰:“感以心为主,而偏体皆所感之一。
初‘咸其拇’,二‘咸其腓’,三‘咸其股’,五‘咸其脢’,上‘咸其辅頬舌’,皆感其偏体者也。
所感出于心,故皆以咸字明之。
”讲人的各部位皆受心灵的感应,这种理解不恰当。
错在哪里呢?错在了理解问题的角度上。
文王写周易的故事32篇-咸文王对闳夭说:“我再给你写一个卦,你也该回去向姬发他们传达了。
”接着划了个泽山卦◎咸亨,利贞。
取女吉。
闳夭分析道:“三个阳爻聚集在上互卦,表明君和文武大臣团结有力,这是卦象的征象。
‘咸亨’是必须君臣团结一致,国家才坚强有力,而且还强调必须要这么做。
为什么如此强调呢?”文王答:“这个卦的三个阳爻中心不是君,而是智谋之臣,这就容易出现互相猜忌。
我们现在是创业时期,大家应该齐心协力才能办大事,所以我特意强调这一点。
”小丁问:“取女吉是指迎娶新娘,和‘咸’有关系吗?”“这是八卦显示的内少男娶外少女,是筮卦经常运用的一项功能,其实和前面的亨利贞是没关系的,和‘咸’更没有关系,不要把两者混为一谈。
”◎初六咸其拇。
闳夭问:“初六为下层人,‘咸其拇’是将力量集中在脚趾上。
我看这个卦从初爻到上爻都写人的身体部位,不知有什么深意。
”小丁接上说:“后人都说是出于心理的感应。
”文王干笑了几声,无奈地说:“他们抽调了政治因素,把卦的灵魂弄丢了,才把‘咸’通假‘感’去解释。
《周易》导读
《周易》导读《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易经”。
它是一部阐述事物变化规律的著作,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以导读的形式,为读者介绍《周易》的起源、内容以及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1. 起源《周易》起源于中国商周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左右,是按照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和六十四卦的形式构成的一部文献。
据传,它最早由伏羲氏所创,后传予后世。
《周易》的创作背景与古代政治、军事、宗教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代表了古代智慧与思想的结晶。
2. 内容《周易》主要分为两部分,上卦和下卦。
上卦以乾(天)为首,下卦以坤(地)为首。
通过对八卦、六十四卦的变化分析,展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种种变化规律。
《周易》采用象征性的文字和符号,表达了各种阴阳、五行等哲学概念。
其核心思想是:凡事万物皆有变化,人们应当顺应变化,追求变通和平衡。
3.《周易》的重要性《周易》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它对于古代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易》强调“变”,提出了“变法”的理念,为古代统治者提供了一种治国安邦的思维方式。
其次,它对于后世的哲学、文化、宗教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道家、儒家、佛家等学派在接受并且发展《周易》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理论体系。
此外,《周易》还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农学、军事等方面,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丰富人类思维具有积极作用。
4. 当代价值尽管《周易》起源于古代,但它的思想内涵在当代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周易》强调变化和平衡的观念,这对于当代社会和个人发展同样具有启示作用。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人们需要学会适应变化,保持平衡和稳定。
其次,《周易》强调“道法自然”,提倡顺应自然的智慧。
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周易》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此外,《周易》所强调的“和谐统一”的思想也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全球和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周易》易经简介
《周易》易经简介《周易》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辞,孔子作十翼。
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易经的內容最早只是记载大自然、天文和气象等的变化,古代帝王作为施政之用,百姓用为占卜事象。
至孔子作传,始为哲理的书,是儒家的重要典籍。
亦称为《羲经》、《周易》。
周者,周人也;易者,变易,简易,不易也,周人所作之《易》也。
《周易》,乃群经之首。
古代占筮之书及其解说,后被列入儒家经典。
《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
《经》有时称为《易经》或《古经》,是在专门从事卜筮的巫史们长期经验和记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传》是战国时人对《经》的解释说明,又称《易传》。
《易经》部分分六十四卦,《易传》分为七种十篇,汉代学者称之为“十翼”,“翼”即副翼经文之意。
古代典籍,夏曰《连山》、商曰《归藏》、周曰《周易》。
《周易》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渊薮,奠定了中国哲学的一些基本范畴,如“阴阳”,对中国人影响功莫大焉。
至今,上至鸿儒硕学,皓首穷经;下至街头卜者,研读谋生,无不奉为圭臬,浅人浅解之,深人深究之,也算是十三经中最深奥、最神秘的书了。
所以,作为中国人,不可以不读《周易》!易经通释:易的释义四种:1、上日下月为易,2、如蜥蜴变化为易;3、化繁就简为易;4、金乌,大日,生命。
经的释义三个:1、通“径”字,路径;2、经典;3、方法。
综合起来,易经的作用就是指导人们深入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识天地、阴阳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科学奥秘,充分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之际遇,在比较好的环境中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易经实际上涉及了六项内容:科学、数学、逻辑学、哲学、修行学、占卜学。
因此,它成为道教、儒教、阴阳术数的经典,三教在各自领域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应用。
后汉郑玄在《易赞》中将“易”定义为:简易、变易、不易。
宇宙万物,时刻变化,人事亦如此,故曰“变易”;大宇宙之变化,井然有序,循环不已,有规律可循;小宇宙人之命运,同具法则性,故曰“不易”;正因有“不易”之法则,即能了解宇宙天地法则,可以遵循;同样,小宇宙人的动向,亦能预知,并可规范,故曰“简易”。
易学常识一:《周易》概述
易学常识一:《周易》概述人生之事,因缘际会。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阅读本文。
就让我们随缘、结缘、惜缘,善缘广结。
得到我们想要的,活用我们学到的。
《周易》是中华文化之根!被赞誉为“读懂中国文化第一书”!对于初学者,《周易》就好比一栋高楼,这栋楼有64层,外观奇特,魅力无限,吸引你不由自主地想上去一探究竟。
当你进入这栋楼的大堂,才发现犹如一座迷宫,你根本找不到电梯口,也找不到楼梯口,更见不到服务员。
很多人在里面转了几圈就出来了,尽管向往这栋楼里的风光,也只能从外面雾里看花,望楼兴叹!于是就有那么一些好事之人,谣传这栋楼里神神秘秘、玄而又玄,什么魑魅魍魉都出来了,搞得乌烟瘴气,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因此,我们这一个系列,就是为大家拨开迷雾,帮助大家找到电梯口(楼梯口),让你自己上楼,去你想去的楼层。
假如你注重养生,你就去27楼(颐卦),那里为你服务的养生专家均是世界级的;假如你准备打官司,去6楼(讼卦);如何教育子女?去4楼(蒙卦);如何为团队吸引优秀的人才?去26楼(大畜卦);如何齐家?去37楼(家人卦)……易学入门《周易》概述的着重点在三个方面:一、何为易?二、为何学?三、如何学?一、何为易?《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与智慧的结晶!从七千年前的伏羲(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到战国时期的亚圣孟子,《易》的成书时间,跨度大约五千年。
这一期间的圣贤伟人几乎都参与了《易》的创作,其中“中华三圣”的贡献最为突出。
我国古代的圣贤比较多,大家也许会问,“中华三圣”为什么是伏羲、周文王和孔子呢?众所周知,国学包括经、史、子、集,以群经之始《易》为代表的经学,是国学之“魂”;以《史记》和《汉书》为代表的史学,是国学之“肉”。
《汉书·艺文志》说:“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这句话明确了三圣就是伏羲、周文王和孔子,并将古代划分为三古,即上古、中古和下古。
伏羲是上古时期圣人的杰出代表,周文王是中古时期的杰出代表,而孔子则是下古时期的杰出代表。
《周易》(国学权威经典)之《周易》成书
古。
上古,伏羲首次发明了八卦,所谓一画开天。
相传伏羲画八卦,始于乾卦三画之第一画,乾为天,故说“一画开天”。
伏羲是华夏上古三皇之一,生活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虽然没有典籍可以考证,但任何一部讲《周易》的著作都会把伏羲氏列在首位。
《周易》之前有两个版本的《易经》:《连山易》和《归藏易》。
《连山易》为神农所创,神农即炎帝,三皇五帝之一。
《归藏易》为黄帝所创,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生活在距今约五千年前。
或有人说《连山》为夏朝之易,《归藏》为商代之易,因年代久远,俱已失传。
中古周文王,《周易》为周文王所创。
他在被纣王囚禁时根据伏羲的研究继续演绎,发明了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
周公,周文王之子,西周杰出的政治家。
一般认为,周公为《易经》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另加乾坤两用爻添加了爻辞。
三圣之中为什么没有提到周公呢?根据汉儒的解释,因为古代的。
国学经典《周易》简单介绍
国学经典《周易》简单介绍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
它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占卜学和文化智慧的综合体现,被誉为“中国智慧的总汇”。
本文将对《周易》进行简单的介绍。
《周易》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被誉为“五经之首”。
《周易》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据传为周文王和周公所制。
《周易》的核心理论为“阴阳”和“易”。
“阴阳”是自然哲学的基本概念,它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两个对立面,如阴阳、动静、阴書阳化等。
而“易”则指变化的规律和方式,意味着事物在变化中存在一种秩序。
《周易》由六十四卦组成,每卦均以六爻(阴爻和阳爻的排列)组成,共计三百八十四爻。
这些卦象所代表的含义是作者以古人在天人合一、得天机、探大道的基础上,参照卜筮和哲学思考而形成的。
爻的组合形式各异,每一爻都有特定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通过对六爻的组合和变换,以及与其他卦象的联系,可以推演出不同的情况和结果。
《周易》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上卦和下卦。
上卦是由三个阴爻组成,下卦是由三个阳爻组成。
阴爻和阳爻组合之后形成不同的卦象。
每个卦象都有其独立的解释和引导意义,可以用来占卜运势、指导决策和研究人生哲学等。
同时,《周易》还蕴含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观念,如其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
《周易》的研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自古以来,许多著名的学者和智者都对《周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
其中,包括宋代的程颐、朱熹等儒学大师,以及清代的王阳明、梁启超等思想家。
这些学者通过对《周易》的研究,进一步推进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和演进。
如今,《周易》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化遗产,仍然对当代人们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人们通过学习和运用《周易》,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智慧,把握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同时,《周易》也引起了许多学者和爱好者的关注和研究,他们通过解读《周易》中的卦象和爻辞,来探索人类智慧的边界,探究宇宙和人生的意义。
总结而言,《周易》是一部道教哲学、占卜学和文化智慧的综合体现。
《周易》到底讲什么
《周易》到底讲什么我相信没有中国人不知道四书五经,我也相信没有多少人认真读过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中只有《易》讲的是哲学,而且是高深的哲学。
《易》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结晶,是伏羲氏、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古代大思想家对天、地、人的认识和人如何顺应事理法则的经典。
伏羲氏画八卦,文王演绎八卦并作卦辞,周公作象词,孔子等人作《十翼》等。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
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是或《黄帝内经》,无不和《易》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
”《易》就是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认知世界,应该如何认知自我,从而做到持经达变,通达乐观。
《易》每一卦都是用来了解自己和周围社会的,64卦只是表示一种现象,卦没有好坏之分。
《易》分为上下两篇,其中上篇共有三十卦,下篇共三十四卦,共是六十四卦,而每一卦又有六爻组成,所以《易》一共有三百八十四卦。
《易》源自古圣贤们对宇宙人生之道的感悟,奥妙在于运用大自然中的规律,来贯通掌握人类社会的规律。
它有极大的包容性和涵盖性,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智慧之库,也是我们心灵的一块栖息地。
有关《周易》的图书则大约相当于其他十二经的图书总和。
古人云:不看《周易》,不能为将相。
纵观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谋略家,象姜子牙、张良、诸葛亮,这些人对《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
孔子说读了《易经》就可以没有大过失,也不会犯大过失。
因为《易经》告诉我们现在如果这样,将来就会那样。
你自己去选择判断,经过理性的选择,那你还会犯什么大错呢?年纪轻的花一点时间读《易经》知道怎么过你后面用的日子,年纪大的花点时间看看《易经》就会知道这一辈子你到底过的怎么样。
《易经·乾卦》开篇就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古人效法自然,一年四季,周而复始,从不停息,这就是君子的精神。
而今天做事就是快快快快,什么都变快了,四季都变了,夏天过了就是冬天,秋天没有了;冬天过了就是夏天,春天没有了。
周易简介
两仪
“经卦”,就是以阴阳爻重叠而成的最初 的八个“三画卦”; 由八个“三画卦”再重叠,就演化出屯、 蒙、需、讼、师、比、小畜、履……等等 六十四卦。 古代的三种《易》类专书就是由这些卦组 成。 关于记忆背诵八卦方法:
《周易》数术是应用什么形式 进行预测的呢?
概括起来主要有:卜、筮、占、算、
卜 《说文》日:“灼剥龟也” ,是用烧灼龟甲的办法进行 占卜。
筮 是用蓍草进 行占卜的方法
2017/1/11
Shecao.mpg
4
蓍草茎高1一、周易的性质 米左右,羽状叶脉,夏秋间开白色小 花,深秋枯槁,来年逢春又生。传说蓍草为稀有植 物,全仅有三处生长此草:一为山东曲阜;一为山 西晋祠;再就是淮阳太昊伏羲陵了。
7 8 9 10 11 12 13 14
7 8 9 10 11 12 13 14
二进制与六十四卦
阴阳的二进制的线性量化关系
+1 111 011 101 001 110 010
100
000
坤 艮 坎 巽 太阴 少阳 阴
震 离 兑 乾 少阴 太阳 阳
太极
吉凶判断:比应、当位、中正
在《周易》的卦画里,每卦共有 六爻,从下向上排列。凡是两个 相邻的爻称作比,比是比邻、比 近的意思。如果相比的两爻是一 阴一阳,就更加亲近一些。 应是对应、应合的意思。每个六 爻卦都是由两个三爻卦上下重叠 而成。如果从上下卦分开看,它 们各自有第一二三爻。如果上下 卦连成一体看,上卦的第一二三 爻就是全卦的第四五六爻。这样 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就有了 对应关系。应是一种应合、应援, 有应当然是好事。但这种对应关 系要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的易理上去观察。一般说,在相 应位置上的两爻如果是一阴一阳, 即可成为阴阳正应;如果是两阳 或两阴,即构成敌应关系。
《周易》易经简介
《周易》易经简介《周易》易经简介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辞,孔子作十翼。
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易经的內容最早只是记载大自然、天文和气象等的变化,古代帝王作为施政之用,百姓用为占卜事象。
至孔子作传,始为哲理的书,是儒家的重要典籍。
亦称为《羲经》、《周易》。
《周易》易经简介周者,周人也;易者,变易,简易,不易也,周人所作之《易》也。
《周易》,乃群经之首。
古代占筮之书及其解说,后被列入儒家经典。
《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
《经》有时称为《易经》或《古经》,是在专门从事卜筮的巫史们长期经验和记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传》是战国时人对《经》的解释说明,又称《易传》。
《易经》部分分六十四卦,《易传》分为七种十篇,汉代学者称之为“十翼”,“翼”即副翼经文之意。
古代典籍,夏曰《连山》、商曰《归藏》、周曰《周易》。
《周易》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渊薮,奠定了中国哲学的一些基本范畴,如“阴阳”,对中国人影响功莫大焉。
至今,上至鸿儒硕学,皓首穷经;下至街头卜者,研读谋生,无不奉为圭臬,浅人浅解之,深人深究之,也算是十三经中最深奥、最神秘的书了。
所以,作为中国人,不可以不读《周易》!成书背景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
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
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
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
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周易全书解读
周易全书解读周易,又称“易经”,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它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古代中国众多学者和思想家都把它当做他们思考和探索的出发点。
《周易》与古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和政治密切相关,其影响延伸至汉朝和近代,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周易》最早见于商朝,据说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文献之一,被认为是由武王勇夫集结的伟大思想家编写的。
《周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当时的名称是《易传》。
它在一个叫做“六经”的统治思想之下被正式认可,受到了汉朝和宋朝政府的正式认可,成为官方的政治和文献经典。
<u>第二部分:《周易》理论讨论</u>《周易》的哲学概念是“六十四卦”,一共有六十四种卦,它们不仅仅气象现象的反映,而且也代表着“政治、社会、家庭、宗教、婚姻、商业”等不同的概念。
《周易》的六十四卦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六道轮回”,另一部分是“八象”。
每一个卦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和意义,从这种角度来看,《周易》被认为是一部哲学著作。
《周易》所提出的六十四卦,让人们可以从此细致地解读世界。
研究六十四卦,可以帮助人们研究出九宫焦点,分析吉凶祸福;也可以帮助人们洞察四季更替、节气轮回;也可以帮助人们明确政治上的变化。
《周易》有助于智慧的提升,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更深刻的自我理解和更高的诸如心理洞察之类的能力,更有助于人们做出合理的决策和判断。
<u>第三部分:《周易》的影响</u>《周易》的教条影响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们使用《周易》来判断一些局势,让它成为官方咨询解读的核心指南;它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民间鉴定师和谋士的认可,成为他们智慧的源泉和航向的指引;在家庭生活中,它还被用来咨询孩子的出生、婚姻、学习和事业的方向等等。
《周易》的影响也蔓延到汉朝和近代。
汉朝时期,它深入到汉朝政府各级行政,为官方活动提供指导;近代,它催生了梁启超、孙绍基等思想家的内省理论。
周易全文及译文及解说
周易全文及译文及解说
《周易》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预测之用。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为孔子所撰。
《周易》的“周”字,有“周代”、“周普”的含义;“易”字,包括“简易”、“变化”、“不变”三层含义。
所谓“易”,便是指宇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阴阳消长、变化转化的规律。
《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象”(《象》)、“象”(《象》)和“爻”(《系辞》)三个部分。
“象”是阐明《周易》的基本原理,阐述八卦、六十四卦的起源和原理以及与事物发生的各种联系。
“象”是对“象”的说明和解释,是用来说明和解释“象”的。
“爻”是对“象”和“象”的具体解释和说明。
“象”和“爻”是《周易》的实质和核心,是占卜预测的基础。
抱歉,无法提供《周易》全文及译文及解说,建议阅读相关书籍获取详细信息。
古籍《周易》介绍
古籍《周易》介绍《周易》是一本古代中国经典著作,是儒家经典之一。
它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经典之一,被誉为“易学之宗”、“儒家经典之首”,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以及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周易》的起源、主要内容和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一、《周易》的起源《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商朝晚期的卜辞。
它最早流传于古人民之间,后来被进一步整理成书。
古籍中的《易经》,即《周易》的主要内容,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末年,孔子及其弟子对《周易》的研究和注释使得它成为一本经典。
二、《周易》的主要内容《周易》主要分为两部分:上经和下经。
上经包括了八卦和六十四卦的象征意义和解析方法。
八卦是由阳爻和阴爻组成的八种符号,象征着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
六十四卦则是由八卦组成的,每个卦象征着一种特定的情况或状态。
下经则是对八卦和六十四卦的解释和运用。
《周易》的核心思想是“变”。
它认为自然界万物均处于变化之中,而八卦和六十四卦则是对这种变化规律的概括和归纳。
通过解读卦象和卦辞,人们可以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从而采取适当的行动。
三、《周易》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1. 作为儒家经典的地位《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派之一。
儒家强调人际关系、道德品质以及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周易》通过八卦和卦辞的解读,深化了儒家的思想,成为了儒家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预测和决策的工具由于《周易》能预测和解读事物的变化和趋势,它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包括农业、政治、军事等。
人们相信通过《周易》的指导,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灾祸或获得成功。
3. 影响文学艺术创作《周易》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哲学和社会,还对文学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都包含了对《周易》的引用和借鉴,它为文学艺术提供了灵感和创作素材。
4. 影响了中国文化传统《周易》不仅影响了古代中国文化,而且对中国的文化传统产生着长久的影响。
它强调道德、伦理和社会和谐,对于培养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有着深远的作用。
《周易》全文及翻译(完整版)
《周易》全文及翻译(完整版)周易《易经》,全名为《易经纬度卦辞象传》或称《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典籍,是周朝人所创作的一部哲学经典。
全书共分为两部分,即《卦辞》和《象传》,共有64卦,每卦又有六爻。
本文将为您呈现《周易》的全文及翻译(完整版)。
第一卦乾卦《乾(qián)卦》上九,井谷尽,无咎。
翻译:《乾卦》上九,井谷干涸,没有危险。
《乾卦》乾为天,为阳刚之象征。
其性格刚健、刚直,象征创造、力量、成就、刚强以及激烈的行动。
乾卦象征无限,天地万物都是从无中而生。
上九爻表示是乾卦最高的阶层,也表示了乾卦阳刚之气到达顶峰,万物成熟。
第二卦坤卦《坤(kūn)卦》九四,屯(tún)龙(lóng)有凶。
翻译:《坤卦》九四,乌龙遇到凶险。
《坤卦》坤为地,为阴柔之象征。
其性格温和、贤淑,象征接纳、包容、忍让、顺从以及安稳、柔软。
九四爻表示坤卦中居中的位置,表示稳固的状态,但也暗示了有可能遭遇到意外的不幸。
第三卦屯卦《屯卦》六三,屯其膏(gāo)。
翻译:《屯卦》六三,积蓄能量。
《屯卦》屯为水雷屯,为动起来的能量。
其性格内敛、爆发力强,暗示潜存的激动和动荡,象征善于积蓄能量的状态。
第四卦蒙卦《蒙卦》九四,击蒙(mēng)不(bù)利(lì)残(cán)贞(zhēn)。
翻译:《蒙卦》九四,击溃不利,应该保持正直。
《蒙卦》蒙为山水蒙,象征启蒙和教育的过程。
其性格迷惑、冒险,表示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还处于模糊不清的阶段。
九四爻表示发展到较高层次,但面临了不利的状况,必须要坚守正直,才能度过困境。
第五卦需卦《需(xū)卦》上六,需(xū)有孚,兑(duì)\.翻译:《需卦》上六,虽然有需要,但必须要诚信。
《需卦》需为水雷需,为行动发动的起点。
其性格需求、要求,表示有所需求但需要通过诚信才能实现。
上六爻表示需卦最顶层,虽然面临需要,但只有通过坚持诚信,才能达到所求之物。
《周易》简介
《周易》简介古代中国的两部经典之一,《周易》是一部包含着奥秘与智慧的著作。
它是在中国古代智慧的积淀和哲学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您简要介绍《周易》的内容、背景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一、《周易》的内容《周易》通常被称为“易经”,它由两部分组成:《易经》和《系辞》。
《易经》包含六十四卦,每卦由六条爻组成,每条爻用阳线和阴线表示。
每个卦都具有独特的象征含义,象征着宇宙万物的不同状态和变化。
《系辞》则是对《易经》内涵的解释和阐释,通过解读卦辞、爻辞和文辞,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生的道路。
二、《周易》的背景《周易》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中国,据传是由一位智者名古子所创立,后经过多代智者的研究和扩充,最终形成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版本。
《周易》的创作与儒家文化、道家思想及中国古代宇宙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独特的地位使得它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
三、《周易》的重要地位1. 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周易》涵盖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精髓,融合了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
它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宇宙、人生、时间和伦理道德的深刻思考,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预测与卜筮的工具《周易》在中国古代被广泛运用于预测和卜筮。
通过卦辞和爻辞的解读,人们可以预测天气、农作物的丰歉、君臣之间的关系等等。
在古代社会中,《周易》的卜筮术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在政治、军事和社会事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周易》不仅被视为精神智慧的积累,也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从古至今,《周易》的研究和阐释从未停止。
每一代学者都通过研究《周易》,试图从中发掘出更多的谜题和智慧,因此,《周易》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并持续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周易》作为古代中国的经典之作,以其深邃的智慧、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在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考和行为。
国学易经入门
国学易经入门易经是一部古老而丰富的国学经典,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在哲学、历史、文学等领域中具有深远的影响,也在当代仍然具备重要的实用价值。
本文将从易经的起源、主要内容以及应用方面进行简要介绍,帮助读者初步了解易经。
一、易经的起源易经,又称《易经》、《周易》,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典籍,可追溯至西周时期。
据传,易经的作者是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周公(姓姬名旦),他根据自己对自然万物变化规律的观察和思考,总结出了六十四卦和八卦的概念,并用卦象来描述事物的变化和演化。
二、易经的主要内容易经的核心思想是宇宙万物的变化和演化,揭示了事物变化规律中的一种普遍性原则。
易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卦和爻。
卦是由三个爻组成的六位符号,用以表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个自然元素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关系。
每个卦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象征,代表着不同的自然现象和人生道理。
爻则是卦的组成部分,它有两种状态:阳爻和阴爻,分别用——和—来表示。
阳爻代表阳性,阴爻代表阴性,二者互为对立而又相互依存。
三、易经的应用价值易经不仅仅是一部经典著作,更是一种思想体系和智慧传承。
它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卦象语言,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易经被广泛用于许多领域,如哲学、心理学、建筑学、商业策划、领导力培训等。
下面简要介绍易经在某些领域的应用示例:1. 领导力和管理:易经强调平衡、变通和和谐的原则,对于领导者的决策和管理风格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领导者可以借鉴易经的思想,在处理复杂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时保持灵活性和宽容度。
2. 个人成长和发展:易经注重个人与环境的协调关系,提倡人们根据自身特点和外在条件,选择最优策略,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通过学习和理解易经的原理,个人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把握机遇,并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更多的成功和幸福。
3. 婚姻和家庭:易经强调夫妻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亲情关系的重要性。
周易易经全文解说
周易易经全文解说引言易经,全称为《易经》或称《周易》,是我国古代典籍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易经记载了古代智慧与哲学思想,并通过六十四卦的形式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对《易经》进行全面解读,探讨其中的智慧和深意。
一、《易经》的历史背景1.传承与发展:《易经》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的版本为《周易传》。
后来,儒家思想家孔子对其进行整理和发展,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易经》版本。
2.文化背景:《易经》的形成受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当时,人们普遍相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相互联系的,通过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他们试图揭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规律和关系。
二、易经哲学思想1.Yin阳观念:《易经》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阴阳。
阴阳是世界的核心动态,代表了一切事物的两个相对而又互为补充的方面。
阴阳的转换和平衡是世界的基本规律。
2.八卦和六十四卦:《易经》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形式,表达了世界万物的变化和演化。
八卦代表了八个基本概念,每个卦则是由两个三爻组成,爻的变化代表了事物的变化过程。
3.变通思维:《易经》强调变通思维的重要性。
它告诉人们在面对复杂的情境时,应以柔顺的态度来变通应对,找到平衡点和最优解。
三、易经的应用领域1.治国安邦:古代中国帝王将《易经》应用于治国理政。
他们通过卦象的变化和解析,决策国家大事,预测天灾人祸,保障人民的福祉。
2.经商决策:商人在经商决策中常借助《易经》的智慧。
他们通过卦象的变化和解析,预测市场走势,选择正确的经营策略及时做出调整。
3.人生指导:《易经》也可以作为人生指导的工具。
它教人们如何应对人生的变化和困境,找到平衡与和谐,寻求个人发展和幸福。
四、易经的现代意义1.哲学智慧:《易经》中的哲学思想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它教导人们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上寻求平衡和和谐。
2.科学研究:现代科学研究也不乏对《易经》的借鉴。
一些科学家运用卦象和易经思想,研究复杂系统的演化规律,如气候变化、经济模型等。
《周易》最全基础知识汇总。一文让你读懂易经。
《周易》最全基础知识汇总。
一文让你读懂易经。
初读《周易》者会为许多的专业词汇和基础知识所困扰,下文帮助大家整理一些常用的专业词汇与基础知识,并对此加以解读,以方便大家更好地阅读老祖宗这份智慧遗产。
建议收藏这份干货。
一、经传。
《周易》由经传两部分组成,分别指《易经》与《易传》。
《易经》内容为六十四卦卦辞与三百八十六爻爻辞,分为上经与下经,上经为乾卦至离卦的卦爻辞,下经为咸卦至未济卦的卦爻辞。
《易传》内容为十翼,即《彖传》上、下,《象传》大、小,《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
从出现时间来说,经在前,传在后。
从内容上来说,传是对经的发挥与阐述。
一般认为,经为周文王所作,传为孔子所作。
先秦以前,经传分开。
两汉时期,崇尚孔氏,易家费直将《彖传》《象传》《文言》掺入经文之中。
魏晋王弼接续费直,此后经传基本合一,但仍有易家坚持经传分离。
二、卦卦分为经卦与重卦。
经卦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重卦为八经卦排列组合而得的六十四卦。
通常所称呼的八卦为经卦,六十四卦为重卦。
也就是说六十四卦的每一卦皆由上下、内外的两个经卦组成。
例如《乾》卦的上卦为八经卦的乾,下卦也是八经卦的乾。
《屯》卦的上卦为八经卦当中的坎卦,下卦为八经卦当中的震卦。
一般认为,八经卦为伏羲所画,六十四卦为文王所画,也有易家认为八经卦与六十四卦皆为文王所画。
下面以乾卦为例:䷀(乾下乾上)乾:元亨利贞。
“䷀”,此为卦象,又名卦图,也可称为卦画。
卦象指卦的形状,由上下六阳爻组成形状的卦为乾卦的卦象,又名乾卦卦图,也可以称呼为乾卦的卦画。
“(乾下乾上)”,此为卦注,意思是对乾卦卦象、卦图、卦画的注解。
意思是乾卦由上下两个乾卦组成。
先秦《周易》文本没有卦注,一般认为,卦注出现于汉代。
“乾,元亨利贞”,这一句话统称为卦辞,也可称为“彖”。
“彖”为断之意,意思是用这一句话来推断概括乾卦之意。
“乾”,此为卦名,也就是该卦的名称。
例如坤、蒙、需、讼、既济、未济等。
国学经典《周易》简单介绍
【导语】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化中⾃然哲学与⼈⽂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道之源”。
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千年来的政治、经济、⽂化等各个领域都产⽣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下⾯是⽆忧考分享的国学经典《周易》简单介绍。
欢迎阅读参考!1.国学经典《周易》简单介绍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周易),是传统经典之⼀,相传系周⽂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四卦和三百⼋⼗四⽘,卦和⽘各有说明(卦辞、⽘辞),作为占⼘之⽤。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辞的七种⽂辞共⼗篇,统称《⼗翼》,相传为孔⼦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
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分化。
⾃孔⼦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
儒门之外,有两⽀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为旧势⼒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为⽼⼦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
《四库全书总⽬》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
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为占⼘宗,⼆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化中⾃然哲学与⼈⽂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道之源”。
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千年来的政治、经济、⽂化等各个领域都产⽣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易经》为群经之⾸,设教之书。
2.《周易》成书时间 成于西周 顾颉刚关于《周易》卦⽘辞制作年代的考证结论,认为周初作。
李学勤也认为顾颉刚此⽂“推定经⽂卦⽘辞‘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为学者所遵信,可以说基本确定了《周易》卦⽘辞年代的范围,是极有贡献的”。
成于战国 ⼤多学者认为《易传》成书于战国。
易传的成书问题,⾃欧阳修《易童⼦问》与苏轼之后,数百年来已经罕有⼈再信是孔⼦所做了,钱穆、顾颉刚、冯友兰、郭沫若、李镜池等等海内外的学者名家均断定司马迁《史记》的说法不⾜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学经典《周易》简单介绍《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
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
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
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
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2.《周易》成书时间成于西周顾颉刚关于《周易》卦爻辞制作年代的考证结论,认为周初作。
李学勤也认为顾颉刚此文“推定经文卦爻辞‘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为学者所遵信,可以说基本确定了《周易》卦爻辞年代的范围,是极有贡献的”。
成于战国大多学者认为《易传》成书于战国。
易传的成书问题,自欧阳修《易童子问》与苏轼之后,数百年来已经罕有人再信是孔子所做了,钱穆、顾颉刚、冯友兰、郭沫若、李镜池等等海内外的学者名家均断定司马迁《史记》的说法不足信。
其称易传为孔子所做,若非司马迁之误,就必是汉儒刘歆所伪窜。
根据《易传》的内容来看,应是在孟子、荀子的性命天道之学出现以后的作品,有明显的黄老道家与阴阳家色彩。
成于西汉顾颉刚根据箕子和康侯两条卦爻辞,指出《周易》卦爻辞为文王所作的传统说法不可信。
顾颉刚继《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之后作《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是对其所说《周易》卦爻辞所无的观象制器故事的专门考论,意在证明《系辞传》观象制器章讲到古史帝系人物的话是西汉后期人的说法。
关于《系辞传》与《世本》的关系,胡适指出,“《世本》所据传说,必有一部分是很古的,但《世本》是很晚的书,《系辞》不会在其后”,“《世本》不采《系辞》,也许是因为《系辞》所说制作器物太略了,不够过瘾。
《系辞》那一章所说,只重在制器尚象,并不重在假造古帝王之名。
若其时已有苍颉沮诵作书契之传说,又何必不引用而仅泛称‘后世圣人’呢?”郭店战国简本《老子》的面世,证明胡适对顾颉刚的批评是正确的。
3.《周易》名称由来《周易》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周易”一词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一种认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书;一种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书,英文中The Book of Changes 的译文就是取此义。
春秋时,就有《周易》提法,在《春秋左传》这部史书当中,多次提到“周易”,但从当时人们运用的《周易》看,只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画(符号)卦爻辞。
战国时,以解释《周易》为宗旨的《易传》成书。
《周易》和《易传》并称为《易》,如《庄子》所谓“易以道阴阳”、《荀子》所谓“善为易者不占”之“易”包含了《易传》。
西汉以降,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效仿先秦与汉景帝把道家黄帝与老子的著作称经的做法,也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称为“经”。
《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
自此以后,《周易》、《易经》、《易》混合使用,有称《周易》,有称《易经》,有称《易》,其实含义一致,均指六十四卦及《易传》,一直沿用至今,仍然没有严格区分。
有的学者为了区分《周易》经传之不同,称六十四卦及卦爻辞为《周易古经》,称注释《周易古经》的十篇著作(易传)为《周易大传》。
“周”之涵义具体地说,“周”字,有二义:①:指周普、普遍,即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
②:指代号,即周朝,古代常称周朝的书为周书,如《周礼》、《周语》等。
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
也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因周文王得名。
“易”之涵义①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易”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
②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
“易”字演变③日月为易,象征阴阳。
从文字学看,“易”字的构成是“日”、“月”。
“易”上为“日”。
④日出为易。
“干”的本义。
⑤易是占卜之名。
⑥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人面对变易的书。
⑦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长阴消的相互变化。
如一般太极图所示。
有说“易”的甲骨文为象征将一器皿水(或酒)倒入另一器皿之中,以示变换、交易。
⑧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着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
《系辞传》:“生生之谓易”。
⑨指古代卜筮之书的代名词。
《周礼》“太卜”的记载中,有《连山》、《归藏》、《周易》三部筮书称为“三易”,故易是筮书专有名词。
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
即是说宇宙的事物存在状能的是:1.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两种性质;2.时时在变易之中;3.又保持一种恒常。
日月的运行表现出一种非人为的自然,这是简易;其位置、形状却又时时变化,这是变易;然而总是东方出、西方落这是“不易”。
4.《周易》后世影响“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又为新道家列为“三玄”之冠,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哲学品格。
汉武帝“独尊儒术”,《易经》被尊为六经之首。
汉代被称为经学时代,“经学”高于一切学术。
中国历代图书分类是:经、史、子、集四大类,经列于首。
《周易》为“六经”之首,自然也就是群书之首,即中国的第一部典籍,影响极大。
历代学术思想发展之契机亦多建基于“易经”,两汉经学自不待言,魏晋“新道家”谈玄,亦将其列为“三玄”之一。
若无《易经》之启发,“北宋五子”的学问几乎不能成立。
《周易》不仅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各个学科发展都发生了作用。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小序》中说:“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音员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
”正如国学大师、新儒家开山祖师熊十力所言“:中国一切学术思想,其根源都在《大易》,此是智慧的大宝藏。
”5.易经和周易的区别易经和周易的区别1、《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是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
(后又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2、《易经》是集合了古代的《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
《易经》成书很早,大约在西周时期。
易经有三本、其中一本是周易,周易是传世的一本;周易的“周”指周代,“易”是变化的意思、《周易》,是周文王在羑里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删诗经,改书经,唯独看了周易进行赞扬。
还为它做传,为易传,也为《十翼》,孔子对易经的贡献就是把它作为一部经典,列入四书五经。
将风水之类的彻底交给连山易,归藏易。
所以百家争鸣时候的流派大都从易经而来。
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
3、事实上还有两种《易经》,一种叫《连山易》,一种叫《归藏易》,加上《周易》,总称为“三易”。
《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所画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样的。
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
《周易》是周朝的《易》。
《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
说到这里,我们要有一个概念,现在的人讲《易经》,往往被这一本《周易》范围住了,因为有人说《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
事实上还有没有?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江湖”中这一套东西,如医药、堪舆,还有道家这一方面的东西,都是《连山》、《归藏》两种易学的结合。
4、《周易》在《简易道德经》里,周是周到圆满、周延普遍、周朝,易一字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即简易、变化、不变三层含义。
易是运动变化无不果的意思、以“易图”和“易理”为核心要素。
5、《易经》是文王在伏羲氏“易图”基础上,将《周易》的逻辑原理广泛应用中国古典哲学两个基础理论:“天人合一”、“阴阳相对运动消长”。
《说文》:“易,蜥易…守宫也。
象形。
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一曰从勿,凡易之属皆从易。
译:易即晰蜴,在田野称晰蜴,在居室也叫守宫,即壁虎。
秘书,易字由日和月两字组成,上为日,下为月,象阴阳之变易。
”;“经,织也,译:经义为织布机上的纵线,即织布机上的经线。
”对《易经》本质的揭示!《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
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普遍认为《易经》最初是占卜用的书,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数、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
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亦被介绍到西方。
6、(1)狭义上说,易经就是周易,是同一本书。
《周易》包括两部分,易经和易传。
易经讲的是64卦每一卦的卦辞和爻辞。
易传讲的是对每一卦或者是对整体易经的解释和进一步的说明。
(2)广义上说易经是个广义概念,易经包含周易,易经是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起源,易经包括天文、历法、星占、星命、河洛、八卦、连山、归藏、周易、五行、干支、奇门、太乙、玄空、六壬、堪舆、中医、相法、占卜等诸多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