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讲义第十四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群体凝聚力

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重点掌握群体凝聚力的概念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了解群体凝聚力的主要测量方法,初步掌握人际关系的社会测量法,掌握群体凝聚力对生产率的影响。

知识要点:

1.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2.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3.人际关系社会学测量法

4.社会距离尺度法

融洽、接纳的人际关系,群体就有一种吸引力。显然,这种吸引力是以情感为基础产生的,属情感凝聚力。

*********************************************************

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群体凝聚力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

如果人们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相互交谈,作出反应,并进行其他交往活动,而这些相互作用通常又会使他们发现大家共同的兴趣,增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

2.加人群体的难度

加入一个群体越困难,这个群体的凝聚力就可能越强。进人这个群体的成员在进人过程中都经历了激烈的竞争,使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经历,增强了他们之间的凝聚力。

3.群体规模

群体规模越大,群体凝聚力就越小。因为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困难,群体保持共同目标的能力相应减弱。

4.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

最近的研究发现,女性的凝聚力量高于男性。

5.外部威胁

大多数研究显示:如果群体受到外部攻击,群体的凝聚力会增强。但是这种现象并不是无条件的。如果全体成员认为他们的群体无力应付外部攻击,群体作为安全之源的重要性就会下降,群体

(1)测量群体内个人之间的吸引力。

(2)测量整个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

(3)测量群体及群体接近和认同的程度

(4)测量群体成员表示留在群体的愿望

(5)上述四种途径的综合利用。

上述几种方法的共同点就是把群体成员间互相接触的数量、频率和强度作为凝聚力的主要指标,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群体成员之间的互选,确定群体成员之间的肯定选择和否定选择的比率,或提实际相互选择的次数与理论上可能的互相选择次数的比率,从而得到凝聚力系数。

1人际关系社会学测量法,或称为社交计量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及精神病学莫雷诺创造的。这种方法采用问卷的形式研究群体中人员之间的好感、反感等情绪关系。莫雷诺认为,当一个人与别人交往时,首先会想到对方对我是否友好赞成还是反对我。这种接纳或排斥的态度,是决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关键。根据这一假设,莫雷诺制定了一种由群体成员自行填报的调查表,内容分为“吸引”、“排斥”、“漠不关心”三类,要求群体成员表明自己的态度,如“你愿意与谁在一起工作”,“你认为准最适合当组长”等等。根据结果绘制出“群体成员关系图”。如图14-1所示。

图中反映了一个8人小组的成员关系,说明了一些情况:A、B、C三人可能是这个小组内的一个小集团,他们三人互相吸引,关系密切;B可能是这个小组众望所归的领袖,因为A、C、D、E、G 都倾向他;E和F互相接近,但他们与其他成员的关系很少,其他人不喜欢他们;H是一个孤立的人物,其他人都排斥他;E、D和F、D彼此漠不关心。

通过社会学测量法能够揭示出群体内人与人的关系情况:谁最受爱戴,谁是孤立者;个体在群

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4是最受爱戴的,有9人选择他。学生2和10次之分别被5人选择,没有人选择的是学生5、9和11。

在国外企业管理中,有人用社会学测量法组织生产小组,与仅凭主观想象组成小组的方法相比较,工人满意度较高,生产效率也高,且员工流动减少。

该方法通过群体内成员在不同的场合对其他成员的选择和排斥,使模糊的人际关系具体化、形象化、定量化,从而测定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得知一个群体的凝聚力。

前苏联心理学家克尔涅夫的实验提供了有说服力的例证。他在一家精密电子仪器厂选择了四个装配工小组,其中两个是最差的班组(A、C),两个是先进班组(C、D)。把先进班组与落后班组比较后发现,在人际关系方面两种状态的班组存在很大的不同,如图14-3所示。

A组由13人组成。这个组生产指标一直很低,经常完不成生产计划。其人际关系状况十分糟糕。一是班组成员之间感情上互相排斥,彼此作了大量的否定选择(表示厌恶),而肯定的选择(表

“4”

4”

(2)愿意请他参加自己所属的团体活动;

(3)愿意和他做邻居;

(4)愿意和他保持一定的距离(如一般的社交);

(5)愿意和他少来往;

(6)愿意和他断绝交往。

其次,群体其他成员从以上六个陈述的不同认同选项(同意或不同意)中挑出符合自己态度的选项。

最后,测定者对群体成员的态度进行统计,制图。如图14-4(a)所示。

横轴反映社会距离的因素,纵轴代表人数百分比。该图表示同一群体对其成员甲、乙两个人所持的社会距离。图中两条曲线表明,群体成员对甲的距离比对乙的要小,即甲更受人欢迎。

不同群体对同一个人的态度距离分布也可以比较。如图14-4(b)所示。

横轴代表社会距离因素,纵轴代表人数百分比。该图表示两个群体A和的成员对甲的距离态度。图中两条曲线表明,两个群体比较起来,A群体倾向甲,B群体虽然有相当人数倾向于甲,但也有少部分人要远离甲。

*********************************************************

二、群体凝聚力与群体效率

一般来说,凝聚力高的群体比凝聚力低的群体更有效,但凝聚力与群体效率的关系比较复杂,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凝聚力高就好。

1.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

首先,不能从二者的相关关系推出它们的因果关系。我们既可以认为高凝聚力是高生产率的起

)。

3,→)。

*********************************************************

本章小结:

群体凝聚力与士气是组织管理者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而群体凝聚力与群体效率、劳动生产率、组织目标实现之间的关系却远比一般人想象的复杂,因此深入研究群体凝聚力对于群体中的个体、群体本身,乃至整个组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章专门介绍了群体凝聚力的概念、影响因素、测定,士气的意义和影响因素,以及群体凝聚力,提出了与管理有关的基本观点和主要方法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