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人体默写 第三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备课专用纸首页 教 学 过 程

注:教学过程应包括复习提问、导入新课、主要教学内容(含板书设计)、布置

装 订 线

第一节使动画人体符合静态动势规律的要素(4课时)

一、动态线

人体千变万化的动作都是由颈、腰、肩、肘、髖、膝这些转折部位的丰富变化来实现的。这些转折部位的变化功能又是通过被它们连接的结构得以实现的。正确地描绘结构的主要动势和主要结构的角度位置是表现人体动作的主要环节。人体结构的主要动势通常是用脊椎来体现的,就是前文提到的“一竖”。脊椎的扭动、俯仰形成了两肩的连线和两髖的连线的变化,这就是“二横”的动势。构成这些转折部位的主要结构,概括起来就是“三体积”和“四肢”。“三体积”包括:头(头部)、胸(胸廓)、髋(骨盆)。“四肢”就是两个上肢(手臂)、两个下肢(腿脚)。通常人们对所看到的人体动作的印象都是“四肢”的动作。其实“四肢”是安置在“三体积”上的,是“三体积”的扭动、俯仰给“四肢”提供了动作基础,因此“四肢”的动作才会更有力、更充分。“三体积”是藏在“四肢”幕后的动作源头,但这个“动作源头”毕竟是可视的,还有一个藏得更深、不可视的更重要的“动作源头”,那就是“动态线”。这是一条看不见的线,但所有的结构都要由它来安排。所以作画时,无论描绘什么动作,使用哪种简化方法,都应先把“动态线”找出来,然后通过“一竖”、“二横”、“三体积”把动势定位下来,最后再合理地组装“四肢”。

二、重心

(一)什么是重心

重心:重心是人体重量的集中点,是人体重力中心垂直向下指向地心的起点。通常情况下,重心约在脐孔稍下,也就是大约在骨盆的两个髂嵴之间的位置。重心线:由重心点向地面所引的一条垂直线。承重点:重心线与地面交叉产生的点。支撑点:用于支撑身体并与受力面接触的那个点。支撑面:支撑面是支撑点形成的支撑人体重量的面。

比如用一只脚做支撑点,那么这只脚的脚掌就是这个动势的支撑面,如果两只脚支撑身体就是两个支撑点,那么这个动势的支撑面就是这两只脚的占地面积和两只脚之间的面积(如图3-1、图3-2)。

(图3-1)(图3-2)(二)重心的作用

重心的作用是决定人体姿势的动静变化。

(三)重心稳定的条件

1.无外力状态下:

一个重心稳定的人体动势,它的承重点超出了支撑面的范围。身体就会失去平衡、只要承重点在承重的范围之内。身体的任何动作(如倾斜、弯曲等)其重心都是稳定的(如图3-3)。当一个人取重心在一只脚上的站立动势时,通常其重心点、

支撑点和承重点都在同一条垂直的重心线上,颈窝也在这条线上,承重点和支撑点重叠。(如图3-4)

(图3-3)(图3-4)

2.有外力状态下

在外力状态下,人体重心稳定的条件仍然是由身体的支撑点和支撑面来决定的。但有一些支撑点可能是看不见的,它是通过外力的转换而形成的。

一个拔河的人,用力拉着绳子,他的两只脚用力蹬地,身体极度倾斜,人却没有倒在地上。按照无外力状态的重心稳定条件来看,其重心的承重点已经离开了支撑面,为什么身体却没有倒呢?这个拉他的外力也可以理解为从后面推他的外力,这个力相当于靠在背后的一堵墙。他的支撑点不仅在两只脚蹬踏的地面上,在身后的“墙”上还有一个支撑点。这样一来,他的支撑面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墙”上,因此,他的承重点仍然在支撑面的范围内(如图3-5)。

有外力作用身体时,需要把来自外力的横向、斜向拉动的力,或者自上而下的重量的力转换成支撑的力。(如图3-6)

(图3-5)(图3-6)

(四)重心和重心点、支撑点之间的关系

1.重心点越低—重心越稳定。

两脚站立的射击和蹲着的射击。两个人的支撑面和承重点基本相似,只是重心点的高度不同。蹲着的射击要比站着射击更稳定。可见重心点越低,身体就越稳定(如图3-7)。

2.支撑点和支撑点之间的距离越大——重心越稳定。

支撑点和支撑点之间的距离越大,支撑面就越大;支撑面越大,承重点移出这

个面积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支撑点之间的距离越大,重心就越稳定。(如图3-8)。

(图3-7)(图3-8)

3.支撑点数量越多——重心越稳定。

扩展支撑面的面积可以降低承重点移出支撑面的可能性。支撑点数量也是决定支撑面面积的一个因素。一个双脚分开站立的动势和一个跪趴在地上的动势相比,跪趴的重心要比双脚分开站立的重心更加稳定。虽然双脚分开站立的动势支撑点之间的距离很大,但是毕竟只有两个支撑点,其支撑面具有线状特点,尽管往左右摔倒的可能性减小了,前后捧倒的可能性还存在。而跪趴的动势是六个支撑点:双手。双膝、双脚,身体无论往哪个方向倾斜都会遇到支撑点(如图3-9)。因此,支撑点数量越多,重心越稳定。在人体稳定动势的设计中,只要抓住“重心点低”、“支撑面大”、“支撑点多”这三点的任何一点,都可以保持身体稳定不倒。这三点都具备的姿势就是躺卧的姿势,躺卧是最稳定的姿势。

稳定的姿势不利于灵活的运动,利于灵活运动的姿势都是不稳定的,如跑步、跳跃都是不稳定的。因为跑步的动势支撑点少、支撑面小、重心高,最重要的是重心的承重点在支撑面以外。而双脚离地的跳跃动作根本没有支撑点,所以空中的人体动势的不稳定系数是最高的。在动画的动作设计中,不稳定的动势通常来描绘极富动感的瞬间动作(如图3-10)。

(图3-9)(图3-10)

作业:静态动势规律的要素

要求:掌握静态人体的动势要领,解决人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动态线。

第二节人体的动势差异(8课时)

一、不同性别的动势差异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男人和女人的动作习惯、动作特点有着很大的差异。即使男女同时做一样的动作,他们的姿势也会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最常见的走和跑的动作,在图3-11中就可以发现一者的手臂、骨盆、胸席的动势有着明显的不同。男女动势差异的原因是:

(一)生理差异:首先,骨骼结构的差异是导致男女动势差异的原因之一(如图3-12)。男性的结构特点是肩宽臀窄,从肩到脚基本上是两条直线;女性的结构特点是肩窄臀宽,从肩到脚基本上是两条“S”形的曲线:男性的耻骨联合较低,女性的耻骨联合较高,因此同等身高的男女,女性的下肢比男性的下肢长。男性的两臂自然下垂,微微往里扣。女性的两臂做微往外翻,因为她们的骨盆较宽,两臂只能顺着骨盆的走向下垂。有的男性下肢呈“O”形,有的女性下肢呈“X”形(虽然两个大腿距离较远,但是仍能在膝关节处并拢)。这种手臂下垂姿势,直接导致了男性和女性在走路或跑步时上肢摆动的区别。另外,性器官的差异也是导致男女动势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男性的性器官在外面,女性的性器官在里面。女性的乳房使她们的前胸挺高了,后背自然就凹陷了,这也是大多数女性的后背要比男人直的原因。

(图3-11)(图3-12)

(二)心理差异:男女心理差异主要来自于生理差异。从天生的自然结构来看,男人比女人强健,女人比男人柔美。在这两种心理驱使下,男女同时做一样的事,其动势却不相同。比如出于女人依附于男人,男人保护女人的常见世俗心理,当对恋人并肩行路时,女人会挎着男人。当两人同时听到一个笑话时,女人会抱着男人的胳膊前仰后合,动作很大;男人身体则往往没有大的动作,只是嘴在笑。男人看自己的手指甲,是掌心向上,弯曲四指来看;而女性则是掌心向下,伸直四指来看。因为男人只是要看指甲是否长长,而女人除了要看指甲是否长长,还要看是否整齐美丽。每当男人坐下时,两腿习惯分开,可以给性器官留有一定的空间:女人出于下意识的自我保护或女人以夹腿为美德的社会心理,坐下时习惯并腿而坐或把双手夹在两腿之间。

(三)服饰差异:基于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原因,男女服饰的差异也会导致动势特征的差异。比如女性的身高普遍低于男性,为便于男女同等高度交流,同时也因为造型等审美原因,出现了女性高跟鞋。前文提到的重心的特点是: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女性的下肢本来就比较长,再加上高跟鞋,其重心更不稳。因此,女性在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