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房屋建筑构造课件20

合集下载

《建筑构造》课件

《建筑构造》课件

砖石施工:砌筑、铺贴、雕 刻等
混凝土材料
性能特点:高强度、耐久性、 抗渗性
应用范围:建筑、桥梁、道 路等
组成成分:水泥、砂、石、 水
施工工艺:搅拌、浇筑、养 护、拆模
钢材材料
钢材种类:钢筋、钢板、钢管等 钢材性能: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等 钢材应用:建筑结构、桥梁、管道等 钢材处理:热处理、表面处理等
墙体节点设计:节点位置、节点连 接方式、节点材料等
楼地面节点详解
楼地面节点类型:包括混凝土楼地面、 木楼地面、复合楼地面等
楼地面节点构造:包括基层、垫层、面 层、找平层等
楼地面节点材料:包括水泥、砂、石、 木材、塑料、金属等
楼地面节点施工工艺:包括浇筑、铺贴、 涂刷、拼接等
楼地面节点质量控制:包括平整度、强 度、耐磨性、防滑性等
建筑构造的作用
提供居住空间: 为人们提供舒 适的居住环境
保护安全:抵 御自然灾害, 如地震、洪水

美化环境:通 过建筑 历史、文化和
传统
建筑构造基本知识
建筑构造的组成要素
建筑结构:包括梁、柱、墙、 楼板、屋顶等
建筑设备:包括给排水、暖 通、电气、消防等
建筑材料:包括砖、石、木 材、钢材、混凝土等
建筑环境:包括室内外环境、 采光、通风、绿化等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安全性:确保建筑 物在使用过程中不 会发生倒塌、损坏 等安全事故
功能性:满足建筑 物的使用功能,如 居住、办公、商业 等
美观性:建筑物的 外观设计应符合审 美要求,给人以美 的享受
经济性:在满足安全性、 功能性和美观性的前提 下,尽量降低建筑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楼地面节点维护与保养:包括清洁、打 蜡、修补等

(完整版)建筑构造课件

(完整版)建筑构造课件

绿色建筑构造的发展与趋势
节能设计
采用保温、隔热、节能门 窗等措施,降低建筑物的 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可持续材料
使用可再生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 生能源,实现建筑物的能 源自给自足,降低对传统 能源的依赖。
05
建筑构造的未来展望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建筑的能源管理、设备监控、 安全防范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
数字化设计工具
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数字化设计工具,实现建筑设计的协 同、高效和精细化。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实现建筑设计的可视化、交互 式体验和施工过程的模拟。
屋顶防水
防止雨水渗漏的措施,一般采用防水材料和防水施工方法。
楼梯与电梯
楼梯
建筑物中的垂直交通设施,分为直跑楼梯、双跑楼梯、旋转楼梯等。
电梯
建筑物中的升降设备,用于垂直运输人员和货物。
门窗与幕墙
门窗
建筑物的开口部分,包括门和窗,起 通风、采光、装饰等作用。
幕墙
建筑外墙的一种形式,由玻璃、金属 板、石材等材料组成,起装饰和保温 作用。
轻质材料
3D打印技术
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具有高强度 、轻质、耐腐蚀等优点,可应用于桥 梁、高层建筑等领域。
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建筑结构 的快速、精确建造,降低人工成本和 材料浪费。
智能材料
如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混凝土等, 能够自动适应环境变化或自我修复损 伤,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智能化与数字化的发展
建筑构造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建筑构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其发展经历了多个 阶段,未来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和人性化的方 向发展。

《房屋建筑构造》课件

《房屋建筑构造》课件

2 外墙的材料和属性
探讨外墙所使用的材料和 其特性。
3 外墙的设计和施工
讲解外墙的设计过程和施 工方Fra bibliotek。屋顶
屋顶的结构设计
详细描述屋顶的结构设计原理和流程。
屋顶的种类和分类
介绍各种类型的屋顶和其特点。
屋顶的材料和属性
探讨屋顶所使用的材料和其特性。
屋顶的设计和施工
解释屋顶的设计过程和施工方法。
地面和楼梯
《房屋建筑构造》PPT课 件
这是一份关于房屋建筑构造的PPT课件,从简介到总结,介绍了房屋建筑的定 义、分类,承重结构、基础与地基,建筑外墙,屋顶,地面和楼梯,室内装 修等内容。
简介
房屋建筑的定义和分类
介绍房屋建筑的定义和不同类型的分类。
建筑构造的基本概念
解释建筑构造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承重结构
承重结构的设计原理
详细介绍承重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核心概念。
不同材料的承重结构
分析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和木质结构的特点和适用 场景。
基础与地基
土工基础与岩石基础
比较土工基础和岩石基础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适合不同地质条件的基础设计
探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基础设计方法。
建筑外墙
1 外墙的种类和分类
介绍建筑外墙的不同种类 和细分分类。
1
地面材料的选择
介绍选择地面材料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和不同的选项。
2
楼梯的种类和分类
讨论楼梯的不同种类和划分方式。
3
楼梯的结构设计
详细描述楼梯的结构设计原理和流程。
4
楼梯的材料和属性
探讨楼梯所使用的材料和其特性。
5
楼梯的设计和施工
解释楼梯的设计过程和施工方法。

房屋建筑构造PPT课件

房屋建筑构造PPT课件
本章内容
•概 述 •基础的埋置深度与影响因素 •基础的类型与构造 •地下室
房屋建筑构造高职高专 ppt 课件
第1页/共39页
房屋建筑构造高职高专 ppt 课件
一、地基概述
2.1 地基与基础概 述
1、地基:承受由基础传下来荷载的土层或岩体,不 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2、持力层:直接承受建筑荷载
的土层或岩体。是地基与基础的
抹 • 面后,涂冷底子油及热沥青两道,然后回填低渗透
性 • 土壤,如灰土。此外在墙身与地下室地坪及室内地
第29页/共39页
地下室的防潮处理 (a)墙身防潮 (b)地坪防潮
第30页/共39页
三、地下室的防水
• 1、防水等级:四级
• 等级
防水耐久年限 设防要求
• 一级
25年
凝土结构自防水
多道设防:一道钢筋混
第6页/共39页
房屋建筑构造高职高专 ppt 课件
2.2基础的埋置深度与影响因素
一、基础的埋置深度 1、浅基础: 浅基础:埋深<5m或埋深< 4B称作浅基础。 (最小500mm) 2、深基础 埋深≥5m或埋深≥4B称作 深基础。
第7页/共39页
房屋建筑构造高职高专 ppt 课件
二、基础埋深的影响因素 1、建筑物的用途 2、荷载的大小和性质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原则:基础设置在坚实的土层上,优先采用天然地基
第10页/共39页
第11页/共39页
2、扩展基础(柔性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起到压力扩散作用的基础, 不受刚性角的限制,抗压、 抗拉、抗弯能力都好。
第12页/共39页
3、刚性基础大放脚的计算 例题1:墙厚360,轴线居中,灰土厚度300,宽度 1000,承载力PK为160kPa,室内外高差450,基础 埋深1050,求大放脚的步数并绘制基础剖面图。

自考房屋建筑构造PPT课件

自考房屋建筑构造PPT课件
长每隔3~5m(或6~12m)处,设变形缝分开,缝宽20mm左 右并用弹性的防水材料嵌缝。 (4)有冰冻地区其下应设防冻胀层,一般用粗砂垫层 200mm厚左右,以防土壤冻胀而使散水起拱开裂。
24 .
精选练习
3、墙身防潮的做法有哪些? 答:墙身水平防潮层做法有防水砂浆防潮层、油毡防潮层、
细石砼防潮层等;墙身垂直防潮层一般是在找平层上刷冷底 子油一道、再涂热沥青两道。
关,均应为4小时。 ( ) ×
19 .
精选练习
4、墙体越厚重,隔声效果越好。( ) √ 5、构造柱下必须单独做基础。( ) × 6、空心砖墙在门窗洞口两侧仍使用空心砖。( ) ×
20 .
精选练习
四、名词解释 1、山墙 答:外横墙。 2、热桥 答:嵌入在砌体中外露的钢砼构件。 3、过梁 答:门窗洞口上支承墙体重量的水平横梁。
A.垫层高度范围内 B. 室内地面以下0.06mm处 C. 垫层标高以下 D. 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面层 答案:D
9 .
精选练习
9、圈梁遇洞口中断,所设的附加圈梁与原圈梁的搭接长度应 满足( )。
A.2h且 1000mm B. 4h且 1500mm C.2h且 1000mm D.4h且 1500mm 答案:C
抹面。
B. 散水宽度一般为600~1000mm。
C. 散水与墙体之间应整体连接,防止开裂。
D. 散水宽度比采用自由落水的屋顶檐口多出200mm左右。
答案:C
12 .
精选练习
12. 为提高墙体的保温与隔热性能,不可采取的做法(

A.增加外墙厚度
B.采用组合墙体
C.在靠室外一侧设隔汽层
D.选用浅色的外墙装修材料
的连续闭合的按构造配筋的钢砼梁。 作用:与楼板配合加强房屋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提高抗 震性能,减少由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引起的墙身开裂。

《房屋建筑构造》PPT课件

《房屋建筑构造》PPT课件
房屋建筑学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
1
第二篇
民用建筑构造
.
2
第十二章 门 和 窗
第一节 概 述 1、门窗的作用 2、门窗的要求
.
3
一、门窗的类型
(一)门 1、按开启方式分类 • 平开门 • 弹簧门 • 推拉门 • 折叠门 • 转门 • 其他:上翻门、升降门、卷帘门等
.
4
门窗的类型
.
5
门窗的类型
.
58
平开木窗构造
.
59
平开木窗构造
.
60
平开木窗构造
.
61
平开木窗构造
.
62
平开木窗构造
.
63
平开木窗构造
.
64
平开木窗构造
.
65
平开木窗构造
(二)窗扇 1、窗扇的断面形状和尺寸 2、玻璃的选择与镶装
(三)双层窗 1、子母扇窗 2、内外开窗 3、分框双层窗 4、双层玻璃和中空玻璃窗
.
13
门窗的类型
(二)窗 1、按开启方式分类 • 平开窗 • 悬窗 • 立转窗 • 推拉窗 • 固定窗
.
门窗的类型
2、按使用材料分: • 木窗 • 钢窗 • 铝合金窗 • 塑料窗 • 玻璃钢窗 • 塑钢窗
.
16
二、门窗的组成及尺度
(一)门 1、门的构造组成(内门主要是木门) • 门框 • 门扇 • 腰头窗 • 贴脸板(门头线) • 筒子板(垛头板) • 配套五金件
.
17
门窗的组成及尺度
.
18
门窗的组成及尺度
.
19
门窗的组成及尺度
.
20
门窗的组成及尺度

“建筑构造课件(全30讲)”

“建筑构造课件(全30讲)”

建筑构造的创新和发展趋势
当今建筑构造领域正不断迎来新的创新和发展趋势。了解这些趋势可以帮助 我们应对挑战,并为未来的建筑构造做好准备。
建筑构件包括主要构件和辅助构件。主要构件承担着建筑物结构上的负荷,辅助构件则提供辅助功能, 如光线控制、隔热等。
建筑结构的荷载Βιβλιοθήκη 载荷建筑结构需要承受不同类型的荷载,如静载荷、动载荷和温度荷载。了解荷 载类型以及计算和分析方法对设计和评估建筑结构至关重要。
建筑结构的受力分析
通过受力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建筑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受力分析 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构造的定义和重要性
建筑构造是指建筑物的结构组成和构造方式,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关乎着建筑物的稳定 性、安全性以及使用功能的实现。
建筑构造的基本概念
了解建筑构造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结构、力学和建筑物的关系至关重要。建筑构造是建筑物在物理上实 现其预期功能的方式。
建筑构件的分类和功能
建筑构造课件(全30讲)
建筑构造课件(全30讲): 简介 - 建筑构造的定义和重要性 第一讲: 建筑构造的基本概念 - 结构、力学和建筑物 第二讲: 建筑构件的分类和功能 - 主要构件和辅助构件的介绍 第三讲: 建筑结构的荷载和载荷 - 荷载类型、计算和分析方法 第四讲: 建筑结构的受力分析 - 受力分析原理和方法 ... 第三十讲: 建筑构造的创新和发展趋势 - 当今建筑构造领域的创新趋势和未来发展展望

2024版《建筑构造》PPT课件

2024版《建筑构造》PPT课件

CHAPTER定义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主要任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技术经济和艺术造型要求提供合理的构造方案,作为建筑设计中综合解决技术问题及进行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分类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民用建筑构造和工业建筑构造两大类。

民用建筑构造又可分为居住建筑构造和公共建筑构造;工业建筑构造可分为单层厂房构造和多层厂房构造。

主要依赖经验积累,以木构架为主,注重建筑的形式和象征意义。

古代建筑构造近代建筑构造现代建筑构造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涌现,建筑构造逐渐走向科学化和工业化。

强调建筑、结构、设备等多专业的协同设计,注重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等新型建筑技术的发展。

030201合理的建筑构造设计能够确保建筑物满足使用要求,如保温、隔热、防水、隔声等。

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提升建筑物的经济效益促进建筑艺术的发展通过科学的构造措施,可以增强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如抗震、防火等。

优化建筑构造设计可以降低建造成本和维护费用,提高建筑物的经济效益。

建筑构造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建筑物的艺术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构造的重要性CHAPTER无机材料有机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建筑材料分类及特性01020304包括石材、砖瓦、陶瓷、玻璃等,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好、防火等特点。

包括木材、塑料、橡胶等,具有质轻、易加工、装饰性好等特点。

包括钢铁、铝合金等,具有强度高、塑性好、易加工等特点。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组成,具有综合性能好的特点。

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热工性能耐久性建筑材料性能评价包括密度、孔隙率、吸水率、抗冻性等,影响材料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包括导热系数、热容量等,影响建筑物的保温和隔热效果。

包括抗压、抗拉、抗弯等强度指标,以及韧性和硬度等,决定材料承受荷载的能力。

包括耐候性、耐腐蚀性、耐磨损性等,决定材料在自然环境中的使用寿命。

2024版(完整版)建筑构造课件

2024版(完整版)建筑构造课件

(完整版)建筑构造课件contents •建筑构造概述•基础与地下室构造•墙体构造与保温隔热技术•楼板层与地面构造•楼梯、电梯和自动扶梯构造•屋顶构造与防水技术•门窗构造与节能设计•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目录建筑构造定义与重要性建筑构造定义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主要任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技术经济和艺术造型要求提供合理的构造方案,作为建筑设计中综合解决技术问题及进行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建筑构造的重要性建筑构造是建筑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研究的是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其任务是提供满足建筑物功能要求、安全、经济、适用的构造方案。

合理的建筑构造设计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同时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造型要求。

发展历程建筑构造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在古代,人们主要利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等建造房屋,构造方法相对简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型材料的出现,建筑构造逐渐变得复杂和多样化。

现代建筑构造不仅注重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追求环保、节能、舒适等多元化目标。

发展趋势未来建筑构造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环保、节能和可持续性。

新型材料和技术的不断涌现将为建筑构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利用可再生资源和低碳技术建造的绿色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流;同时,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将推动建筑构造的变革,提高建筑设计和施工的效率和精度。

建筑构造发展历程及趋势建筑构造设计原则与规范设计原则建筑构造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必须保证建筑物在正常使用和遇到突发事件时都能保持稳定;适用性要求建筑物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提供舒适的使用环境;经济性要求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造成本;美观性则要求建筑物的造型和外观符合审美要求。

设计规范建筑构造设计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这些规范和标准规定了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设计要求、材料选用、施工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是确保建筑物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阶的构造
5.台阶变形的处理
常见变形:平台向主体倾斜,造成平台的倒泛水或某些 部位开裂等
解决方法
A.加强房屋主体与台阶之间的联系,以形成整体沉降。
B.将台阶和主体完全断开,加强缝隙节点处理。
C.台阶抗冻变形的处理:采用换土法。
台阶变形处理
返回
二、坡道
为便于医用车通行,常做坡道。
1室外门前为了便于车辆进出,பைடு நூலகம்医院室内地坪高差不大,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的具体内容
1.无障碍的内部交通系统,即建筑物的入口、坡道、通道和地 面、门、楼梯与台阶、扶手、电梯与升降 平台。 2.无障碍的公共设施,包括公共厕所、公共浴室、安全抓杆、 轮椅席位、残疾人车位、无障碍客房。 3.无障碍住宅,包括:居室、厨房、卫生间、门扇、窗扇、门 厅、过道、阳台。
建筑无障碍入口构造
建筑无障碍入口示意图
建筑物台阶与坡道入口
无踢面踏步和突缘直 角形踏步
轮椅通行的建筑入口平台的最小宽度的规定应 符合表的规定,其尺寸如图。
轮椅通行的建筑入口平台的最小宽度
建筑类别 入口平台最小宽度/m
大、中型公共建筑 小型公共建筑
中、高层建筑、公寓建 筑 多、低层无障碍住宅、 公寓建筑 无障碍宿舍建筑

旧建筑物改造时受场地的限制,其坡道和室外通道达不到1:12时允许
做到1:10或1:8。
每段坡道的坡度、允许最大高度和水平长度
坡 度 1:20 1:16 1:12 1:10 1: 8
最大高度(m)
1.5
1.00
0.75
0.60
0.35
水平长度(m)
30.00
16.00
9.00
6.00
2.80
37
(2)坡道在转弯处应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 1500mm;在坡道的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 1500mm的缓冲地带。
第五节 室外台阶与坡道
第六节 有高差处无障碍设计构造
第七节 电梯与自动扶梯
第五节 室外台阶与坡道
台阶、坡道的作用 1.入口处交通联系 2.装饰作用
一、台阶
二、坡道
返回本章
一、台阶
(一)室外台阶形式及设计要求
(二)台阶构造
返回
(一)室外台阶形式及设计要求
形式 三面踏步式;单面踏步带垂带石、方形石、花池等 形式;大型公共建筑还常将可通行汽车的坡道与踏步结 合,形成壮观的大台阶。
并向外找坡1% ~3%。
(二)台阶构造
4.室外台阶构造层次
室外台阶构造层次: 面层、结构层、垫层。
结构层:混凝土台阶、石台阶、钢筋混凝土台阶、砖台
阶等,其中混凝土台阶应用最普遍。
面层材料:水泥砂浆、水磨石面层或缸砖、马赛克、天
然石或人造石等块材面层,条石台阶不须另做面层。
垫层材料:可采用灰土、三合土或碎石等。
第二节 楼梯的尺度与设计
第三节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
第四节 楼梯的细部构造
第五节 室外台阶与坡道
第六节 有高差处无障碍设计构造
第七节 电梯与自动扶梯
无障碍设计的范围
为规范建设无障碍设计,国家建设部下发了《城市道 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于2001年8 月21日起开始执行。 规范对办公、科研建筑,商业、服务建筑,文化、纪 念建筑,观演、体育建筑,交通、医疗建筑,学校、园林建 筑,高层、中高层住宅及公寓建筑,设有残疾人住房的住宅 、公寓及宿舍等建筑以及居住区的道路、公共绿地规定了无 障碍设计的范围和标准。
水平距离为9000mm。
4.坡道要求及构造
应采用耐久、耐磨和抗冻性好的材料,一般多采用混 凝土坡道,也可采用天然石坡道等。
注意变形的处理。
防滑要求较高,大于1/8的坡道需做防滑设施,可设防
滑条,或做成锯齿形,天然石坡道可对表面做粗糙处理。
坡道的构造
返回
第五章 楼梯和电梯
第一节 楼梯的组成和类型
2坡道多为单面形式。
3.坡道的坡度
坡道的坡度一般为1/6~1/12。 面层光滑的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0。 粗糙材料和设防滑条的坡道,坡度可稍大,但不应大 于1/6。
3.坡道的坡度
锯齿形坡道的坡度可加大至1/4。 坡度为1/10的坡道较为舒适。 对于残疾人通行的坡道,其坡度不大于 1/12 ,同时还 规定与之相匹配的每段坡道的最大高度为750mm,最大
距应符合表格的规定。 其尺寸如图。
门扇开启最小间距
31
2.建筑通道的无障碍设计 (1)乘轮椅者通行的走道和通路的最小宽度规定为:大型公共 建筑走道大于1800mm,中小型公共建筑走道大于 1500mm;检票口、结算口轮椅通道大于900mm;居住建 筑走廊大于1200mm;建筑基地人行通路大于1500mm。 (2)走道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松动、不积水,在地面高差 处设坡道和扶手。 (3)使用不同材料铺装的地面应相互取平,如有高差时不应大 于15mm,并应以斜面过渡。 (4)从墙面伸入走道的突出物不应大于100mm,距地面高度 应小于600mm;向走道开启的门扇和窗扇以及向走道墙面 大于100mm的设施,应设凹室或防护措施,凹室面积不应 小于1300mm×900mm 。


当坡道比较短而且人流较少时,室内设1000mm坡宽,可保障一辆轮椅
通行,当坡道长、流量大时,室内坡宽应大于等于1200mm。 室外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500mm,以保障一辆轮椅和一个人正面相对
通过,这个宽度也能勉强通过两辆轮椅相对而行。
当坡道的高度和长度超过表中的规定时,应在坡道中部设休息平台,其 深度不应小于1200mm。
在解决连通不同高差的问题时,虽然可以采用诸如楼梯、台阶、坡 道等设施,但这些设施在给某些残疾人使用时仍然会造成不便,特别是下
肢残疾的人和视觉残疾的人。下肢残疾的人往往会借助拐杖和轮椅代步,
而视觉残疾的人则往往会借助导盲棍来帮助行走。 无障碍设计中有一部分就是指能帮助上述两类残疾人顺利通过高差的
设计。无障碍设施应设国际通用的无障碍标志牌。
房屋建筑构造
第五章 楼梯和电梯
本章主要研究楼梯和电梯的基本构造,重点 介绍楼梯的组成和类型,楼梯的尺度与设计,现 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楼梯的细部构造,室外台阶 与坡道,电梯与自动扶梯等内容。
第五章 楼梯和电梯
第一节 楼梯的组成和类型
第二节 楼梯的尺度与设计
第三节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
第四节 楼梯的细部构造
设计要求
坚固耐磨,具有较好的耐久性、抗冻性和抗水性。
台阶与坡道的形式
返回
(二)台阶构造
1)台阶由踏步和平台两部分组成。 踏步宽度为300~400mm。
2)台阶的坡度:比楼梯小,通常踏步高度为100~150mm,
3)平台:位于出入口与踏步之间,起缓冲作用。深度一
般不小于 900mm ,平台表面宜比室内地面低 20~ 60mm,
坡道安全挡台
无障碍升降平台
小 结
第五节 室外台阶与坡道
第六节 有高差处无障碍设计构造
房屋建筑构造
本节课到此结束,下节课再见!
无障碍标志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构造
1.建筑入口的无障碍设计 1)无障碍入口:即不设台阶和坡道的入口。 入口处室外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以防止雨水倒流入 室内。人行通路和建筑入口的雨水箅子不得高出地面,孔洞不 得大于 15mm×15mm。 2)台阶与坡道入口。 公共建筑与高层、中高层居住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必须设 轮椅坡道和扶手,建筑入口平台处应设雨篷。 台阶的踏面不应光滑,从三级台阶起两侧应设扶手。少于 三级台阶的应在两侧设挡台。台阶不应采用无踢面或突缘为直 角形的踏步。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直角形或折 返形,不宜设计成弧线或圆形。坡道两侧应设扶手,坡道与休 息平台的扶手应保持连贯。
≥2.00 ≥1.50
≥2.00 ≥1.50 ≥1.50
建筑入口平台最小尺寸示意
门扇同时开启时最小间距
建筑类别 大、中型公共建筑 中、高层建筑、公寓建筑 小型公共建筑 多、低层无障碍住宅、公寓建筑 门扇同时开启时最小间距/m ≥1.50
≥1.20
当公共建筑入口门 厅、过厅设两道门时,
门扇同时开启时最小间
(5)主要供残疾人使用的走道与地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1)走道宽度不应小于1800mm,走道两侧应设扶手,两侧墙 面应设高350mm护墙板; 2)走道及室内地面应平整,并应选用遇水不滑的地面材料;
3)走道转弯处的阳角应为弧墙面或切角墙面;
4)走道内不得设置障碍物,光照度不应小于120lx; 5)在走道一侧或尽端与其他地坪有高差时,应设置栏杆或 栏板等安全设施。
残疾人通道最小宽度
通道凹室示意图
坡道与台阶
(1)坡道的坡度和宽度
国际统一规定坡道的坡度不超过1/12,坡道宽度可依据坡道的长短和通 行量而定。

我国对便于残疾人通行的坡道的坡度标准亦为不大于1/12,同时还规
定与之相匹配的每段坡道的最大高度为750mm,最大坡段水平长度为 9000mm。
坡道与台阶
坡道起点、终点及休息平台尺寸示意
(3)坡道两侧应在900mm高度处设扶手,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两侧应设高度 为650mm的扶手,扶手要保持连贯。 坡道起点及终点处的扶手应水平延伸300mm以上; 坡道两侧凌空时,在栏杆下端宜设高度不小于50mm的安全挡台,防止拐 杖头和轮椅前面的小轮滑出栏杆间的空档。
栏杆构造
(4)从墙面伸入走道的突出物不应大于 100mm,距地面高度应 小于 600mm ;向走道开启的门扇和窗扇以及向走道墙面大于 100mm 的 设 施 , 应 设 凹 室 或 防 护 措 施 , 凹 室 面 积 不 应 小 于 1300mm×900m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