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第一版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1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15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 229-20104.《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5.《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2010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20137.《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75—2012 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2016 9.《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20101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GB/T18920-2002 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2016年版) 1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1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14.《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 1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6 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1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13 18.《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T163-2008 19.《建筑幕墙》 GB21086-20072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200721.《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7106-2008 22.《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J/T0151-2008 23.《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 JGJ286-2013 2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25.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综合楼2.建设目标: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项目建设用地面积: 15200 m 2 。
项目建筑面积38230 m2 其中地上:31000 m 2,地下: 9230 m 2;建筑层数 25 层;4.主要建筑功能: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商住建筑□5.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红线范围内为本次申报的范围,北向角度90°三、达标明细表绿色建筑设计说明(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 B /T 50378-2014)填写要求:1.满足或得分的条文需在方框内打勾[ √ ],并填写相应技术措施;不参评条文在方框内打横杆[ - ]并注明不参评原因;不满足的条文删除该条所有内容。
绿建设计说明【范本模板】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篇1。
1节地与室外环境1。
1.1 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周边为城市道路,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1.1.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积,建筑形体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1。
1。
3合理设置停车场所对本项目楼层架空层设置适量自行车停车位,方便居民停车.1.1。
4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
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4。
场地做下凹式绿地面积达到总绿地面积的30%,有助于场地蓄水,减轻市政排水管排水压力。
1。
2节能设计1.2。
1建筑造型节能1。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形体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2。
设计建筑遮阳百叶,达到良好的外遮阳效果,降低外窗成本。
1.2.2建筑部件节能1。
外窗综合遮阳遮阳设施要求构造简单、经济、耐久、轻巧、美观;一般可分为: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挡板式等四种。
各种遮阳设施又有固定式及活动式两种,活动式使用灵活,但构造复杂,造价较高,建议采用综合固定式。
1.2。
3建筑材料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进行节能模拟计算,优化设计方案,选择低投高效的材料。
绿建设计说明

绿建设计说明一、建筑专业1、项目位于合肥市新站区,东至东淝河路,南至纬二路,西至经一路,北至玉皇山路。
场地选址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电磁辐射等危险源。
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2、建筑规划布局满足日照标准,所有住宅均达到大寒日不少于2小时的日照要求。
3、本项目有6层、7层、8层、18层、27层、29层、34层7种住宅,现有居住户数可能占用的最大居住用地面积为148966.4 m2,大于实际参评居住面积109105.43 m2,满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要求。
4、项目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地下建筑面积为56252.00m2,地上建筑面积为276044.34m2,则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达到0.2。
5、住宅与相邻建筑的直接间距超过18m,保证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户外视野。
6、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 的规定。
7、项目主出入口距最近的公交站点(安医大四附院)的步行距离为610m,途径线路有681路。
8、项目西侧规划有街道社区配套中心(内含幼儿园),项目1000m范围内有168中学、伦先小学、陶冲湖公园、安医四附院等设施;而在本地块内南侧为商业用地(内含物业管理用房),用地东北角集中设有7F商业配套用房,其中1~2F为商业、3~7F为社区用房、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文体活动室。
因此本项目配套设施齐全,生活便利。
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10、住宅严格执行《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6-2011)的要求,目标节能率为50%。
同时在室内设计温、湿度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不结露;屋顶和东、西外墙隔热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的要求。
11、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12、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大于30%,使得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方案是一种注重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的建筑设计理念。
它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一个关于绿色建筑方案设计的说明:
首先,我们将在设计阶段考虑建筑的朝向和布局。
我们会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光线和自然通风来减少能源消耗。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设置大型窗户和天窗,同时确保阳光能够尽可能地穿透到建筑内部。
其次,我们将使用环保材料。
我们将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如再生木材、可回收材料和辐射减少材料。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较低的碳排放,还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第三,我们将通过使用节能设备来减少能源消耗。
我们将在建筑中安装高效节能的空调、采暖和照明系统。
此外,我们还将使用太阳能板来收集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可再生能源。
第四,我们将优化建筑外部空间。
我们将建立一个绿化空间,种植各种树木和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
我们还将设置可持续的排水系统,以减少雨水流失和污染。
最后,我们将使用先进的技术来监测和控制能源消耗。
我们将安装智能电表和节能设备,以便对建筑的能源消耗进行追踪和控制。
通过实时监测能源消耗,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
低能源浪费。
总之,这个绿色建筑方案的设计注重节能和环保。
通过优化建筑朝向和布局、使用环保材料、安装节能设备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我们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并提高室内外环境质量。
这个绿色建筑方案将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同时对环境产生最小的影响。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第一篇: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一、设计原则民用建筑绿色设计遵循和谐、适地、节约、高效、舒适、经济、人文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周期内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
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20102、有关现行建筑绿色设计的要求三、设计方法1.在建筑绿色设计中,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采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场地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
2.在设计过程中,规划、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燃气、电气与智能化、景观等专业紧密的结合。
3.绿色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人文等特点进行。
四、设计措施1、遵循当地城乡规划要求,满足场地和建筑的绿色目标,和可持续运营的要求。
做到场地内及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与共享。
2、利用原有地形,合理的利用土地环境,适度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采取措施保证雨水的自然入渗,尽最大限度种植树木、花草,有利于原有生物生长,争取最大绿化面积,改善室外热环境,减少噪声。
在场地铺装材料上选用透水铺装构造。
3、场地内垃圾分类集中收集,设垃圾收集设施。
4、建筑构造优先按被动措施,优化建筑体型和内部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尽可能使每个空间能满足自然采光。
自然通风,外围护结构,采用保温、隔热、遮阳等措施,降低建筑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负荷,提高室内舒适度。
建筑采用南北向布置的最佳朝向。
5、材料选用a.尽最大可能使用工业化建筑产品,选用成品门窗,预拌砂浆。
商品混凝土等工业建筑产品。
减少现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b.频繁使用的活动配件选用长寿命产品,并考虑部分组合的同寿命性。
不同使用寿命的组合件选用便于拆换、更新和升级的产品。
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说明-初步设计

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说明-初步设计1. 背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建筑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方向。
通过集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及环境友好的策略,绿色建筑旨在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本文档旨在介绍初步设计阶段下的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2. 设计原则2.1 绿色材料选择在初步设计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可持续、环保的建筑材料。
这些材料应符合以下标准:- 低碳排放:优先选择产生较少碳排放的材料。
- 可再生资源:优先选择来自可再生资源的材料。
- 无毒无害:材料应符合环境友好的标准,不含有害物质。
2.2 能源效率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以下是一些提高能源效率的策略:- 优化建筑方向和布局,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和通风。
- 使用高效的绝缘材料和隔热材料,减少能源损失。
- 采用节能设备和系统,如LED照明和高效空调设备。
2.3 水资源管理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以下是一些水资源管理的策略:- 收集和利用雨水,用于灌溉和冲洗。
- 安装高效节水设备,如低流量水龙头和双冲水马桶。
- 设计雨水渗透系统,以减少排水负担。
2.4 室内环境质量室内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度。
以下是一些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策略:- 提供良好的通风系统,保证新鲜空气的流通。
- 选择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室内装饰材料,减少空气污染。
- 设计舒适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以满足居住者的需求。
3. 总结初步设计阶段是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部分。
通过遵循绿色建筑的原则和策略,我们可以在建筑设计中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创造一个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在后续设计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这些设计,以实现真正的绿色建筑目标。
注:本文档所述的绿色建筑原则和策略仅供参考,请在实际设计中根据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应用。
绿色建筑设计专项说明(A4文本)

#############项目############################商业 ,公寓楼 ,地下汽车库绿色建筑设计专项说明二 o 一六年五月目录一.绿色建筑观点二.项目概略三.设计依照四.绿色建筑技术举措一) . 环境天气评估二) . 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及整体策略三) . 绿色建筑技术举措1.绿色建筑技术举措 --- 节地与室外环境2.绿色建筑技术举措 --- 节能与能源利用3.绿色建筑技术举措 ---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绿色建筑技术举措 --- 节材与资料资源利用5.绿色建筑技术举措 --- 室内环境质量6.绿色建筑技术举措 --- 运营管理五.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专篇一.绿色建筑观点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俭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供给健康、合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睦共生的建筑。
包含生态、节能、减废、健康四大轴心,来达到环境共生、共荣及地球永续发展的目标。
本案设计主要以自然的节好手法辅以局部高科技设备创建绿色建筑。
节能能源:采纳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温暖空调,减少采温暖空调的使用。
依据自然通风的原理部署房型,使建筑可以有效地利用夏天的主导风向。
建筑采纳适应该地天气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整体布局。
节俭资源:在建筑设计、建筑和建筑资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理。
减少资源的使用,力争使资源可重生利用。
节俭水资源,包含绿化的节俭用水。
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面要重申与周边环境相交融,和睦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舒坦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资料和装饰资料。
室内空气清爽,温、湿度适合,使居住者感觉优秀,身心健康。
二.项目概略本项目位于工业园区 ,基地北临城市骨干道,西临##路,地理地点较好,周边配套设备较为完美,交通便利,环境优胜。
地块总用地面积约为######㎡,总建筑面积 ######㎡。
本次设计内容包含住所 ####栋, 物管、社区、卫生用房 ,####商业 , 公寓楼 , 地下汽车库。
A3文本-03说明-01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一、建筑设计**规划和建筑1)场地规划结合地形、自然水体和地表径流等进行规划设计,减少土方量,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
规划最大限度避免对原生态动植物的改变和破坏。
2)交通网络a、充分利用场地周边现有区域交通网络,并考虑项目建成后对现有区域交通网络的影响。
项目规划设计的机动车出入口及管理道闸设置位置应考虑足够的缓冲空间,减少可能的对城市道路正常交通的影响。
b、人流组织采用人车分流体系。
c、设计完善的人行道。
3)自行车停车场设计为出入高峰时段5%以上的来访者提供安全的自行车存放设施(距建筑入口180米以内)。
4)专用停车位设计设计上考虑有2%总停车位为多人合乘车辆专用停车位。
5)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避免采用没有功能作用的装饰构件。
6)开窗能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建筑空间的视线干扰。
为90%人员活动空间内的用户提供朝向室外景观的直线视野。
7)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计尽可能多的地下室、地下停车库和设备机房。
并充分考虑地下空间多功能利用的可能,在建筑荷载、空间高度、水、电、空调通风等配套上予以适当预留考虑。
8)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设有无障碍设施。
公共卫生间、公共停车场等场所应设置残疾人专用的位置和配套设备。
**噪声1)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建议在主要道路沿线结合围墙设置绿化隔声墙。
2)、采取动静分区的原则进行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划分,声环境要求高的空间不与空调机房、电梯间等设备用房相邻;并考虑管道、泵和电梯等的隔声措施。
建议主要设备都放置在地下层和屋顶,设备间采用隔振吸声措施。
**自然通风1)建筑物周围行人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米风场图**米风流线图.**米风云图2)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a.总平面及建筑设计有利于自然通风10米风场图10米风流线图.10米风云图a、地下一层设置自然通风天井(采光),以充分自然采光通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近年来,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行业中愈发受到关注。
绿色建筑设计旨在创造更加环保、能源高效、资源节约的建筑环境,为人类创造更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条件。
本文将从建筑材料的选择、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以及现代技术创新几个方面,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说明。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在于材料的选择。
传统建筑使用的许多材料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绿色建筑中,要优先选择可再生材料和回收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耗。
例如,可以采用木材来代替非可再生材料,同时也可以使用再生纸浆材料制作家具和装饰品。
此外,绿色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尽量避免使用对人类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
其次,能源利用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方面。
建筑能耗在全球总能耗中占据很大比重,因此减少能源浪费是至关重要的。
绿色建筑要采用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能源来源,如太阳能和风能。
同时,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智能化系统运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
在室内空调和照明方面,可以应用节能技术,如使用能耗更低的LED灯,智能感应器等。
第三,水资源管理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不可忽视的方面。
水是宝贵的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对于绿色建筑至关重要。
首先,绿色建筑应当采用低流量的水龙头、淋浴头和厕所等设备,减少水的浪费。
其次,应当考虑收集和利用雨水,用于灌溉植物和冲洗厕所等非饮用水需求。
此外,利用植物来过滤污水,使废水重复利用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一种创新做法。
最后,现代技术的创新有助于绿色建筑设计的实现。
随着科技的进步,绿色建筑设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更高效、更智能化的效果。
例如,可应用智能化控制系统来监测和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实现能源的节约;利用智能玻璃来调节室内光照,增强舒适度。
同时,3D打印技术的运用也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可以制造出精准、环保的建筑构件。
总的来说,绿色建筑设计是对传统建筑方式的一种改进和创新。
已审核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已审核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绿色建筑是以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健康舒适为理念,以科学的设计、先进的技术和可持续的材料为基础,通过整合建筑的方方面面来实现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的目标。
本文将对一份已审核的绿色建筑设计说明进行详细解读。
本绿色建筑设计说明适用于公共建筑,旨在确保建筑的高效性和环保性。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结合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负担。
首先,在建筑的能源使用方面,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优化能源效率。
例如,在建筑的外墙和屋顶上安装高效隔热材料,以减少能源损耗;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光伏发电系统,以提供建筑的热水和电力需求;引入自然采光和通风系统,减少对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的依赖等等。
同时,我们还将在室内设计中考虑到建筑的舒适性和健康性,例如合理布置采光和视线开阔的窗户,采用低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等。
其次,在建筑的建材选择方面,我们将优先选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
例如,使用再生利用材料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例如再生混凝土、竹材等;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室内装饰材料,例如低甲醛板材、石膏板等等。
此外,我们还将倡导和采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的原则,例如废建筑材料的回收再利用等。
再次,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我们将采取节水设计措施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例如,在室内设计中使用节水器具,例如低流量水龙头和双冲洗马桶;安装雨水收集系统,利用雨水来浇灌植物和冲洗公共区域,减少对城市自来水的依赖等等。
此外,我们还将在景观设计中使用低水耗植物,以减少对灌溉水的需求。
最后,在建筑的管理和维护方面,我们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监测系统,以确保建筑的高效性和环保性能得以长期维持。
例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对建筑的能耗、水耗和废物处理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为建筑配备高效的节能设备和仪器,例如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能源浪费和环境问题等等。
综上所述,本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技术,以及可持续的材料选择和水资源利用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建筑的节能减排和环保性能。
设计说明绿色建筑

设计说明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
以下是详细的设计说明:1. 建筑选址:选择地理位置方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地点。
优先选择已有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完善的地区,以减少新的土地开发。
2. 能源效率:采用高效的建筑设计和材料,以减少能源消耗。
使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如高效隔热材料、双层窗户、太阳能光伏板和LED照明等,以减少对电力和燃料的需求。
3. 水资源管理: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如低流量水龙头、双冲式马桶和雨水收集系统等,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设计合理的雨水排放系统,以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4. 材料选择:选择环保和可再生材料,如可持续林业认证木材、再生纤维板和可回收材料等。
避免使用有害物质和高碳排放材料,如铅、汞和氟利昂等。
5. 室内环境质量:设计健康和舒适的室内环境。
采用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和过滤系统,以减少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浓度。
提供自然采光和通风,以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需求。
6. 废物管理:设计有效的废物管理系统,包括垃圾分类和回收设施。
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并鼓励可再生资源的再利用。
7. 绿色景观设计:将绿色空间和植被纳入建筑设计中,以提供自然美观和生态系统服务。
种植本地植物和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以减少对灌溉和农药的需求。
8. 可持续运营:建筑设计应考虑长期的可持续运营。
包括定期维护和保养,以确保设备和系统的高效性能。
同时,提供培训和教育,以促进员工和居民的可持续行为。
总之,设计绿色建筑需要综合考虑能源、水资源、材料、室内环境质量、废物管理、景观设计和可持续运营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技术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绿建初设说明书

绿建初设说明书第十三章绿色建筑设计专篇设计依据《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51/5033-2014)《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审查技术要点(2014版)》《四川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1/T009-2012)《四川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1/T037-2015)《四川省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实施细则》《泸州市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实施细则》各专业相关规范建筑部分一、项目概况1、项目位置:本工程位于泸州市城南新区蓝田坝区域,地块周边均与城市道路相邻。
2、气象条件:本区为丘陵准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温暖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年无霜期在350天左右。
平均气温18.0℃,最热月7~8月,极端最高气温43.20℃;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7.7℃。
平均降雨量1161mm,历年日最大降雨量255.20mm,雨季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24%。
平均蒸发量1115.6mm,平均相对湿度82%,最大风速15m/s。
3、交通运输:本项目位于泸州市城南新区蓝田坝区域,地块周边均与城市道路相邻,交通十分便利。
二、场地概述:地形地貌:属川南山陵浅丘,其微地貌为丘坡与小冲沟相间,丘顶平坦,多呈塔状,丘底投影多呈亚圆形。
沟谷较宽,谷坡较平缓,横断面多呈“U”形。
谷底常为溪流,发育呈树状。
一般切割不强烈,以片状水流冲刷及风化剥蚀为主。
拟建场地内除局部地势较高的丘陵地段因人工建房原始地貌破坏以外,其余大部分地段原始地貌均保存较好。
A区绝对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系)315.48~328.83m,最大相对高差13.35m;B区绝对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系)300.21~314.62m,最大相对高差14.41m。
场地内无各类保护区和文物古迹保护的控制要求,并且高于泸州防洪线要求,场地内无任何污染物的排放和有毒危险源。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绿色建筑方案是一种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设计理念,旨在减少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绿色建筑方案的设计原则和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绿色建筑方案的设计原则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这包括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降低建筑材料的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设计师可以选择使用能源效率高的设备和技术,比如采用太阳能热水器、LED灯等。
其次,设计中可以考虑建筑朝向、窗户和门窗的布局等,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和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通风系统的依赖。
此外,用于建筑的材料应尽量选择可再生材料或回收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其次,绿色建筑方案注重节约能源。
建筑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之一,因此减少能源消耗对于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来提供建筑的能源需求。
此外,设计中可以考虑减少能源浪费,比如利用建筑的隔热性能,合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等。
在建筑运营中,可以采用节能措施,如使用节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此外,绿色建筑方案还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管理。
水是生命之源,因此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降低对水资源的消耗。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采集雨水和利用再生水进行灌溉和冲洗等。
在室内使用方面,可以采用节水设备,如低流量马桶、水龙头等,减少水的浪费。
另外,还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排水量,比如利用植物过滤系统来处理废水。
最后,绿色建筑方案强调建筑的可持续性。
这意味着设计师需要考虑建筑的生命周期,从建筑材料的选择到建筑的使用和维护,考虑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为了实现可持续性,设计师可以考虑建筑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的需求和变化。
此外,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可再生材料和建筑方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首先,绿色建筑设计注重选择环保材料。
在建筑过程中,选择可再生材料或回收材料,并尽量减少使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
例如,可以将可持续发展的木材用于建筑结构,使用无毒的涂料和胶合剂,以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其次,绿色建筑设计关注节能减排。
建筑中加强隔热和节能措施,通过设计合理的建筑朝向、采用高效的节能设备、以及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建筑供能。
例如,可以使用双层玻璃窗和隔热墙来阻止热量的传递,采用有机排气热回收系统来回收热量,并利用太阳能光伏板提供电力。
接下来,绿色建筑设计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安装雨水收集系统、灰水回收系统和高效节水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并降低室内外用水的消耗。
例如,可以利用雨水收集系统进行浇灌,利用灰水回收系统再利用家庭废水。
此外,绿色建筑设计也关注室内环境的质量。
设计建筑空间时,注重室内采光、通风和空气质量,以提供更舒适、更健康的居住环境。
例如,可以增加窗户的数量和面积,以增加室内采光,设置可打开的窗户,以确保空气的流通。
最后,绿色建筑设计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通过绿化屋顶、园林景观和可持续的城市设计,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创造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例如,可以在建筑物的顶部种植花草树木,以减少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
总之,绿色建筑设计是为了建造更可持续、更环保、更健康的建筑。
通过选择环保材料、节能减排、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舒适室内环境和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首先,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尽量选择可持续的建筑材料。
这
些材料应该是通过环保方式生产的,能够有效利用原材料并减少废弃物的
产生。
例如,可以使用可再生的材料,如竹子、麻绳等,来代替传统的木材。
另外,在建筑物的屋顶和墙壁上可以种植植物,以降低热量的吸收并
提供更好的隔热效果。
其次,我们还应该在建筑设计中注重能源的利用效率。
可以选择安装
节能灯具,利用太阳能或风能来提供电力等。
此外,建筑物的绝热性能也
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采用双层玻璃窗、高效保温材料等来提高建筑物的隔
热性能,并减少对空调和暖气等设备的需求。
此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方面。
可以通过采
集雨水,用于冲厕、浇灌植物等用途,从而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
另外,
还可以安装节水设备,如节水龙头、压力罐式马桶等,来减少水的浪费。
在室外设计中,可以利用天然雨水渗滤系统,将雨水从花园或大型露天区
域引导至地下雨水渗滤系统,使雨水在地下被过滤,并最终进入地下水贮
存区。
总而言之,绿色建筑设计通过选择可持续材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合理利用水资源以及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等手段,旨在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并为居住者创造一个更加健康、舒适的居住
环境。
同时,绿色建筑设计还能够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并对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因此,绿色建筑设计是未来建筑
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为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而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工业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说明模板

工业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说明模板1. 引言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工业建筑中的绿色设计。
说到绿色建筑,可能大家脑海里就闪现出那种高大上的样子,实际上呢,绿色建筑可不是高不可攀的神话,而是我们生活中能见到的好东西。
想象一下,一座不仅能满足生产需求,还能对环境友好的工业建筑,简直就是现代工业的“金字塔”呀!它们就像是环保的超级英雄,既能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又能让我们的地球妈妈松一口气。
2. 绿色建筑的理念2.1 节能减排首先,咱们得说说节能减排。
大家都知道,现在全球变暖、空气污染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
绿色建筑就是要在设计上考虑如何降低能耗。
比如说,咱们可以利用自然采光,把窗户设计得大大的,让阳光洒满整个车间。
这样一来,白天就能少开灯,既省电又环保,何乐而不为呢?还有啊,屋顶可以装太阳能电池板,白天的阳光一吸收,晚上咱们就能美美地用电。
真是“阳光充足,电力充沛”啊!2.2 绿色材料再来说说绿色材料。
很多时候,咱们在建筑材料上可是要精打细算的。
优质的环保材料,比如可回收的钢材、再生混凝土,不仅耐用,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你想想,咱们用这些材料建的厂房,既安全又能抵抗各种天气变化,真是“外强中干”的典范。
要是能找个环保认证的材料供应商,那简直就像中彩票了一样,既开心又有成就感。
3. 绿色设计的具体措施3.1 空气质量接下来,咱们聊聊空气质量。
良好的空气质量对员工的健康可是至关重要的呀。
可以考虑在建筑内部引入绿色植物,这样不仅美化环境,还能有效提升空气质量。
想象一下,员工们在绿意盎然的环境中工作,心情都跟着变好,效率自然提升。
再加上良好的通风系统,保持空气的流通,大家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真是“人在花丛中,心在蓝天里”的感觉。
3.2 雨水收集还有一个小妙招就是雨水收集。
大家知道,下雨天总是让人心情大好,何不把这份“恩赐”利用起来呢?在屋顶安装雨水收集系统,能把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冲洗等,既节省了水资源,又能减少雨水径流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初设说明模板

绿色建筑初设说明模板第九章绿色建筑设计一、建筑1. 设计依据:1.1 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及省市有关标准及规定,主要有:1.1.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1.1.2 《四川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1/T009-2012;1.1.3 《四川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51/T037-20151.1.4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51/5033-2014;1.1.5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与验收规程》DB51/T027-2014;1.1.6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DB51/T021-2013;1.1.7 《四川省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规范》DBJ51/T019-2013;1.1.8 《四川省民用建筑节能检测评估标准》DB51/T017-2013;1.1.9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1.1.10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1.1.11 《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 18091-2000;1.1.12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 建设单位: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人民政府3. 建设地点: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4. 场地概况:4.1 项目用地位于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是泸州市龙马潭区滨河安居安置房。
本案地块大致为矩形,南北长约101米,东西长约160米,地块南沿旭东路,北面道路直达来龙。
该地块占地12350.40平米,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
4.2 本项目为泸州市龙马潭区滨河安居安置房,总建筑面积为53082.25平方米,包括1号楼、2号楼、3号楼和地下车库、公厕、垃圾库。
5. 基本要求:本项目绿色建筑设计目标为1星级绿色住宅建筑。
未采用国家和四川省发布的已淘汰的技术、材料和设备,符合国家的标准、规程、规范。
6. 场地设计:6.1项目用地位于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是泸州市龙马潭区滨河安居安置房。
如何做绿色项目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绿色项目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一、项目概述本项目为一座绿色建筑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总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主要包括商业、办公和住宅功能。
项目旨在打造一个环保、节能的现代化建筑,为城市增添一处绿色景观,提升城市品质。
二、设计理念1. 绿色理念:本项目以绿色建筑理念为设计出发点,以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为设计核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人文关怀:本项目注重人文关怀,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为居民和员工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3. 创新设计:项目采用创新设计理念,结合现代科技,打造独具特色的建筑形态和功能布局,体现建筑艺术和科技进步。
三、设计方案1. 建筑外观设计本项目选择了现代简约风格,外观以干净利落的线条和简洁的色彩为主,既符合现代潮流又不失经典美感。
建筑外立面采用了高效的玻璃幕墙,大面积的玻璃带来了良好的采光条件,同时也减少了对室内照明的依赖。
在立面设计上,通过加入绿色植被墙和垂直绿化设计,不仅增加了景观效果,还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性能。
2. 室内空间设计商业区域:商业区域主要包括商店、餐厅和休闲娱乐场所,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设计分区,营造出宽敞舒适的购物环境,吸引顾客停留。
同时,商业区域内设置了绿色植物和景观装饰,增加了室内空间的舒适感和活力。
办公区域:办公区域考虑到员工的工作需求和健康问题,采用了开放式办公空间布局,增加了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办公区域内设置了活动空间、休息区域和绿化植被,为员工提供了更舒适的工作环境。
住宅区域:住宅区域主要包括高档公寓和别墅,设计了多样化的户型和景观空间,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住宅区域周围设置了绿化带和休闲区域,为居民提供了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
3. 设备与系统设计节能系统:本项目采用了太阳能光伏板和地源热泵等节能设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
建筑内部设置了智能化系统,通过自动控制来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国家开发银行大楼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绿色建筑是21世纪建筑的发展趋势,推进绿色建筑是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具体实践。
发展绿色建筑必须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生态环境和住区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是基于人与自然持续共生原则和资源高效利用原则而设计建造的一种能使建筑内外物质能源系统良性循环,无废、无污、能源能实现一定程度自给的新型建筑模式。
此种建筑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亲自然性,即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使用运行、维护管理、拆除改建等一切活动中都自始至终地做到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尽可能地把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因此,在昆明国家开发银行大楼项目中,我们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整合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机电设备及暖通设备设计等各专业设计力量,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本项目成为真正的和谐建筑,绿色建筑。
目录一项目概况二气候环境分析三建筑设计及运营管理1 公共交通接入2 为自行车提供存放点,为低排放和节油以及合用车辆提供优先停车位。
3 降低屋面及非屋面热岛效应4 采光和视野四、结构设计及施工1 建造活动中的污染防治五、给排水设计1 雨洪设计:流量控制,水质控制2 节水绿化景观3 创新废水技术4 减少用水量六、机电设备及照明系统设计1 绿色电力2 减少光污染3 可控的照明系统七、暖通设备设计1 基本冷媒管理2 对能源消耗的测量与查证3 系统可控性:热舒适八、建筑材料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存放、收集和再利用1 再生物存放和收集2 建设废弃物管理:填埋回用建筑废弃物的50%-75%3 材料再利用、循环材料、快速再生材及地方材料的使用九、室内环境质量控制1 自然通风2 环境吸烟控制3 为通风系统设置监控能力4 建设中和入住前的室内空气质量管理一、项目概况:建设单位:云南省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项目名称:开发银行大楼建设地点:西山区福海街道办事处周家社区广福路北侧主要功能: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 年高层建筑分类:一类。
地上、地下建筑耐火等级:一级。
屋面防水等级为II 级,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为15年。
地下工程防水等级为二级,配电房范围防水等级为一级,设计抗渗等级为S8 。
人防地下室为核(常)六级甲类、防化等级为丙级,二等人员掩蔽的防空地下室。
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净用地面积:9933.00 qm用地内总建筑面积:39520.76 qm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3428.36 qm地下建筑面积16092.4 qm占地面积:3793.64 qm容积率:2.36建筑密度:38.19%(规划指标:40%)绿地率:35.04%(规划指标:35%)主体建筑高度:36米主体建筑层数:地上9层地下2层地下机动车停车位:总计347辆地下非机动车停车位:总计350 辆二、气候环境说明云南省昆明市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
由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纬度低,海拔高,加之有高原湖泊滇池、阳宗海调节温湿度,形成“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的宜人气候。
昆明四季温暖如春,属于低纬度高原城市,全年温差较小,市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时月平均气温19℃,最冷时月平均气温7.6℃,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1.5℃。
昆明市无论冬季风或夏季风均以西南风为主导风向。
1月、7月的偏南风相对集中,西南风的年平均频率19%,加上南(S)风、南西南(SSW)风以及西西南(WSW)风,风频可达41%;此外,昆明盆地静风频率高达31%,故其它方位的风频很低。
昆明市风玫瑰图从昆明市风玫瑰同样可了解到,该域属于主导风向区中的全年多西南风区。
由风的性质和天气状况看,昆明地处西南季风区,常年盛行西南风。
其11月至次年4月的冬季风多源于南支西风带,风向偏南,性质干冷,水汽含量低,带来一年中的干季;5月~10月的夏季风则为来自印度洋暖湿洋面的西南风,水汽丰富,形成雨季。
昆明城市空间狭小,建筑密度大,风速流场在通过中心城区时强度明显减弱,使得城郊上风侧的风速大于下风侧。
中心城区昼间平均风速介于0.7m/s~1.3m/s,夜间减弱至0.3m/s左右,而城郊昼间平均风速约为2.9 m/s~4.2m/s,夜间降至1.8m/s。
城内外地面风速差最大可达6.3 m/s;城郊下风侧比上风侧风速约减小40%。
昆明城区日最高气温往往比城郊提前1~2小时出现,晴天城区于15:00左右达最高值,热岛强度为1.2℃。
三、建筑设计及运营管理1 公共交通接入为了降低因使用汽车产生的污染和土地开发。
建议建筑物周边八百米以内拥有计划中的轻轨或地铁车站,或者在四百米内有两条或更多条公共汽车或班车路线可为建筑用户所用。
对于本建筑用户的交通需求,可考虑在建筑物周边引入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或者为办公人员提供一定量的班车。
2 为自行车提供存放点,为低排放和节油以及合用车辆提供优先停车位。
同样本着降低因使用汽车产生的污染和土地开发的目的。
我们在地下停车场内设置了专门的自行车停车位(350辆),对于本办公建筑中5 % 以上用户提供安全的自行车存放设施,同时为使用低排放和节油汽车的用户提供优先停车位,将场址中停车容量的5% 优先提供给低排放和节油汽车,并且将停车容量的5%优先提供给合用/共用车辆。
同时建议业主使用低排放和节油的公务用车,引导用户使用这些健康低能耗的交通工具。
3 降低屋面及非屋面热岛效应为了降低地面的热岛效应,以尽量减少对区域气候,城市环境的影响。
我们在建筑场址中尽可能通过景观绿化及高反射材料遮蔽构筑物表面及地面,建筑屋面保证50%的面积做为种植屋面,通过以上方式防止建筑及场地吸热。
4 采光和视野光气候是影响建筑场地和室内采光条件的重要因素。
采光系数是一个相对值,反映了整个场地内地面的采光情况。
我们通过专业光环境分析软件对建筑光环境的模拟了解到,在全阴天时,整个场地外围采光条件良好,主要是因为其不受或较少受到其他建筑的遮挡,数值大概分布在80%~100%之间,且分布较为均匀;在整个区域内部由住宅围合的空间中,建筑物之间的并未互相遮挡,完全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建筑内部采光的要求。
分布也较均匀,没有明显的暗角。
建筑室内光、热环境直接影响建筑内部的自然照明和热舒适性。
必要的光和热进入建筑内部,对于调节建筑内舒适度,降低人工照明,减少设备采暖十分有利。
但过多的光和热进入室内,又会产生对人体的不舒适性,同时增加夏季对降温设备的需求。
通过建筑内部的光热环境模拟来看,建筑在无任何遮阳措施的情况下,建筑内部均可以满足日常的采光需求。
同时玻璃幕墙位置采光系数明显高于普通开窗位置。
而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量的峰值已经达到1000千瓦时(在玻璃幕墙转交处),最低值即走廊内部的辐射量也达到140千瓦时。
通过对建筑各个立面的窗墙比计算来看,立面开窗口面积过大,因此,我们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了内遮阳系统来减少室内的热辐射。
由于在项目地址周边场地空旷,地块中的建筑物之间并未互相遮挡,且建筑立面大量采用大开窗和玻璃幕墙,因此建筑室内的办公人员都能拥有良好的对外视野。
四、结构设计及施工1 建造活动中的污染防治:在本项目的施工建设活动中要求施工方控制土壤侵蚀、水道沉积和飞尘产生,而减少污染。
基于此目的对于工程建设相关的所有建设活动建立并实施一个侵蚀和沉积防控方案。
次方案需符合国家及昆明地方关于于侵蚀与沉积的控制标准、规范。
该计划应包括并实施以下措施:1:防止建设过程中由于雨水和地表泾流冲刷/或风化引起的水土流失,包括保护表层土堆储以便再利用;2:防止由于雨水排放或冲积使受体造成沉积;3:防止扬尘和颗粒物造成大气污染。
在工程设计阶段可考虑采用向永久性播种、铺护盖物、筑土堤、淤泥栅栏、沉积坑和凹地等相关措施达到上述要求。
五、给排水设计1 雨洪设计:流量控制,水质控制为了减少不渗透地面、增加场址渗透率,以限制对自然水文的扰动,减少或消除由于雨洪径流带来的污染。
在建筑场址的设计中我们采用了过滤措施保持自然的地面雨水。
在建筑设计中通过种植屋面和透水道路尽可能减少地面及屋面非透水性,降低不透水率和过滤来降低污染压力。
将收集的雨水作非饮用水利用,如景观浇灌、厕所冲洗和贮存它用,集成自然和人工系统进行雨水处理。
2 节水绿化景观对场址中或邻近绿化景观的浇灌,限制或取消采用自来水或其它自然地表、地层水资源。
按夏季基准,浇灌的自来水减量计算达到50%。
减量由下列情况综合而得:植物种类因素;浇灌效率;使用收集的雨水;使用再生水;采用公共机构提供的处理水,专门替代自来水。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建议进行土壤/气候分析以选择适合的植物设计景观绿化,采用地方化或适合植物,减少浇灌要求。
当进行浇灌时,采用高效设备,并且/或者根据气候进行控制。
3 创新废水技术减少自来水需求和废水产生,同时增加当地地层补水。
对于废水排放输送所用的自来水,减量 50%,采用节水器具(便器、小便器)或采用非自来水(收集的雨水、再生灰水、和当地或市政处理废水)。
同时指定采用高效器具和干式器具较低废水产生量,如制肥便器系统、无水小便器。
考虑采用雨水、灰水进行废物输送排放、或就地废水处理系统(机械式或自然式)。
4 减少用水量建筑中最大化节水,以减轻市政供水和排水负担。
通过采用高节水洁具、干式器具,如制肥便器系统、无水小便器、人体感应器以降低自来水用量。
考虑利用非自来水例如再生雨水和灰水,如便器、小便器冲洗、及一般冲洗。
通过以上措施将总用水量下比用水量计算基准减少20%-50%。
六、机电设备及照明系统设计1 绿色电力为了鼓励和开发使用基于零污染的再生能源与电网技术。
建议引入绿色电力,建筑所用电能中35%由可再生能源提供,购买昆明当地产自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质能、环保水电的绿色电力。
2 减少光污染为了最小化建筑和场址中灯光外泄,减少天空眩光,提高天空可见和透视率,改善夜空环境,减少对夜行环境的影响。
在建筑照明的设计中,对于室内照明要求室内每个灯光的最大照度角应与室内不透明的墙体呈垂直正交,并不会通过窗户溢出室外。
或者所有室内非紧急照明在非办公时间应能够自动控制关闭。
在工作时间外提供手动控制措施。
对于室外照明仅对需要保安和舒适的区域照明。
室外照明功率密度不超过需要的80%,建筑立面和景观有50%不配置背景照明。
最小化场址照明,通过使用全截角灯具、低反射表面和小角度点式灯降低光污染。
3 可控的照明系统在建筑设计、机电设计及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考虑用户的照明控制。
考虑采用灯光控制和工作灯,将灯光系统的控制性整合在整个建筑设计中,可采用工作灯和背景灯,同时控制建筑的整体能耗。
为90%的用户或多用户空间中(如会议室、接待室、多功能会议厅)的团体提供照明系统控制,以促进工作效率、健康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