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教学的奇迹》有感
《中国课堂的奇迹》心得体会
《中国课堂的奇迹》心得体会学习了《中国课堂的奇迹》,我有所收获,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思考。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策略,既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教学方法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二是课堂师生活动由以教师讲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三是学生学习方式由以听为主的被动学习向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的主动学习转变。
1.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
首先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或问题要进行自主学习或独立思考;如果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个体开展探究性学习;如果个体研究还不足以解决问题,就开展小组或集体合作的探究学习,直至把问题解决。
所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是基础,较高层次的问题就需要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这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2.教学有法和教无定法的理解。
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还要准备充足的时间在下节课前处理上节遗留的问题。
因此,教材的选择很重要,在教材的选择上首先要结合校情来安排教学内容。
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
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学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5.新课改对复习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复习课不再是原来新授课的重复,而是对知识的重新认识、建构、融合和提升的过程。
如何优化设计复习模式,改变“炒冷饭”的传统复习模式,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全面和个性化的发展,从教学中我真的感受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他人的观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读书心得《中国教室奇迹》
读书心得《中国教室奇迹》
《中国教室奇迹》是一本描绘中国教育现状的书籍,作者通过深入调研和实地
考察,展现了中国教育领域的独特魅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其成功经验和教学模式值得借鉴和学习。
在书中,作者详细描述了中国教育体系的特点和优势,包括严格的学习氛围、
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及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学生在国际学术竞赛和评比中屡屡获得佳绩,展现出了中国教育的独特魅力和竞争力。
同时,书中也提到了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应试教育过于严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我深感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希望中国的教育体系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阅读《中国教室奇迹》,我对中国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教育
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希望中国的教育能够不断进步,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希望全球范围内的教育体系能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教师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教师的奇迹读后感
在阅读《中国教师的奇迹》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被书中所描述的那些教师们的奉献精神和卓越成就所打动。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教育事业中,一些杰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
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教师职业的崇高。
首先,我认为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以真实、生动的方式展示了中国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他们的教育思想。
这些教师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但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塑造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通过这些教师的故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价值和教师职业的重要性。
其次,作者传递的信息和思想是: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态度都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人生观。
这些教师们坚信教育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教育的伟大和教师职业的崇高。
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也让我更加尊重和敬重教师这个职业。
最后,这些思想如何适用于当今社会呢?我认为,这些教师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启示。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探索世界、塑造人生观的重要角色。
同时,教师们也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中国教师的奇迹》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力量和教师职业的伟大。
《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这本《中国的教学奇迹》深深震撼了我,这些教学奇迹使我不断的回味,他们必将激励我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把教育当成自己的毕生事业,不断学习,不断前行。
翻开《中国教学的奇迹》,书未读,但封面上远远近近的高山、绿色的草地和一片淡绿的天空已让忙碌聒噪一学期的心慢慢地沉静下来,“高效教学”这不就是我正需要的吗?教学也会有”奇迹”?这会是怎样的“奇迹”?“教学五部曲”是怎样的内容,如何能成就孙老师的奇迹?带着这些问题我翻开扉页:“一个人来到世界上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孙伟刚最喜欢的名言,读完这句名言顿觉十分亲近,与孙老师的成就相比我是一个非常普通非常渺小的教师,但做一个让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学生、我的家长、我的同事,我身边每一个人幸福的人不也一直是我最真挚的追求吗?带着一丝兴奋和满满的好奇我迫不及待地开始翻阅:“孙维刚很特别。
他是北京22中的一位普通数学教师,他在这所学校工作的近40年里,连教研组长这样的”头衔“都不曾有过,最高的‘职务’就是班主任。
”,“全班40人100%上大学,38人达重点线,22人考进北大、清华,全班40名学生基本上都是其他学校挑剩下的“碎末儿”。
这真可谓之为“奇迹”,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他是怎样做到的?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些让人震惊、神话般的数据背后更让我钦佩的是他的人格魅力与渊博的知识。
他是一个有大爱的教师,深深地爱着他的学生们。
他的教学奇迹来源于他重视培养学生的“超”能力,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规律,打通学科的壁垒,使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学得快乐、学得高效、学出奇效。
正因为爱孩子,他不搞题海战术,而是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教学,从根本上“解放”学生,挖掘他们自身的学习潜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为爱孩子,他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智力因素,希望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孩子更聪明;因为爱孩子,他注重对孩子品德的教育,他关注孩子的体育和艺术修养;因为爱孩子,他体恤学生,不忍心让孩子受苦,他会极其重视“孩子的睡眠时间”;因为爱孩子,他总是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让学生心中充满阳光,学生们也已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世界。
《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大学期间读过很多教育学著作,也知晓众多教学专家,但未曾了解孙维刚,这是一个遗憾,但也是幸运。
今天通过领导赠予的《中国教学的奇迹》深入了解了孙维刚老师及他的“教学五部曲”,感受颇多。
“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
这是孙维刚最喜欢的名言。
这样一个追求内心愉悦的人,不难看出为什么他那样热爱讲台,他想让孩子们幸福的学习。
这样的人付出的必定更多,不为自己。
记得大学时,老师问我们什么是幸福。
同学们依次回答,有人说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人说尝尽世间美食,有人说每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我当时却说“内心的愉悦”。
而今,我明白了幸福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这必将是我今后的追求和目标。
哲学命题有一句“我思故我在”,作为教师的我则是我思考教学、想着学生才是我的'存在。
从简单的我到丰富的我,从个人到集体,从小家到大家,这正是成长的蜕变。
研究生期间我主要研究语文课堂有效提问,从搜集资料到整理资料的过程中积累,通过梳理文献综述来了解有效提问的进展,从而根据研究现状进行探索,挖掘创新点,进而确定自己的研究视角,完善并丰富已有的理论。
学习了孙维刚的教学经验,我知道原来的研究方向是宏观的,有它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弊端。
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
现在的我是一名一线中学语文教师,我要做的不仅是理论,而且更是实践到理论的升华。
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量的积累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只有踏实本职工作,积极探索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需要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才能做到量的积累,并要进行理论学习,进而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样的过程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才能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孙老师的高效教学深深地吸引着我,对课堂有效提问的理论实践积累是高效教学的基础。
我认为如何才能做到高效教学,首先要完成有效提问。
当然,孙老师对高效教学有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常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好处,所以这个暑假我认真阅读了《中国课堂的奇迹》。
书中提到高效“6+1”课堂高效“6+1”课堂改革,颠覆了传统的课堂秩序,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出了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如合作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质疑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创新性;让学生会学、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虽然那时还没有新课改的提法,但当年我在衡水中学推进的课堂改革,和后来新课改的要求是一致的。
那么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教师该如何去面对新课堂,如何去做呢?做创新型教师,首先要做个有“心”人。
要有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一切都无从说起。
教师对学生要有博爱之心,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绝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以智力高低定亲疏,以成绩好坏分优劣”。
只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深深的“爱”,才会有创新的热情,创新的动力。
要有诚心。
教师之间要真诚相待,对学生也要真诚相待,如果说创新教育是一项高尚的事业,那么教师对创新教育也要真诚相待,绝不能说空话套话假话,创新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
只有真心实意,才会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真正增强。
要有恒心。
创新教育不是一阵风,一场雨,一道闪电。
创新教育是一个需要持久不懈的长期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挫折和困难,这就要求我们保持恒心,坚定信心,不怕挫折,克服困难,让“创新”的旗帜,在自己的思想领地,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领地高高飘扬。
要有宽容之心。
宽容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它能够化解许多矛盾。
学生正处于成长和不断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思想活跃,敢想敢做是其最大特点,出现一些问题是很正常的。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李金池校长的《中国课堂的奇迹》一书,核心内容是高效“6+1”课堂,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6”,在课堂中进行,包括“导”、“思”、“议”、“展”、“评”、“检”6个环节;第二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1”,谓之“用”,在课后的自习中进行。
即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流程都需要七个环节,即“导”、“思”、“议”、“展”、“评”、“检”、“用”。
这一课堂模式的理论依据,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
高效“6+1”课堂改革,其优点是:一、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变更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
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生动的、真实的生活。
让学生在自由自在、丰富多采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出了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如合作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质疑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三、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从原先的学会走向会学。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地加宽加深。
教师也可适时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展开师生、生生之间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体验的碰撞,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在讨论中展示自我,得到锻炼,共同提高。
四、“学案”的内容与编写原则。
“学案”是实施“导学自主”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也是本课题研究成败的一个关键。
“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要依托新课程标准,与课本紧密相连,要体现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要关注学科的知识线、活动线、学法线和能力线,不要把“学案”编制成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五、教学模式的评价。
1.目标问题:这节课结束后学生到底有什么收获,是知识的、能力的,还是价值观方面的。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竹庄小学:翁素芳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常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好处。
这段时间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中国课堂的奇迹》一书,受益匪浅。
这本书记录了精英中学一名“神人”带领一批“神将”,创造一个个“神话”写一部部“神曲”,令人惊叹!这些“神话”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
我认真细读了这本书后,发现精英中学的成功就在于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
我感触颇深的是激情教育。
激情,一份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的情感,一种昂扬积极的心态!这份情感一旦被唤醒,就会迸发巨大的潜能,无坚不摧,无敌不克! 激情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可以排遣郁闷、提升自信、激发灵感、调动潜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能够展现出生命的最大张力!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生命体的全部免疫力都会为他服务!正如李校长所言:一个没有激情的团队是没有希望的团队,一个没有激情的青年人是没有未来的,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优化教师的心态,培养学生的激情;打造一支富于激情的团队,让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培养大批富于激情的学子,让他们阳光自信、活力四射。
精英中学的激情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活力,具备澎湃的激情,做好激情点拨、激情备课、激情教研、激情班会。
其次,要通过活动开展、环境激励、氛围营造,对学子进行激情教育,让他们阳光自信、勇于进取,活力四射。
学生们的激情早读、激情跑操、激情远足、激情展示、激情辩论。
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思维和主动探究,让学生尽情地享受着他们的激情课堂。
精英中学的激情教育似神奇的催化剂让整个校园自上而下涌动着滚滚的激情,老师激情洋溢、学生激情澎湃、校园激情燃烧。
教师是教育的灵魂,教育需要激情,教师更需要激情。
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样也离不开对教育事业的激情。
激情能够化困难为动力,化腐朽为神奇,能够让教师实现从经师到人师的超越。
李校长的教育境界,为我们提出了努力的方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读《教育的奇迹》有感
读《教育的奇迹》有感
《教育的奇迹》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力量和神奇之处。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
书中讲述了一些真实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品格、塑造人格。
教育可以让一个人从无知无畏的孩子成长为有智慧和责任感的成年人。
教育还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潜能,让人们发现自己的价值和使命。
最让人感动的是,教育不分贫富、不分种族、不分性别,它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财富。
教育可以让人们超越自己的局限,改变现状,创造未来。
读完《教育的奇迹》,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
它让我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更加坚定地相信教育可以改变世界。
希望这本书可以继续启发更多人,让更多人能够享受教育的益处,创造更多的奇迹。
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拿到《中国教学的奇迹》后,我翻一下目录,目录就一下子吸引了我,震憾了我,他的教学之法让他创造了中国教学的奇迹,是一位有智慧的教师,是值得我学习和敬佩的教师。
今天有很多人在问或是自问:什么是幸福?孙维刚认为“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
这是他最喜欢的名言。
这是他热爱讲台热爱学生热爱生活的来源,不但他是幸福快乐的,他的学生也是幸福快乐的,这些是做教师的我们最需要学习和体会的,也是我今后要追求和目标。
本书的作者用教学五部曲的方式来解读孙维刚精湛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方法,让人叹为观止。
他的教学奇迹来源于他打造的“出神入化”的课堂。
他的课堂堂都是示范课,他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挖掘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他的教学奇迹来源于他更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这是他教学最成功的地方。
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品德培养更重要。
因为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所以孙老师有特殊的建班原则和以身作则的精神,他的三条建班原则是 1.诚实、正派、正直:2.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宏伟抱负:3.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因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使别人生活得更幸福些。
这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内涵深刻。
这是孙老师的育人原则和做人原则。
要求学生做到的他一定首先做到,这也是在新形式下值得每一个教师认真学习的。
他的教学奇迹来源于他要给学生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
孙老师认为,这是学习的根本任务,他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智力素质,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把不聪明的孩子变得聪明,让聪明的孩子更聪明。
他的聪明五步走更是值得我们现在好好学习,现在学校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向孙老师学习,而这部分也是对我课堂教学最有启发的和最有帮助的。
他的教学奇迹来源于他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好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孙老师从根本上解放学生,挖掘他们自身的学习潜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2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效课堂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
高效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一、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前,课堂教学低效性表现在课前准备上是教学设计不精心,虽然大多数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吃透教材,也能够沉着、自信的去面对学生,但很多教师备课却只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没能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与方法,没能超越教材,因而,要做到高效,课前准备工作必须做好。
(一)紧盯教学内容“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
比如学生多而场地小就不宜选择占用太多场地的教学内容;其次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如在上田径课时,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宜选择过长的项目,不让学生进行枯燥、单调的训练,例如在进行长跑练习的时候,不能一味的让它们进行单一的跑圈,完全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活动(大鱼网、丛林追捕或者定向运动),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为相对而言,游戏更具吸引力。
(二)紧盯教学对象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兴趣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因此,体育课要有明确、集中、恰当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者过低的教学目标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的组织还应把握好信息差原则,信息差是指人们掌握信息的差距。
学生是抱着学习新知识技能的目的来上体育课的,师生之间的学习兴趣,但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要留给学生一定自主学习的时空,让学生充分体会独立完成技术动作的满足感。
二、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体育课中要极力营造一种和谐、活跃的体育课堂气氛。
体育教学主要在室外进行,而且相对室内环境来说,教学环境相对宽松,在体育课中尽力营造和谐的气氛,使集体的情绪处于适度的兴奋状态,每个成员在认知上相近,情绪上相融,心理上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与学、练的情绪高涨,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之下,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中国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的奇迹》读后感《中国的奇迹》是一本让人感慨万千的书籍,它记录了中国近年来的巨大变化和发展,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的崛起和强大,也更加坚定了我对祖国的自豪和信心。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各种变革和挑战,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到文化,从政治到社会,无所不包,无所不谈。
我被书中所呈现的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团结的形象所深深感动,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韧的态度,不断努力奋斗,不断创新改进,最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在书中,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看到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进步,看到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日益强大的地位和影响力。
我为中国的发展和壮大感到由衷的高兴和骄傲,也为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精神感到由衷的敬佩和赞美。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的奇迹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中国人民用汗水和智慧换来的,是中国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和坚定的信念创造的。
中国的奇迹是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勇往直前的力量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前进的勇气和智慧的结晶。
在书中,我也看到了中国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城乡差距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
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继续走好改革开放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的来说,读完《中国的奇迹》这本书,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我愿意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创造更多的奇迹,让中国更加繁荣富强,让中华民族更加伟大光荣!愿中国的奇迹永远继续,愿中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今年暑假,有幸学习了李金池的《中国课堂的奇迹》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李校长提出的高效“6+1”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即将原来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改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舞台还给学生,充分让学生自主发挥,碰撞出更多彩的火花,更能形成思维的创新,展示学生的自我风采。
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高效。
是因为它有以下几点优势一、精炼简洁的“导”熟话说:一场好的晚会,除了精美的节目,优秀的主持之外,串台词应该说功不可没。
它不但让一台晚会高潮迭起,更让整台晚会节目有机的融为一体。
而高效“6+1”课堂环节上的时间限制,要求我们必须精炼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设计情境,抓住学生的心,让孩子们很快的进入一个知识的海洋入口。
二、提纲挈领下的“思”众所周知,学而不思则罔。
李校长退出的“课堂学习提纲”这一教学策略,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花足功夫专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将教材有机整合,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心设计,引领学生快乐学习。
这一策略,具有明确的指令信息和详细的指导方法,所以学生拿到提纲后,能积极自主的深思,从而渐渐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热烈而有序的“议”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
学知识,更要学方法,会学才是真本事。
“6+1”高效教学模式,不但有精心组织的班级文化建设和小组文化建设作为支撑,而且每位任课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他们在对学、小组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既发散了自己的思维,也可以在交流与探讨中汲取组员的智慧,完善、提高自己。
四、激情快乐的“展”“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
”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可以大胆的质疑,自由的抒发己见,学生成为了真正的学习主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就真正的活了起来,激情展示时,一个人的发言,就变成了几个人的智慧。
《中国课堂的奇迹》的读后感悟
《中国课堂的奇迹》的读后感悟《《中国课堂的奇迹》的读后感悟》这是优秀的读后感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中国课堂的奇迹》的读后感悟和每个暑假一样,学校领导对我们老师们都寄予厚望,要求不断提高执业素质和基本技能,如同我们对孩子们的教导一样,学校给我们每位老师发了一本暑期读本——《中国课堂的奇迹》,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了一位神奇的校长。
他就是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李金池。
书中是这样介绍他的:他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1992年被任命为衡水中学校长。
担任衡水中学校长12年,使衡水中学迅速崛起为一所全国名校,被誉为“创造了一个教育的神话”。
2004年奉调担任衡水市教育局局长。
书中说,李校长在2010年出任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时这所民办学校不良状况诸多,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年龄结构老化、学科发展失衡,更兼优秀教师后继乏人。
学校管理混乱、运行机制僵化,体制不顺,政令不畅,各自为战,一盘散沙,偌大的一个学校,竟然没设教务处,德育处也形同虚设,致使校长管不了校部,校部管不了各个年级部,朝小野大,诸侯割据。
由此导致“教学”中心地位旁落,“德育”目标难以实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无法到位。
但就是这样一所即将倒闭的民办中学,李金池校长上任后提出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的办学理念,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诱思探究教学论作为理论依托,创造性地推出高效“6+1”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使学校很快实现了逆势崛起。
这当然能称之为“中国课堂的奇迹”了,多么大的一个转变啊,可想而知,他要付出多少努力和心血,真的不得不叫人佩服!书中提到高效“6+1”课堂流程主要是“导、思、议、展、评、检、练”课堂七环节。
这样的一种课堂将课堂主角由老师转变为学生。
课堂上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课堂上能让学生做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做结论。
究其根本,我认为是一种生本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实践,是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是让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拿到这本《中国课堂的奇迹》,我就被封面上的几句话所吸引。
一位校长,立足课改,用三年时间让一所学校成为中国课改名校,这个短暂而惊人的过程,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在文首作者就指出了现有教学课堂体系的问题:效率低下,教师强行灌输,学生默默记录,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课堂只会使学生变得消极、厌学。
并且传统的课堂还是扼杀人的灵性、毁灭人的创新精神的。
因为传统课堂的基本要求就是“唯书是从,唯师是从”,老师讲的都是真理,不容置疑,书上说的都是对的,背来就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需要学生思考,也不鼓励思考,结果学生的头脑被禁锢了,独立性被剥夺了。
这样的课堂,必然使学生迷信权威,缺乏自信,不会独立思考,不会探索创新。
而本书的作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创新性;让学生会学、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如何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作者认为关键在于课改。
那么要形成怎么样的一个新的教学体系呢?首先,知识的吸收不应该是被动的。
这就衍生出个问题,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教给学生书上记载的。
书上的知识点是死的,学生的理解各有不同,我认为并没有所有对的理解和错的理解。
只要是学生从书本上引申出的,都是积极的、有益的。
第二,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只能传递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构建才能获得。
第三,我们提倡的互动,不仅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应该包括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也就是说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具体而言,每个教学内容都应该有“导、思、议、展、评、检、练”七个环节构成。
导包括导入和导学;思是研读深思、自主学习;议是小组讨论,相互学习;展是踊跃表现、展示所学;评是点评导学;检视检测反馈;练表示巩固拓展,学以致用。
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
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寒假期间, 我在空闲期间拿起了成就奇观的孙维刚“教学五部曲”——《中国教学的奇观》一书, 粗略地看, 但细细地体会, 感悟许多。
孙老师终究是运用了怎么样的教学方法而制造出了如此的传奇?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读了这本书我发觉, “提高学生的智力素养, 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 让聪明的学生变得更聪明”是他的教学理念。
在他看来, 知识是需要的, 但更需要的是驾驭知识的才能, 其本质, 是高超的思维, 是智力素养。
因而在教学中他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教学, 八方联络, 浑然一体。
孙老师所追求的并不是什么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 而是德育——做人的教育, 学习——自主的学习。
每次接一个新班的家长会上, 他都要求他的学生及学生的家长:“做学咨询, 先做人。
不要只是想着三年后考高中, 六年后考大学, 这些都不要想, 当务之急, 是想想把小孩培养成品德高的人”。
只有注重知识的传授, 又注重学生学生品德的培养和精神培育的教学, 才能被视为有效的教学。
当一个人有了丰富的感情, 树立了远大理想和雄伟的抱负, 自然而然会想成材, 为人民多作奉献。
最让我佩服是, 孙老师一年之内学完三年的课程, 试想, 数学的逻辑性是多强, 一个知识点稳固不好, 就会妨碍后面的学习。
而且他的学生从不加班加点, 由于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是从不做笔记的, 课后更不留作业。
但所有的成绩都有力的证明了孙老师是素养教育的典型。
孙老师认为, 学校的教育, 特别是中小学的教育既要见“物”(知识), 更要见“人”(才能、素养)。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智力素养呢?他有几点做法给我启发非常大。
其一:课堂上, 引导学生超前思维, 并构成向老师(包括课本)挑战的态势, 使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 做学习的主人。
在他的课堂上, 他从不主张学生先预习, 几乎所有的例题、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全都是由学生本人做的。
如此学生一直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 总是想在老师前面。
中国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爱的教育+教学智慧=奇迹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有感实验初中顾啸敏天才就是99%汗水+1%灵感,而百合班的奇迹就是爱的教育+教学智慧。
寒假里,我阅读了《中国教室的奇迹》,感触颇丰。
俞玉萍老师对于语文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的全身心投入,细致认真、别出心裁的做法无不体现了教师充满智慧的爱的教育,真正做到了责任与爱的统一。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发展,只有真心真意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
”的确如此,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工作方法,不是技巧和手段,也不是人为设计的小动作,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慈母般的真诚感情。
所以热爱学生是教师需具备的首要条件,然而怀揣着满腔的爱埋头苦干,教学效果也只能是差强人意,所以在新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需要认真钻研,如何智慧教学。
俞玉萍老师关于“倾听”的教学让我震撼,她在黑板上写下三句话“倾听是一种最美的姿势,倾听是一种最美的德行,倾听是一种最高的智慧”。
这三句话如何深深地印在孩子的心里,俞老师采用了机智的对话法,真正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博学不能使人智慧”,知识越多并不能构成智慧。
在数学中,智慧教学就在于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生存的本领、生活的智慧。
具体表现在数学的模型化、转换思想、替代思想……是这些思想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我认为教师教学智慧需要具体落实到:备课的智慧、课堂智慧和评价中的智慧。
在备课方面,智慧型教师较多考虑的是教学内容、活动和策略;备课效率较高、他们可以调用丰富的教学常规和情景;智慧型教师备课时较灵活,他们的教案更简洁;他们更多地考虑长远目标、整体目标;智慧型教师的备课反映了他们具有丰富而融合的知识基础。
数学是专门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对于发展思维具有特殊的作用。
把可用时间变为有效时间。
学生需要机会“深刻思考”。
在上课方面,教师有很强的课堂监控能力,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与学生进行精彩的互动。
中国教学奇迹心得体会
中国教学奇迹心得体会第1篇:中国课堂的奇迹心得体会中国课堂的奇迹学习心得体会通过读《中国课堂的奇迹》使我明白了高效课堂的含义。
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学、学生讲、学生议的课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把成长的权力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
我认为高效课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教师高效。
如何使教师高效呢?我觉得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提升,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
而经验交流、名师培训、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等也是不错的学习方式,但我认为最为关键一步是教师要走进课堂、走进文本、走进学生。
走进课堂就是要老师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放下名利荣誉,摆正心态,怀着积极、愉悦的心情来上课。
课前多花时间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课后再进行及时的反思,发现自身的不足与缺陷并加以改正,这样的课堂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走进文本就是教师要认真解读课标,再解读教材。
教师对自己所教学段的课标要非常清晰,总目标是什么?阶段目标是什么?本学年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在尊重课标、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学习,才能做到轻负高效。
走进学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的成长,当学生内心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与学生交流谈心,帮助学生打开心结,以积极的情绪来学习;二是教师要明确哪些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有难度,容易混淆,容易产生错误,在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内容,让学生体验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喜悦,感受到学习并不是什么难事,从而树立他们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心。
二、学生高效。
学生高效是高效课堂的另一个关键。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从原先的学会走向会学。
怎样才能让学生会学呢?我觉得学生上课前要学会充分预习,打有准备之仗。
对于自己通过预习能学会的知识绝不留在课堂。
在课上,要集中精力听课,听讲时思想上与老师讲解的思路保持一致,听老师讲解决问题时用什么方法、技巧;听老师讲对问题有哪些提问和解释,把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相比较,看自己和老师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点。
【参考文档】盘锦港观后感-范文模板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盘锦港观后感篇一:读后感读《中国教师的奇迹》有感最近,读了其中一本叫《中国教师的奇迹》。
读完之后,我深深被教育界的名师所吸引,为他们的事迹所敬仰。
《中国教师的奇迹》之中,有中国教育界的“奇迹教师”魏书生,有中国“教育奇人”钱梦龙,有“神奇教师”孙维刚,有创造“尝试奇迹”的邱学华,有追梦的“激情师者”窦桂梅,有从田垄上走出来的全国名师余映潮,有代表中国教育改革“声音”的李吉林,有中国真正的“草根名师”薛瑞萍。
这些优秀教师,他们都创造了数不清的教育奇迹,他们独特的成长与发展经历,以及他们自身充满魅力和智慧的教学实践,都给我深深震撼。
通过他们的故事,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激情,对我也有了很大的激励,使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该怎样做?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独特的教学风格,具备平等、宽松、幽默的风格,敬业爱生的思想素质以外,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时代型与知识型的完美结合。
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必定仰慕他的特长、价值,在学生掌握大量信息的时代,教师更要具有渊博的知识,以明天的知识传授给今天的学生。
观念已经不同了,学生喜欢的老师更具有时代感,所以新型的师生关系决定了老师的人格魅力,那就是时代型与知识型的完美结合。
第二,情感型与技巧型的和谐统一。
教师是学生成长期间接触最多的长者,在学生眼里,教师是良师,更是益友,对学生具有指点迷津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健康情感,在教育方法上不仅要能和风细雨式地滋润心田,还要有严格训练的公正的长者风范。
第三,创造型与传统型的相互渗透。
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看作是装知识的容器,而是即将被点燃的火种,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各种有利于他们发挥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中国教师的奇迹》就是一扇窗,透过了这扇窗,使我感动于他们敢于不断超越自我的探索、创造精神;我更感动于他们追求教育理想的那种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教学的奇迹》有感
王宏云
学校为我们每位教师购买了赵国忠主编的《中国教学的奇迹》一书,有幸拜读了关于孙维刚老师教学育人的《中国教学的奇迹》,书中分别从打造“出神入化”的课堂、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品德培养、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最大限度激发自主学习、重视培养学生“超”能力等五个方面,详细解读了孙维刚老师的教学五部曲,再现了他教学育人的成功之处。
读过之后,受益匪浅。
下面从两点谈谈读后的感受:
第一,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品德培养。
当人们把更多的视点盯在孙维刚所取得的辉煌教学成果时,就容易忽视他“打造”教学奇迹的主要原因。
他“出神入化”的课堂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他着力对学生品德的培养,这是他教育教学最成功的地方!
书中如是说。
读完这部分,我也感触颇深。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现在的学生更需要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物质生活较为丰富,人们生活水平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孩子们可谓衣食无忧,但正是这样,问题也暴露出来了,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精神层面却没有跟上。
而家长们也只注重孩子物质的需求,忽略了精神需求,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暧就行,什么也不缺,孩子就一心好好学习了。
这可能也是大多数家长的心理。
但是,现实却是令家长们无法接受的。
有时也让我们老师觉得困惑。
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究其根源就是孩子精神生活的缺失。
从老师的角度,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而孙老师在这方面从教40多年,他始终关注并给予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让每位学生都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第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的“第四部曲”——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因为这一点也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努力去追求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困惑。
书中通过实例分析,给我呈现了很多学习的地方。
我发现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才会愿意学,学生想弄明白的时候,他们才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而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才是牢固的,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而单纯的模仿和被动地获取知识只能是暂时性的。
孙维刚老师常说知识本身并不重要,通过教学行为让你的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才是重要的,也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孙老师的观点和理念值得我们思考,当然,书中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学习,以上只是从两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感受,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