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文学与女性思想的发展
当代女性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当代女性文学的兴起与发展1. 引言1.1 概述当代女性文学的兴起和发展是现代社会进步与女性平等意识崛起的产物。
随着社会变革和女性主义理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开始涌现并以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观点探索各种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女性文学的兴起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引言部分将概述文章内容,并说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从历史背景、社会变革以及女性主义理论等角度深入探讨当代女性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然后,我们将介绍几位当代女性作家的代表作品,并探讨她们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接着,我们将重点关注当代女性文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它反映社会现实、传递价值观念以及对于女性群体的启示和鼓舞作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当代女性文学兴起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和阶段性成就,并展望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当代女性文学的兴起与发展,探寻其中的历史背景、社会变革以及女性主义理论等关键因素,进而评估当代女性文学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增进读者对当代女性文学作品及其创作者的了解,并加深对女性权益和价值观念传递的思考。
2. 当代女性文学的兴起与发展2.1 历史背景在20世纪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和社会观念的变革,当代女性文学开始崭露头角。
传统上,女性往往被边缘化,在文学圈内鲜有作为独立的创作者被承认。
然而,20世纪后期以及21世纪初,众多女性作家开始涌现出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2 社会变革的影响当代女性文学的兴起与发展与社会变革密不可分。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对于女性权益和平等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加强。
这种社会意识深刻影响了文学领域,为女性作家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表达自我的平台。
同时,逐渐形成的女权主义运动也推动了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并赋予了其更深远的意义。
2.3 女性主义理论的崛起除了社会变革外,当代女性文学还受到了女性主义理论思潮的影响。
女性主义文学的崛起与发展
女性主义文学的崛起与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觉醒的日益深入,女性主义文学逐渐崛起并成为文学界的一支强势力量。
女性主义文学以女性为主题,通过文字表达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历,旨在探讨性别平等、女性自由和解放的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女性主义文学的起源、发展和对社会的影响。
女性主义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女性权益运动和妇女解放思潮开始兴起。
尼克松的《石头门》、吉尔曼的《黄色墙纸》等作品成为早期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揭示了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所面临的压迫和不平等待遇。
这些作品因其坚定的立场和激进的思想引发了广泛的反响,为女性觉醒和解放铺平了道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主义文学逐渐发展出多个分支和流派。
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是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
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倾向于探讨女性的多样性和个体解放,关注女性的内心体验和独特视角。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和爱丽丝·沃克的《紫色》等作品是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代表。
这些作品通过对女性独特的人生经验和权力结构的分析,呼唤女性自由和平等的声音。
除了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女性主义文学形式是跨文化女性主义文学。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文化背景下妇女的生活经验和挣扎得到了更多关注。
跨文化女性主义文学致力于解构种族、文化和性别交叉对女性的影响。
中国作家凤凰花的《色,戒》和尤米·塔玛尼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碰撞下女性身份和权力的复杂性。
女性主义文学的崛起不仅仅是文学界的一场革命,它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女性主义文学为女性提供了一个表达声音的平台。
过去,女性被传统社会束缚在家庭和子女教育中,缺乏自主权和话语权。
女性主义文学通过表达女性的内心感受和呼唤性别平等的声音,唤起了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呼应。
其次,女性主义文学揭示了性别角色和身份的社会建构。
女性主义文学挑战了传统社会对男女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在文字中展示了女性的多样性和个体特点。
女性主义在中国的演进和思考
女性主义在中国的演进和思考1、第一阶段:80年代初在西方第二阶段女性主义运动兴盛的六七十年代,中国大陆正值对外封闭的文革时期,对此基本一无所知。
80年代初,朱虹分别于1981和1983年编选了《美国女作家作品选》和《美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在两本著作的“序言”中,朱虹对“妇女文学”以及六十年代的女权运动作了初步的介绍。
这个阶段是对西方理论的初步介绍,但中国理论家自己的理论作品还没有出现,仍处在酝酿准备阶段。
2、第二阶段:1988-1989年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场经济的不断社会化全球化,经济作为社会生活的主流,不仅触动了文学创作传统的外部规律,逼迫创作主体重新调整地位与角色,同时也激活了文学内部,使其获得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和创作形式。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政策是使文学自觉地由政治优先环境转向经济优先新环境的理论保证。
1989年出版的李小江主编的“妇女研究丛书”中孟悦、戴锦华所著的《浮出历史地表》尤为突出,她们成功地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现代妇女写作的特点,对于重要的现代女作家进行了重新定位,改变了通行文学史对于女作家的评价。
3、第三阶段:1990-1995年1990-1995翻译著作选集更有特色有针对性,对女作家和理论家而言有相当的启示作用。
1989年以后,激进的政治批判转向保守的文化批判。
正像特里伊格尔顿在对后结构主义所作评价中阐释的那样,后结构主义无力打碎国家权力结构,但是他们发现颠覆语言结构还是可能的。
在这样的话语实践活动中,“女性主义”更易被国人接受,本书出版后,采用“女性主义”译法的人越来越多。
4、第四阶段:1995以后中国承办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于1995年9月4日在北京召开,通过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
《行动纲领》具体阐述了各国妇女面临的主要问题,把发展中国家最关注的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战略目标和应采取的行动。
《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呼吁各国政府承诺保护妇女人权,并提出了妇女权利就是人权的口号。
唐宋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原因探析
唐宋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原因探析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其中女性文学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这个时期,女性文学家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文学才华,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本文将探析唐宋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原因,从社会、文化和思想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变革与女性文学的崛起在唐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唐朝的开放和繁荣为女性文学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女性地位的提高,使得女性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展现自己的才华。
唐代的相对宽松的社会风气为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女性作家们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宋朝的儒学思想对女性的教育和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儒家思想倡导女德、女训,提倡妇女能文能武,对女性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
宋代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和女性意识得到了更为深刻的表现,这也为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二、文化繁荣与女性文学的繁荣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活动空前热闹。
在这个时期,文学家们的创作热情高涨,而女性文学家们也踊跃参与了文学创作的活动。
在唐宋时期,女性文学家们的作品主题多样,风格独特,有些作品对后人影响深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唐宋时期的文学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各种文学形式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女性文学家们不仅参与了诗词、散文的创作,还涉足了戏剧、小说等领域,展现了丰富的文学才华和创作能力。
三、女性思想解放与女性文学的崛起在唐宋时期,女性思想逐渐得到解放,女性对自身命运和社会地位的反思也逐渐深化。
唐宋时期的女性文学作品多以女性的成长、情感、家国之志为主题,展现了女性的独特视角和情感表达能力。
女性文学家们以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感受力,描绘了许多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在这一时期,女性文学家们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传统妇女生活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控诉,也有不少作品表现了女性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女性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追求,为女性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兴起与影响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兴起与影响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兴起与影响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升,中国女性开始更加关注自身的权益和价值。
通过文学的表达,她们传递了自己的声音和思想,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兴起源于女性地位的提升。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被束缚在家庭和婚姻中,缺乏自由和平等的机会。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开始争取平等的权益,追求自我实现的机会。
这种社会变革为女性文学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女性作家通过文学作品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益发声。
其次,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兴起也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女性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常常被束缚在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家庭责任中。
现当代女性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挑战了这种传统观念,探讨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自由选择。
她们以独特的视角创作,展现了女性的多样性和独立性,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兴起还受到社会变革的影响。
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女性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女性作家通过文学作品记录了这一社会变革的历程,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她们关注女性的职业发展、家庭关系、婚姻观念等问题,为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反思和启发。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兴起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益发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女性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和不公平现象,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思考。
其次,它为女性提供了一个自我表达的平台,激励了更多女性走向文学创作的道路。
女性作家的成功经历鼓舞了无数的女性,激发了她们追求自我实现和独立思考的勇气。
然而,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兴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尽管女性地位的提升和社会变革为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仍然存在着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的问题。
近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开创与发展
近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开创与发展一、引言近代中国女性文学是指在20世纪以来,中国女性作家们在文学创作领域中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和重要贡献。
女性文学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新文化运动时期,随着社会风气的变迁和观念的解放,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参与文学创作,并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于社会、家庭、爱情等话题的思考和诉求。
二、近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开创者1.宋庆龄:宋庆龄是早期倡导妇女解放运动并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先驱。
她以《我把一切献给你——写给李大钊》等散文为人所熟知,为妇女争取平等权益发出了声音。
2.徐志摩:徐志摩是近代中国著名诗人之一,他不仅有着卓越的才华,在其诗歌中也关注了许多与女性相关的主题。
他对于爱情、婚姻、自由等问题进行了思索和表达,并以此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作家。
3.林徽因:林徽因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女性建筑师、诗人、散文家。
她以《梦里花落知多少》等作品呈现了自己对于爱情、家庭、自我的思考,并在近代中国女性文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近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1.现实主义题材的兴起:随着20世纪初社会风气的变革,许多女性作家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创作了大量揭示社会现实的小说和散文。
如茅盾的《荷花淀》、美玲的《城南旧事》等作品引领了一股现实主义写作热潮。
2.女性主义意识觉醒: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高涨,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以自己独立而坚定的声音投身于文学创作。
她们用文字探索着自我认同和权力平等的话题,涌现出许多重要作品。
3.多元化的创作风格:近代中国女性作家在文学创作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既有批判社会的锐利笔触,也有温柔细腻的描写;既有犀利幽默的叙述,也有抒发内心情感的诗歌。
她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赋予了女性文学更多元、更丰富的面貌。
四、近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影响与意义1.传递女性声音:近代中国女性文学为广大女性提供了一个表达与发声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到女性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推动了社会对于妇女权益和平等问题的认知。
梳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
梳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院0801陈天华女性文学自诞生之始就与女性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女性主体的角度来说,女性意识可以理解为两个层面:一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二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其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
在我国,从古代至近代,虽然时有女作家和女性作品出现,却并未形成关注女性意识的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
中国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开始于新文化运动过程中,并与“五四”思想解放运动一同发展。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在这一较大规模的社会革命和思想文化革命的特殊历史际遇中成长起来。
一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中国人性别意识的觉醒,催生了中国第一代醉心于表现中国知识女性精神觉醒、个性解放的现代女作家,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得以诞生。
她们是在“五四”时期以群体的面貌登上中国文学舞台的,积极地体现出了急于挣脱封建礼教束缚、寻求解放道路的自由意识。
当时,活跃在文坛上的主要女作家有陈衡哲、谢冰心、庐隐、冯沅君、石评梅、陆晶清、陈学昭、白薇、苏雪林、凌叔华、袁昌英等。
“在当时的刊物上,以女士署名的作者不下二十人,而且文章或小说都以带‘女’字为荣,形成了一种推崇女性作品的风尚。
”1918年,陈衡哲在《新青年》上发表的近千字对话体小说《老夫妻》,揭开了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历史帷幕。
之后,她发表的十余篇中有六篇写的是妇女问题。
这些作品关于女性内心世界的展现,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求索精神,超越和突破了男性作家的局限,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打破了文学垄断,在中国文学史上醒目地树起了女性文学的旗帜。
二“五四”高潮过后,女作家们的创作多表现为她们对社会、人生、婚姻、家庭等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影响最大的女作家当推冰心。
出身于大家闺秀的冰心,用其特有的“爱的哲学”的表达方式,传达出希望改变社会不公平、争取自由自立的女性意识。
冰心以创作问题小说步入文坛。
首篇问题小说《两个家庭》就提出了改造旧家庭,解放妇女和建立新生活的观点。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思潮的结合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思潮的结合在当代中国社会,女性地位的提升和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女性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也在这个背景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为中国女性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深度,使得女性作家们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声音和思想。
首先,女性主义思潮为女性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在传统的文学中,男性视角占据主导地位,女性的形象往往被边缘化或者被刻板地描绘。
然而,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女性作家们开始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文字来探索女性的价值和存在。
她们用自己的笔触塑造了更加真实、立体和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使得读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女性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新的视角使得女性文学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影响力。
其次,女性主义思潮为女性文学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探索。
女性主义思潮强调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解放,呼吁女性摆脱传统的束缚和压抑。
在这个背景下,女性作家们开始关注女性的身体、性别、婚姻、职业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反思和探索。
她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来揭示女性在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以及她们对于自我解放的渴望和努力。
这种深层次的探索使得女性文学不再局限于表面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而是能够引发读者们对于女性地位和女性权益的思考和关注。
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也为中国女性文学带来了更多的创作题材和风格。
女性作家们开始涉足各个领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生活和情感表达。
她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关注社会的不公和性别的歧视,探索女性在政治、职场和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
同时,女性作家们也开始尝试不同的文学风格和形式,使得女性文学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丰富的面貌。
她们通过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不同的文学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得女性文学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影响力和表现力。
然而,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反对声音。
有人认为女性主义过于偏激,过于强调女性的特殊性和优越性,忽视了男性的权益和需求。
喧哗与骚动——论现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演变历程
近代中国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近代中国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与发展自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西方现代化思想的传入,中国社会开始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女性解放思潮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为中国女性的地位和权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一、传入西方现代化思潮19世纪中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开始频繁。
这种交流促进了文化、文学和艺术等领域的大幅度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现代化思想。
这些思想的传入给了中国的女性以启示,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类的平等观念开始在中国引起广泛的讨论。
在这种现代化的大环境下,新的风潮开始涌动。
二、女子教育的兴起与发展自20世纪初,中国的女子教育开始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大幅提高。
不仅是私立学校,甚至是许多政府学校也开始改变他们的政策,开始鼓励女性接受教育。
这种新的教育形式,不仅仅传达了知识,而且也成为了一种女性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并催生了一些女性社会组织的形成。
三、女性社会组织的兴起在女性教育的兴起和大家的思想上开放的背景下,一些女性社会组织逐渐地出现了。
通过这些组织,女性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权利也得到了尊重。
比如,“中国第一个女子杂志”《新妇女》开始发行,女性的警惕性也逐渐增强起来,女性也开始争取更多的权利。
女子会所的开设,则成为了女性展示自身能力的一个可靠的平台。
四、女性平等法律的确立20世纪初,苏州绅士宋庆龄成立了全国妇女救国会,为女性解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标志着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正式开始。
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呼声从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
随后,一些女性的权利得到了确立,女性平等法律也开始得到明确规定。
现代化的女性形象逐渐跃然于纸上和舞台之上,女性的国际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五、女性思想解放的深入现代化思想的解放并没有使得中国的女性解放就此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女性的思想解放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女性思想的深入探讨,不仅能够认识到女性的价值和权利,而且也能够在新时代更好地思考和探讨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详细整理的女性主义发展历程
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写作一、中国现代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已转化为女性写作的主动行为,从性别歧视、性别压抑、性别遮羞而真正浮出了历史地表,女性小说的繁荣标志着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创作的形成。
那么到底什么是女性主义呢?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出发点是西蒙波伏娃的著名论断,“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着重对女性的文化身份和处境进行探讨,由此揭示出父权制文化结构中女性从属被压抑的位置。
女性写作的概念是由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埃菜娜西苏提出来的,着重于强调女性写作与女性身体的关系,中国女性批评家认为这一概念包含了一定的开敞性,它包含着文学的书写和非文学的书写,包含了具有文学价值的优秀作品也包括可能在文学意义上我们很难给予高度评价,但可能具有作为女性的自传、女性的反抗、女性的口述史、个体生命史的意义和价值的作品。
关于女性文学的不同理解:(1)指以女性作家为主体所创作的一切文学。
(2)指女性作家创作的女性生活题材的作品。
即:"只要是出自女性手笔,描写女性生活题材的文学,均可看作妇女文学。
或指女作家所写的具有女性意识、反映女性情感、表现女性生活的文学。
(3)指一切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家作品。
这种观点认为,凡是反映女性在男权社会的苦闷、彷徨、哀怨、抗争的作品,不论作者性别如何,均可视为女性文学。
反之,如果没有反映女性意识,即使作者是女性,也不可纳入女性文学。
(4)指女作家的所有文本及一切关于女性的文学作品。
我们国家通常采用第一种。
我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时期:1)五四启蒙运动,提出“个性解放”“民主自由”打破了一部分女性的传统束缚,一批知识女性参与写作,她们努力寻找属于女性的视角、叙述方式和女性话语,标志着现代文学中女性写作的生成,代表作家冰心、庐隐、凌叔华等人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女作家群。
而后的三四十年代又形成了诸如萧红对女性自我放逐心灵历程的诉说,张爱玲对殖民都会与闺阁政治的指涉,以及丁玲的走向民族叙事等既相互区别有可相互参照的多样化女性书写样式和文本形态。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与发展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与发展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与发展是一曲关于女性角色权利与平等的壮丽乐章。
自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女作家逐渐从社会边缘走向文坛中心舞台,用文字书写着女性身份的探索与解放。
她们通过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社会现实的触动以及对个体情感的挖掘,塑造了一幅真实而立体的女性形象。
一、风起云涌:女性主义的崛起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与发展与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密不可分。
女性主义的兴起为女性作家提供了独立发声的平台,也为她们赋予了从女性视角出发剖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女性文学经历了第一次热潮,众多女性作家以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创作,其中包括金宇澄、冯骥才等人。
她们通过作品表达了对传统婚姻观念和家庭模式的质疑,探讨了女性的自我价值和社会地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二、现实主义的真实写照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在探讨女性问题的同时,也着眼于社会现实的揭示与反思。
许多女性作家以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通过细腻入微的故事情节和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当代女性面临的各种困境和挣扎。
其中代表性作家蔡骏创作的《离婚》以离婚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婚姻和家庭的问题;亦舒的作品《爱情转移症》则揭示了女性在追求爱情与事业的过程中的挣扎与得失。
这些作品反映了现代女性在爱情、事业、家庭等层面的纠结与抉择,反映了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女性困境。
三、个体情感的挖掘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还体现了对个体情感的细腻触动和深入挖掘。
女性作家运用独特的叙述手法,以内心独白、自我思辨的方式,深入展现女性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变化。
作家张抗抗的《云的彼端,约定的地方》以情感为线索,通过讲述女性角色在婚姻中的迷茫与抉择,展现了女性真实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迁。
作家王海燕的作品《平原上的夏洛克》则展示了女性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感受力,以及对生活与人性的洞察力。
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女性形象的描绘,也使读者深入感受到女性独特的情感与思考方式。
四、身份认同的探索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与发展也伴随着个体身份认同的探索与建构。
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曾经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女性作家。
如王蒙、王安忆、张洁、冯骥才等。
在她们的作品中,均深刻地体现了她们对女性意识的理解与感悟,对女性自我意识的揭示和追求。
但是,随着女性文学的不断发展,女性作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如80年代中期出生的许多女作家已经不再局限于自己的私人世界,而是把关注对象转移到了社会现实之中。
例如李娟等人写下了大量关于新疆农村生活的作品,她们开始对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风俗等进行观察与探索,并且在作品中创造出了独特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
然而,在这一时期,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女性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创作类别。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从最初的萌芽状态,发展到了如今的勃兴状态,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但是,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与不足,本文从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切入点,对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笔者认为,女性文学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已经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但是,由于社会发展方式等方面发生了一定变化,当代中国女性文学也在经历着一系列的变革与发展。
本文将从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进行研究的背景出发,进而分析其崛起与特征。
“女性文学”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由女性作家群体所创作的一种文学作品,其所体现的是特定历史阶段之下社会女性群体的生活状况、审美情趣以及思想感情等。
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等方面的不断进步,女性文学也呈现出了独特的特征。
女性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现象,造成了中国当代文学中“男作家”与“女作家”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导致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性别化倾向。
试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观念的发展历程
试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观念的发展历程【论文摘要】中国女性主义文学观的萌生发展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特点的、不断流动变化的过程。
中国女性文学是伴随着新文化运动以来人的发现和女性意识的觉醒而走进文学史的。
同时,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和女性作家作品的引介也开阔了作家的视野,它们共同催生中国第一个女作家群体,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在此后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前行中日趋成熟。
论文关键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文学批评在中国文学史上,20世纪初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引入无疑是唤起现代女性意识觉醒的重要因素,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这种影响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女性主义文学观的影响,但是,它为中国当代社会对女性主义文学观念在中国文学创作中的消化和理解提供了许多经验。
中国当代文学向女性精神与心灵的深处拓展,体现强烈的女性价值感与女性主体性更是得益于西方较为成熟的女性文学观念。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观的形成是带有本土特色、具有阶段性特点、流动变化的过程。
一、女性主义文学观念的产生女性主义提倡打破男性话语权,从女性的视角看待世界。
女性主义文学观的产生与西方的女权主义运动是密切相连的。
文艺复兴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启蒙思想的产生,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并迅速在全社会扩展开来。
l9世纪兴起的女权主义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妇女向本阶级男性统治者要求参政、就业、受教育等具体的平等权利,是仅停留于表面意义上的性别平等,实际上并未触及父权文化自身。
少有的女作家的创作还不能受到社会正视,女性文学批评当然没有形成气候。
20世纪60年代以后,女权运动再度掀起高潮,广大女性真正对父权制思想文化本身提出质疑,才有了理论化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相应地出现大量女权主义的论著,为妇女言论提供了阵地。
1970年,凯特·米勒特的陛政治》的出版,标志着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形成。
尤其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家肖沃尔特的观点很具有代表性,她主张建构独立的妇女文学史和女性文学经典,她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撰写的第一部英国女性小说史《她们自己的文学》于1977年问世,她明确提出女性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发掘出大量被父权制文学史湮埋的女作家,对一些有影响的女作家也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
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
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自从20世纪以来,一直是文学界和社会议题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女性文学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意义,而女性主义则通过女性文学来探索和表达女性的权益和解放。
本文将从女性文学的定义、女性主义的起源和意义以及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女性文学是指以女性为主题、关注女性生活体验和探讨女性身份认同的文学作品。
与传统文学相比,女性文学更加注重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细腻的表达。
女性作家通过女性文学来探索女性独特的生活经验,传递女性的声音和视角。
女性文学的兴起代表了女性在文学界的崛起,也向世界展示了女性的智慧和力量。
女性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女性解放运动,旨在争取和维护女性的平等权益。
女性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或行动,更是一场社会运动。
女性主义的目标是废除性别歧视,推动男女平等的发展。
女性主义要求追求平等和公正的社会,反对婚姻中的压迫和暴力,并强调女性应该获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女性文学和女性主义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互动。
女性文学提供了女性主义者展示女性的力量和探索女性话题的平台。
通过女性文学,女性主义者能够揭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忽视,呼吁社会对女性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女性主义也推动了女性文学的发展,激励更多女性作家投身文学创作,并通过作品传递女性的声音和追求。
女性主义扩大了女性文学的话题范围,使其超越了个人层面的探讨,更加关注女性在社会和婚姻中的地位和权益。
女性文学通过作品探讨和讨论性别问题、家庭关系和社会角色分配等议题,进一步展现了女性主义的核心观点。
同时,女性文学也通过女性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给予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和思考角度。
尽管女性文学和女性主义在许多方面相辅相成,但也存在一些区别和争议。
女性文学强调的是对女性个体经验的呈现和探索,而女性主义更注重的是社会层面的性别平等和社会运动。
此外,女性主义也并不是女性文学的唯一主题,女性文学同样也包括了其他具有女性特点和女性视角的作品。
中国文学中女性意识的演变。
内容提要:女性文学不单纯指女性作为写作主体的创作实践, 也并非仅仅体现为细腻、委婉等外部风格, 而更重要的在于女性文学应该从女性的角度提出女界人生, 女性世界的特有问题, 从女性意识在文本中复归的轨迹中, 探寻妇女解放的本质意义。
关键词:当代女性文学:女性意识:主体精神:女性生命经验一当代女性文学特指由女性作家所创作的有关女性生活的作品。
这些作品深入到女性世界的深层, 探求着女界人生、女性意识, 寻觅着妇女解放的真谛。
中国妇女的解放是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斗争胜利、社会的进步紧密联系的。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妇女的地位和权力, 中国妇女享有世界范围内较高程度的解放: 男女平等、同工同酬等。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妇女的这种进步的社会形式与人们女性意识之间仍存在着矛盾。
一方面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顽固地制约着人们的思想; 另一方面,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 由于过分强调男女平等, 结果导致“男女同等”, 人为地抹杀了两性之间的生理区别与差异, 致使女性的性别认同发生错位, 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成为不具备丰富的人性内容的“中性人”。
这实际上仍是以男性的生存方式作为价值参照, 把女性消解在男性为本的国家政治中。
新时期到来后, 作家们终于可以摆脱庸俗社会学的阴影, 将文学创作向人的本体和文学本体复归。
伴随着时代的巨大变革, 文学的首要任务, 是给从十年内乱过来的饱受创伤的人以心灵的慰藉, 肯定人的价值, 呼唤人的尊严。
在此女作家以女性的视角为切入点表达对于人的关怀。
舒婷在《致橡树》中, 既否定了将女性定义在被动的位置上, 像“攀援的冰霄花”, 或“痴情的鸟”; 也否定了将女性抽象化为空洞的政治符号。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在一起”,“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诗人在此将男性比喻为充溢着阳刚之美的“橡树”, 女性则为富有阴柔之美的“木棉”。
梳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
梳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院0801陈天华女性文学自诞生之始就与女性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女性主体的角度来说,女性意识可以理解为两个层面:一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二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其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
在我国,从古代至近代,虽然时有女作家和女性作品出现,却并未形成关注女性意识的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
中国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开始于新文化运动过程中,并与“五四”思想解放运动一同发展。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在这一较大规模的社会革命和思想文化革命的特殊历史际遇中成长起来。
一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中国人性别意识的觉醒,催生了中国第一代醉心于表现中国知识女性精神觉醒、个性解放的现代女作家,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得以诞生。
她们是在“五四”时期以群体的面貌登上中国文学舞台的,积极地体现出了急于挣脱封建礼教束缚、寻求解放道路的自由意识。
当时,活跃在文坛上的主要女作家有陈衡哲、谢冰心、庐隐、冯沅君、石评梅、陆晶清、陈学昭、白薇、苏雪林、凌叔华、袁昌英等。
“在当时的刊物上,以女士署名的作者不下二十人,而且文章或小说都以带‘女’字为荣,形成了一种推崇女性作品的风尚。
”1918年,陈衡哲在《新青年》上发表的近千字对话体小说《老夫妻》,揭开了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历史帷幕。
之后,她发表的十余篇中有六篇写的是妇女问题。
这些作品关于女性内心世界的展现,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求索精神,超越和突破了男性作家的局限,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打破了文学垄断,在中国文学史上醒目地树起了女性文学的旗帜。
二“五四”高潮过后,女作家们的创作多表现为她们对社会、人生、婚姻、家庭等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影响最大的女作家当推冰心。
出身于大家闺秀的冰心,用其特有的“爱的哲学”的表达方式,传达出希望改变社会不公平、争取自由自立的女性意识。
冰心以创作问题小说步入文坛。
首篇问题小说《两个家庭》就提出了改造旧家庭,解放妇女和建立新生活的观点。
中国近20年女性文学蓬勃发展的社会原因
中国近20年女性文学蓬勃发展的社会原因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探讨中国近20年女性文学蓬勃发展的社会原因。
女性文学作为文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繁荣发展不仅是文学创作的胜利,更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以下是我对这个话题的一些思考。
一、女性地位的提升1. 性别平等意识的觉醒:随着社会的发展,性别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女性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家庭角色,而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种觉醒促使女性作家在文学创作中表达自己的声音,从而推动了女性文学的蓬勃发展。
2.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妇女事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女性发展的政策,如《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
这些政策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为女性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1.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女权主义文学等观念传入我国,激发了国内女性作家的创作热情,丰富了女性文学的内涵。
2. 网络文化的兴起:互联网的发展为女性文学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平台。
网络文学、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女性作家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女性文学作品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三、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1. 女性自我认同: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关注自我,追求独立、自主的人生。
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得女性作家在创作中更加关注女性自身的情感、经历和成长。
2. 女性自我表达:女性作家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反映了女性在家庭、社会、职场等方面的困境和挑战。
这种自我表达促使女性文学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
四、教育水平的提高1. 女性教育水平的提升: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女性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具备了创作文学作品的素养。
2. 教育资源的丰富:各类文学创作培训课程、研讨会等活动为女性作家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女性文学创作的繁荣。
中国文学中的女性解放思潮
中国文学中的女性解放思潮概述中国文学中的女性解放思潮是指在中国历史上一系列关于女性地位和权益的观念变革和反映,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重要的议题之一。
本篇文章将介绍中国文学中女性解放思潮的起源、发展以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起源女性解放思潮在中国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是一个充满了封建礼教束缚和社会压迫的时期。
西方近代化运动和来自国外的启蒙思想逐渐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在他们的呼喊下,女性开始关注自身地位和权益。
第一波女性解放思潮第一波女性解放思潮主要发生在20世纪初至40年代,此时正是大规模民主革命运动兴起和新文化运动兴起之际。
李可染、周作人、鲁迅等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探索了妇女地位问题,并不断呼吁平等权益与自由意志。
著名作品如《阿Q正传》、《雾》等都表现了女性对权益和自由的追求。
第二波女性解放思潮第二波女性解放思潮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个时期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女性地位提升的标志性时期。
毛泽东提出的“妇女能顶半边天”口号鼓舞了广大妇女群众的士气,并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了妇女的参与度和地位。
王小波、莫言等作家以其独特视角揭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关注妇女独立人格的塑造。
当代女性文学热潮当前,中国当代文学中也有许多以女性主题为核心的作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多声音得以传播,越来越多关于自由、权益和身份认同的话题引起了公众关注。
张爱玲、蔡骏等作家通过他们深入世界知识体系讲述对于现代社会问题或者存在理论上较高秩序要求之回应。
女性解放思潮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女性解放思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传统文化观念,打破了封建礼教束缚,推动了妇女地位的提升和平等权益的争取。
其次,它激发了女性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积极性,增加了女性在各个领域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
最后,它为中国男女关系和家庭结构的变革打下了基础。
结论中国文学中的女性解放思潮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不可忽视的议题之一,在历史上形成并持续至今。
古代女性文学的开创与发展
古代女性文学的开创与发展伴随着千年文明的积淀,古代女性文学在中国历史上逐渐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从早期的诗经到晚清的女性小说,女性文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为古代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色彩。
古代女性文学的开创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
这是中国第一部文学集合,其中许多篇章都是由女性创作的。
《诗经》中的《周颂》、《鲁颂》等篇目往往以妇女为主题,倾诉着她们对爱情、家庭和社会的深刻感受。
这些女性的言辞坦诚而真挚,展露出与男性不同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
《诗经》开启了女性文学的先河,为后来的女性作家提供了模仿和学习的范本。
女性文学在唐朝达到了巅峰,许多卓越的女诗人涌现出来。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杜牧、陆游和刘采春等。
她们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还在社会地位上实现了突破。
唐代女性的地位相对较高,她们受到的教育和训练也更为全面。
她们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充满了对爱情、友谊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刘采春的《洞房春思》、陆游的《钗头凤》以及杜牧的《秋夕》等作品都成为了经典之作,展现了女性细腻的感受和深邃的思考。
宋代的女性文学以词为主流,许多女词人通过作词表达自己的情怀和感受。
苏轼的妻子王弗、林升的妻子杨凝式以及周邦彦的妹妹周瑶都是当时炙手可热的女词人。
她们的词作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气质闻名,被誉为“宫体词”的代表。
在宋代,女性文学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奠定了后来女性作家的创作基础。
明清时期,女性文学经历了一段低谷,这主要是因为社会的保守与封闭。
然而,女性小说在清代复兴。
《红楼梦》、《荔枝记》、《金瓶梅》等作品成为了古代女性文学的一张亮丽名片。
这些小说以妇女家庭和婚姻为题材,通过对女性命运和社会风俗的描绘,展现了女性的智慧和勇气。
女性小说在古代文学中独树一帜,为后世女性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女性文学的开创与发展源于女性特殊的情感与视角。
她们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她们对生活、爱情和家庭的理解。
古代女性文学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纸面上,更融入到了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女性文学与女性思想的发展学号:K011141141 姓名:邓焯瑜内容摘要:众所周知,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是以男性为中心本位的宗法社会,妇女地位极其低下,“无才便是德也,防范奴隶之苛律也”,封建社会对女性进行从肉体到精神的彻底奴化、驯化、愚化。
当然,中国古代不乏能吟诗作画的才女,但女子有才历来被视为“实祸天下之道也”,“妇人识字多淫秽”。
文学史上有许多有才女子,其文学才能不仅无法跨越男权社会的种种藩篱,获得进入社会场域的身份和资格,与男子一样参加治国平天下的国家大事,她们的才情甚至不被鼓励,并被视为逾越妇道和闺阁礼训的祸害淫乱,因而或被禁止或受指责或遭冷遇。
在这样的女性困境里,女性文学是历史境遇里的一个“空白之页”。
中国女性文学的产生无疑标志着中国女性各种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女性文学秋瑾丁玲萧红张爱玲正文:女性文学,即指女性创作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女性书写已成为社会文明的一个文化符号,我们已经开始从文学中分出性别,并定义出“女性文学”这样的概念,开始看出文学性别的差异对文学与人生的影响。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标识,是女性作家、女性意识、女性主题和女性语体。
众所周知,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是以男性为中心本位的宗法社会,妇女地位极其低下,“无才便是德也,防范奴隶之苛律也”①,封建社会对女性进行从肉体到精神的彻底奴化、驯化、愚化。
当然,中国古代不乏能吟诗作画的才女,但女子有才历来被视为“实祸天下之道也”②,“妇人识字多淫秽”③。
文学史上有许多有才女子,其文学才能不仅无法跨越男权社会的种种藩篱,获得进入社会场域的身份和资格,与男子一样参加治国平天下的国家大事,她们的才情甚至不被鼓励,并被视为逾越妇道和闺阁礼训的祸害淫乱,因而或被禁止或受指责或遭冷遇。
在这样的女性困境里,女性文学是历史境遇里的一个“空白之页”。
中国女性文学的产生无疑标志着中国女性各种意识的觉醒。
女性,从“跪着的、闺房中的女人”转化为“站起来的、面向世界的人”,其成长历史诉说着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演进。
不过,漫长的“跪着的、闺房中的“历史养成了女性的自卑、自抑和从众心理,使她们缺乏对社会文化的批判意识。
在戊戌变法中,女性问题作为社会问题的一个环节被提出和受到重视,可以说,戊戌变法不仅是女性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受教育方式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分水岭,也是女作家胸襟、见识及文学表现力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的转折点。
以戊戌变法为界,近代前期女性文学传统色彩比较浓厚,后期女性文学则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现代意识。
戊戌变法之后,得以呼吸、领略新风气的一些女作家,生活天地和想象空间远比戊戌变法之前的女作家开阔,舍弃家庭远赴日本留学、担任同盟会浙江分会会长、成为女性为民主革命献身第一人的秋瑾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虽然秋瑾的诗词创作仍然是用旧体,但其散文创作已是通篇晓畅易懂的白话文体。
观其作品,不论是旧体的诗词歌赋,还是白话体的演说、发刊词等,多体现了现代女性强烈的爱①《女报》增刊《女论》,1909年9月版,转引《辛亥革命前十年时论选集》第三卷,北京三联书店1977年版。
②梁启超《倡设女学堂启》中转引他人之语,《实务报》第23册,1897年4月12日。
③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5月版。
国意识、平权意识、强己意识、批判意识、性别意识登自觉意识。
她的作品一扫前期女作家壮志难酬的郁闷,汪洋恣意,大气磅礴,为女性文学史中罕见,成为结束中国古代闺阁文学、开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一道分水岭;尤其重要的是,秋瑾的创作直接引领了新文学史上第一代女作家群的出现,秋瑾因此成为“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一人”①,成为中国女性文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如果不是晚清民族存亡危在旦夕的历史时刻,在仁人志士和民众中激发出普遍强烈的舍生救国思想;如果不是维新运动强国保种宗旨下的开启女智、兴办女学、自费或公派女生留学等举措培养了中国最早的知识女性;如果不是西风东渐的男女平权思想、女子参加意识、女国民意识;如果不是“知己不逢归俗子,终身长恨咽深闺”②的个人婚姻不幸;如果不是晚清崇侠尚义的时代风气登诸多因素激活了秋瑾个性中刚烈反抗的一面,不难想象,大家闺秀的她是没有机会“心比男儿烈”地反出夫门、只身东渡日本寻找救国真理,更没有机会以革命党人身份参加反清社团“光复会”,当然,也就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因为革命所以被杀的女性。
如果不是时代与个人的多重因素成就了秋瑾“巾帼英雄、鉴湖女侠”的千秋美名,我们可以把历史上具有文才武略的才女英雄与秋瑾运命想象一下:秋瑾,既没有李清照的恩爱夫婿,也没用秦良玉威风凛凛的土司丈夫,更没有梁红玉擂响金山战鼓的助夫鸿运;秋瑾的丈夫,只是一个“风度翩翩,状貌如妇人女子”③、吃喝嫖赌一应俱全的纨绔子弟,夫妻之间既没有伉俪相得的琴瑟之和,秋瑾也不能仰仗夫婿建功立业。
婚姻不幸红颜才女的秋瑾只能是按捺下十分的刚烈,吟咏出“可怜谢道媪,不嫁鲍参军”④、“却连同调少,感此泪痕多”⑤的所嫁非人长恨深闺的怨妇的悲咽之音。
也许这就是传统礼教之下大家闺秀秋瑾的命运,而不是那个成就秋瑾时代的秋瑾意义——“自秋瑾带头打破三从四德这种封建束缚以来,社会风气为之一变。
在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未喊出之时,她敢于仗剑而起,和黑暗势力战斗”⑥,开妇女解放的风气之先。
在辛亥革命前十年间,妇女界掀起了一场传播女权思想的热潮,各种女报如雨后春笋,仅1902--1912年间,全国各地陆续出版的女子报刊又50余种⑦,这个时期的女权思想,是“西方女权思想学说和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的产物,有融合中西的特点。
所谓西,就是强调女权是人权的一部分;所谓东,就是把革命与女权联系起来,并成为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保证”⑧。
也就是说,清末明初中国女权思想的奠定,其基调是把妇女解放与中国革命、民族解放事业联系起来,是权力与革命的结合。
中国早期女权思想的滥觞,为日后新文化运动“人的发现”与“女人的发现”奠定了一份宝贵的思想资源。
“二十世纪是被压迫阶级底解放,亦是妇女底时代;是妇女寻觅伊们自己的时代,亦是男子发现妇女底意义底时代”⑨,更是女性意识觉醒的时代,她们发出了“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中国女性的“独立宣言”。
可以说,“做人”与“做女人”,成为“五四”女性的精神觉醒与普遍共识。
中国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女性作家群,便诞生①阎纯德《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文学评论》1998年第4期。
②秋瑾《精卫石》,《秋瑾集》第15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③周芾棠、秋仲英、陈德和《秋瑾史料》,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④秋瑾《谢道媪》,《秋瑾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⑤秋瑾《思亲兼柬大兄》,《秋瑾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⑥郑云山、陈德和《秋瑾评传》,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⑦林吉玲《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发展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⑧何黎萍《中国近代女权思想的形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三期。
⑨李大钊《现代的女权运动》,转引盛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版。
在这样一个“发现人”——“和你一样的一个人”(娜拉语)“发现女人”——“我是我自己的”(子君语)的思想启蒙的伟大时代,时代的强大的冲击波撼裂了沉埋女性千年的历史地心,终于有了“浮出历史地表的”机遇,产生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文化现象:“五四”女作家的大量涌现。
陈衡哲、谢冰心、冯沅君、石评梅、丁玲……一串串响亮的名字、一个个矫健的身影,迎着“五四”灿烂的晨光,走出幽暗的历史隧洞,犹如耀眼星群,第一次以群体的星辉,映照着“五四”的天空,为数千年来没有星座的女性,为沉默失声的性别群体,第一次开始摸索寻找自己的定位,第一次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和历代女性文学家相比,“五四”的女性作家是幸运的,她们在一个反叛传统的伟大时代,第一次争得了在创作中言说女性婚恋自由的话语权。
在个性解放和妇女解放思想的影响下,,“五四”女作家首先把话语的批判锋芒对准造成几千年妇女痛苦和不幸的罪恶渊薮——封建礼教和包办婚姻。
冰心的《秋风秋雨愁煞人》《是谁断送了你》《最后的安息》,石评梅的《董二嫂》等小说,以及剧本《这是谁的罪》,懂从不同角度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和包办婚姻扼杀女性身心的罪恶。
1920年代后期,个性解放思想逐渐为社会解放所代替,局限在个人恋情中的个性主义启蒙中的个性主义启蒙理性显然不符合当时已经变化了的主流意识形态需求,阶级解放成为继“五四”以后社会革命的重要内容。
1927年——1928年,丁玲带着她的梦珂、莎菲、阿毛们闯入了新文学的第二个十年。
丁玲登上文坛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她如何长于表现“五四”女性觉醒的亢奋与失落的苦闷,而在于她是新文学史上,第一位向男权传统全面挑战、胆量最大、突进最深的女性作家,是她第一次向世人敞开了觉醒女性成熟的内心世界。
从走上文坛的那天起,无论在题材上的选择,还是是人物上的塑造,丁玲都以女性为中心,表现出对女性,尤其是中国现代知识女性的极大关注,揭示出“五四”落潮以后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所面临的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痛苦与悲哀。
短短两年,文坛上掀起一股丁玲风,“好似在这寂寞的文坛上抛下了一颗炸弹一样,大家都不免为她的天才所震惊”①。
中国第二代女作家群体涌现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
在阶级斗争、民族矛盾日益严峻的历史时期,一大批走向乡土、走向广大社会的女性作家活跃在1930年代的中国文坛,谢冰莹、林徽因、萧红等,她们“不再写自己,而是去写更普遍、在当时来说也是更重大的社会群体的生活,这是一个女性生活史,也是文化史上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从《生死场》开始,萧红就找到并确立了自己的独特视角——从妇女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角度来表现她们的悲剧命运,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揭示出触目惊心的严酷现实。
萧红关注女性命运,直面女性生存困扰的本体性问题。
萧红的视点是乡土文明中的农村妇女,她们负重这自然和社会双重的生存危机,展示了她们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和恶劣的社会环境中为了活下去所遭遇的痛苦不幸,所付出的身心代价。
“她把自己作为女人所特有的性别经历,以文学的形式表达她对女性生存痛苦的独特感受和深切关怀,既有对生命现象的原生态摹写和体认、选择和拒绝,也有对历史堕力的深沉反思,还有对生存苦难的倔强跋涉。
在这个意义上,萧红的成就超越了同时代的许多女性作家。
”②在荷枪实弹的侵略者淫威下度日的沦陷区文坛,却活跃着一批女作家,涌现出一批成熟①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
诗集。
诗话》“白采”条,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②常彬《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的女性作品,掀起了20世纪前半叶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最后一次高峰,“赤裸裸、原生态地还原了女人的情爱欲望、婚姻困惑、生存智慧、性别战争等都市女人所面临的生存现实,使沦陷区女性创作与解放区国统区女性创作相比较,呈现出更加丰富而独特的女性生存体验展示,以及女性视角、女性声音的远离政治化、中心化、模式化的言说方式,表现出自新文学以来女性创作的去神话、世俗化、成熟化、老辣化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