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两种电荷》导学案
15.1(教学设计)两种电荷2024-2025学年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精品备课导学案(人教版)
15.1 (教学设计)两种电荷 20242025学年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精品备课导学案(人教版)我的口吻写文档: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这堂课中,我们以“两种电荷”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区分正电荷和负电荷。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分组合作的方式。
通过生动的实验现象,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电荷的存在,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实践,深入理解电荷的性质和两种电荷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概念,知道两种电荷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区分正电荷和负电荷。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电荷的性质和两种电荷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气球、塑料尺、毛皮等)。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用于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让孩子们初步感受电荷的存在。
我将气球吊起,用毛皮摩擦塑料尺,使其带有电荷,然后靠近气球。
孩子们会看到气球被塑料尺吸引,产生振动。
这时,我会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和好奇心。
2. 探索:我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实验器材套装。
在每个小组中,让孩子们用气球、塑料尺和毛皮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指导他们观察塑料尺与气球接触时的相互作用,以及塑料尺与毛皮摩擦后的现象。
3. 讨论:在实验结束后,我将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
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结论,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塑料尺带有电荷?为什么带电的塑料尺会吸引气球?通过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和区分正电荷和负电荷。
第一节 两种电荷导学案
第一节两种电荷学习目标:1.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
2.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 了解原子结构,知道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学习重点: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学习难点:摩擦起电的原因学习过程一、快乐自学:1、阅读课本“两种电荷”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在什么情况下,就可以认为物体带了电荷?可以用什么办法使物体带上电荷?举例说明。
2、阅读课本“原子及其结构”部分,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
3、独立完成下面的预习检测题:(1)梳过头发的梳子能吸起头发、穿过的化纤衣服表面常吸附一些灰尘。
这样,我们就说梳子、衣服带上了。
(2)带了电荷的物体具有的现象。
(3)原子由和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
二、合作探究、展示汇报:★学生活动一:摩擦起电仔细观察现象,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问题1、将自己的塑料直尺、圆珠笔杆、钢笔等文具在毛发中摩擦后,分别靠近小纸片。
问题2、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干燥的手自上而下捋。
再多捋几次。
问题3、将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靠近自来水的细水流、细小纸屑。
会发现,细水流变,小纸屑被。
总结:可以发现,一些物体被后能够带上电荷,因而能吸引物体。
这种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就是现象。
★学生活动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思考下面问题:(玻璃棒用丝绸摩擦过,橡胶棒用毛皮摩擦过)问题1、将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见课本图15.1-1),自由悬挂的玻璃棒是否会动?可能向哪个方向运动?问题2:将橡胶棒靠近自由悬挂的玻璃棒,玻璃棒可能向哪个方向运动?问题3:将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自由悬挂的橡胶棒会向哪个方向运动?现象:靠近的两根玻璃棒会,靠近的两根橡胶棒会,靠近的玻璃棒与橡胶棒会。
总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把规定为正电荷,把规定为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学生活动三: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阅读课本33页“验电器”部分,试回答、讨论下面问题:问题1:验电器为什么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的原理)?问题2:用验电器能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吗?为什么?问题3:用验电器能否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试一试,用验电器检验一下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哪根带有的电荷多?总结:验电器的原理是,作用是。
两种电荷导学案【教案】—【教学设计】
两种电荷导学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电荷的定义1.1 正电荷1.2 负电荷第二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1 同种电荷相互作用2.2 异种电荷相互作用第三章:静电现象3.1 静电产生原理3.2 静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止第四章:电荷的守恒定律4.1 电荷守恒定律的定义4.2 电荷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第五章:电荷的量子化5.1 电荷量子化的概念5.2 电荷量子化的实验证据教学过程:第一章:电荷的定义1.1 正电荷1.1.1 教师通过实验或故事引入正电荷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1.1.2 学生通过实验或故事,了解正电荷的定义和特点。
1.1.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巩固对正电荷的理解。
1.2 负电荷1.2.1 教师通过实验或故事引入负电荷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1.2.2 学生通过实验或故事,了解负电荷的定义和特点。
1.2.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巩固对负电荷的理解。
第二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1 同种电荷相互作用2.1.1 教师进行实验,展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现象。
2.1.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规律。
2.1.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巩固对同种电荷相互作用的理解。
2.2 异种电荷相互作用2.2.1 教师进行实验,展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现象。
2.2.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规律。
2.2.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巩固对异种电荷相互作用的理解。
第三章:静电现象3.1 静电产生原理3.1.1 教师介绍静电产生的原因和原理。
3.1.2 学生理解静电产生的原理。
3.2 静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止3.2.1 教师介绍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止方法。
3.2.2 学生了解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止方法。
第四章:电荷的守恒定律4.1 电荷守恒定律的定义4.1.1 教师介绍电荷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0161.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节 两种电荷导学案
第1节两种电荷【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2.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4.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学习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学习难点】:两种电荷的推导【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自然界只有种电荷。
2.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4.电荷量: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其单位是,简称,符号。
5.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6.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玻璃、塑料等。
二、课内探究探究点一电荷1、阅读课本32页至33页内容,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小结: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
习惯上我们把带了电的物体叫作。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用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叫作接触起电。
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叫作感应起电。
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2、认真观察15.1-1并阅读33页内容,完成有关问题:①经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选填“能”或“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②自然界只有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可用“+”表示。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可用“-”表示。
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3、电荷量:叫电荷量,简称电荷,用Q表示。
单位是,简称,符号。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⑴、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即带电物体都有的性质。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⑵、用专门的检验仪器。
《第1节 两种电荷》教案(附导学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知识目标】【教学过程】视频导入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头发竖起来”视频。
让学生思考头发竖起来的原因是什么?这里面存在着什么奥秘?这节课我们就一块儿来揭开这个谜底!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活动1: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归纳总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作带电体。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活动2:实验1:首先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观察现象.实验2: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观察现象.实验3: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观察现象.实验4: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在捋的次数不断增加的过程中,观察现象.归纳总结: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1)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活动3:根据上面的学习,出示一个塑料棒,让学生交流、讨论,要想知道我手中的这个塑料棒是否带电,你有哪些方法来验证?归纳总结: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2)利用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来判断。
(3)出示验电器,介绍也可以利用手中的这个工具----验电器来检验。
活动4:演示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的变化。
初三物理人教版九年级15.1 两种电荷 导学案
初三物理人教版九年级15.1 两种电荷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电荷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了解原子结构对电荷的影响;3.掌握电荷的形成和相互作用规律。
二、导学内容1.电荷的基本概念2.电荷的性质3.原子结构与电荷4.电荷的形成规律5.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三、导学步骤1. 电荷的基本概念电荷是物体内部存在的一种基本性质,我们通常用q来表示电荷。
根据电荷的性质,可以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吸引负电荷,相同电荷之间互相排斥。
•负电荷:吸引正电荷,相同电荷之间互相排斥。
2. 电荷的性质•电荷的数量:用元素电荷e(电子电荷)来表示,基本单位为库仑(C);•电荷的守恒性:物体的总电荷在闭合系统中不变;•电荷的分离性:电荷可以通过摩擦、接触和感应等方式来分离。
3. 原子结构与电荷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原子核带有正电,电子带有负电。
根据原子结构,我们可以理解电荷的性质。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
•电子云:环绕在原子核周围的电子,电子的电荷为负电荷。
4. 电荷的形成规律电荷形成的规律涉及到物体内部的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电子和原子核的数量和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个物体带有正电荷,是因为物体失去了一部分电子;•一个物体带有负电荷,是因为物体获得了额外的电子。
5.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遵循如下规律:•不同电荷之间互相吸引:正电荷与负电荷相互吸引。
•相同电荷之间互相排斥:正电荷之间相互排斥,负电荷之间相互排斥。
四、导学小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了解了电荷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学习了原子结构对电荷的影响,以及电荷的形成和相互作用规律。
电荷是物体内部存在的一种基本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我们学习到电荷的数量是用元素电荷e表示,电荷的守恒性以及电荷的分离性。
我们了解到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电子云构成,电子云带有负电荷,原子核带有正电荷。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两种电荷
结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验证物体是否带电,实验室常用_________来检验(展示实物,组内相互介绍验电器构造)
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所用推理方法。3、通过做静电实验,培探究兴趣。重点难点
1、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2、为什么只存在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原因。
导学过程
学法指导
一、情境导入
二、明标知法
三、我立本:扎根基础
(一)1、独学内容:32-35页教材内容
2、独学任务,准备抢答:
(1)、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哪些?
(6)、金属导体中,自由移动的电荷是________。
(7)、导体与绝缘体的本质的区别是。
(8)、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 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_______,B与C一定能相互__________。
(二)活动与实践:请同学们准备一些碎纸屑,然后用塑料尺摩擦自己的头发后去靠近碎纸屑,看能发现什么?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绝缘体,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导电靠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导电和带电的区别:
四、我成长:达标应用
完成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1、全组上阵,充分利用小黑板和相关学具,能写的写、能画的画、能演示的演示、能出主意的出主意。
2、按完成任务先后顺序,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准备展示。
第十三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导学案
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学习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学习重点:摩擦起电的原因【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课32-35页《两种电荷》,完成预习案上的内容,根据学习目标用红笔在课本上勾画出重点,用铅笔标记出疑点。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预习案】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
2.正电荷:用摩擦过的所带的电。
负电荷:摩擦过的所带的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4.实验室常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传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带电荷,由于而张开,且带电体带电量越多,张开的角度就_______。
5.(1)物质是由组成的。
原子由和组成。
带正电,带负电。
(2)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所带的电量为。
(3)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原子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整个原子呈中性。
(4)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两种不同物质时,的容易失去电子,显正电性;得到电子的物体,显性。
7. 是导体;是绝缘体。
试一试:1.电风扇叶片上经常布满灰尘,是因为风叶转动时与空气______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带有_______的叶片会把空气中的灰尘吸着不放,以致叶片上特别容易脏。
2.一般情况下,下列物品:①橡皮擦②铅笔芯③塑料尺④钢尺⑤盐水⑥食用油,其中属于导体的是,属于绝缘体的是。
(只填序号) 【我的疑问】【探究案】探究点一、两种电荷1.讨论1:取出塑料笔杆或塑料尺,准备一些干燥、细小的纸屑,把笔杆或尺子与头发摩擦后靠近纸屑,我们会看到,这说明了。
2.点拨1: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
《两种电荷》导学案
§《两种电荷》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丝绸摩擦玻璃棒、毛皮摩擦橡胶棒等实验探究,能说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验电器工作原理。
2、通过看书P33-34,知道原子结构,能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3、通过电荷移动实验,知道导体和绝缘体。
二、学习过程(一)实验探究:两个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过程:提示:玻璃棒、吸管可以与丝绸摩擦;橡胶棒、吸塑纸可以与毛皮摩擦。
使它们带电。
实验现象:。
结论:。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小组活动:观察验电器的结构并使用验电器工作原理:。
(二)自主学习:看书P33-34,与同学们讨论原子结构并说出摩擦起电的原因。
1.原子结构:。
2.摩擦起电的实质:。
(三)演示实验:电荷在金属棒、橡胶棒中的移动情况取两个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
1.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观察A、B金属箔的张角有什么变化。
2.再次使A带电,B不带电。
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观察A、B金属箔的张角有什么变化。
导体:。
绝缘体:。
常见导体:。
常见绝缘体:。
三、达标检测1.如图所示,一个轻小的塑料管静止在旋转支架上。
(1)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塑料管,发现塑料管向玻璃棒靠近,由此是否可以断定该塑料管带负电(2)丝绸摩擦过玻璃棒后,玻璃棒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丝绸带电。
2.范式起电机是一种利用摩擦起电的高压静电发生装置,如图所示。
当“龙须”套上去之后会出现“无风起舞”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2022年人教版物理《第1节 两种电荷》(导学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三环:自学展示反应声、光、热、力、电、磁现象是自然界中的根本现象,本章是在“声现象〞“光现象〞“力现象〞“热现象〞学习的根底上,开始让学生接触有关“电现象〞的初步知识.本章教学内容,就是从最根本、最简单的电路开始学习,学习电荷和摩擦起电,学习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学习电流的测量,学习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本章共分5节:“两种电荷〞,主要讲述了摩擦起电的现象,两种电荷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求学生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电子是带电量最小的电荷,知道金属中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电流和电路〞,本节是本章的重点教学内容,本节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上,并注意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良好的画电路图的习惯.“串联和并联〞,本节主要讲述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串、并联电路,能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能根据电路图连接实际电路.“电流的测量〞,本节的内容可以分成三个局部:第一,用类比的方法建立电流概念;第二,电流的单位及换算;第三,电流表的使用——用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本节主要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和电流的概念、认识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根底上,通过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自主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认识摩擦起电现象,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②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③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④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⑤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⑥知道电流,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①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②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③在认识和使用电流表的过程中,学会阅读说明书,对照实物,掌握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④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①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②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有创新的精神.【课时建议】本章共有5节,建议9课时.第1节两种电荷……………………………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3节串联和并联…………………………1课时第4节电流的测量…………………………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2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类比法:将电流类比水流,认识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归纳法: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比拟归纳,认识其不同点,有利于分析电路.3.等效法:在分析电路时,可以将电流表等效于一根导线;在分析复杂的电路时,在保证电路连接效果相同的前提下,转换成一个个简单的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课题两种电荷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1.知道两种电荷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掌握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原子结构.教具准备玻璃棒、橡胶棒、细线、铁架台、纸屑、毛皮、丝绸、验电器、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杆、空易拉罐、梳子、气球、多媒体课件.教学难点1.运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判断物体带电的性质,并解释简单的静电现象.2.理解金属中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教学课时课前预习〔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2〕带电体的性质:能够吸引轻小物体.〔3〕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①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②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③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5〕验电器: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2.原子及其结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其中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整个原子不带电.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0-19 C.3.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金属中有自由电子 .备课笔记稳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章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习题〔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局部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稳固.新课导入教师播放视频“怒发冲冠〞,引导学生注意动画中女孩的头发竖起来了.师下面老师将演示“怒发冲冠〞给你们看.教师请2位长头发的女生上台,当空气枯燥时,教师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头发随梳子“飘〞起来.师同学们一定很惊讶为什么头发会“飞舞〞,这是因为“摩擦起电〞,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进行新课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教师将“摩擦〞过的气球“挂〞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吸在黑板上.生1:是不是因为黑板和气球具有磁性,所以它们可以互相吸引.生2:气球怎么可能具有磁性,这是因为老师刚“摩擦〞了气球,使气球带电了,所以才会吸在黑板上.教师不需着急解答,先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实验:实验1:教师用“未摩擦过〞的梳子靠近易拉罐,用“未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用“未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现象:无法吸引〕实验2:教师用“摩擦过〞的梳子靠近易拉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现象:可以吸引〕师请同学们说说两组实验中的“玻璃棒〞“橡胶棒〞“梳子〞有什么不同?生: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梳子能吸引轻小物体,没有经过摩擦的玻璃棒、橡胶棒、梳子不能吸引轻小物体.教师鼓励学生的答复,引出摩擦起电的概念,并进行总结和板书.板书:〔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师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还见过哪些“摩擦起电〞现象?生1:摩擦过的小塑料尺能吸引头发.生2:电风扇的“叶子〞易招灰尘.生3: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师同学们答复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做个例题.【例1】把一张枯燥的报纸紧贴在竖直墙壁上,松手后报纸会自行脱落.如果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在报纸上摩擦几下,报纸就会“贴〞在墙壁上.这是报纸和铅笔摩擦_______后,报纸与墙壁相互吸引的缘故.此时报纸相对于墙壁是________的.解析:报纸与铅笔摩擦后带了电荷,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将报纸靠近墙备课笔记小组问题探讨:1.除了摩擦起电,还有其他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吗?2.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带上电吗?知识拓展:1.只有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才会带电.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即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进行新课壁时,与墙壁外表相互吸引,所以报纸能粘在墙壁上,此时报纸与墙壁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相对静止.答案:起电(带电或带了电荷) 静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3个实验〔教师可以边演示边解说〕.实验3:用两块相同的丝绸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再将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现象:互相排斥〕实验4:用两块相同的毛皮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橡胶棒,再将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现象:互相排斥〕实验5: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现象:互相吸引〕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从上面3个实验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生1: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带同种电荷,靠近时互相排斥;两根橡胶棒都是用毛皮摩擦的,它们带同种电荷,靠近时也互相排斥,由此可知,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生2:既然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互相吸引,说明它们带的是异种电荷,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教师鼓励学生的答复,并进行总结和板书.板书: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1〕正电荷: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可以用“+〞表示.〔2〕负电荷:人们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可以用“-〞表示.〔3〕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进行新课教师演示实验:①用不带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不张开〕②用不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不张开〕③用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张开〕④用带负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张开〕⑤用力摩擦玻璃棒、橡胶棒,再将它们分别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张开更大了〕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从这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生1:没有带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不张开,带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了.生2:带电多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属箔片的张角更大,所以,验电器不光可以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还可以检验出带电量的多少.师同学们答复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带电体接触金属球时,金属箔片会张开呢?学生讨论后总结得出结论: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有一局部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教师鼓励学生的答复并进行总结和板书.板书: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规律总结: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有三种方法:〔1〕看物体能否吸引轻小物体;〔2〕利用验电器检验;〔3〕利用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判断.知识拓展:同种物质摩擦不带电的原因同种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相同,相互摩擦时不会出现电子的转移,故不会带电. 进行新课师下面我们将做一张角情况.教师演示实验:将带手柄的金属杆连起来.〔现片张角变大〕师请同学们说说这生:这个实验说明验以联想到正电荷由验电器【例3】用一根与丝器,接触时发现验电器金A.验电器原来带正电B.验电器原来带正电C.验电器原来带负电D.验电器原来带负电解析:用丝绸摩擦过明验电器原来也带正电,荷量增加,带正电荷实质玻璃棒,故A对.答案:A小组问题讨论:1.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是什么?2.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界限是绝对的吗?板书:〔1〕导体:容〔2〕绝缘体:不容〔3〕在金属中,局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金属【例4】我们经常这是因为桶内汽油会不断或“绝缘体〞〕,不能及时解析:汽油是易燃物断与桶壁摩擦而使塑料桶从而桶上的电荷越积越多的火花会引燃汽油,造成不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答案:绝缘体教师总结:导体和绝如,当某些绝缘体加热后变成了导体.备课笔记知识拓展: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脱离了原子核束缚,在原子间自由做无规则运动的电子叫自由电子;自由电荷通常有:自由电子、可自由移动的正负离子.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例如,在各种金属导体中,存在着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存在着大量可自由移动的正负离子;而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所以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教材习题解答动手动脑学物理〔P1.有甲、乙、丙三个体带正电,甲物体带哪种解:丙物体带正电,则甲物体带负电.2.如图,用一段细铁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其带电.〔1〕把某个物体放体靠近,由此是否可以判〔2〕把丝绸摩擦过察吸管运动的方向,并答〔3〕吸管和餐巾纸解:〔1〕不能判断该体可能不带电,或带上与餐巾纸带正电.因为吸管与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带电,带的是等量的异种3.金属锡的原子核带少个电子?这些电子总共解:金属锡的原子核×10-18C.金属锡对外不显电性.难题解答【例5】用丝线悬图,假设C带负电,则〔B.A、B一定都带正解析:由图可知,A 吸引,说明B、C可能带电,分析第一幅图可知B 带正电,应选B.答案:B备课笔记备课笔记第1节热机【学习目标】1、知道热机的概念,了解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
第1节两种电荷导学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受和领悟人们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推理方法。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4.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5.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学习重点】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认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学习难点】1.对电荷的认识;2.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推理过程。
第一节两种电荷课节基本概念规律知识点一:两种电荷1.带电体: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
这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2.(1)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2)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带电体既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又能吸引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
5.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6.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1)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2)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知识点二:原子及其结构1.原子结构(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大得多,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吸引下,绕核高速运动。
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电子带的电量: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通常用符号e表示,e=1.6×10—19C。
第1节 两种电荷(导学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重点)2.知道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知道原子的结构,认识元电荷。
(难点)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拨活动一:摩擦起电(试一试,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实验:将自己的塑料直尺等文具在毛发中摩擦后,分别靠近小纸片。
发现,小纸屑被。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
结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活动二:两种电荷(阅读课本P32-33页部分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两种电荷①正电荷:被摩擦过的所带的电荷;②负电荷:被摩擦过的所带的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简称“同异”3.电荷量:①定义:,简称。
②单位:,简称,符号。
4.验电器:①作用:检验物体。
还可以粗略估计带电的多少。
②原理:。
活动三:原子及其结构(阅读课本P33页和P33页第1自然段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原子的结构原子核质子(带正电)原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2.元电荷:电子是带有最小的粒子,所带的电荷量为。
符号。
三、当堂检测1.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A.将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有许多细微脏物D.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铁屑2.三个带电的通草球A、B、C,其中A排斥B,C吸引B,说明A和C带___________电荷.若B带正电荷,则A带__________电荷,C带_________电荷。
3.验电器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用来检验物体_________。
4.电子是带有最小______的粒子,这个最小电荷是__________C,称做_____,用e表示。
初中九年级物理:第15章第1节两种电荷导学案
《第一节两种电荷》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摩擦起电的本质。
2、知道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了解检验带电体的方法及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
4、了解自由电子及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预习案】I.教材助读一、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1)定义:用_____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性质:能够吸引_____物体。
2.两种电荷:(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_______带的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_______带的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
4.电荷量:_____的多少,单位:_____,简称___,符号:_ _。
5.验电器:(1)作用:检验物体_________。
(2)原理:_________________,带电体所带的电荷越多,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就_____。
二、原子及其结构1.原子结构:由带正电的_______和带负电的_____构成。
2.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_____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三、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1)定义:_________的物体。
(2)举例:_____、_____、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
(3)导体可以导电是因为_____的定向移动,金属导电靠的是_________的定向移动。
2.绝缘体:(1)定义:___________的物体。
(2)举例:_____、玻璃、塑料等。
3.自由电子:在金属内部能_________的电子。
【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2、◆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电荷的多少叫做。
单位:,简称:,符号:。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
探究点二:原子及其结构1.常见物质是由、构成的。
2.摩擦起电的原因:只是电荷从转移到,使正、负电荷分开。
两种电荷(导学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系列(人教版)
第1节两种电荷(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受和领悟人们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推理方法。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5.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学习重点】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认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学习难点】难点是对电荷的认识。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 摩擦起电:用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带电体的性质:能够吸引.2.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①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电荷;②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电荷;③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3.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量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4.验电器:实验室里常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从验电器的大小,可以大体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5.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和核外组成的,其中带正电,核外带负电,通常情况下整个原子(带/不带)电。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 C.6.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
金属是最常见的导体,能够导电是因为金属中有大量的.【合作探究】探究一、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现象【实验】将塑料笔杆与头发摩擦后靠近纸屑或用布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纸屑。
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现它们都会纸屑。
【归纳】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
这是因为摩擦过的物体带了“”,或者说带了电荷,这种现象叫做。
2. 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想一想】自然界中的电荷有几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怎样的?【实验或阅读课本P32的“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实验】①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会发现互相。
②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会发现互相。
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会互相.【分析】都是用丝绸摩擦过的两玻璃棒带的电荷一定是同种电荷;都是用丝毛皮摩擦过的两橡胶棒带的电荷一定是同种电荷。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五章第1节 - 两种电荷导学案一、导入1. 知识预测•你知道什么是电荷吗?•电荷有哪些性质?•电荷的单位是什么?2. 学习目标•了解电荷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电荷的单位及电荷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
二、新课导入1. 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将摩擦皮革球后用手指靠近带电皮革球;•观察现象,并记录在导学案上。
2. 探究电荷的性质根据观察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带电的皮革球能吸引附近的物体?2.你认为带电的物体有什么特点?3.靠近带电球会发生什么现象?3. 引入电荷的概念根据实验现象和问题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因带电而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现象叫做电荷现象。
那么什么是电荷呢?电荷是物体带有的一种基本属性,带电物体会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表现为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现象。
三、电荷的基本性质1. 两种电荷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可以分为两种,分别称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如下:•相同电荷之间会产生静电排斥,即相互排斥的趋势;•不同电荷之间会产生静电吸引,即相互吸引的趋势。
2. 电荷的单位物理学中,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1库仑被定义为通过导体间引入1安培(A)电流时,在1秒内流过的电荷。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使用毫库仑(mC)或微库仑(μC)作为较小电荷的单位。
3. 电荷守恒定律根据电荷守恒定律,一个孤立系统中的总电荷保持不变。
也就是说,在一个自然界中既不可以发生电荷的创造,也不可以发生电荷的消失,电荷只能通过相互之间的相互转移来改变。
四、小结•电荷是物体带有的一种基本属性,带电物体会发生相互吸引或排斥;•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它们之间会产生不同的相互作用;•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常用的较小单位为毫库仑(mC)或微库仑(μC);•根据电荷守恒定律,总电荷在一个孤立系统中保持不变。
五、课后作业1.分组讨论:你身边的哪些现象与电荷有关?并给出解释。
2.根据导学案中的知识点,写一段话谈谈你对电荷的理解。
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导学案
两种电荷【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及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2.理解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摩擦起电的实质。
3.会灵活运用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对生活中的常见物质进行归类。
【学习重、难点】重点: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
难点:原子结构,摩擦起电的实质和导体绝缘体的分类。
【课前准备】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梳子会吸引碎纸屑。
在物理中,看到这个现象我们就说梳子带了电,或者说带了_________。
带了电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用这个现象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了。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任何两种物体摩擦都会发生摩擦起电现象。
大自然中的闪电也是摩擦起电现象。
是天空中的云层和云层之间发生了摩擦。
云带了电。
然后再发生放电现象,便产生了我们看到的景象。
在梳子和头发摩擦的过程中,梳子能够因摩擦而带电,那么头发是不是也会带电了?事实上头发也会带电的,而且带的电也不一样,分别叫_______和________。
【课堂活动】(一)两种电荷知识内容1.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等轻小物体,观察到纸屑被吸引,这说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摩擦后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3.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我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6.实验室中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典型例题例1.有四个带电小球,A与B吸引,B与C排斥,C与D吸引,A与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接触过,则四个小球的带电情况:A.___B.___C.___D.___。
【答案】正电、负电、负电、正电【解析】A、B、C、D四个带电体,排除了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这种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导学案设计:李慕白审核:姜华李晓执教: 运用时间:学习目的:1.看法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电荷的分类及电荷间相互作用。
了解摩擦起电的缘由。
2.了解验电器及任务原理。
3.了解静电感应现象。
学习重点:两种电荷的判别与性质。
学习难点:如何判别一个物体能否携带电荷。
教学进程:第一局部学习探求主效果1.两种电荷探求进程:第一步:自学探求自学要求: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一个局部,了解相关概念,独立完成以下效果:基础知识1.自然界区分存在几种电荷,区分是如何定义的?2.不同电荷的作用规律是怎样的3. 能不能依据两物体出现的吸引现象就说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异种电荷?第二步:互学探求协作要求:小组长依照顺序组织小组内的讨论,交流,共同讨论〔教员片面巡视,可以适当的参与某些小组的讨论,搜集展评的素材〕。
第三步:展学探求展评要求:〔借助讲台,依照顺序给大家展现自己小组的效果,展学时要组织分配合理,言语洪亮,并且向同窗们征求不赞同见,让全体同窗参与出去共同完善。
〕主效果2.原子的结构探求进程:第一步:自学探求自学要求:经过对教材第二局部的阅读,独立完成导学案第二局部。
1.原子可以再分么?2.原子外部的结构是怎样的?知识打破: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第二步:互学探求协作要求:小组长依照顺序组织小组内的讨论,交流,共同讨论〔教员片面巡视,可以适当的参与某些小组的讨论,搜集展评的素材〕。
第三步:展学探求展评要求:〔借助讲台,依照顺序给大家展现自己小组的效果,展学时要组织分配合理,言语洪亮,并且向同窗们征求不赞同见,让全体同窗参与出去共同完善。
〕主效果3.导体与绝缘体。
探求进程:第一步:自学探求自学要求:阅读课本第三局部,独立完成导学案第三局部。
1.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请举出导体与绝缘体的实例。
3.金属导电的实质是什么?第二步:互学探求协作要求:小组长依照顺序组织小组内的讨论,交流,共同讨论〔教员片面巡视,可以适当的参与某些小组的讨论,搜集展评的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受和领悟人们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推理方法。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5.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学习重点】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认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学习难点】1.对电荷的认识;2.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推理过程。
一.粗读课文,自主学习。
1.自然界只有种电荷.
2.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4.电荷量: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其单位是,简称,符号。
5.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6.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玻璃、塑料等。
二.参与活动,共同探究。
活动1.探究电荷问题
1.摩擦起电。
阅读课本32页至33页内容,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
习惯上我们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认真观察图15.1-1并阅读32页内容,完成有关问题:
①经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能或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②自然界只有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可用“+”表示。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可用“-”表示。
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 ____ ,异种电荷。
3.电荷量: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其单位是,简称,符号。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即带电物体都有的性质。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5.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
观察课本33页图15.1-2,结合课本的有关内容,,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一个新的工具——验电器。
(1)验电器的原理是;
(2)验电器的用途是;
(3)验电器的构造有。
活动2.探究原子及其结构问题:
认真阅读33-34页内容,完成有关问题:
1.原子的结构
(1)原子由和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
带正电,带负电。
(2)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
2.摩擦起电的原因
(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
(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3)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4)强调“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活动3.认识导体与绝缘体问题
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观看视频)演示实验:
取两个验电器A和B。
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玻璃、塑料等;
(3)金属导电靠的是,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是靠。
注意: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
三.板书引领,归纳总结。
四.注重方法,提升素养
1.推理的方法。
有两种电荷,没有第三种电荷。
用相互作用规律探究。
2.实验入手,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用几个个体实验,其带电要么与玻璃棒所带电同,要么与橡胶棒所带电同,自然界所有的带
电体都遵守同样的规律。
【课节训练与课下作业】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用丝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那么小球可能带
电,也有可能 。
2.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塑料梳子就会带电。
这种使梳子带电的方式
叫 。
将带电的梳子靠近自来水龙头放出的细水流时,就会观察到 。
3.当带电体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 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片
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 电荷互相 而张开。
从金属箔的张开可以断定,跟金
属球接触的物体是带电的。
4.验电器主要是由(A )金属杆 (B )金属球 (C )
金属箔 (D )玻璃外壳等四个部分构成。
其中
是导体; 是绝缘体。
5.玻璃棒和绸子相互摩擦时, 上的原子核
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
会转移到 上,因此玻璃棒因 了电
子而带上 电荷。
6.两个悬挂着的通草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那么A 球一定是 ( )
A.带正电荷
B.带负电荷
C.不带电
D.带与B 球相同的电荷
6题图 7题
图 9题图
7.如图所示,A ,B ,C 为三个用丝线
悬吊着的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
示,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如A 带正电,C 一定带正电;
B .如A 带负电,
C 一定带正电;
C .如B 带正电,A 一定带正电,C 一定带负电;
D .A ,B 一定带同种电荷,C 则可能不带电。
8.(课外作业)专门用来运输汽油的油罐车,它的尾部总装有一根拖在地上的铁链条,这是
因为 ( )
A.
雨天路滑,可以增大摩擦,使汽车不打滑
B.汽车行驶时,油罐中的汽油随车的振动摩擦起电,铁链使油罐表面与大地相连,使油罐中
的电荷不断导入大地,不致静电引起的油罐爆炸
C.铁链在汽车行驶时与地面撞击,可以发出响声,使其他车辆行人让开,避免车祸
D.可以使汽油不遭受雷击
9.(课外作业)甲、乙两同学在学习了本节知识后,共同做了如下实验:甲同学站在靠近自
来水管处的由四个蜡块支起的木板上,如图所示,乙同学站在地上,手持毛皮在甲同学的背
上朝各个方向用力摩擦10余次,这时让甲同学的手指指向并逐渐靠近自来水管,将会看
到 ;木板用四个蜡块支起的目的是为了 。
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发生这种
现象,请举一个事例: 。
10错误!未指定书签。
.(课外作业)如图是在山东省科技馆看到的静电游戏“怒发冲冠”,这是因为人接触静电球时,人体是(选填“导体”或“绝缘体”),电荷通过人体传到头发上,由于头发而使头发竖起来。
11错误!未指定书签。
.如图是A、B、C三个轻质塑料小球的相互作用情况,若A带正电,则C的带电情况是
A B B C A C
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
C.可能不带电D.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