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产业链专题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产业链专题讲解
2011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试运行服务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今天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战略稳步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试运行服务是我国推广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在2012年左右建成由1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则是在2020年左右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测试版面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规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用户接收机之间的信号接口关系。对于导航终端开发商来说,必须有这个文件,才能设计相应的芯片。这也是导致北斗终端价格昂贵的重要原因,因为信号接口未公开使得大部分企业无法进行产品研发,也就无法规模化生产以降低成本。因此,此次ICD文件面世将对北斗产业化进程产生显著加速效果。
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我们对它的推广和应用充满信心。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如果国民经济基础系统以及重要设施完全依靠外国卫星导航、授时,就无法避免可能的安全风险和隐患,甚至连武器都有可能失效。因此,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核心行业和领域必须采用北斗导航系统。政策大力扶持:我国将积极推动各项政策举措,促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应用又好又快发展。参考近邻俄罗斯的案例。为了打破美国GPS的垄断,2010年初,俄罗斯政府规定在俄罗斯境内销售的导航仪必须加装俄罗斯GLONASS导航系统,同时将进口GPS导航仪的关税提高至25%。目前,俄罗斯国内已有23%的飞机、87%的船只和80%的公共交通工具使用自己的导航系统。北斗系统自身的优势:北斗导航终端与GPS、欧洲的GALILEO、俄罗斯的GLONASS相比,最有特色的就是它的短信功能,每条能发送120个汉字,关键时刻这120个汉字就是“救命信”。
1、卫星产业蓬勃发展
卫星对军事、经济、社会的影响和渗透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它所提供的空间信息、时间基准信息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几乎可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有利于电信、广播、交通运输和农业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也能够加速新兴产业的发展。
1.1政策给力卫星产业发展
全球积极制定政策促进卫星产业的发展,尤以美国、欧洲、日本突出。
美国2010年发布的《国家航天政策》,确立了航天发展目标:激励航天企业进军全球市场,推进卫星相关产业发展;同时以总统令等形式发布了《商业遥感政策》、《天基定位、导航和授时政策》等卫星应用政策,旨在保持其在相关应用领域中的领先地位。
欧洲2011年发布《独立、富有竞争力、提高公民生活质量》的航天新政策,提出航天政策的优先事项:推进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计划,实施全球环境和安全检测系统计划等。日本2008年5月颁布《航天基本法》,把“在各个领域都最大限度地发掘航天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作为目标。
受各国政策的影响,自1957年前苏联将第一颗卫星送入太空至今,各国先
后向太空发送了近2000颗卫星。根据UCS SatelliteDatabase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8月31日,全球在轨卫星总数为965颗,其中,美、俄、中三国位列三甲。美国共443颗,占45.91%;俄罗斯101颗列第二,占10.47%,我国为69
颗列居第三,占7.15%。
随着在轨卫星数量的不断增加,全球卫星产业稳步增长,据SIA统计,2005-2010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年均增长11.2%。2010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为1681亿美元,同比增长5%。
目前,全球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航天公司参与航天产业和航天活动,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资料显示,预计未来10年全球将发射1185颗卫星,将给全球卫星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1.2产业链:卫星应用占收入60%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卫星产业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产业链,主要分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卫星地面设备、卫星应用及运营四部分。
(卫星产业链图)
卫星应用及运营涵盖面较广,包括消费服务(指卫星电视、卫星音频广播和卫星宽带等业务)、卫星固定服务、卫星移动服务、遥感业务和航天飞行管理服务。
表:卫星产业链介绍
产业链环节说明
卫星制造卫星制造、部件及分系统制造
卫星发射发射服务、运载火箭服务
卫星地面设备网络设备信关站、控制站、甚小孔径总段(VAST)
消费设备直播卫星(DBS)蝶形天线、卫星移动终端(包括卫星电话)、数字音
频广播服务(DARS)设备、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硬件
卫星应用及运营消费服务卫星电视业务、卫星音频广播业务、卫星宽带业务
卫星固定服务转发器租赁、管理网络服务
卫星移动服务移动数据业务、移动话音业务
遥感业务遥感
航天飞行管理航天飞行管理2010年,全球卫星应用及运营收入为1013亿美元,占卫星总收入的60%,同时占比逐年提升,而卫星制造有所下降,从2000年的18%下降到2010年的6%,卫星地面设备基本维持在30%左右。另外,2010年,卫星制造业收入同比下降20%,发射业务收入下降4%,地面设备收入增长3%,其中,消费设备增长缓慢,而网络设备增长速度相对较快。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卫星产业链。我国的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由少数企业所垄断。下游的卫星地面设备、应用及运营领域的公司较多,包括:鑫诺卫星通信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已并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亚太卫星集团、中国亚太移动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等。
表:国内卫星产业链主要厂商
细分领域主要厂商
卫星制造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卫星
卫星发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电子、航天动力
卫星地面设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卫星、北斗星通、国腾电子、华力创通、南方测绘
卫星应用及运营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集团、亚太卫星集团、中国亚太移动通信卫星
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卫星、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北斗星通、中海达、南方测绘、上
海华测
①、卫星制造
卫星制造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以及中国卫星等完成。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于1968年2月20日,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1970年4月24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制并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创了我国探索外层空间的新纪元。迄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已形成了以通信广播卫星、返回式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气象卫星、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和载人飞船七大航天器系列为主的航天器研制业务。
中国卫星隶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专业从事1000KG以下的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截至2010年,已成功发射对地观测、海洋监测、环境监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