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野生动物旅游体_省略_究_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_丛丽

合集下载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成都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成都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CHINACOLLECTIVEECONOMY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成都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唐嘉罗梦婷夏雪李钦清李奕潞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人们对旅游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有关问题也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

文章以成都主城区为旅游目的地案例,运用ROST CM6软件对成都旅游体验感知的高频特征词进行分析,了解旅游者对成都旅游目的地的偏好,找出成都旅游目的地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成都旅游向好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本;旅游目的地;成都;形象感知—、前言在旅游研究领域中,随着旅游个性化体验时代的到来和旅游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确立,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对于各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o随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分享旅游攻略、发表游记的平台b论坛不断涌现o对于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潜在消费者可通过网络渠道获取,这些感知在一定程上被当作旅游地的真实,这着潜在消费者的认知和。

,城区为旅游目的地案例,选取相关网络游记作为资,ROST CM6对相游记 分,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

二、研究设计(一)研究方法于在城区旅游游论的网络,ROST CM6对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网络游记文本的高频和取,游在城区旅游的验感知;,通对网络游记中提取出的网络分,分各的;,从旅游者的感和认知等方面来分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形象o(二)样本选择研究 、程、旅游网站中的成都相关游记为,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成都市区游玩的网络游记样本,共73o三、结果分析(一)游客感知的高频特征词分析通ROST CM6取于旅游形象的,现的到选取词频前50位的:进行分析,表1。

的性来,要、动词和。

中要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要,%、武、、、)、旅游%火锅、担担);动要体现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书写);均为指,是对地点、商家的指(这儿、这家)。

选取排十的词来,地点属性的词占七个,排第一的选的研究目的地,在表中可到,“都”的达846,b排的语差距较大。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业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业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业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四川大熊猫是珍贵的国宝动物,也是四川省的重要生态资源。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既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需求,也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大熊猫保护。

然而,目前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业存在一些问题,如设施和服务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单一、管理体制混乱等,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本研究通过SWOT分析,探究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为制定相关对策提供依据。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SWOT分析,探究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为制定相关对策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收集和整理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业的相关信息。

2. 实地调研法: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和访谈等方式,收集和整理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业的具体情况。

3. SWOT分析法:根据收集的数据和资料,利用SWOT分析法,系统地分析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

四、论文结构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研究目标1.3 研究方法1.4 论文结构第二章:文献综述2.1 国内外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2.2 国外保护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2.3 国内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管理现状第三章:SWOT分析3.1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业的优势3.2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业的劣势3.3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业的机会3.4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业的挑战第四章:对策建议4.1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4.2 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4.3 提高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第五章:结论5.1 研究结论5.2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五、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探究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并提出相关对策。

预计可以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业的管理和发展提供某些借鉴和启示,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大熊猫保护。

国内基于网络文本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内基于网络文本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

图1 2006-2014年相关文献数量图(二)研究内容对过对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网络文本分析进行旅游研究多集中在对旅游地旅游形象的研究上。

其中大部分文章是对不同景区、不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研究或是游客感知形象研究,如肖亮,赵黎明(2009以两岸综合旅游网站、旅行社网站及台湾旅游官方网为样本,利用ROST Word Parserr软件对网上的内容进2016年3月下半月刊网络文本分析法多被用来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说明通过这种法研究目的地的形象是有效的且比较成熟的。

但不应仅局限于形象研究,虽然也有学者进行其他方面的研究,但只是少数。

网络文本分析法应该应用于旅游多方面的研究,而不仅局限与形象研究。

如国外学者通过网络文本分析,研究人们对于在移动设备主动报告自己旅游行程的研究;比如对网络宣传对人们选择出行方式的影响研究等。

未来,人们的旅游将会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包括目的地的选择、出行方式、游览到最后的评估,都会在网络上进行。

所以,网络文本将会是为旅游研究提供大量的、有效的、真实的研究资料,网络文本分析法也将会应用于旅游研究的更广的领域。

(三)研究方法国内学者对网络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旅游现象时,多是采用内容分析法,主要是利用内容挖掘软件,如采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对文本内容进行高频词的统计与分析,有一些学者结合SPSS软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

(四)研究地域通过网络文本分析对旅游的研究,集中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相关研究较少。

只有少数几篇对青海和西藏旅游形象的研究,与甘肃旅游相关研究只有两篇,分别是苗红(2014)《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嘉峪关市游客感知形象研究》运用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方法,并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对嘉峪关市旅游形象宣传和游客实地感知形象进行挖掘,结果表明:嘉峪关市旅游宣传形象与游客实地感知形象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应继续保持对景区的宣传、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拓展市场范围,进行国际化的旅游市场定位;程圩(2014)《基于网络文本的丝绸之路旅游形象感知研究》采用文本挖掘法分析蚂蜂窝中关于丝绸之路( 中国段) 的 440篇游记,结果表明:游客所选择的游线集中于西安-敦煌段,尤其是敦煌,游客对丝绸之路旅游资源认知形象较为综合,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形象建设策略等;还有王昱力《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甘南州旅游形象研究》。

UGC作为数据源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UGC作为数据源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UGC作为数据源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综述张峰;陶玉国【摘要】UGC作为数据源在旅游研究中具有信息真实性、反馈及时性、内容丰富性等优势.通过对国内将UGC作为数据源的相关文献的梳理,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两个角度进行评析.在研究内容上,目前主要从旅游目的地形象、决策与消费行为、旅游流、体验行为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上,数据获取以网络爬虫为主,数据分析以内容分析法为主.最后,本文从研究范围、数据形式、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这四方面提出研究展望.【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3页(P75-77)【关键词】UGC;数据源;旅游研究;综述【作者】张峰;陶玉国【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3引言社交媒体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将自己旅游经历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分享出来,形成了由用户生成的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近年来被广泛作为旅游研究的数据来源[1,2]。

旅游UGC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外部探究UGC对游客行为产生何种影响,如信息搜寻行为、信息分享行为,数据获取通常是问卷调查、访谈法等;第二类则是将UGC本身做为数据来源,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进行研究。

Leung D 等回顾了UGC社交媒体的文章,提供了旅游消费者如何感知、使用UGC,及UGC在游客计划行为中影响的过程[3]。

鉴于UGC对游客信息搜寻,旅游决策等行为的重要性,Zeng B等归纳并评述了旅游社交媒体的研究现状[1]。

在此基础上,陈晓磬等总结了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比对[4]。

Ukpabi等对UGC如何影响游客计划行为进行了文献回顾[5]。

从已有研究来看,学者们主要对第一类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然而对第二类研究成果的进展回顾较薄弱,鉴于文本、照片、视频等各类UGC数据在旅游研究中备受关注,本文综合国内高质量文献,对将UGC作为数据源的旅游研究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这两方面展开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形象研究及其可借鉴性分析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形象研究及其可借鉴性分析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形象研究及其可借鉴性分析
旅游形象研究是指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方法来探讨某一地区、目的地或旅游产品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及评价。

这种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网络上用户发表的评论、游记、博客等文本数据,以了解公众对旅游目的地或产品的看法、评价和意见,从而获得对旅游形象的呈现和评估。

旅游形象研究的可借鉴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调研:通过分析网络上的用户评论,可以了解公众对旅游目的地或产品的需求、偏好和态度,为旅游市场的规划、开发和推广提供参考。

2. 品牌推广:通过网络文本分析,可以获取公众对旅游目的地或产品的积极评价,从而作为品牌推广的依据,塑造积极、正面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3. 政府治理:通过监测网络上的舆情和用户意见,政府可以得知公众对于旅游目的地或产品的不满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改善旅游环境,提升公众满意度。

4. 竞争优势:通过分析竞争对手在网络上的形象和评价,可以了解他们的优势和短板,在制定旅游发展战略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优化。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文本分析只是一种研究方法,结果受限于数据的质量和样本的选择,需要慎重解读并结合其他研究方法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在进行旅游形象研究时,应考虑到文化背景、地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以避免结果的偏颇。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作者:陈敏艳夏鑫来源:《商情》2020年第04期【摘要】当今世界互联网高速发展,网络游记影响着目的地形象的塑造,本文以日本为研究对象,基于马蜂窝的1980篇游记为研究内容,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游客对日本的形象感知,结果发现:(1)游客对日本的感知是以“日本”为核心,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圈层式扩散结构特征;(2)游客对日本的情绪以正向情感为主,但其中也存在不少负面情感,主要包括配套设施、旅游吸引物和主客互动三方面。

并据此对目的地营销组织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日本旅游形象马蜂窝游记1.引言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我国已逐渐进入全民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走入更多家庭,并更为国民所接受。

互联网与传统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多的网民更加依赖网络信息,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

网络平台成为旅游者出游前获取旅游目的地形象最容易、最快捷的途径,游客往往会倾向于查阅相关游记、评论来感知旅游地。

互联网的到来在改善和丰富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之时,也产生了旅游者记录的大量不同类型的旅游数据,这也为研究者提供了网络研究素材,减少了传统问卷和访谈因问卷数量、调查者的动机以及调查问卷设计等因素产生的数据质量问题。

时代的变迁和科技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来越多研究者认可通过网络文本研究旅游形象的价值。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国家,据日本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去日本游客数超800万,让人不禁好奇,日本因何能将旅游业做的如此发达?因此本文根据游客对日本游记的高频特征词及情感整理分析,从而深入分析游客对日本的整体感知,以期为未来其他国家的旅游营销策略提供现实指向。

2.研究设计2.1样本选取与处理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在线旅游企业发挥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后端旅游商提供了精准的流量,也可以帮助更多前端的用户做出消费决策。

因此本文选择国内影响力较大的马蜂窝网站作为本研究的样本来源。

游客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形象的消极感知因素研究——基于当当网网络评价的分析

游客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形象的消极感知因素研究——基于当当网网络评价的分析

主要吸引物、独特性、性价比、信息不对称。 2、景点服务 本文在对中英文评价分析中提取出有关说明景观设施方面
的词汇,总结出中文评价中游客提及次数较高的有“餐厅少”、 “讲解不详细”、“交通差”,可知在景点服务方面游客的主要 关注点有餐饮、景点解说系统、周边的交通条件。
3、景点游览氛围 从文本分析结果来看,中外游客在讨论关于景点游览氛围方 面频数较多的词汇有“环境卫生”、“管理差”、“喧哗”,可 知在景点游览氛围方面游客的主要关注点有环境卫生状况、管理 质量。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
12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五、数据分析
(一)国内外游客总体评价分析 本研究将国内外游客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总体评 价的评分值进行描述统计分析,评价依据李克特五级量表分很 糟、差、一般、很好、非常好五个等级,评价数依次为12、20、 146、740、2091,所占百分比依次为0.41%、0.66%、4.85%、
11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二、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
Hunt(1971)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旅游形象的概念,即 旅游形象是人们对非居住地所持的印象,是外界作用于人脑所形 成的意识流。Crompton(1979)进一步研究认为旅游目的地形 象是人们对一个目的地的信任、意见以及期望的总和。旅游目的 地形象感知是旅游目的地信息对旅游者影响的过程(朱翠兰等, 2013),目的地形象感知是“个体对某一目的地的信念、想法与 印象之总和,是人们对非居住地所持有的印象”(Hunt,1975; Crompton,1979;Fakeye, 1991)。目前,大多数的学者都是运 用问卷调查方式来获取一手研究数据(Joseph S,2001;Chi , Qu,2008),少数利用问卷与IPA分析法相结合进行研究(宋子 斌等,2006)。随着网络信息化发展,游客可以通过各种旅游平 台网站获取旅游信息,以及比较真实地将旅游的体验、感受、感 悟以各种文字的形式发表出来(姚占雷等,2011),这也为研究 游客对旅游形象感知提供了新的数据来源。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历史街区旅游体验研究_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_刘小英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历史街区旅游体验研究_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_刘小英

停车,买点小吃前面排队 20 几个人,吃个饭至少也 得花上半个小时。此外,价格高低是影响游客满意 度重要因素,旅游者普遍反映宽窄巷子物价高,小 吃味道不正宗,只能吃个热闹而已,政府规划开发 的大众消费在普通游客看来实则是小资消费区。 3. 2. 3 游客体验偏好特征
在信息网络发达的今天,旅游者借助网络平台 将个人旅游体验以照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分享,通 过网络平台交流旅游经验、发表评论、攻略。陈静 等总结和归纳国内外博客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并对 研究不足提出建议[2]。张文等根据网络文本分析 大陆游客对台湾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3]。付业 勤等根据网络评价分析了游客对鼓浪屿的感知属 性和特征[4]。赵振斌等对论坛游记进行内容分析 探讨了太白山背包客的行为特征[5]。
最大; 游客偏好集中在特色建筑物文化纪念品。
关键词: 网络游记; 内容分析; 历史街区; 体验
中图分类号: F590.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211( 2017) 01-0057-03
1 研究背景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个人与外界短暂接触,达 到情与景高度融合并产生身心为一体的畅爽感 受[1]。历史 街 区 旅 游 体 验 是 旅 游 者 对 古 建 筑 物 及其文化为核心感知的过程。
图 1 覆盖文本的自由节点图
3 研究分析
3. 1 目的地 从分析 看,目 的 地 的 树 枝 节 点 的 参 照 处 共
169 条,节点率为 38%。游客的关注点为宽窄巷 子的交通、天气、设施、环境、客流量等方面。
目的地外围特征: 从目的地外围来看,主要涉 及交通和天气。到达目的地的交通方式主要有地 铁、出租车、公交车、自驾。其中公交车又分为了 普通公家车和观光旅游公交车,大部分旅游者偏 爱观光旅 游 公 交 车,如 一 位 游 客 写 到“特 别 喜 欢 成都的木头公交车,给人一种温暖怀旧的意境”。 从节点统计来看 41% 游客使用公交车,37% 人坐 地铁,极少部分人采取自行车和自驾。多数游者 写到宽窄巷子交通便利,特别是开通地铁以后。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上的文本信息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展现个人观点的重要途径。

在旅游领域,网络上的评论和信息成为了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参考依据。

利用网络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进行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人们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入了解人们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等方面的内容,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和品牌营销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内容1. 网络文本分析方法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2. 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相关理论3.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4. 讨论与结论网络文本分析方法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相关理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是指人们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等方面的主观感受和评价。

相关研究表明,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目的地的景点、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以及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等非物质因素。

人们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形成对于目的地形象的认知和评价。

为了深入了解人们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研究:1. 数据收集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可以抓取各种旅游网站、社交媒体平台和在线论坛上关于特定目的地的用户评论和观点。

这些评论和观点可以来自不同的用户群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用于分析用户对于目的地的形象感知。

2. 数据清洗对于抓取到的文本数据进行清洗,去除一些无关信息和噪声数据,保留有用的评论和观点。

可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文本的分词、词性标注和实体识别等操作,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挖掘。

3. 数据分析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情感分析、主题挖掘和关键词提取等操作,提取出用户对于目的地的情感倾向、对不同方面的评价,以及对于目的地的行为意向等信息。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旅游者地方依恋特征研究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旅游者地方依恋特征研究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旅游者地方依恋特征研究地方依恋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指人与地方之间基于活动、体验、感知而产生的一种情感联结。

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离开惯常居住地进行异地旅游体验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

人地互动愈加频繁,然而,如何更好提升人地互动质量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近些年,野生动物旅游热兴起,然而该类旅游活动发展并不充分,人地互动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选取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该景区旅游者的地方依恋特征,为这一类型景区的发展提供指导与参考。

首先,在查阅和参看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地方理论、地方依恋以及野生动物旅游等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并对地方感、地方依恋、地方认同等相关理论和概念做了较为明确的解释与界定。

其次,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特点,将旅游者地方依恋的测量划分为自然风景维度、动物吸引力维度、旅游功能维度和情感依恋维度四个维度,并设计调查问卷。

再次,运用设计好的测量量表对游览过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软件SPSS20.0和Excel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选用频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交叉表分析和Kruskal-Wallis H检验等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1.总体上看,大部分旅游者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比较满意并且地方依恋水平较高。

2.地方依恋的因子分析表明地方依恋是由自然风景维度、动物吸引力维度、旅游功能维度和情感依恋维度四个维度组成。

3.人口统计学方面,除了性别、年龄、月收入和职业状况外,旅游者的地方依恋水平在最高学历方面有显著差异。

4.旅游者基本行为方面,旅游者的地方依恋水平在旅游地的游览时间方面有显著差异;旅游者游览结束后对旅游景区的满意度显著影响旅游者的地方依恋水平。

5.利用非参数检验法对地方依恋四个维度进行组间差异分析,发现旅游者的职业状况、对景区的熟悉度、对大熊猫的了解度和旅游满意度对这四个维度有显著影响。

熊猫基地

熊猫基地

大熊猫知识链接
翻开历史的长卷,可以追溯出许多关于大熊猫 的充满传奇的记载。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年汇编的 《尚书》和《诗经》,记述了貔貅皮(大熊猫皮) 是皇帝进贡的珍品。貔像虎豹一样威武,把古代的 勇士比喻为貔一样的威武英勇,以至军队打着 “貔”、“貅”的旗号,象征着战无不胜。
春秋战国时代(2700年以前)的《山海经》中 记叙,它很像熊,毛色黑白,产于邛崃山严道县 (今四川荣经县),并说它食铜铁,故称食铁兽。
大熊猫知识链接
我国大熊猫分布于中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野 生数量约1000 只,人工饲养下约100只。其中四川是 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大熊猫的地方,其数量也是最多的, 占全国的80%左右。称四川为熊猫的故乡是理所当然 的。熊猫主要活动区域在四川成都-绵阳-松潘-马尔 康-雅安-成都圈内,分布在卧龙、都江堰、青城山、 龙池、虹口、四姑娘山、蜂桶寨等地。
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加上世界各地的熊猫热。熊猫基地关于熊猫的 周边产品的开发有着巨大的潜力。
SWOT分析——O
北部新城规划
北部新城总规划 面积为944.28平方公 里三环路和绕城高速 之间的部分地区。按 照北部新城发展的总 目标,将建成为一个 绿廊之城、商贸之城、 创业之城。
成都市有多个旅游景点,基地可以与周边的景点相 互联系,组成多个旅游路线增加客流量,减少单调。 如:金沙遗址、青羊宫、熊猫基地一日游;熊猫基 地,金沙遗址,武侯祠,锦里一日游;金沙遗址、 三圣花乡、熊猫基地一日游等等。
SWOT分析——O
基地和白水河保护区等成都市周边大熊猫保护区的全面 合作的正式合作,有效地整合大熊猫资源,不仅将更加 有力地推动大熊猫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也将全面推 动成都以大熊猫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

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

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不断影响和破坏,许多水生野生动物面临着生存的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的重要性。

一、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水生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受到环境变化、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的实施,使得合法的人工繁育机构可以获得许可,对水生野生动物进行科学、合理的繁育、保护和管理。

通过人工繁育技术,可以增加水生野生动物的数量,扩大其分布范围,为其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二、规范人工繁育行为在没有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的情况下,一些非法机构可能会利用水生野生动物进行非法繁育和交易,这不仅会对这些动物造成伤害,也会破坏生态平衡。

而有了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合法的人工繁育机构就可以得到认可和监管,从而规范了人工繁育行为。

这不仅可以保障水生野生动物的权利,也可以防止非法交易的发生。

三、促进可持续发展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也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人工繁育技术,可以增加水生野生动物的数量和分布范围,为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合法的人工繁育机构也可以通过技术转让、产品销售等方式获得经济收益,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结论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许可证的实施,可以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规范人工繁育行为,促进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挥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的作用,我们应当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监管力度、提高技术水平等措施,确保许可证的实施效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为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长江流域,这片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无数水生野生动物提供了家园。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许多珍稀物种正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

(第四纪地质学专业论文)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

(第四纪地质学专业论文)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姓名:刘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第四纪地质学指导教师:陈洪德;朱创业20070501成都理工大学硕I:学位论文图片1巴基斯坦总统和大熊猫晶晶图片2近距离观看大熊猫幼仔图片3竹林走廊图片4基地一角r俯视图)图片5中小学生环境教育图片6日本留学生科研项目图片7天鹅湖鸟类图片8天鹅湖岸休憩地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3-1客源地域结构统计分析图基地的游客,有六成左右的游客为境外游客,国内游客比例约占四成(如图3.1所示),这与基地近年来的客源结构基本一致。

境外游客比例超过境内游客比例,这样的客源结构在全国的旅游景区尚不多见。

境外游客以欧美、澳洲游客为主;东南亚国家的游客主要来自日本和韩国;国内游客中,来自港台的游客占1/2以上,其余的为来自大陆的游客。

国外游客在游客总数中占主导地位,这是基地客源市场最大的特征之一。

这说明基地对国外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影响力很大。

(2)出游方式图3-2游客出游结伴方式统计分析图基地的游客中71%的游客采用团队出游形式,其余游客大多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等的散客出游形式(如图3-2所示)。

这主要与目前基地对旅行社实行优惠门票价,配合旅行社做好游客接待工作等旅游经营方式相关。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由图3.4,80%的游客认为大熊猫基地的旅游接待设施严重不足,需要完善56%的游客认为现在基地的旅游项目单一,缺乏体验性和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53.6%的游客认为大熊猫博物馆的内容和展示方式有待提高。

(5)游客对基地建筑风格的建议84.8%9%2%图3-5游客对基地建筑风格的建议98%的游客认为基地的建筑过于陈旧,如大熊猫兽舍、产房和圈养场面积太小,且设施简陋,不适合大熊猫的进一步生殖繁育,应进行改建或新建。

其中,84.8%的游客认为其建筑风格应凸显原生地风格(图3.5),并可融入四川民俗文化(如川西民居或藏羌民俗文化)风格的元素,彰显大熊猫的原始生活环境。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旅游解说系统的SWOT分析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旅游解说系统的SWOT分析
与 民族 旅 。
8 7
处 于起 步阶段 , 相关 的理 论研究 较少 , 现有 的研究
优 势 ( t n t) 劣 势 ( ek e ) 机 会 ( p r — Sr gh 、 e W an s 、 s Op ot u
主要集 中于解 说 内涵与 功能 、 划设计 等方 面 , 规 概 念 与理论 等深 入研究 明显 不 足 ,作为 有效 的管理
曲同工之妙 ( 如表 1 : )
表 1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旅游解说系统的S T概况 WO
优势( ) s 劣势( w) 机会( 0) 挑战( T)
二 、研 究 地概 况
猫基


旅游解说 系统简介
的理论 与应 用 已趋 于成 熟 ,有很 多成 功 的经验 都 是 值 得我们 借鉴 和学 习 。 如美 国 的黄石 国家公 园 ,
旅游 解说 系统 主要 由旅 游解 说受 众 ( 主要 指 游 客 )旅 游解 说对 象 ( 游资 源 ) 、 旅 和旅 游解说 三 部 分构 成 的一个 有 机整 体 。旅 游解 说系 统是旅 游 目 的地 诸要 素 中十分 重 要 的组成 部分 ,是 旅 游 目的
游客手段 的旅游 解 说系统 长期 以来并 没有 引起相 关的重 视 。
nw)威胁 ( het, i 、 T ra)是现 代 营 销 学 中对 研究 对象 在 进行 营销策 划时将 对象 放在 环境 中从上 述 四个 方 面进行 针对 性分析 的 常用方 法 , 能客观 、 准确地 分 析和研究 一个单 位 的现实情 况 。 在发 达 国家 , 不 管 是盈 利单位 还是非盈 利 单位 都非 常关注 本单位 的发展 , 期对 本 单位 目前 的情 况 、 在 的 问题 、 定 存 条 件和环境 变化 进行 了解 , 以期 得 到连续 跟踪 , 并 根据 自己的发 展 目标 ,做 出一 套相适 应 的计划 和 规 范来保证达 到 目的阎 将此 方法 应用 于熊猫基地 。 旅游 解说 系统 的优势 、 劣势 、 会和挑 战分 析有异 机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梯田景观旅游体验研究——以广西龙脊梯田为例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梯田景观旅游体验研究——以广西龙脊梯田为例

·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tour 度假旅游仿仿仿仿仿仿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梯田景观旅游体验研究——以广西龙脊梯田为例陈宁1,申轩昂2(1.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物探事业部工程勘察作业公司,天津300450)摘要:在网络信息技术和旅游网站快速发展背景下,网络文本分析成为研究旅游者体验的有效方法之一。

以广西龙脊梯田景区为案例地,使用内容分析法对游客发表在携程网和马蜂窝上发表的游记和评论进行分析,探析游客梯田景观旅游体验特征。

结果表明:游客体验主题为龙脊梯田景区和游客;游客出游动机主要为景观观赏、文化体验和闲适放松;游客行为体现在徒步、拍照、爬山和游览。

从整体上看,游客的满意度较高,积极情感大于消极情感。

关键词:旅游体验;网络文本分析;龙脊梯田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4-0044-041研究背景随着体验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对旅游活动的个性化、参与性、体验性要求越来越高。

旅游体验是旅游个体通过与外部世界的暂时性联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心理结构调整、追求愉悦目标的过程[1]。

Boorstin 在1964年首次提出旅游体验的概念,此后国内外学者开始了旅游体验方面的相关研究,并获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自己真实的旅游感受和旅游体验。

因此,一些国内外学者将网络文本分析应用到旅游学科研究中,主要集中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游客满意度、游客旅游动机、旅游体验等方面。

Choi 等通过分析澳门官方旅游网站,旅游经营者和旅行社网站,在线旅游杂志和指南网站以及“博客”等各种网络信息源的内容,来研究澳门旅游目的地形象[2]。

瞿华,梁燕坤利用网络游记探讨广州旅游目的地形象,结果表明:广州旅游目的地形可归纳为地方美食、现代都市景点、文化内涵丰富的岭南建筑和古遗迹、独特的街巷景点、便利的交通五大主题[3]。

野生动物栖息地生态系统的网络模型分析

野生动物栖息地生态系统的网络模型分析

野生动物栖息地生态系统的网络模型分析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野生动物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生态问题。

野生动物栖息地已经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估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呢?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体(动植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组成的。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群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的复杂和多变的,因此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需要具有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生物群体,如树木、草地、花卉、草食动物、肉食动物等组成的。

所有这些生物群体互相作用,并且可以通过很多方式相互影响,这些方式包括食物链、食物网、共生关系等等。

因此,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

模型是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

目前,有许多野生动物栖息地生态系统的模型被开发出来,这些模型可以运用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领域。

其中,网络模型是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一种有效方式。

网络模型是以网络的形式表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可以更直观地显示出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其运用广泛,被学者广泛研究。

网络模型的关键是选择分析因素和构建网络拓扑结构。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分析一个特定地区内的生态系统的结构、物种多样性、生态位利用率等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构建网络拓扑结构。

在网络模型中,生态系统所包含的每一个生物群体都可以被表示为一个节点。

每个节点的大小和颜色可以反映该群体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程度和数量。

同样,与每个节点有关的边的数量和重要性也可以被用不同的颜色和粗细来表示。

这些节点和边的属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反映生态系统的特征。

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生态系统中,野生动物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野生动物和其所在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控制因素。

在网络模型中,可以通过将不同野生动物种群作为不同节点来表示野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数字时代野生动物旅游体验网络评论文本研究——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

数字时代野生动物旅游体验网络评论文本研究——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

数字时代野生动物旅游体验网络评论文本研究——以成都大
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
何玥
【期刊名称】《科技和产业》
【年(卷),期】2024(24)9
【摘要】随着文旅行业持续发展,网络评论文本成为影响大众选择出游景点的重要因素。

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携程网中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旅游者评论文本进行研究。

使用ROST ContentMining6和UCINET 6软件,对旅游者网络评论进行语义网络分析、中心性分析与情感分析。

研究发现:社会语义网络分析“熊
猫”“花花”构成一级核心高频词,“排队”“可爱”“成都”为二级核心词汇,且与一级词汇互相关联;旅游者积极情绪占比达75.15%,中性情绪占比为12.13%,消极情绪为12.72%。

【总页数】6页(P59-64)
【作者】何玥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G12
【相关文献】
1.“5.12汶川大地震”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入境游客旅游动机研究
2.野生动物旅游地游憩机会谱建构——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
3.基于网络文本
分析的野生动物旅游体验研究——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4.熊猫文化融入旅游产业的实践路径——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5.野生动物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法的野生动物在线观察体验研究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法的野生动物在线观察体验研究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法的野生动物在线观察体验研究作者:侍亚娟来源:《设计》2020年第23期RESEARCH ON ONLINE OBSERVATION EXPERIENCE OF WILD ANIMALS BASED ON NETWORKTEXT ANALYSIS摘要:分析野生動物在线观察体验的影响因素。

选取熊猫直播频道和《未至之境》纪录片作为典型案例,提取用户的评论和弹幕,利用内容挖掘软件ROSTContent Mining 6进行文本分析,获取高频特征词和语义网络图。

野生动物在线观察体验的影响因素包括观察平台(类型、交互方式)、观察对象(外在形态、行为习性、情感意象)以及观察者(动机、行为偏好、获得的愉悦)为优化升级相关野生动物在线观察平台提供策略参考。

关键词:野生动物文本分析熊猫频道自然纪录片在线观察用户体验中图分类号:TP39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12-0023-03引言城市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人类的生活也在逐渐远离自然世界,但人类依旧对野生生物持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些野生生命神秘而又美丽,牵动着人类对自由的渴望,对美的追求,对未知的探索。

有人前往野生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等真实的场景环境中.线下面对面地观察野生动物的形态、行为习惯,力求真实和逼真。

也有人在网络世界中通过纪录片和直播观察那些镜头下的野生动物,那些非洲大草原上奔跑的雄狮、南极冰地荒原上漫步的帝企鹅、大兴安岭来回逗留的野生猞猁跨越时间和空间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尽管不能去真实自然的场景体验,但人们仍然可以通过别人的“眼睛”观察到这些原生态的野生动物,并且超越了时间上的限制和空间上的阻碍,更加灵活和高效。

一、研究现状野生动物在线观察体验是指人们通过互联网平台对野生动物展开的一种观察体验,包括在线感知、分析、判断、联想和想象一系列过程,从而认识、了解野生动物、获得审美愉悦。

文章主要针对动态的野生动物在线观察,观察的载体主要包括:野生动物纪录片、野生动物直播、网络上其他相关野生动物视频。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旅游解说系统的SWOT分析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旅游解说系统的SWOT分析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旅游解说系统的SWOT分析
张宏敏;连玉銮;冯媛
【期刊名称】《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25)8
【摘要】为了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增长游客的知识与见闻、激发游客对游览地的兴趣并培养游客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旅游解说系统进行SWOT分析,针对其在开展生态旅游过程中旅游解说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其旅游解说系统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出旅游解说系统作用及功能的一些建议.【总页数】4页(P87-90)
【作者】张宏敏;连玉銮;冯媛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068;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068;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
【相关文献】
1.深度挖掘大熊猫品牌文化内涵——专访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张志和 [J], 钟文
2."5.12汶川大地震"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入境游客旅游动机研究 [J], 刘妍;唐勇;田光占;廖骏
3.中国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种群发展的预测研究 [J], 郭瑞海;袁晓凤;李光汉
4.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休憩特征满意度研究 [J], 王艳婷; 李洋; 廖威; 邹妍; 鲁琳
5.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野生动物旅游体验研究——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J], 丛丽;吴必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8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BLX2014-63)资助收稿日期: 2013-06-13; 修回日期: 2013-08-01; 网络出版日期: 2014-11-05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50卷, 第6期, 2014年11月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Vol. 50, No. 6 (Nov. 201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4.149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野生动物旅游体验研究——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丛丽1,† 吴必虎21.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北京 100083;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北京 100871;† E-mail: congli1980@摘要 选取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案例地, 针对旅游者网络评论中文文本, 借助ROST Content Mining 6 和NVivo 8 软件, 使用内容分析和质性主题分析二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分析中国旅游者在访问圈养环境中的大熊猫研究基地时的旅游体验。

研究结果表明: 大熊猫旅游体验的核心主题是旅游者、目的地和大熊猫; 旅游者动机主要为熊猫迷、教育和目的地品牌; 旅游者的行为主要体现在3个环节“参观”、“拍照”和“接触”; 旅游者的满意度与熊猫接触的程度密切相关, 影响因素包括大熊猫的行为状态、参观游览的时间季节、游客的秩序、价格等。

关键词 内容分析; 主题分析; 野生动物旅游; 大熊猫; 旅游体验 中图分类号 F590Wildlife Tourism Experience Based on Internet Text Content Analysis: A Case Study of Chengdu Research Base for Giant Panda BreedingCONG Li 1,†, WU Bihu 21.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2.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Center for Recreation and Tourism Research,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 E-mail: congli1980@Abstract Wildlife tourism experiences were examined in a unique place and species combination —giant pandas at the Chengdu Research Base for Giant Panda Breeding (CRBGPB) in Sichuan, China. The thematic analysis qualitative method was adopted in examining tourists’ written reviews of experiences interacting with giant pandas. ROST CM6 and NVivo 8 were used for the content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coding. A variety of tourist experiences, motivations, and preferences were revealed. Although tourists’ experiences were varied, satisfaction increased with closer encounters and interactions with the giant pandas. The thematic analysis identified three features of the wildlife tourism experiences at CRBGPB: tourists, giant pandas, and settings. Tourists motivation mainly for the panda fan, education and destination feature. The behaviour of tourists mainly embodied in three links “visit”, “take photos” and “interaction”; tourist satisfac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xtent interaction with panda,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includes the giant panda behaviour, visiting time, tourists order, price, etc. Key words content analysis; thematic analysis; wildlife tourism; giant panda; tourist experiences随着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城市化的加快, 人们对于回归自然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

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加强, 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替代性旅游、绿色旅游等形式的旅游产品也逐步受到人们的追捧。

在各类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产品中, 野生动物旅游也进入人们的视野, 旅游者与野生动物之间的互动需求增加[1],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在野外生境遇见野生动物, 尤其是那些不寻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50卷1088 常和濒危的物种[2–3]。

与快速增长的野生动物旅游活动相对应的是, 人们在野外生境中可以和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增多[4], 这种与野生动物互动的需求促进了野生动物旅游在全球的产生和发展。

目前野生动物旅游的全球市场份额每年约为1200万人次, 并且以每年10% 的速度增长[5]。

野生动物旅游可以为目的地的发展提供经济效益、为当地社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 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保护和发展的矛盾,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野生动物旅游有助于物种的保护, 尤其是濒危和珍稀物种[6]。

野生动物旅游被认为是一种对目的地影响较小的旅游活动, 尤其是野生动物观光被认为是非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7], 但是不能否认野生动物旅游对于野生动物以及目的地都具有某种程度的负面影响。

对于野生动物管理者的一个重要挑战, 就是在旅游场景中为旅游者提供观赏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的机会, 同时要保护这些物种, 防止破坏性影响[8–9]。

理解野生动物与旅游者之间的互动对野生动物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 研究现状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历史悠久。

广义的野生动物旅游是指以遇见和观赏野生动物为目的的旅游[10]。

它可以发生在自然生境或人工生境等多种情景中, 游客和野生动物之间的互动程度可以是非常近距离接触, 也可以远距离观赏[11]。

野生动物旅游的一个特征就是不同国家的旅游者在与同一种野生物种接触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4]。

已有文献中, 涉及野生动物观赏旅游者行为特征的研究包括新西兰的企鹅、澳大利亚的鲸与海龟、英国的海豚、日本的野猴等。

野生动物旅游体验研究的目的就是探索人与野生动物互动关系的实质。

研究中常见的方式是多学科交叉, 在对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进行分析时, 综合使用生态学、动物学、社会学、旅游学等多学科的概念和方法, 进行大量问卷调查与统计, 并且与质性访谈和实验室试验相结合进行应用型研究[12]。

Ballantyne 等[13]使用结构方程建模(SEM)来识别对野生动物旅游者具有积极影响的长期因素, 以及预测旅游者学习和环境行为的改变。

该研究团队在另外一篇文章中, 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对野生动物旅游体验的回应, 对旅游记忆进行质性分析[14]。

Higham等[15]使用田野观察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研究新西兰野生动物旅游。

该研究使用内容分析方法, 分析相关网站、国家和区域旅游目录、旅游指南和杂志。

通过内容分析, 他们确定了影响新西兰野生动物旅游体验的8个要素, 对已有研究结论做出很好的补充。

随着网络技术和社交网站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在博客、主题帖等网站中分享他们的经历和体验。

网络不仅成为旅游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 也成为旅游者交流体验、发表评论的沟通平台。

由于博客、主题帖等文本交流形式包含大量的旅游过程信息, 较传统文学游记缺少文学创作的艺术成分, 因此更加真实可信[16]。

因此, 网络内容也成为旅游学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17]。

在旅游研究中, 国内外学者已经对这种研究资料给予一定的学术关照。

Choi 等[18]研究了相关旅游网站传播的澳门旅游目的地形象。

Tapachai 等[19]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进行研究, 把样本内容中出现的高频词用做测量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指标。

Carson [20]探究了博客作为市场调查工具的可能性, 认为基于博客所传达的真实想法和思维具有容易受到消费者信任的特性, 可以以此为基础研究旅游者对旅游景点的描述。

赵振斌等[21]通过对陕西省太白山相关网站论坛游记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总结太白山背包客行为的特征。

朱峰等[22]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网友评价进行分类, 建立饭店服务质量内容分析体系和编码表, 研究国内游客对饭店服务质量的感知。

王佳果等[23]以网页点击率作为抽样依据, 选取15篇关于贵州省肇兴旅游游记文本, 借助计算机辅助软件NVivo 7, 研究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目前, 尚无研究者使用内容分析法研究野生动物旅游体验。

本文选取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案例地, 针对旅游者网络评论文本, 借助计算机软件, 深度挖掘中国旅游者在访问圈养环境中的大熊猫研究基地时的旅游体验, 为野生动物旅游产品市场供给及野生动物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针对性参考。

本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旅游研究的内容, 同时也为野生动物旅游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参考。

2 研究方法与步骤2.1 研究方法2.1.1 内容分析方法内容分析是一种观察性的研究方法, 用以系统地评价所有形式的记录在案的人类交流的真实的或第6期 丛丽等: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野生动物旅游体验研究——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1089象征性的内容[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