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提问时机 提高课堂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提问时机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把握课堂提问时机,需要从学生课堂积极思维处着手,此处彰显出教师教育教学智慧,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提问;把握时机;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64-1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最佳提问时机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需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一、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及时提问
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的地方,往往是教学重点所在之处。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通过采用铺垫性、辅助性的提问,降低坡度,减小难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高考数学中,重点是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与否及数学思想方法运用的考察,所以在课堂问题设计中,对思想方法的提问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函数中常出现f(x)+f(y)=f (xy)这类抽象函数,学生一时难以入手,不妨通过举例函数y=
lg x可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再举一例“如果函数f(x)=|x|+a-x2-2(a>0)没有零点,则a的取值范围为。”不少学生拿到此题毫无头绪,无从下手。其原因是学生识破不了函数与方程内在联系,即函数零点问题可转化为对应方程根的分布问题又可转化为构造两个函数研究交点问题。课上处理此题前不妨引一变题:“如果函数y1=a-x2(a>0)与函数y2=2-|x|的图象没有交点,求a的取值范围。”而解决变题的思路即同一坐标系下研究两个函数的图象看何时无交点,学生基本能想到,再看原题,不难发现要使原函数无零点即关于x的方
程|x|+a-x2-2=0(a>0)无实根,即构造两个函数y1=a-x
2(a>0),y2=2-|x|,研究何时函数图象无交点。
二、当学生的思维产生“模糊”时,及时深问
所谓思维“模糊”,就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教师在学生思维产生“模糊”时,应采用反问或点拨性提问能引起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运用正确思维规律,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数列问题中,数列的通项a n与其前
n项和s n之间存在下列关系:a n=s1(n=1),s n-s
n-1n≥2). 这个关系对任意数列都是成立的,但要注意的是这个关系式是分段的,在n=1和n≥2时,这个关系式具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也是解题中经常出错的一个地方。比如“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3n2-2n+1,则它的通项公式为
a n=”很多学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会得出a n=6n-5这个错误答案,提问时不妨问一句:数列和函数的联系是什么?启发学生回忆起数列是自变量从1开始,且为正整数的函数,研究函数自然要考虑定义域,那么研究数列也应考虑其自变量即下标的取值应有意义,自然而然学生能理解为什么n=1不适用于a n=s n-s n-1
三、当学生思维缺乏深度时,及时追问
由于学生受阅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问题往往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停留在一般或浅层次的认识水平上,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时教师要及时追问,步步探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往纵深拓展。探究性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思维水平。比如《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一课中,课本上只提出了函数单调性判断的充分条件,并没有给出函数单调性判断的充要条件,在解题过程中误将充分条件当作充要条件而引起解题错误,为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一点,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求函数f(x)=x3的单调区间?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得出结论:函数y=f(x)在某区间上可导,则该函数在这个区间上为增(减)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在此区间上f′(x)≥0(f′(x)≤0),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学生作答正确后即告一段落。但细想一下,学生是真的理解了还是侥幸答对了?因此,追问一句“为什么”是必要的,只有知其所以然,才
能了解其掌握程度。
再比如“已知5cos2α+4cos2β=4cosα,cos2α+cos2β的取值范围”一题中,研究多元变量取值范围问题本身就是学生的难点问题,在加之消元后还要关注变量的取值范围,学生在思考本题时更是无暇前后兼顾了,特别
是将cos2α+cos2β转化成-14cos2α+ cosα后,想利用二次函数就值域的思想解决问题,忽视了变量cosα真正的取值范围。分析本题时问问学生以下三个问题:
1.处理多元变量取值范围常用思路是什么?
2.从函数角度研究取值范围重点要关注什么?
3.本题条件5cos2α+4cos2β=4cosα中
cosα的取值范围?
三个问题层层推进意在让学生有意识要解决本题找到cosα的取值范围尤为重要,从而将目光聚焦于5cos2α+4cos 2β=4cosαcos2β=cosα-54 cos2α,由0≤cos2β≤1得0≤cosα-54
cos2α≤1即0≤cosα≤45,进而可求解出cos
2α+cos2β∈[0,15]。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从新课程理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它不再是教师简单地进行知识
重组后而“灌进”学生的脑海中,而是通过教师精心预设提问,动态生成为学生主动地思维活动,把知识内化成对文本内容的见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毫无疑问,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