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年刑法试卷

合集下载

某财政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学通论》考试试卷(2485)

某财政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学通论》考试试卷(2485)

某财政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学通论》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单项选择题(5分,每题1分)1. 甲意图杀死范某,持刀潜伏在范某家门口树林里,久等未见范某归来,因惧怕受到法律惩罚,弃刀回家。

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2019年法硕(法学)真题]A.不构成犯罪B.犯罪中止C.犯罪预备D.犯罪未遂答案:B解析: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皆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

其可分为预备阶段的中止和实行阶段的中止。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形态。

本题中,甲以杀人的意图持刀潜伏在范某家门口树林里,是为了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并没有对范某的法益构成危险。

因此,应当认定甲尚未着手实行,处于故意杀人罪的预备阶段,不构成犯罪未遂。

后来甲因为惧怕而弃刀回家,是在犯罪预备阶段因自身原因自动放弃犯罪,属于犯罪中止,不构成犯罪预备。

2. 《汉书·陈宠传》就西周礼刑关系描述说:“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

”关于西周礼刑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年法考真题]A.周礼分为五礼,核心在于“亲亲”“尊尊”,规定了政治关系的等级B.“礼”不具备法的性质,缺乏国家强制性,需要“刑”作为补充C.违礼即违法,在维护统治的手段上“礼”“刑”二者缺一不可D.西周时期五刑,即墨、劓、剕(刖)、宫、大辟,适用于庶民而不适用于贵族答案:C解析:项,中国古代的礼有两层含义:①抽象的精神原则;②具体的礼仪形式。

“亲亲”与“尊尊”是抽象的精神原则。

“亲亲父为首”,规定了家族关系的等级;“尊尊君为首”,规定了政治关系的等级。

某财政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学概论》考试试卷(3439)

某财政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学概论》考试试卷(3439)

某财政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学概论》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单项选择题(8分,每题1分)1. 张三在寝室复习法考考试,隔壁寝室的学生李四、王五到张三寝室强烈要求张三打开电视观看世界杯,张三照办。

由于质量问题,电视机突然爆炸,张三、李四和王五三人均受重伤。

关于三人遭受的损害,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8年法考真题]A.张三、李四无权要求电视机的销售者承担赔偿责任B.张三、李四有权要求王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C.张三可要求李四、王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D.张三可要求电视机的销售者承担赔偿责任答案:D解析:《产品质量法》第31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

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销售者赔偿的,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

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产品的生产者赔偿的,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

因此,张三、李四、王五均可请求生产者或销售者赔偿。

2. 甲到某银行办理业务,发现李某使用ATM机后忘记拔卡,遂用李某的银行卡连续取现共计1.2万元。

李某收到取款提示短信后返回,要求正在取款的甲交还钱款,甲转身逃跑,并将尾随追赶的李某打成轻微伤。

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2021年法硕(法学)真题] A.侵占罪B.信用卡诈骗罪C.盗窃罪D.抢劫罪答案:D解析:《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本条规定了转化的抢劫罪。

甲利用李某遗忘的银行卡在TM机上取钱,成立信用卡诈骗罪。

甲在实施了诈骗行为后,为窝藏赃物、抗拒李某的抓捕当场对李某使用暴力,将李某打伤,构成转化型抢劫罪。

2007—2011年司法考试刑法多选题

2007—2011年司法考试刑法多选题

2007-2011年司法考试刑法历年真题解析——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2011年)51.①对于同一刑法条文中的同一概念,既可以进行文理解释也可以进行论理解释②一个解释者对于同一刑法条文的同一概念,不可能同时既作扩大解释又作缩小解释③刑法中类推解释被禁止,扩大解释被允许,但扩大解释的结论也可能是错误的④当然解释追求结论的合理性,但并不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关于上述4句话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1年卷二多选第51题)A.第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B.第①②句正确,第③④句错误C.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D.第①③④句正确,第②句错误52.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卷二多选第52题)A.宠物饲养人在宠物撕咬儿童时故意不制止,导致儿童被咬死的,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B.一般公民发现他人建筑物发生火灾故意不报警的,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C.父母能制止而故意不制止未成年子女侵害行为的,可能成立不作为犯罪D.荒山狩猎人发现弃婴后不救助的,不成立不作为犯罪53.关于认识错误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1年卷二多选第53题)A.甲为使被害人溺死而将被害人推入井中,但井中没有水,被害人被摔死。

这是方法错误,甲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B.乙准备使被害人吃安眠药熟睡后将其勒死,但未待实施勒杀行为,被害人因吃了乙投放的安眠药死亡。

这是构成要件提前实现,乙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C.丙打算将含有毒药的巧克力寄给王某,但因写错地址而寄给了汪某,汪某吃后死亡。

这既不是对象错误,也不是方法错误,丙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D.丁误将生父当作仇人杀害。

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都认为丁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54.下列哪些选项不构成犯罪中止?()(2011年卷二多选第54题)A.甲收买1名儿童打算日后卖出。

次日,看到拐卖儿童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的新闻,偷偷将儿童送回家B.乙使用暴力绑架被害人后,被害人反复向乙求情,乙释放了被害人C.丙加入某恐怖组织并参与了一次恐怖活动,后经家人规劝退出该组织D.丁为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3万元用于孩子学费,4个月后主动归还55.关于共同犯罪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卷二多选第55题)A.甲教唆赵某入户抢劫,但赵某接受教唆后实施拦路抢劫。

2007年法律硕士研究生入学联考刑法学试题

2007年法律硕士研究生入学联考刑法学试题

2007年法律硕士研究生入学联考刑法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适用中国刑法。

其确定刑法效力范围的根据是( ) 。

A 属地原则B 属人原则C 保护原则D 普遍管辖原则2 、犯罪同类客体最显著的作用是( ) 。

A 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根据B 构建刑法分则体系的根据C 确立具体犯罪构成的依据D 区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根据3 、甲对某危害结果没有阻止其发生的义务,如果该危害结果发生,甲的不作为行为( ) 。

A 不可能构成犯罪B 可能构成纯正的不作为犯罪C 可能构成不纯正的不作为犯D 可能构成手段不能犯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 周岁不满18 周岁的人犯罪( ) 。

A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5、下列情形中,属于故意杀人罪实行行为的是( ) 。

A 甲为谋杀刘某而持刀潜入刘某家中隐藏、守候B 乙为谋杀孙某购买一支手枪,以便杀孙某时使用C 丙为谋杀赵某而在赵某饮用的茶水中投放毒药D 丁为谋杀李某而花10 万元雇佣杀手6、甲意图杀害张三,在实行犯罪时误把李四认作张三而杀死,张三未遇害。

对甲的行为应当( ) 。

A 以故意杀人罪( 未遂) 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B 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C 以故意杀人罪( 未遂) 定罪处罚D 以故意杀人罪( 既遂) 定罪处罚7、甲对一公共住宅放火,起火后即离开,但火情立即被他人发现并迅速扑灭。

甲的行为属于( ) 。

A 放火罪的未遂B 放火罪的既遂C 放火罪的预备D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未遂8、甲教唆15 周岁的乙实施盗窃,乙按照甲的教唆盗窃了一辆价值 1 万元的摩托车。

对此案的正确处理是( ) 。

A 甲与乙共同构成盗窃罪,甲是主犯,乙是从犯B 甲与乙共同构成盗窃罪,甲是教唆犯,乙是实行犯C 甲构成教唆罪,乙构成盗窃罪D 甲单独构成盗窃罪9、下列情形中,应当数罪并罚的是( ) 。

某财政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学概论》考试试卷(1062)

某财政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学概论》考试试卷(1062)

某财政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学概论》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单项选择题(8分,每题1分)1. 公司经理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本单位财物数额巨大。

对此犯罪,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刑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根据本条对甲量刑,()。

[2020年法硕(法学)真题] A.最高可判处25年有期徒刑,不并处没收财产B.最高可判处20年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C.最高可判处15年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D.如果判处5年有期徒刑,则不能并处没收财产答案:C解析: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强制其进行劳动并接受教育改造的刑罚方法。

有期徒刑具有一定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25年。

本题中,“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表明最高刑期是15年;同时,结合“可以并处没收财产”的规定可知,对甲的量刑可以是最高刑期15年,并处没收财产。

2. 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公平正义,因此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下列哪一民事诉讼基本原则最能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内涵?()[2014年法考真题]A.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B.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C.检察监督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答案:B解析:项,《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人民检察院实行监督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监督审判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②对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裁定是否正确合法进行监督;③对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调解书进行监督;④对执行活动进行监督。

项,《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在民事诉讼中行使诉讼权利或履行诉讼义务,以及法官在民事诉讼中行使国家审判权进行审判行为时,应当公正、诚实、守信。

2007年刑法试卷

2007年刑法试卷

06级校直专科《刑法学》试题A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成绩:一、判断分析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注意:)罚处罚。

()2.累犯和暴力犯罪都不适用假释。

()3.凡是在诉讼中作伪证,情节严重的的,都构成伪证罪。

()4.王某盗窃价值3万余元的计算机元器件(事发后均被追回),则对陈某虽构成盗窃罪,但可以从轻、减轻处罚()5.对于聚众斗殴致人重伤的,应以聚众斗殴罪从重处罚。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注意:请将所选答案填写在所给1.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应是在A、犯罪的时候B、侦查的时候C、起诉的时候D、审判的时候2.刑法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A.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应当负刑事责任3.防卫过当是指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一般损害的C、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4.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主犯 B.首要分子 C.从犯 D.胁从犯5.“无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在本国领域内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

”——这体现了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6.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的A.从新原则 B.从轻原则C.从旧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7.数罪并罚时,拘役的最高刑期是A.6个月B.1年 C.2年D.3年8.我国刑法规定,对犯罪的单位适用的刑罚是A.吊销执照 B.罚金 C.没收财产 D.罚金和没收财产9.犯罪分子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其处罚原则是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0.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趁机将乙的提包拿走,内有人民币5000元。

甲与丙的行为属于A.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B.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C.任意共犯D.不构成共同犯罪三、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西南政法历年民法真题(1996-2007)

西南政法历年民法真题(1996-2007)

2007年民法部分:一、判断改错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即民事法律关系2,民法通则第154条是关于期日和期间的内容3,由于国家赔偿法颁布是在民法通则之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侵权行为不属于侵权行为4,法人的设立就是法人的成立5.民法通则规定债权的让与和债务的移转都要经债权人同意。

6.担保的独立性的表现就是担保的程度和范围可以超过主债务的程度和范围。

7.因为民法的适用无溯及力,所以《合同法》只适用于其颁布以后成立的合同8.诉讼时效延长的事由,由当事人举证证明9.民法对民事主体的人身权益都给予平等的保护二、概念比较1、实质民法与形式民法(2000年考过啊,那时是李开国老师出的题)2、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3、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三、简答1、民事行为的有效要件;2、所有权的继受取得;3、债的代位权的概念和条件四、论述(20分)试述民法的“善意”及相关制度和意义五、案例(12分)孙为,男,1991年几月出生不记得了,重庆沙坪坝区某中学高一学生,2006年国庆期间拿着自己的压岁钱3500元到重庆某商场买手机,买了款和其同学用的自己一直想要的一样的可以MP3下载索爱的手机。

买时营业员说送礼包,并且说手机绝对是正品,质量绝对好。

孙为买后两周MP3不能下载,上网查后知道,索爱没有出过这款手机,手机是拼装的。

后找到商场,商场说不能退货,只能帮其维修。

后来孙为把事情告诉了爸爸。

问:1、孙为与商场的买卖行为的效力。

为什么?2、如果孙为委托你作代理人,你能接受吗?3、此案如何处理。

有何救济途径。

(案例的大概意思就是这样的)问:1、孙为与商场的买卖行为的效力。

为什么?2、如果孙为委托你作代理人,你能接受吗?3、此案如何处理。

有何救济途径。

(案例的大概意思就是这样的)问:1、孙为与商场的买卖行为的效力。

为什么?2、如果孙为委托你作代理人,你能接受吗?3、此案如何处理。

有何救济途径。

(案例的大概意思就是这样的)问:1、孙为与商场的买卖行为的效力。

西南政法大学考研历年刑法法真题(1995-2008)

西南政法大学考研历年刑法法真题(1995-2008)
即上前抓王某,王某便掏出随身带的匕首向万某的胸部刺去,夺路而逃。经抢救万某已成重
伤。同年11月7日王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在关押期间,又于11月19日翻墙逃跑,次日被
抓回。
试分析王某构成哪些犯罪?具有哪些从重处罚的情节?
2.被告人俞某因琐事与其叔父矛盾很大,多次打骂,遂产生杀人恶念。1993年夏天,俞某
人罪而不构成爆炸罪。
4.某晚,刘某回家途中,见自己的女友陈某正被三个青年围住调戏侮辱,便上前训斥,三
青年不但不听,扫而上前围打刘某。正在打斗过程中,刘突然被一穿便服的青年(民警邱某)
抓住左臂。刘某误认为邱某是对方的同伙,便用右手从裤包内摸出水果刀,向邱某的手臂戳
去。邱某手松手后,刘某便乘机逃走。当刘某逃离现场50米时,听到后面鸣枪,并有人喊
西南政法大学199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刑法学考研试题
学科专业:刑法
以下文档由西南政法大学考研论坛“西政阳光公社”搜集分享,供大家免费下载。西政考研各专业课真题、课件、期末考试题、西政历年招生录取信息以及免费公益的权威西政考研大学考研学子交流平台,考西政,我们一起努力!西政阳光公社—-西南政法大学考研学子的精神家园!
2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①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
②代征、代缴税款
③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
④村办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⑤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
二、判断分析题
1、刑法上的不作为,是指行为人消极地不履行刑事法律规定的义务,以致发生了危害
结果的行为。
2、王某用枪射杀丁某,因枪法不准,将丁某附近的朱某击毙。王某的行为属于对象认
见室内有黑影,便大喊“抓强盗”!王即转身逃走。
此后王某不敢再回工地,便在某市街头流浪。1994年7月3日下午5时许,王某见妇妇秦

2007年司法考试全部试卷及解析

2007年司法考试全部试卷及解析

2007年司法考试卷一真题及解析提示: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

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

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

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

"根据这段话所表达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其他派别法学的根本区别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C.在任何社会,利益需要实际上都是法律内容的决定性因素D.特定时空下的特定国家的法律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答案】D【解析】马克思法学坚持唯物主义立场,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但这并非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其他派别法学的根本区别,因为有些学派如社会法学派也特别重视社会对法律的制约作用,应该说,马克思法学比较强调法律的阶级性,这是它的突出特点。

依据马克思法学的基本观点,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非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

决定法律内容的因素是客观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是利益需求,法律调整利益、表达利益,因此正确答案应选D。

【常见错误】“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这个选项具有诱惑性,我们经常说法律代表了民意,所以考生容易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但事实上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看来,法律只能是统治阶级整体的意志的体现,而不是全体社会成员意志的体现。

2.我国《宪法》第26条第1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是典型的法律规则B.该条文既是法律原则,也体现了国家政策的要求C.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D.该条文没有直接规定法律后果,但仍符合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答案】B【解析】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200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30刑法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30刑法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30刑法学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830刑法学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100分)1.简述我国刑法中“但书”的含义。

答:但书是指刑法条文中,用“但”、“但是”转折词引导的表示转折关系的。

但书多是对前段内容的例外、限制、相反或补充规定。

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示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但书”是前段的补充,使前段的意思更为明确。

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

该条“但书”是对前段规定的补充。

(2)“但书”是前段的例外。

如刑法第八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该条文中“但书“表示的是前段规定的例外情况,即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行为,是前段的例外,不适用我国刑法。

(3)“但书”是对前段的限制。

刑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该条文中的“但书”是对前段规定的限制。

(4)“但书”是与前段的相反。

如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该条文中“但书”之后的部分所规定的与前部分相反。

由此可见,“但书”在不同的条文中表达与前部分不同的关系,对“但书”的理解,可以更好的领会立法意图和刑法精髓;同时在解释和适用刑法时,不可忽略“但书”的作用,应准确的理解和分析法条中“但书”的意义。

2.简述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及其共同要件。

答:(1)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构成,就是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2007年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7年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7年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 2. 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适用中国刑法。

其确定刑法效力范围的根据是()。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中国的船舶和航空器视为中国领土的延伸,属于中国的领域范围。

该规定的意思是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适用中国刑法,那么其确定刑法效力范围的根据是属地原则,答案为A。

2.犯罪同类客体最显著的作用是()。

A.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根据B.构建刑法分则体系的根据C.确立具体犯罪构成的依据D.区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根据正确答案:B解析: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它说明的是某一类犯罪所侵犯的社会利益的某种共同特点,研究同类客体的重要意义在于同类客体原理是建立刑法分则体系的重要理论依据。

故答案为B。

3.甲对某危害结果没有阻止其发生的义务,如果该危害结果发生,甲的不作为行为()。

A.不可能构成犯罪B.可能构成纯正的不作为犯C.可能构成不纯正的不作为犯D.可能构成手段不能犯正确答案:A解析:不作为是指行为人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且有可能履行这种义务,而行为人消极地不去履行这种义务,因而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的行为。

在认定不作为时,关键是判明行为人有无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

本题中甲没有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那么甲的不作为不可能构成犯罪。

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

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答案:B解析: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西南政法大学刑法6年真题

西南政法大学刑法6年真题

西南政法大学刑法6年真题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刑法专业试题一、概念分析题1、管制与缓刑2、徇私枉法与民事行政王法裁判罪二、选择题(20)基本都是罪名的判断。

三、简答题(20)1、简要回答(不可抗拒和不可避免,所引起的)意外事件与过失犯罪的相似之处和最根本的区别(10)2、简要回答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特征(10)四、案例分析(20)大意是:陈某被两人追杀,迫不得已之下,抢了正在行驶的丁某的摩托车(丁某摔在地上,未受伤),逃命而去。

待行使到安全的地方,陈下车,撬开车的后面工具箱,发现现金3000元以及一张未到期的活期存单,陈顿生歹念,将现金和存单据为己有,将摩托车推下上去,随后陈某用伪造的身份证取出了存单中的现金。

问题,分析本案中陈某各行为的性质并说明理由五、论述题(20)试论不作为的成立条件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刑法专业试题刑法部分一、选择下列各题后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纸上1、下列情况属于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A、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人B、犯罪集团中的非组织、领导者C、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人D、被教唆实施犯罪的人2、有下列情节,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A、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B、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C、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D、犯罪未遂的犯罪分子3、公安人员甲、乙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得知丙知道案件线索,便找到丙。

鉴于某种原因,丙不愿说。

甲、乙将丙带回刑警队,施以肉刑,直接导致丙下肢瘫痪。

甲、乙的行为构成()。

A、刑讯逼供罪B、暴力取证罪C、非法拘禁罪D、故意伤害罪4、甲、乙拦路抢劫丙,但丙身无分文。

甲、乙不甘心,逼丙带他们前往丙家中取钱,否则要杀死他。

丙无奈,只好照办。

走到人多处时,丙突然高喊“抓强盗”。

甲、乙见势不妙,转身欲逃,被众人抓住。

甲、乙的行为构成()A、抢劫罪B、绑架罪C、敲诈勒索罪D、抢劫罪和绑架罪5.1999年2月,甲(23岁)先后两次在公共汽车上扒窃未被发现。

2007年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刑法)

2007年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刑法)

单项选择题2007 年刑法真题1.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为抢劫而殴打章某,章某逃跑,甲随后追赶。

章某在逃跑时钱包不慎从身上掉下,甲拾得钱包后离开。

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B.乙基于杀害的意思用刀砍程某,见程某受伤后十分痛苦,便将其送到医院,但医生的治疗存在重大失误,导致程某死亡。

乙的行为和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C.丙经过铁路道口时,遇见正在值班的熟人项某,便与其聊天,导致项某未及时放下栏杆,火车通过时将黄某轧死。

丙的行为与黄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丁为杀害李某而打其头部,使其受致命伤,2 小时之后必死无疑。

在李某哀求下,丁开车送其去医院。

20 分钟后,高某驾驶卡车超速行驶,撞向丁的汽车致李某当场死亡。

丁的行为和李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答案:B2.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

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 40 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

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法令行为 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 D.自救行为答案:C3.关于共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为他人组织卖淫提供帮助的,以组织卖淫罪的帮助犯论处B.以出卖为目的,为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接送、中转被拐卖的妇女的,以拐卖妇女罪的帮助犯论处C.应走私罪犯的要求,为其提供资金、账号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处D.为他人偷越国(边)境提供伪造的护照的,以偷越国(边)境罪的共犯论处答案:C4.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

对这一规定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关押期间人工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B.关押期间自然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C.不适用死刑,是指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可适用死缓 D.不适用死刑,既包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适用死缓答案:C5.甲为杀害仇人林某在偏僻处埋伏,见一黑影过来,以为是林某,便开枪射击。

2007年西南政法大学812专业基础(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7年西南政法大学812专业基础(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7年西南政法大学812专业基础(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考研真题及详解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812刑法学专业卷】(考试科目: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一、概念比较(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管制与缓刑答:缓刑,指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认罪、服罪、悔罪表现,认为原判刑罚可以暂缓执行,规定一定期限的考验期,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定的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期不再执行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交由公安机关管束和人民群众监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两者的区别在于:(1)适用对象不同。

缓刑适用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而管制适用于罪行较轻、人身危险}生较小,不需要关押的犯罪分子。

(2)性质不同。

缓刑不是刑罚的种类,只是刑罚执行的一种制度;而管制是刑罚的一种。

(3)对象的义务不同。

被管制和缓刑适用者均需要遵守一定的法律法规,但是,管制期间,犯罪分子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缓刑并无此规定。

2.徇私枉法罪与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答: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发生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而徇私枉法罪发生在刑事审判活动中。

(2)犯罪主体不同。

徇私枉法罪的特殊主体为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是行为犯;根据刑法第94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人员。

本罪的主体主要是司法工作人员中从事侦查、检察、审判工作的人员。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特殊主体只能是审判人员,是情节犯。

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分论试卷5试题及答案

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分论试卷5试题及答案

西南政法大学试卷(5卷)2013—2014学年第 1 学期课程刑法专业年级本试卷共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8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一、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杨先生将自己房屋租给刘丽,租赁合同只出租地上部分,不包括地下室。

地下室存放了杨为女儿婚礼特意买的茅台镇珍藏酒业特需专供酒216瓶,价值53640元。

刘丽将地下室的酒18箱价值数万元的酒用于送人(地下室未上锁)。

刘丽得知杨已报警,即将酒款全部归还杨先生,杨先生原谅了刘丽,下列正确的是( B )A刘丽构成侵占罪B刘丽构成盗窃罪C因已归还不构成犯罪D侵占罪是自诉犯罪,因杨放弃追究刘丽不构成犯罪2、王某打的到某县城去,应支付300多元的士费,王某用匕首威胁,拒支付的士费后离去。

王某行为( B ):A.因数额小无罪 B.抢劫罪C.不属于抢劫财物不构成抢劫罪 D.不符合当场立即劫财不构成抢劫罪3、以下构成盗窃罪的是(B ):A.军人进入军队仓库中盗得价值3千多元的军用毛毯、军靴等B.吸毒者为吸毒入户盗得毒贩的海洛因C.强奸者将被害人强奸后,见被害人无能力反抗又将被害人手机和钱包拿走D.因仇恨他人车生意比自己的车好,为他人作不成生意盗出他人车开下悬崖毁坏4.某甲的大货车超载,路过一检查站时,被运政部门人员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抓住汽车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

对朱某死亡,甲构成( D )。

A.故意(直接)杀人罪 B.交通肇事罪C.过失致人死亡罪 D.故意(间接)杀人罪5.甲男对乙女说自己能将10元变成100元,乙女便将家里的4000元现金交给甲,让甲当场将4000元变成4万元。

甲用红纸包着4000元钱,随后“变”来“变”去,趁机调换了红纸包,然后将调换过的红纸包交给乙,让乙2小时后再打开看。

乙2小时后打开,发现红纸包内是餐巾纸。

甲的行为是( A )。

高铭暄《刑法学》(第6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八章~第十章【圣才出品】

高铭暄《刑法学》(第6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八章~第十章【圣才出品】

第八章犯罪主观方面一、概念题1.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武大2006年研)答: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这是构成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是一切故意犯罪在主观认识方面必须具备的特征。

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所导致的危害结果的发生所抱的希望或者放任的心理态度,就是构成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

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是犯罪故意中的两项有机联系的因素,在认定构成犯罪的故意中缺一不可。

其中,认识因素是意志因素的存在前提,也是犯罪故意成立的基础;意志因素则是在认识因素基础上的发展,是犯罪故意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它对于把犯罪故意客观化即把犯罪思想变为犯罪行为,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

2.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西南政法2012年研;武大2007年研)相关试题:(1)犯罪的间接故意(中山大学2014年研)(2)间接故意犯罪(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研)(3)间接故意(人大2012年研;华侨大学2011年研;西北政法2007年研;武大2007年研)答:犯罪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犯罪的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两者区别包括:①认识因素上,二者对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上有所不同。

直接故意既可以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也可以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

而间接故意只能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

②意志因素上,二者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显然不同。

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

间接故意则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③特定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对这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同。

3.犯罪过失(东财2010年研;人大2003年研)答: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年刑法试卷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题)1、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及规定。

当新、旧法的规定完全相同时应如何处理?评析:应该答出“从旧兼从轻”原则及法定的三种处理情况。

当新、旧法的规定相同时,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应按旧法处理,新法只在“从轻”的意义上对过去的行为具有溯及力。

2、如何确定“应当预见”的标准?评析:应该首先对“应当预见”作定位分析,其属于疏忽大意过失的成立条件之一;其次,应对所“预见”的危害结果的含义进行分析——指客观发生的法定结果;最后,在对国内学界诸如“主观标准”、“客观标准”一类观点的评析中提出个人看法。

3、主犯的具体种类及处罚原则。

评析:应该按照刑法26条的规定回答,种类包括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分子和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分子;处罚原则为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全部罪行处罚,其余主犯按照其所参与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罪行处罚。

4、想象竞合犯的基本含义,试举例说明。

评析:应该首先明确答出“一行为数结果从而触犯数罪名”的基本含义;再进一步分析由于是“一行为”,故属于实质的一罪;之所以“触犯数罪名”,是由于一行为同数结果的分别组合;并且,行为人对数结果均有罪过(故为“想象”);基于“一行为不二罚”的考虑,故只能在“数罪名”中择一重罪处断。

举例:如开枪后子弹穿透人体(致人死亡)又击中油罐引起爆炸(危害公共安全)。

5、偷税罪与抗税罪的界限。

评析:应该首先对两罪分别下定义,指出同属危害税收征管的犯罪;再答“偷”和“抗”的不同——秘密方法的不缴少缴与暴力、胁迫方法拒不缴纳的主要区别。

6、挪用公款罪的客观方面。

评析:应该首先答出挪用公款罪的定义,并指出客观方面要件对界定该罪的重要性;再具体分析法定的三种用途(非法活动、营利活动、生活之用)各自不同的限制性条件(数额、时间)。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1题)试析罪过同认识错误之间的关系。

评析:应该先答出罪过的含义及分类、认识错误的含义,并指出两种罪过下均存在认识错误问题——所谓认识错误,归根到底解决的是行为人有无罪过、有何罪过的问题;再具体分析认识错误的类型,主要讨论故意犯罪中的各种“错误”的定性问题。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30分,共1题)甲一日去某机关一办公室办事,办完转身欲出门时,见门口桌上放有一女式提包。

甲环顾四周见无人注意,一把抓过打算带走,不料刚好该机关工作人员乙从外面进门。

甲以为被乙察觉,夺路狂奔逃离现场。

乙进屋后问众人,均不知甲为何狂奔。

半小时后丙(先前曾来该机关办事)赶到,称自己将提包遗忘在该处(包内有各种财物价值800余元)。

后甲因使用丙包内的小灵通话机而被查获。

问:本案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处理?评析:首先:应对甲的行为在盗窃罪、抢夺罪和侵占罪之间辨析,阐明不构成抢夺罪和侵占罪的理由;其次,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应认定为属于盗窃性质;最后,是否属“数额较大”构成犯罪,应根据各地区不同标准裁定。

西南财经政法大学2006年刑法试卷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题)1、对正在发生的抢劫犯罪进行防卫是否完全没有限度限制?2、直接故意同犯罪目的的关系。

3、在处断的一罪中,“处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4、我国刑罚的目的。

5、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民事纠纷的界限。

6、盗窃罪中“数额较大”的规定是客观要件还是主观要件,为什么?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1题)论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

对教唆犯在定罪量刑上各使用什么标准?三、案例分析题(每题30分,共1题)甲于一晚埋伏在路边欲行不轨,见一骑车人乙路过。

甲跳出大喝:“把车借来用用”。

乙吓得扔车便跑,甲骑车反向逃离现场。

甲骑行半小时后见前方有一妇女丙,便下车冲上前抱住丙欲奸淫,不料发现丙系熟人。

甲只得放弃,但警告丙不得告发,遂各自离去。

问:本案应如何定性处理?清华刑法考研试题06研考刑法试题一、简答题(4*10)1. 法的溯及力是否适用于司法解释?2. 甲被逮捕后,主动揭发了不满13岁的A抢劫B的事实,请问甲的行为是否成立立功?为什么?3. 乙受到无人饲养但是为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的攻击,将该动物杀死。

简述将该行为认定为正当防卫以及紧急避险的理由和弊端。

并简述你的观点。

4. 冒充警察与妇女发生性关系的,是否成立强奸罪?为什么?二.论述题(20):5. 刑法理论关于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观点?三.案例题:(3*30)6. 张某(25岁,女)与被害人李某系恋爱关系,虽未结婚,但是张某搬住在李某家。

一日,二人吵架,李某与其母陈某一同外出,张某往剩菜里放上农药准备自杀。

然后在里屋开始写遗书。

此时李某回来,进入厨房并吃下剩菜中毒。

张某一看,吃下剩余的毒药跑到其父的坟前哭泣。

李某的姐姐急忙将李某送入医院抢救,但无效死亡。

请以:张某已经预见李某会吃剩下的有毒剩菜和张某没有预见李某会吃剩下的剩菜分析本案的处理。

7. 小王儿子生日,小王大摆宴席。

觥筹交错,大醉。

同事小张吃完酒席离去时发现自己的摩托车不见了,小王四处寻找未果。

但是发现附近有几辆摩托车,于是二人拿来扳手撬开了其中一辆摩托车的车锁,小张骑车而去。

后小王的哥哥发现小王的摩托车不见了,于是报案,经查小王的摩托车被小王、小张盗走,请分析本案。

8. 李四伪造了一张10万元的支票,其后拿到银行试图付款。

王五(国家工作人员,与李四素不相识)发现该支票系伪造,但是其与单位领导素有隔隙,意图陷害单位领导,向李四支付了票款。

案发,王五声称自己当时并不知道支票是假的。

02.1一、简答1、怎样理解“没有犯罪就没有刑罚”和“没有刑罚就没有犯罪”2、刑法理论就行为犯与结果犯存在哪些区分标准3、罚金刑具有哪些利和弊4、关于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刑法理论上存在哪些解释二、论述1、试论共同犯罪与犯罪构成的关系2、试论危害结果的特征、种类与意义3、论述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抢劫罪的区别02年的综合卷考的刑诉、宪法、法制史、民法的综合,以后应该不会考了2003.1一、简答1、关于犯罪构成共同要件的排列顺序,刑法理论上存在那些观点?2、使用数罪并罚有几种情况3、自首与坦白有什么异同4、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债务纠纷,对认定绑架罪会产生什么影响5、非法拘禁致人死亡但对死亡结果没有故意时,能否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二、论述1、试论犯罪故意与犯罪客观要件的关系2、试论有关未遂犯成立条件的各种学说3、举例论述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之间的关键区别04.1一、简答1、简述特殊正当防卫2、结果加重犯的概念与特征是什么3、简答刑罚目的及其内容4、转化型抢劫(事后抢劫)的成立条件是什么5、关于“因逃逸致人死亡”,刑法理论上存在什么观点?你持何种看法?二、论述1、论不作为犯罪2、举例说明(完全)犯罪共同说、行为共同说、部分犯罪共同说的区别3、试论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与强奸罪、侮辱罪的区别05刑法试题一、简答题1、就单位领导研究决定后实施的窃电行为,对直接责任人员以盗窃罪追究刑事任,是否违反罪刑法定原则?2、如何认定和处理承继的共犯?3、如何理解和认定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4、如何处理杀害被绑架人未遂的案件?5、作为法定量刑情节的立功表现,是仅限于犯罪人到案后的表现,还是包括犯罪人作案后的表现,抑或包括作案前的表现?二、论述题1、举例论述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及其处理原则。

2、试论“携带凶器抢夺”。

三、案例题A因自己的女朋友B与他人约会,便雇请甲和乙打断B的一条腿,并将B的照片交给甲、乙,同时当场给付甲、乙4000元,约定事成后再给付6000元。

A言明:不一、简答题1、就单位领导研究决定后实施的窃电行为,对直接责任人员以盗窃罪追究刑事任,是否违反罪刑法定原则?2、如何认定和处理承继的共犯?3、如何理解和认定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4、如何处理杀害被绑架人未遂的案件?5、作为法定量刑情节的立功表现,是仅限于犯罪人到案后的表现,还是包括犯罪人作案后的表现,抑或包括作案前的表现?二、论述题1、举例论述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及其处理原则。

2、试论“携带凶器抢夺”。

三、案例题A因自己的女朋友B与他人约会,便雇请甲和乙打断B的一条腿,并将B的照片交给甲、乙,同时当场给付甲、乙4000元,约定事成后再给付6000元。

A言明:不得对B造成其他伤害,否则事后不再给付6000元。

甲、乙随后找到C的住处,误以为C是B,便对C实施暴力,由于C大声呼救,甲、乙为避免罪行败露,便将C杀害。

事后,甲、乙对A说:“我们已经将B的左腿打断,但被公安机关发现。

你除了按原来的约定给6000元外,还必须再多给5000元,否则,我们向公安机关告发你。

”A信以为真,满足了甲、乙的要求。

试根据刑法规定与刑法原理分析本案。

得对B造成其他伤害,否则事后不再给付6000元。

甲、乙随后找到C的住处,误以为C是B,便对C实施暴力,由于C大声呼救,甲、乙为避免罪行败露,便将C杀害。

事后,甲、乙对A说:“我们已经将B的左腿打断,但被公安机关发现。

你除了按原来的约定给6000元外,还必须再多给5000元,否则,我们向公安机关告发你。

”A 信以为真,满足了甲、乙的要求。

试根据刑法规定与刑法原理分析本案。

刑法考研讲座 (提纲)一、研究生考试的特点(一)基础性1、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2、常用理论(二)应用性1、结合点2、举一翻三(三)理论性热点、前沿理论(四)竞争性二、考研的规划(一)外语水平的训练(二)备考时间安排(二下准备,三下前外语过六级;专业课必看统编教材,关注学校的教材和笔记,适当注意主要导师的研究方向;政治跟形势)(三)学校与专业的选定(四)复习与冲刺(专业两遍、真题1遍,可穿插进行;做小笔记)三、复习重点(一)资料的选择:教材与法条(二)考题的预测(三)考点的理解与把握(基本原理与特殊规定)四、答题技巧(一)审题(二)把握重心(三)基本思路:概念---原理(评价)---方案---结语(四)技术处理(笔、格式、详略、复述、展示亮点)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刑法现实问题——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观点述要编者按2007年9月18日至21日,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

本次年会以和谐社会的刑法现实问题为主题,包括三方面的议题,即单位犯罪的基础理论研究、死刑的司法限制适用问题研究以及刑法修正案(六)理论与实务问题研究。

本版将年会主要观点综述撷要刊登,敬请读者垂注。

在本次刑法学年会上,与会的300余人围绕本次大会的主题,联系我国创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对各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现将与会人员研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单位犯罪的基本理论问题单位犯罪的争议自1997年刑法颁行以后,已渐趋平息,但2006年1月1日新公司法的施行又再次引发了关于单位犯罪的争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