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ppt课件

合集下载

5 秋天的怀念(共31张PPT)课件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5 秋天的怀念(共31张PPT)课件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210 01
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自主完成下列任务。 ➢ 圈出文中的生字词。 ➢ 为本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210 01
字音字形
瘫痪(tān huàn ) 侍弄( shì) 憔悴( qiáo cuì) 仿膳(shàn )
暴怒( bào )
砸碎( zá )
捶打( chuí)
翻来覆去( fù )
(4)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乐观慈爱的人,这体现在她喜出望外、兴奋难抑的 动作语言中。
210 01
研读课文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 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敏感细心的人,这体现在“对于‘跑’和‘踩’ 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等细节描写中。
210 01
作者简介
史铁生是我国当代文坛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他 21岁时就双腿瘫痪,又长期患病,但他一直与病魔 抗争。在他特殊的人生旅途中,是他的母亲给予他 “好好儿活”的动力,给予他爱的温暖,对自己的 母亲,史铁生一直怀有一种特别的怀念。
210 01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史铁生 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双腿瘫痪。在精心照顾他的 第六个年头,年仅四十九岁的母亲因肝病早逝。他在许多作品里都写到 了他的母亲,可以说,他的成长之路,是母亲以生命为代价铺就的。 《秋天的怀念》便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
210 01
拓展思考
启发: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有缺憾有痛苦,史铁生在无法弥 补的身体缺憾中依然能找到生命的价值,我们也应该对生活、对克服 困难抱有信心,珍惜生命,珍惜身边的人。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30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30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

探究思考
想一想
此时的作者,会怎样补充这段话。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
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
落。

细读文本 思考 1.讨论发言,如果你是史铁生的亲人或朋友,此时你会怎样劝他? 2.作为最了解他的母亲又是怎样劝他的?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 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课堂导入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 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 母亲回去你?很久很久,迷迷糊糊 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 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 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史铁生 《合欢树》
默读这段文字,你读到了什么?
作者介绍
史铁生,当代作家,1951年出生 于北京。
母亲是这样劝“我” 的: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
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苦口婆心,良苦用心)
细读文本
思考 母亲如何请求儿子去北海看花?
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 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憔悴 操心 病重
“我”:“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 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 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听读课文
1.听读课文,听的时候,注 意课后读读写写生字词的读 音。 2.听的时候,注意听出节奏 和字词重音节奏。
探究课文
解释词语
暴怒无常 侍弄
高洁
烂漫
语境推悴
淡雅
深入课文
朗读课文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 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 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 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 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 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 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 好儿活,好好儿活……”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61张PPT) 七年级 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61张PPT) 七年级 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2、读一读,找一找,有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母亲对“我”细腻而深沉的爱?
语言描写
①“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②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③“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④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视频介绍
背景 介绍
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史铁生不得不终生 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 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整的人生, 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 中难以自拔。以至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 ,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 情很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秋天的怀念》中 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 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题目的表层意义是,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 的怀念。深层意义是,“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
“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 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 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 意义。如果说题目中的“怀念”直接指向母亲,那么“秋天”则蕴含着 “生命”的意味。
整体感知
1.围绕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照料写了哪几件事?
“我”发脾气, 母亲抚慰我。
母亲对“我” 隐瞒病情。
母亲央求“我” 去看花。
母亲临终嘱托。
文章哪些地方扣住了秋天?重点写了什么?
北归的雁阵
北海的菊花
重点
第二课时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史铁生
学泪标
1、体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 叙事中的写法。 2、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 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3、深切地领悟文章蕴含的深沉无 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 生的感恩情怀。
走进作者
史铁生( 1951—2010) ,
生于北京,作家。代表作 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 湾》《命若琴弦》, 散 文 《我与地坛》《合欢树》 等。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 奖,并有英、法、日文译 本在国外出版。
生命是美丽的,当我们在教室里快乐 地学习、在操场上欢快地游戏时,或者当 我们在山野间奔跑、在田地里和爸妈一起 劳作时,我们无不在享受生命的恩赐。
但是对于因疾病而不能走动的作家史铁 生来说,生命又是那样的残酷。然而就在 他不幸的境遇中,却有一个人以她博大的 胸襟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史铁生一起走进那 充满怀念的秋天。
对比反衬的作用。 对“我”的暴怒无常的描写更能反衬出母亲 对“我”深沉的爱,突出母亲的形象。
合作探究
同学们,课文中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 节——看花,你们注 意到了吗?课文中几 次提到了看花?
母亲
第一次:
“听说北海的花 都开了,我推 着你去走走”
第二次:
“北海的菊 花开了,我 推着你去看 看吧。”
·第一处: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 ·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第二处: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 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 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 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过程。
儿子终于肯走出家门,母亲内心的喜 悦溢于言表。
母爱是商量,是知足常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29张PPT)

细心
唯恐飘零的落叶勾起儿子悲观的情绪
绝症对身体的折磨
儿子的痛苦对心理的折磨
屡遭儿子拒绝却从未改变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悄悄地”再次强调了母亲的小心翼翼,体现了母亲 对“我”深沉的爱。
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
因为母亲知道自己的病已经很严重,所剩 的时日也不多了,她想在生前带儿子去北海看 看象征着顽强生命力的菊花,想重塑儿子对生 活的希望。
面对儿子的暴怒无常,母亲又是怎样的反应呢?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
地听着我的动静。细节描写
理解儿子的痛苦需要发泄 担忧着儿子,怕有过激行为
母亲对我的理解和包容,母亲的慈爱与细心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 红红的,看着我。
理解儿子的痛苦
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
母亲对儿子的呵护和关爱。



怀




作者名片病,业余在写作”。生于北京,作家。 他的 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属于意蕴深 沉的“散文化”作品。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 《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 等。 其中散文《我与地坛》影响最大,感动了无数读者。
读读写写 瘫痪(tān huàn)
暴怒
沉寂
侍弄( shì ) 捶打
憔悴(qiáo cuì)
央求
絮叨( xù dɑo ) 诀别( jué )
淡雅
高洁
烂漫
翻来覆去 砸碎
喜出望外
整宿( xiǔ )
仿膳( shàn)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看菊 花?“我”有什么样的表现?

第05课 秋天的怀念 同步课件(共35张PPT)(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05课 秋天的怀念 同步课件(共35张PPT)(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问:母亲此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
• 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大口大口吐着血。 • 她正艰难的呼吸着,像她一生艰难的生活。
• 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大口大口吐着血。 • 她正艰难的呼吸着,像她一生艰难的生活。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 得主史铁生授奖词(节选)
人格精神:影响深远
史铁生的 “好好儿活”
活出自己生命的坚强
母亲的“好好儿活”
儿子的“不好好活”
活出对亲人、家庭的责任
活出对社会、人类的担当
儿子的“好好儿活”
这是一份有责任的母爱,她用自己的生命让孩子勇敢 面对自己有缺憾的生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她是一位无私、坚忍的母亲。自己身患重病,“常常肝疼得整宿 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却从未向儿子提及,她承受着儿子瘫痪 的残酷现实,承受着儿子痛苦绝望的心情,却从未跟任何人抱怨倾诉 这些都体现了她的无私和坚忍。
一课一得
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史铁生在文中没有直抒胸臆,而是抓取微小平常的生活 细节来写母爱,含蓄感人。请你写一段话,运用细节描写来 刻画你的老师。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语动心神 外貌描写:描写人物的体貌特征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所作出的反应和动作。 神态描写:描写人物面部表情。 语言描写:描写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心理描写: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面貌。
这时,母亲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 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 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烦躁
→暴怒无常、自暴自弃、消极厌世
史铁生: • 16岁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 18岁自愿去陕北延安一带插队; • 20岁因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 • 21岁双腿瘫痪,开始轮椅生涯。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品秋天的“怀念”,感受“我”的情感。
细读课文,你能体会作者在写作此文时是怎 样的心情?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 步田地。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我没有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 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悟“秋天的怀念”,感受人生真谛。
• 是母亲影响了处在人生低谷的史铁生,你 觉得母亲在哪些方面带领他走出人生的低 谷呢?
•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 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母亲
•师:当我暴怒无常砸碎玻璃、猛摔东西时,母亲 •生: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 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 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师:“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生: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 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 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显出央 求的神色。
• (儿)什么时候?
• (母)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 (儿)好吧,就明天。
• 她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 赶快准备准备。”
• (儿)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 准备的!
我那时的脾气坏到极点,经常 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
• 秋天中有故事,故事中有人,再回到课本 中,细读文章,文中的“我”和母亲在“我” 双腿瘫痪期间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表现,这 背后你读出了什么?找一找,画一画,读 一读。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
•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 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前面 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 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2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2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职业是生病,
业余在写作。
理解标题
秋天的 怀
怀念是对已经逝去的人或物的思念, 作者怀念的是他的母亲。文中所写故事发 生在秋天是秋天的怀念。
深入领悟
文章中哪里可以看出是“秋天”
“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 “那天我又独立坐在屋里,看着窗外树叶‘唰 唰啦啦’”地飘落”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深入领悟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与病魔抗争的信心 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勇敢面对生活磨难
深入领悟
作者有没有完成母亲临终前的心愿?他好好活了吗?
1983年,小说《我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91年,发表《我与地坛》被公认为近五十年最优秀散文之一 1998年,回忆性短篇小说集《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002年,散文随笔《病隙笔记》获华语文学传媒杰出成就 奖
课堂小结
深切、隐忍的母爱 面对苦难与逆境,“好好活”的心态
布置作业
如果你是史铁生,你想对母亲 说些什么?以史铁生的身份,给远 在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者简介
史 铁 生 ,1951年生于北京,中国当 代作家,1969年去延安插队,因双腿瘫 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1979年开始创 作生涯,后又患肾病,自称是“职业是 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著作有 《我与地坛》、《命若琴弦》、《我的 遥远的清平湾》等。
分角色朗读第三段对话
母亲:“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我:“什么时候?”
母亲:“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我:“好吧,就明天。” 母亲:“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我:“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2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2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狠命地捶 打"写出了“我”因双腿瘫痪而生不 如死的痛苦心情,“我可活什么劲儿 !”极言“我”双腿瘫痪后对生活的 绝望。
4 、 炼 字 : 可 我 却 一 直 都 不 知 道 , 她 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一直”表达了“我”当时只顾沉 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 意到母亲的病情,事后想来无比后悔 的心情。“那步田地”暗示母亲病情 的严重。
1、作者名片
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
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又患有尿毒症,需
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
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其中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
《奶奶的星星》分别
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2年,
读课文 了解文章大意
文章结构
1~2段|双腿瘫痪:“我”暴怒无常乱砸东西; 母亲病重,忍痛安慰“我”
3~6段|母爱情深:母亲央求“我”北海赏花; 母亲病危,始终牵挂儿女
7段|赏菊思亲:菊花烂漫,懂得母心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
“看花”一线是贯穿全文的中心事 件,是情节发展的线索。

文中共写了我与母亲的哪几件事?
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2
揭示文章主旨,抒发了作者对母亲深切地怀念,也突出了母 亲对作者一生的最大影响,寓意深刻,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主旨探究
本文以看花为线索,回忆了三次 看花的经历:第一次母亲要带我 去,我没答应;第二次,母亲要 带我去,我答应了,母亲却不能 同去了;第三次我和妹妹一起去 。借此歌颂母爱的伟大,同时表 达了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读课文(3-6段) 分析文章内容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说明她内心比“我”还沉重
再读课文
思考:那当时母亲的身体状况又是怎样的?
我却一直都不知 道,她的病已经到了 那步田地。后来妹妹 告诉我,母亲的肝常 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 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她出去了,
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 车时,她还在大
口大口地吐着鲜 血 ……
邻居的小伙
子背着我去 看她的时候 她正艰难地
三读课文
讨论 他们究竟懂得了该怎样好好儿活?
黄色的花淡雅
白色的花高洁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象征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无论选择什么样
的人生之路,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
与美丽。
三读课文
思考:作者多次在文中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亲带“我”看花,是想唤起“我”生存的欲望。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了。
主旨探究
本文讲述了一位虽重病缠身,却仍体贴人微 地照顾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并 在临终前还挂念儿女的母亲的故事。歌颂了伟 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 念,以及对母亲的愧疚、悔恨之情。
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自己悔恨与愧疚 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 ”的领悟
史铁生曾说过:“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情, 是一件无论如何也不会错过的事情。”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 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 便觉 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 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 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 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 满足…… ”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18张PPT)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18张PPT)

自由朗读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真诚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
全文的感情基调:深沉、忧伤; 朗读建议:多抑少扬、多停少连。
合作共读
根据下列表格,听老师范读1-3段,同学们读4-7段,把握文章的情感 起伏和节奏变化。
示例:
1段 2段 3段 4段 5、6段 7段
情感 愤怒 愧疚 轻松 沉重
节奏 扬、急
抑 缓
扬抑 稍快 缓
遗憾 悔恨
抑 缓
积极
扬 缓
词语的反复
(甲)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乙)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甲)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向四周的墙壁。 (乙)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向四周的墙壁。
• 持续动作的时间之久 • 沉浸痛苦之中 • 无心欣赏美好事物。
➢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读懂儿子之心
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好好儿活” 的理解和用意?
无论遭受了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 命,勇敢地活下去,乐观坚强地活着!
史铁生(1951-2010) 生于北京,作家
经历
16岁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8岁去陕北延安插队。21 岁因病致瘫,转回北京。23岁起到北京某街道工厂做了7年的工 人。后又患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
精神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 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 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 满的思想。
作品
28岁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代表作有小说《我 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散文《我与地坛》 《合欢树》《病隙碎笔》,其中,《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人。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 什么时候 推你去看看吧。
第三次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我俩在一块儿,要好 去北海看了菊花。 好 儿 活 .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 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 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 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 活…
“淡雅”展示了淡定从容的生活状态,“高洁”显露了高尚纯洁的品格 风骨,“热烈而深沉”表现了饱满深厚的思想感情,“泼泼洒洒”更是 写出了无畏的气概与神色,这一段对菊花的描写,绘出了生命的真 谛。不论经历多少坎坷、磨难,都要用积极、乐观、洒脱的心态面 对未来,活出自身的精彩,绽放生命的光芒。
品读母爱的细节
好儿活,好好儿活 . . . . .”这是一个睿智的母亲。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 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 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 远的诀别。
怀念、悔恨、愧疚、悲痛、痛悔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的话,有什么深意?
重复母亲“好好活儿”的话,表明成熟 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 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地 面对生活的磨难。
课文几次写到秋天,“秋天的怀念”有什么含义?
两次。一次在母亲即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我”和妹妹 去北海公园看花。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其主要寓意为在秋天怀念同 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过了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 女都已经长大了,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
面对我的暴怒悲观,母亲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 的动静。
动作描写。“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 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也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说明母 亲怕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 关注着“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秋天的怀念》ppt课件

《秋天的怀念》ppt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本学习
局部探究
精读课文,品味课文,探究问题
1. 你觉得文中的我,性格脾气是什么样的?试找出文中的句子进行分析 。
2. 面对我的暴躁,母亲是怎样做的?结合课文语句具体分析。 3. 重点品读第三段,看看母亲是怎样对待儿子、表达对儿子的爱的?
4. 母亲提议在春天和秋天去北海看花,有什么深刻的意蕴?
精读课文,品味课文,探究问题
xiǔ 整宿
jué 诀别
qiáo cuì fù 憔悴 翻来覆去
màn xù dāo 烂漫 絮絮叨叨
解释下列词语。 侍弄: 经营照管。 憔悴: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诀别: 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 絮絮叨叨: 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喜出望外: 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
文本学习
整体感知
双腿残疾的“我”,变得极为焦躁不安,失去了生活的勇气 和信心。母亲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走进文本。
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 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 看看吧。”
挡住的是儿子烦躁的情绪和对生活的绝望。 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 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 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地站起:“那就赶 紧准备准备。”
4.母亲提议在春天和秋天去北海看花,有什么深刻的意蕴?
母亲提议春天去看花,是希望“我”看到万物复苏、生机 盎然的景象,驱散心中的阴云,重新唤起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母亲提议秋天去看花,是想让“我”从菊花傲雪凌霜的精 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敢面对生活的困境,顽强地活下去。
文本学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PPT课文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PPT课文课件

字词学习
喜出望外: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 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诀别:
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翻来覆去: 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第 三 课文赏析 章
课文赏析
阅读课文
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流利、最有感情。 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课文赏析
读课文思考
阅读课文第一 节,母亲那句 话深深刻在了 我的心底?
(2)、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3)、妈妈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暴怒无常。
知识拓展
品读第二段,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子的?
—— 挡在窗前 —— 央求般的神色 —— 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 比我还敏感
知识拓展
感知内容,领悟主题:
1、双腿瘫痪后,“我”是怎样的状态? 2、面对我的暴怒悲观,母亲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3、品读第二段,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子的? 4、母亲此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 5、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知识拓展
(1)、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然停下)
补充性批注:
根据文意,对文本内容进行补白还原的批注方 法,如对人物的神态外貌进行补充,对情节的想 象扩充……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 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 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三、痛不欲生诲少年
找出能体现史铁生当时状态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活动一:细读课文第一段,找出能体现史 铁找出生能体当现时史铁状生当态时的状态句的句子子,,读读给大给家大听,家说说听你,读出说了什说么。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儿子。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理清文章思路,每一段讲了什么?随着内容的变化,我们要读出什么样的节奏变化?绘制情感起伏和节奏变化图
积极乐观( 扬 缓 ) 7遗憾、悔恨(抑、缓)6
轻松、无所谓(扬、稍急)35
愤怒(扬、急)工
愧疚(抑、缓)2
赏析语句·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 悄地进 来,眼边红红的。”句中的“悄悄地”“偷偷地”表现了 母亲怎样的情感?· 母亲“悄悄地”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内 化的痛苦,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这无声地离 开 ,体现了母亲的谨慎小心,她怕自己让儿子痛苦, 她理解儿子的行为,也为儿子伤心。“偷偷”表现了 母亲不放心,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 “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 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只是直白地表现出对 母亲的思念,缺乏韵味。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不仅表现出对母亲的深切缅怀,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其中也包含着一种人生的精神和意义,这 题目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从1-5段中,找出一些否定意义的语句,并 说说这些语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我看不见的地方”“不,我不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没回来”“我没想到她已经病 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这些 有否定意义的语句说明“我”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 受,从未为母亲着想,对母爱浑然不觉,母亲的病危激起了“我”对生命的感悟,表明“我”对自己少 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切的思念。
深入探究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 回到北京。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 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 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 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 丰满的思想。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等 ,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22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22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

3、此时母亲的身体状况如何?她对生活 抱着一种怎样的?
身体状况: 身患绝症,病入膏肓(整宿整宿肝疼
得睡不了觉),儿子双腿瘫痪,暴怒无常, 母亲身心备受煎熬,内心十分痛苦。
对生活积极,努力地活着:“咱娘儿俩在一 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4.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
“我”有感于母亲的坚强和母亲对自己 的爱,明白了母亲的话,感悟到了生命的可 贵,重燃起活着的信心,替母亲完成了遗愿, 和妹妹一起好好地活着。
思考探究
1、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5. 秋 天 的 怀 念史


作家简介
史铁生
史铁生(1951—2010),出生于 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后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自称“职业 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 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 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年度杰出成就奖。
生字词
瘫痪tān huàn:①由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身体的 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的能力。②比喻机构、 交通等不能正常运转或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暴怒bào nù:极端愤怒。 沉寂chén jì:①十分寂静。②消息全无。 侍弄shì nòng:①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 等)。②摆弄;修理。 捶打chuí dǎ:用拳头或器物撞击物体;砸。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3、课文里写了几次看菊花?“我”有什 么样的表现?
本文以“看花”为全文 中心事件,是贯穿全文的线 索,写了三次看花。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4版) 5 《秋天的怀念》课件(共18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4版) 5 《秋天的怀念》课件(共18张PPT)

重点பைடு நூலகம்究
探究一:品味文中对母亲描写的语句,领悟文中蕴含的无私的母爱
1.阅读课文,并说一说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是哪些,请说明理由并有感 情地朗读出来。 2.小组讨论交流,以“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的句式赞颂这位伟大 的母亲。 3.你怎样理解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深意。
重点探究
1.阅读课文,并说一说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是哪些,请说明理由并 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示例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 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表现了母亲时时关注着、无私呵护着儿子。 示例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 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位坚强而感人的母亲形象。
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 的感情、表达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 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借物)抒情。
重点探究
2.结合文章,谈一谈你觉得借景抒情的手法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文章结尾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借景抒 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 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善 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使读者体会作者 的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和史铁生一起来怀念这位伟大的母亲!
第5课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学习目标
1.能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 2.能把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能理解“好好儿活”的人生哲理,领悟文中蕴含的深 沉无私的母爱
预学检测
1.阅读下面的资料,完成填空。 史铁生(1951—2010),中国电影编剧,著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秋天的怀念
第二处:母亲离世后,“我”和妹妹领悟到母亲临终前 没有说完的话的深意:母亲临终前,还没有看到儿子走出自 己的人生之路,没有看到女儿成年,她那没有说完的话,是 满怀的牵挂和担忧,也是对儿女未来生活的期望——期望儿 女们无论遭受了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 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5 秋天的怀念 命题点
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1)考点解说
文章的标题被称为“文眼”“题眼”,是用精练的语言高 度概括文章的内容。文章标题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表层含义包含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等主要内 容;深层含义包含修辞手法、文章内容相关引申义(双关义、 象征义)等。
5 秋天的怀念
5 秋天的怀念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 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当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 地飘落”,母亲“挡在窗前”,这位细心的母亲,唯恐飘零 的落叶又勾起儿子悲观的情绪。她那憔悴的面容,既暗示着 绝症晚期病痛对身体的折磨,又显示着儿子因残疾而绝望的 状态对母亲心理的折磨:那央求的神色,表现出屡遭儿子拒 绝却从未改变的关怀与渴望,读来令人心酸不已。
5 秋天的怀念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 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当“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 么劲儿”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此时的母亲是怎 样的痛心焦急!她多么想立刻扑灭儿子轻生的念头,立刻阻 止他的自暴自弃!儿子的痛苦在母亲心中已经加倍,母亲却 没有跟儿子一起抱头痛哭,而是“忍住哭声”,她是以怎样 强大的毅力克制着自己的悲痛,怎样努力地给儿子一份坚定 的力量啊!
七年级语文上册
5 5 秋天的怀念
一、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 《秋天的怀念》。
题目的表层意义: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 是对母亲的怀念。
5 秋天的怀念
题目的深层意义:“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 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 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 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到母 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的意义。 如果说,题目中的“怀念”直接指向母亲,那么“秋天” 则蕴含着“生命”的意味。
5 秋天的怀念 真题演练
(中考真题)文章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来自那些不事 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一 例分析。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
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
5 秋天的怀念 真题演练
(中考真题)小说标题“一汤陈”有什么含义?
一汤陈 ①裕后街有一句口头禅: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这一口汤还得上“一汤陈” 去喝。 ②“一汤陈”是一间馆子的店名。店子原来叫“陈八碗”,老板姓陈。俗称陈 八碗,还是源于祖上传承下来的“八碗菜”。因花了心思,俗莱也做出了几分特色。 陈八碗接手馆子时,裕后街吃饭的地方越来越多,他的店子被逼得不死不活了。陈 八碗只得把几个小工辞了。 ③一个月后,一天没两桌客,掌勺师傅也走了。陈八碗只得自己掌勺洗碗了。 ④这天傍晚,有个瓜脸女子上门,问:“老板,要小工吗?”刚好整个一天没 半个客人来吃饭,陈八碗便脱口即说:“你是老板,你要小工吧。”瓜脸女子一噎, 露齿道:“老板开玩笑呐。”“开啥玩笑?我这个狗屁老板今天都没饭吃了。” ……
(1)概念和作用
命题点
细节描写
5 秋天的怀念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 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 杂的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的身份、处境等。起到烘托 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
档案。
……
-----《不老的额头》
5 秋天的怀念
【参考答案】
示例一: 例句:“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 总是悄悄瞒着。” 分析:“悄悄”这一细节可以看出母亲不想儿女为自己担忧,表现 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
(2)考查形式
①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②说说标题《XXX》的含义。 ③文章以《XXX》为标题有什么寓意?
(3)答题技巧
①字词分析法:从理解文章标题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 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 ②修辞分析法:从理解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理解标题的含义。 ③主旨分析法: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思想入手,分析标 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悄悄”和“偷偷”两个细节,可以看出母亲深深地理解儿子的痛苦 需要发泄,甚至需要一个人发泄,她用宽厚的母爱容忍着儿子的暴怒无常, 同时又担忧儿子,怕他有什么过激行为伤害了自己,所以还要“偷偷地听 着我的动静”。母亲躲出去了,她的心却一刻也没离开儿子。“悄悄”和 “偷偷”的无声动作背后,是她疼痛不已的心情;下文写“她又悄悄地进 来”时,“眼边儿红红的”的细节,正是这种心情的流露。
5 秋天的怀念
【参考答案】 “一汤陈”点明文章主旨所在,同时包含小说所述事实,
女人是以一汤赢得口碑;更有传递历史传承,不忘传统技艺 的用意在里面。
5 秋天的怀念
二、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 细节中。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可以参考下列细 节,也可以自己再找一些。
5 秋天的怀念
再见
(2)常用种类和方法
①场景细节描写 ②服饰细节描写 ③语言细节描写 ④动作细节描写 ⑤心理细节描写 ⑥神态细节描写
5 秋天的怀念
5 秋天的怀念
(3)考查形式 ①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请举例分析。 ②选文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请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4)答题模式
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表现了人物……(精神/品质/心理等),表达了作者……(情 感)。
朗读提示:第1段对话中,“我”极端痛苦、绝望、暴躁, 母亲则是强忍悲痛,好语相慰;第3段对话中,母亲是喜出 望外、激动难耐,以至于“絮絮叨叨”,“我”则是勉强应 付。
5 秋天的怀念 小练笔
《秋天的怀念》多次写到了秋天的景色,情景交融,暗 示了作者当时悲凉的心情,请你用写一段景物描写,衬托人 物的心情。
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
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
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
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
积累拓展
5 秋天的怀念
四、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
“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 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 恨的心情。
5 秋天的怀念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
“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的心情。
示例二: 例句: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 分析:当我的女儿说头晕时,母亲“又习惯性地贴”这一自然而然 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永恒的爱。
5 秋天的怀念
三、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一处:“好好儿活”,一句朴素至极的话语,寄托着 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当“我”在命运的重创中痛 苦绝望甚至要轻生时,母亲没有给“我”讲什么人生道理, 她也来不及想什么道理,只是近乎本能地急切说出“咱娘儿 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她是在恳求儿子 坚强起来,珍惜生命。
5 秋天的怀念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
·
“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 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 肝肠寸断。
5 秋天的怀念
五、课文第1段与第3段两次写到“我”与母亲的对话。小组合 作,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标出这两段文字的节奏。尝试分角 色朗读,注意传达出“我”和母亲在两次对话中不同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