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仪器测量第二章

合集下载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2. 理解并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功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万用表、示波器等。

3. 学习电子测量系统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并熟练进行仪器的操作与维护。

2. 学会分析电子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并能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正。

3.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测量结果的客观认识和评价。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但对电子测量技术的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目标的分解和落实,确保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测量技术原理:- 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电子测量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2.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及其使用:- 万用表的结构、功能、操作方法及维护- 示波器的原理、应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其他测量仪器的了解与简单应用3. 电子测量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 测量误差的分类、来源及消除方法- 数据处理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等计算- 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设计简单电子测量电路,进行实际操作- 分析实际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 案例分析,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电子测量技术原理学习第二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学习第三周:电子测量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学习第四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材章节关联:《电子测量技术》第一章:电子测量技术概述《电子测量技术》第二章: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电子测量技术》第三章: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电子测量技术》第四章: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其电子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第一章:电子测量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让学生掌握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测量方法。

1.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和作用电子测量技术的分类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引入电子测量技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定义和作用。

讲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测量技术。

讲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其工作原理。

介绍常用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让学生了解不同测量方法的应用场景。

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并加深对电子测量技术的理解。

第二章:电压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电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电压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

2.2 教学内容电压测量的基本原理电压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电压测量仪器的类型及特点电压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讲解电压测量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电压测量的过程。

介绍不同类型的电压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让学生了解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的重要性。

讲解不同类型电压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让学生了解不同仪器的适用场景。

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并加深对电压测量的理解。

第三章:电流测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电流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电流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

3.2 教学内容电流测量的基本原理电流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电流测量仪器的类型及特点电流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讲解电流测量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电流测量的过程。

介绍不同类型的电流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让学生了解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的重要性。

讲解不同类型电流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让学生了解不同仪器的适用场景。

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广东药科大学

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广东药科大学

第一章测试1.医学电子仪器是以临床诊断、治疗和康复为目标的电子仪器,其测量参数包括人体生理参数、生化指标或者对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成像等()。

A:错B:对答案:B2.医学电子仪器的种类大体可以分为:生命信息监护设备、体外诊断设备和医学影像设备()。

A:对B:错答案:A3.生物医学传感器的作用是把人体的各种生理信息转换为()的变换装置。

A:生物信息B:电信息C:化学信息D:生理信息答案:B4.处理器是医疗仪器硬件系统运算的控制核心,是信息处理、程序运行的最终执行单元()。

A:错B:对答案:B5.生物信号是指所有主动的、被动的、电的和非电的人体物理信息()。

A:对B:错答案:A6.生物信号的特征包括()。

A:噪声强B:随机性强C:信号弱D:频率低答案:ABCD7.从信号处理角度来看,生物信号属于连续、平稳随机信号()。

A:错B:对答案:A8.为了保证被测生物医学信号不发生畸变,应尽可能减小仪器的输入阻抗()。

A:对B:错答案:B9.生物电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通常定义为()。

A:差模增益B:共模增益C:共模增益与差模增益的比值D:差模增益与共模增益的比值答案:D10.在立项开发医学电子仪器的最初阶段应做好充分的产品调研()。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关于电容性耦合干扰的描述哪个是不正确的?()A:避免两导线平行可以减小耦合干扰B:增大两导线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小容性耦合干扰C:一个导体上的电压或者干扰成分通过分布电容使其它导体上的电位受到影响,这种现象就是电容性耦合D:使用屏蔽线时,传输信号的芯线伸出屏蔽层的长度增加可以提高抗干扰的效果答案:D2.关于接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安全接地就是保护接地B:工作接地既可以是大地电位也可以不是大地电位C:接地分为安全接地和工作接地D:安全接地是对信号电压设立基准电位答案:D3.请问下列不同材质的电阻中低频噪声最大的是哪一种()A:阻值误差大的金属膜电阻B:合成碳质电阻器C:阻值误差小的金属膜电阻D:线绕电阻答案:B4.抑制干扰的措施有哪些()A:为感性负载增加的耗能电路B:去耦C:接地和屏蔽D:隔离答案:ABCD5.关于噪声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噪声电压或者噪声电流可以用一个确定的时间函数来描述B:白噪声是指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噪声功率谱密度为一常数C:测量系统内部噪声往往成为测量精度的限制性因素D:噪声是来自测量系统外部对被测信号产生影响的信号答案:BC6.关于低噪声放大器设计原则,下列哪些描述是正确()A:多级放大器低噪声设计中尽量提高第一级放大器增益有利于降低放大器总的噪声B:多级放大器中第一级放大器的噪声对总的噪声影响是最大的C:放大器设计中,在有源器件负载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低阻值的外回路电阻有利于降低放大器的噪声D:只要选择了低噪声器件就一定能获得低噪声性能的放大器答案:ABC7.干扰和噪声是一个概念的两种说法()A:错B:对答案:A8.电路内部固有的噪声可以用屏蔽、合理接地等方法予以消除()A:对B:错答案:B9.导体中含有散粒噪声()A:错B:对答案:A10.请问电容器中不包含哪种噪声()A:低频噪声B:散粒噪声C:闪烁噪声D:热噪声答案:B第三章测试1.同相并联结构三运放前置放大器第一级输出回路里不产生共模电流,但该回路里共模电压处处相等()A:对B:错答案:A2.三运放前置放大器中同相并联的两个运放为A1、A2,为提高三运放前置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一般应当选择共模抑制比高的A1、A2,A1和A2共模抑制比的对称性并不重要()A:对B:错答案:B3.右腿驱动电路的作用是减小放大器输入端共模电压向差模的转化,从而提高放大器共模抑制比()A:错B:对答案:A4.提高前置级共模抑制能力的常见措施有()A:隔离技术B:屏蔽驱动技术C:设置保护电路D:右腿驱动技术答案:BD5.电气隔离通常是指浮置电路和接地电路两部分电路之间没有电气上的直接联系,通常应当包括哪几个主要部分的隔离()A:信号通道隔离B:控制信号隔离C: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隔离D:电源隔离答案:ABD6.生物电放大器前置级基本要求包括()A:低噪声B:低输入阻抗C:高共模抑制比D:低漂移答案:ACD7.有同相并联运放A1、A2和基本差动放大器A3组成的三运放电路,下列哪个描述是错误的()A:第二级增益高有利于总的共模抑制能力的提高B:为提高三运放电路的共模抑制比,应当选择高共模抑制比的A3C:三运放放大器输入阻抗接近无穷大D:三运放两级放大器的增益分配会影响总的共模抑制比答案:A8.关于隔离级描述错误的是()A:实现信号隔离也可以在A/D变换之后B:实现信号隔离只能在A/D变换之前C:实现电气隔离通常可以采用光电耦合和电磁耦合D:对模拟信号进行隔离时要求光电隔离器件具有很好的线性答案:B9.下列关于陷波器的描述正确的是()A:陷波器属于带通滤波器B:陷波器属于带阻滤波器C:陷波器属于低通滤波器D:陷波器属于高通滤波器答案:B10.有关生物电放大器输入阻抗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高输入阻抗是放大器高共模抑制比的必要条件B:被放大的信号越微弱要求放大器输入阻抗越高C:为使被测参数不发生畸变,应尽可能提高放大器输入阻抗D:放大器输入阻抗越高,放大器信号增益就越稳定答案:ABCD第四章测试1.兴奋通常是活组织在刺激作用下发生的一种可以传播的,伴有特殊电现象并能引起某种效应的反应过程()A:对B:错答案:A2.下列关于生物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外电位大于细胞膜内电位时,细胞处于静息状态B:兴奋细胞就是生物电信号源C:建立细胞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的过程称为超射D:细胞膜外电位大于细胞膜内电位时,细胞处于兴奋状态答案:ABC3.关于心电产生机理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P波是由心房的激动所产生B:窦房结产生的兴奋最先传导到左心室C:QRS波反映左右心室的电激动过程,因此其幅度最大D:窦房结产生的兴奋同时传导到心房和心室,引起心房和心室收缩答案:AC4.关于导联的描述正确的是()A:标准导联I、II、III属于单极肢体导联B:加压导联和单极肢体导联相比,心电波形形状不变,波形幅度增加了50% C:导联是指测量生物电信号时安放在人体体表电极放置位置和电极与放大器的连接方式D:导联就是指测量生物电信号的电极答案:BC5.对标准导联I、II、III而言,在心电的每一瞬间都有VIII=VI+VII()A:对B:错答案:B6.下列关于心电图机中过压保护电路的描述正确的是()A:主要保护在心电测量过程中心电图机不会受到串入的高电压引起破坏B:主要保护在心电测量过程中病人不会受到串入的高电压引起的电击危险C:过压保护电路分为高压保护、中压保护和低压保护D:既要保护在心电测量过程中病人不会受到串入的高电压引起的电击危险,又要保护在心电测量过程中心电图机不会受到串入的高电压引起破坏答案:AC7.心电图机中一定要设置导联选择器进行导联切换()A:对B:错答案:B8.心电图机中设置时间常数电路的作用主要是防止电极极化电压造成后级放大器的饱和失真()A:错B:对答案:B9.有关心电图机定标电路的描述正确的是()A:定标信号还可以用于时间常数的测量B:定标电路是为了校准心电图机的灵敏度C:一般在使用心电图机之前都要对心电图机进行定标校准D:定标电路通常是给前置放大器输入1mV矩形波信号,记录纸上应当描记出幅度为10mm的矩形波答案:ABCD10.为保证患者心电测量过程中的电气安全,与前置级相连的控制信号必须经过隔离电路进行电气隔离()A:对B:错答案:A第五章测试1.常规测量的血压通常指()。

仪器分析第二章答案

仪器分析第二章答案

仪器分析要点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

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6.试述速率方程中A, B, C三项的物理意义. H-u曲线有何用途?曲线的形状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A 称为涡流扩散项 ,B 为分子扩散项,C 为传质阻力项。

下面分别讨论各项的意义:(1) 涡流扩散项 A气体碰到填充物颗粒时,不断地改变流动方向,使试样组分在气相中形成类似“涡流”的流动,因而引起色谱的扩张。

由于 A=2λdp ,表明 A 与填充物的平均颗粒直径 dp 的大小和填充的不均匀性λ有关,而与载气性质、线速度和组分无关,因此使用适当细粒度和颗粒均匀的担体,并尽量填充均匀,是减少涡流扩散,提高柱效的有效途径。

(2) 分子扩散项 B/u由于试样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是以“塞子”的形式存在于柱的很小一段空间中,在“塞子”的前后 ( 纵向 ) 存在着浓差而形成浓度梯度,因此使运动着的分子产生纵向扩散。

而 B=2rDgr 是因载体填充在柱内而引起气体扩散路径弯曲的因数 ( 弯曲因子 ) , D g 为组分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

分子扩散项与 D g 的大小成正比,而 D g 与组分及载气的性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组分,其 D g 小 , 反比于载气密度的平方根或载气相对分子质量的平方根,所以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 ( 如氮气 ) ,可使 B 项降低, D g 随柱温增高而增加,但反比于柱压。

电子测量技术(张永瑞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电子测量技术(张永瑞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电子测量技术(张永瑞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习题二2.1 解释下列名词术语的含义:真值、实际值、标称值、示值、测量误差、修正值。

答:真值:一个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的客观大小或真实数值。

指定值:由国家设立尽可能维持不变的实物标准(或基准),以法令的形式指定其所体现的量值作为计量单位的指定值。

实际值:实际测量时,在每一级的比较中,都以上一级标准所体现的值当作准确无误的值,通常称为实际值,也叫作相对真值。

标称值:测量器具上标定的数值。

示值:测量器具指示的被测量量值称为测量器具的示值。

测量误差:测量仪器仪表的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异。

修正值:与绝对误差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的值。

2.2 什么是等精度测量?什么是不等精度测量?答:在保持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的多次测量过程称作等精度测量。

如果在同一被测量的多次重复测量中,不是所有测量条件都维持不变,这样的测量称为非等精度测量或不等精度测量。

2.3 按照表示方法的不同,测量误差分成哪几类?答:1、绝对误差:定义为:Δx=x-A0 2、相对误差?x?100% A?x(2)示值相对误差: rx=?100%x(1)实际相对误差: rA=(3)满度相对误差: rm=?xm?100% xm(4)分贝误差: Gx=20 lgAu(d B) 2.4 说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差的主要特点。

答:系统误差的主要特点是:只要测量条件不变,误差即为确切的数值,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不能改变或消除系差,而当条件改变时,误差也随之遵循某种确定的规律而变化,具有可重复性。

随机误差的特点是:① 有界性;② 对称性;③ 抵偿性。

粗差的主要特点是:测得值明显地偏离实际。

2.5 有两个电容器,其中C1=2000±40 pF,C2=470 pF±5%,问哪个电容器的误差大些?为什么?解:r1=?40?100%=?2% 因为r1<r2 ,所以C2的误差大些。

第13课时 第二章 第四节 测量仪器及其特性(2)

第13课时 第二章 第四节 测量仪器及其特性(2)

知识点二、测量仪器的特性(一)示值、示值区间、标称量值、标称示值区间、标称示值区间的量程和测量区间(二)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1、测量系统的灵敏度灵敏度是指“测量系统的示值变化除以相应的被测量值变化所得的商”。

灵敏度是反映测量仪器被测量(输入)变化引起仪器示值(输出)变化的程度。

它用被观察变量的增量即响应(输出量)与相应被测量的增量即激励(输入量)之商来表示。

如被测量变化很小,而引起的示值(输出量)改变很大,则该测量仪器的灵敏度就高。

对于线性测量仪器来说,其灵敏度s为:式中的k叫传递系数,当响应y与激励x是同一种变量时,又叫放大系数。

对于非线性的测量仪器,则灵敏度表示为:这时灵敏度随激励变化而变化,它是一个变量,它与激励值有关。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下式表示相对灵敏度式中,x为激励即输入的被测量值。

灵敏度可能与被测量的增量即激励值有关,被测量值的变化必须大于分辨力。

灵敏度是测量仪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计量特性。

但有时灵敏度并不是越高越好,为了方便计数,使示值处于稳定,还需要特意地降低灵敏度。

例题:有两台检流计,a台输入1ma光标移动10格,b台输入1ma光标移动20格,则a台检流计的灵敏度比b台检流计的灵敏度____。

a.高b. 低c. 相近d.相同答案:b解析:灵敏度是反映测量仪器被测量(输入)变化引起仪器示值(输出)变化的程度。

用被观察变量的增量与相应被测量的增量之商来表示。

如被测量变化很小,而引起的示值(输出量)改变很大,则该测量仪器的灵敏度就高。

对于线性测量仪器来说,其灵敏度s为2.鉴别阈鉴别力又称阈值,是指“引起相应示值不可检测到变化的被测量值的最大变化”。

它是指当测量仪器在某一示值给予一定的输入,这种激励变化缓慢从单方向逐步增加,当测量仪器的输出产生有可觉察的响应变化时,此输入的激励变化称为鉴别力,同样可在反行程进行。

例如,在一台天平的指针产生可觉察位移的最小负荷变化为1omg,则此天平的鉴别力(阈)为1omg;如一台电子电位差计,当同一行程方向输入量缓慢改变到0.04mv时,指针产生了可察觉的变化,则其鉴别力(阈)为0.04mv。

第2章-测量误差分析及处理-习题-答案

第2章-测量误差分析及处理-习题-答案

电子测量技术第二章(一)填空题1、相对误差定义为测量值与真值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2、绝对误差是指由测量所得到的真值与测量值之差。

3、测量误差就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____真值____的差别,通常可以分为__ 绝对误差_____和____相对误差___两种。

4、根据测量的性质和特点,可将测量误差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

5、精密度用以表示随机误差的大小,准确度用以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精确度用以表示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综合影响的大小。

6、可以用____系统误差_____来作为衡量测量是否正确的尺度,称为测量的准确度。

7、随机误差的大小,可以用测量值的___精密度___来衡量,其值越小,测量值越集中,测量的___密集度___越高。

8、误差的基本表示方法有_绝对误差_、_相对误差_和最大引用误差(满度误差)9、消弱系统误差的典型测量技术有零示法、替代法、补偿法、对照法、微差法和交叉读数法。

10、多次测量中随机误差具有___有界_____性、____对称____性和___抵偿_____性。

11、满度(引用)误差表示为绝对误差与满量程之比,是用量程满度值代替测量真值的相对误差。

12、测量仪器准确度等级一般分为7级,其中准确度最高的为_0.1_级,准确度最低的为_5.0_级。

13、1.5级100mA的电流表,引用相对误差为±1.5% ,在50mA点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为___±1.5mA 。

14、为保证在测量80V电压时,误差≤±1%,应选用等于或优于0.5 级的100V量程的电压表。

15、___马利科夫_____判据是常用的判别累进性系差的方法。

16、____阿贝一赫梅特____判据是常用的判别周期性系差的方法。

三种,在工程上凡是要求计算测量结果的误差时,一般都要用__相对误差__。

17、对以下数据进行四舍五入处理,要求小数点后只保留2位。

4.850=__4.85__;200.4850000010=_____200.48___。

电子测量 第2章 习题参考答案

电子测量 第2章 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2.10用图2.22中(a )、(b )两种电路测电阻R x ,若电压表的内阻为R V ,电流表的内阻为R I ,求测量值受电表影响产生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并讨论所得结果。

图2.22 题2.10图 解:(a)vX v x v x x R R R R I IR R IV R +===)//('∆ R=VX Xx x R R RR R +-=-2'R r =%10011100100⨯+-=⨯+-=⨯∆XV VX X XR R R R R R R在R v 一定时被测电阻R X 越小,其相对误差越小,故当R X 相对R v 很小时,选此方法测量。

(b)I x I x xR R IR R I IV R+=+⨯==)(' I x xR R RR =-=∆'R r 0100100⨯=⨯∆=XI XR R R R在R I 一定时,被测电阻R X 越大.其相对误差越小,故当R X 相对RI 很大时,选此方法测量。

2.11 用一内阻为R i 的万用表测量下图所示电路A 、B 两点间电压,设E =12V ,R1=5k Ω ,R2=20k Ω,求:(1)如E 、R1、R2都是标准的,不接万用表时A 、B 两点间的电压实际值U A 为多大? (2)如果万用表内阻R I =20k Ω,则电压U A 的示值相对误差和实际相对误差各为多大?(3)如果万用表内阻R I =lM Ω,则电压U A 的示值相对误差和实际相对误差各为多大?(a )(b )R 1 5K Ω解:(1)A 、B 两点间的电压实际值V 6.9k 20k20k 512E 221=+=+=R R R UA(2)U A 测量值为:k 20//k 20k20//k 20k 512////E 221+=+=I I AR R R R R UV 0.8k 10k10k 512=+=所以U A 的示值相对误差%200.86.90.8-=-=∆=Ux U xγU A 的实际相对误差为%176.96.90.8-=-=∆=UAU Aγ(3)U A 测量值为:M 1//k 20M1//k 20k 512////E 221+=+=I IAR R R R R UV 56.9k 6.19k6.19k 512=+=所以U A 的示值相对误差%42.056.96.956.9-≈-=∆=Ux U x γ U A 的实际相对误差为%42.06.96.956.9-≈-=∆=UAU Aγ由此可见,当电压表内阻越大,测量结果越准确。

电子测量复习提纲

电子测量复习提纲

《电子测量技术》复习提纲试卷类型:一、填空题:30%;二、单项选择题:10%;三、判断题:10%;四、问答题:25%;五、计算题:25%。

复习要求:第一章:1、掌握电子测量的特点和一般方法(偏差、零位、微差)。

特点:(1)测量频率范围宽(2)测量量程宽(3)测量准确度高低相差悬殊(4)测量速度快(5)可以进行遥测(6)易于实现测试智能化和测试自动化(7)影响因素众多,误差处理复杂一般方法:直接、间接、组合.时域、频域、数据域、随机。

2、掌握测量仪表的主要性能指标和计量的基本概念.性能指标:(1)精度: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2)稳定性:稳定度、影响量(3)输入阻抗(4)灵敏度(5)线性度(6)动态特性计量的基本概念:计量是利用技术和法制手段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单位制:任何测量都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现计量单位的量作为标准,这样的量称为计量标准。

计量基准:1、主基准2、副基准3、工作基准例题:1。

7 设某待测量的真值为土10.00,用不同的方法和仪器得到下列三组测量数据。

试用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说明三组测量结果的特点:①10.10,l0。

07,10.l2,l0。

06,l0。

07,l0.12,10.11,10。

08,l0。

09,10。

11;②9。

59,9.7l,1 0。

68,l0.42,10。

33,9.60,9.80,l0.21,9.98,l0.38; ③10.05,l0.04,9。

98,9。

99,l0.00,10.02,10.0l,999,9。

97,9。

99。

答:①精密欠正确;②准确度低;③准确度高。

1.15 解释名词:①计量基准;②主基准;③副基准;④工作基准. 答:①用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艺水平,以最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建立起来的专门用以规定、保持和复现物理量计量单位的特殊量具或仪器装置等。

②主基准也称作原始基准,是用来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准确度的计量器具,经国家鉴定批准,作为统一全国计量单位量值的最高依据。

电子测量与仪器及课后答案 宋悦孝 主编

电子测量与仪器及课后答案 宋悦孝 主编

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贯通制教材(电子技术专业)电子测量与仪器电子教学资料宋悦孝主编¥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北京BEIJING前言(为了配合《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教学,体现教材的编写特色,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编写本教学资料。

教学资料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学指南,包括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内容和要求、教学建议、教学时间分配。

第二部分是习题答案,给出了多数习题的详细解答过程。

第三部分是电子教案,采用PowerPoint课件形式。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按需选取和重新组合。

限于编著者水平,教学资料中有错误或不妥之处,敬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2003年12月~《电子测量与仪器》教学指南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电子测量与仪器》是电子与信息技术类专业及相近专业的一门必修技术课。

主要介绍电子测量基本概念、测量基本原理及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组成与操作应用。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电子测量技术与测量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奠定基础,使他们成为具有全面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习电子测量技术原理、测量仪器以及测试系统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习基本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培养职业道德、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为学生今后从事电子与信息技术类等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基本概念方面: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测量数据处理、电子测量仪器使用与组成,以及测量原理等方面的概念。

掌握电子测量与仪器的基本概念是学习本门课程的基础,对于绝大多数基本概念,尤其对那些在工作实践中比较常用的概念应能够牢固掌握、灵活应用,并注意个别概念间的区别。

(2)测量技术方面:测量技术主要包括电压测量技术、波形显示与测量技术、频域测量技术、元器件测量技术、频率/时间测量技术、数据域测量技术等。

测量技术是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指导,也是测量仪器构成与应用的理论依据。

电子测量与仪器课后习题解答

电子测量与仪器课后习题解答

参考答案第一章习题解答1.1 解:测量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

测量是通过实验方法对客观事物取得定量数据的过程。

其实测量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或多或少都对它有一定的了解。

关于测量的科学定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狭义而言,测量是为了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

在测量过程中,人们借助专门的设备,把被测对象直接或间接地与同类已知单位进行比较,取得用数值和单位共同表示的测量结果。

广义而言,测量不仅对被测的物理量进行定量的测量,而且包括对更广泛的被测对象进行定性、定位的测量。

例如,故障诊断、无损探伤、遥感遥测、矿藏勘探、地震源测定、卫星定位等。

电子测量是泛指以电子技术为基本手段的一种测量技术。

它是测量学和电子学互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在科学研究、生产和控制中,人们为了对被测对象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定量掌握所采取的一系列电子技术措施;是分析事物,做出有关判断和决策的依据。

在电子测量过程中,以电子技术理论为依据,以电子测量仪器为手段,对各种电量、电信号、电路特性和元器件参数进行测量,还可以通过传感器对各种非电量进行测量。

严格地讲,电子测量是指利用电子技术对电子学中有关物理量所进行的测量。

1.2 解:电子测量的范围十分广泛,从狭义上来看,对电子学中电的量值的测量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电子测量,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电能量的测量,如测量电流、电压、功率等。

(2)电子元件和电路参数的测量,如测量电阻、电容、电感、品质因数及电子器件的其他参数等。

(3)电信号的特性和质量的测量,如测量信号的波形、频谱、调制度、失真度、信噪比等。

(4)基本电子电路特性的测量,如测量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和衰减特性等。

(5)特性曲线的测量,如测量放大器幅频特性曲线与相频特性曲线等。

1.3 解:精密度(δ)说明仪表指示值的分散性,表示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时,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

电子仪器与测量2

电子仪器与测量2

电子仪器与测量2什么是测量,什么是电子测量,答:测量是人们为了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或确定一些量值的依从关系而进行的实验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借助专门的设备,把被测量与标准的同类单位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与单位量之间的数值关系,最后用数值和单位共同表示测量结果。

电子测量是指在电子学中测量有关电的量值。

从广义上说,凡是利用电子技术进行的测量都可以说是电子测量;从狭义上说,电子测量是指在电子学中测量有关电的量值的测量。

简述电子测量的意义和特点。

答:电子测量的意义除具体运用电子科学的原理、方法和设备对各种电量、电信号及电路元器件的特性和参数进行测量外,还可通过各种敏感器件和传感装置对非电量进行测量,而且往往更加方便、快捷、准确,是用其他测量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它的特点:1.?测量频率范围宽?2.?量程范围宽??3.?测量准确度高4.?测量速度快5.?易于实现遥测6.?易于实现测量过程的自动化和测量仪器微机化按具体测量对象来分,电子测量包括哪些内容, 答:电子测量包括:(1)电能量的测量(2)电路参数的测量(3)电信号特征的测量(4)电子设备性能的测量(5)特性曲线的显示电子测量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l)直接测量(2)间接测量(3)组合测量(4)时域测量(5)频域测量(6)据域测量(7)随机测量计量和测量: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它属于测量,源于测量,而又严于一般测量,是测量的一种特定形式。

计量与其它测量一样,是人们理论联系实际,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和手段。

它是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

计量与测试是含义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测试是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也可理解为测量和试验的综合。

它具有探索、分析、研究和试验的特征。

通用计数器测量频率的工作原理:通过计数器在单位时间(即闸门时间)内对被测信号进行计数,然后利用公式得出被测信号的频率,为了测量更宽的范围,可以改变闸门时间。

第二章 测量方法与测量系统

第二章 测量方法与测量系统
机信号;非平稳随机信号。
2.周期性信号与非周期性信号 周期信号为时域无限信号。 3.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 4.时限信号和频限信号 时限信号在时间的有限区间内有定义、在区间外信号 值恒等于零的信号。如:矩形脉冲等。 频限信号指在频率域内只占据有限的带宽( f1~ f2 )、 在这一带宽之外信号值恒等于零的信号。
(5)信号的时间特性和频率特性
时间特性:随时间变化,包括信号出现时间的先后、
持续时间的长短、重复周期的大小、随时间变化速率
的快慢、幅度的大小等等。
频率特性一个复杂信号可以分解成许多不同频率的正 弦分量。将各个正弦分量的幅度和相位分别按频率高 低依次排列就成为频谱。 (6)信号的空间分布结构
许多信号,既具有时间特性、也具有空间特性
③动态(脉冲)测试技术
–自然界存在大量瞬变冲激的物理现象,如力学中
的爆炸、碰撞等,电学中的放电、闪电等,对这类
随时间瞬变对象进行测量,为动态测量和瞬态测量。
瞬态测试技术有两种方式:
1.测量有源量,测量幅值随时间呈非周期形变化
(突变、瞬变)的电信号;
2.测量无源量,以脉冲或阶跃信号作被测系统的激
励,观察输出响应,研究被测系统的瞬态特性。
第2章 测量方法与测量系统
2.1 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
2.1.1电子测量的意义
–20世纪30年代,开始了测量科学与电子科学的结 合,产生了电子测量技术
①具有极快的速度
②具有极精细的分辨能力,很宽的作用范围。 ③极有利于信息传递 ④极为灵活的变换技术。 ⑤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
2.1.2 电子测量的特点
(1)测量频率范围宽。测量交流信号的频率范围低
–RLC测试仪、网络分析仪、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等仪

MEMS课件第二章new2

MEMS课件第二章new2
v l t
其中:
l——加热元件与热敏元件间的距离 t——热的传播时间
热式微型流量传感器例
利用体硅腐蚀工艺制作制作了V形槽 热隔离结构,利用氮化硅进行热绝缘。
热式微型流量传感器的特点
优点:尺寸小,响应快 ,灵敏度高。 缺点: 功耗较大,特别是用于液体时。 热飞行时间式与热线式相比,测量精度 更高、线性度更好、功耗更小,还可只 用一个检测元件。
机械式微型流量传感器
工作原理:流体流动时产生的粘滞力 或流道进出口之间的压力差,带动机 械结构运动或变形,通过压阻效应或 电容变化等,感知流体的流动速度。
其主要结构:一个可动膜或阀片,加 上其上的压敏电阻或电容测量感应件。
基于粘滞力的机械式微型流量传感器
基于粘滞力流量传感器的基本公式
平行于流动方向的粘滞力FD:
微型振动陀螺例(1)
美国Draper实验室研制的音叉式线振动 陀螺。体硅工艺制作。平板电容检测。
微型振动陀螺例(2)
清华研制的振动陀螺 利用体硅、键合工艺,平板
电容检测。
微型振动陀螺例(3)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制的Z轴角速度陀螺 仪。利用表面工艺制作。叉指电容检测。
微型振动陀螺例(4)
美国HRL研制的隧道效应角速度陀螺。利 用表面工艺制作。
热电偶原理的微温度传感器的 一个严重的缺点是:输出信号 的大小会随着线和节点的尺寸 的减小而降低。所以,单独的 热电偶并不是理想的微温度传 感器。
微热电堆是小型化热传感的更 理想的解决方案。热电堆同样 有冷接点和热接点,但它们是 用热电偶平行排列并且串联电 压输出。这种排列如图2.14中。 热电堆导线的材料和热电偶是 一样的—铜/铜镍合金(T型),铬 合金/氧化铝(K型)等
振动陀螺的基本公式

第二章 医用电子仪器结构分析

第二章 医用电子仪器结构分析

电极:测量生物电及化学量 传感器:测量非电物理量
生物医学传感器的分类

1)物理传感器 2)化学传感器 3)生物传感器
1)物理传感器

利用物理性质和物理效应制成的传感器。
分类 可分为位移、力、速度、温度、流量、 气体成分等传感器 可分为电阻、电容、电感、电压、霍尔 、光电、光栅、热电偶等传感器 可分为:输出为开关量的开关型传感器 ;输出为模拟型的传感器;输出为脉冲 或代码的数字型传感器

分辨力是指仪器分辨出最小的信息变化的 能力。
幅度分辨率一般用仪器最小可分辨的输出 信号幅度或大小与仪器满量程之比来表示 。

Amin R H

输入阻抗:指从一测量系统或线路环节的 输入端测得的系统自身的阻抗。
Vi Zi Ii

为什么要提高输入阻抗?

指从一测量系统或线路环节的输出端测得 的系统自身的阻抗。
应变式位移传感器
光纤压力传感器
2)化学传感器
两个理解重点:接受器功能和转换器功能 。 接受器:对待测化学物质的形状或分子结 构选择性的俘获。 转换器:将俘获的化学量有效转换为电信 号。 两种结构形式:分离型和组装一体化,刚 好验证前述传感器敏感元件和转化元件。


离子选择性电极
烟气分析仪

么 不 同
(1)电阻式传感器 (2)电容式传感器 (3)电感式传感器 (4)热电式传感器 (5)光电式传感器 (6)CCD传感器 (7)生物医学电极

谢谢!
第一个环节! 影响信号结果!

由三部分组成。
物理量
时间 位移 力
医学生理量
生物电呼吸时间、眼球运动间隔时间、眨眼时间、脉搏时间、反 应时间、知觉时间...... 血管直径的变化、皮肤的厚度、皮下脂肪厚度、肿瘤的位置、结 石的位置、心脏的位移...... 心肌力、肌肉力、骨骼负载力...... 血压、心内压、脑腔内压、胸腔压力、脊髓压、骨内压、血管内 压、眼球内压、肌肉内压、直肠压力...... 声音、呼吸音、心音、血管音、柯氏音、振颤...... 血流速度、出血速度、排尿速度、发汗速度...... 呼吸气体流量、血流量、出血量、尿流量...... 口腔温度、皮肤温度、血液温度、脏器温度、呼吸温度、直肠 温度、心内温度、胃内温度.....

电子课件-《电工仪表与测量(第五版)》第二章 电流与电压的测量

电子课件-《电工仪表与测量(第五版)》第二章 电流与电压的测量

.
9
第二章 电流与电压的测量
外磁式
内磁式
.
内外磁式
10
第二章 电流与电压的测量
2.磁电系测量机构的工作原理
磁电系测量机构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电磁 力矩而发生偏转的原理制成的。
磁电系测量机构的工作原理
.
11
第二章 电流与电压的测量
磁电系仪表的特点
优点
准确度高、灵敏度高 功率消耗小 刻度均匀
.
闭路式分流器
19
第二章 电流与电压的测量
三、直流电压表
1.直流电压表的组成
直流电压表的组成
.
20
第二章 电流与电压的测量
2.分压电阻的计算
第一步:先计算磁电系测量机构的额定电压 UC=IC·RC
第二步:计算电压量程扩大倍数
m U UC
第三步:计算所需串联的分压电阻
RV(m1)RC
.
21
第二章 电流与电压的测量
.
35
第二章 电流与电压的测量
电流正向
电流反向
吸引型测量机构工作原理
.
36
第二章 电流与电压的测量
电流正向
电流反向
排斥型测量机构工作原理
.
37
第二章 电流与电压的测量
2.电磁系测量机构的工作原理
利用通电流的固定线圈产生磁场,使铁芯磁化。然后 利用线圈与铁芯(吸引型)或铁芯与铁芯(排斥型)相 互作用产生转动力矩,带动指针偏转。
.
30
第二章 电流与电压的测量
思考与练习
1.简述磁电系测量机构的工作原理。 2.磁电系测量机构中游丝的作用是什么? 3.磁电系仪表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 4.计算分流电阻的步骤有哪些? 5.如何连接分流电阻? 6.为什么多量程直流电流表多采用闭路式分流电路? 7.检流计的特点是什么?主要用途是什么?

电子测量与仪器的基础知识

电子测量与仪器的基础知识

,

答: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4、用一只 0.5 级,量程 50V 的电压表测量直流电压,产生的绝对误差 ≤
伏。
答:±0.25V
二、判断
5、粗大误差具有随机性,可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的方法来消除或减少。( )
答:错
6、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减弱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答:对
7、绝对误差就是误差的绝对值。( )
17、示波管由
、偏转系统和荧光荧三部分组成。
答:电子枪
18、示波器荧光屏上,光点在锯齿波电压作用下扫动的过程称为

答:扫描
19、当示波器两个偏转板上都加
时,显示的图形叫李沙育图形,这
种图形在
和频率测量中常会用到。
答:输入正弦信号,相位差
20、示波器为保证输入信号波形不失真,在 Y 轴输入衰减器中采用
答:错
25、电子示波器是时域分析的最典型仪器。( )
答:对
三、选择
26、通用示波器可观测

A:周期信号的频谱 ; B:信号的波形
C:周期信号的有效值 ; D:周期信号的功率
答:B
27、在示波器垂直通道中设置电子开关的目的是____。
A:实现双踪显示 ; B:实现双时基扫描
C:实现触发扫描 ; D:实现同步
《电子测量及仪器》每章自我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 电子测量与仪器的基础知识
一、填空
1、对于一般的工程测量,用
2、相对误差定义为 ________ 与 ________ 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答:测量的绝对误差,约定值
3、根据误差性质,测量误差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

电子测量技术复习资料

电子测量技术复习资料

电⼦测量技术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测量:测量就是利⽤试验⼿段,借助各种测量仪器量具,获得未知量量值的过程。

2.电⼦测量:电⼦测量泛指以电⼦技术为基本⼿段的⼀种测量技术。

3.智能仪器:⼈们习惯把内含微型计算机和GPIB接⼝的仪器称为智能仪器。

4.虚拟仪器:通常是指以计算机为核⼼的,由强⼤的测试应⽤软件⽀持的具有虚拟仪器⾯板,⾜够的仪器硬件及通信功能的测量信息处理系统。

5.电⼦测量的特点:1测量频率范围宽,低⾄10-6Hz以下,⾼⾄1012Hz以上。

2仪器量程范围宽。

3测量准确度⾼低相差悬殊。

4测量速度快。

5可以进⾏遥测。

6显⽰⽅式清晰直观。

7宜于实现测试智能化和测试⾃动化。

8易于实现仪器⼩型化。

9影响因素众多,误差处理复杂。

6.电⼦测量的⽅法:按测量⼿段分类:1直接测量:直接从测量仪表的读书获取被测量量值的⽅法。

2间接测量:它是利⽤直接测量量与被测量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间接得到被测量量值得⽅法。

3组合测量:当某测量参数需⽤多个未知参数表⽰时,可通过改变测量条件进⾏多次测量,根据测量量与未知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列出⽅程组并求解,进⽽得到未知量,这种测量⽅法叫组合测量。

按测量⽅式分类:1偏差式测量法:⽤仪器仪表指针的位移表⽰被测量量⼤⼩的测量⽅法。

2零⽰式测量法:⼜称平衡式测量法,测量时⽤被测量与标准量相⽐较,⽤指零仪表指⽰被测量与标准量相等,从⽽测得被测量。

3微差式测量法:偏差式测量法与零⽰式测量法相结合。

按被测量性质分类:1时域测量:主要测量被测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频域测量:主要⽬的是获取待测量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3数据域测量:主要是⽤逻辑分析仪等设备对数字量,或逻辑电路的逻辑状态进⾏测量7.智能仪器的特点:1是操作⾃动化2具有对外接⼝功能8.智能仪器的组成:主要与⼀般计算机的区别:多⼀个专⽤的外围设备-----测试电路。

9.计量与测量的区别:计量是利⽤技术和法制⼿段实现单位统⼀和量值准确可靠地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26℃
15
20.40℃
-0.004℃
(1)莱特检验法 : 从表中可以看出x8=20.30℃残差较大,是个 可疑数据,
x 20.404
s( x) 0.033 3s( x) 0.033 3 0.0991 8 0.104 ℃
8 3s( x)
故可判断x8是异常数据,应予剔除。再对剔除后数据计算得
剔除 20.30 后
20.41
20.415
更接近
20.404
20.411
在对粗大误差处理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所有的检验法都是人为主观拟定的,至今尚未有统 一的规定。这些检验法又都是以正态分布为前提的,当 偏离正态分布时,检验可靠性将受影响,特别是测量次 数较少时更不可靠。 x (2)若有多个可疑数据同时超过检验所定置信区间,应 逐个剔除,然后重新计算 3)在一组测量数据中,可疑数据应极少。否则,说明系统工 作不正常。要对异常数据的出现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不要轻 易舍去异常数据而放过发现问题的机会。 (4)上述三种检验法中,莱特检验法是以正态分布为依据的 ,测值数据最好n>200,若n<10则会失效;格拉布斯检验法理 论严密,概率意义明确,实验证明较好;中位数检验法简捷 方便,也能满足一般实用要求。
按格拉布斯检验法,在置信概率为99%的情况下,n=10查表得G=2.41
Gs 2.41 0.049 0.118 5 0.123
,剔除R5后重新计算判别,得n=9,Pc=99%时,G=2.32
1 9 R 46 (0.98 0.97 0.96 0.96 0.95 0.92 0.94 0.93 0.91) 9 i 1
D i
i 1
n/2
i n / 21
i
n i (2.41) i ( n 1) / 2
n
1
i
n
后一半
当n为奇数时
D
( n 1) / 2 i 1

i
前一半
③若
D 0 则说明测量数据存在累进性系差。
周期性系差的判别——阿贝—赫梅特判据
① 把测量数据I 项剩余误差 i 按测量顺序排列; ② 将 i 两两相乘,然后求其和的绝对值

可见余下数据中无异常值。
解:先求得被测电阻的平均值
1 10 R 46 (0.98 0.97 0.96 0.96 0.81 0.95 0.92 0.94 0.93 0.91) 10 i 1
46.933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x2
xi
第三:误差的处理
1、随机误差的处理
例3:设对某参数进行测量,测量数据为 1464.3,1461.7,1462.9,1463.4,1464.6,1462.7, 试求置信概率为95%的情况下,该参量的置信区间。
(1)置信问题的讨论,首先知道值的分布?
讨论的问题:
(2)误差的分析对象?
随机误差


1 2 2 3 ...... n 1 n i i 1
③ 用贝塞尔公式求方差
n 1 i 1
(2.40)
④ 再与方差相比较,若
n 1 i 1
n 1 2 2 s ( x) i n 1 i 1
2 n 1 s ( x) i i1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示值相对误差 满度相对误差
x rx 100 % x
分析:测量点的最大相对误差?
xm rm 100% S % xm
练习:
例1:被测量的电流大约是 Ax 100mA
现有两款电流表供选择,第一款:0.5级,量程是0~400mA 第二款:1.5级,量程是0~100mA
GSˊ= 2.66 × 0.016= 0.04
余下数据中无异常值。 (3)中位数检验法 20.30,20.39,20.39,20.39,20.40,20.40,20.40,20.41, 20.42,20.42,20.42,20.43,20.43,20.43,20.43
G=2.70
中位数
平均值
剔除 20.30 前
1.测量装臵方面的因素 2.环境方面的因素 3.测量方法的因素 4.测量人员方面的因素
(2) 系统误差的检查与判定
恒定系差
系差
变值系差
第一:恒定系统误差的检查和处理
恒定系差(恒差)常用的判断方法有以下几种
1)改变测量条件 2)理论分析计算 3)用高档仪器比对、校准 4)统计法(排除随机误差,剩下即系统恒差)
次数 x 残差 1 1464.3 1.0 2 1461.7 -1.6 3 1462.9 -0.4 4 1463.4 0.1 5 1464.6 1.3 6 1462.7 -0.6
标准偏差估值
1 6 2 s ( x) ( xi x ) 5 i 1
1 6 2 2 2 2 2 2 [ 1 . 0 ( 1 . 6 ) ( 0 . 4 ) 0 . 1 1 . 3 ( 0 . 6 ) ] 5 i 1
第二: 变值系差的判定
1)剩余误差观察法
Φv
常用的有以下两种判据:
Φv
0
(a)
累进性系差
n
0
(b)
n
Φv
0
周期性系差
n
0 (c) (d)
Φv
n
累进性系差的判别—马利科夫判据
马利科夫判据是常用的判别有无累进性系差的方法。具体步骤是: ①将n项剩余误差 i 按顺序排列;

②分成前后两半求和,再求其差值D 当n为偶数时
中位数
中位数≈平均值

991、996、999、1001、1004、1008、1011、1014、1019
991 996 999 1001 1004 1008 1011 1014 1019 1004 .8 9
例题分析:对某电阻进行了10次测量,测得数据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R/kΩ 46.98 46.97 46.96 46.96 46.81 46.95 46.92 46.94 46.93 46.91 问以上数据中是否含有粗差数据?若有粗差数据,请剔除, 设以上数据不存在系统误差,在要求置信概率为99%的情况下, 估计该被测电阻的真值应在什么范围内?
1.07
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估值
s ( x)
s ( x) 6

1.07 6
0.4
第二步:查附录B:t分布表,由n-1=5及P=0.95,查得t=2.571 第三步: 估计该参量的置信区间
[ x ts( x ), x ts( x )]
ts( x ) 2.571 0.4 1.0
ks x

所以,置信区间为
x ksx
测量次数较少,则随机误差不服从正态分布,怎么办?
t分布
x tsx
总结:
sx
x
x tsx
sx

解:因为测量次数小于20,所以测量值服从t分布,
第一步:求算术平均值及标准偏差估值
1 6 x 1460 (4.3 1.7 2.9 3.4 4.6 2.7) 1463 .3 6 i 1
(2.41)
则可认为存在周期性系统误差。 存在变值系统误差的数据原则上应舍弃不用。但是,若虽然存在变值系差, 而剩余误差最大值处于允许范围以内,则测量数据可用。
例 3: 对某信号源的输出频率fx进行了10次等精度测量, 结果为110.050,110.090,110.090,110.070, 110.060,110.050,110.040,110.030, 110.035,110.030(kHz), 试用马利科夫及阿贝-赫梅特判剧 判别是否存在变值系差。
0.049

应用举例 (课本例题)
例 2.12 对某温度进行多次等精度测量,所得结果列于表2.7中, 试检查数据中有无异常。
表2.7 例 2.12所用数据
序号 测得值xi 20.42℃ 残差vi +0.016℃ 序号 测得值xi 20.43℃ 残差vi -0.026℃ 序号 测得值xi 20.42℃ 残差vi +0.016℃
则在95%的置信概率下,电感L的置信区间为 [1462.3,1464.3]。
2、粗大误差的处理
粗大误差无规律可循,故必须当作坏值予以剔除。 剔除是要有一定依据的。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 首先要判断可疑数据是否是粗大误差。
其方法的基本思想是: 给定一臵信概率,确定相应的臵信区间,凡超出臵信区间的误差 就认为是粗大误差。
具体检验方法常见的有三种:
检验方法常见的有三种: 1 莱特检验法(n>200)
P x)
3s
x
GS
GS
适用条件:测量数据以正态分布为依据;
测量次数n>200,若n<10,则失效。
方法:
1 n 2 x i sx i i 3sx n 1 i 1
(
3、
系统误差的处理
上面所述的随机误差处理方法,是以测量数据中不含有系统 误差为前提。 实际上,测量过程中往往存在系统误差,在某些情况下的系统 误差数值还比较大。
对系统误差的研究较为复杂和困难,研究新的、有效的发现和 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已成为误差理论的重要课题之一。
(1) 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
系统误差是由固定不变的或按确定规律变化的因素所造成, 这些误差因素是可以掌握的。
第二章 误差与不确定度
研究误差理论的目的: 分析原因,识别性质,尽量减少误差。
第一:误差的基本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