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古人的姓氏与名字号 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的姓氏 与名、字、

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社会成员赋予它某些规定性,用以调整和维持某种社会结构,于是形 成一种姓氏制度。
西方国家的姓氏多带宗教色彩,而中国的姓氏则主要是宗法色彩。
这里所讲中国的姓氏制度,是指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绝大 多数中国人所采取的姓氏制度。 有如下特点:(一)它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
至于女子,她们在家只能按孟、仲、季等排行相称。另外,夏、 商、周三代实现严格的“同姓不婚”制,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 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仲、叔、季等排行,如 孟姜、仲姬等。
举例:孟姜女
人们说的“孟姜女”,并不是姓孟名姜女,而是姜姓长女的意。 女子出嫁后,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出嫁前的本国国名,如周幽 王的宠妃褒姒,本人姓姒,来自褒国;如果所嫁之人为国君,则也可 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所嫁国的国名,比如卫庄公的妻子姓姜,来自齐 国,她可以叫“齐姜”,也可以叫“卫姜”。 姓与氏混合为一,大约在秦汉时代。
现,历史渊源非常久远。(二)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与封建礼制 相结合,标榜同姓同宗,抬高名门大姓,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有 力工具,如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
它虽然以汉族原有的姓氏为主体,但也吸收和容纳了许多 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因此已经成为民族团结和融合的象 征。
一、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姓氏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 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 形作为相互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据《说文 解字》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 故称天子,从女从生。”反映了母系社会知其母不知其父 的现象。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如炎 帝姜姓、黄帝姬姓、舜姚姓,大禹姒姓等。
“氏”的产生
“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 孙繁衍,人口增加,于是由这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地方 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 称号就是“氏”。一个母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因 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 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
随着社会进步,郡望意识现在早已淡化,但某些姓氏在社会经 济文化进程中的特殊作用和表现,仍然非常瞩目。比如江浙一带的钱 氏,至今仍有重大的影响。
姓氏混杂与谱牒
应当说,一姓家族较早时基本上集中于一地,后来随着历史变动, 人口迁移,逐渐交错混合,形成错综复杂的情况。归其原因,大 致有: (一)帝王分封子弟功臣。 (二)战乱。 (三)官宦。
(六)以爵号、谥号为氏。 爵号以王、侯二氏最为突出,谥号如文、武、穆、简等。
(七)以居住地为氏。这一类人没有资格得到封赏的土地,便以所居 住的地方为氏。如住在柳下的人以柳为氏,如柳下惠,其他还有西门、 东郭、南宫、东方等。 (八)以职业或技能为氏,如屠、卜、陶、巫等。 (九)以事为氏。如林氏,其祖为比干,比干被杀,其妻有孕,逃往 林中,产下一子。周代寻封比干之后,以此事赐以林姓。 (十)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如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姬姓改为周 (十一)由少数民族的称呼转化而来,如宇文、尉迟、长孙、贺兰等。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除保留原有的区别以外, 又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 封而得来的。《左传》记载,诸侯以字作为谥(shi) 号,他的后人就用他的谥号作氏.
姓氏的发展
世代为官而且有功绩,他的后人就以官名为氏;有封邑的就以 邑号作氏。可见,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 贱者无氏。这时的贵族都是男子,所以男子有氏,如果他的封 邑、官职或是居住地发生变化,他的氏也就跟着变化。如商鞅, 原为卫国公族,可称“公孙鞅”,也可称“卫鞅”,后来他被 封于商,故而又称“商鞅”。
据最新出版《中华姓氏大辞典》统计,中国历史上共有姓氏 11969个,其中单姓5327个,双姓4329个,其他姓氏2313个。而 现在常用的姓氏不过200个左右,其中最常用的单姓只有100个。 据1987资料显示,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为最多,占汉族人口的 百分之七点九,其次为王姓,占百分之七点四,再次为张姓,占 百分之七点一。此外为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 胡、朱、高、林、何、郭、马。这19个姓占了全国人口的一半以 上。
古代做官都在异地,后来子孙在当地定居,成为当地一姓。 (四)移民。
姓氏和家庭的这种变迁,往往记录在封建时代的家谱里。这 些资料为我们研究某一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情况和人口变迁提 供了很大的方便。
全国姓氏数量
北宋初年,有人编写了一本《百家姓》,由于宋朝皇帝姓赵, 钱塘所在地的吴越国皇帝姓钱,其后妃姓孙姓李,因此《百家姓》 以“赵钱孙李”开头。
古代的望族和大姓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姓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它不但标志 一个人的血统,而且标志一个人的门第和地位。
汉魏以来,盛行门阀制度,姓氏有了高低贵贱之分。东汉时,除 皇族刘姓外、大姓为外戚樊、郭、阴、马四姓。东晋南朝时,王谢二 家,门第极高,权势极大,先后出来许多名人,如王敦、王导兄弟,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谢安、谢玄叔侄,谢灵运、谢朓两大诗人。史 载,南朝侯景依仗朝中地位,想与王、谢结亲,梁武帝说:“王谢门 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后人诗句也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 入寻常百姓家”的感叹。
姓氏Hale Waihona Puke Baidu主要来源
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最早产生的姓,即真正意义上的姓,多带女字旁。 如姜、姬、姚、姒、嬴等。
(二)以国邑为氏。 如韩、赵、魏等,都是战国时代国家名,后来都成为氏。
(三)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空、司徒、史、理、钱、宗、帅等。 (四)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
如诸侯的儿子称“公子”,公子的儿子称“公孙”,公孙的儿子 以其祖父的名或字为氏。这类姓有牛、关、柯、丰、廖等。 (五)以排行次第为氏。如孟、仲、叔、季等。
唐朝,虽把李姓列为第一,但郑、崔、卢、王仍有 很高地位。现在人们见面问“您贵姓?”,实质上是从封 建社会姓氏有贵贱的情况演化过来的。
由于推崇高门大姓,便产生了所谓的“郡望意识”。“郡望” 是指某一姓氏世居某郡而为人们所仰望,实际指某一姓氏的社会影响。 如张姓以南阳为郡望,王姓以太原为郡望,周姓以汝南为郡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