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全国I卷)模拟试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I,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I,含答案)第一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áng)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不啻.(chì)补苴罅.漏(xià)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ò)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人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摸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作品,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
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校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己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几十年来,,,,,,。
2020年高考(全国通用版)模拟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卷模拟试题语文2020.2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云南民族体育文化源于人民的劳动和生产,发展于特定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经济基础,随着社会的变迁,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传统的体育文化因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而逐渐被破坏,乃至消失。
传统的一些体育运动项目也随着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的变化处于濒临灭绝或退化变异的状况。
从目前来看,云南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不成熟、学科体系不健全、基本概念表述不全面、传统运动项目的挖掘和保护不科学、特色体育文化村寨开发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云南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导致了民族体育文化越来越不受到重视,人民传承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人民在参与体育活动时过于追求现代化的运动项目,阻碍了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人民在传承云南民族体育文化过程中缺乏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性,很多人眼中只看到了外国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的优越性,在参与体育运动中过多地选择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缺乏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识,缺乏对民族体育文化内涵、价值的理解,导致民族体育文化在发展、传承中失去了原有的体育文化价值,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和土壤。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卷(附参考答案)
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 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关系之
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西人所说的
“关联思维 ”、 “关联宇宙
论”、“有机宇宙哲学 ”或“有机主义宇宙观 ”,今人所说的 “系统思维 ”,实际上就是 “整体思维 ”。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 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
年,中国登山队重回珠峰 ,在这里架起了举世闻名的 “中国梯 ”但,当时 ,队员们只能用最原始的
“人梯 ”方式战胜困难。冰雪太滑 ,登山队员屈银华便脱下鞋子 ,赤脚踩在队友身上向上攀登。 与电影 《攀登者》 中的曲松林一样 ,受伤的屈银华最后不得不截去了双脚十个脚趾。 电影《攀
立论的理论依据, 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 实践化。 中国医学理论将人体看成一个
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认为人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及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
不
可割裂的,又是互相制约的、互为作用的。并且,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因此 人之保健养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道、 日月之行。 在临床治疗中, 中医反对单纯的 “头痛医头,
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 得天而未始遗人, 《易》所谓不遗、 不流、
不过者也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张载在《正蒙 ·乾称篇》中提出了宝贵的 “民胞物与 ”思想,
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 将儒家的天人观、 物我观、 知行观提升至新的
境界和层次。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医学, 亦以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等思想观念为
脚痛医脚 ”,强调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证论治,亦即《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所说 “治病
2020高考语文(全国I卷)模拟试卷
2020高考语文(全国I卷)模拟试卷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任何一个曾沐浴过先锋文学的余泽而有志于小说创作的新手作者而言,对故事的戒备恐怕已经成为一种先在的常识,所谓“小说在故事终止处开始”的说法就是这种戒备意识的集中显现。
事实上,就中国本土先锋文学思潮嬗变的轨迹来看,“故事”其实并未远离,1990年代以后更是全面回潮,但是当“写什么”又一次代替“怎么写”去接管小说时,那个时刻被后来的很多文学史家和批评家描述为一个先锋文学精神终结的时刻,
似乎在意味着更具现代性和探索意识的先锋文学理解中,传统的故事既已被打
倒、拆解或置换,就再也不可能构成驱策文学向前的资源。
这一理解导致了两个至今仍有相当影响的结果——其一,以故事驱动的小说在艺术性上要弱于以叙
事驱动的小说成了被广泛认可甚至是具有自明意义的写作观念;其二,除了像莫言这样的庞然大者,即便一个小说家擅于写故事,他也绝少以此自矜,似乎讲好故事并非荣耀——并最终形成了我们开头说到的那个认识效应。
然而,最近几年事情却有了变化。
先是2015年,赵松的《抚顺故事集》出版,在读书圈引起不小的关注;同年,以故事命名的小说集还有颜歌的《平乐镇伤心。
!!2020年山东省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语文(山东)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新高考全国 I 卷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
新高考全国I 卷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是诗人心灵的映照。
意象的运用,使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梅花常被赋予高洁、坚贞的品质;菊花象征着淡泊、隐逸;杨柳则代表着离别、思念。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意象的组合也能创造出丰富的意境。
不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不同的意境。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等意象的组合,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意境。
此外,意象还可以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雪花比作梨花,生动地描绘出了雪景的美丽。
材料二:在现代诗歌中,意象的运用也非常广泛。
现代诗人常常通过独特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感悟。
与古典诗歌相比,现代诗歌中的意象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现代诗人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中选取意象,如汽车、高楼、电脑等。
同时,现代诗歌中的意象也更加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挖掘和表达。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组合也更加自由和灵活。
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随意组合各种意象,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然而,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意象都是诗歌的灵魂。
它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1. 下列关于材料中“意象”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意象是诗人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能使诗歌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
B.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有特定象征意义,如梅花代表高洁坚贞,菊花象征淡泊隐逸。
C.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可从日常生活事物中选取,也更注重内心世界表达。
D. 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中的意象组合都很自由灵活,能创造出独特意境,激发读者联想想象。
高考语文真题模拟题汇编__专题12标点符号含解析
专题12:标点符号【2020年高考】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____的门类。
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
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
明清时期,众多_______的艺木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_______的流派风格。
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___的组成部分。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B.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是个很不老实的人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答案】19.B【解析】【分析】19.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
作答时,注意前后句子的关系,了解破折号常见的用法。
破折号常见的作用有:解释原因,对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表示声音延长,转移话题,表示转折、递进、总结等。
句中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是对前面内容“完美的升华”的进一步解释说明。
选项A“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是对前面“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的原因进行解释;选项B“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是对“回报"内容的进一步解释;选项C属于转移话题;选项D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故选B.二、【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20年高考山东模拟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模拟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全国I卷)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全国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长期以来,花鸟画令作者叹息,识者,皆因出新难。
究其根源,主要是世界变了,人性并没有变,人性中向善的部分没变;花鸟画画的就是人性中最富光彩的一部分。
花鸟画是文化高度发达的产物。
“”,文明程度高了,也就有了曲隐地表达主观意志和心绪的需求——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唐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现实情境中,他的理想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顔”。
其人格理想是什么?——“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革命导师马克思,说他的理想生活是上午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下午钓鱼,晚上研究哲学。
这不由让我们联想起“种豆南山下”的陶渊明的生活。
——“()”。
陈师曾的时代百年已逝,前贤们为花鸟画的发展,应对第一次视觉革命的“西雨新风”,实现了伟大的创造。
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第二次全球性的视觉革命。
我想,只要秉持一颗诚挚之心,对花鸟画的本质作深度理解,地践行、感知,那么,辛勤的园丁们种下的花树,终有绿意长满眼帘的时候。
世相千变使得对人性始终抱有希望,对真善美怀有信仰。
总之,关乎花鸟画主要是人心壁最柔软的那一部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憾然文章合为时而著宵衣旰食言行一致B.宿憾文章合为时而著皓首穷经言行一致C.憾然文若看山不喜平皓首穷经知行合一D.宿憾文若看山不喜平宵衣旰食知行合一2.下面对括号中诗句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A.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B.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D.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世相千变而对人性始终抱有希望,对真善美怀有信仰。
总之,花鸟画主要关乎人心壁最柔软的那一部分。
2020高考全国1卷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高考全国1卷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总3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
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
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
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
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
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
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
”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
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2020年高考最新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全国I卷)
2020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全国I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可无“我”钱谷融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
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
“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
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
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
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
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
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
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
所以,在创作活动巾,决不可无“我”。
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
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
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
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
(全国I卷)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附答案解析
(全国I卷)2020年⾼考语⽂模拟试卷四附答案解析(全国I卷)2020年⾼考语⽂模拟试卷四)第I卷阅读题⼀、现代⽂阅读(36分)(⼀)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的⽂字,完成1—3题。
青春⼼态:“五四”⽂学审美⼼理素描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
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体的“青春教”。
“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的⽬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的⽣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是光明教和欢乐教。
正因如此,“五四”⽂学开辟出⼀条以欢乐、光明、青春⼼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学的⾃虐、⿊暗、⽼年⼼态。
“五四”新⽂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来建设“五四”青春型⽂化的。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卷名《青年杂志》,第⼆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赞美青年。
《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的天职;1916年李⼤钊在《新青年》2卷1号上发表《青春》⼀⽂,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之历史,⽽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
“五四”新⽂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场青年⽂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型⽂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化的诞⽣。
由此“五四”⽂学运动在这⼀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学的创作主体这⼀⾓度来说,将“五四”⽂学说成是青年的⽂学是完全不过分的。
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陈独秀、鲁迅两⼈算是⽐较⼤⼀些,其余李⼤钊29岁,周作⼈33岁,钱⽞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伊默35岁,胡适27岁,都是很年轻的,⾄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评梅、冰⼼、丁玲等冲上“五四”⽂坛时许多⼈只20出头。
2020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全国I卷)
绝密★启用前|铭师堂试题2020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全国I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可无“我”钱谷融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
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
“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
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
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
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
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
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
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
所以,在创作活动巾,决不可无“我”。
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
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
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语文·模拟试卷(一)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白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他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出诗所难以传达的情绪,但有时也不能表达诗所能传达的情意。
换句话说,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
比较而言,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里所写的内容、所传达的意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余味,所谓“长”者就是说有耐人寻思的余味。
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也曾说:“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比兴。
”为什么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和不同?其既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如果以词跟诗歌相比,特别是与五言古诗相比,二者之间便有很大的不同。
像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这样的长篇五言古诗,所叙述的内容这样博大、这样质朴,像这种风格和意境,在词中是没法传达的,因为词在性质上本是配乐歌唱的歌辞,它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2020全国高考语文模拟题1 试卷 学生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语文教育部考试命题中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得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得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得热销,刘慈欣得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得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得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得剧情或百转千回得人物感情,更多就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得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她笔下,主人公与她人得情感联结不过就是宇宙规律中很小得部分,与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就是“一个疯狂得技术主义者”,她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得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与剖析人性不就是科幻小说得任务,更不就是它得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得激进想法。
在写作得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得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得平衡、作为文学得科幻与作为商品得科幻得平衡”,她后来得作品“正就是这些平衡得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得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就是没有自觉。
她评价阿西莫夫得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得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她得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就是不适合文学得,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她得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她敬仰得阿西莫夫得描述,显然也适用于她自己得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得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得某些相似性,但就是在细节设置与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就是超出我们现在得社会结构与人得行为心理得。
一般得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得时候,存在一种天然得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得构想上,细节得描绘与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得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得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得情感波澜与社会反应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语文(全国I卷)模拟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任何一个曾沐浴过先锋文学的余泽而有志于小说创作的新手作者而言,对故事的戒备恐怕已经成为一种先在的常识,所谓“小说在故事终止处开始”的说法就是这种戒备意识的集中显现。
事实上,就中国本土先锋文学思潮嬗变的轨迹来看,“故事”其实并未远离,1990年代以后更是全面回潮,但是当“写什么”又一次代替“怎么写”去接管小说时,那个时刻被后来的很多文学史家和批评家描述为一个先锋文学精神终结的时刻,似乎在意味着更具现代性和探索意识的先锋文学理解中,传统的故事既已被打倒、拆解或置换,就再也不可能构成驱策文学向前的资源。
这一理解导致了两个至今仍有相当影响的结果——其一,以故事驱动的小说在艺术性上要弱于以叙事驱动的小说成了被广泛认可甚至是具有自明意义的写作观念;其二,除了像莫言这样的庞然大者,即便一个小说家擅于写故事,他也绝少以此自矜,似乎讲好故事并非荣耀——并最终形成了我们开头说到的那个认识效应。
然而,最近几年事情却有了变化。
先是2015年,赵松的《抚顺故事集》出版,在读书圈引起不小的关注;同年,以故事命名的小说集还有颜歌的《平乐镇伤心故事集》和宝树的《时间狂想故事集》;随后两年,以“故事集”为名的各类纯文学作品越出越多;此外,还有为数不少虽不直接以故事为名,但一看便摆明了要讲故事的小说集,如朱岳的《说部之乱》、冯唐的《搜神记》、刘汀的《中国奇谭》、赵志明的《中国怪谈》,以及化身“说书人”身份的张大春的《春灯公子》等。
当然,仅以“故事”来命名作品可能说明不了太多,放眼世界,诸如《尼克•亚当斯故事集》《九故事》《东方故事集》之类的名号也所在多有。
但是这一回,中国故事的复归并不羞涩,不但大张旗鼓地亮出本尊的旗号,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从张大春、李敬泽到弋舟、冯唐再到赵志明、郑在欢,这些故事的讲述者不但囊括了50后到90后的完整代际,还各自有着文坛宿将或新锐的名号,在文学圈子里代表着有相当影响的文学品位,他们不约而同,重建小说与情节的友善关系,重塑对故事的敬畏和尊重,这恐怕不能简单地以巧合来解释,虽然还不完全明朗,但至少意味着新世纪关于小说理解的又一次深刻转向:故事,真的重新开始了。
写作《故事》的罗伯特•麦基说:“故事并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一种载体,承载着我们去追寻现实,尽最大的努力挖掘出混乱人生的真谛。
”如果说以现代主义为代表的小说之所以要放逐故事是出于对陈旧叙事成规的不满,因为是故事使小说获得情节秩序的支撑,要变革这个文体秩序,就必须从破除故事入手。
但在经历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种种“后设”叙事的实践之后,小说再度召唤故事时,对故事的理解当然也势必经历一个螺旋式的上升,或者说,小说家有了一套新的讲述故事的方法,既能保持故事应有的情节密度、弹性和内爆力,又能突破单一线性封闭叙述的老套,使小说的文体属性更鲜明,也更开放。
因此,对于故事的再度开始,我们且谨慎地乐见其成。
(摘编自马兵《故事,重新开始了》,《南方文坛》2018年第4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先锋文学作家关注的是“话语”,对于“故事”,他们有一种集体无意识的防备心理。
B.中国本土先锋文学并不成功,当“写什么”再次代替“怎么写”之时,它就结束了。
C.“故事”并未远离,尤其最近几年,无论是创作还是影响,都让人觉得眼前一亮。
D.破除故事并非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本意,它因此建立了一套讲故事的新方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锋文学对故事的戒备是本文论述的逻辑起点,文章由此又对其影响进行了分析。
B.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以突出先锋文学对故事采取否定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C.从现象到亮出旗号再到创作队伍的组成,文章对“故事,重新开始了”的论证严密。
D.文章在论述故事重新开始了之后,进一步分析了讲故事的变化,其论证层次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锋文学时代,莫言的创作仍坚持以讲好故事为荣,这为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B.中国的先锋文学思潮,既影响了人们对小说艺术的评价,也影响了作家的创作观。
C.《西游记》和《红楼梦》这些古典作品承载着人们对现实的追寻和人生真谛的挖掘。
D.近年出现的以故事命名的小说,虽然也讲故事,但讲故事的方法已与过去有所不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我国的网络直播兴起于2005年,到2016年出现井喷式发展。
截至2018年,我国直播行业的规模已经超过4.5亿人,即超过一半的中国网民都玩过直播。
庞大的市场规模,导致主播群体良莠不齐。
为了吸引眼球,一些主播无所不用其极,出格的直播行为一再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线,这说明网络直播活动和网络主播的行为亟须规范。
为此,2018年,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部门联合推出《关于加强网络直播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加强网络直播行业的基础管理。
无论是从维护网络空间风清气朗的角度,还是从维护网络主播长远利益的角度,对网络主播进行教育培训都十分必要。
黄轩婷呼吁更多直播平台加入对主播的培训中,通过人才教育培养的方式为行业孵化赋能,早日把网络主播变成能出状元的“第361行”。
(摘编自韩业庭《网络主播能否成为“第361行”》)材料二:网络直播要有基本的道德底线,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拿来直播。
为何网络直播乱象屡禁不止?新时代如何利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来弘扬网络直播正能量,是当前亟须正视和解决的新问题。
网络直播为广大网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了普通大众的创造力。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直播的这些优势,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
近年来,“直播+教育”“直播+公益”“直播+扶贫”“直播+非遗”等模式也日臻成熟,网络直播的社会价值日益凸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善用“四力”,引导网络直播健康发展,已在学界业界达成共识。
做好了前三力的建设,公信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使网络直播不仅有流量,还有受众的信任。
同时公信力也会与其他三力产生合力,发挥良性的综合效应,使网络直播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摘编自刘晓燕《网络直播为何“猎奇”不止》)材料三:网络直播作为一种体现参与式文化的社会媒介,在传播资源盈余的时代,具有全民参与性、场景丰富性、场景互动性和即时性的特点,这些特征让网络直播满足了新媒体时代受众的社会心理需要,因而吸引了大批用户。
许多针对用户的调查报告显示,休闲娱乐是网民选择观看网络直播的主要原因。
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使得适时和适当的休闲娱乐成为调节身心健康的必需品。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在技术上为网络直播赋能。
直播的便捷性和参与式互动,结合丰富多元的内容,为有休闲娱乐需求的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直播的低门槛,为几乎所有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传播信息的机会,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性。
网络直播在创造了新的文化、提供了新的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副产品”,比如消极的网络亚文化。
低俗的网络亚文化在直播平台发展初期或许可以带来一定的流量,但短期的饮鸩止渴无法为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规范化的核心对象是直播平台和网络主播。
一方面,直播平台应主动作为,加强对直播内容的审核把关,加强对网络主播的引导、管理甚至线下培训,通过建立一定的协同和联动机制,如灰名单和黑名单制度,严格规范主播的直播行为与内容;另一方面,直播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用技术手段减少不良直播内容的生存空间。
(摘编自何祎金《网络直播:要“颜值”更要价值》)4.下列关于网络直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直播可为网民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能够激发普通大众的创造力。
B.图表显示,2015~2019年中国直播用户人数逐年增加,增速逐年下降。
C.网络直播具有全民参与性、场景丰富性、即时性、场景互动性等特点。
D.网络直播规模庞大,2016~2018年,中国半数以上网民都在玩网络直播。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的网络直播到2016年出现井喷式发展,但是一些主播为了吸引眼球,一再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线,网络直播市场亟待规范。
B.不少网络直播利用自身优势,传递正能量,社会价值日益凸显,如“直播+教育”“直播+公益”“直播+扶贫”“直播+非遗”。
C.网络直播也会带来不好的“副产品”,比如低俗的网络亚文化虽然能够不断地带来一定的流量,但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D.直播具有便捷性和参与式互动的特点,内容丰富多元,许多网民在快节奏的工作之余选择观看网络直播作为休闲娱乐的方式。
6.请结合材料,说说如何解决网络直播中出现的问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踵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吃饭钱锺书吃饭,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
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
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
辩味而不是充饥,变成了我们吃饭的目的。
舌头代替了肠胃,作为最后或最高的裁判。
不过,我们仍然把享受掩饰为需要,不说吃菜,只说吃饭,好比我们研究哲学或艺术,总说为了真和美可以利用一样。
有用的东西只能给人利用,所以存在;偏是无用的东西会利用人,替它遮盖和辩护,也能免于抛弃。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把国家分成三等人,相当于灵魂的三个成分;饥渴吃喝是灵魂里最低贱的成分,等于政治组织里的平民或民众。
最巧妙的政治家知道怎样来敷衍民众,把自己的野心装点成民众的意志和福利;请客上馆子去吃菜,还顶着吃饭的名义,这正是舌头对肚子的籍口,仿佛说:“你别抱怨,这有你的份!你享着名,我替你出力去干,还亏了你什么?”其实呢,天知道——更有饿瘪的肚子知道——若专为充肠填腹起见,树皮草根跟鸡鸭鱼肉差不了多少!真想不到,在区区消化排泄的生理过程里还需要那么多的政治作用。
不过,可口好吃的菜还是值得赞美的。
这个世界给人弄得混乱颠倒,到处是磨擦冲突,只有两件最和谐的事物总算是人造的:音乐和烹调。
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也是一种一贯的多元,调和滋味,使相反的分子相成相济,变作可分而不可离的综合。
最粗浅的例像白煮蟹和醋、烤鸭和甜酱,或如西菜里烤猪肉和苹果泥、渗鳘鱼和柠檬片,原来是天涯地角、全不相干的东西,而偏偏有注定的缘份,像佳人和才子、母猪和癞象,结成了天造地设的配偶、相得益彰的眷属。
到现在,他们亲热得拆也拆不开。
在调味里,也有来伯尼支的哲学所谓“前定的调和”,同时也有前定的不可妥协,譬如胡椒和煮虾蟹、糖醋和炒牛羊肉,正如古音乐里,商角不相协,徵羽不相配。
音乐的道理可通于烹饪,孔子早已明白,所以《论语》上记他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