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疱性药物与尿酸性肾病

合集下载

中药对尿酸性肾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对尿酸性肾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对尿酸性肾病的机制研究进展作者:王慧娟茅建春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年第06期【摘要】通过总结近年来相关文献,从肾脏尿酸性结石及炎症、肾脏尿酸转运蛋白和肾脏间质纤维化三个方面综述中药对尿酸性肾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关键词】尿酸性肾病;中药;机制研究;综述尿酸性肾病(uric acid nephropathy,UAN)是由于血尿酸升高导致的肾脏损害,内源性血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障碍造成的人体嘌呤代谢紊乱是血尿酸升高的重要原因。

UAN肾脏的损伤常表现为慢性间质性肾炎,久之会出现间质纤维化和尿酸结石,最终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值得一提的是间质性肾损害的程度与血尿酸升高的水平和持续时间呈正比[1-3]。

研究表明,血尿酸升高会明显增加慢性肾脏病的患病风险,血尿酸正常人群肾脏病的发生率为2.9%,与之相对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肾脏病的发生率则高达15.1%,是前者风险的5倍[4]。

现代医学治疗UAN主要采用降尿酸来减少肾脏的损伤,目前常用的降尿酸药主要分为两类,即抑制尿酸合成药物和促进尿酸排泄药物(肾小球滤过率物)[5]。

然而这两类药物副作用较大,特别对伴肾脏病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使用别嘌醇发生致命性过敏反应的风险增加[6]。

中医学运用中药配伍治疗UAN具有安全有效的优势,在一项中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疗效的系统评价中,肯定了中药治疗UAN的确切疗效,同时也指出中药治疗过程中无发生明显副作用的报道[7]。

近年来,对于中药治疗UAN的作用机制研究越发深入,本文就中药对UAN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中药抑制UAN肾脏炎症反应UAN肾脏可有肾间质和肾小管内尿酸盐结晶的沉积,这些结晶会导致炎性细胞浸润,激活NOD家族的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3(NALP3)通路[8],上调肾脏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和环氧合酶-2(COX-2)活性,促使炎性细胞浸润的部位释放大量炎症介质,这些炎性介质又会进一步激活相关免疫反应和炎症信号通路。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尿酸性肾病是一种以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结晶在肾脏引起的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的炎症为特征的疾病。

近年来,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迅速,不仅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而且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以期促进临床实践的进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一、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原理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清热解毒、化痰利尿、活血化瘀、调和脾胃等。

清热解毒是指通过中药清热泻火,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肾小管的尿酸结晶形成。

化痰利尿是通过中药的化痰作用,促进尿酸排泄,减少尿酸在体内的积聚。

活血化瘀是指通过中药的活血作用,改善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的微循环,减轻肾脏的炎症和损伤。

调和脾胃是指通过中药的调和作用,改善身体的整体状态,增强免疫功能,减少尿酸性肾病的复发。

1. 中药对尿酸排泄的影响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可以明显增加尿酸的排泄,降低尿酸在体内的积聚。

黄芪、茯苓、泽泻等中药被发现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改善尿酸性肾病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尿酸结晶在肾脏的形成是尿酸性肾病的病理基础。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可以抑制尿酸结晶的形成,减轻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的损伤。

石斛、川芎、川穹等中药被发现具有明显的抗结晶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尿酸在肾脏的沉积,减轻炎症和纤维化反应。

3. 中药对肾脏损伤的修复尿酸性肾病的发展离不开肾脏的损伤。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可以促进肾脏的修复,改善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的微循环,减轻肾脏的炎症和纤维化。

当归、首乌、桃仁等中药被发现具有显著的保护肾脏的作用,可以减少肾小管的退化和坏死,促进肾脏功能的逐步恢复。

尿酸的代谢在尿酸性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的理论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可以通过调节尿酸代谢相关的酶活性,影响尿酸的合成、分解和排泄,从而减轻尿酸在体内的积聚。

这对于进一步阐明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隋淑梅教授运用肾康降酸颗粒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经验

隋淑梅教授运用肾康降酸颗粒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经验
内蒙古 中医药
隋淑梅教授运用肾康 降酸颗粒治疗尿 酸性 肾病的临床 经验
李丽琦 王丹丹 蒋鹏娜 伊世华
关键词 : 隋淑 梅 ; 肾康 降酸 颗 粒 ; 尿 酸 性 肾病 中图分类号 : R 2 7 7 . 5 1
文献0 6— 0 9 7 9 ( 2 0 1 4 ) 0 4— 0 0 4 6— 0 1
或肿或麻木。土茯苓 降利水 湿 , 令 邪从下 除 , 二 药相 合燥湿 化 浊而津液归清 , 解毒利湿而下通水 道。大黄苦寒 , 通肠 解毒 、 逐 瘀通经 , 通大便利小便 , 使邪有出路 ; 姜 黄苦温 , 其力辛 苦 , 破 血 除风热 , 入脾 , 气 血兼理 , 与大 黄相伍 , 活 血之力 倍 增。此 四药 为 臣, 化湿 泄浊 、 活血 逐瘀 。君 臣 相配 , 使 经 脉 畅达 而湿 浊 消 利, 切合本病病机 之关键。佐 以牛膝活血 祛瘀 , 又助君 药补 养 肾气 ; 泽兰 、 丹参 活血调经 ; 湿浊郁久 易化热 , 故 以薏苡 仁 、 白花
经验指导教授之一 , 从 事 中医肾病的临床 、 教学 和科 研工作 3 0 余年 , 对于肾脏病 的治 疗积 累了丰富 的临床经验 , 采用 自拟 方 肾康降酸颗粒治疗尿酸性 肾病 , 疗效显著 , 现介绍如下。
1 病 名 及病 机分 析探 讨 尿酸性 肾病 属“ 痹 证… ‘ 痛风 ” “历节风 … 腰痛 …‘ 淋证” “ 癃 闭” “ 关格 ” 等范畴。《 素问 ・ 痹论》 谓: “ 风寒 湿三气 杂至 , 合而为痹 ” , 《 金 匮要略》 “ 历节病 , 诸肢节疼痛 , 身体魁赢 , 脚肿
如脱” 。《 格致余论》 “ 痛 风者 , 大率 因血得热 , 已 自沸腾 , 其后涉 冷水 , 或 立湿地 , 或扇 取凉 , 或卧 当风 , 寒 凉相 搏 , 热 血得寒 , 汗 浊凝涩 , 所 以作痛 , 夜则痛甚 , 行于阴也” 。《 诸病源侯论》 “ 脚 下

中医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摘要】尿酸性肾病(UAN)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或肾脏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尿酸分泌过多所致的肾损害,高水平的血尿酸不仅降低了肾小球滤过率,更加重了肾小管间质损伤及肾单位丢失,最终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中医学运用辨证治疗UAN疗效确切,本文对近几年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探索新思路。

【关键词】尿酸性肾病;中医;治疗;研究进展1.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古籍中虽无“尿酸性肾病”的病名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如关节红肿疼痛可归属于“痹证”“历节”“痛风”的范畴,如出现尿酸结石、血尿可归为“石淋”“血淋”的范畴,如出现肾功能不全时可归为“虚劳”“关格”等。

《素问·痹论篇》中认为痹证的产生与风、寒、湿邪密不可分。

著名医家赵振昌教授[1]认为本病脾肾两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由于脾主运化,能够升清降浊,肾主水,掌管水湿代谢,脾肾两虚则水液运化代谢异常,邪蓄日久,蕴结成毒,瘀于关节故见疼痛、肿胀、屈伸不利。

国医大师朱良春[2]总结出本病的病理基础在于“湿浊痰瘀,不通不荣”,可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或后天不良生活习惯致使脾肾两伤,清浊相淆,浊瘀伤肾,如此互为因果,如不及时治疗,将形成恶性循环,故临床中UAN患者病情大多反复缠绵,迁延不愈。

2.治疗方法2.1内治法2.1.1经验自拟方论治马宝东教授自拟固本排浊汤[3]治疗35例轻中度UAN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1.4%。

黄泽灿等[4]将44例UAN患者纳入研究,自拟益肾祛瘀化浊汤治疗3个月后,血UA、BUN、SCr均显著降低,有效率达79.5%。

钟云良等[5]采用何氏养肾方对30例UAN患者进行治疗,口服3个月后,总有效率高达83.33%, 24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血胱抑素C等指标治疗组改善显著。

刘汉伟等[6]通过临床研究证实了氯沙坦联合自拟固肾降酸方对UAN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88%。

2.1.2古方辩证治疗王宁[7]运用当归拈痛汤进行加减治疗32例湿热阻络证UAN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3.8%。

尿酸性肾病名词解释

尿酸性肾病名词解释

尿酸性肾病名词解释尿酸性肾病(UricAcidNephropathy,UAN)是指因尿酸沉积在肾小球滤过结构中而引起的一种肾脏病变。

它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约占慢性肾病的2.5%。

尿酸性肾病的病因非常复杂,可能有先天遗传、代谢异常、营养不良、细菌感染等参与,具有性别及年龄特异性。

尿酸性肾病可分为急性尿酸性肾病和慢性尿酸性肾病两种。

急性尿酸性肾病是指由于慢性尿酸性肾病而引起的病变,常发生于尿酸排泄受阻时,以阵发性肾小球肾炎为主,病程较短,常持续几天至数月,结局可以好转也可以造成永久性肾损害。

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发热、腹痛、血尿、体重减轻、可能伴有血液尿酸或尿酸血症等,临床症状可以持续缓慢发展,也可能有急性加重的特点。

慢性尿酸性肾病是指由于慢性排尿酸多而引发的肾脏病变,表现为肾小球和肾小管均可发病,常伴有慢性肾衰竭,以体征性血尿、贫血、水肿、高血压为主,常以慢性肾小球坏死后可开始发展慢性肾功能衰竭。

尿酸性肾病的治疗主要着重于控制尿酸的排泄,以减轻病理变化,同时也需要补充水、电解质和氮、氧平衡。

针对急性病变,要有积极的抗感染治疗,采取较强的抗炎治疗,减少尿酸的排泄,以减缓尿酸沉积,同时控制尿酸超生,减少尿酸沉积,缓解肾脏病变。

针对慢性病变,要采取积极的抗炎治疗,维持水、电解质、氮、氧平衡,并循证给予抗高血压、抗肿瘤、抗感染和免疫抑制药物。

尿酸性肾病的早期发现和高效的治疗非常重要。

一旦发现病变,就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检查血、尿酸、血压等指标,支持正确的诊断,并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

治疗尿酸性肾病除了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通过生活方式来改善病情,使病人获得有效的康复治疗。

病人应避免饮食中脂肪、糖类过多,饮食宜以碱性蛋白质和降尿酸食物为主,以减少尿酸排泄;同时,还需要增加体力活动,减少静坐时间,增强体质;还要注意预防感染,如发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以保证肾脏的健康。

综上,尿酸性肾病的起源与发病机制仍不太清楚,尤其是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病因至今仍不明确。

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研究进展作者:张金焕张剑勇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8年第08期【摘要】高尿酸血症导致的肾损害成为高尿酸血症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目前现代医学对尿酸性肾病的病机和治疗的研究逐渐清楚。

但由于诊断为尿酸性肾病时肾损害已经是中晚期,且西药的毒副作用不能忽略,因此近年来从中医药方面寻求有效且安全的防治方法为本病开阔了前景。

本文旨在从中医治疗尿酸性肾病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尿酸性肾病;中医药;辨证论治;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56.5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5-0033-04尿酸性肾病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的高尿酸血症所导致的肾损害,通常称为痛风肾病,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高血压及肾小管功能损害等[1]。

Feig等[2]研究发现在有效的降尿酸药物出现之前,50%上的痛风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接近100%的痛风患者尸体解剖发现有肾脏病。

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主要是控制尿酸及治疗已发疾病,但容易复发,且毒副作用大[3]。

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尚缺乏相应的指南。

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对本病的病机认识、治疗均有一定的进展,对尿酸性肾病早期干预及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笔者就中医药对尿酸性肾病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 病名释义中医病名并无“尿酸性肾病”的记载,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相应的中医学“痹症”、“历节病”、“尿浊”等范畴。

朱丹溪《格致余论》中提出:“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也”,故以四肢关节痛者可归属于白虎历节;《诸病源候论·石淋候》:“石淋者,淋而出石也。

”因此尿酸结石或血尿为主要表现者,可归为“石淋”“血淋”;腰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则归属于“腰痛”;以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可归于“尿浊”“膏淋”;肾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者,归为“水肿”“肾水”“癃闭”等。

尿酸高易伤肾,长期服用这些升尿酸药物需警惕肾损伤!

尿酸高易伤肾,长期服用这些升尿酸药物需警惕肾损伤!

尿酸高易伤肾,长期服用这些升尿酸药物需警惕肾损伤!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并称为四高的高尿酸并非“浪得虚名”,长期高尿酸血症会使尿酸沉积在肾组织内,造成肾损害,甚至导致尿酸性肾病。

下面几种药物,长期使用容易影响机体尿酸的排泄,导致高尿酸血症,大家在服用时一定要小心!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图片1.利尿剂利尿剂会影响肾脏排泄尿酸,导致尿酸升高。

尤以髓袢利尿剂(如呋塞米)和噻嗪类(如氢氯噻嗪)最为常见。

此外,吲达帕胺片、复方利血平片等含有利尿剂成分的降压药,也容易引起高尿酸血症。

2.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影响肾血流量,并降低肾小球的滤过率,减少尿酸排泄,尤其与利尿剂合用时,更容易引起高尿酸血症。

3.喹诺酮类即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抗生素类药物。

4.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及他克莫司等具有肾毒性的治肾药,可影响肾脏的排泄功能,升高尿酸。

5.阿司匹林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可引起尿酸潴留,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

6.维生素C、烟酸:大剂量使用这两种物质时,血尿酸会升高。

7.糖皮质激素及肿瘤化疗药物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性抗肿瘤化疗药物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时,可杀死细胞数量急剧增加,嘌呤降解量增多,诱发高尿酸血症。

8.含乙醇的药物乙醇导致体内乳酸和酮体积聚,其中的β-羟丁酸会竞争性抑制尿酸排泄,引起高尿酸血症。

9.果糖果糖进入人体,会导致嘌呤代谢酶的活性增加,使尿酸产生速度加快,导致细胞内血尿酸升高。

10.肌苷肌苷是人体嘌呤代谢的中间产物,终产物为尿酸,长期使用会引起高尿酸血症。

11.胰酶制剂胰酶中含有大量的嘌呤,如果长期大量使用,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一般情况下,药物导致的血尿酸升高是可逆的,只要不是长期大量使用,停药后大多很快恢复正常。

但如必须使用上述某些药物,注意在服药期间适量多饮水,保证每日尿量在2000~2500ml左右,增加尿酸的排泄。

必要时可加服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服用喹诺酮类药物患者除外)。

尿酸性肾病名词解释

尿酸性肾病名词解释

尿酸性肾病名词解释
尿酸性肾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主要表现为尿酸升高,通常指尿酸浓度高于正常范围。

这种代谢性疾病也被称为高尿酸血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尿酸水平异常,是一种先天性疾病。

尿酸性肾病主要是由于尿酸合成过程中发生变化导致尿酸排泄减少或尿酸合成过程中失去控制而导致血清尿酸升高所引起的,其发病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常见的尿酸性肾病主要有以下三种:
1. 自身免疫性尿酸性肾病:这种病侵犯局部肾脏细胞,可损伤肾小球滤过功能,导致尿酸排泄减少而发病;
2. 遗传性尿酸性肾病:这一类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在于尿酸合成过程中某些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尿酸合成过程失效,使尿酸排泄减少而发病;
3. 其他原因引起的尿酸性肾病:在尿酸合成前中可能会受到慢性炎症、细菌感染、服用某些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病。

尿酸性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无痛性结石、血尿、无痛性血压升高和肾功能异常等。

如不及时处理,甚至会导致肾衰竭、糖尿病肾病和肾小管不全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尿酸性肾病应尽早发现、早期确诊和治疗,以避免肾脏功能受到损害。

10种中成药治疗尿酸性肾病,清热利湿、健脾益肾、活血化瘀

10种中成药治疗尿酸性肾病,清热利湿、健脾益肾、活血化瘀

10种中成药治疗尿酸性肾病,清热利湿、健脾益肾、活血化瘀展开全文尿酸性肾病又称痛风肾病。

本病初期,以关节疼痛为主症者,属于中医学的“痛痹”“历节”等范畴;以泌尿系结石为主要表现者,属于“血淋”“石淋”“腰痛”等范畴;后期导致明显肾脏病变者,属于“水肿”“虚劳”“浊毒”“关格”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尿酸性肾病病机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脾肾气虚或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日久脾肾两虚,脾失运化,肾失主水,清浊失司,湿浊内生,久病入络,浊瘀互结所致。

本病病位在肾,与脾密切相关,病性属于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瘀为标,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大法。

本病起病初期以清热化痰、利湿泄浊、活血化瘀为主,兼顾扶正;后期以健脾益肾固本为主,兼顾泄浊。

中医将尿酸性肾病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尿酸性肾病分为痰热阻络、湿热夹瘀、脾肾两虚与湿浊内蕴3个证型;慢性尿酸性肾病分为痰热阻络、湿热内蕴、瘀血阻络、肝肾阴虚4个证型。

选药原则中成药治疗尿酸性肾病,应根据类型及证候不同辨证施治。

急性尿酸性肾病的痰热阻络证型宜采用清热化痰、通络止痛药物;湿热夹瘀证型宜采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药物;脾肾两虚与湿浊内蕴证型宜采用健脾益肾、利湿通痹药物。

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痰热阻络证型宜采用温化痰饮、泄浊通络药物;湿热内蕴证型宜采用利湿清热、化瘀活血药物;瘀血阻络证型宜采用益气健脾、活血化瘀药物;肝肾阴虚证型宜采用滋养肝肾、升清泻浊药物。

用药方案(特别提醒:本文用于医学交流,中成药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切勿自服)一、急性尿酸性肾病1、痰热阻络证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灼热肿痛,病位喜凉,但受凉后疼痛加重,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宜选用:肾炎四味片,每次8片,每天3次。

2、湿热夹瘀证型主要表现为腰痛如折,全身关节肌肉痛如锥刺,关节痛风石形成,局部红肿疼痛,小便滴沥,小腹拘急,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黄或腻,脉涩或细数。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尿酸性肾病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尿酸结晶在肾小管或肾盂沉积,引发肾功能损害和尿路炎症,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利用药物降低血尿酸水平,但是随着中药治疗的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中药被用于尿酸性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本文将对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中药对尿酸性肾病的治疗作用1. 清热解毒尿酸性肾病的发生与热毒有关,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肾脏炎症和肾小球损害,因此清热解毒的中药广泛应用于尿酸性肾病的治疗。

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肾小球的损伤,从而改善尿酸性肾病的症状。

2. 利尿排酸尿酸性肾病常伴有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结晶在肾脏沉积,因此利尿排酸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重要手段。

中药中有许多具有利尿和排酸作用的药材,如茯苓、泽泻、车前子等,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减少尿酸在肾脏的沉积,从而减轻肾脏的损伤。

3. 滋阴清热尿酸性肾病患者常伴有肾阴虚热的症状,如口干、口渴、尿短等。

滋阴清热的中药可以起到调节肾脏阴阳平衡的作用,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和损伤。

常用的滋阴清热的中药包括玄参、知母、麦冬等,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1. 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近年来,许多中药复方被用于尿酸性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清热解毒利尿方、滋阴清热排酸方等具有多种功效的中药复方,经临床验证对尿酸性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这些中药复方通过多种药物的配伍,可以综合调理肾脏功能,减轻尿酸性肾病的症状,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 中药治疗的临床研究一些临床研究证实了中药在尿酸性肾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

有研究表明,利用清热解毒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患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尿酸水平,改善肾功能,减轻疾病的症状。

这些临床研究为中药在尿酸性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为中药的临床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尿酸高与肾功能的关系【健康小知识】

尿酸高与肾功能的关系【健康小知识】

尿酸高与肾功能的关系
文章导读
尿酸高主要是人体内的嘌呤发生了代谢紊乱,从而导致血液中尿酸含量增多而诱发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肾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代谢器官,在出现尿酸高现象的时候,很多患者担心会对肾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诱发更加严重的后果。

那么,尿酸高与肾功能的关系是什么?
肾脏代谢尿酸的过程
首先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球的过滤是人体第一遍代谢尿酸,当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降低的时候,这是肾脏功能不全或者肾功能衰竭的表现,此时会引起尿酸偏高。

其次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建立的过滤作用的基础上的,当人体肾小管对于尿酸的重吸收作用减弱的时候,人体就很容易代谢出尿酸,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较多降尿酸的方法,比如药物治疗,别嘌醇片就是一直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达到降低尿酸浓度的功效。

它都会引起尿酸浓度变化。

尿酸引起的肾损害
主要为三种类型,即慢性尿酸性肾病、急性尿酸性肾病和尿酸性肾石病,三者可互有重叠。

1.慢性尿酸性肾病:症状隐匿,表现为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夜尿增多、低比重尿、镜下血尿、少量蛋白尿、腰痛、水肿、高血压,逐渐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确定慢性高尿酸血症后,需仔细分析是否存在其他疾病如急慢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淋巴瘤等。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高尿酸血症是否为肾脏病所致。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由于尿酸排泄减少可导致血尿酸升高,但其蛋白尿往往较多,且很少出现痛风。

长期尿酸高对肾脏有什么影响

长期尿酸高对肾脏有什么影响

长期尿酸高对肾脏有什么影响近几十年来,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尿酸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多年来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尿酸也是肾脏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危险性甚至高过蛋白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方式的改变,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根据各地患病率的报道,在我国约有1.22亿高尿酸血症患者,约占总人口的10%。

高尿酸血症有原发性、继发性之分,也存在无症状、症状性(痛风)高尿酸血症的不同,造成的肾损害也包括急性、慢性尿酸性肾病和尿酸性肾结石。

那么,长期高尿酸状态对肾脏会有什么影响呢?一、什么是尿酸尿酸是一种弱酸,以尿酸盐的形式存在于整个细胞外液中,它是人及灵长类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在肝脏及小肠内合成。

内源性核酸分解产生以及食物中摄入的嘌呤经核苷酶分解为次黄嘌呤,后者经黄嘌呤氧化酶作用变为黄嘌呤,并进一步降解为尿酸。

在非灵长类哺乳动物尿酸可被进一步氧化为尿囊素。

进化过程中尿酸氧化酶的基因突变使人类体内尿酸不能进一步代谢为尿囊素,而直接以原形经肾脏及消化道排出,这也使得高尿酸血症成为可能。

二、正常的尿酸值和高尿酸值分别是多少受种族性别、年龄、生活饮食方式及尿酸排泄能力的影响,不同个体之间血清尿酸水平有很大差异。

由于雌激素具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正常成年男性血清尿酸水平较女性高,而绝经后女性的尿酸水平则显著升高。

据报道美国成年男性血清尿酸水平为132-450μmoI/L,女性为126-396μmoI/L,我国男性为148.7-416.4μmol/L,女性为89.2-356.9μmoI/L。

高尿酸血症通常被定义为男性>7.0mg/dl(416.4μmoI/L),女性>60mg/dl(356.9μmoI/L),分为急慢性两种,前者多见于大量酒精的摄入、肿瘤溶解综合征及高嘌呤、高蛋白饮食,后者则多源于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肾小管尿酸分泌的减少及重吸收的增加。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1. 引言1.1 疾病背景尿酸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由于尿酸在体内沉积引起的。

尿酸是人体代谢产物之一,如果尿酸在体内过多积累,就会形成尿酸盐结晶,引起肾脏炎症和损伤。

尿酸性肾病患者常表现为肾病综合征、高尿酸血症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尿酸性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但传统西药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尿酸性肾病的患者至关重要。

中药作为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方法,近年来在尿酸性肾病的治疗中备受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中药能够通过调节体内的环境和改善肾功能,对尿酸性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深入研究中药在尿酸性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尿酸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方法有限且效果不佳。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对于尿酸性肾病的治疗具有潜在的优势和独特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对尿酸性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其临床疗效,并深入研究中药在治疗尿酸性肾病中的作用机制,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进一步推动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探索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依据。

1.3 研究意义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中药在治疗尿酸性肾病中的作用已经被广泛研究和验证,其疗效显著且安全。

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足之处的探讨,有利于完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对于推动尿酸性肾病的治疗进展,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对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力的依据和指导。

高尿酸性肾病名词解释

高尿酸性肾病名词解释

高尿酸性肾病名词解释
高尿酸性肾病(HyperuricemicNephropathy)是一种心血管系统相关的疾病,也称为“高尿酸血症性肾病”。

它主要指尿酸水平超过正常值,并且影响肾脏功能的疾病。

高尿酸性肾病是一种复杂病,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本身具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另一方面是不具有高尿酸血症但由于其他药物,不良饮食,精神压力等原因导致尿酸水平升高的患者。

高尿酸性肾病的主要症状有肾炎、水肿、血尿、血糖异常、高血压等。

如果没有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慢性肾衰竭,甚至是急性肾衰竭。

高尿酸性肾病的治疗主要是缓解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如药物及不良生活习惯改善,控制血压,改善饮食,控制体重,心理治疗等。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改善血酸的药物,如降酸药、抑制尿酸代谢药物等。

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定期进行详细的血液检查,对血尿酸水平进行监测,以及注意菌素耐药性测试,以及按时检查尿液检查,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机体的健康。

高尿酸性肾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必须正确把握其发病机制,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

患者应听从医生的建议,遵循正确的治疗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从而减少发病的风险,改善肾功能。

总之,高尿酸性肾病是一种治疗起来比较困难的疾病,患者必须
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以避免发展出更严重的后果。

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改善饮食,规律运动,控制血酸水平,改善心理状态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尿酸血症性肾病的发病率。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尿酸性肾病是一种由于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结晶在肾脏中沉积,引起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的疾病。

虽然西药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但存在副作用、疗效不佳等问题,因此寻求中药治疗的方法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就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中药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乌芎、熟地黄、桑叶、丹参、薏苡仁、金银花等。

这些中药能够通过不同途径调节尿酸代谢平衡,降低血尿酸浓度,防止尿酸结晶形成,促进肾脏废物排泄,修复肾脏组织等作用,从而达到改善症状和缓解疾病的目的。

研究表明,乌芎具有降低尿酸浓度、提高肾脏排泄功能的作用,且对肝肾功能损伤有保护作用,可用于尿酸性肾病的治疗。

熟地黄在中医上有“大补减”之说,可以调节尿酸代谢平衡,促进尿酸的排泄,同时还有改善心血管和肾脏功能的作用。

桑叶中富含酶解叶绿素,可以促进尿酸排泄,同时还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丹参具有血管扩张、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多种作用,有改善肾脏功能的作用。

薏苡仁具有利尿、清暑、降尿酸等作用,可用于缓解尿酸性肾病的症状。

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作用,可以调节机体免疫、抗炎,从而能够改善尿酸性肾病患者的肾脏功能。

还有一些研究探讨中药方剂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疗效。

比如,“通淋口服液”是由当归、川芎、苍术、龙牡壳等中药组成的方剂,可以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症状,降低尿酸浓度,促进肾脏代谢、排泄功能的提高。

另外,基于肾阴虚型尿酸性肾病,也有较多针对性的中药治疗方案。

总体而言,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特别对于那些不能耐受或者不适合西药治疗的患者而言更为重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药效不同、治疗时间不同、疾病类型不同等因素,中药治疗的疗效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同时,还需要加强中药对尿酸代谢和肾脏功能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为更好地治疗尿酸性肾病提供科学依据。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尿酸性肾病是一种由于尿酸代谢异常引起的肾脏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在临床上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中医认为尿酸性肾病与肾脏虚损、湿热内蕴有关,所以治疗时要调理肾气、疏通经络、清除湿热。

1. 清热类中药:如黄芩、鲜板蓝根、竹叶、雄黄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草药,可以清除体内的湿热,促进尿酸排泄,达到治疗尿酸性肾病的效果。

2. 利尿类中药:如车前子、木通、豆腐渣等具有利尿作用的草药,可以增加尿液的排泄量,帮助清除体内的尿酸,缓解尿酸性肾病的症状。

3. 肾阳虚类中药:如鹿茸、枸杞子、淫羊藿等具有补肾阳、温肾阳的作用,可以增强肾脏的功能,促进尿酸代谢,治疗尿酸性肾病。

4. 祛风湿类中药:如桑枝、羌活、藁本等具有祛风湿、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尿酸性肾病患者的症状,缓解关节疼痛。

近年来,研究者还通过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的治疗尿酸性肾病的活性成分:1. 黄酮类化合物:如栀子、雷公藤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抑制尿酸生成酶的活性,减少尿酸的产生。

2. 黑蝉蜕素:具有降低尿酸血症的作用。

3. 牛膝、天麻中的皂苷类成分:可以减少尿酸的生成和排泄,达到治疗尿酸性肾病的效果。

一些中药复方的应用也得到了一些研究支持,如感冒灵颗粒、消食利尿胶囊等,这些复方药物由多种中草药组合而成,可以综合调理尿酸代谢,提高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疗效。

尽管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研究还不够详尽,临床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疗效需要长期观察,疗效评价的标准还不够明确,临床应用的规范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在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尿酸性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医嘱,结合中西医的治疗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小心痛风伤了您的肾

小心痛风伤了您的肾

小心痛风伤了您的肾作者:许倬来源:《家庭医学》2022年第02期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增加。

大部分人认为痛风就是一种关节病,来得快,去得也快,平时不痛不痒没什么大事。

其实,痛风不仅常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相伴相随,而且当尿酸长期升高沉积在肾脏时,还会悄悄地导致。

肾脏损害,进而引起肾功能衰竭或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痛风不仅蚀骨还伤肾,可谓是痛在关节,伤在。

肾脏,是。

肾脏不能承受之“痛”。

高尿酸血症、痛风与肾脏损害1.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状态。

在血液生化检查中有一项指标为血尿酸,但有些人不明白什么是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升高与痛风之间有什么关系。

其实,持续高尿酸血症可能会引起痛风发作,血尿酸升高是痛风发病的基础。

具体来讲,高尿酸血症是指在正常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微摩尔/升,女性>360微摩尔/升。

痛风是高尿酸血症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软组织和肾脏,引起的关节炎、皮肤病变及。

肾脏损害等。

因此,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状态。

调查发现,约1/3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为痛风,血尿酸浓度越高,发生痛风的风险越大。

2.痛风患者100%存在肾脏病变。

早在19世纪末,人们就发现了痛风与。

肾脏疾病之间的关系,两者互相影响。

人体生成的尿酸大部分需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而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有限。

当体内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时,过高浓度的尿酸会形成尿酸盐结晶,在通过肾脏排泄的过程中沉积在。

肾组织,从而引起。

肾结石、间质性。

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肾脏损害。

如果在原本就有慢性。

肾脏疾病的基础上发生血尿酸持续升高,则。

肾功能恶化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因此,肾脏是除关节之外痛风最易侵犯的部位。

尸检证实,几乎100%的痛风患者都存在。

肾脏损害。

调查显示,高尿酸血症人群比正常人群患慢性。

肾脏病的风险高3倍,大约1/3痛风患者在疾病进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肾损伤。

宋立群教授治疗尿酸性肾病用药规律的研究

宋立群教授治疗尿酸性肾病用药规律的研究

实践应用效果和评价
宋立群教授的治疗方案在临床 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患 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肾功能得到了保护和改善。
通过观察患者的血尿酸水平、 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等指标的 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
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也得到 了明显的改善,患者对治疗的
满意度较高。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与贡献
尿酸性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
宋立群教授是著名中医学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尿酸性肾病的诊治具有 独到的见解。
研究宋立群教授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用药规律,有助于总结经验,提高临床疗效, 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和方法
目的
总结宋立群教授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用药特点及规律,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确定尿酸性肾病的主要病机
本研究通过对宋立群教授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相关文献的 梳理,确定了尿酸性肾病的主要病机为“湿、热、瘀、 虚”。
发现药物治疗规律
通过对宋立群教授治疗尿酸性肾病的处方进行分析,发 现了其用药规律,如多用清热解毒、利湿泄浊药,慎用 温燥药,注重活血化瘀、健脾补肾等。
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所得结论可为临床医生在诊治尿酸性肾病时提供 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用药种类和特点
使用中药为主
宋立群教授在治疗尿酸性肾病时,主要使 用中药方剂,如四妙丸、六味地黄丸等, 这些方剂具有清热利湿、养阴补肾等功效 。
用药种类多样
除了中药方剂外,宋立群教授还常使用多 种西药,如降尿酸药物、抗炎药等,这些 药物能够快速缓解病人的症状。
用药剂量和频率
中药按症定量
宋立群教授在使用中药时,会根据病人的症 状和体质特点来确定药物剂量,以达到个体 化的治疗效果。

老年尿酸性肾病的诊断与治疗

老年尿酸性肾病的诊断与治疗

老年尿酸性肾病的诊断与治疗
邢昌赢
【期刊名称】《实用老年医学》
【年(卷),期】2006(20)1
【摘要】尿酸性肾病是指尿酸盐沉积于肾髓质、间质或远端集合管所致的损害。

〉85%尿酸性肾病在32岁以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原发者男女之比为20.7:1;继发者男女之比为1.25:1。

人群普查发现,痛风患者中仪有10%~20%有临
床肾脏疾病表现,而在病理上几乎所有痛风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肾病病理改变,特别是老年人极易漏诊和误诊,漏误诊率达34%~59%,因此,要努力提高尿酸性肾病的诊治水平,避免肾衰竭的发生。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邢昌赢
【作者单位】210029,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人民医院肾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
【相关文献】
1.复方矢志方对老年尿酸性肾病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J], 王骆冰
2.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治疗及相关问题——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解读 [J], 刘梅林
3.优选降压个体化方案强化老年高血压管理——2011版《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近日出台 [J],
4.老年尿酸性肾病8例临床分析 [J], 张培毅;张绍维;贝光霞;吴玉权
5.“2019老年医学国际高峰论坛”“《感染诱发的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19》发布会”隆重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抬高患肢 7.根据所用的化疗药物,进行热敷或冷敷, 或用六合丹、50%MgSO4湿敷 8.疼痛剧烈者可用2%利多卡因或2%普鲁卡 因局部封闭 9.若没有解毒剂可用2%普鲁卡因或2%利多 卡因2ml+NS5-10ml或用50-100mg氢可局部 注射
10.密切观察随访,外渗损伤溃疡一般 3—10天发生,观察时间不得少于10天 11.功能锻练: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合理 的屈肘、握拳、外展内旋运动,避免出 现关节强直、肌肉萎缩严重后果 12.出现严重的组织损伤或溃疡时,应考 虑手术切除 13.将渗漏及处理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医 生
• 刺激性药物:外渗后引起局部组织灼伤 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
• 非刺激性药物:外渗后不对组织产生不 良反应
发疱性化疗药物
氮芥 阿霉素 表-阿霉素 柔红霉素 吡 喃阿霉素 更生霉素 光辉霉素 放线菌素 丝裂霉素 长春新碱 长春花碱 长春地辛 长春瑞滨 多柔比星
一旦发现发疱性或刺激性化疗药物外 渗或怀疑有渗漏,均按外渗进行处理
3.用药护理:遵医嘱口服别嘌醇,以抑制尿酸形成。在化疗给药前后的 一段时间里遵医嘱给予利尿剂,及时稀释并排泄降解药物。注射药液 后,嘱病人半小时排1次,持续5小时,就寝前排尿1次。
对于发疱性药 物我们又该怎 么做
发疱性化疗药:常规实行中心静脉置管 应避免在患侧上肢进行化疗;上腔静脉阻塞综 合症的患者应避免在上肢进行化疗 ;一般不宜 采用下肢静脉,必要时行股静脉置管
三、化疗药外渗的处理原则:
停止
回抽
评估 解毒 封闭 冷敷 涂抹 抬高
• 1.立即停止药物注射,保留注射针头 • 2.回抽残留的药物,回抽的血及液体量 以3~5ml为宜 • 3.可选择 • 4.避免局部按压 • 5.在渗漏部位皮下多点注射相应的解毒 剂
尿酸性肾病
• 原因: 由于化疗,导致大量的白血细胞 被破坏,血清及尿液中尿酸水平明显升 高,尿酸结晶析出积聚于肾小管,从而 影响肾功能。
表现:
1.肾外表现:关节炎、痛风石、痛风结节、高脂血 症、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等。 2.肾脏损害表现:水肿、蛋白尿、高血压、夜尿; 有肾结石者表现为腰痛、血尿或尿频、尿急、尿 痛和发热。
发疱性药物 尿酸性肾病
一. 概述
• 化疗是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 • 化疗的毒性反应 全身 静脉炎 局部 外渗
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输注过程中意外 地渗 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 临床表现 红肿 疼痛 组织坏死 不良后果 外科清创、植皮、截肢,经济负 担 引起医疗纠纷、医疗事故
二、化疗药物刺激性分类
• 发疱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 死的药物,是必须高度警惕的一类药物
化疗期间,予以的护理:
1.病情观察:定期检查白细胞计数、血/尿尿酸含量以及尿沉渣检查,记 录24小时出入量,注意观察有无血尿或腰痛发生,一旦发生血尿, 应通知医生停止用药,同时检查肾功能。 2.供给充足的水分:鼓励病人多喝水(>3000ml/d),有利于尿酸和化 疗药降解产物的稀释和排泄,减少对泌尿系统的化学刺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