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血脂分析
96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分析
96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分析作者:王亚慧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08期【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对脑梗塞的影响。
方法:本文选择了2015至2016年度到我院就诊的96例脑梗塞患者和96例非脑梗塞患者,将其分为脑梗塞患者组和非脑梗塞患者组,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脂测定检查,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概率和血脂水平。
结果:相比较非脑梗塞患者而言,脑梗塞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概率更高,且血脂水平较高。
P【关键词】:96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3--01颈动脉是人体脑供血过程中的关键血管,而血脂水平异常则是颈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的关键因素之一,由此可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和脑梗塞疾病之间有着显著的关系[1]。
为此,本文选择了2015至2016年到我院就诊的96例脑梗塞患者和96例非脑梗塞患者,研究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对脑梗塞的影响。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择了2015至2016年度到我院就诊的96例脑梗塞患者和96例非脑梗塞患者,将其分为脑梗塞患者组和非脑梗塞患者组。
脑梗塞患者组中男性患者有56例,女性患者有40例,合并高血压患者有40例,合并冠心病患者有30例,合并糖尿病患者有26例;非脑梗塞患者组中男性患者有55例,女性患者有41例,合并高血压患者有38例,合并冠心病患者有3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有26例。
1.2 实验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脂测定检查,具体如下。
1.2.1 颈动脉超声检查本次頸动脉超声检查应用的是在日本东芝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
在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需要另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并尽量仰伸头部,另颈部能够充分暴露在检查设备下[2]。
检查工作应当从患者的锁骨上窝颈总动脉开始,并将检查部位逐渐转向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重点检测内容是患者管壁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否存在斑块、如果存在斑块斑块大小、结构、数量、分布位置等信息。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观察分析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5月该院住院的6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对患者的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
结果:本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9例,其中13例1个月内发展为脑卒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复发18例,占30%,48例得到随访。
结论:高血脂、高血压是脑梗死重要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应加强预防及治疗。
标签:脑梗死;高血压;高血脂;颈动脉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系统中一种最常见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简称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rteriosclotic cer -bralinfarction),是由于脑部的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而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或脑动脉血栓形成造成局部脑组织坏死[1]。
导致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有诸多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内分泌紊乱、高脂血症以及遗传等因素。
本文现将该院自2011年5月2012年5月月就诊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其中男性38 例,女性12 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60.5 岁。
所有病例均按《实用神经病学》(第2版)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标准[2]、全部病例行脑CT或MRI扫描予以诊断。
1.2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头痛18例,呕吐14例,抽搐9例,失语6例,意识障碍16例。
发病时情况:静态下发病38例(63.3%),动态下发病20例(33.3%),不详2例(3.3%)。
1.3仪器与方法本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仔细询问及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如吸烟、酗酒、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卒中家族史等,并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糖、血脂、血清白蛋白、血粘仪检测血液流变学等各项指标,并行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
2结果本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9例,其中13例1个月内发展为脑卒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复发18例,占30%,48例得到随访。
76例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分析
76例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分析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急性脑硬塞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特点,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
方法76例老年急性梗塞患者,测定全血粘度(BV)、血浆粘度(PV)、血小板聚集率(PAg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总胆固醇(CT)、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 (a) ]、载脂蛋白(Apo)A1、B、E。
结果TC、TG、HDL、LDL、LP(a)、ApoA、ApoB各项在急性脑梗塞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BV、PV、PAgt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BV及PAgt分别与TC、TG、LDL呈显著正相关,与HDL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血脂异常、高凝与高粘度血症构成了老年脑梗塞发病的重要环节,血脂的变化与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的改变密切相关。
【关键词】脑梗塞血脂血液流变学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6-0014-02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脂异常与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我们分析了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特点,并就二者的相关性作一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对象1.1.1急性脑梗塞(CT)组:76例,为我院2007年元月至2011年2月间住院患者,男,46例,女30例,年龄60~84岁,平均70.2±8.3岁,所有患者均作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
1.1.2对照组:76例,男47例,女29例,年龄60~84岁,平均71.4±10.2岁,为相应年龄组健康体检者,排除脂质代谢及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功能异常。
2组统计学分析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
1.2实验室检查1.2.1CI组采集发病后24小时内的空腹静脉血,采集前未用抗凝和溶栓药物。
脑梗塞患者的血脂水平分析
脑梗塞患者的血脂水平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其相关性。
方法:选择脑梗塞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正常健康人60例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血脂四项指标的检测。
结果:观察组的tc、tg与ldl-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1.2 血脂检验所有入选者清晨空腹采血5ml,抗凝后,3000r/min离心取血清2-3ml,采用日本olynmpusau640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测定,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上进行。
1.3 观察指标观察的指标主要为血脂相关指标,包括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
同时具体分析了血脂与脑梗塞发病的相关性。
1.4 统计方法采用sas13.0软件进行分析,血脂相关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组间对比应用非参数检验方法,相关分析采用传统回归分析,采用两侧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2 结果2.1 血脂对比经过观察,观察组的tc、tg与ldl-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脂与脑梗塞发病的相关性在观察组中,高胆固醇血症15例,高甘油三酯血症19例,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14例,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12例。
经过分析,tc、tg、ldl-c与hdl-c含量与脑梗塞发病都有明显相关性(p<0.05)。
3 讨论脑梗塞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3]。
其临床症状复杂,与脑损害的部位、缺血的严重程度、合计疾病等有关。
由于诊断技术的发展,脑梗塞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约占脑梗死的30%,病死率约为12%,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复发性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4-5]。
脑梗塞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包括脂肪浸润学说、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学说、损伤反应学说等。
不同年龄阶段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血脂水平表达及意义
不同年龄阶段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血脂水平表达及意义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血脂水平表达及意义。
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5月本院急诊收治的2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所有患者分为青年组40例、中年组105例、老年组125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50例,检测hs-CRP、血清Hcy和血脂水平,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中年组与老年组Hcy、hs-CRP、TC、HDL-C、LDL-C,青年组Hcy、hs-CRP、HDL-C与对照组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中老年组三组中Hcy、hs-CRP、HDL-C检出率均较高,中老年组的LDL-C检出率较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间TG、TC、HDL-C、LDL-C呈正相关,HDL-C与hs-CRP呈负相关,hs-CRP与血清Hcy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
结论:高血清Hcy是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典型独立危险因素,可将其作为临床重要参考指标监测患者病情,辅助临床诊疗。
标签:急性脑梗死;血清Hcy;hs-CRP;血脂;相关性脑梗死是临床多发病,急性脑梗死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非常凶险,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
由于近年来脑梗死的临床发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所以加强对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实施防治举措[1]。
临床研究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是造成脑梗死并发的典型性危险因素,但是其与患者血脂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的联系还尚未明确[2]。
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血清血清Hcy、hs-CRP、血脂水平表达及意义可有效指导临床治疗工作,为临床判断提供有效参考。
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4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27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4月-2013年5月本院急诊收治的2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CT或MRI检查等),符合国际心脑血管会议制定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发病均在12 h内。
血脂\纤维蛋白原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观察
血脂\纤维蛋白原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观察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纤维蛋白原的关系。
方法将脑梗死患者按颈动脉硬化程度分为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组,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_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BG)浓度、D2聚体(D_ D),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FBG的关系。
结果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组TG、LDL_C、apoB、FBG浓度显著高于内膜增厚组和对照组,内膜增厚组TG、LDL_C、apoB、FBG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LDL_C、Lp(a)、FBG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
结论LDL_C、Lp(a)、FBG 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检测脑梗死患者的血脂、FBG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对疾病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标签:脑梗死;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重要的病理基础,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MT)增加是心脑血管事件的有效预测因子[1]。
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年龄、吸烟、性别、肥胖不能解释所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本文研究旨在发现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以便更好的干预治疗。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22例,男72例、女50 例,年龄45~82(66.8±8.1)岁。
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成颈动脉内膜增厚( 1.0mm≤MT<1.2mm)组36例、斑块形成(局部隆起增厚向管腔内突出,MT≥1.2mm,但未造成管腔狭窄52例)及管腔狭窄(管腔狭窄程度≥50% 34例)组共86例。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23项血液生化检测指标分析意义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23项血液生化检测指标分析意义江爱云【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23项血液生化指标对患者健康评估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42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23项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于正常参考值≥10%的生化指标有:BUN、CREA、血糖、TG、LDL;低于正常参考值≥10%的生化指标:TP、ALB、CREA、UA、血糖、K、Na、Cl、CO2、Ca、APOB、HDL;而减低正常参考值≥50%的生化指标有:HDL、TP.结论: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在平常的康复治疗中要注意基础疾病的治疗,以及注意营养的补充并防止电解质紊乱情况的发生.【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7(030)021【总页数】2页(P3244-3245)【关键词】脑梗死后遗症;血液;生化指标【作者】江爱云【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3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发生障碍而引起的一种脑部病变,并且据资料显示近些年脑梗死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而临床上根据其发病机制也提出了相应的治疗与预防方式,但是仍有较多的脑梗死患者发病后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而发生后遗症的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治疗,在这一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健康评估[1]。
生化检查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评价人们健康状况常用方式,可通过检查其表达水平判定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营养、电解质平衡情况[2]。
但是目前有关此项研究的报道甚少。
所以本文对我院42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来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42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等器官严重损伤性的疾病;(2)伴有精神类疾病等。
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64~87岁,平均年龄(78.67±12.05)岁。
常见急性脑血管病与血脂变化特点分析
2014.01临床经验89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的所有病例都是有明显临床迹象且经过磁共振和CT 检查的急性脑血管病患。
包含年龄在50岁以上的脑梗塞病人62例以及脑出血病人63例,将可能引发脑梗塞的各种因素一一排除在外。
并且设置一个正常组作为对照,正常组成员均为排除已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体检正常者,共61名成员。
1.2 方法详尽记录了病患的病史,之后进行了包括禁食12个小时后晨间抽血的全面体检,防止饮食中的脂肪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
做CT 检查颅脑,以确保得出更加广泛全面的结论。
1.3 统计学处理将t 检验法用来作组间比较。
2 结果数据显示,脑梗塞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跟正常组相比有着显著的下降,而甘油三酯跟正常组相比有着显著的提高。
脑出血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血清总胆固醇含量跟正常组相比下降极其明显,高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跟正常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脑出血组的甘油三酯与脑梗塞组相比较低,脑梗塞组的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明显高于脑出血组。
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3 探讨(1)调查显示胆固醇含量和脑出血、脑梗塞之间的发病率是负相关的关系,而流行病学发现胆固醇低和高血压容易引发脑中风。
血浆内胆固醇进入血管壁或是组织脂肪库以及全身胆固醇直线全面下降都可能使胆固醇下降。
由于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所以一般认为它是一种有害物质。
而实际上它还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如果某物质使组织内胆固醇上升而使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下降,事实上为有害[1]。
(2)这几年以来诊断年龄在50岁以上的病人是否动脉硬化胆固醇含量是极具参考常见急性脑血管病与血脂变化特点分析李 庭 宫双杰安徽省淮南市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 安徽省淮南市 232001【摘 要】目的:分析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变化与引发脑血栓、脑出血的联系。
方法:检查125例病患的血脂含量,包括62例脑出血病人以及63例脑梗塞病人与61例正常人相比较。
不同年龄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血脂情况分析
不同年龄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血脂情况分析发表时间:2018-02-09T14:18:35.02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下第22期作者:孙艳[导读] 指导患者控制饮食,使患者的血压血脂得到控制让患者充分意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加强患者对于病情的自我控制能力。
(南京市建邺区双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19)摘要:目的:将不同年龄的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进行检测,分析其中差异。
方法: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30个,其中50岁以下的患者10个,为实验1组;50~70岁的患者10个,为实验2组;超过70岁的患者10个,为实验3组,所有患者空腹抽取3ml静脉血液。
分析血液中的血脂情况。
结果:三组患者中,血脂中的甘油三酯(TG)含量由高到低为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胆固醇(TC)含量由高到低为实验2组>实验3组>实验1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由高到低为实验3组>实验2组>实验1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50岁以下的患者的血脂变化体现在甘油三酯(TG)升高,50~70岁患者的血脂变化体现在胆固醇(TC)升高,70岁以上患者血脂变化体现在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
关键词:血脂;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不同年龄脑梗死需要长期治疗,且病发时临床表现迅速,不仅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更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命安全本文对30个不同年龄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脂检测,对不同年龄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血脂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选取30个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检验均符合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年龄分组,50岁以下的患者为实验1组,50~70岁的患者为实验2组,70岁以上的患者为实验3组,每组有患者10个。
实验1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6:4,年龄分布在42~49岁,平均年龄(48.13±0.77)岁;实验2组的男女比例为5:5,年龄分布在52~70岁,平均年龄(63.17±2.68)岁;实验1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7:3,年龄分布在71~88岁,平均年龄(75.97±3.35)岁。
脑梗死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脑梗死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脑梗死(CI)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将本院脑梗死患者35例设为观察组,非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TG、HDL-C、LDL-C、ApoA1及ApoB水平,评估其与脑梗死的关系。
结果观察组患者TG、LDL-C、Apo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入组者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 5 mL并分离血清,使用仪器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验,其中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酶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直接法测定,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所用试剂为北京九强公司提供,操作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血脂异常指标判定按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TC<5.18 mmol/L,LDL-C<3.37 mmol/L,HDL-C≥1.04 mmol/L,TG<1.70 mmol/L为合适范围,载脂蛋白A1正常值1.2~1.6 g/L,载脂蛋白B正常值为1.0~1.6 g/L。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患者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TG、LDL-C、Apo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HDL-C、ApoA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
2.2 两组血脂成分异常检出率比较观察组患者TG、HDL-C、LDL-C、ApoA1及ApoB水平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C反应蛋白、血脂的关系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C反应蛋白、血脂的关系目的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C反应蛋白、血脂的关系。
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时间为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共69例,定义为研究组。
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69名,定义为对照组。
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数量、血脂及CRP 水平。
结果研究组颈动脉斑块数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胆固醇及CRP水平分别为研究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胆固醇及CRP分别为:(132块、5.5±0.8mmol/L、2.1±0.8mmol/L、2.8±0.7mmol/L、12.5±3.2mmol/L),对照组颈动脉斑块数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胆固醇及CRP分别为:(46块、4.9±1.1mmol/L、1.8±0.5mmol/L、2.1±0.4mmol/L、5.8±1.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明显多于健康正常人群,因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积极干预,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
标签: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C反应蛋白;血脂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进一步缺血,缺氧,发生脑组织的软化坏死[1]。
目前众多的循证医学研究指出血脂代谢水平以及 C 反应蛋白的代谢高低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密切。
因此本研究试图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C反应蛋白、血脂的关系,为脑梗死的发病以及治疗提供一定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选取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时间为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共69例,定义为研究组。
随机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69名,定义为对照组。
研究组平均年龄(57.3±11.9)岁,其中男性43例,女性26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5.6±13.5)岁,其中男性41例,女性28例,2组人员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水平的关系分析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 o1.16 No.8364投稿邮箱:sjzxyx789@0 引言高脂高蛋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逐渐成为人们主要饮食结构的一个部分,而饮食习惯的剧烈变化是导致临床部分疾病发生率不断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脑梗死是其中一个常见疾病。
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在短时间内病情会迅速发展且临床预后质量不高,对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1]。
本文主旨在于探析脑梗死疾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血脂水平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以便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指导性数据,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自本院2014年至2016年期间收治确诊脑梗死患者100例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其中有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在44-78岁范围间,平均年龄(61.3±1.1)岁;患者中合并疾病具体情况如下:55例糖尿病、92例高血压以及51例冠心病。
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头颅MRI 检查确认脑梗死。
另选取同期到本院接受健康体检提示非脑梗死的正常人100例并设为对照组,其中有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在45-80岁范围间,平均年龄(62.4±1.4)岁。
本文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排除心源性脑梗死、瘤卒中以及出血性脑血管病等,重要脏器诸如心、肝、肾等无合并严重疾病。
经统计学软件计算处理,提示此次研究对象组别在性别、年龄等差异并不明显,具备可比性,P >0.05。
1.2 检测方法对研究对象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所用仪器产自美国GE 公司,型号为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将仪器周围血管探头频率设置为7.5MHz,患者接受检查是选取仰卧姿势,头部稍微往后仰。
检测部分包括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动脉分叉处(BIF)。
其中内膜到中膜(IMT)厚度超过1mm 判定为内膜增厚,超过1.2mm 判定为形成斑块[2]。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变化及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变化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12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84例)、稳定斑块组(42例)两组,于入院后第2天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MMP-9水平;并于3个月时随访两组的卒中复发率。
结果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血清MMP-9水平分别为(359.2±150.2)ng/ml、(188.8±106.6)ng/ml,不稳定斑块组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个月后不稳定斑块组复发率14.29%(12/84),稳定斑块组复发率2.38%(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不稳定斑块组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3个月时不稳定斑块组复发率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提示血清MMP-9水平可能是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的一个潜在的血清学标志物,对于预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关键词]MMP-9;不稳定斑块;脑梗死;复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占所有脑梗死的30%~40%,是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类型中最易复发的一型。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决定于病人是否容易复发的关键。
虽然可以通过B超、TCD、CTA、MRA或DSA来对斑块性质进行评定,但常常要搬动病人,且费时费力,费用也较高,若临床能找到一个较可靠的简便易测的血清学标志物,则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国内外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 xmetalloproteinases,MMPs)参与了AS的形成和发展,并与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1,2]。
本文拟对12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水平的检测,探讨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MMP-9水平的变化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卒中复发的关系。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相关生化指标分析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相关生化指标分析郭旭【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1(024)009【摘要】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代谢指标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明确诊断的ACI 1.50例(ACI组)及同期健康体检的140例(对照组)同时行血清Hcy、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po)Al、Apo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CI 组血清Hcy、Lp(a)及TC、hs-CRP、LDL、TG、Apo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中HDL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ACI组Hcy、Lp(a)、TC、LDL、TG、hs-CR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血浆Hcy、hs-CRP和血脂相关指标变化与ACI密切相关,及早检测对ACI的预防及治疗有重要意义.%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mocysteine (Hey) , serum level of lipids and athero 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ACI). Methods 150 patients with ACI (ACI group) and 140 healthy controls (control group) were detected for serum levels of Hey, total cholesterol (TCH),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 triglyceride(TG) , lipoprotein (a)[Lp(a)], apoprotein( Apo)Al, ApoB and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and the results in both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erum levels of Hey, Lp(a), TCH, LDL, TG and ApoB in ACI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level of HDL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P < 0. 05, P <0.01) ;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s of Hey,Lp( a) , TC, LDL, TG and hs-CRP in ACI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P <0.05, P <0.01). Conclusion The changes of serum Hey, hs CRP and relative blood lipid indicators is closely related to ACI, and early detection is important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总页数】3页(P65-67)【作者】郭旭【作者单位】071000河北保定,解放军252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543.5【相关文献】1.茴香薄翅野螟越冬幼虫过冷却点与相关生化指标分析 [J], 来有鹏;张登峰;侯太平;刘同先2.冠心病患者相关生化指标分析 [J], 林翠荣;江华3.脑小血管病患者的相关血液生化指标分析 [J], Hao Yajuan;Qin Xiaojiang;Bai Jianying4.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尿生化指标与尿路结石发生的相关指标分析 [J], 梁玉珊; 朱冬梅; 尤芳芳5.草莓新品种‘晶玉’抗炭疽病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J], 张鹏;曾祥国;韩永超;向发云;顾玉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脂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血脂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目的分析探讨血脂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32例可能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本组患者的临床检查记录进行分析,主要检查项目有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检测等,再使用CT、B超检测患者动脉病变情况。
结果32例患者中经确诊27例为脑梗死,5例非脑梗死。
27例脑梗死患者中19例检出存在斑块或颈动脉管壁内膜-中层厚度超过0.9mm,所占比例为70.37%;8例为现病变,占29.63%;脑梗死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关系,血脂的升高则是导致脑梗死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标签:血脂;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高蛋白的饮食已成为人们的饮食主流,因此脑梗死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脑血管病有着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疾病,而脑CT、B超、血液生化检测等在早期诊断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上有着一定的作用。
经研究发现[1],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基础病理,同时也是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多种危险因素中,血脂异常则是最受重视的因素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血脂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3年6月~2014年12月32例怀疑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患有严重肾疾病、糖尿病、血液病疾病的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神经系统疾病、无肢体瘫痪级语言不清。
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35~88岁,平均年龄(67.54±11.6)岁;对所有患者实施临床检查及CT检查,本组中27例确诊为脑梗死,5例未发现脑梗死,该5例患者中B超诊断3例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2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27例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中18例诊断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5例;9例未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3例。
125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血脂分析
De p a r t me n t o f I C U, We i s h a n P e o p l e ’ S Ho s p i t a l , We i s h a n 2 7 7 6 0 0 , Ch i n a
a n d 1 2 2 h e a l t h y e x a mi n e e s i n t h e s a me p e r i o d o f t h e a u t h o r ’ S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J u n e 2 01 1 t o J u n e 2 01 2 we r e s e l e c t e d .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b l o o d l i p i d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h o l e s t e r o l , t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 , l o w 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 , v e r y l o w 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 ,a p o l i p o p r o t e i n
月 ~2 0 1 2年 6月 1 2 5例脑 梗死患者及 同期 内健康查体者 1 2 2例 , 对每组 的血脂情况进 行分析与 比较 。 结果 两组 比较胆 固醇 、 甘 油三酯 、 高密度脂 蛋 白、 低 密度脂 蛋 白、 极低密度 脂蛋 白 、 载脂蛋 白 A - 、 载脂 蛋 白 B、 载 脂蛋 白 Ad载 脂 蛋 白 B、 脂蛋 白 仅, P值 分别为 O . 9 2 6 、 O . 0 0 2 、 0 . 0 0 0 、 0 . 1 4 6 、 0 . 0 0 2 、 0 . 0 0 0 、 0 . 7 4 9 、 0 . 0 0 0 、 0 . 0 0 0 。 结论 动 脉硬 化性脑 梗 死患 者甘油 三酯 、 极低 密度 脂蛋 白 、 脂蛋 白 均 明显 高于健 康查 体者 。高 密度脂 蛋 白 、 载脂 蛋 白 A- 、 载脂 蛋 白 A 一 , 载脂 蛋 白 B明显低 于健康查 体者。两组 比较胆 固醇无 显著差异 。载脂蛋 白 A- / 载脂 蛋 白 B能更敏感 的体现动 脉硬化性脑梗死 患者 与健康查体 者的血脂 差异情况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水平与脑梗塞关系临床研究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水平与脑梗塞关系临床研究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水平与脑梗塞的关系。
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126例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及112例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数目、颈动脉内径)及血脂水平(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部位主要位于颈总动脉,其次为颈总动脉交叉处,斑块数目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明显较对照组多,观察组的颈动脉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
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水平与脑梗塞有密切关系,血脂异常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脑梗塞主要危险因素。
标签: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脑梗塞脑梗塞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1],其由于脑部血液供血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和脑软化,由于其致残率较高,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趁着的负担。
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脑梗塞发病因素,本次研究中,我们通过观察2008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126例脑梗塞患者及112例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水平,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水平与脑梗塞的相关关系[2],从而指导脑梗塞的治疗和预防。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6例脑梗塞患者年龄分布于40~81岁,平均年龄(62.36±1.23)岁,男性86例,女性40例,患者符合脑梗塞诊断标准,排除心源性脑梗塞,头颅CT或MRI显示脑梗塞。
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112例非脑梗塞患者,年龄分布于41~79岁,平均年龄(60.23±2.03)岁,其中高血压患者35例,脑出血患者24例,颈椎病患者23例,脑肿瘤患者12例,脑供血不足7例。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专业影像学医师使用GE公司生产的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收集数据,对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诊断标准的患者,报告斑块的部位,数目。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血脂分析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血脂分析
杨敦山;刘丽英
【期刊名称】《微循环学杂志》
【年(卷),期】2003(013)002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atherothrombotiebrainin fare tion),简称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是供应脑部的动脉系统中的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坏死,临床上常表现为偏瘫、失语等突然发生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1],是当前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导致脑梗死的诸多因素,如高血压、内分泌紊乱、吸烟、高脂血症、以及遗传等因素中,高脂血症是发生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5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64)
【作者】杨敦山;刘丽英
【作者单位】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仙桃,433000;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仙桃,4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不同年龄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血脂情况分析 [J], 王印伟;刘学威;李小娥;李玉亭
2.青年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血尿酸、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与脑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J],
王安宁
3.5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血脂分析 [J], 刘香兰;焦德树
4.125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血脂分析 [J], 刘学威;孔令建
5.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病人血脂与神经功能的影响 [J], 王振清;李书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玄磊;朱英杰;黄丽敏;许日昊【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15【摘要】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对226例(实验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和128例(对照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和管壁内径。
分别测定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A1、ApoB水平。
结果实验组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双侧颈动脉(CCA)内径和颈内动脉( ICA)颅外段内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实验组的 HDL-C和 ApoA1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而TC、TG、LDL-C和 ApoB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斑块组TC、TG、LDL-C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而 HDL-C水平低于无斑块组(均 P<0.05)。
结论血脂各指标水平异常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变重要的观察指标,临床可以通过降低LDL-C和ApoB水平,提高HDL-C和ApoA1水平,有效地治疗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总页数】3页(P4206-4208)【作者】玄磊;朱英杰;黄丽敏;许日昊【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临床医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临床医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相关文献】1.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相关因素分析 [J], 程虹;姚娟;王颖;丁新生2.前列地尔辅助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J], 宋礼3.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J], 陈登青;钟高贤4.国人载脂蛋白B基因Xba Ⅰ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研究[J], 李弘钧;姚娟;王颖5.瑞舒伐他汀钙对血脂水平正常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J], 张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5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血脂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查体者血脂分布差异情况。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125例脑梗死患者及同期内健康查体者122例,对每组的血脂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
结果两组比较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p值分别为0.926、0.002、0.000、0.146、0.002、0.000、0.749、0.000、0.000。
结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均明显高于健康查体者。
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明显低于健康查体者。
两组比较胆固醇无显著差异。
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能更敏感的体现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查体者的血脂差异情况。
[关键词] 动脉硬化;脑梗死;血脂;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 [中图分类号] r74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3-
脑梗死是指脑供应血管由于各种原因闭塞,并由此产生血管供应区脑功能损害和神经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所有脑梗死的70%左右。
血脂异常可以导致动脉硬化进而导致脑梗死。
本文拟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25例,其中男71例,女54例,年龄40~88岁,平均(66.6±12.4)岁。
同时选取同期内查体中心的健康查体者12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3例,女59例,年龄40~88岁,平均(64.0±13.9)岁。
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脑梗死患者均为首次发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并经脑ct或mri证实。
排除标准:(1)进行过或正在进行降脂治疗。
(2)合并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病和肾病综合症、肝胆疾病、心房颤动、严重高血压、肿瘤等内科疾病。
(3)既往曾有脑梗死病史。
(4)梗死部位在脑干或小脑。
(5)合并有脑出血。
(6)脑栓塞。
(7)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1.2 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对所测得结果进行分析,两组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梗死组与对照组总的血脂分析比较。
3 讨论
本资料显示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tg、vldl-c、lp(a)均高于
对照组,hdl-c、apoa1、apo a1/b均低于对照组。
与其它指标比较apo a1/b能更敏感的体现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查体者的血脂差异情况。
tg、vldl-c、lp(a)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其值越高,越能加速动脉硬化,从而导致脑梗死的发生,hdl-c、apoa1、apo a1/b为脑梗死的保护因素,其值增高,能延缓动脉硬化。
方向华等[1]表明,脑卒中已是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仅次于恶性肿瘤,超过心脏病死亡人数。
其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我国脑血管病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多数。
而缺血性脑血管病中以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占多数,动脉硬化与血脂关系密切[2-3]。
我国脑梗死患者以颅内中等动脉硬化和闭塞多见,动脉病变首先是动脉内膜的损伤,破裂,随后胆固醇沉积于内膜下,形成粥样斑块,管壁硬化,变形增厚,内膜粗糙,管腔狭窄,最终动脉完全闭塞,导致供血区形成贫血性脑梗死,从而形成相应的临床症状。
研究已证实ldl升高、hdl降低与心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4-5] 。
北欧的4s、美国的care以及澳大利亚的lipid试验均表明降脂药物的预防治疗能使缺血性脑卒中减少19%~31%。
国内也有相当多的文献[6-7]报道应用降脂药治疗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因此早期对血脂进行干预能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方向华,王淳秀,梅利平,等.脑卒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9):847-853.
[2]吴旋,陈云欢,汪欣,等.早期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2):1492-1493.
[3]熊桂丽.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与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2):44-46.
[4]赵力,韩清华.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10(3):273-275.
[5]何键,殷红霞.急性脑血管病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1):1315-1316.
[6]刘日霞,毕齐.他汀类药物预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6):
567-569.
[7]汪保孝,张宴斌,吴建军.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2,21(5):10-11.
(收稿日期:201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