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剪剪切试验与岩体原位应力测试(ppt 40页)
合集下载
第10章现场剪切试验

• 为防止制备过程中,因吸(浸)水、应力松驰 或扰动而导致试体膨胀,可采用以下方法: • 1)切断地下水来源; • 2)用水泥砂浆抹试体顶面,而后在其上 施加一定的垂直荷载。 • 为避免在安装垂直、水平(剪切)加载系统 和试验过程中损坏试体,可在试体上浇注 钢筋混凝土保护罩,其底部应处在预定的 剪切面以上。
• (3)施加剪切荷载(剪力) • 直剪试验是一组试体在不同垂直压应力作用下 进行剪切的试验。试验前,应预估最大剪力作为 试验的依据。剪切荷载位于剪切缝中心(平推法) 或作用于剪切面中心(斜推法)。 • 1)平推法和斜推法剪切情况 • 平推法,用极限平衡状态的库仑(Coulomb)公式, 预估最大剪力。
2. 岩体现场三轴试验
• 2.1 试验原理和目的 • 岩体现场三轴试验是,试体在三个互相垂直(正 交)的压应力亦即垂直向压应力和两个侧向压应力 作用下,测定其强度和变形性质的试验。分为常 规(等侧压)三轴试验和真三轴试验。 • 岩体现场三轴试验的目的是为工程(建筑物地基、 地下洞室和岩质边坡)设计提供参数,并为研究岩 石力学性质和破坏机理提供资料。
• 直剪试验过程中,如遇调整或更换量表、 液压千斤顶(或液压钢枕)补压、发现混凝土 或试体松动掉块、出现裂缝或破裂声等现 象,应随时记录,供成果整理时查考。 • (4)试验结束 • 直剪试验结束后,依次将剪切和垂直荷载 退为零,拆除测量仪表、支架、剪切和垂 直加载设备,而后按相关要求进行试体和 剪切面描述。
•
2.4 试验程序
• 2)垂直加载系统设备安装 • 首先清除试体顶面岩屑,而后用水泥砂浆将其 抹平。待砂浆初凝后,在其上涂薄层润滑剂(如黄 油等),以减少垫板与试体面之间的摩阻力。而后 在其上依次安装垫块、液压千斤顶(或液压钢枕)、 传.力柱等,最后用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填塞顶部, 使垂直加载系统与洞顶围岩紧密结合。试验如在 露天(或基坑内)进行,在垂直加载系统上应设置 反力框架。应使垂直加载系统作用力的合力作用 于试体顶面中心。 • 3)位移量表安装位移测量系统由支座、接杆、量 表和标头组成。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1-4节)PPT课件

7.1.4 静力载荷试验的技术要求
8、终止试验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试验: 1 )承压板周围的土出现明显侧向挤出,周边岩土出 现明显隆起或径向裂缝持续发展。 2)本级荷载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下沉降量的 5 倍,荷载一沉降曲线出现明显陡降。 3 )某级荷载下24h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4 )总沉降量与承压板的直径或宽度之比超过0.06。
静力触探试验设备构成: ① 探头; ② 贯入装置; ③ 量测系统。
探 头
电 测
装
置
qsia qpa
静力触探试验
7.2.3 试验设备
(1)探头 常用的静力触探探头分为单桥探头、双桥探头两种,其主要规 格见下表。
7.2.3 试验设备
1)单桥探头
单桥探头在锥尖上部带有一定长度的侧壁摩擦筒,它只能测定比贯 入阻力。
9.25 ;当承压板埋深小于四倍板径或边长时, 由内插法确
定。
7.2 静力触探试验
7.2 静力触探试验
静力触探试验(static cone penetration test) 简称静探(CPT),是利用静力以一恒定的贯入速率 将圆锥探头通过一系列探杆压入土中,根据测得的 探头贯入阻力大小来间接判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 原位试验。
7.1.2 静力载荷试验基本原理
在拟建建筑物场地上将一定尺寸和几何形状(圆形或方形)的刚 性板,安放在被测的地基持力层上,逐级增加荷载,并测得每一级 荷载下的稳定沉降,直至达到地基破坏标准,由此可得到荷载(p) -沉降(s)曲线(即p-s曲线)。典型的平板载荷试验p-s曲线可 划分为三个阶段:
静载荷试验p-s曲线
载力。
7.1.5 试验成果及应用
3)极限荷载法 地基极限承载力可用如下方法确定:
现场岩体直剪切验

50cm,试体高度不宜小于边长的2/3,试体间距应大于1.5
倍试体最短边长。 (3)试体的推力部位应留有安装千斤顶的足够空间,平 推法应开挖千斤顶槽。
(4)在试验之前,先测定混凝土的强度,以供试验分析
资料用。
(5)试体浇注完毕,即可注水饱和,同时对混凝土进行 养护,待28天后,即可进行试验。有时因工作需要,需 提早进行试验,在浇注混凝土时可适当添加些速凝剂, 待混凝土标号达到要求后即可试验。
在极限状态下,应力条件应满足库仑公式:
qmaxcosα σtan C
qmax σtan C cosα
只要预估出剪切面上的f(摩擦系数,tanυ)、C值,α
=15°,σ也可给定,即可计算qmax。然后乘以剪切面积F
就是Qmax,按Qmax分级加载试验。
3)同步加减荷载计算
在试验过程中,为了保持剪切面上的正应力σ为常数, 因此逐级施加q的同时,须同步成少p值。同步加减的荷 载按下式计算:
布置方案,但就剪切荷载施加的方式只有两种,因此,按
剪切荷载施加的不同方式,分为两种试验方法:即平推法 试验和斜推法试验,如图8—2。
4.岩体现场载荷试验
岩体现场载荷试验是为确定地基破坏时的极限荷载所 做的试验。它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岩体地基的允许承载力
数据。通常只有半坚硬及软弱岩体才做此项试验。该试验
(2)施力公式推导
1)应力计算
法向应力: σ=P/F+Qsinα/F=p+qsinα (记P/F=p,Q/F=q) 切向应力:
τ= Qcosα/F =qcosα
2) 最大单位推力qmax的估算
在试验进行之前,需要预估试体发生剪切破坏时的
最大单位推力qmax,从而计算出斜向总荷载Q。据此,可 在试验过程中分级施加斜向推力,直至试体剪断。
第9章现场剪切试验

本试验程序适用于等侧向压应力的常规三轴试 验。 (1)仪器设备安装 所有用于试验的轴向、侧向加载系统的液压千 斤顶、液压钢枕、压力表和位移量表,在安装前 均应率定。 1)侧向加载系统设备安装 (A)对于出露式圆柱、方柱试体,先在试体对 应部位安装反力钢筒或反力框架。而后在反力钢 筒(或反力框架)与试体的间隙内安装液压钢枕。 钢枕内外两侧间隙,用水泥砂浆填塞。按并联方 式,用高压管路将各个液压钢枕与液压泵连接。 (B)对于埋藏式圆柱、方柱试体,先清除试体周围 切槽中的岩屑,而后将液压钢枕安设其中。
( y x ) sin 2
1 2
(1)试体(剪切面)尺寸的选定 (2)剪切面起伏差 为减小成果的分散性和便于对比分析,结合国内试验经验,统一规 定其起伏差不大于剪切方向边长的1%—2%。 (3)严格防止扰动试体(剪切面) (4)剪切面上垂直压应力分布 直剪试验过程中,除保持剪切面上垂直压应力为常量外,还应使剪力均 匀分布在剪切面上。剪力作用线与剪切面间存在偏距,使剪切面上垂 直压应力分布不均匀。这种不均匀性随着剪力的增大而增大,无疑将 影响测定成果。规定偏距应严格控制在剪切面边长的5%以内。 (5)剪力施加速率 直剪试验的剪力施加速率有:快速、时间控制和 剪切位移控制三种方式。为使试验尽可能符合 工程实际,以剪切位移控制法施加剪力最为理想。
(2)试验后描述 试验后描述包括:
1)测量剪切面尺寸; 2)记录剪切破坏形式; 3)剪切面起伏差; 4)擦痕方向和长度; 5)碎块分布状况。同时描述剪切面上充填物的性状,必要 时取样测定其含水率、液限、塑限以及颗粒组成,对剪切 面照相。
1.6 试验程序
(1)仪器设备安装 1)垂直、剪切加载系统设备安装。
2.4 试验程序
6 岩体原位测试课件

-泊松比,w0总变形(m),we弹性变形(m), 刚度 系数。
感谢聆
w
(2)逐级多次循环加卸荷 p
(3)一级多次循环加卸荷 p
w
w
5、变形稳定标准 w/w 5%
w—相邻两次读数差(10分钟读数一次) w—相邻两级压力变形读数差
(五)试验步骤
1、准备工作:确定最大试验压力(1.2倍设计压力);计 算施加压力与压力表读数关系的加压表;测读各测表的初始 读数,加压前每10min读数一次,连续三次读数不变,即可 加压。
2、加压
3、重复加压:第一级压力卸完后,接着加下一级压力, 如此反复直至最后一级压力,各级压力下的读数要求与稳定 标准相同。
4、测表调整与调换
5、记录
6、试验设备拆卸
(六)试验成果
1、绘制p—w曲线
2、计算E0、Es E0=pb(1-2)/w0 Es=pb(1-2)/we
P-承压板单位面积压力(MPa),b-承压板直径或边长 (m),
w0=wp+we wp为永久变形(残余变形),裂隙及充填物的变形。
p p0
w
wp
we
(二)试验方法 (1)平面加荷法: 承压板法、狭缝法(液压枕) (2)环形加荷法(水压洞室试验)
(三)试验设备 1、加压系统:油压千斤顶、液压枕、圆形水压室,、垫板(A3 钢,2-3cm)、传力柱(厚壁钢管) 3、量测系统:压力表、千分表、测表支架、测量标点
(四)试验要求 1、试验一般在平硐中进行(承压板法、环形加压法),
狭缝法可在地面进行。 2、试验最大荷载Pmax<P0(比例极限), Pmax=1.2P, P
为建筑物基础底面设计压力。 3、试验荷载分级,Pi=(0.1-0.2)Pmax,等分取整。 4、加卸荷方法与工程荷载作用于工程岩体的方式一致。 (1)逐级一次循环加卸荷 p
感谢聆
w
(2)逐级多次循环加卸荷 p
(3)一级多次循环加卸荷 p
w
w
5、变形稳定标准 w/w 5%
w—相邻两次读数差(10分钟读数一次) w—相邻两级压力变形读数差
(五)试验步骤
1、准备工作:确定最大试验压力(1.2倍设计压力);计 算施加压力与压力表读数关系的加压表;测读各测表的初始 读数,加压前每10min读数一次,连续三次读数不变,即可 加压。
2、加压
3、重复加压:第一级压力卸完后,接着加下一级压力, 如此反复直至最后一级压力,各级压力下的读数要求与稳定 标准相同。
4、测表调整与调换
5、记录
6、试验设备拆卸
(六)试验成果
1、绘制p—w曲线
2、计算E0、Es E0=pb(1-2)/w0 Es=pb(1-2)/we
P-承压板单位面积压力(MPa),b-承压板直径或边长 (m),
w0=wp+we wp为永久变形(残余变形),裂隙及充填物的变形。
p p0
w
wp
we
(二)试验方法 (1)平面加荷法: 承压板法、狭缝法(液压枕) (2)环形加荷法(水压洞室试验)
(三)试验设备 1、加压系统:油压千斤顶、液压枕、圆形水压室,、垫板(A3 钢,2-3cm)、传力柱(厚壁钢管) 3、量测系统:压力表、千分表、测表支架、测量标点
(四)试验要求 1、试验一般在平硐中进行(承压板法、环形加压法),
狭缝法可在地面进行。 2、试验最大荷载Pmax<P0(比例极限), Pmax=1.2P, P
为建筑物基础底面设计压力。 3、试验荷载分级,Pi=(0.1-0.2)Pmax,等分取整。 4、加卸荷方法与工程荷载作用于工程岩体的方式一致。 (1)逐级一次循环加卸荷 p
第四章 岩体原位测试(岩土测试技术) PPT课件

4. 安装完毕后,起动千斤 稍加压力或在传力柱
板间楔进楔形垫块,
系统结合紧密
顶 与垫 使整个
5. 加压与稳定标准
1)试验压力要分成5级施加 2)加压前要对千分表进行初始稳定读数观测 3)采用逐级一次循环法或逐级多次循环法 4)每级压力加压后,立即读数,以后每10分钟读一次 5)稳定标准:相邻两次读数差与该级压力的初始读数和上 一级压力的最后读数之差的比值小于5%
ds
0.0133d
2 s
计算系数k
抗震设防烈度 饱和砂土 饱和粉土
7° 8° 9° 92 130 184 42 60 84
ds为砂土层或粉土层中剪切波测试点深度(m);k为计算系数。 判别准则:若Vsj>Vscr,则可不考虑液化;否则,土层可能液化。
岩体原位强度测试考虑了结构面的影响,测试结 果符合实际
一、现场岩体直剪试验 沿预定的剪切面进行,可分为:
1)岩体本身的抗剪强度试验 2)沿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试验 3)混凝土-岩体胶结面的抗剪强度试验 常把岩体抗剪强度试验分为三种:抗剪断试验、 摩擦试验(又称抗剪试验)和抗切试验
试验方法有平推法和斜推法两种
平均剪切波速 (m/s) >500
250~500
140~250
≤140
2020/5/12
土动力学
3、计算场地的卓越周期
T n 4Hi
v i1 si
2020/5/12
土动力学
4、液化判别(如果15m内的土层有饱和粉土或砂土)
用剪切波波速临界值判别:
砂土:
Vscr k
ds
0.01d
2 s
粉土: Vscr k
4. 试点表面应垂直预定的受力方向 5. 承压板的边缘距洞侧壁应大于承压板直径D的1.5倍,至洞
第9章 岩体应力与变形测试_PPT课件

据之一。
2021/5/29
2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 第9章 岩体应力与变形测试
岩体应力测量方法分类 根据测量手段的不同,实际测量中使用的测量方法
分为五大类,即:构造法、变形法、电磁法、地震法、 放射性法;
根据测量原理的不同分为应力恢复法、应力解除法、 应变恢复法、应变解除法、水压致裂法、声发射法、x射 线法、重力法共八类。 岩体变形测量
若钻孔轴线和一个主力方向重合,且其主应力值为已知 (典型的自重应力),则一个钻孔的孔径变形测量也就能 确定该点的三维应力状态。
x c2 o sys2 in xs y ic nos
x E 1 x 2y, y E 1 y 2 x ,x 2 E 1 xy
b. 利用孔底应力与岩体应力关系计算岩体应力分量 x ' a x b y c z ,' y a y b x c z ,x ' d y x
说明:ta2n2u45u0u90
u0u90
cos2
u0 u90
0
;α为u0与σ1之间的夹角;
cos2
u0 u90
0
;α为u0与σ2之间的夹角
2021/5/29
25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 第9章 岩体应力与变形测试
3. 岩体压力测量 (3) 应力解除法-孔径变形法 应用条件 单孔孔径变形法只有在钻孔轴线与岩体的一个主应力
Φ36—Ⅱ型钢环式孔径变形计 安装工具:安装器,送入杆,固定支架,电阻应变仪
2021/5/29
20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 第9章 岩体应力与变形测试
3. 岩体压力测量 (3) 应力解除法-孔径变形法 测试仪器设备 Φ36—Ⅱ型钢环式孔径变形计
2021/5/29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课件

环境保护和治理:通过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技术,实现对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等 环境问题的有效监测和治理。
新能源领域:在风电、太阳能等领域,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技术为新能源基础设施 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工程安全可靠。
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在桥梁、隧道、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中,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技术为工程质量和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现场直接剪切试验
简介:现场直接剪切试验是岩土工程原位测试中的一种,用于测定土的抗剪强度参数。
原理:通过施加垂直和水平压力,使土样在剪切面上产生剪切力,从而测定土的抗剪强 度参数。
试验方法:在现场选取一定长度的土样,放置在刚性剪切盒中,施加垂直和水平压力, 使土样在剪切面上产生剪切力,记录剪切力和位移数据。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的定义和目的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的类型和原理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的步骤和方法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的案例分析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定义和含义
岩土工程原位测 试是一种在岩土 工程场地中进行 的测试方法,用 于获取岩土体的 物理、力学性质 参数。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能够减少工程勘察的工作量,缩短工程周期,降低工程成本。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能够提供准确的岩土体参数,提高工程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因参数 不准确而导致的工程事故和损失。
定义:静力触探是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通过在岩土层中插入触探杆,施加恒 定压力,测量土层的变形和压力变化。
静力触探
应用范围:静力触探适用于各类土 层,尤其适用于软土、粘性土、粉 土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原理:通过测量土层对触探杆的侧摩 阻力和土层变形,推算出土层的物理 力学性质,如承载力、压缩模量等。
新能源领域:在风电、太阳能等领域,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技术为新能源基础设施 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工程安全可靠。
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在桥梁、隧道、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中,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技术为工程质量和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现场直接剪切试验
简介:现场直接剪切试验是岩土工程原位测试中的一种,用于测定土的抗剪强度参数。
原理:通过施加垂直和水平压力,使土样在剪切面上产生剪切力,从而测定土的抗剪强 度参数。
试验方法:在现场选取一定长度的土样,放置在刚性剪切盒中,施加垂直和水平压力, 使土样在剪切面上产生剪切力,记录剪切力和位移数据。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的定义和目的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的类型和原理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的步骤和方法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的案例分析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定义和含义
岩土工程原位测 试是一种在岩土 工程场地中进行 的测试方法,用 于获取岩土体的 物理、力学性质 参数。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能够减少工程勘察的工作量,缩短工程周期,降低工程成本。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能够提供准确的岩土体参数,提高工程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因参数 不准确而导致的工程事故和损失。
定义:静力触探是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通过在岩土层中插入触探杆,施加恒 定压力,测量土层的变形和压力变化。
静力触探
应用范围:静力触探适用于各类土 层,尤其适用于软土、粘性土、粉 土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原理:通过测量土层对触探杆的侧摩 阻力和土层变形,推算出土层的物理 力学性质,如承载力、压缩模量等。
现场岩体直剪切验

及地下洞室围岩等岩体本身可能发生剪切失稳时,可采用 本试验方法。
目前,在现场测定岩体的抗剪强度有多种方法,如直
剪试验、三轴试验、扭转试验、拔锚试验等。为国内外最 为通用的直剪试验。
2.岩体沿软弱结构面直剪试验
是测定岩体沿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和变形的试验。
岩体中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是指在外力作用下,软弱
试体展示图等。
2.试点的选择及整理
(1)选试点
试体受力大小、方向及裂隙相对位置等,应尽量接近实际 工程工作条件,尽可能位于同一高程上,试体间距应大于 1.5倍试体最短边长,以免受力后变形互相影响。 (2)试点整理 在所选试点上,对硐顶板及斜向(或水平)推力后座大 致加工平整。预浇混凝土地基面起伏差控制在试体边长的 1~2%内(沿推力方向),试体范围外起伏差约为试体边长 的10%。(平推法同时开挖放置水平千斤顶的的坑槽)。
(1) 种方法,称之为常正应力法;(2)、(3)两种方法称 之为变正应力法。当正应力为变数时,剪切面上的应力
条件比较复杂,而且作出的剪应力—剪位移曲线图形失
真,对试验成果的整理和分析都带来困难。故现行规范 规定为按常正应力法试验。
为此,在试验前,就要求我们设计出试体应施加多
大的垂直荷载和斜向荷载,才能使试验顾利进行。
(2)施力公式推导
1)应力计算
法向应力: σ=P/F+Qsinα/F=p+qsinα (记P/F=p,Q/F=q) 切向应力:
τ= Qcosα/F =qcosα
2) 最大单位推力qmax的估算
在试验进行之前,需要预估试体发生剪切破坏时的
最大单位推力qmax,从而计算出斜向总荷载Q。据此,可 在试验过程中分级施加斜向推力,直至试体剪断。
τ f C σ tan
目前,在现场测定岩体的抗剪强度有多种方法,如直
剪试验、三轴试验、扭转试验、拔锚试验等。为国内外最 为通用的直剪试验。
2.岩体沿软弱结构面直剪试验
是测定岩体沿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和变形的试验。
岩体中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是指在外力作用下,软弱
试体展示图等。
2.试点的选择及整理
(1)选试点
试体受力大小、方向及裂隙相对位置等,应尽量接近实际 工程工作条件,尽可能位于同一高程上,试体间距应大于 1.5倍试体最短边长,以免受力后变形互相影响。 (2)试点整理 在所选试点上,对硐顶板及斜向(或水平)推力后座大 致加工平整。预浇混凝土地基面起伏差控制在试体边长的 1~2%内(沿推力方向),试体范围外起伏差约为试体边长 的10%。(平推法同时开挖放置水平千斤顶的的坑槽)。
(1) 种方法,称之为常正应力法;(2)、(3)两种方法称 之为变正应力法。当正应力为变数时,剪切面上的应力
条件比较复杂,而且作出的剪应力—剪位移曲线图形失
真,对试验成果的整理和分析都带来困难。故现行规范 规定为按常正应力法试验。
为此,在试验前,就要求我们设计出试体应施加多
大的垂直荷载和斜向荷载,才能使试验顾利进行。
(2)施力公式推导
1)应力计算
法向应力: σ=P/F+Qsinα/F=p+qsinα (记P/F=p,Q/F=q) 切向应力:
τ= Qcosα/F =qcosα
2) 最大单位推力qmax的估算
在试验进行之前,需要预估试体发生剪切破坏时的
最大单位推力qmax,从而计算出斜向总荷载Q。据此,可 在试验过程中分级施加斜向推力,直至试体剪断。
τ f C σ tan
第10章岩体原位应力测试ppt课件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2)应用范围 1)本法仅适用于岩体表面应力测量,每次只能确
定一个方向的应力。如果要测定三向应力至少要在 各个独立方向上进行六次测量。
2)此法可在相对破碎岩体中进行测量,但必须有 可能切割出安装扁千斤顶的槽。
2.5 资料整理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2)计算与钻孔轴垂直平面内的最大、
最小主应力及其方向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前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岩体应力在有些地区表现很高,在那里进行地下 洞室等岩土工程建设时,常会遇到岩层剥落、弯 曲变形、隆起或其他稳定问题。在这些地区了解 场地的岩体应力大小和方向,对工程设计与施工 是至关重要的。在另一些地区岩体应力虽然不是 很高,但它对重大地下工程的最佳形状、布置方 向、支护系统和最终费用也可能有重大影响。所 以岩体应力已成为岩土工程建设极其重要的基本 资料。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岩土工程测试现场直接剪切试验课件

03
试验操作流程
安装仪器
准备工具和材料
准备好直接剪切试验所需 的仪器、工具和材料,如 测力计、位移计、钢尺、 百分表、支架、夹具等。
检查仪器
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检查 ,确保其精度和可靠性, 如测力计是否校准,位移 计是否归零等。
安装
按照规定的步骤,将直接 剪切试验所需的仪器安装 到试验现场,确保其稳定 性和正确性。
直接剪切试验的定义
直接剪切试验是一种原位测试方 法,用于测定土壤的抗剪强度参
数
直接剪切试验通常在现场进行, 试样保持原有的天然状态,不进
行扰动和重塑
直接剪切试验通常分为两种类型 :室内直接剪切试验和现场直接
剪切试验
02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试验参数
确定试验的目的和要求
在进行直接剪切试验前,需要明确试 验的目的和要求,例如确定土样的含 水率、密度、液限等参数,以便对土 样的力学性质进行评估。
准备试验样品
01
02
03
采集土样
根据试验要求,在现场采 集具有代表性的土样,并 记录土样的采集位置、深 度、含水率等信息。
制备土样
将采集的土样进行制备, 包括风干、破碎、筛分等 步骤,以得到符合试验要 求的土样。
准备加荷设备
根据试验要求,准备加荷 设备,例如砝码、液压千 斤顶等,以对土样施加所 需的应力或应变。
实例二:某隧道的岩土工程测试
试验目的
评估隧道开挖对周围土壤的影响,以 及土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试验设备
直接剪切仪、应变传感器、锚杆拉力 计等。
实例二:某隧道的岩土工程测试
试验步骤
1. 在隧道周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土壤 取样和原位测试。
现场岩体直剪切验

离应控制在试件边长(岩剪切方向)的5%以内,试验前
应对此距离进行实测记录,供资料分析用。
3.布置安装测表 (1)混凝土试体两侧靠近剪切面的四个角点处,布置水 平向和垂直向测表各四只,测量绝对变形;
(2)根据需要可在试体及其周围基岩面上,安装测量绝
3.传力系统 (1)高压胶管,若干(配有快速接头),输送油压用;
(2)体力柱:无缝钢管一套,要求钢管必须有足够的
刚度和强度; (3)钢垫板:用45#钢制成,套,其面积可根据试 体尺寸而定; (4)滚轴排:一套,面积根据试体尺寸而定。
4.测量系统
(1)压力表:精度为一级的标准压力表一套,测油压用; (2)千分表:8-12只; (3)磁性表架:8-12只; (4)测量表架:工字钢2根;
第 一 节 概 述
一、岩体强度的概念
通常所讲的岩体强度是指岩体的抗剪强度,即岩体
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也就是说,岩体在任一法向应力
作用下,剪切破坏时所能抵抗的最大剪应力值,称该剪 切面在此法向应力下的抗剪强度。
二、现场剪切试验分类
现场剪切试验可分为三类:
(1)岩体本身直剪试验;
(2)岩体沿软弱结构面的直剪试验; (3)岩体与混凝土接触面的直剪试验。
及地下洞室围岩等岩体本身可能发生剪切失稳时,可采用 本试验方法。
目前,在现场测定岩体的抗剪强度有多种方法,如直
剪试验、三轴试验、扭转试验、拔锚试验等。为国内外最 为通用的直剪试验。
2.岩体沿软弱结构面直剪试验
是测定岩体沿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和变形的试验。
岩体中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是指在外力作用下,软弱
α——斜向荷载施力方向与剪切面之间的夹角。
第三节 试验的仪器设备
一、设备组成 二、设备安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试体的垂直荷载达预定值后,整个试验中应保持不变。
3.施加剪切荷载
(1)剪切荷载按预估的最大值分8~12级施加,如发生后一 级荷载的水平变形为前一级的1.5倍以上时,应减荷按4% ~5%施加。
(2)试验过程中法向应力应始终保持为常数。采用斜推法时 ,应同步降低因施加剪切荷载而产生的法向分量的增量, 保持法向荷载不变。
(a):1—砂浆顶板;2—垫板;3—传力柱;4—压力表;5—混凝土试体;6—混 凝土后座;7—液压千斤顶;8—传力块;9—滚轴徘;10—接液压泵;11—垂直位
移测表;12—测量标点;13—水平位移测表;14—试体受力简图 (b):1、2、3、4、14同(a);5—液压千斤顶;6—混凝土试体;7—传力块; 8—滚轴排;9—垂直位移测表;10—测量标点;11—水平位移测表;12—混凝土后
(2)每个试体分4~5级施加其垂直荷载。每隔5min加一 次,0min、5min分别读一次数。在最后一级法向荷载作用下 ,法向位移应相对稳定后(各测表的连续两次垂直变形读数差 不超过0.0l mm),再施加剪切荷载。
对于软弱夹层,在加到预定的垂直荷载后,低塑性软弱 夹层每隔10min,高塑性软弱夹层每隔15min,读一次垂直变 形。当两次变形读数差小于0.05mm时,即视为已稳定,施加 荷载的容许误差为±2%。
(3)试体的推力部位应留有安装千斤顶的足够空间,平推 法应开挖千斤顶槽。剪切面周围的岩体应大致凿平,浮渣应清 除干净。
(4)平推法的推力方向宜与工程岩体的受力方向一致。斜 推法的推力中心线与剪切面夹角α宜为12°~17°。
(5)对加压过程可能出现破裂或松动的试体,应浇筑钢筋 混凝土保护套或采取其它保护措施,保护套应有足够的强度和 刚度,顶面应平行预定剪切面,底部应在预定剪切面的上部边 缘;水泥砂浆和混凝土应进行养护。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 有关规定,应力解除法中的孔壁应变法、孔径变形法和孔 底应变法是岩体原位应力测试的推荐方法,这几种方法都 适用于无水、完整或较完整岩体的应力量测。
本章主要介绍孔壁应变法。
10.2 试验原理
孔壁应变法、孔径变形法和孔底应变法属于应力解除 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假定岩体为均质的、连续的、各向 同性的弹性介质,利用试验方法求得其弹性模量和泊松比μ。 当需要测定岩体中某一点的应力状态时,人为地将该点的 岩体单元与其基岩分离,此时岩体单元上所受的应力将被 解除,同时该单元体的几何尺寸将产生弹性恢复。应用一 定的仪器(测试元件)测得这种弹性恢复的数值,最后根 据弹性理论公式计算出该点的原始应力状态。
FtanC
Qmax cos
试验时,将斜向推力Qmax分级施加直至剪断。为保持 剪切面上的法向应力始终不变,应同步减少由斜向推力所引 起的垂直荷载的增加量。同步加减的荷载按下式计算:
pPQ sinqsin
F
F
试验前,还应估算出剪切面上的最小正应力σmin,防止 因同步减少垂直荷载而发生法向应力为负数的情况出现。
3)在施加斜向荷载时,同步调整垂直压力表读数,使压力 表读数始终保持在初始读数上。此时加于试体上的正应力也是变 数。
1)方法-常正应力法,2)及3)方法-变正应力法。现行 规范规定按常正应力法试验。为此,在试验前,就要求设计出试 体应施加多大的垂直荷载和斜向荷载,才能使试验顺利进行。
试验前,预先按下式预估试体剪坏时的斜向总荷载:
抗剪断试验
τ
φ
σ
τ 断=σ tgφ +c
摩擦试验
τ
φ σ
τ 摩= σ tgφ
抗切试验
τ
σ
τ 切= c
按剪切荷载施加的不同方式分:平推法试验和斜推法试 验。
平推法——剪切荷载平行于剪切面 斜推法——剪切荷载与剪切面成一定角度
9.2 试验原理
根据库仑定律(1776),有 f Ctan
式中 τf ——剪切破坏面上的剪应力(kPa),即岩土体的 抗剪强度; σ——破坏面上的法向应力(kPa); C——岩土体的内聚力(kPa); φ ——岩土体的内摩擦角(°)。 依据不同σ下测得的τf 就可求出相应的C、 φ值。
(5)当剪切荷载无法稳定或剪切位移明显增大时,应测读剪 切荷载峰值。在剪切荷载缓慢退至零的过程中,法向应力 应保持常数,测读试体回弹位移读数。
(6)对于软弱夹层,低塑性夹层按l0%、高塑性夹层按5% 的最大预估荷载分级等量施加。加荷后每10 min读一次数 ,l0min内变形<0.1mm/min时,即视为稳定,施加下一级 荷载,至剪断。
➢ 试验分类
按测试的不同部位,分为表面法和孔内法。 按测试的物理量,分为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两大类。 按测试用的元件,分为机械式、电阻式和电感式三种。 按测试时岩体中应力的改变状态,分为应力解除法和应 力恢复法。 按测试手段的不同,将在实际测量中使用过的测量方法 分为构造法、变形法、电磁法、地震法和放射性法5大类。 按测试原理的不同,分为应力恢复法、应力解除法、应 变恢复法、应变解除法、水压致裂法、声发射法、X射线法、 重力法共8类。
(9)试验地段地质横纵工程地质剖面图、地质素描图、 钻孔柱状图、试体展示图等。
❖试体制备
(1)在岩体的预定部位加工试体,试体宜加工成方形体 (或楔形体);每组试体数量不宜少于5个,并应尽可能处 在同一高程上。开挖时应尽量减少对试体的扰动和破坏。
(2)试体剪切面积不宜小于2500 cm2,最小边长不宜 小于50 cm,试体高度不宜小于最小边长的2/3(或1/2-工程岩 体试验方法标准)。试体间距宜大于试体最小边长1.5倍,以 免试验过程中相互影响和便于试体制备和设备安装。
(3)剪切荷载一般按每5min加载一级,施加前后对法向和切 向位移测表各测读一次。接近剪断时,应加密测读荷载和 位移,峰值前不得少于l0组读数。当剪切面为有充填的结 构面时,应根据剪切位移的大小,每隔10min或15min加荷 一次。加荷前后均须测读各测表的读数。
(4)试体被剪断时,测读剪切荷载峰值。根据需要可继续施 加剪切荷载,直到测出大致相等的剪切荷载值为止(表现 为剪切荷载趋于稳定)。
9.5 资料整理与分析
➢ 计算法向和剪切应力
➢ 绘制试验曲线
(1)根据同一组直剪试验结果,绘制各法向应力下的剪 应力与剪切位移或法向位移的关系曲线。
(2)根据上述曲线确定各阶段特征点:如线性比例极 限、屈服点、屈服强度或剪切过程中垂直和侧向位移定出的 剪胀点和剪胀强度等。
(3)绘制法向应力与比例强度、屈服强度、峰值强度、 残余强度的曲线,按库仑表达式确定相应的C、φ值。
(5)结构面的分布特点、结构面性质(产状、成因、类 型、宽度、延伸性和连续性、结构面壁强度、起伏情况)、 组合关系等;
(6)充填物性质(类型、厚度、矿物成分、颗粒组成、 泥化、软化、风化程度和含水状态等);
(7)岩体的完整程度、风化程度、风化特点、风化深度 等;
(8)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化学成分、活动规律 、出露位置等);
(6)根据设计要求,对试体保持天然含水量或浸水饱和。
❖试验布置方案
❖资料准备 (1)斜推法试验
斜推法正应力是保持常数还是变数的问题。在国内,用3种 方式处理:
1)随着斜向荷载的施加,同步减小垂直压力表读数,使剪 切面上的正应力在整个剪切过程中始终保持常数。
2)在施加斜向荷载时,始终不调整垂直压力表读数(实际 上垂直压力表读数在增加),此时剪切面上的正应力是变数。
根据对千斤顶(或液压枕)作的率定曲线和试体剪切 面面积,计算施加的荷载和压力表读数。检查各测表的工作 状态,测读初始读数。
2.施加垂直荷载 (1)在每个试体上分别施加不同的垂直荷载,其值为最大
法向荷载的等分值,最大垂直应力以不小于设计法向应力为宜 。当剪切面有软弱充填物时,最大法向应力应以不挤出充填物 为限。
(3)传力设备:传力柱(木、钢或砼制品)、钢垫块 (板)、高压胶管、滚轴排。传力柱宜具足够的刚度。在露 天或基坑试验时须使用岩锚、钢索、螺夹或钢梁等反力装置 。
(4)测量设备:百分表(量程≥50 mm)、千分表(量 程≥2~50 mm),每种不少于6块、对应数量的磁性表座和 万能表架、测量标点、量表支架(≥2)。支杆长度应超过试 验影响范围。
➢ 试验目的 岩体应力现场测量的目的是了解岩体中存在的应力大
小和方向,从而为分析岩体工程的受力状态以及为岩体加 固支护提供依据。 岩体应力测量还是预报岩体失稳破坏以 及预报岩爆的有力工具。
岩体应力测量可以分为岩体初始应力测量和地下工程 应力分布测量,前者是为了测定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后者 则是为了测定岩体开挖后引起的应力重分布状况。
座;13—接液压泵
在试体两侧的对称部位分别安装测量切向位移和法向 位移(绝对位移)的测表,每侧法向、切向位移测表均不 得少于2只。
9.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
9.4.1 试验前准备工作 地质描述
(1)试验段开挖、试体制备方法及出现的问题; (2)试点编号、位置、尺寸; (3)试段编号、位置、高程、方位、深度、硐断面形 状和尺寸; (4)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等 ;
直接测量法是由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和记录各种应力的 量,如补偿应力、恢复应力、平衡应力,并由这些应力量 和原岩应力的相互关系,通过计算获得原岩应力值。扁千 斤顶法、水压致裂法、刚性包体应力计法和声发射法均属 直接测量法。其中,水压致裂法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声发 射法次之。
间接测量法不是直接测量岩体的应力量,而是借助传 感元件或某些介质,测量和记录岩体中某些与应力有关的 间接物理量的变化,如岩体中的变形或应变,岩体的密度、 渗透性、吸水性、电阻、电容的变化,弹性波传播速度的 变化等,然后由测得的间接物理量的变化,通过已知的公 式计算岩体中的应力值。
σmin按下式计算: minctgCtan
Qsin 0
F
3.施加剪切荷载
(1)剪切荷载按预估的最大值分8~12级施加,如发生后一 级荷载的水平变形为前一级的1.5倍以上时,应减荷按4% ~5%施加。
(2)试验过程中法向应力应始终保持为常数。采用斜推法时 ,应同步降低因施加剪切荷载而产生的法向分量的增量, 保持法向荷载不变。
(a):1—砂浆顶板;2—垫板;3—传力柱;4—压力表;5—混凝土试体;6—混 凝土后座;7—液压千斤顶;8—传力块;9—滚轴徘;10—接液压泵;11—垂直位
移测表;12—测量标点;13—水平位移测表;14—试体受力简图 (b):1、2、3、4、14同(a);5—液压千斤顶;6—混凝土试体;7—传力块; 8—滚轴排;9—垂直位移测表;10—测量标点;11—水平位移测表;12—混凝土后
(2)每个试体分4~5级施加其垂直荷载。每隔5min加一 次,0min、5min分别读一次数。在最后一级法向荷载作用下 ,法向位移应相对稳定后(各测表的连续两次垂直变形读数差 不超过0.0l mm),再施加剪切荷载。
对于软弱夹层,在加到预定的垂直荷载后,低塑性软弱 夹层每隔10min,高塑性软弱夹层每隔15min,读一次垂直变 形。当两次变形读数差小于0.05mm时,即视为已稳定,施加 荷载的容许误差为±2%。
(3)试体的推力部位应留有安装千斤顶的足够空间,平推 法应开挖千斤顶槽。剪切面周围的岩体应大致凿平,浮渣应清 除干净。
(4)平推法的推力方向宜与工程岩体的受力方向一致。斜 推法的推力中心线与剪切面夹角α宜为12°~17°。
(5)对加压过程可能出现破裂或松动的试体,应浇筑钢筋 混凝土保护套或采取其它保护措施,保护套应有足够的强度和 刚度,顶面应平行预定剪切面,底部应在预定剪切面的上部边 缘;水泥砂浆和混凝土应进行养护。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 有关规定,应力解除法中的孔壁应变法、孔径变形法和孔 底应变法是岩体原位应力测试的推荐方法,这几种方法都 适用于无水、完整或较完整岩体的应力量测。
本章主要介绍孔壁应变法。
10.2 试验原理
孔壁应变法、孔径变形法和孔底应变法属于应力解除 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假定岩体为均质的、连续的、各向 同性的弹性介质,利用试验方法求得其弹性模量和泊松比μ。 当需要测定岩体中某一点的应力状态时,人为地将该点的 岩体单元与其基岩分离,此时岩体单元上所受的应力将被 解除,同时该单元体的几何尺寸将产生弹性恢复。应用一 定的仪器(测试元件)测得这种弹性恢复的数值,最后根 据弹性理论公式计算出该点的原始应力状态。
FtanC
Qmax cos
试验时,将斜向推力Qmax分级施加直至剪断。为保持 剪切面上的法向应力始终不变,应同步减少由斜向推力所引 起的垂直荷载的增加量。同步加减的荷载按下式计算:
pPQ sinqsin
F
F
试验前,还应估算出剪切面上的最小正应力σmin,防止 因同步减少垂直荷载而发生法向应力为负数的情况出现。
3)在施加斜向荷载时,同步调整垂直压力表读数,使压力 表读数始终保持在初始读数上。此时加于试体上的正应力也是变 数。
1)方法-常正应力法,2)及3)方法-变正应力法。现行 规范规定按常正应力法试验。为此,在试验前,就要求设计出试 体应施加多大的垂直荷载和斜向荷载,才能使试验顺利进行。
试验前,预先按下式预估试体剪坏时的斜向总荷载:
抗剪断试验
τ
φ
σ
τ 断=σ tgφ +c
摩擦试验
τ
φ σ
τ 摩= σ tgφ
抗切试验
τ
σ
τ 切= c
按剪切荷载施加的不同方式分:平推法试验和斜推法试 验。
平推法——剪切荷载平行于剪切面 斜推法——剪切荷载与剪切面成一定角度
9.2 试验原理
根据库仑定律(1776),有 f Ctan
式中 τf ——剪切破坏面上的剪应力(kPa),即岩土体的 抗剪强度; σ——破坏面上的法向应力(kPa); C——岩土体的内聚力(kPa); φ ——岩土体的内摩擦角(°)。 依据不同σ下测得的τf 就可求出相应的C、 φ值。
(5)当剪切荷载无法稳定或剪切位移明显增大时,应测读剪 切荷载峰值。在剪切荷载缓慢退至零的过程中,法向应力 应保持常数,测读试体回弹位移读数。
(6)对于软弱夹层,低塑性夹层按l0%、高塑性夹层按5% 的最大预估荷载分级等量施加。加荷后每10 min读一次数 ,l0min内变形<0.1mm/min时,即视为稳定,施加下一级 荷载,至剪断。
➢ 试验分类
按测试的不同部位,分为表面法和孔内法。 按测试的物理量,分为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两大类。 按测试用的元件,分为机械式、电阻式和电感式三种。 按测试时岩体中应力的改变状态,分为应力解除法和应 力恢复法。 按测试手段的不同,将在实际测量中使用过的测量方法 分为构造法、变形法、电磁法、地震法和放射性法5大类。 按测试原理的不同,分为应力恢复法、应力解除法、应 变恢复法、应变解除法、水压致裂法、声发射法、X射线法、 重力法共8类。
(9)试验地段地质横纵工程地质剖面图、地质素描图、 钻孔柱状图、试体展示图等。
❖试体制备
(1)在岩体的预定部位加工试体,试体宜加工成方形体 (或楔形体);每组试体数量不宜少于5个,并应尽可能处 在同一高程上。开挖时应尽量减少对试体的扰动和破坏。
(2)试体剪切面积不宜小于2500 cm2,最小边长不宜 小于50 cm,试体高度不宜小于最小边长的2/3(或1/2-工程岩 体试验方法标准)。试体间距宜大于试体最小边长1.5倍,以 免试验过程中相互影响和便于试体制备和设备安装。
(3)剪切荷载一般按每5min加载一级,施加前后对法向和切 向位移测表各测读一次。接近剪断时,应加密测读荷载和 位移,峰值前不得少于l0组读数。当剪切面为有充填的结 构面时,应根据剪切位移的大小,每隔10min或15min加荷 一次。加荷前后均须测读各测表的读数。
(4)试体被剪断时,测读剪切荷载峰值。根据需要可继续施 加剪切荷载,直到测出大致相等的剪切荷载值为止(表现 为剪切荷载趋于稳定)。
9.5 资料整理与分析
➢ 计算法向和剪切应力
➢ 绘制试验曲线
(1)根据同一组直剪试验结果,绘制各法向应力下的剪 应力与剪切位移或法向位移的关系曲线。
(2)根据上述曲线确定各阶段特征点:如线性比例极 限、屈服点、屈服强度或剪切过程中垂直和侧向位移定出的 剪胀点和剪胀强度等。
(3)绘制法向应力与比例强度、屈服强度、峰值强度、 残余强度的曲线,按库仑表达式确定相应的C、φ值。
(5)结构面的分布特点、结构面性质(产状、成因、类 型、宽度、延伸性和连续性、结构面壁强度、起伏情况)、 组合关系等;
(6)充填物性质(类型、厚度、矿物成分、颗粒组成、 泥化、软化、风化程度和含水状态等);
(7)岩体的完整程度、风化程度、风化特点、风化深度 等;
(8)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化学成分、活动规律 、出露位置等);
(6)根据设计要求,对试体保持天然含水量或浸水饱和。
❖试验布置方案
❖资料准备 (1)斜推法试验
斜推法正应力是保持常数还是变数的问题。在国内,用3种 方式处理:
1)随着斜向荷载的施加,同步减小垂直压力表读数,使剪 切面上的正应力在整个剪切过程中始终保持常数。
2)在施加斜向荷载时,始终不调整垂直压力表读数(实际 上垂直压力表读数在增加),此时剪切面上的正应力是变数。
根据对千斤顶(或液压枕)作的率定曲线和试体剪切 面面积,计算施加的荷载和压力表读数。检查各测表的工作 状态,测读初始读数。
2.施加垂直荷载 (1)在每个试体上分别施加不同的垂直荷载,其值为最大
法向荷载的等分值,最大垂直应力以不小于设计法向应力为宜 。当剪切面有软弱充填物时,最大法向应力应以不挤出充填物 为限。
(3)传力设备:传力柱(木、钢或砼制品)、钢垫块 (板)、高压胶管、滚轴排。传力柱宜具足够的刚度。在露 天或基坑试验时须使用岩锚、钢索、螺夹或钢梁等反力装置 。
(4)测量设备:百分表(量程≥50 mm)、千分表(量 程≥2~50 mm),每种不少于6块、对应数量的磁性表座和 万能表架、测量标点、量表支架(≥2)。支杆长度应超过试 验影响范围。
➢ 试验目的 岩体应力现场测量的目的是了解岩体中存在的应力大
小和方向,从而为分析岩体工程的受力状态以及为岩体加 固支护提供依据。 岩体应力测量还是预报岩体失稳破坏以 及预报岩爆的有力工具。
岩体应力测量可以分为岩体初始应力测量和地下工程 应力分布测量,前者是为了测定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后者 则是为了测定岩体开挖后引起的应力重分布状况。
座;13—接液压泵
在试体两侧的对称部位分别安装测量切向位移和法向 位移(绝对位移)的测表,每侧法向、切向位移测表均不 得少于2只。
9.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
9.4.1 试验前准备工作 地质描述
(1)试验段开挖、试体制备方法及出现的问题; (2)试点编号、位置、尺寸; (3)试段编号、位置、高程、方位、深度、硐断面形 状和尺寸; (4)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等 ;
直接测量法是由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和记录各种应力的 量,如补偿应力、恢复应力、平衡应力,并由这些应力量 和原岩应力的相互关系,通过计算获得原岩应力值。扁千 斤顶法、水压致裂法、刚性包体应力计法和声发射法均属 直接测量法。其中,水压致裂法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声发 射法次之。
间接测量法不是直接测量岩体的应力量,而是借助传 感元件或某些介质,测量和记录岩体中某些与应力有关的 间接物理量的变化,如岩体中的变形或应变,岩体的密度、 渗透性、吸水性、电阻、电容的变化,弹性波传播速度的 变化等,然后由测得的间接物理量的变化,通过已知的公 式计算岩体中的应力值。
σmin按下式计算: minctgCtan
Qsin 0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