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其三》原文及翻译
清平调词三首 全诗翻译
![清平调词三首 全诗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625644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9.png)
清平调词三首全诗翻译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原文如下: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翻译如下:
其一
云霞般的衣裳,花儿般的容貌,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闪发光。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也会在瑶台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
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可怜赵飞燕也要靠精心梳妆。
其三
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
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作品简介与赏析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
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古诗清平调词三首翻译赏析
![古诗清平调词三首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a69a914a7302768e9939e8.png)
古诗清平调词三首翻译赏析《清平调词三首》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古诗全文如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前言】《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属七言乐府作品。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
第二首写杨贵妃的受宠幸。
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令人觉得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注释】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是关联句,“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翻译】看到彩云想起她的衣裳,看到花儿想起她的面容,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艳浓。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也会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鉴赏】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
“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
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
“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
清平调三首带拼音全文解释
![清平调三首带拼音全文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a09fba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7.png)
清平调三首带拼音全文解释清平调三首带拼音全文解释:1、云想衣裳花想容,Yún,xiǎng,yī,shang, huā, xiǎng ,róng ,春风拂槛露华浓。
Chūn, fēng, fú, kǎn, lù, huá, nóng 。
若非群玉山头见,Ruò, fēi ,qún, yù,shān ,tóu, jiàn ,会向瑶台月下逢。
Huì, xiàng, yáo, tá,i yuè, xià,féng 。
翻译: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2、一枝红艳露凝香,Yī, zhī,hóng ,yàn ,lù,níng ,xiāng ,云雨巫山枉断肠。
Yún, yǔ,wū, shān, wǎng, duàn, cháng 。
借问汉宫谁得似,jiè,wèn, hàn, gōng, shuí, dé, sì,可怜飞燕倚新妆。
Kě, lián ,fēi ,yàn, yǐ, xīn, zhuāng 。
翻译: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3、名花倾国两相欢,Míng, huā,qīng, guó, liǎng ,xiàng, huān ,长得君王带笑看。
Zhǎng, dé, jun, wáng, dài, xiào, kàn 。
解释春风无限恨,Jiě, shì,chūn ,fēng ,wú,xiàn, hèn ,沉香亭北倚阑干。
清平调词三首原文及翻译
![清平调词三首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f4f811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6f.png)
清平调词三首原文及翻译“清平调”是唐代诗人贾岛抒情诗作中的经典代表作,这三首诗歌深刻地抒发了贾岛对自然风光及其他事物而产生的思考和感受。
从诗歌中可以看出,贾岛是一位思考深刻,有着强烈的抒情感染力的诗人。
第一首“清平调”,贾岛以一个写景的手法,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表达了对佛国安宁的怀念之情,又以宏伟的景象抒写了心中所思:“君臣辩处望两津,鹤唳声里五津。
”他以雄阔的语言,形象地把大自然的壮美描绘得淋漓尽致,还将其与他的心境融合、相联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好、宁静的世界。
第二首“清平调”,贾岛写了一个秋景。
诗人虚构了一个空灵的气氛,对落叶、流水和夕阳的描写,把自然的美景和人思想的深远联系在一起:“白露凄凄,秋分明,鸿雁啼血泪纷。
”他将自然景物的表面写实,也将人内心深处的情绪淋漓表达出来,让读者感受到了深沉而又富有抒情意义的诗句。
第三首“清平调”,贾岛描写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春景,诗歌里充满新生、春天气息:“乐游春水江,芳草萋萋。
”他站在自然的前台,将春天的景色深刻、有力地表达出来,把春天的美丽景象呈现在读者眼前,唤起人们对于春天的无比的热爱。
以上“清平调”三首,都是贾岛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诗篇,它们体现了贾岛丰富多彩的审美情趣,而且抒发了他心中深厚的诗意,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朴实、淳朴、抒情、宁静的感觉,这也是贾岛诗歌的魅力所在。
“清平调”三首诗歌的原文及翻译如下:一首《清平调》原文:君臣辨处望两津,鹤唳声里五津。
白露把镜晓照,秋风起天末来。
青山堆雪叠翠烟,碧水接云泻碧天。
野老声唱到边塞,青娥花落镜中泪。
翻译:仰望两津之间,鹤唳声在五津循环。
白露把镜子照亮,秋风从天边吹来。
穿越雪堆点缀着翠烟,碧水接着云朵流入碧蓝天空。
野老的歌声唱到边塞,青梅花朵落入镜中泪水。
二首《清平调》原文:白露凄凄,秋分明,鸿雁啼血泪纷。
鱼龙跃见星河清,金沙水深藏洞庭。
上有青冥,下有清波,夜夜凄凉空山歌。
翻译:白露凄凄,秋分明明,鸿雁啼唱出血泪纷飞。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7b18a02011ca300a6c390eb.png)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images/20171225/232c11cd615571357deeb98be64e035 9.jpg" width="600"/>作品鉴赏:整体赏析在这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
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
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
“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
“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
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
“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
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
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
“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当前的花容人面。
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
李白清平调三首原文及注解
![李白清平调三首原文及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ef170ae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9.png)
李白清平调三首原文及注解李白清平调三首原文及注解清平调词三首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注释译文⑴清平调:唐大曲名,《乐府诗集》卷八十列于《近代曲辞》,后用为词牌。
⑵“云想”句:悬想之辞,谓贵妃之美。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
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群玉:山名,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因山中多玉石,故名。
⑸会:应。
瑶台:传说中西王母所居宫殿。
⑹一枝秾(nóng)艳:指牡丹花(木芍药)而言。
秾,一作“红”。
⑺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⑻可怜:犹可爱、可喜之意。
飞燕:即汉成帝皇后赵飞燕。
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倚,穿着、依凭。
⑼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⑽看(kān):此为韵脚,读平声。
⑾解释:解散、消解之意。
释,即消释、消散。
一作“识”。
春风:此指唐玄宗。
⑿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在唐兴庆宫龙池东。
故址在今西安市兴庆公园内。
沉,一作“沈”。
阑干:即栏杆。
[2] [3] [4] [5]白话译文其一云想变作贵妃的衣裳,花想变为贵妃之容貌,贵妃之美,如沉香亭畔春风拂煦下的带露之牡丹。
若不是群玉仙山上才能见到的飘飘仙子,必定是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遇到的女神仙。
其二美丽得像一枝凝香带露的红牡丹,那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与之相比也只能是枉断肝肠。
借问那汉宫中谁能与她相比,就算赵飞燕,也只有凭藉着新妆才差可与之比方。
其三名花和绝色美人相与为欢,长使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沉香亭北倚栏消魂之时,君王的无限春愁都随春风一扫而光.。
《清平调》原文、翻译及赏析
![《清平调》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91e81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e.png)
《清平调》原文、翻译及赏析《清平调》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
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清平调》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清平调·其一唐代: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注释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创作背景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
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
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本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赏析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
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
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
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
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李白的《清平调》原诗及译文
![李白的《清平调》原诗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0fde3e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5.png)
李白的《清平调》原诗及译文
原诗:
清平调
唐代 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译文:
其一
你如此的美丽,连白云和牡丹也要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
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
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其二
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
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比?就算赵飞燕依仗新妆也比不过她。
其三
名花和绝色美人交相辉映,总是让君王满面带笑看个不停。
君王的无限春愁也随之一扫而光,在沉香亭北优雅的倚靠着栏杆。
李白的清平调全文及译文
![李白的清平调全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4cd77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c.png)
李白的清平调全文及译文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要来好好聊聊李白的。
这可是一组超美的诗呢。
先来说说这的全文吧。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啊,就像是三把闪闪发光的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绝美境界的大门。
那咱来一句句地看看这诗是什么意思吧。
先看第一首里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哎呀,这可太妙了。
你想啊,云儿都羡慕她的衣裳,花儿都羡慕她的容貌。
这就好比啊,在一个超级大的选美舞台上,周围的一切美好事物都自愧不如呢。
“春风拂槛露华浓”,春风轻轻吹过栏杆,那花朵上的露水啊,就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让花儿更加娇艳欲滴。
这就像是一个化妆师,轻轻一抹,就让美丽加倍了。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是说啊,如果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她,那就只能在瑶台的月光下才能相逢了。
这就好像在说这个女子啊,不是人间凡品,那是仙女一样的存在呢。
再看第二首。
“一枝红艳露凝香”,一枝红得像火一样的花朵带着露水,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这就像一个刚出浴的美人,散发着天然的芬芳。
“云雨巫山枉断肠”,这巫山神女啊,虽然传说中很美丽,可是跟眼前这位比起来,那也是白让楚王断肠了。
这就好像在说,那些传说中的美女,在真正的大美女面前,都要黯然失色。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问问汉朝的皇宫里谁能跟她相比呢?恐怕只有那靠着新妆打扮的赵飞燕了。
这就像是在做一场古今美女大比拼,结果呢,还是眼前这位胜出啊。
最后看第三首。
“名花倾国两相欢”,名贵的花朵和倾国倾城的美人相互映衬,相互欣赏。
这就像两个绝世的珍宝放在一起,那光芒简直要闪瞎人的眼。
“长得君王带笑看”,君王总是带着笑容看着她们。
这就好像我们看到特别喜欢的东西,眼睛就离不开一样。
“解释春风无限恨”,这美人啊,就像春风一样,能把心中无限的烦恼都给消除掉。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doc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doc](https://img.taocdn.com/s3/m/ac243469c1c708a1294a4405.png)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爱读诗的我今天给大家带来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及翻译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平调词三首《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
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清平调词三首⑴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风拂槛露华浓⑶。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⑷。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⑸,云雨巫山枉断肠⑹。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⑺。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⑻,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⑼,沉香亭北倚阑干⑽。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⑸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
红,一作“秾”。
⑹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⑺飞燕:赵飞燕。
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⑻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⑼解释:了解,体会。
释,一作“识”。
春风:指唐玄宗。
⑽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白话译文其一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清平调词三首 全诗翻译
![清平调词三首 全诗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190e8e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5.png)
清平调词三首全诗翻译(原创实用版)目录1.介绍《清平调词三首》2.全诗翻译正文《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组诗歌,主要描绘了作者在清平调中所表达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之情。
下面是对这三首诗的全文翻译。
第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翻译: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诗以云和花为背景,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形象。
诗中用春风、露华等自然景象,突显了女子的美丽和娇艳。
同时,作者通过“群玉山头见”和“瑶台月下逢”的意象,表达了对这位美丽女子的景仰和渴望一见的心情。
第二首: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翻译: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这首诗以一枝红艳的鲜花为背景,通过对花枝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中用“云雨巫山”和“飞燕新妆”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爱情和生活的渴望。
作者通过“借问汉宫谁得似”的疑问,强调了美好事物的稀缺和珍贵。
第三首: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翻译: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首诗以名花为背景,描绘了国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用“名花倾国”和“春风无限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之情。
同时,作者通过“沉香亭北倚阑干”的描绘,展现了自己为民请命的决心和信念。
总之,《清平调词三首》以优美的诗句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爱情和国家人民的关爱之情。
李白 杨贵妃诗词
![李白 杨贵妃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2eca196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c.png)
李白杨贵妃诗词《清平调词》朝代:唐朝|作者:李白【清平调词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词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词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一、古诗简介《清平调词》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是组诗作品,共三首。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
第二首写杨贵妃的受宠幸。
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令人觉得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二、翻译/译文【清平调词其一】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艳浓。
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清平调词其二】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清平调词其三】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春风中明白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三、注释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是关联句,“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
红,一作“秾”。
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顶上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飞燕:赵飞燕。
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全诗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4f7362580216fc710afd22.png)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盛唐大诗人李白的沉香亭咏牡丹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说的是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在沉香亭观赏牡丹,歌手李龟年领着一班子弟奏乐歌唱。
唐玄宗对李龟年说:“赏名花,对艳妃,你们怎么演唱旧词?这样吧,你快召李白来写新词。
”李龟年赶紧到长安大街有名的酒楼寻觅,果然李白正和几个文人畅饮,已经喝得酩酊大醉。
当李龟年向他传达圣旨时,他醉眼微睁,半理不睬地睡过去了。
圣旨是误不得的,李龟年只好叫随从把李白拖到马上,到了宫门前,又用几人左扶右持,推到唐玄宗面前。
唐玄宗见李白一醉如泥,便叫待臣搀到玉床休息,吩咐端来醒酒汤,杨贵妃叫人用冷水喷面解洒。
李白躺在玉床把脚伸向高力士,要他脱靴。
高力士无奈,只好憋着一肚子气蹲下来为他脱,忙乱一阵,李白才从醉梦中惊醒。
唐玄宗叫他快作诗助兴。
李白微微一笑,拿起笔来,不到一炷香工夫,已经写成了《清平调》词三首:李白《清平调词三首》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鉴赏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鉴赏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鉴赏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彩云像她的衣裳花儿像面容,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闪明。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也会在瑶台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可怜赵飞燕也要靠精心梳妆。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清平调词三首》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清平调词三首》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aaa5e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0.png)
《清平调词三首》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清平调词三首》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
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作品原文清平调词三首⑴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风拂槛露华浓⑶。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⑷。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⑸,云雨巫山枉断肠⑹。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⑺。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⑻,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⑼,沉香亭北倚阑干⑽。
词句注释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⑸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
红,一作“秾”。
⑹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⑺飞燕:赵飞燕。
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⑻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⑼解释:了解,体会。
释,一作“识”。
春风:指唐玄宗。
⑽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白话译文其一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其三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李白形容杨贵妃的三首诗
![李白形容杨贵妃的三首诗](https://img.taocdn.com/s3/m/74dfbbe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a.png)
李白形容杨贵妃的三首诗李白为杨贵妃写的是《清平调词三首》,共三首七言乐府诗。
分别是:第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第二首: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第三首: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清平调词三首》注释⑴清平调:唐大曲名,《乐府诗集》卷八十列于《近代曲辞》,后用为词牌。
⑵“云想”句:悬想之辞,谓贵妃之美。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
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群玉:山名,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因山中多玉石,故名。
⑸会:应。
瑶台:传说中西王母所居宫殿。
⑹一枝秾(nóng)艳:指牡丹花(木芍药)而言。
秾,一作“红”。
⑺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⑻可怜:犹可爱、可喜之意。
飞燕:即汉成帝皇后赵飞燕。
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倚,穿着、依凭。
⑼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
⑽看(kān):此为韵脚,读平声。
⑾解释:解散、消解之意。
释,即消释、消散。
一作“识”。
春风:此指唐玄宗。
⑿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在唐兴庆宫龙池东。
故址在今西安市兴庆公园内。
沈,同“沉”。
阑干:即栏杆。
《清平调词三首》翻译其一云想变作贵妃的衣裳,花想变为贵妃之容貌,贵妃之美,如沉香亭畔春风拂煦下的带露之牡丹。
若不是群玉仙山上才能见到的飘飘仙子,必定是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遇到的女神仙。
其二美丽得像一枝凝香带露的红牡丹,那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与之相比也只能是枉断肝肠。
借问那汉宫中谁能与她相比,就算赵飞燕,也只有凭藉着新妆才差可与之比方。
其三名花和绝色美人相与为欢,长使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沉香亭北倚栏消魂之时,君王的无限春愁都随春风一扫而光。
古诗清平调其三李白解释
![古诗清平调其三李白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a8f65b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b.png)
古诗清平调其三李白解释古代文学中,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抒发思想的重要形式。
其中,唐代诗人李白以其豪放的个性和优美的诗词而闻名于世。
他的《清平调其三》是一首富有情感的作品,讲述了作者对逝去的岁月的回忆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以下是对这首古诗的解释。
《清平调其三》的标题与正文相符,没有误导读者。
文章内容没有加入任何网址链接或广告信息,保持了纯净的阅读体验。
同时,该作品也没有涉及版权等侵权争议,展现了作者的原创思想和表达能力。
在标题、简介和正文中,没有出现任何不适宜展示的敏感词或其他不良信息。
文章内容不包含任何对阅读体验产生负面影响的元素,保持了文章的积极向上和清晰流畅的风格。
《清平调其三》的正文没有缺失语句、丢失序号或段落不完整的情况。
整篇文章表达流畅,思路清晰。
以下是对这首古诗的解释:李白的《清平调其三》是一首表达对逝去岁月的回忆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的诗歌作品。
诗人以清平的形象,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平和的景象,通过与逝去岁月的对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诗中的“萧条”一词暗示了岁月的荏苒和人事的更迭。
诗人通过描述景物的枯萎,传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逝去的感慨。
他感叹时间的无情,生命的短暂,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诗人与逝去的岁月对话,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命运的思考。
他感叹岁月如梭,人生苦短,希望能珍惜当下,把握时间。
诗中的“回首”和“不须恨”表达了对过去的回顾和对命运的接受,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命运的豁达心态。
通过《清平调其三》,李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中。
他通过描绘清平的景象,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回忆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词藻和深刻的思想打动了读者,成为了李白不朽的艺术之作。
总之,李白的《清平调其三》以其清新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示了诗人的才华和对生命的思考。
这首诗在不涉及任何负面元素的情况下,通过优美的词藻和流畅的表达,给读者带来了良好的阅读体验。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9829002e518964bcf847cb5.png)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爱读诗的出guo今天给大家带来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及翻译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
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清平调词三首⑴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风拂槛露华浓⑶。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⑷。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⑸,云雨巫山枉断肠⑹。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⑺。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⑻,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⑼,沉香亭北倚阑干⑽。
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⑸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
红,一作“秾”。
⑹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⑺飞燕:赵飞燕。
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⑻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⑼解释:了解,体会。
释,一作“识”。
春风:指唐玄宗。
⑽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其一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调·其三》原文及翻译
导读:一、《清平调·其三》原文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二、《清平调·其三》原文翻译
杨贵妃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常使君王带笑观看。
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双倚靠着栏杆。
三、《清平调·其三》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