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染料染色

合集下载

染色工艺中直接染料,活性染料与还原染料

染色工艺中直接染料,活性染料与还原染料

【1】直接染料直接染料能溶于水,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可直接上染棉纤维。

染色时加入食盐等中性电解质,能增加染料上的杂量。

直接染料色谱齐全,染色方法简便,价格也较便宜,曾为棉织物的主要梁料。

但这种染料染色牢度不够好,需在后处理中进行固色处理。

【2】活性染料活性染料是指含有活性基团的可溶性染料。

在适当条件下,能与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发生化学结合,大大地提高被染物的水洗、皂洗色牢度等。

同时,它还具有染色、印花简便、色泽鲜艳,色谱较齐,价格较便宜等优点。

但一般活性染料固色率不高,在碱性溶液中易水解,造成浮色。

所以织物染色时采用先染色,后固色的方法,以提高染料的固色率。

用于印花,要根据染料品种的不同,选用一相法或两相法印花。

还有一些活性染料的耐氯漂色牢度和耐气候色牢度较差。

【3】还原染料还原染料不溶于水,不能直接染色。

需在烧碱、保险粉的碱性强还原溶液中使其还原为隐色体,由隐色体上染棉纤维,经过氧化,回复成不溶性染料而固着于纤维。

还原染料的色谱齐全,色泽鲜艳,而日晒、皂洗色牢度均较优良。

但因价格较贵,某些黄、橙品种有光敏脆损作用,因此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

染色或印花时要加强皂煮后处理,去除浮色,提高鲜艳度。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活性染料染色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活性染料的性质和染色特点。

2.学习活性染料染色的实验方法。

3.观察和分析活性染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染色效果。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1.实验仪器:显微镜、恒温槽等。

2.试剂:活性染料、棉布、水、乙醇等。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棉布切成相同大小的样品,并用水洗净晾干。

2.制备活性染料溶液:按照一定比例将活性染料加入适量的水中,并充分溶解。

3.染色过程:(1)实验组:将棉布样品浸泡在准备好的活性染料溶液中,温度为50摄氏度,时间为30分钟。

(2)对照组:将一块棉布样品浸泡在清水中,温度和时间与实验组相同。

4.洗涤:(1)实验组:将染色后的棉布样品用温水冲洗,直至水不再有染料溢出。

(2)对照组:将清水浸泡的棉布样品用温水冲洗,直至水不再有染料溢出。

5.观察和比较:将染色后的棉布样品和对照棉布样品取出,观察比较染色效果。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活性染料染色后,棉布的颜色明显变化,比对照组更加饱和。

2.活性染料染色后,棉布的染色效果均匀,没有出现斑块现象。

3.与对照组相比,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棉布在洗涤过程中染料流失较少,颜色保持较稳定。

五、结果分析活性染料具有较好的亲染性和亲水性,可以更好地与棉纤维结合,因此染色效果更加饱和均匀。

同时,活性染料在洗涤过程中的染料流失较少,说明其有较好的牢固性,不易褪色。

活性染料的这些优点使其成为一种常用的染料类型。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活性染料染色的特点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活性染料染色效果饱和、均匀,并具有较好的牢固性。

实验中的操作过程需要细心和耐心,尤其是在染色后的洗涤过程中要注意染料流失情况。

实验结果的差异可能与染色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因素有关。

七、改进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染色效果和染料的牢固性,可以尝试调整染色溶液的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因素,以寻找最佳的染色条件。

此外,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活性染料,比较它们的染色效果差异,寻找适用性更广的染料。

常用染料染色方法

常用染料染色方法

常用染料染色方法
一、活性染料染色
活性染料染色是指在未经电化学处理的基础上,通过化学(酸/碱)反
应与待染物质结合形成染色分子,从而使染料进入物质内部染色的方法。

活性染料染色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水溶性染料染色,另一种是溶剂染料
染色。

1、水溶性染料染色
水溶性染料染色是指在水性溶液中直接溶解染料分子,然后将染料分
子和待染物质中的官能团结合,从而达到染色的目的。

水溶性染料染色常
被用于纤维或有机物的染色,例如可以用苯胺类、偶氮类及芴胺类染料来
染色纤维,也可以用芴胺类染料染色树脂。

2、溶剂染料染色
溶剂染料染色是指在溶剂中溶解染料分子,然后将染料分子和待染物
质中的官能团结合,并将其固定在物质表面,以达到染色的效果。

溶剂染
料染色常用来染色金属、玻璃、塑料等,如芴胺类染料可用于镀锌、镀铝,苯胺类染料用于染色橡胶,芴胺类染料用于染色塑料。

二、电化学染料染色
电化学染料染色是指在物质表面先进行电化学处理,然后将染料分子
和待染物质中的官能团结合,并将其固定在物质表面,以达到染色的效果。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
活性染料是一类在纤维材料上进行染色的染料,其分子中含有与纤维材料分子结构相似的活性基团,能够与纤维材料发生共价键结合,并通过共价键稳定地附着在纤维上。

活性染料染色具有颜色鲜艳、染色均匀、耐洗、耐光、耐热、耐摩擦等特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物理吸附是活性染料附着在纤维表面的一种吸附现象。

纤维材料表面通常带有一定的电荷,而活性染料分子中的活性基团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通过静电吸引力与纤维表面的电荷相互作用,形成物理吸附。

这种吸附是可逆的,容易受到洗涤、摩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其次,离子键是活性染料与纤维材料结合的一种化学键。

活性染料分子中的活性基团与纤维表面的官能团结合,形成离子键。

这种键结合强度较高,不容易受到洗涤、摩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但是,离子键只能在纤维表面形成,无法深入到纤维内部,因此染色效果较浅。

最后,共价键是活性染料与纤维材料结合的一种化学键。

在活性染料中,含有与纤维表面官能团相似的活性基团,能够与纤维表面的官能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

这种键结合非常稳定,不容易受到洗涤、摩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共价键的形成使活性染料能够深入到纤维内部,染色效果较为明显。

总之,活性染料的染色原理可以通过物理吸附、离子键和共价键来解释。

不同类型的活性染料具有不同的染色原理,选择适合的活性染料对于实现理想的染色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引言:活性染料是一类具有良好亲和力和活性的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等行业。

本实验旨在探究活性染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染色效果,并分析其染色机理。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活性染料溶液、棉织物样品、染色槽、盐酸、氢氧化钠、酒精、蒸馏水等。

方法:1. 准备染色槽:将染色槽清洗干净,并加入足够的蒸馏水。

2. 准备染料溶液:将活性染料溶解在适量的蒸馏水中,并搅拌均匀。

3. 染色操作:将棉织物样品浸泡在染料溶液中,保持一定时间。

4. 染色后处理:将染色后的样品用盐酸溶液进行酸洗,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碱洗,最后用酒精进行漂洗。

5. 染色效果评价:观察染色后的样品颜色的亮度、饱和度和均匀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不同浓度的活性染料溶液对棉织物进行染色。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染料溶液浓度的增加,染色效果逐渐增强,颜色更加鲜艳。

这是因为活性染料具有较高的亲和力,浓度越高,染料与织物的接触面积越大,染色效果也越好。

在染色后处理过程中,酸洗和碱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酸洗可以去除染色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和未结合的染料,使染色结果更加纯净。

碱洗则可以中和酸洗过程中残留的酸性物质,恢复织物的中性环境,避免对织物产生损害。

此外,漂洗过程也是染色实验中不可忽视的一步。

漂洗可以去除酸洗和碱洗过程中的残留物,保证染色后的织物干净无杂质。

酒精漂洗是常用的漂洗方法之一,因为酒精具有良好的溶剂性能,可以有效去除水溶性的杂质。

通过染色效果评价,我们可以看出,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棉织物颜色亮度高、饱和度好、均匀度较高。

这是由于活性染料分子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亲和力,能够均匀地分布在织物纤维上,使染色效果更加均匀。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活性染料的染色实验,探究了不同条件下的染色效果,并分析了染色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活性染料在适当的浓度下,能够实现对棉织物的均匀染色,染色效果鲜艳、亮度高、饱和度好。

同时,染色后处理过程中的酸洗、碱洗和漂洗对染色结果的纯净度和均匀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和机理

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和机理

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和机理活性染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的染料类别。

相对于传统的染料,活性染料具有更加丰富和鲜艳的色彩,具有良好的可溶性和高染色性能,同时对纤维材料有较高的亲和力,所以其适用范围更广泛。

本文将详细介绍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和机理。

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步骤:染色前处理和染色工艺。

染色前处理主要包括预处理和固色剂处理。

在预处理过程中,纤维材料经过脱脂、漂白和酸洗等步骤,去除纤维上的杂质和颜色,使其表面更容易吸附染料。

固色剂处理是将固色剂与纤维材料反应,形成染色复合物。

这些预处理过程旨在提高染料与纤维之间相互作用的能力。

在染色工艺中,活性染料以水溶液的形式添加到染色槽中,接触到纤维材料表面。

通过搅拌或其他方式,使染料能够更均匀地沉积到纤维中。

对于棉、麻等天然纤维,染色通常在高温和碱性条件下进行。

而对于合成纤维材料如涤纶、锦纶等,一般在中温和弱酸性条件下染色。

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泡,活性染料分子与纤维材料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染色剂与纤维形成了永久性的染色复合物。

活性染料与纤维材料之间的染色机理较为复杂,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活性染料染色机理。

1.离子吸附机理:活性染料是离子化合物,其中带有阳离子或阴离子基团。

在染色过程中,染料分子与纤维表面存在静电相互作用。

由于纤维表面带有疏水基团,染料中的疏水基团能够吸附到纤维表面,形成离子间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染色。

2.共价结合机理:活性染料含有与纤维反应的基团,能够与纤维共价结合形成永久性染色。

例如,活性染料中含有反应性基团(如芳香胺基团),在染色过程中,这些基团能够与纤维中的官能基团(如氨基和羟基)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

3.亲水基团机理:活性染料中通常含有吸水基团,例如羟基和醚基。

这些吸水基团能够与纤维材料中的水分子形成氢键,增加染料与纤维之间的亲和力,从而实现染色。

此外,活性染料染色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盐度等。

温度的升高能够加快染料与纤维之间的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染色效果。

第五章活性染料染色

第五章活性染料染色
X
或 D NH CO C CH2
X
国产PW型、国外Lanasol染料
特点:
(1)水解速率低,染色牢度好。
(2)反应性强
活性基由C=C双键和卤素 两个活性基组成
(3)主要用于羊毛、蚕丝的染色。
三、活性染料的母体类型
要求:
色泽鲜艳、牢度优良、扩散性好,亲和力低
染料母体分子不能太大
通常有:偶氮类,蒽醌类,金属可络合类和酞菁类
(2)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反应性增加,直接性降低,固色率降低。
图5-3 温度与直接性和反应性的关系 1-直接性 2-反应性
温度升高
V反应 增加 ;但V水解 增加更快
平衡上染百分率
染料直接性下降
固色率
反应性高的,温度低些;反应性低的,温度高些
(3)染色时间
上染时间 +
延 长
利于匀染
固色时间
延 长
第四节 活性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染色
★ 染色方法
浸染 卷染 轧染 冷轧堆
★ 染色方法的选择
注意:以下选择不是绝 对的,只是质量要好些
根据织物的组织结构、紧密度及厚薄而定。
紧密、厚重织物
不宜用绳状浸染、而 用卷染、冷轧堆染色
高支高密的织物 稀薄及弹力织物
不能采用轧染,易产 生皱条、擦伤疵病。
采用浸染法
0.5~1.5 1:(10~12) 视染料类别而定,85~95
10~25,10~25,10~15 9~11
工艺要点:
(1)染料的溶解 X型染料 冷水调成薄浆
其它染料 40~50 ℃调浆
溶解宜用软水
加冷水或30~35℃ 温水至规定量。
K型用70~80 ℃ 热水
KN、M型用60~ 70 ℃热水

活性染料的染色原理

活性染料的染色原理

活性染料的染色原理活性染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染色业的染料类别,其染色原理主要基于两个关键因素:颜料溶解性和离子性。

活性染料的颜料溶解性基于其分子结构中的水溶基团。

活性染料通常含有具有亲水基团(例如羟基、氨基、酰胺基等)的极性结构。

这些亲水基团使染料分子能够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并在水中溶解。

水溶性是活性染料优越的特点之一,使得活性染料能够在纺织品的染色过程中与纤维表面相互作用。

活性染料的离子性也是其染色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染料分子中通常含有离子基团,例如阳离子基团(例如胺基)或阴离子基团(例如酸基)。

这些离子基团能够与纤维表面上的离子基团相互作用,形成化学键。

染料分子的离子性使其能够具有良好的亲和力,与纤维表面形成氢键、范德华力、离子键等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染料的固定和牢固性。

活性染料在染色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反应性。

在染色溶液中,活性染料的颜料分子通过与纤维表面上的羟基、酰胺基、酚基等含氮和含氧官能团反应,从而建立与纤维的化学键。

这种化学反应通常是伴随着开环和环化过程的动态平衡。

在开环的过程中,纤维表面上的官能团与染料分子中的活性位点之间发生共价键形成。

当纤维和染料分子之间的化学键形成后,染料分子在纤维表面上牢固结合,从而实现了染色。

此外,活性染料还具有其他特殊的染色机理,例如离子交换和共轭中心的形成。

通过离子交换机制,染料分子中的阳离子与纤维表面上的阴离子基团发生离子交换,从而实现染料的固定。

共轭结构的形成也能够增加活性染料分子的色彩鲜艳度和强度。

综上所述,活性染料的染色原理是基于其颜料溶解性和离子性的特点。

通过活性染料分子与纤维表面官能团之间的化学反应,从而实现染料在纺织品上的固定和牢固性。

活性染料因其出色的染色效果和色谱性能在纺织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持续推动着纺织品的发展。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理解和掌握活性染料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了解活性染料的染色机理;3.进行活性染料染色实验,学习染色过程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活性染料,又称粘土染料,是一类含有活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

活性基团能够与纤维素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牢固的结合。

因此,活性染料对纤维染色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和染色力。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试剂:P染(一种活性染料)、细染浴液、酸洗剂、电导率仪;2.仪器:烘箱、计时器、显微镜、离心机。

四、实验步骤:1.取一个重量为5g的纺织品样品放入试管中;2.加入50mL浓度为4%的P染试剂;3.在沸腾维持1h的条件下,用磁力搅拌均匀;4.离心10分钟,取出纺织品样品;5.用纯水清洗样品,至洗涤液的pH=7;6.用酸洗剂清洗2次,以去除未与纤维固定的活性染料;7.最后,将样品用纯水清洗至洗涤液的pH=7五、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观察到样品染色均匀,颜色显著,与原始纺织品相比较,染色纤维起到了染色作用。

六、结果分析:活性染料染色的基本过程是进入纤维内部并与纤维素发生共价键结合。

活性染料表面的活性基团能与纤维素的端基或支链基团反应,形成共价键,从而实现染色固定。

电导率测定显示,染色操作后溶液的电导率明显增加,表明染料中活性基团被纤维吸附,使电导率增加。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活性染料的染色原理和操作过程,并成功进行了活性染料染色实验。

活性染料能够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牢固的结合,因此染色效果稳定且色彩鲜艳。

此外,我们还学习到了电导率测定在染色实验中的应用,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活性染料提供了参考。

1.段庆平.染色工艺学与技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付庆祥,冒丽娟.纺织科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活性染料染色

活性染料染色

OH-活性染料染色活性染料根据其活性基因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1.普通型(或称冷染性)活性染料国产X型活性染料属此类。

这类染料的活性基因为含有两个活泼氯原子的三聚氯氰。

它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反应能力较强,但染液的稳定性较差,能在低温(20~30℃)下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而染色,同时也只需在低温和较弱碱剂(pH =10.5左右)的条件下完成固色。

2.热固型活性染料国产K型活性染料属此类。

它的活性基因也是由三聚氯氰组成,只是活性基团上仅有一个活泼氯原子。

它的化学活性较低,反应能力也差,染液相对稳定。

因此在与纤维进行反应时要求条件较为剧烈,固色温度要达90℃左右,同时还需较强的碱剂,固色时间也要比X型活性染料长。

属于热固型活性染料的种类较多,它们具有不同的活性基因。

由于所含活性基团的反应活性不同,反应条件也各不相同。

比如国产KN型活性染料,它的活性基团为β-羟基乙烯砜硫酸酯基,故又称乙烯砜型活性染料,它的反应活性介于X型与K型活性染料之间,固色温度为60~65℃。

除此之外,还有含双活性基团的M型活性染料和含其他活性基团的活性染料。

(一)活性染料染色性能活性染料染色时,能将染料直接染到布上,同时由于它有较好的扩散能力,容易使染料扩散进入纤维内部,但由于此时尚未与纤维起化学反应,很容易用水把大部分染料洗掉,因此必须用碱剂促使染料与纤维产生化学反应,把染料固着在纤维上。

前者称为染色,后者称为固色。

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的键合反应可用下述通式表示:D-T-X + HO-Cell -→D-T-0-Cell + X-(1)D-SO2-CH=CH2 + HO-Cell-→D-SO2-CH2-CH2-O-Cell(2)(1)式是三聚氯氰型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在碱剂存在下所发生的键合反应。

在碱剂作用下,纤维上羟基离解而使纤维素纤维带负电,成为亲核试剂进攻活性基团中带正电的反应活性中心,发生亲核取代反应,使染料和纤维合为一体。

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流程

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流程

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流程
《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流程》
活性染料是一种特殊的染料,它们能够与纤维素和蛋白质纤维产生化学结合,具有很强的染色性能和耐久性。

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流程是将活性染料溶液与纤维素或蛋白质纤维接触,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将染料牢固地结合在纤维上,从而实现染色的目的。

下面是活性染料染色工艺的一般流程:
1. 预处理:在将纤维染色之前,需要对纤维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步骤,包括除浆、漂白、酶处理等,以确保纤维表面无污垢或杂质,达到最佳的染色效果。

2. 染色:将活性染料溶液与经过预处理的纤维接触,活性染料会与纤维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结合在纤维上。

染色条件包括温度、pH值、时间等多个参数。

3. 固色:经过染色之后,需要将染料固定在纤维上,防止染料在后续的洗涤或日光照射下褪色。

固色方法包括蒸汽固色、煅烧固色等。

4. 洗涤:经过固色之后,还需要对染色的纤维进行洗涤处理,以去除剩余的染料和辅助剂,保证染色的纤维色牢度和手感。

5. 后处理:染色之后的纤维还需要进行一些后处理步骤,例如整理、加工等,以便满足最终产品的要求。

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流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多种处理步骤相互配合,以确保染色效果和染色纤维的品质。

同时,由于活性染料与纤维的化学结合,这种染色方式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和色牢度,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皮革等行业。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活性染料是一类具有活性基团的染料,它们能够与纤维素和蛋白质等基质发生共价键结合,具有较好的染色性能和耐光、耐洗性能。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是指活性染料与纤维素或蛋白质基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牢固的染色结合。

本文将从活性染料的结构特点、染色原理和染色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活性染料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与纤维素或蛋白质基质发生共价键结合的能力。

活性染料分子中含有苯环、萘环等芳香环结构,还有含氮的活性基团,如-NH2、-OH、-SO3H等。

这些活性基团能够与基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染色结合。

此外,活性染料还具有较好的亲水性,能够与纤维素或蛋白质基质发生氢键结合,增强染色效果。

其次,活性染料染色原理是指活性染料与纤维素或蛋白质基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牢固的染色结合。

在染色过程中,活性染料分子与基质表面发生静电吸引力,使染料分子在基质表面扩散并吸附。

随后,活性染料分子中的活性基团与基质中的羟基、氨基等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共价键结合。

这种共价键结合具有较好的牢固性和耐久性,能够保证染色效果长时间不褪色。

最后,活性染料染色过程包括浸渍、固定、还原、洗涤等步骤。

在浸渍过程中,活性染料分子通过扩散、渗透等方式进入基质内部。

固定过程中,活性染料分子与基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牢固的染色结合。

还原过程中,活性染料分子中的某些基团被还原剂还原,使染料分子变得亲水,增强与基质的结合力。

洗涤过程中,去除未与基质结合的游离染料分子,保证染色效果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活性染料染色原理是活性染料与纤维素或蛋白质基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牢固的染色结合。

活性染料具有特殊的结构特点,能够与基质发生共价键结合,具有较好的染色性能和耐光、耐洗性能。

染色过程中,活性染料经历浸渍、固定、还原、洗涤等步骤,形成稳定的染色效果。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提高染色工艺的稳定性和染色效果的质量。

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及机理

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及机理

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及机理活性染料是一种在纤维上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和着色力的染料。

活性染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如良好的亲水性、亲纤维性、光嫁接性和耐久性,能够将染料牢固地结合在纤维上。

本文将介绍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和机理。

首先是活性染料的渗透过程。

纺织品经过前处理后,浸泡在染液中,活性染料通过纤维的孔隙和结构缺陷渗透到纤维内部。

渗透速度与温度、浓度、pH值等因素有关。

渗透过程可能会受到纤维的表面张力和纤维素多孔结构的限制。

接下来是活性染料的扩散过程。

染料分子在纤维内部通过热伦势力或浓度梯度进行扩散,从而达到脱离染液自由移动的状态。

扩散速度取决于染料分子的大小、纤维的孔隙结构和温度等因素。

然后是活性染料的吸附过程。

染料分子在纤维表面吸附,并与纤维表面形成瞬时的物理结合。

吸附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同时会遵循兰金斯等温吸附等式。

吸附速度与染料的亲和力、纤维的化学组成和表面能等因素有关。

最后是活性染料的固定过程。

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染料分子通过化学反应与纤维发生共价键的形成,从而牢固固定在纤维上。

固定过程可以通过热固定、碱固定、还原固定等方法进行。

固定过程是决定染色牢度的重要步骤。

活性染料的染色机理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机染料分子与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键合两种形式。

物理吸附是由于染料分子与纤维表面之间的静电作用力、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这种结合是可逆的。

而化学键合是指染料分子中存在明确的官能团与纤维官能团之间的共价键结合,使染料牢固地结合在纤维上。

活性染料的染色机理还涉及到环境因素、纤维结构和染料结构等多种因素。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pH值等会影响到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和染色效果。

纤维结构的差异会影响染料的渗透和扩散,从而影响染色的均匀性和牢度。

而染料结构的不同则会影响到与纤维的亲和力和染色效果。

综上所述,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渗透、扩散、吸附和固定四个阶段。

活性染料染整工艺流程

活性染料染整工艺流程

活性染料染整工艺流程活性染料染整工艺流程是指利用活性染料对纺织品进行染色和整理的工艺流程。

活性染料染整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预处理、染色、整理和后处理四个主要环节。

1. 预处理:首先将待染织物进行预处理,目的是去除织物表面的杂质、油脂、浆料等,以便织物能够更好地吸收染料。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浸泡、漂白、煮沸等。

浸泡是将织物浸泡在碱性水中,使其与水中的杂质发生反应,从而使织物表面得以清洁;漂白是利用漂白剂来去除织物表面的色素和杂质;煮沸是将织物在高温下煮沸,以去除织物中的其他有害物质。

2. 染色:经过预处理后的织物可以进行染色。

染色是将活性染料溶解在水中,并加入染色助剂,将预处理后的织物浸泡在染料溶液中,使染料分子渗透进织物纤维中,实现染色。

染色过程中需要控制染色温度、时间和pH值,以确保染料能够充分渗透进织物纤维,并获得理想的染色效果。

3. 整理:染色后的织物需要进行整理,以改善染色效果和织物品质。

常见的整理方法有碱处理、酸处理、软化处理等。

碱处理是将织物浸泡在碱性水中,以提高染色的均匀性和亮度;酸处理是在染色后将织物浸泡在酸性水中,使其与染料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提高染色牢度和颜色的持久性;软化处理是利用软化剂来改善织物的手感和光泽。

4. 后处理:整理后的织物需要进行后处理,以增强织物的染色牢度和耐久性,同时也可实现织物的特殊功能。

后处理方法包括蒸煮、漂洗、整理等。

蒸煮是将染过色的织物蒸煮一段时间,以加强染料与纤维的结合,提高染色牢度;漂洗是利用淋漓洗涤法去除织物中未被染料吸附的染料分子和残留物;整理是对织物进行整饰、抛光和定型等处理,使其达到柔软、易护理的效果。

总之,活性染料染整工艺流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通过预处理、染色、整理和后处理四个环节,对待染织物进行全面的处理,最终得到具有良好染色牢度和耐久性的彩色织物。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

6、 羧基砒啶均三嗪型活性染料(国内的R型)
芳香环
对纤维素纤维染色时,直接性大,反应性强,能在高温和中性条件 下与纤维素纤维反应,可用于涤纶纤维/纤维混纺织物的一浴一步 法染色。
7、双活性基活性染料:具有双活性基 可提高固色率至80%~90%的水平,而且由于染料分子的增大,提 高对纤维的亲合力,在高温染色条件下有利于染料的渗透与匀染。
③а—溴代丙烯酰胺基的活性染料与羊毛纤维反应时,可发生亲 核取代和亲核加成反应其反应过程如下;
六. 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 上染(吸附,扩散)→ 固色 → 皂洗
(一)和纤维素纤维的反应: 1、 活性染料的共平面性不如直接染料强。
直接性太高,溶液中染料量减少,不利于扩散和透染。 染料的扩散性好,纤维与染料的接触多,利于透染和匀染。
第八章 活性染料
➢ 双偶氮结构:紫、黑、棕、灰等深色品种。
NaO3SOH4C2O2S
NN
OH NH2 NN
NaO3S
SO3Na
活性黑KN-B (C.I.反应性黑5)
SO2CH2CH2OS
O Cu O NHCOCH3 NN
NaO3SOH2CH2CO2S
NaO3S
2、碱性条件下固色:加碱(纯碱,磷酸三钠,小苏打) 反 应 性 强 的 染 料 , 应 在 弱 碱 条 件 下 固 色 。
3. pH值太高,虽然纤维-染料键形成加快, 但染料的水解也在加速,影响更大。
4.温度 提高温度,使纤维-染料与染料水解都增加,但对水解的影响更大。 此外温度太高,还会降低平衡上染百分率(对X型明显) 。
4~5级
注:酸性水解条件:HAc pH值3.5,40℃,1h; 碱性水解条件:纯碱pH 值11.5,90℃,1h, 最后用褪色卡平级

活性染料染色—活性染料的化学结构及其分类

活性染料染色—活性染料的化学结构及其分类

染料母体W——染料的发色部分
有些染料具有二个发色母体 同一母体可与不同活性基团相连接,成为不同类型的商品染
料。
活性基R
与纤维反应的基团 活性基主要影响染料的反应性及染料—纤维键的稳定性。 与固色率高低也有很大关系。
活性基R
绝大部分染料的活性基是通过联接基和染料母体相连的。 有些染料没有连接基,活性基直接连接在染料母体上。
常用的活性基有偶氮类、蒽醌类、酞菁类等
母体与活性基关系
在化学结构上是一个整体 在性能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互制约 是活性染料不可分割的二部分 结构中某一部分的变化都将导致染料的各种性能发生变化。
架桥基B
架桥基是联结母体与活性基团的基团
对染料的反应性能和染料—纤维键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有些染料没有架桥基
架桥基
离去基
活性染料分类
①二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
§国产 X 型、国外普施安(Procion )MX等属于这一类。
§特点: 反应性较高,在较低的温度和碱性较弱的条件下可与纤维素 纤维反应(又称冷固型染料)。 稳定性较差,易水解。
活性染料分类
②一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
§国产K型、 普施安H(Procion)、瑞士汽巴克隆 (Cibacron)等属于这一类。 §特点: 反应性较低,在碱性较强和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固色(又称 热固型染料) 稳定性较好
活性染料分类
② α—卤代丙烯酰胺型
§国产PW型,国外的Lanasol(X为Br)、Lanasyrein (X为Cl) §特点: 水解速率低,染色牢度好。 反应性强(活性基由C=C双键和卤素两个活性基组成) §主要用于羊毛、蚕丝的染色。
常用的架桥基有:亚胺基、甲亚胺基、甲酰胺基 等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掌握活性染料的染色原理和特点。

2.学习活性染料的染色方法。

3.了解活性染料的染色效果。

4.分析活性染料染色的影响因素。

实验仪器和材料:1.活性染料样品。

2.棉织物或其他适合染色的材料。

3.染色槽。

4.染色助剂。

5.盐酸。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染色槽清洗干净,测量并记录活性染料样品的质量。

2.设置染色条件:根据染料样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pH和温度。

3.规定染色时间:根据染料样品的要求,确定染色时间,一般在30-60分钟之间。

4.溶液制备:将活性染料样品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并加入适量的染色助剂。

5.染色操作:将准备好的染料溶液倒入染色槽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pH值。

然后将待染物料放入染色槽中浸泡。

6.温度控制:根据染料样品的要求,控制染色槽的温度,通常在50-60摄氏度之间。

7.定时搅拌:在染色过程中定时搅拌染料溶液,以保证染料均匀分布。

8.染色结束:在染色时间达到后,取出染色后的材料,进行水洗、酸洗、碱洗等后处理工序。

9.染色效果评价:通过对染色后的材料进行颜色、染色均匀性、牢度等方面的评价。

实验结果:染色后的材料颜色鲜艳,染色均匀性好,颜色牢度达到一定的要求。

实验讨论:活性染料染色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染色时间、温度和pH值是三个主要影响因素。

染色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染色效果,一般较好的染色时间在30-60分钟之间。

染色温度过高或过低也会对染色效果产生影响,一般适宜的温度在50-60摄氏度之间。

pH值对活性染料的离子化程度有一定影响,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导致染料分子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染色效果。

结论:通过活性染料染色实验的操作,可以得出染色效果良好的结论。

活性染料具有染色速度快、不需要氧化剂等特点,染色效果好。

在染色过程中,适当控制染色条件,可以得到理想的染色效果。

无。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课件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课件
详细描述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主要是活性染料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从 而实现染色。该化学反应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通常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
活性染料的应用领域
总结词:应用领域
详细描述:活性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造纸、涂料等领域,是工业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 要原料。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活性染料的分类与性能
活性染料的分类
均三嗪型活性染料
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和优异的染色性能 ,主要用于棉、麻、粘胶等纤维的染 色。
卤代均三嗪型活性染料
具有较高的反应性和耐光牢度,适用 于棉、麻、粘胶等纤维的染色和印花 。
乙烯砜型活性染料
具有较好的耐碱性和耐氯性,适用于 棉、麻、粘胶等纤维的染色和印花。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流程
前处理工艺
去除杂质
通过洗涤、漂白等方法去除纤维表面的杂质,提高纤维的纯 净度。
调整酸碱度
根据染料和纤维的性质,调整染液的酸碱度,以利于染色反 应的进行。
染色工艺
01
02
03
染料溶解
将活性染料溶解在适当的 溶剂中,制备成染液。
嘧啶型活性染料
具有较高的反应性和优良的染色性能 ,适用于棉、麻、粘胶等纤维的染色 。
活性染料的性能指标
01
02
03
04
反应性
活性染料的反应性决定了其在 纤维上的固色率和染色牢度, 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
溶解度
活性染料的溶解度决定了其在 染液中的稳定性,也是评价其

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及机理

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及机理
提高固色率
2、染色工艺条件的影响
(4)浴比 保证上染率基础上,尽量减小浴比,有
利于染色、固色 一般1:15~1:20 但染色浴比过小会影响染色的匀染性
固色时染料的上染
固色时染料的上染
1、活性染料浸染或卷染,常先在中性 浴中染色一段时间后,加碱剂进行固色
2、加碱后,上染的染料量增大 3、固色率低于上染率
2、亲核加成键合机理
乙烯砜型活性染料易爱亲核试剂的进攻, 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砜基电负性较高 Β-C电子云密度较低
(二)活性染料的水解反应
碱性条件 活性染料能与水中OH-发生亲核取代或
加成反应,生成水解活性染料。 水解活性染料不能与纤维发生键合反应 造成染料的浪费。
(二)活性染料的水解反应
衡时间短
一、活性染料的上染
在纤维中扩散的同时,还存在着染料与纤维的 键合反应和染料与水的水解反应。
提高活性染料上染率的方法(上染阶段)
加入电解质促染 低温染色 小浴比染色
二、活性染料的固色
活性染料的固色:是在一定的碱性和温度条件下,染 料的活性基团与纤维发生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简称 键合),而固着在纤维上的过程。
染料母体的影响
分子量高,反应性低 结构复杂,反应性低
影响活性染料反应性的因素
桥基
亚氨基在碱性条件下离子化,使亚氨基的供电子性 增加,提高了均三嗪环和反应中心C原子上的电子 云密度,使反应性降低。
N-甲亚氨基不会发生离子化,反应性高 甲酰胺基,反应性较高
影响活性染料反应性的因素
B、外界因素 染液PH值:高,反应性较高 固色温度:高,反应性较高 中性电解质浓度:大,反应性较高
1、亲核取代键合机理
以二氯均三嗪类活性基与纤维素纤维的 反应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活性基团分为
乙烯砜基活性染料
一氯均三嗪型和β-乙烯砜硫酸酯
双活性其类活性染料
两个一氯均三嗪型活性基
卤代嘧啶基类活性染料 其它活性基类活性染料
二、活性染料的分类
按染料母体分为
偶氮染料 金属络合染料 蒽醌染料 铜酞菁染料
按不同桥基分为
亚氨基 甲亚氨基 甲酰胺基
(一)均三嗪型活性染料
活性基Re为卤代均三嗪型的衍生物 桥基通常为亚氨基 离去基(X1、X2)为卤基
特点:
反应性介于一氯均三嗪与二氯均三嗪之间 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稳定 溶解度较好 染料或染料-纤维键耐碱性差。
(三)双活性基型活性染料
一、活性染料的特点
活性染料染色方便,价格较低 色泽鲜艳,色谱齐全 匀染性好 湿处理牢度优良
二、应用
纤维素纤维 蛋白质纤维 聚酰胺纤维的染色 具有特殊活性基团的活性染料还能用于
涤纶等纤维的染色。
三、目前存在问题
某些染料耐晒牢度和耐氯漂牢度较差
日晒牢度随染料母体结构不同而不同,随染色浓度提高而改 善。
第四章 活性染料染色
第一节 活性染料的化学结构及分类 第二节 活性染料的 第四节 活性染料对新型纤维素纤维的染色 第五节 活性染料对其他纤维的染色 第六节 活性染料的染色牢度 第七节 活性染料染色常见疵病及染色质量控制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第一节 活性染料的化学结构及分类
一、活性染料的化学结构通式 二、活性染料的分类及其反应性 三、活性染料的母体类型 四、活性染料的架桥基
一、活性染料的化学结构通式
活性染料和一般水溶性染料不同 具有一个(或两个)能与纤维的某些基团进行
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的基团,称为反应基 或活性基。Reactive group
一、活性染料的化学结构通式
其化学结构通式可以表示为 S—D—B—Re
式中: S——水溶性基团 D——染料发色体或染料母体 B——桥基或称连接基 Re——活性基或反应基
母体
是染料的发色部分
染料母体对染料的亲和力、扩散性、颜色、耐晒牢度等有 较大的影响
决定了染料的色泽、鲜艳度、直接性、扩散性、日晒牢度 等
母体染料不但要求色泽鲜艳和牢度优良,而且要求有较好的扩散性 和较低的直接性,使活性染料有好的匀染和透染性能,未染着的染 料(包括和水反应的水解染料)也易于洗除。因此染料母体不宜太大, 对纤维的亲和力不宜太高,一般选用简单的直接染料和酸性染料作 为母体的结构。
有些染料具有二个发色母体
同一母体可与不同活性基团相连接,成为不同类型的商品 染料。
大多数活性染料的耐氯漂牢度较低
有些染料耐气候牢度较低
贮存和使用过程中,暴露在空气中的一面易褪色,与里层产 生明显色差
蒽醌结构的蓝色品种有烟气褪色现象。 有的染料利用率不高。
四、染色过程
吸附 扩散 固着
固色:在固着阶段活性染料与纤维发生 键合反应,习惯上称为固色。
染色:固色前的过程,称为染色。
在适当条件下,能和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 蛋白质纤维及聚酰胺纤维上的氨基等发生化 学反应,在染料和纤维之间生成共价键结合, 使染料成为纤维大分子上的一部分。
又称反应性染料。
一、活性染料的特点
活性染料分子结构简单,并含磺酸基, 水溶性良好。
对硬水有较高的稳定性 扩散性和匀染性较好 易发生水解反应:应尽量减少
染料-纤维结合键稳定性与一氯均三嗪型相 似。
(二)乙烯砜基活性染料
国产的KN型,进口的雷玛素(Remazol) 结构通式为D-SO2-CH2CH2-OSO3Na
(二)乙烯砜基活性染料
染色时碱性条件下可生成活泼的乙烯砜 基(-SO2-CH=CH2)。乙烯砜基与纤 维素通过加成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
1、活性染料的特点 2、活性染料按活性基不同的分类 3、活性染料的结构通式 4、活性染料染纤维素纤维的浸染工艺 5、活性染料染纤维素纤维的卷染工艺 6、活性染料染纤维素纤维的轧染工艺
概述
一、活性染料的特点 二、应用 三、染色过程
一、活性染料的特点
活性染料分子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反 应性基团(俗称活性基团)。
1、二氯均三嗪型
结构通式:国产X型,进口的普施安MX
特点:反应性高,低温和弱碱条件下可与纤维素纤 维反应,又称为普通型或冷染型。 稳定性差。
1、二氯均三嗪型
举例
1、二氯均三嗪型
稳定性差 PH=6~8较稳定 商品染料中常加入
如磷酸二氢铵和磷 酸氢二氢铵的混合 物以及尿素等缓冲 剂。
1、二氯均三嗪型
温和条件下(低温、弱碱):一个氯原子参加反应 强碱、高温:二个氯原子参加反应,但水解产物比例上升 染料-纤维键耐酸性水解的能力较差
2、一氯均三嗪型
结构通式:国产K型,部分KD型;进口的普 施安H、汽巴克隆等
特点:热固型染料 反应性低、稳定性好,中性不易水解 固色在强碱和高温下进行
2、一氯均三嗪型
活性基
绝大部分染料的活性基是通过联接基和 染料母体相连的。有些染料没有连接基, 活性基直接连接在染料母体上。
活性基主要影响染料的反应性及染料— 纤维键的稳定性。
与固色率高低也有很大关系。
母体与活性基关系
在化学结构上是一个整体 在性能上相互制约 是活性染料不可分割的二部分 结构中某一部分的变化都将导致染料的
二氯均三嗪型中一个氯原子被氨基、芳 胺基取代
反应性低、稳定性较好,中性溶解时可加热 近沸而无显著水解
固色在强碱和高温下进行
二氯均三嗪型中一个氯原子被烷氧基取 代
反应性高 染料-纤维键耐碱性水解的稳定性低
3、一氟均三嗪型
结构通式:Cibacron F型(1978年)
特点:比一氯均三嗪型在相同条件下比较, 反应速率高出50倍左右
各种性能发生变化。
架桥基
架桥基是联结母体与活性基团的基团 对染料的反应性能和染料—纤维键的稳
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有些染料没有架桥基
水溶性基团
提供水溶性的基团 决定染料的水溶性 一般为磺酸基(-SO3Na)或硫酸酯基(-
OSO3Na)
二、活性染料的分类及其反应性
均三嗪型活性染料
二氯均三嗪型 一氯均三嗪型 一氟均三嗪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