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新课标《师说》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词类活用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作动,低于)
吾未见其明也。(形作名,高明的地方)吾从ຫໍສະໝຸດ 师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而耻学于师。(形容词意动,以……为耻。)。
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小学而大遗(形作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古今异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2.给语段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
好为人师
13.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词
①仆道不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益不事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因抗颜而为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
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
师,我是无所谓的。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交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
古文运动在当时的中下层知识分子中有一定影响。但遭到上层统治集团中当权的官僚地主的诽谤与讪笑,阻力很大。
3、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孟子说:“人的毛病在於喜欢做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追随老师学习,现在(唐)则没听说有人敢为人师;有的话往往讥笑他,认为是个狂妄的人。只有韩愈奋勇不顾世俗的眼光,勇於触犯众人的忌讳,甘愿承受他人的讥笑和侮辱,招收後进学生,写了师说这篇文章,容色严正地当地老师。世人果然君起责怪他,指指点点,互递眼色,相互拉扯,加油添醋的非议他。韩愈因此得了狂妄的名声;住在长安,饭都来不及煮熟,又忽忙东去,这种情形已经很多次了。
《师说》导学案
【使用说明】1.充分预习,读熟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内容。
2.规范书写,自主完成;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用法,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翻译并默写重点句子。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3.解课文尊师重道的深刻内涵,感悟作者抨击时弊、坚持真理的精神。
②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5.本语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论述了唐王朝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
作业:巩固复习文言常识,背诵并翻译全文。
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4.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
A.圣人无常师 B.余嘉其能行古道。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5.默写。
(l)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如是而已。
(2)师者,__________ ______。
(3)是故无贵无贱,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当堂检测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略
6.A
7.D
8.C
9.D
10.B
11.D
12.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3.①专、深厚 ②从师 ③指态度严正不屈 ④就 ⑤对人表示亲热的称呼 ⑥冒犯 学生
14.略
15.例证 师道衰落
【译文】
二十一日,宗元向你告白,承蒙来信说想要拜我为师。我的学问不深厚,文章著作亦十分浅薄,仔细回顾一下自己心中,没有什么可供你学习的,虽然常常喜欢谈谈学问,写写文章,却不敢自以为是。不料你从国都来到永州,竟然会看中我。我自己衡量并没有可取之处,假如有可取之处,也不敢做人家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都不敢了,何况是做你的老师呢?
韩愈的文章
韩愈的论说文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类,一类重在宣扬道统和儒家思想,如《原道》、《原性》、《原人》等;另一类重在反映现实,揭露矛盾,作不平之鸣,而且不少篇章还有一种反流俗、反传统的力量,并在行文中夹杂着强烈的感情倾向,因而值得重视。在这类论说文中,《师说》最有代表性。
韩愈是一位善辩之士,而善辩又主要来源于他的胆壮气盛,二者结合在一起,遂使得他的议论文字往往惊世骇俗,极具震慑人的气势。反映时代精神、抒发愤慨不平、对社会现实深刻批判的佳作,大气磅礴、笔力雄健、排宕顿挫、感情激烈是其共同特点。
有为而发,不平则鸣,本无意于塑造形象,而其自我形象在波涛翻卷的情感激流和气势夺人的滔滔雄辩中得以自然展现,这是韩愈论说文的一大特点。
梁衡对韩愈的评价
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
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作 , 吾未见其明也。 作 ,
吾从而师之。 作 , 而耻学于师。 作 ,
孔子师郯子。 作 , 小学而大遗 作 ,
5、划出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意思。
古之学者必有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吾从而师之。
今之众人。 小学而大遗。
6、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类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11.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
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
4.朗读并背诵这篇文章。
一、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掌握下面文言知识。
1、自读课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义,不清楚的地方作出标记。
2、注音
愚( ) 句读( ) 谀( ) 经传( ) 巫( )
郯( ) 苌 ( ) 聃( ) 蟠( )
3、指出句中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同
或师焉,或不焉。同
4、指出活用的词并解释。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不耻相师师: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吾从而师之 D.师不必贤于弟子
2、古文运动
主要主张:其一,是“文以明道”。其二,在倡导“文以明道”的同时,也充分意识到“文”的作用,为写好文章而博采前人遗产。
对象:即向当时一些准备通过科举、跻身仕途的青年读书人宣传不要写骈体文,要用散体文去阐明孔、孟之道。
古文: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文体,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抒写真情实感的散文。
6.“嗟乎”一词表示的语气是( )
A.感慨 B.叹息 C.悲哀 D.愤慨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8.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9.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
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
4、李蟠好的是什么样的“古文”?他不愿被什么样的“时”所束缚?
四、展示点评,解答疑惑。
五、当堂检测
(一)基础知识
l.下列划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郯子(tán)六艺经传(zuàn)贻(yí)
B.句读(dòu)苌弘(cháng)聃(rán)
C.阿谀(yú)授之书(sòu)蟠(fán)
D.或不焉(fǒu)谄媚(chǎn)嗟乎(jiē)
④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__________________
⑤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翻译下列句子
①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译:______________。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吾从而师之。
师不必贤于弟子。 学于余。
耻学于师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拘于时。
三、合作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为什么要从师?选择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3、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1)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