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案(下册)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册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册第一章:走进化学实验室1.1 认识化学实验室学习实验室的基本布局和设备了解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1.2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使用试管、烧杯、量筒等实验仪器练习液体药品的取用、滴定、过滤等基本操作1.3 实验观察与记录学习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和技巧练习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2.1 物质的组成学习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微粒的概念理解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2.2 物质的分类学习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和特点第三章:溶液与浓度3.1 溶液的概念与性质学习溶液的定义、特点和组成理解溶液的稀释、浓缩和饱和度3.2 溶液的浓度学习浓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练习溶液的配制和浓度计算第四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4.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学习化学反应的定义、特征和类型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4.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步骤练习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第五章:有机化学基础5.1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与特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5.2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学习烷烃、烯烃、炔烃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和机理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册第六章:碳和碳的化合物6.1 碳的单质学习碳的性质和用途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 等碳的同素异形体6.2 碳的氧化物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碳的收集和检验方法6.3 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学习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性质和反应练习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鉴定和分析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征和类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和平衡7.2 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和规则练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第八章:酸碱反应与溶液的酸碱性8.1 酸碱的概念与性质学习酸碱的定义、特征和分类理解酸碱的中和反应及其应用8.2 溶液的酸碱性学习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和测量方法掌握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指示剂的应用第九章:盐类物质的性质与反应9.1 盐的概念与分类学习盐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了解盐的溶解性和电离特性9.2 盐的反应学习盐的化学反应类型和特点练习盐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第十章:化学与生活10.1 化学与健康学习人体所需营养素的种类、作用和食物来源了解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食品安全知识10.2 化学与环境保护学习环境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方法理解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册第十一章:金属的性质与反应11.1 金属的物理性质学习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物理性质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1.2 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习金属与氧气、酸、盐等物质的化学反应掌握金属的活动性序列及其应用11.3 金属的冶炼与用途学习金属的冶炼方法和原理了解金属的提取、精炼和应用第十二章:非金属的性质与反应12.1 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学习非金属的绝缘性、脆性和颜色等物理性质了解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2.2 非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习非金属与氧气、酸、碱等物质的化学反应掌握非金属的活动性序列及其应用12.3 非金属的用途与危害学习非金属的用途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了解非金属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第十三章: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13.1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学习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原则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的重要性13.2 实验创新与探究鼓励学生提出创新实验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第十四章:复习与考试技巧14.1 复习方法与策略学习有效的复习方法和技巧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和目标14.2 考试技巧与策略学习考试的解题技巧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自信心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展望15.1 课程学习总结总结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强调重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15.2 展望未来学习引导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册,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初三下学期化学教案5篇
初三下学期化学教案5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下学期化学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下学期化学教案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2)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是如何摄取这些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的元素。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网络)查找资料,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有用信息。
(2)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健康方面的重大贡献。
(2)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难点】1.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正确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工具【教具准备】坩埚钳、酒精灯、10%的稀盐酸、鱼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几类人体必须的营养素,同时了解了水和无机盐也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无机盐的重要作用。
【提出问题】人体生长过程中需要6种营养素,根据营养素的组成元素,你认为人体中含有哪些元素?【学生回答】由水可知人体内有H、O两种元素,由糖类的组成可知人体中含有C元素,由蛋白质的组成,可知人体内含有N 元素。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7~P98,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以多媒体展示)1.组成人体的元素约有多少种?它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2.人体中含量的非金属元素是什么?人体中含量的金属元素是什么?3.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区别?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1.50多种,除C、H、O、N以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水、油脂形式存在外,其余都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2024年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五篇)
2024年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五篇)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一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
利用身边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和参与社会的意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具体课标要求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2、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教材分析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
教材把金属知识安排在酸碱盐等化合物之后,让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物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来比较全面的认识金属的相关知识,既有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元素化合物体系、全面认识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本节从金属的存在形式、分类、物理性质、合金组成与性能以及应用角度,勾画出认识化学物质的基本框架,即从物质存在、分类、组成结构、性质等视角对物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
对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获知:一是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金属制品的性能反推其具有的物理性质,如铜用作导线,推知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二是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铜片与黄铜片的硬度大小、锡片和焊锡熔点的高低;三是通过“在线测试”让学生分析数据信息,获取金属物理性质及相应的用途。
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途径和方法,而且锻炼了学生分析,推理,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建立三个基本观点:第一个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不同的金属既有物理通性,又有各自特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第二个基本观点是: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又决定物质的用途;第三个基本观点是通过混合能改变物质的性质,从而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服务。
教材先从学生身边的金属制品入手,最后又介绍了广泛使用的合金,凸显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初中化学下册全教案
初中化学下册全教案第一章:物质的分类和性质1.1 物质的分类1.1.1 物质的分类方法1.1.2 纯物质和混合物的区别1.2 物质的性质1.2.1 物质的物理性质1.2.2 物质的化学性质实验: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实验第二章:分子与离子2.1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2.1.1 原子的结构2.1.2 分子的结构和性质2.1.3 离子的结构和性质2.2 元素与化合物2.2.1 元素的概念和种类2.2.2 化合物的概念和性质实验:分子与离子实验第三章: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3.1 化学式3.1.1 元素的化学符号3.1.2 化合物的化学式3.2 化学方程式3.2.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3.2.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实验: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实验第四章:物质的量4.1 物质的量的概念4.1.1 质量、摩尔和物质的关系4.1.2 摩尔与物质的关系4.2 摩尔质量和化学计量4.2.1 摩尔质量的概念和计算4.2.2 化学计量的基本原理实验:物质的量实验第五章:化学反应5.1 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5.1.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点5.1.2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5.2 化学反应的类型5.2.1 氧化还原反应5.2.2 酸碱中和反应5.2.3 沉淀反应实验:化学反应实验第六章:金属及其化合物6.1 金属的性质6.1.1 金属的特征和分类6.1.2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6.2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6.2.1 非金属的性质和分类6.2.2 非金属化合物的特点实验:金属及其化合物实验第七章:碳的化学7.1 碳的存在形式7.1.1 碳的特性和存在形式7.1.2 碳的同素异形体7.2 碳的化合物7.2.1 烷烃类化合物7.2.2 烯烃和炔烃的特性实验:碳的化学实验以上为初中化学下册全教案范本,供教师参考使用。
初中化学下学期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下学期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在本学期内,学生将学会掌握有关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和应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对实验规范操作的重视和实验结果的自主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3. 电化学;
4. 金属及其性质;
5. 非金属及其性质;
6. 化学能;
7. 化学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金属及其性质、非金属及其性质。
2. 教学难点:电化学、化学能。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通过教师讲解、板书、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呈现化学知识点。
2. 实验教学:开展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思维能力。
3. 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化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
本教学计划主要借助以下教学资源:
1. 教科书、教师讲义;
2. 实验器材、化学试剂;
3. 多媒体设备、教学软件。
六、教学评价
本学期教学将采用综合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技能、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通过定期测试、考试和学生实际表现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七、教学活动安排
具体的教学活动安排将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实际情况而定,灵活安排各项教学活动,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5篇】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
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一、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
(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5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1一、课标要求: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二、山东考试说明:(与课标要求一致)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课标解读:(教学目标)1、依据导学案的预习内容,自主学习醇的概述介绍,了解醇的物理性质、用途和一些常见的醇。
依据烷烃的命名规则,能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饱和一元醇进行命名。
2、通过小组“交流研讨“活动,初步掌握根据结构分析性质的一般方法;通过分析醇的结构,知道其化学反应主要涉及分子中碳氧键和氢氧键的断裂,并能分析出发生反应类型与对应化学键的断裂关系。
3、根据醇的结构特点,预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回忆以前学习的醇的相关性质,整理归类反应类型。
4、结合前面的学习,认识醇与烯烃、卤代烃、醛、酯等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5、结合甲醇、乙醇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了解醇对环境和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体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课标评价: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出5个教学任务,但5个任务不是均等的,从课标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醇的化学性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侧重醇的化学性质的探讨,设计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理解醇反应的断键规律,并加强对应练习,充分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对于其他几个教学目标要求知道的层次,能够说出常见几种醇的结构、物理性质、用的即可。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5篇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5篇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化学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精选篇1教学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第五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讲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讲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板书)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讲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2.第一单元课题2燃料及其利用3.第二单元课题1金属的化学性质4.第二单元课题2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5.第三单元课题1金属的腐蚀与防护6.第三单元课题2酸碱中和的反应7.第四单元课题1生活中的盐8.第四单元课题2食品中的有机物质9.第五单元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0.第五单元课题2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第一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1.教学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学会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2.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教学难点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4.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引发学生对燃烧条件的思考。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
(3)讲解灭火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灭火器的工作原理。
(4)示范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
5.作业布置(2)绘制灭火器使用方法的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课题2燃料及其利用】1.教学目标(1)了解燃料的分类和性质。
(2)学会燃料的合理利用。
2.教学重点燃料的分类和性质。
3.教学难点燃料的合理利用。
4.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引发学生对燃料分类的思考。
(2)讲解燃料的分类和性质,如: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等。
(3)分析燃料的合理利用,如: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等。
(4)讨论如何减少燃料消耗,提倡节能减排。
5.作业布置【第二单元课题1金属的化学性质】1.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2)学会金属与酸、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2.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3.教学难点金属与酸、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4.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引发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思考。
初中化学教案(下册)doc
初中化学教案(下册)doc 年级:初中
学期:下册
教案主题:化学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3. 探讨化学平衡、溶液和酸碱反应的相关知识;
4. 学习化学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3. 化学平衡
4. 溶液和酸碱反应
5. 化学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安排:
第一课: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 介绍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 讨论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
第二课: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 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读法
- 练习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
- 解析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第三课:化学平衡
-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 分析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 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平衡的动态过程
第四课:溶液和酸碱反应
- 探讨溶液的概念和分类
- 学习酸碱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 完成相关实验并讨论实验结果
第五课:化学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 了解化学工业在生产中的应用
- 探讨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研究化学产品的质量保障和环保问题
评估方式:
1. 阶段性考试
2. 实验报告
3. 课堂表现
4. 期末考试
教学资源:
1. 教科书和课件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3. 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安排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空气与生命1.1 气体的组成与性质学习气体的组成,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各种气体的性质。
实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
1.2 空气的重要性了解空气对生命的作用,包括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讨论空气污染问题,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水的世界2.1 水的组成与性质学习水的组成,了解水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实验:水的沸腾和凝固实验。
2.2 水的净化与保护学习水的净化方法,了解过滤、沉淀、吸附等净水原理。
讨论水资源的保护,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3.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定义,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
实验:有机化合物的燃烧实验。
3.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了解有机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讨论有机化合物的环保问题,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环境影响。
第四章:碳与碳化合物4.1 碳的性质与循环学习碳的性质,了解碳的循环过程。
实验:碳的燃烧实验。
4.2 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学习碳化合物的性质,了解碳化合物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讨论碳化合物的环保问题,了解碳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酸碱与盐5.1 酸碱的定义与性质学习酸碱的定义,了解酸碱的性质和分类。
实验:酸碱指示剂实验。
5.2 盐的性质与用途学习盐的性质,了解盐的分类和用途。
讨论盐的环保问题,了解盐对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金属与非金属6.1 金属的性质与用途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金属的冶炼和应用。
实验: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实验。
6.2 非金属的性质与用途学习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非金属的材料和应用。
讨论非金属的环保问题,了解非金属对环境的影响。
第七章:能量与能源7.1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学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了解能量的不同形式。
实验: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验。
7.2 常见能源的分类与利用学习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特点和利用。
讨论能源的环保问题,了解能源对环境的影响。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册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册第一章:走进化学实验室1.1 实验室的安全规则与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学习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了解实验操作的基本注意事项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1.2 实验基本操作技巧学习实验基本操作技巧,如量取、混合、过滤等练习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简单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第二章:原子与分子2.1 原子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了解原子的性质,如原子序数、质量数、电子数等掌握原子的化学符号表示方法2.2 分子与化合物的性质学习分子的基本性质,如分子式、分子量、分子极性等了解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掌握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方法第三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3.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学习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掌握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如化学方程式3.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平衡符号练习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和平衡判断第四章:溶液与溶解度4.1 溶液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学习溶液的定义和特征,了解溶液的组成与浓度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与分离方法了解溶液的性质,如渗透压、酸碱性、离子强度等4.2 溶解度与溶解度规律学习溶解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了解溶解度规律,如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与应用第五章:有机化学基础5.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包括碳链和功能团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如碳氢键、碳氧键、碳碳键等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5.2 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学习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如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与应用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方法和反应条件第六章:碳和碳的化合物6.1 碳的性质和化合物的分类学习碳的基本性质,如原子结构、四价键特征了解碳的氧化物、酸、酯、脂肪等化合物的分类和特征掌握碳的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方法6.2 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学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备和用途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防治措施掌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式表示方法和反应第七章:金属和金属的化合物7.1 金属的性质和分类学习金属的基本性质,如金属光泽、导电性、延展性等了解金属的分类,如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等掌握金属的化学式表示方法和反应特点7.2 金属的氧化物和卤化物学习金属的氧化物和卤化物的性质、制备和用途了解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应用掌握金属的氧化物和卤化物的化学式表示方法和反应第八章:有机合成材料8.1 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学习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制备方法、性质和应用了解塑料的化学结构及其降解性掌握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化学式表示方法和特点8.2 合成材料的环保问题学习合成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如白色污染、化学污染等了解环保型合成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掌握合成材料的环境友好性评价方法第九章:食物、能源与化学9.1 食物中的化学成分学习食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掌握食物中化学成分的检测方法9.2 能源与化学学习能源的分类、特点和利用方式了解化学在能源转化和利用中的应用掌握能源化学反应的化学式表示方法和原理第十章:化学与生活10.1 生活中的化学学习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清洁剂、燃料、水质等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掌握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及其处理方法10.2 化学与健康学习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如有毒有害物质、药物等了解化学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掌握健康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10.3 化学与环境学习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如污染物、废弃物等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应用掌握环境保护的化学原理和方法重点解析1. 实验室安全与实验操作:实验室安全规则的遵守、实验操作的准确性、规范性。
九年级化学下册优秀教案(优秀5篇)
九年级化学下册优秀教案(优秀5篇)九年级化学下册优秀教案篇一化学与农业生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2、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重点:1、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2、铵根离子的检验难点:1、铵根离子的检验2、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
课前准备:教师:以举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课题,对常见的化肥的物理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看书自己总结;对铵根离子的检验的教学通过实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学生: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看书、讨论、实验探究,重点掌握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教学过程:一。
化学肥料1、氮肥氨水NH3•H2O 易溶于水低温密封碳酸氢铵NH4HCO3硝酸铵NH4NO3氯化铵NH4Cl硫酸铵(NH4)2SO4尿素CO(NH2)2【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促进植物枝叶茂盛。
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抵抗力。
钾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健壮。
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成分。
【结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逸出,这是快速检验铵盐的方法。
2、磷肥它是含有磷酸根的盐。
主要有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钙镁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铵NH4H2PO4 磷酸氢二铵(NH4)2HPO43、钾肥硫酸钾(K2SO4) 氯化钾(KCl)碳酸钾(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4、复合肥料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钾KH2PO45、微量元素肥料如B、Mn、Cu、Zn等6、农家肥料二、农药1、作用2、危害三、随堂检测题l.氨水见光后易挥发和分解,所以容器口必须___,且放在棕色瓶中。
2、硝铵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会爆炸,碳铵在受热时会全部分解成气体。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内容:一、课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 学习目标:了解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及其研究对象;掌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学会使用简单的化学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和实验。
2. 教学重点: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3. 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及其研究对象。
(3)课堂讲解:讲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4)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课题: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 学习目标:了解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掌握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基本概念;学会书写化学式、方程式。
2. 教学重点: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基本概念。
3. 教学难点:化合价的确定;化学式的书写与计算。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组成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
(3)课堂讲解:讲解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基本概念。
(4)练习书写:指导学生书写化学式、方程式。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课题:第三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学习目标: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掌握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本质;学会使用实验装置进行物质的性质实验。
2. 教学重点: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本质。
3. 教学难点:物质的化学变化的判断;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课堂讲解:讲解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本质。
(4)实验操作:指导学生使用实验装置进行物质的性质实验。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优秀5篇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优秀5篇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
教学重难点⒈、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引入课题播放生活中的图片,设问:1、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3、炼钢厂、热点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配以多媒体播放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边看边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思考:柴、煤、煤气。
.。
汽油、柴油。
.。
煤阅读教材,观看录像,回答问题。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使学生联系生活,关心生活从已有的经验入手,引出新知识,强调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用途。
知识拓展1、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3、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播放录像:煤的用途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1、混合物2、焦碳、煤焦油、煤气3、化学变化,因为反应前是碳,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焦碳、煤焦油、煤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2、石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3、石油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炼制的?播放录像:石油的用途介绍石油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1、不可以,因为这样会浪费资源,不经济,不科学,应该综合利用。
2、混合物,因为其中含有多种成分。
3、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来分离,是物理变化。
初三下学期化学教案5篇
初三下学期化学教案5篇初三下学期化学教案5篇化学教案还可以用于教学总结和改进。
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记录下课堂反馈、学生表现和教学效果等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下面给大家分享初三下学期化学教案,欢迎阅读!初三下学期化学教案【篇1】教学分析本课题是在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
本课题难点比较集中,有微观表征: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有化学用语: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也有把宏观与微观架起桥梁的知识: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这些内容是引领学生把学习注意力由宏观世界转到微观研究的重要过渡,为学生探求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是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和向往,是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难点)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重点)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
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2.设问: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二、引导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1学生猜想: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2.学生交流: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3.探究证明假设:阅读课本图文。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方案大全、职场资料、个人写作、教学资料、经典美文、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clauses, documents, plans, workplace materials, person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2023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们熟悉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1《酸的通性》一、教材分析《酸的通性》是在学生学习稀硫酸、稀盐酸后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通性”、“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㈠知识目标:1、了解酸的涵义。
2、了解酸的通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及其意义。
㈡能力目标:1、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㈢情意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般规律有其局限性。
二、教法学法设计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演示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
因此,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意活动的有机结合。
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设计:㈠总体思路:⑴导入→⑵回忆已学知识→⑶归纳酸的通性→⑷分析变化的本质→⑸酸的通性的本质→⑹酸的涵义→⑺巩固练习及迁移(编有酸与金属不能发生反应的题目)→⑻质疑→⑼金属与酸反应→⑽金属活动性顺序→⑾本质→⑿巩固迁移1、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设计思想本课的总体设计思想是根据基于现代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学习和记忆基本模式构建的。
初中化学下册讲课内容教案
初中化学下册讲课内容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与特征
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与原则
3.能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推导与平衡
教学重点:
1.化学反应的定义与特点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与规则
3.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平衡方法
教学难点:
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问题
2.根据实验数据推导出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备好课件、实验器材和实验数据资料
2.学生准备好笔记本、课本和化学实验报告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化学反应的概念,通过实验现象引出化学反应的特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25分钟)
1.化学反应的定义与特征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与规则
3.实例演示:根据实验数据推导出化学方程式
4.讨论:化学方程式平衡方法
三、练习与实验(20分钟)
1.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练习
2.学生进行化学反应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推导出化学方程式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知识回顾。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提醒学生复习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与实验,学生对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精选5篇)
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精选5篇)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我们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理化生教研组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组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
使每位教师在科研的同时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分析:本人所教学学科共有三个班,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41%,学习发展生占27%。
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
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教材分析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
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
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
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教案(下册)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⑵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⑶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⑷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⑴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实物性质的讨论入手,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学会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以下认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⑶通过实验比较黄铜片和紫铜片、焊锡和锡及铅的多种性质,认识加入其他金属可以改良金属特性,以及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⑵在了解金属性质的基础上,了解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如价格、资源、是否美观、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
【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金属制品、金属制品的图片、铁架台、铁片、酒精灯、焊锡、铅、火柴等。
学生用具:大小形状相同的铁、铜,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合金的资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板书设计】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一金属材料一、金属的物理性质有颜色和光泽,常温下为固态(汞除外);不同金属的密度、硬度不同。
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二、合金1、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
2、合金与组成它们的金属性质比较(存在差异,体现优异)。
3、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4、新型金属材料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与盐溶液的反应。
(2) 掌握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学会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旧知的回忆、家庭小实验及录像 发生猜想(金属活动性顺序) 设计实验 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存在和用途 1 猜想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用途2 设计实验 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用途2 (2)通过对金属与氧气、稀硫酸(稀盐酸)、盐溶液反应的三步实验探究,逐步完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使学生感到水到渠成,易于接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对金属活动性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和游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布置家庭小实验(见下)学生准备:把镁条、铝片、铁片、铜片(先用砂纸除去表面氧化膜)和黄金饰品(自备)挂在家中(干燥的空气中)观察现象并记录到下表中。
提示:重点观察各金属表面的金属光泽是否有变化 教学过程:课堂练习:1、金属活动性大于铁,小于铝的是()A.Zn B.K C.Cu D.Mg2、某同学为判断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1)将金属B放入C的盐溶液中,看能否置换出C(2)将金属B放入酸中,看能否置换出酸中的氢(3)将金属A放入B的盐溶液,看能否置换出B(4)将金属C放入A的盐溶液中,看能否置换出A你认为上述可以不做的实验是()A、(1)B、(2)C、(3)D、(4)3、《教与学》P21 12(2改成B是常见的金属,请写出它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4、我们常说的“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是()A.金的熔点高B.金的硬度大C.金的密度大D.金不活泼,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5《教与学》P20 1、2表一活动与探究一:表二活动与探究二:活动内容及步骤实验现象预测情况记录(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有关化学方程式)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把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第二课时课堂练习:《教与学》P21 7、6、5、4、8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的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常见金属矿物的照片以及资料“金属资源在地壳中的含量”引入,介绍地球上及我国金属资源情况。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炼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3、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古代炼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活动成为有机整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铁的冶炼难点: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材料、资料、准备演示实验8-3、课件制作实验用品:具支试管20×15(3支)、铁架台(2)、酒精灯(2个)、防风罩一个、磁铁浓硫酸、甲酸、澄清的石灰水等。
学生准备:课前分小组查找金属资源的有关资料:金属矿石图片、我国金属资源的分布、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金属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
[教学过程]一、铁的冶炼有的金属中,含量最丰富的是铝,而提取量最大的是铁。
[教师]课件展示--铁的用途[教师]你们知道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的?[学生]春秋战国时期。
利用多方面的材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阅读介绍]1.我国古代炼铁图——了解我国炼铁的悠久历史3.新中国成立后钢铁工业的发展——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炼铁高炉;为纪念1996年中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而发行的邮票。
[教师] 人们是如何把铁矿石炼制成铁的呢[演示实验]P17页—[实验8—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教师]展示图片步骤:把部分装置连接好,然后取5mL浓硫酸倒入,再加入5mL的甲酸,3g Fe2O3塞紧橡皮塞,浓硫酸和甲酸混合会放热,反应开始。
如果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够再用酒精灯加热。
看到石灰水中的气泡连续均匀时,把尖嘴管的点燃,再给反就物加热。
反应2~3分钟,红色粉未变黑时,用磁铁靠近试管底部。
效果比较明显。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步骤:气—灯—灯—气。
分析实验现象,完成反应方程式。
介绍炼铁的原理开拓学生思维[教师]课件展示—我国钢铁产量变化[小结]1.炼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炼铁原理:3CO+Fe2O3高温2Fe+3CO2[学生] 观察实验,描述现象,思考原理,完成化学方程式由设问把学生心中所思明朗化,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求知方向。
二、涉及到杂质问题的计算[板书设计]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一课时)一.铁的冶炼1.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 设备:高炉 3. 原理:3CO+Fe 2O 3高温2Fe+3CO 2现象:红色变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二.涉及到杂质问题的计算 例题:解一:1000t 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 1000t×80%=800t 设:800t 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x 3CO+Fe 2O 3高温2Fe+3CO 2160 2×56800t x562160 =xt800x=160800562t⨯⨯=560t折合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560t÷96%=583t答:1000t 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583t 。
解二:设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x 3CO+Fe 2O 3高温2Fe+3CO 2160 2×56 1000t×80% 96%x562160⨯= x tt %968001000⨯ x=%961608001000562⨯⨯⨯⨯tt =560t答:1000t 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583t 。
[练习]1、①生铁②赤铁矿③氧气④空气⑤石灰石⑥生石灰⑦无烟煤⑧焦炭。
炼铁高炉中投放的基本原料是以上物质中的哪几种( )A 、①③⑤⑦B 、②④⑥⑧C 、②④⑤⑧D 、①③⑥⑦2、炼铁用的铁矿不仅要选用含铁量高的,还要选“有害元素”少的。
常见的铁矿有:磁铁矿(主要成份Fe 3O 4)赤铁矿(主要成份Fe 2O 3)褐铁矿(主要成份2Fe 2O 3.3H 2O )菱铁矿(主要成份FeCO 3)黄铁矿(主要成份FeS 2)你认为最适宜炼铁的矿石是 ,理由是 。
3、某炼铁厂每天生产纯度95%的生铁70t ,问该厂每天最少需用含杂质20%的赤铁矿(含Fe 2O 3)多少吨?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钢铁锈蚀的条件。
2.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过程与方法课前组织有关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活动与探究”内容,让学生记录实验情况以及探究结果,并从中应道学生如何由实验来分析铁生锈的条件、防锈的方法。
关于金属资源保护的教学,可以利用电教手段,使学生强烈感受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以及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
并结合“调查与研究”,使学生了解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并积极主动去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认识到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通过对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的介绍,让学生产生金属资源的危机意识,以便于让学生懂得要保护金属资源。
[重点难点]重点:有关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活动与探究”难点:对铁的锈蚀防护的“活动与探究”的结论的辨析归纳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防锈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PowerPoint课件;●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本课题内容;提前一星期设计准备“铁钉锈蚀”实验,观察并记录铁钉锈蚀情况。
收集的有关金属回收利用的一些资料。
[教学过程]二、金属资源保护(一)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后,倒去溶液。
2.在试管2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溶液,使铁钉一半浸没在溶液里。
3.在试管3中把铁钉放在一团湿棉球上。
4.在试管4中注满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塞紧橡皮塞。
5.在试管5中加入少量干燥剂(碱石灰),再放一团干棉球,把铁钉放在干棉球上,塞紧橡皮塞。
(注意)试管5需要事先用酒精灯进行加热。
[教师]提问:通过探究小结使铁制品发生锈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小结:1.导致铁制品锈蚀的因素是:水和氧气同时存在;2.加速铁制品锈蚀的因素是:酸或者氯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