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拟南芥简介
*
*
*拟南芥的主要遗传资源
*
染色体结构 通过对细胞周期的中期 (metaphase)染色体观察,可以清晰地 辨认单倍体拟南芥有5条染色单体(2倍体 为10条染色体)。对拟南芥遗传图谱的连 锁关系分析,也证实了单倍体拟南芥包含 5个遗传连锁群。除去着丝粒、端粒等区 域及一些重复序列,目前已经完成测序的 第一条至第五条染色体的DNA序列长度依 次为29.1 Mb、19.6 Mb、23.2 Mb、 17.5 Mb、26.0 Mb(总长为115.4 Mb), 而包括所有序列在内的拟南芥单倍体基因 组总长约为125 Mb。
*
种子时期
营养生长时 期
生殖生长时 期
*拟南芥的繁殖类型
* 1. 拟南芥属于有性繁殖,既可自交、 又可人工杂交 ,在自然条件下,拟南 芥是典型的自交繁殖植物,这使得拟南 芥在种植繁种过程中得以保持其遗传上 的稳定性。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根据研 究目的又可方便地实施人工杂交,使得 遗传分析工作很容易完成。
*
* *
三、拟南芥的分子遗传学特性
1. 基因组小 在目前已知核基因组大小的高等植物中,拟南芥的核基因组最小, 单倍体基因组DNA序列总长仅为约125 Mb。 2. 重复序列少 拟南芥基因组小的主要原因是重复的DNA序列少,大约80%左右的 序列是用来构建单拷贝基因的。由于基因组中大多数编码某一特定功能产物(如 某种酶)的基因拷贝只有一个,当某一基因发生突变(如在人工诱导条件下发生 突变)后由于得不到补偿就会导致与该基因相关的形态、生理生化过程、生长发 育性状方面的变异,这也是为什么拟南芥容易被诱变产生突变体的原因。 3. 容易实施转化 拟南芥的基因转化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土壤农杆菌转化系统进行。 目前大多数拟南芥的基因转化工作都采用“真空渗入法。大概过程是:将已经抽 薹但尚未开花的拟南芥植株的花序部分浸入经目的基因转化的农杆菌培养液中, 在施加一定强度的真空压力条件下处理一定时间;将被处理后的植株继续培养并 收获种子;利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筛选阳性转化植株供研究使用。利用此法转化 拟南芥的转化率较高,常可以达到1%(即后代中阳性转化植株所占比例)甚至更 高。 正是由于以上一些拟南芥的独特生物学特性,使得拟南芥成为最为广泛采用 的模式植物材料。 4.容易被诱变产生所需突变体 拟南芥在正常条件下通过自交产生后代,在遗传 上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但拟南芥在特殊条件处理后较易发生突变,如利用物理 的(如辐射处理)、化学的(如EMS处理)、及遗传转化(如T-DNA插入)等方法 进行人工诱变处理,可获得具有各种不同表型性状的突变体。利用这些人工诱变 方法产生的突变是随机的,可进一步通过对突变体库的有目的筛选而获得所需的
拟南芥萌发指标
拟南芥萌发指标拟南芥萌发指标的研究一、引言拟南芥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植物,具有生长周期短、基因组小、易于培养等特点,因此在生物学研究中广泛应用。
了解并掌握拟南芥的萌发指标对于优化农业生产、推动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拟南芥的萌发指标,包括萌发率、芽长、植株高度等,并通过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探讨其在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等领域中的应用。
二、拟南芥的生长特点拟南芥是一种自交不亲和性植物,其种子可以在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下萌发。
在生长过程中,拟南芥的根系会向土壤中伸展,吸收水分和养分;茎会向上生长,形成植株;叶片会展开进行光合作用。
拟南芥的生长速度较快,因此其萌发指标的变化也相对较快。
三、萌发关键指标1. 萌发率:萌发率是指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形成的幼苗所占的比例。
它是评估种子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2. 芽长:芽长是指幼苗从种皮突破至芽鞘尖端的长度。
它反映了种子的生长潜力和植株的发育状态。
3. 植株高度:植株高度是指幼苗从土壤表面至生长点(即顶部叶鞘)的总长度。
它反映了幼苗的生长速度和健壮程度。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为了评估拟南芥种子的萌发指标,我们采用了以下实验方法与步骤:1. 准备种子:选择健康、饱满的拟南芥种子,用清水清洗干净,然后用滤纸吸干水分。
2. 设定实验条件:将种子置于适宜的温度(25℃)和湿度(90%)条件下进行萌发。
3. 定期观察记录:在萌发过程中,定期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记录萌发率、芽长和植株高度等指标。
4. 数据整理与分析: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各萌发指标的变化趋势和相互关系。
五、数据分析与解释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拟南芥种子的萌发率、芽长和植株高度等指标在不同时间点上均表现出显著的变化。
其中,萌发率在适宜条件下迅速上升,反映了种子的良好活力;芽长和植株高度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表明幼苗正在正常生长。
这些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拟南芥种子萌发过程的直观印象和定量评估。
拟南芥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一、拟南芥的一般生物学特性1. 形态学描述拟南芥(Arabido psis thalian a)为十字花科拟南芥属。
一年生细弱草本植物(图21-1 A)。
株高15至30厘米,随生长环境或培养条件变化。
基生叶多数,长圆形或椭圆形,呈莲座状排列。
茎生叶具短柄或无柄。
总状花序顶生,花瓣白色;雄蕊6枚,花药黄色;雌蕊圆柱状。
长角果线形,长约10至16毫米,成熟时开裂。
种子呈卵形,长约1毫米,成熟时红褐色。
有关拟南芥的各种形态特征、形态发生及个体发育的过程等在许多文献中已有很详尽的描述,为研究人员利用拟南芥为实验材料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方便。
2. 个体小、易于栽培管理与其它大多数高等植物相比,拟南芥的个体较小。
成熟个体株高在15至30厘米之间。
由于个体小,很容易在面积有限的温室或人工气候室内大批量地种植。
特别是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研究工作,甚至可以在培养器皿中完成生活史(如有时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等)。
而且,拟南芥对生长条件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这一特点使得在实验工作中很容易实现拟南芥的栽培管理。
3. 生长周期较短在一般的温室或人工气候室条件下,从拟南芥种子的春化至第一批角果成熟大约需8周左右时间。
当然,也可以通过改变生长条件以达到使拟南芥提前或推后开花结实的目的。
如延长每天的光照时间,可使拟南芥明显地提前开花结实,利用每天接近24小时的光照条件培养,甚至在6周左右即可收获第一批成熟角果。
拟南芥的这一特性使实验工作周期大大缩短,特别是对于许多遗传分析工作,比利用一般的高等植物材料(如麦类、豆类作物)可以成倍地节约时间。
二、拟南芥的普通遗传学特性1. 既可自交、又可人工杂交在自然条件下,拟南芥是典型的自交繁殖植物,这使得拟南芥在种植繁种过程中得以保持其遗传上的稳定性。
《拟南芥响应低氮和低钙分子机理研究》范文
《拟南芥响应低氮和低钙分子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环境压力,其中低氮和低钙是两种常见的限制因子。
对于植物而言,如何有效地响应和适应这些环境压力,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
拟南芥作为一种模式植物,因其基因组小、生长周期短、遗传背景清晰等特点,成为了研究植物响应低氮和低钙分子机理的理想材料。
本文旨在探讨拟南芥在低氮和低钙环境下的分子响应机制,为提高植物抗逆性提供理论依据。
二、拟南芥的生物学特性及研究意义拟南芥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其基因组结构清晰,遗传背景简单,且对环境压力的响应机制具有代表性。
因此,研究拟南芥的生物学特性及响应低氮和低钙的分子机理,对于理解植物抗逆性机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低氮环境下的拟南芥分子响应机制在低氮环境下,拟南芥通过一系列的分子响应机制来适应环境压力。
首先,拟南芥通过调控氮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此外,拟南芥还会通过调整根系的形态结构,增强对氮素的捕获能力。
这些分子响应机制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得到了验证,并受到了相关基因的调控。
四、低钙环境下的拟南芥分子响应机制在低钙环境下,拟南芥同样会启动一系列的分子响应机制。
首先,拟南芥会通过调节钙离子转运蛋白的表达和活性,维持细胞内钙离子的平衡。
此外,拟南芥还会通过激活信号转导途径,将钙信号传递给其他相关基因,从而启动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调整根系形态结构、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等,以适应低钙环境。
五、拟南芥响应低氮和低钙的交叉分子机理尽管拟南芥在低氮和低钙环境下的分子响应机制有所不同,但两者之间也存在交叉。
例如,在低氮和低钙环境下,拟南芥都会调整根系形态结构以适应环境压力。
此外,一些共同的信号转导途径和基因调控网络也可能参与了这两种环境压力的响应过程。
这些交叉分子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拟南芥的抗逆性机制。
六、结论本文通过对拟南芥响应低氮和低钙的分子机理进行研究,发现拟南芥在两种环境压力下均会启动一系列的分子响应机制。
拟南芥的营养生长和生殖调控机制
拟南芥的营养生长和生殖调控机制植物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基础。
拟南芥是模式植物之一,其许多生物学特征与人类的生物学机制有很多相似之处,算是近年来最受生命科学研究者关注的物种之一。
在拟南芥的研究中,营养生长和生殖调控机制是最基础的两个方面,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阐述拟南芥的生物学机制。
一、拟南芥的营养生长调控机制营养生长是植物生长发育的最基本的生理过程之一,也是拟南芥调控生长发育的重要机制之一。
营养生长主要涉及水分、光合产物和氮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利用。
那么,这些营养物质是如何被拟南芥摄取和利用的呢?1. 水分的摄取拟南芥主要依靠根系吸收水分。
根系扮演着植物的重要角色,它负责将水分、无机物和有机物从土壤中吸收并输送到其它部位。
根系吸收水分的机制涉及到许多生理过程,包括离子选择性、水分通道的特性、质子泵作用等。
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对于拟南芥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光合产物的利用拟南芥的生长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光合产物,其中最重要的是葡萄糖。
葡萄糖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能量来源,拟南芥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它。
具体而言,拟南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利用光合产物:(1)通过细胞呼吸将光合产物转换为能量细胞呼吸是植物维持生命的重要过程,它将葡萄糖等光合产物转换为 ATP(细胞内能量的主要来源)。
拟南芥细胞内的细胞呼吸包含三步反应:糖解作用、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这三个步骤共同将葡萄糖等光合产物转换为 ATP 和其他生物大分子。
(2)通过合成有机物拟南芥还将光合产物用于合成有机物,如淀粉和脂肪等。
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储存能量的形式,拟南芥可以将葡萄糖转化为淀粉并在植物体内储存。
脂肪是构成植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它对于维持植物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功能性起着关键的作用。
3. 氮素的摄取拟南芥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氮素。
氮素是构成蛋白质、核酸和氨基酸等生物大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拟南芥具有摄取和利用氮素的机制来维护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拟南芥与植物生物学
多组学整合分析
结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 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对 拟南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 。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 术,对拟南芥进行精确、高效的基 因编辑,深入研究基因功能。
生态与进化研究
关注拟南芥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地 位和作用,以及其在进化过程中的 基因组变异和适应性进化。
拟南芥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感知逆境信号,如干旱、高盐等,并通过信号转导途径将信 号传递至细胞核,触发相应的基因表达。
抗逆基因的表达调控
拟南芥中存在大量抗逆相关基因,这些基因在逆境条件下被激活或抑制,通过调控代谢 途径、细胞结构等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与积累
拟南芥在逆境条件下合成并积累渗透调节物质,如脯氨酸、甜菜碱等,以维持细胞渗透 平衡,防止细胞脱水。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拟南芥中定向敲除或突变特定基因,为研究基因功能 和作物遗传改良提供有力工具。
03
拟南芥的生长发育与调控
拟南芥的生长周期与阶段划分
种子萌发期
从种子吸水膨胀到子叶展开的过 程。
幼苗期
从子叶展开到长出真叶的过程。
营养生长期
幼苗长出真叶后,进行光合作用 和营养物质的积累。
拟南芥突变体的筛选与应用
插入突变体库
利用T-DNA或转座子插入技术构建拟南芥插入突变体库,通过筛选获得特定基因突变的 植株,为研究基因功能提供重要材料。
化学诱变剂处理
利用化学诱变剂如EMS处理拟南芥种子,获得大量随机突变的植株,通过表型筛选和遗传 分析鉴定突变基因。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辅助研究
运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拟 南芥表型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揭 示新的生物学规律和机制。
生命科学领域拟南芥模式植物作为实验材料选择原因论证
生命科学领域拟南芥模式植物作为实验材料选择原因论证引言:生命科学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学科领域之一,通过实验研究,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和调控机制。
在这一领域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对于科学研究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而在众多生物模型中,拟南芥(又称油菜素芥)作为模式植物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研究之中。
本文将从拟南芥的基因组特性、生命周期短、易于培养、遗传转化和近缘关系等方面,对拟南芥作为实验材料选择的原因进行论证。
1. 拟南芥的基因组特性拟南芥拥有一个小型而简单的基因组,基因组大小约为135兆碱基对,包含了大约2.8万个基因。
相对于其他植物物种,拟南芥的基因组非常简化,使得研究者们可以更方便地对其进行基因组学研究和功能解析。
拟南芥的基因组序列已经被完整地解读和注释,这为进行相关基因研究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2. 生命周期短拟南芥的生命周期短,从种子发芽到结实通常只需要6-8周的时间。
相比之下,其他模式生物如果蝇和线虫的生命周期更长,因此,拟南芥被作为模式材料更加方便。
生命周期短对于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至关重要,科学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观察研究对象的不同发育阶段和生理过程,从而加快科学研究的进展。
3. 易于培养拟南芥的培养相对容易,这是选择拟南芥作为实验材料的重要原因之一。
拟南芥可以在标准的培养培地上生长,无需特殊处理。
同时,拟南芥的种子具有较长的保存期,可以在常温下保存几年之久。
这方便了科研人员的实验安排和实验数据的采集。
4. 遗传转化便利拟南芥在遗传转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也是拟南芥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原因之一。
拟南芥的遗传转化技术相对成熟,可以通过几种方法将外源基因或突变基因导入到植株中。
这种遗传转化的便利性使得科学家们能够进行基因功能研究、信号通路分析、基因工程等领域的研究。
5. 近缘关系拟南芥作为一种植物,与其他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
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许多基因和生理过程,因此,通过对拟南芥的研究,可以为其他植物物种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拟南芥作为模式植物研究的应用
拟南芥作为模式植物研究的应用拟南芥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模式植物,在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研究者来说,其在诸多方面的优异表现,使得它成为了不可替代的实验对象。
接下来,我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详细探讨拟南芥作为模式植物的研究应用。
一、简介拟南芥(学名:Arabidopsis thaliana)是一种十年生二年生草本植物,是十字花科的一类。
由于它在生长方面表现出了很多有利于研究的性质,所以在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用作基础研究的模式生物之一。
拟南芥具有以下特点:1、拟南芥的基因组规模相对较小,拥有约2.5亿对碱基;2、拟南芥具有短生命周期,通常在5-6个星期内完成整个生命周期;3、拟南芥的交配方式为自交不亲缘,故同一品系的后代近似基因相同,适合遗传研究;4、拟南芥在学名是 Arapidopsis thaliana,在拉丁文中其名字的顺口溜为:A rapid hop, thumps down; 这使得它在口头表述中具有一定的幽默性。
由于这些特性的存在,拟南芥成为了生命科学领域很受欢迎的模式植物之一。
二、生理学和遗传学研究在一个与生命健康相关的领域的研究大多需要进行基因组的研究。
拟南芥的基因组结构是与人类、哺乳类相似的。
同时,拟南芥植株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多生理特点,这些特点为作为实验模型被广泛使用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拟南芥是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的,然而它在种植期内也可以长于野外,这使得很多研究者都开始注意到了它的存在。
拟南芥已被研究出来约28000个基因,但由于其基因数量小,研究者可以显著减少所需要的实验操作和费用。
除此之外,拟南芥还具有许多适合遗传和细胞学研究的特征。
通过蛋白质分离、基因激活和转录过程的分析,拟南芥对于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花发生的研究花发生是植物进化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可以让植物在适应不同环境的同时确保自己的繁殖。
拟南芥之所以成为模型植物,还与其花毛发生过程中表现出的生理就高关系。
拟南芥的形态和生长调控研究
拟南芥的形态和生长调控研究拟南芥,又称油菜花或阿拉伯芥,是一种小型的观赏和科学研究常用的植物。
由于它的基因组已经被精细地注解和广泛地研究,成为了分子生物学和植物生物学的理想模型生物。
拟南芥的形态和生长调控机制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形态特征、发育周期以及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激素调控拟南芥生长入手,探讨拟南芥的形态和生长调控研究现状及其意义。
一、形态特征拟南芥是矮生二年生草本植物,可以生长于世界各地的温带地区,其植株高度不超过40厘米,有很多分枝,呈圆锥形,并且有很深的绿色,亮油菜黄或白色花朵。
拟南芥是十字花科植物,有四个萼片和四个花瓣,其花的生殖器官位于花的中央。
拟南芥有两种植株类型,即野生型和自交不亲和型(Col-0),野生型的茎和叶都有毛,而自交不亲和型则不具备毛。
二、发育周期拟南芥的发育周期是从被子植物中最为短暂的,仅需6-8周就可以完成一生。
然而,与发育周期短暂相对应,其发育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是极其复杂和严格的。
拟南芥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可以分为生长期、花分化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其中花分化期则可以分为先后四个阶段:传导界限阶段、生殖起源阶段、生殖分化阶段和胚胎发育阶段。
三、激素调控生长素、赤霉素和脱落酸是拟南芥中非常重要的植物激素,它们分别参与拟南芥的生长、开花及果实成熟过程。
生长素可以抑制分化和促进生长,而赤霉素则具有促进分化的作用。
拟南芥在花分化阶段的形态发生变化与植物激素水平有关。
赤霉素与生长素的协同作用促进拟南芥花的生长发育,而生长素重点参与叶的增大和发芽速度。
另外,拟南芥中的一些基因可以通过激素信号途径调控植株高度、叶表观中嵌入物、花和果实的发育等生物学过程。
四、研究意义拟南芥的形态和生长调控机制的研究对植物发育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
此外,拟南芥也是研究基因突变体、抗性和逆境响应等植物特性的理想材料。
拟南芥_植物界的_果蝇_
拟南芥——植物界的“果蝇”毛健民 李俐俐(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系河南周口466000)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没有任何经济价值的植物拟南芥(A rabid op sis thaliana),被广泛用于植物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近年来,植物科学中许多有价值的发现几乎都是以拟南芥为实验材料取得的,拟南芥已成为1种典型的“模式”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果蝇”。
拟南芥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是由其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现就拟南芥的生物学特性、在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基因组计划的进展情况作一简介。
1 拟南芥的生物学特性拟南芥属十字花科拟南芥属的1个种。
其植株小、成熟个体高约30c m左右,形态特征简单。
拟南芥的生长期很短,从播种到收获种子一般只需6周左右,而且产生的种子数量多,每株每代可产生数千粒种子。
拟南芥的这一生物学特性,使我们在以它作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分析时,可以大大缩短时间。
相比之下,小麦、玉米等植物的生长期一般需几个月,使得遗传实验分析花费的时间较长。
拟南芥还是1种典型的自交繁殖植物,因此,人工诱变后可以在子二代中直接筛选变异株的纯合子。
同时,根据遗传分析需要,人工杂交也很容易完成。
在目前已知基因组大小的高等植物中,拟南芥的核基因组最小,其单倍体基因组只有80000kb左右。
由于基因组小,使得其基因库的构建、筛选等过程变得简单、快速,同时,还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例如,对于含约20kb外源DNA片段的Κ2克隆基因库,只需16000个克隆就可以有99%的机率分离任何1个核基因。
相比之下,烟草需要370000个,小麦需要1000000个。
2 拟南芥在植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拟南芥单倍体有5条染色单体,组成了拟南芥的5个连锁群。
目前已有100多个单基因变异用遗传方法定位在这5个连锁群上。
由于这些变异位点的基因参与了很重要的植物生理生化及发育过程,因此,克隆这些基因,并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这些变异的分子基础或遗传本质和它们控制植物发育的机理,对于阐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发育过程具有重大意义,如对拟南芥花器官特异性基因的研究。
拟南芥隐性抗盐单基因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郭美丽:拟南芥隐性抗盐单基罔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1.124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活性J.M.McCord等p“提出的自由基伤害学说,已广泛削于需氧生物细胞伤害机理的研究。
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对盐分胁迫F植物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己确定它由一些能清除活性氧的酶系和抗氧化物质组成,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AsA)等,它们协同作用共同抵抗盐分胁迫诱导的氧化伤害,而单一的抗氧化酶不足以防御这种氧化胁迫。
如SOD催化两个超氧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形成02和H202,H202再被POD和CAT催化除掉。
在整个氧化防御系统中,SOD是所有植物在氧化胁迫中起重要作用的抗氧化酶。
根据结合金属离子的不同,SOD可分为Cu/Zn—SOD,Mn.SOD和Fe—SOD3种类型,Cu/Zn-SOD主要存在与叶绿素和细胞质中,Mn.SOD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Fe—SOD主要存在与叶绿体中【3“。
一般来讲,在盐分胁迫下,植物体内的SOD等酶活性与植物的抗氧化胁迫能力呈正相关,而且在盐分胁迫下,盐生植物与非盐生植物相比,其SOD、CAT、POD活性更高,因而更能有效地清除活性氧,阻抑膜质过氧化。
此外,在盐胁迫下,植物体内的某些过氧化物质,如抗坏衄酸也有清除体内自由基的生理功能。
刘婉等p…认为,离体小麦叶片在盐胁迫加强条件下,体内抗坏血酸含量下降,用活性氧清除剂处理可明显缓解抗坏血酸含量下降,且外源抗坏血酸能明显缓解由盐胁迫造成的对细胞膜的伤害,降低MDA含量,提高叶绿体的Hill反应活力、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线粒体呼吸速率。
可见SOD和抗氧化物质等自由基清除系统对保护膜结构,提高植物耐盐性有~定作用。
11.2.5盐胁迫蛋白研究发现,植物在盐胁迫F,体内合成一些新蛋白称为应激蛋白或胁迫蛋白,而且证明某些应激蛋白与植物的抗盐性有关。
N.K.Singh【40】等首次报道了,在烟草盐适应悬浮细胞中存在盐胁迫蛋白,此后又发现在烟草、苜蓿、玉米、甜菜等许多作物中存在盐胁迫蛋白,而且尤以分子量为26kD蛋白质的含量显著,可占总蛋白的10%~12%,且增加量与总蛋白置呈正相关H”。
《拟南芥的有性杂交》课件
确保实验室内的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的积累。
危险品管理
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试剂和器材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实 验室安全。
实验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分类
将实验废弃物按照性质和危害程度进行分类,分 别放置在相应的废弃物容器中。
废弃物处理
对无法再利用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如灭菌 、焚烧等,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3
植物进化研究
拟南芥作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过渡类型 ,对于研究植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02
有性杂交原理
有性杂交的定义
有性杂交是指通过两个不同遗传背景 的个体进行交配,实现基因重组和遗 传物质交换的过程。
在植物中,有性杂交通常涉及两个不 同品种或种属的个体进行交配,产生 具有新遗传特征的后代。
基因组简单
易于培养
拟南芥对生长条件要求不高,可以在 实验室条件下容易地培养和繁殖。
拟南芥的基因组相对简单,只有四条 染色体,这使得基因定位和克隆相对 容易。
拟南芥的生物学特性
自交不亲和性
尽管拟南芥可以进行有性杂交, 但其自交是不亲和的,即自花授 粉不能产生后代。
异花授粉
拟南芥需要异花授粉才能完成有 性杂交,即需要不同植株之间的 花粉传递。
有性杂交后代变异
大
拟南芥的有性杂交后代具有较大 的遗传变异,这为研究者提供了 丰富的遗传材料。
拟南芥的科研价值
1 2
模式植物研究
由于拟南芥具有上述特点,它被广泛用作植物学 、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模式植物。
基因功能研究
通过拟南芥的有性杂交,可以获得具有特定遗传 变异的后代,用于基因功能的研究和基因定位。
综述了拟南芥有性杂交在遗传学、基因组学和植物育种等领域 的应用价值,展示了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Leabharlann THANKS感谢观看
拟南芥作为模型生物的优势与应用
拟南芥作为模型生物的优势与应用随着生物学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成为被广泛应用的模型生物。
其中,拟南芥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模型生物,因其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信息而成为了研究者们的首选。
拟南芥是一种生长迅速、生活周期短,易于培养、无需专业设备的植物。
它在生长环境上要求简单,只需要在普通的培养基上进行生长,因此成为了生物学实验的常用模型生物。
目前,拟南芥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发育、生理、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
一、生长环境简单相比于动物模型,拟南芥的生长环境非常简单。
它只需要在普通的培养基上进行生长,无需特别的设备和条件。
这种简单的生长环境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和实验门槛,使得更多的科研人员可以使用拟南芥作为模型生物开展实验。
二、遗传多样性丰富拟南芥是被广泛应用的模型生物之一,其遗传多样性丰富,原因之一是拟南芥的自交不亲缘繁殖特性。
除此之外,拟南芥的基因组序列已经被完整测序并公布,这使得拟南芥在基因功能研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通过对拟南芥基因组的研究,科研人员已经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基因调控机制。
例如,拟南芥中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的基因不仅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而且还参与着植物胁迫应答机制等生命活动。
因此,拟南芥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基因调控机制。
三、利于基因功能研究拟南芥的生长期非常短,一个植株从种子发芽到结实只需要大约6个星期。
这使得科研人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育种和基因改造实验。
此外,拟南芥的基因组结构简单,由五个染色体组成,每个染色体上都强烈聚集着一些基因簇。
这种基因组结构的简单性使得基因功能分析变得更加容易。
利用一些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可以方便地对拟南芥进行基因敲除、基因改造等操作,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基因调控机制。
四、作为药物开发的模型除了基因功能研究之外,拟南芥在开发新药物方面也具有很大的潜力。
拟南芥中有很多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在拟南芥中同样会表达并起到生物学功能。
模式植物-拟南芥
模式植物-拟南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模式植物之一,也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重要的实验材料。
它属于十字花科(Brassicaceae)植物,原产于欧洲和亚洲中部,是一种小型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为6个月。
拟南芥是一种快速生长的植物,在开花前只需要6周时间即可从种子生长成成熟植物。
它具有矮小、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遗传特征简单、基因组小而完整等特点,可作为研究其他植物的模板,也可以作为土壤污染等环境研究的生物示范材料。
拟南芥在1980年代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研究,2000年发布的拟南芥完整基因组序列为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目前,拟南芥的基因库已经非常完整,其中包括大量的突变体和遗传工程材料,可以用于研究不同基因和基因组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机制。
此外,拟南芥可通过遗传和分子技术手段进行快速改良,也被用于育种工作。
拟南芥的生长周期短、遗传特性简单,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多个方面的研究。
如拟南芥叶绿体基因组组装和基因组类固醇酮化学转录组分析、氮素吸收相关基因的分析、根系分泌物分析等等。
此外,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越来越关注,拟南芥还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与修复领域,如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植物修复等研究。
拟南芥的基因组为自交亲缘关系,可通过自交纯化基因型并选择突变体进行研究。
同时,拟南芥的基因转换技术也非常成熟,使得科学家可以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精细化操纵基因。
这为新生物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拟南芥的研究逐渐发展为高通量技术、系统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结合发展的领域。
随着新兴科技的不断推进,拟南芥因其性质独特,目前已融入多个科学领域。
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拟南芥这一模式植物,将会有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应用。
]拟南芥属于单子叶植物
]拟南芥属于单子叶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一种小型的单子叶植物,属于十字花科,是一种被广泛用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植物生理学等研究的模式植物。
拟南芥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基因组已经被完整测序,可以进行大规模的遗传和基因研究。
下面是关于拟南芥的一些详细介绍。
一、拟南芥的形态特征拟南芥是一种非常小的植物,一般只有10-15厘米高,通常生长在野外的岩石缝隙、沙漠和荒地等环境中。
其根系发达,能够在较浅的土层中生长。
拟南芥的叶子呈羽状分裂或单叶状,叶子表面有细小的毛茸,基部形状呈箭头状。
拟南芥的花朵为四花冠,花瓣为白色或淡黄色。
花的结构较为简单,通常有四片花瓣、六片花萼以及六个雄蕊。
同时,在花瓣基部还有四个小小的基部腺体,这些腺体会分泌出一种引蚜虫的物质,通过蚜虫来传播花粉。
花期为春季至夏季。
二、拟南芥的遗传特征拟南芥基因组的测序工作目前已经全部完成。
其基因组大小为125兆碱基对(Mb),包含五条染色体。
拟南芥的基因数量约为 2.4万个,其基因组中也存在许多拟南芥特有基因。
拟南芥具有较短的生命周期,通常在短短的六个月内就能完成生长繁殖的过程。
其繁殖方式为自交或交配,受精方式为雄性不育雌蕊有性生殖。
拟南芥的基因遗传方式非常简单,其自交易易建立无限纯合株系,从而便于在实验室中进行遗传及功能研究。
三、拟南芥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拟南芥是一种在植物遗传和发育研究中广泛应用的模式植物。
它的小型生长周期和基因组完整的特点,使得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大规模测序和基因组注释分析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同时,拟南芥还是基因工程、遗传变异、表达分析等方面的理想材料。
因为拟南芥转化技术已经领先于其他植物,通过合适的转化载体,可以快速地构建所需的基因工程植物,对于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最后,拟南芥在植物抗病性研究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其基因组已经得到完整测序,许多植物抗病相关基因与拟南芥的相应基因相似度较高。
拟南芥用于模式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
拟南芥用于模式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近年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在模式生物学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拟南芥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生长期短、基因组小、易于实验操作,这些特性使得拟南芥成为了模式生物学研究的优秀对象。
本文将介绍拟南芥用于模式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从研究背景、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研究背景自从拟南芥被认定为模式生物以来,其广泛的研究领域包括基因调控、发育生物学、信号转导、蛋白质相互作用和代谢等多个方面。
拟南芥因其短的生长周期、高度可控的生长环境以及基因组的完整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科研领域。
近期,随着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拟南芥在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新的进展。
二、基因组学拟南芥的基因组大小约为157Mb,其中含有大约2.5万个基因。
近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基因组学变得更加高通量化和自动化。
2010年,拟南芥基因组学研究的里程碑事件,是在Nature上发表了拟南芥基因组的第1001个,这一事件推动了拟南芥研究的整个领域的发展,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对基因组序列的深度挖掘也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信息。
三、表观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是指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和遗传信息传递的一门学科,包括DNA甲基化、染色质修饰、非编码RNA以及其他一系列细胞功能的调控。
拟南芥表观基因组学研究因其基因组的小巧和可操控性而备受瞩目。
因为拟南芥的基因组规模比较小, 生长期短,加之注重实验条件的控制,在表观基因组学研究中有着巨大优势。
一些新兴技术,如甲基化检测、组蛋白修饰检测和非编码RNA深度挖掘等都已经成功应用于拟南芥的研究之中。
四、蛋白组学蛋白组学研究是针对某一生物体内的所有蛋白质进行分析的一门研究学科。
在理论上,蛋白体芯片、银染、质谱技术等都可以用于蛋白组学的研究。
在拟南芥研究中,以高通量质谱技术为主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拟南芥作业
目录一、拟南芥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1)二、拟南芥遗传学特征 (1)三、拟南芥研究的一些重要发现 (1)四、拟南芥研究成果的实用潜能 (2)1.对农作物的改良意义非凡 (2)2.开启了许多植物今后如何更好地应用于未来的医学、农业、环境和工业等领域的大门 (3)3.为市场带来勃勃商机 (3)4.开发生物反恐武器 (3)5.培养人才 (3)拟南芥一、拟南芥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拟南芥为十字花科、拟南芥属、一年生或二年生的细弱草本植物。
与人们所熟悉的白菜、萝卜、甘蓝、花椰菜等同属于一家。
拟南芥个头小,形态简单,成熟后身高仅30厘米左右;开小白花;从播种到收获种子,大约只需4~6周。
二、拟南芥遗传学特征从遗传学的角度看,拟南芥既可自交、又可人工杂交。
在自然条件下,拟南芥是典型的自交繁殖植物。
这使得拟南芥在种植繁殖过程中得以保持其遗传上的稳定性。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目的又可方便地实施人工杂交和人工诱发突变处理,使得遗传分析工作很容易完成。
别看拟南芥个头低矮,种子细小,其结实量却非常大。
一棵小小的拟南芥,少者结籽数百,多者可达万粒。
拟南芥是目前发现的细胞核最小的显花植物,染色体数目很少,与此相伴的是基因组小,重复序列少,包含2.5万个基因,控制着1.1万种蛋白质,而蛋白质则是生命及其活动的根本成分。
由于基因组小,使得基因库的构建、筛选等过程变得比较快速、简便,同时还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更为重要的是,别看拟南芥样子“简单”,但它的大多数基因在其它“复杂”的植物中都能找到,有关拟南芥的任何发现都能应用于其它植物的研究,深受科学家的喜爱,成为当今实验室的宠儿,被公认是25万余种高等植物中迄今为止的三、拟南芥研究的一些重要发现鉴于拟南芥在遗传操作上所具有的优势,它广泛应用于植物整个生命活动各个过程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
在植物形态建成研究中,经典的例子是花发育的ABC模型[10~12](图1)。
在结构上,拟南芥的花与大多数开花植物相似,由四轮基本的花器官组成:从外向里分别为花萼、花瓣、雄蕊及雌蕊。
拟南芥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拟南芥的一般生物学特性拟南芥是一种小型的十字花科植物,也称为芜菁。
它原产于欧洲和西亚,现已被广泛地用于模拟研究许多其他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以及适应环境变化的机制。
1. 型:拟南芥在野外可以长成高达1米左右的高大植物,但通常情况下是生长在10-50cm的范围内。
在实验室中,拟南芥会被维持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通常是在小型容器中,以便进行精确的实验。
2. 生长:拟南芥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它需要大量的光照和营养来维持其生命活动。
它的生长周期是短暂的,通常在种子发芽之后,经过6-8周的时间就可以开始开花结籽。
这种生长周期的快速是拟南芥能够成为许多实验室实验植物的理由之一。
3. 生殖:拟南芥的繁殖很容易,主要是因为它有数百个种子形成在每一个果实中。
这些种子可以通过空气或水传播,也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和繁殖。
4. 受精:拟南芥是被昆虫和风传播结成果实的。
在受精后,拟南芥的果实通常每个都有两个种籽。
5. 基因组:拟南芥的基因组非常小,包含大约2.5亿个碱基对,其中只有14个染色体。
这使得拟南芥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模式生物,不仅是因为其生长速度快,繁殖容易,而且是因为它的基因组相对简单,容易分析。
6. 发育:拟南芥的发育非常规范和完整,孢子萌发后可观察到各种生长和分化过程。
因此,它是研究多种基础和应用问题的理想植物,例如细胞和组织形成,信号传递和发育调节等。
7. 遗传:拟南芥的遗传特性被广泛地研究,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自交不亲缘杂合优势的植物,意味着所有的后代都是遗传上相同的。
这减小了异质性过程对基因型的影响,而且可以让研究者更方便的控制他们的杂交结果。
总的来说,拟南芥的生物学特性非常适合于许多植物学家和生物学家使用,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花园。
它是一种容易使用和操作的植物,不仅可以为基础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也可以用于农业和环境应用研究的重大问题。
拟南芥在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拟南芥在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拟南芥是世界上最小的被广泛研究的植物之一,也是重要的模
式生物之一。
拟南芥不但具有小型、快速、可重复的特点,而且
其基因组完全测序,使得研究人员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它们的生物
学特性和应用。
拟南芥最初是作为庭园植物引进到欧洲,自20世
纪80年代开始,拟南芥成为了全球种植量最大、研究最广泛的植
物类型之一,已经成为了许多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研究的理想模型。
在生物学领域方面,拟南芥被广泛应用于是许多研究领域,例
如细胞发育、细胞周期、遗传变异、发育和生殖途径等等。
拟南
芥对实验条件的要求低,因此可以在小型的实验室中进行大规模
的实验操作。
此外,该植物的重生和转化相对容易,可以与其他
植物异物基因表达、蛋白质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也可
以通过基因突变的方法来研究基因功能。
拟南芥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
拟南芥的基因组测序产
生了一些生物技术在此基础上的利用,例如转基因育种和重要代
谢通路的研究。
转基因育种发展形成的“基因枪和农家育种”学派
已经广泛运用,在拟南芥中获得成功后,被运用于其他植物中。
植物代谢通路的研究同样受益于拟南芥。
生物化学途径、信号转
导途径、激素生物学和环境适应性等等,在拟南芥中得到了初步的研究,也为其他植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拟南芥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遗传变异形式已经成为了暗示生物学、基因与遗传的机制以及植物育种的重要工具。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追求高产、高质量的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拟南芥的应用还会有更多的发展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拟南芥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1. 形态学描述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十字花科拟南芥属。
一年生细弱草本植物(图21-1 A)。
株高15至30厘米,随生长环境或培养条件变化。
基生叶多数,长圆形或椭圆形,呈莲座状排列。
茎生叶具短柄或无柄。
总状花序顶生,花瓣白色;雄蕊6枚,花药黄色;雌蕊圆柱状。
长角果线形,长约10至16毫米,成熟时开裂。
种子呈卵形,长约1毫米,成熟时红褐色。
有关拟南芥的各种形态特征、形态发生及个体发育的过程等在许多文献中已有很详尽的描述,为研究人员利用拟南芥为实验材料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方便。
2. 个体小、易于栽培管理
与其它大多数高等植物相比,拟南芥的个体较小。
成熟个体株高在15至30厘米之间。
由于个体小,很容易在面积有限的温室或人工气候室内大批量地种植。
特别是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研究工作,甚至可以在培养器皿中完成生活史(如有时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等)。
而且,拟南芥对生长条件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这一特点使得在实验工作中很容易实现拟南芥的栽培管理。
3. 生长周期较短
在一般的温室或人工气候室条件下,从拟南芥种子的春化至第一批角果成熟大约需8周左右时间。
当然,也可以通过改变生长条件以达到使拟南芥提前或推后开花结实的目的。
如延长每天的光照时间,可使拟南芥明显地提前开花结实,利用每天接近24小时的光照条件培养,甚至在6周左右即可收获第一批成熟角果。
拟南芥的这一特性使实验工作周期大大缩短,特别是对于许多遗传分析工作,比利用一般的高等植物材料(如麦类、豆类作物)可以成倍地节约时间。
二、拟南芥的普通遗传学特性
1. 既可自交、又可人工杂交
在自然条件下,拟南芥是典型的自交繁殖植物,这使得拟南芥在种植繁种过程中得以保持其遗传上的稳定性。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根据研究目的又可方便地实施人工杂交,使得遗传分析工作很容易完成。
2. 种子结实量大
虽然拟南芥植物个体较小,但其种子结实量非常之大。
一个角果可结实数十至上百粒种子;在生长良好的情况下,单株结实量可达上万粒之多!这使得很容易进行后代的遗传分析工作,也很容易扩增所需突变体的种子库。
3. 容易被诱变产生所需突变体
拟南芥在正常条件下通过自交产生后代,在遗传上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
但拟南芥在特殊条件处理后较易发生突变,如利用物理的(如辐射处理)、化学的(如EMS处理)、及遗传转化(如T-DNA插入)等方法进行人工诱变处理,可获得具有各种不同表型性状的突变体。
利用这些人工诱变方法产生的突变是随机的,可进一步通过对突变体库的有目的筛选而获得所需的突变体。
4. 染色体结构
通过对细胞周期的中期(metaphase)染色体观察,可以清晰地辨认单倍体拟南芥有5条染色单体(2倍体为10条染色体)。
对拟南芥遗传图谱的连锁关系分析,也证实了单倍体拟南芥包含5个遗传连锁群。
除去着丝粒、端粒等区域及一些重复序列,目前已经完成测序的第一条至第五条染色体的DNA序列长度依次为29.1 Mb、19.6 Mb、23.2 Mb、
17.5 Mb、26.0 Mb(总长为115.4 Mb),而包括所有序列在内的拟南芥单倍体基因组总
长约为125 Mb(注:此数据为2000年12月14日《自然》杂志公布的数据,随着拟南
芥基因组物理图谱的进一步完善,这些数据可能会略有变动)。
三、拟南芥的分子遗传学特性
1. 基因组小
虽然前面已列举了拟南芥的许多普通生物学和遗传学特性,而拟南芥的这些特性使拟南芥作为模式材料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但拟南芥真正被广泛接受作为植物科学基础研究的模式材料还主要在于它独特的分子遗传学特性。
在目前已知核基因组大小的高等植物中,拟南芥的核基因组最小,单倍体基因组DNA序列总长仅为约125 Mb。
表21-1比较了一些常见植物种类的单倍体基因组大小。
由于拟南芥的基因组小,使得基因库的构建和筛选等过程简单、快速,也大大节约了研究工作的人力和物力。
2. 重复序列少
拟南芥基因组小的主要原因是重复的DNA序列少,大约80%左右的序列是用来构建单拷贝基因的。
由于基因组中大多数编码某一特定功能产物(如某种酶)的基因拷贝只有一个,当某一基因发生突变(如在人工诱导条件下发生突变)后由于得不到补偿就会导致与该基因相关的形态、生理生化过程、生长发育性状方面的变异,这也是为什么拟南芥容易被诱变产生突变体的原因。
由于重复序列少,使得相关的研究工作也变得简单、快捷。
3. 容易实施转化
拟南芥的基因转化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土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ifaciens)转化系统进行。
目前大多数拟南芥的基因转化工作都采用“真空渗入法”(vaccum infiltration)。
大概过程是:将已经抽薹但尚未开花的拟南芥植株的花序部分浸入经目的基因转化的农杆菌培养液中,在施加一定强度的真空压力条件下处理一定时间;将被处理后的植株继续培养并收获种子;利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筛选阳性转化植株供研究使用。
利用此法转化拟南芥的转化率较高,常可以达到1%(即后代中阳性转化植株所占比例)甚至更高。
实际上,由于拟南芥的种子结实量大,即便转化率低一些,也还是很容易从大量的后代中筛选获得转化植株。
正是由于以上一些拟南芥的独特生物学特性,使得拟南芥成为最为广泛采用的模式植物材料。
而也正是由于众多研究者利用拟南芥为材料从不同的研究目的出发开展各种研究工作,使得到目前为止有关拟南芥形态、生长发育、遗传等方面累计的资料和信息非常之多,甚至已有许多针对拟南芥材料特点的各种实验技术和方法可供应用或借鉴。
特别应提到的是,拟南芥的基因组全序列图谱(物理图谱)已经公布,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互联网而随时使用;各种基于拟南芥遗传图谱的已知分子标记也已经很多、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这对于目的基因的图位克隆(map-based cloning)是非常有用的。
对于植物生理学工作者而言,主要的研究内容就是研究植物的“功能及其调控”,随着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来临,植物生理学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拟南芥这一理想模式材料及其有关信息,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深入地探讨植物生长发育及其调控的奥秘。